首页 优秀范文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层公寓建筑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层公寓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77-01

引言

高层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反过来也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做好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使用性能。

1.给排水工程设计

1.1 建筑给水

(1)给水管道设备的选用

我国传统的给水管道材料为热镀锌钢管,这种钢管具有易锈蚀的特点,使得生活用水不满足饮用要求,近几年由于高分子合成技术和添加剂的不断革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塑料给排水管道,如PP-R管、PVC管、PE管、ABS管等,他们都具有质量轻、耐压强度高、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当采用PP-R管等可热熔连接管材时,可将接头设置于地面下,当选择铝塑复合管等非热熔连接管材时,应将连接接头设置于地面上,防止漏水时检修困难。

(2)给水方式的确定

高层建筑与一般多层建筑相比,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结构复杂,在给水排水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选取加压供水设备,如高位水箱供水、气压水箱供水、无水箱变频泵供水等,需要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以及中间和屋顶水箱,使系统运行完好。

(3)管道设备的布置

1.2 建筑排水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比较长、泄水量大、落差高、产生的能量比较大,往往会在管道内产生气压波动,最终造成卫生器具的破坏,从而下水道中的臭气侵入室内,污染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排水的效果和质量,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

(1)卫生间出现渗漏情况,主要原因是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到下层,因此要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保证卫生间所有的管道进行严格注水试压后方可进行隐蔽工作。

(2)如果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应该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沿卫生间地面墙角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

2.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协调配合,尤其是土建施工中,没有做好给排水的预埋工作,将会造成预埋孔洞位置不准确,甚至出现漏埋现象。

在进行楼层施工时,首层一般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管线、洞口都比较多,从第二层开始就为标准层,其上所有楼层的给排水管道、洞口、管线留设都一样,方便施工,因此需要对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在高层建筑中,要做好防火措施,一般横干管要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要设置隔离墙和防火墙,防火套管、阻火圈等材料的耐火极限不得小于管道贯穿部位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阻火圈宜采用阻燃膨胀剂制作,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阻止火焰和烟气蔓延,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3.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特提出以下方法予以解决。

3.1 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给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给水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最终影响到厨房、卫生间的管道安装;当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将浇筑好的混凝土凿开,重新进行埋设,即费工又费时,因此在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预埋,保证对设备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非常熟悉,并绘制出预埋图,才能顺利的完成预埋工作;当预埋完成后,应该做好固定工作,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出现移位情况。

3.2 样板层

为了保证标准层的管道安装、尺寸、位置都满足要求,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正确,就需要在施工前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做好一个样板层,可以在制作样板房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处理,最后要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验收。

4.施工质量控制

4.1 事前控制

在施工前,要熟悉工程相关文件,并组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做好施工图纸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通过设计交底就可以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的缺陷、错误,作出相关专业的位置、尺寸、标高协调,解决各专业问题的矛盾冲突,统一各方面的意见,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4.2 事中控制

工程质量的施工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其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应该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的进行控制:

(1)严格执行给水排水材料检验制度。在材料、设备进场时,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核对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书,确保所有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2)做好隐蔽工程检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安装比较复杂,施工方必须安装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隐蔽验收。

(3)合理组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4.3 事后控制

在给水排水工程完成后,要做好竣工验收,根据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情况可以按照工序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三个步骤进行,在验收过程中要控制重点,坚决把好质量关,不得让不合格的工序通过验收,不得在没有进行验收的情况下进入下道工序,进而确保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

现代高层建筑中,给排水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满足使用要求,必须严格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各环节的统筹规划,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使给排水工程达到满意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 路树生.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J]. 中华建设,2012,08:270-273.

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技术设计施工

【 abstract 】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people's life is also closely linked, a goo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can give people of life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echnology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measures.

【 key words 】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整个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系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而且给排水系统与人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好的给排水系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从以人为本出发,本着安全、美观、经济、实用、技术的原则,为用户的切身利益着想,不断在实践中努力创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问题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将其消除。

一、高层建筑给排水技术的设计要点

1、管道敷设

(1)给排水立管的敷设

在高层建筑中通气系统在排水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和理论都说明: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功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水管道通气系统是否合理。超过 10 层的建筑物,底层的卫生器具,应单独设置排出管或排入提升系统;超过 20 层的建筑物,宜将地面以上最底下的 2 层 ~3 层的卫生器具设立管单独排出 ;地下车库应设带有格栅的地沟和连接地沟的排水管 ,以便排除冲洗地面水、洗车水、喷淋装置和其他消防排水 ,并设置泵房或泵坑,排水泵的排水能力宜≥ 10L/S ;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和生活污水系统应分流排出。

(2)给水支管敷设

塑料给水管材以其卫生、美观、耐腐蚀性好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塑料给水管道力学性能差、明装易变形,影响美观,易受碰撞损坏,防火性能也较差。暗装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提高其耐老化性能。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应采用暗装。如不能暗设时,立管应布置在不易受撞击处,并在管外加保护措施。新建住宅中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一般敷设在垫层内。由于目前地板采暖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而强、弱电管线有时也会设在垫层内,应注意与暖、电等相关专业协调。交房时应在敷设给水管道的位置作上明显的标记,以免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3)排水支管敷设

塑料排水管材与铸铁管相比较具有水力条件好、耐腐蚀、质轻、美观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噪声问题比较突出。对此一方面采用低噪声管材,如芯层发泡管、芯层发泡螺旋管等;另一个方面可以将管道暗装在管井、管槽内。排水管道的敷设可采用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本层下沉板以上的户内的方式。

这种方式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 ,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的注水试验后方可隐蔽管道 ,以避免上层卫生器具漏水影响下层用户。

2、卫生间器具布置

卫生器具的选型必须注意其使用条件 ,并根据其额定流量和工作压力要求配置适当的给水管道 ,才能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在工程设计中 ,应千方百计采取经济可行的技术手段 ,如减压调压、分区供水、合理压缩管径等 ,尽可能把卫生器具工作压力控制在0.20MPa~0.30MPa 的最佳范围。

3、水箱和水池的设置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将生活、消防水池(水箱)分建,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积极与自来水公司联系,取得相关的供水资料,充分利用所在地域管网供水能力,从而缩小水池容积,改善经济指标。

二、高层建筑给排水技术施工的关键措施

1、预留预埋及套管制作安装

(1)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的套管、孔洞及管井的准确与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厨、卫管道安装及净高。施工人员应充分分析施工图纸,并对设备、洁具等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熟悉,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对重点部位(如标准首层)做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管道穿越楼板时的预留洞,建议采用管道留洞器进行,它是在楼板模板支设完成后直接固定在模板上的模具,外刷脱模剂,便于混凝土凝固后拆除。管道比较集中的管道井楼板预留洞时,因为从安全角度考虑,预留钢筋网片,可以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因此,不应直接对各个管道单个留洞,而是将成排管道统一留槽,并且钢筋照常绑扎,待管道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楼板封堵。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安装及钢筋绑扎时,应按照设计图纸将预埋件位置和标高尺寸确定,之后将模盒、预埋件进行预埋并在附近钢筋上固定,同时应保证不同层同一位置的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吊线保证基本垂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校对及看管预埋件以免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发生移位。

(2)套管安装

安装管路时套人套管。穿楼板时套管上端应高出地面20mm,厨卫间应高出地面50mm,穿墙套管与墙面齐平。安装防水套管时,将加工好的防水套管在浇注混凝土前按设计部位固定好。校对合格后一次浇注,待管道安装完毕填料塞紧、捣实。

2、给水管道的安装施工

(1)给水立管的敷设

给水立管一般设在建筑物外墙上,水表也集中设在外墙的水表箱内。这种方式施工方便,管线布置灵活.从水表箱出来的给水立管排列有序。立管用固定管卡固定在外墙上,在卫生间或厨房处进入室内。给水立管设在管道井内,对建筑外立面要求高的住宅及北方寒冷地区。可将立管设在上下对应的卫生间或厨房内,用轻型、防腐、防潮、阻燃板材进行遮蔽,一般与排水立管同井。在阀门敷设高度设检修门,管井的尺寸为500mm×300mm,水表采用自动计量水表。高层住宅建筑的给水立管一般设在电梯间的管道井内。

(2)给水横管的敷设

横管敷设在现浇板内。横管在土建专业绑扎楼板钢筋时预装,随楼板浇筑混凝土埋在楼板中,但在浇筑混凝土前管道必须试压合格,管道防腐也应做好。此种方式要求水暖工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施工中难度较大。管道敷设在建筑地面内的作法在工程中采用得较多。但要求建筑面层有一定厚度,一般不小于35mm。

管道敷设在板面预留的管槽中,管槽在土建施工楼板时预留。管道安装完毕后用水泥砂浆抹平。管道敷设在结构板面下,管道沿板下阴角敷设,建筑专业对阴角进行装饰或装饰出假粱,在管道穿梁时应预留孔洞。此种管道设置不破坏墙板。施工配合容易,管道安装方便,不足之处在管道需经过厅房时,装饰不理想影响客厅的美观。管道敷设在隔墙内。在砌隔墙时留设管槽,或在隔墙上剔出管槽,将管道敷设其中,是最常用的暗装管道的方法。应注意的是在阀门暗装时应将阀门手柄留在墙外。

(3)给水管道的安装施工时的质量控制措施

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放空和管道运行的工艺需要。

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复检。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

穿过楼板、墙壁、基础、屋面的管道均应加装套管进行保护。在套管内不得有管道接口。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层(或土建泛水)和防水帽,管道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宜用不燃材料填塞。

管道安装工作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

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管子焊接时,直管段两环缝距不应小于100mm,焊缝距煨制弯头的起弯点不小100mm,且均不小于管外径。

(4)给水管道试压

在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第3篇

[摘要]: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必须综合考虑工程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坡率法支护是沿海软土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施工方便的最优方法之一,可实现节约资源、绿色施工的目标,值得在类似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沿海软土地区建筑深基坑坡率法支护设计施工技术经济

1. 工程概况

某行政中心办公楼工程位于沿海软土地区,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6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为68000平方米。工程±0.000相当于国家八五高程3.90m,场地标高为国家八五高程3.750m。

该工程地下室为多塔楼大底盘结构,由1#、2#、3#、4#楼构成,建筑面积为5600平方米,地下室土方开挖深度在6米左右,集水坑局部最大挖深达8.52m;5#、6#、7#、8#楼基础开挖深度为3.8m。

2. 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2.1 土层分布及地质特性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行政中心主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施工深度范围内,土层分布及地质特性如下:

①-1层素填土,灰褐色、灰色,松软不均匀,以粉质粘土、粉土为主要成分,含植物根茎,民宅区含少量建筑垃圾。此层层厚0.50-2.00m,平均层厚0.96m;

①-2淤泥,灰黑色,流塑,具腐臭,分布于明河底部。此层层厚0.70-1.80m,平均层厚1.20m;

②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褐―浅灰色,偶见灰白色,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流塑,夹少量高岭土,见铁锰质斑痕,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此层层厚0.30-4.50m,平均层厚2.97m;含水量34.8%,天然重度18.18kN/m3,抗剪强度内聚力14.3kPa,内摩擦角9.9°;

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青灰色,稍密,很湿。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厚1.00-4.80m,平均层厚2.50m;含水量32.0%,天然重度18.65kN/m3,抗剪强度内聚力14.8kPa,内摩擦角15.7°;

④层粉砂夹粉土,青灰色,饱和,中密,局部稍密,夹粉质粘土薄层。层厚5.60-8.60m,平均层厚7.62m。含水量28.6%,天然重度19.12kN/m3,抗剪强度内聚力7.8kPa,内摩擦角30.8°。

2.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行政中心主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迳流,水稳定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50-0.70m,约相当于八五国家高程2.70m,水位常年变幅1.00m左右。

基坑开挖主要影响土层为①-1层素填土、②层粉质粘土夹粉土、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④层粉砂夹粉土。

室内土工试验渗透系数如下表:

3. 基坑支护结构选型

根据基坑开挖所涉及到的土层地质特性与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基坑类别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基坑开挖深度、施工周期及施工季节等因素,并结合所在地区多个类似基坑工程的施工经验,该工程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最经济的放坡型式。

4. 边坡支护设计

4.1 设计原则

支护结构设计必须遵循“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施工方便”的原则,做到施工工艺合理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确保基坑土方开挖、地下结构施工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4.2 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支护结构边坡坡率采用1∶1,主楼地下室基坑南北两端采用二级边坡,东西两侧与裙楼基坑交界面采用一级边坡;裙楼基坑采用一级边坡。成型后的边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护面,原河沟所在的坡面位置、与邻近高桩的距离小于2m的坡面位置、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夹层所在位置坡体采用Ф22Ⅱ级钢筋土钉、配置Ф6@250钢筋网、面层采用厚80mm 的C20喷射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

4.3 边坡稳定性分析

该基坑边坡所在土层主要为第②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第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和第④层粉砂夹粉土层。第②层土的粘聚力C为14.3kpa,内摩擦角Ф为9.9°,天然重度为18.18kN/m3;第③层土的粘聚力C为14.8kpa,内摩擦角Ф为15.7°,天然重度为18.65kN/m3;第④层土的粘聚力C为7.8kpa,内摩擦角Ф为30.8°,天然重度为19.12kN/m3。

经采用理正基坑计算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基坑1∶1放坡坡率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

4.4 坡面保护与坡体加固

基坑坡面采用18号钢丝网,其上加双向Ф6@500钢筋网,面层采用M5水泥砂浆护坡,1m长Ф12钢筋锚固。坡面随着土方开挖同时采用人工修坡,并及时进行护坡施工。基坑顶面2m范围内用100厚C10混凝土覆面保护。

为防止坡面土体坍塌,原河沟所在的坡面位置、与邻近高桩的距离小于2m的坡面位置、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夹层所在位置的坡体采用土钉加固,土钉采用Ф22Ⅱ级钢筋,土钉长3m、双向间距1.5m呈梅花型分布,面层采用厚80mm 的C20喷射混凝土并配置Ф6@250钢筋网,坡面上下段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土钉钻孔直径为100mm,注浆材料采用强度等级为M10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1,水灰比为0.45。

5. 降水和排水设计

5.1 降水设计

该工程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50-0.70m,设计开挖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基坑土方开挖前必须先降低地下水位。

根据《行政中心主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工程地质特性和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所在地区基坑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地下水位应降至开挖设计面以下0.5m,深坑及管井降水未达设计要求高程的部位采用轻型井点作二级井点降水。

管井选用内径为400的混凝土管,全滤管长为18米,管口露出地面20-30cm;潜水泵选用QD10-26/2-1.5小型多级潜水泵,其流量为10m3/h,扬程26m。

按15-20m的降水影响半径,基坑内外共布置25口管井,管井井点布置位置详见图。

为防止水位降深过大,地下室基坑四角与中间的管井作为观察井,每天由专人观察、记录地水位降低情况,保持地下水位控制在所要求的降深。

5.2 排水设计

地下室与基础施工期正值梅雨季节,为防止雨水、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有效保护坡面与坡脚稳定,及时排除基坑内雨后积水,分别在基坑顶面距边坡顶边2m处设300×500的排水沟,在基坑底距坡脚30cm处设300×500的排水沟,排水坡度为1‰-2‰,排水沟做到环通,在坑底沿排水沟每隔30m设1200×1200×600集水坑,在基坑顶面沿排水沟每隔30m设1200×1200×600沉淀池。排水沟与集水坑采用淤质烧结普通砖砌筑、30厚M5水泥砂浆粉面。

6. 支护结构施工

6.1边坡成型

边坡随基坑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初步成形,在边坡平台与坡底应加强挖土标高控制测量,特别接近坑底时,必须增加测控频率,确保不超挖,以避免扰动地基土。机械开挖初步成形后,人工跟随进行修坡,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坡面保护及坡体加固施工。

6.2 工程桩保护

由于部分工程桩位于基坑边坡位置,开挖前要求桩基施工单位提供实际桩基施工记录,同时派人对桩位、顶标高、偏移情况安排专人核对、定位,配合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施工。

由于先行开挖主楼地下室基坑,为防止基坑开挖后对东西两侧裙楼基桩产生不利影响,在主楼地下室与裙楼基础交界的部位按1∶6的坡度做成长斜坡,以消除土压力对工程桩的推移影响,减小地下室基坑边坡高度。对南侧坡面距室外平台承台基础工程桩较近的部位采用土钉加固边坡土体,防止边坡土移、坍塌。

6.3护坡质量控制

坡面成型后,应及时进行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施工,防止暴露时间过长,或雨后流塌现象。

基坑开挖施工期处在雨季,为防止雨水渗透及冲刷边坡,引起塌方,现场准备塑料薄膜或彩条布,下雨时用以遮盖护面未完成的边坡。

7. 基坑变形监测

基坑监测是为了确保在地下工程施工期间边坡和邻近工程桩的安全,通过对基坑变形的监测,验证基坑开挖方案的正确性,并通过对工程环境变化因素的趋势分析,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预测预报,掌握在施工中不同工况下边坡结构保护,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施工步骤,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

7.1监测点布设

(1)监测内容

基坑安全监测:边坡顶部沉降监测;边坡顶部位移监测;

(2)测点布设

在主楼地下室基坑南北两侧边坡顶部布设4个监测点,沉降位移共用。

7.2测控要求

该基坑按三级基坑类别要求进行基坑变形监控,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不大于10cm,坡顶位移不大于8cm,坡面位移不大于10cm。

监测周期为基坑土方开挖至地下室回填。

8. 结束语

经近两个月的工期与雨期考验,所采取的深基坑支护满足了地下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要求,未发生滑坡、裂缝、变形等异常现象。通过施工实践,沿海软土地区高层建筑深基坑采用坡率法支护是安全、经济的深基坑支护成功方法之一,在类似工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高大钊主编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汤康民主编 岩土工程[M]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4] JGJ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篇

1 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

1.1 配电箱、柜的安装的要求工程。

配电箱安装要求:导线剥削处不应损伤线芯,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如多股导线与端子排连接时,应加装压线端子,然后一起刷锡,再压接在端子排上。如与压线孔连接时,应把多股导线刷压锡后穿用顶丝压接,注意不得剪断导线股数。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配电箱内盘面闸具位置应与支线相对应,其下面应装设卡片框架,标明回路名称。盘面上安装的各种刀闸以及自动开关等,当处于断路状态时,刀片可动部分均不应带电。基础型钢安装时,应将型钢调直,然后按图纸要求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刷好防锈漆,按图示位置架设在预留铁件上,用水平尺找平正,用电焊固定,将接地扁钢与基础型钢两端焊牢。焊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 倍。配电柜的安装要按图纸布置稳放,就位后先找正两端,再在柜高2/3 处绷小线找正,采用0.5 mm 铁片调整,最后用M12 镀锌螺栓固定。

1.2 管路铺设的要求

首先要求在配合结构预埋中,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图纸的要求。并且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管线规格、型号及敷设方式进行施工。关于管路连接、防腐、弯曲半径、弯扁度、跨接地线、保护层、固定盒位置、标高、管口处理等要求详见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加强看护,保证管路畅通,及时做好自检、互检、隐检等工作。确保施工符合实际和规范要求。埋设时应注意在接线盒和无盒的管口处塞上废纸或木塞,防止水泥浆进入堵塞管道。钢管应敷设到位,不得在中途或末端转接塑料管。

1.3 管内及金属线槽内配线的要求

作业条件:管内及金属线槽配线应在配管工程或线槽安装工程配合土建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及线槽内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管内穿线的工作一般在土建内墙装修工程即将结束前进行。穿线前先检查清除管内的杂物,穿线时要做好防止损伤导线绝缘层的措施。穿多根单芯导线时,采用绝缘层不同颜色的导线,具体规定为:相线采用黄、绿、红三种颜色分别区分,零线为淡蓝色,保护零线为黄绿双色线,以便于日后的接线清楚无误。穿线管内不允许留有导线接头。施工中应采取不同颜色的导线严格区分PE 线和工作零线,PE 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黄绿双色线作负荷线。

1.4 电力电缆的安装要求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导致火灾事故的频繁发发生。工程中使用的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规格从4 ~ 240m 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如若审查不严格,就会导致施工混乱、电缆型号错误,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引发安全事故。作业条件:变配电室内全部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配电箱、柜安装完毕,电缆桥安装完毕,且检验合格,电缆检测合格后,即可进行电力电缆的敷设工作。根据设计图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

2 高层建筑电气的施工

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加装电容器,或者在处于截止状态的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加装电容器,使三极管延时动作,以躲过暂态干扰。

2.1 一般输入回路的第一级三极管采用正常导通,并使此三极管工作在深度饱和状态(导通)。

2.2 在输入回路第一级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加反向二极管保护,当输入回路进入的干扰电压过高时,三极管可能被击穿,由于装设了二极管其正向压降只有0.7V 左右。因而起到了保护作用。

2.3 消除电磁继电器所产生的干扰,若三极管的负载是电磁继电器,则为防止三极管由导通变截止时,继电器线圈上的反电势导致三极管击穿,继电器线圈上应并联二极管或稳压管。

2.4 为了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防止雷击事故,可以装设避雷线或避雷针以防止导线直接遭受雷击;可以安装管型避雷器,防止雷电侵害。可以配置自动重合闸,防止雷击闪电或其他放电造成的停电事故;可以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以减轻雷击或其他原因造成单相接地的危险。

3 高层建筑电气施工常见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电线管敷设的问题。施工工程人员不熟悉施工规范或者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从而导致的技术不过硬,操作过程中不认真负责,偷工减料图方便以及现场管理人员要求不严,监督力度不够。全面分层法要求混凝土浇筑强度大,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强度小,施工中可按照结构物的详细尺寸、捣实方法和混凝土供应能力,设计甄选浇筑方案,就目前而言,采用较多的是斜面分层法。

3.2 对安定性裂缝的防治。混凝土体积安定性指的是在水泥硬化的过程中,体积变化均匀与否的性能。水泥安定性不良能够引发构件膨胀性裂纹或翘曲变形,导致质量事故。造成安定性不良的因素是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过剩或石膏掺量过多。混凝土配料时必须对其成分进行严格检查,预防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电气设备安装的工程特点,严格按照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建筑电气设备的选取,安装,提高工程质量,必须确保系统能够安全的开通和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果,取得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评估;设计策略

正是因为有了城市这个概念,才派生出城市规划这个概念,才产生了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而这一理论的作用就是为城市居民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中国自古以来 就很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古人在选择住址时就有一种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们会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传统风水理论就是早期建筑理论的结晶。其中的一些思想至今人有实际价值,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风水中所谓的气论与场论都可以用建筑环境学进行解释。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普遍一方面有效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环境特征。对周边的日照和通风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高层建筑所形成的消极城市空间,以及因建筑间的互相遮挡导致的空气涡流或湍流区域进一步恶化了室外的自然风环境。极有可能对街道行人,地面及城市生活带来损害;随着建筑外墙封闭技术的发展,高封闭性的建筑对居住者的健康,以及维持建筑本身运行所需的能耗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造成室内外风环境问题的原因。对于室内通风环境来说,问题有二:第一,城市高度梯度风效应。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随建筑高度的上升,作用在建筑外表皮的室外风速和风压也随之增大。如果进行开窗直接通风将导致室内气流过大的问题。第二,建筑封闭性越来越强。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建筑外墙技术越来越发达,使得建筑表皮与外界面彻底分离成为可能。伴随着空调的使用,建筑完全可以依靠自身机械系统来满足室内居住者的要求,但这种无视外环境的做法将导致高能耗的严重问题。对于室外的通风环境来说,建筑高度和体量造成了建筑风影。运用流体力学分析,下风向的建筑将受到很大影响。上层气流的下行又将造成近地面风环境的复杂和不确定。群体建筑中还会出现文丘里效应,影响行人活动。

要做到高层建筑的节能,就应因地制宜,从设计上考虑最佳的适应当地条件的方案。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外墙设计,空间设计,平面布局。前两个是针对单体建筑的,最后一个既针对单体建筑也针对群体建筑。对于外墙设计,首先要认识到墙体是分割室内和室外的界限,是一个缓冲区,墙体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节能的有效率。一般有单层的护表面和复合而成的双层护表面。对于单层的护表面,通过使用不同的开创方式适应环境,可以达到进风量个需求量的平衡,将室内的通风率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对于双层护表面,典型的例子就是附加温室,它结合了单层外墙高效通风和热交换同时也考虑到了通风和热交换的稳定性,是比较成功的双层外墙设计。

空间设计是通过对建筑的整体外形的设计及局部位置的修改,使之达到于当地风环境相适应的,从而减少空调能耗的目的。整体设计因地制宜,各不相同。这里介绍两个典型的例子。第一,开口立面处理。比如福斯特设计的瑞士再保险大楼,楼体被设计成螺旋塔状,他充分考虑了伦敦当地环境,螺旋线化解了高层建筑上部风速过大对楼梯的影响,也有效减弱了下行风到达地面的速度。有效的修正了建筑为微环境。第二,形体退台。如日本电信大厦的形体设计经过反复计算设计,很好的控制了建筑周围的风环境。

平面布局包含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对于一个建筑,合理的流线组织将有利于建筑的室内气流畅通,比如,为了满足夏季自然通风和冬季防风的要求,建筑周边开敞相对与周边封闭的布局模式更有利于流场运行。在冬季,北朝向的房间的小尺度划分,以及南朝向的房间的大空间划分将有利于保持室内热舒适度。对于高层建筑,在相同基地面积的前提下,平面呈圆形与呈方形相比,对风环境的圆形要小得多,凹口设计比凸口设计更容易形成上行或下行强气流。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则更为复杂,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会相互影响产生干扰,但现代技术允许我们使用计算机软件对群体建筑进行流场的模拟,以帮助建筑师和设计者合理布局达到效益最大化。一般的,建筑迎风处,越靠近建筑表皮处,风速越小,在建筑背面风影区,靠近建筑表皮处风速变化最大。而两栋建筑之间的距离越近,由文丘里效应可知风道越小风速越大。

高层建筑的分析,不仅要综合考虑墙体设计,整体与局部的设计与修正以及建筑布局,还要分析建筑对周围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环境特征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在保持夏季通风量的同时也要考虑维持冬季最小室内换气量。

参考文献

[1] 陈飞.建筑风环境—夏热冬冷气候区风环境研究与建筑节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江亿等.住宅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玻璃幕墙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幕墙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维护结构,除了具有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包括采光、承载、保温等)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构造精巧、表现力强、品质纯净等)。因此,健筑幕墙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已经从商业扩展到民宅,幕墙使用的材料也越来越广泛然而破璃幕墙本身造价昂贵沮抗风航震性能较差;能耗较大容易对周围环境形成光污染相关设计规范仍不是十分成熟。

1、玻璃幕墙的分类情况

1.1明框玻璃幕墙

在建筑领域中,明框玻璃幕墙是所有玻璃幕墙中出现得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其制作工艺是把玻璃板材镶嵌在铝制的外框里,并采用镶嵌或者压扣的方法作加固处理。明框玻璃幕墙的特点是质量相当有保障,使用年限长,造型增加方便,很容易达到施工要求。

1.2半隐框玻璃幕墙

将明框玻璃幕墙的铝制外框隐藏掉一部分就是半隐框玻璃幕墙,其通常被划分成两类,即横隐竖不隐半隐框玻璃幕墙、竖隐横不隐半隐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的制作工艺是采用结构胶粘结的手段将玻璃幕墙四周所隐藏的那两侧铝制框架连接起来,而另外两侧未被隐藏的铝制框架则采用金属镶嵌的方法连接起来。就半隐框玻璃幕墙而言,两种连接方式都不可或缺,不然将可能由于玻璃所承受的负荷过高而导致幕墙自身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1.3隐框玻璃幕墙

隐框玻璃幕墙是一种新工艺玻璃幕墙,其制作工艺采用了新型技术,具体做法是把金属框架的所有构件全部都设置在玻璃板材的后侧,借助结构胶,把组成幕墙的那些拥有热反射性能的上千块镀膜玻璃连接在铝制框架上,如此便制成了大面积的玻璃镜面,以便制成设计师所需的幕墙效果。

1.4全玻璃幕墙

全玻璃幕墙具备着相当多的优点,如通透性强、重量轻、施工方便、维护简易、清洗轻松,还具备着相当强的艺术感、层次感以及立体感,因此它的身影频繁出现在那些大型的公建工程中。

2、玻璃幕墙的结构

一般来说,玻璃幕墙的结构主要是由结构骨架及玻璃组成的,两者有机地整体连接才能构成玻璃幕墙的方式。骨架是由不同的型材材料构成的,利用连接件来固定装饰玻璃,通过骨架把玻璃的重量和幕墙所受到的荷载全部传递给支撑体系,再由支撑体系传递给主体结构。玻璃幕墙不仅具有墙体维护的功能,还有美化建筑外立面的视觉冲击效果,也可以巧妙地配合建筑造型来表达建筑师的思维空间。由于玻璃幕墙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抗风压性、抗气密性、抗震性、防火性、抗变形性等内容,再加上其安装施工的专业性较强,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性能影响很大,所以应根据工程需求来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从而保证玻璃幕墙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3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设计

3.1玻璃幕墙的结构设计

幕墙的支撑结构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玻璃幕墙的自重、动荷载效应、风荷载效应、抗震性能等都是在主体结构与幕墙的支撑结构体系之间展开传递的,所以这对建筑幕墙的支撑结构就要求应具备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还应对其后期的维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对其耐久性要满足25 a的设计使用年限。

①在幕墙的所有支撑结构中,立柱的结构设计是最重要的,应注意立柱的强度及刚度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其上下衔接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应满足现行的设计规范要求。

②预埋件的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预埋件一般为锚板或者锚筋,形状大多数采用平板形和槽形两类。锚板钢材一般采用Q235B,并应在其表面进行镀锌处理,镀锌厚度一般>40 um,并应具有防腐蚀的功效,并把锚板与钢筋焊接后预埋在设计的相应部位,一般锚板或者锚筋的焊接方式采取坡口塞焊的形式,如果锚筋直径>@20 mm的话,那么应采取穿孔塞焊的焊接方式。

③玻璃幕墙采用后置埋件处理时,一般采取锚栓的形式,最常用的主要有金属膨胀锚栓和化学锚栓两种,金属膨胀锚栓是通过膨胀片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而产生一定的承载力,对其连接件进行受力;而采用化学锚栓时,锚固栓的直径应不小于12 mm,其锚固深度应不小于6倍的锚固栓直径,钻孔后应用空压机把孔洞内的粉尘清理干净,并用螺母把锚板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再把转接件焊接在锚板上,应对锚固栓进行抗拔试验。

3.2 玻璃幕墙的防火设计

①应对以下部位进行防火封堵设计:玻璃幕墙与楼板之间的缝隙、与外墙洞口部分之间的缝隙、与其他防火隔离构件之间的缝隙等。防火封堵系统应具有良好密封性、耐久性和较强的变形性,在规定的火灾时间内不应发生变形过大、脱落等现象,应由一定的稳定性。封堵的填充料应采用难燃或者不燃材料,对相应的保护面层材料应采用防火涂料等材料加以处理。

②对于没有窗槛墙的建筑幕墙,应在每个楼层的外沿部位设置高度不小于0.8m的实体墙或者防火玻璃幕墙,要求其耐火极限.1 h,并要求同一玻璃单位不得跨越两个防火区,应单独设立。

③玻璃幕墙和楼层、隔墙的外面部分之间的缝隙应用厚度不小于100 mm的矿棉或者岩棉进行封堵,并应挤压密实;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 mm钢板来承托住矿棉或者岩棉,其用于封堵各个楼层之间的水平防烟带,注意钢板应镀锌;而承托板和幕墙结构、建筑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宜采用防火密封材料进行填充;如果设计通透隔断来分隔防火区时,可以采用满足设计耐火极限要求的防火玻璃来分隔。

3.3玻璃幕墙的安全可靠性设计

首先,应对设计出来的玻璃幕墙结构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应对玻璃幕墙的四性试验数值进行规定,对相关的预埋件及连接件的结构受力状态进行验算,特别是整个平面内的变形性能及地震等不可抗力外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变形进行规定;应对设计的幕墙结构系统的防雷接地进行设计,一般应把土建的防雷钢筋跟预埋件进行焊接处理,使得避雷均压环形成环状,再通过柱子里的钢筋传递到大地,注意底层整个玻璃幕墙立柱应焊接连贯的@10 mm圆钢,并和建筑场地外的接地系统进行连接,确保玻璃幕墙工程的安全。

4、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

在幕墙施工技术上,由于幕墙种类较多,本文只对高层建筑中主楼应用最多的框架式结构上进行论述,其它如裙楼常用点支式、拉索式、吊挂式以及现在超高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在本文中就不再论述。

4.1预埋件的安装技术

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对预埋件进行加工,注意应采用负公差要验收预埋件的尺寸,这在模板进行安装工作提供了便利。预埋件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准确,预埋钢筋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的钢筋进行有效的固定,一般采取点焊的形式,应保证预埋件不发生移位现象。预埋件的位置偏差应控制在20 mm以内,标高应控制在10 mm以内,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正确的施工顺序,保证锚板底下混凝土振捣密实。对于采用后锚固处理时,注意锚固栓的尺寸及埋深应满足设计要求,锚板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和镀锌,安装应牢固可靠。

4.2 连接件的安装技术

连接件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安装施工质量,在安装之前应先检查连接件的质量,看其型号及种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预埋件的位置出现偏差,那么应先进行纠偏处理。连接件和预埋件的连接一般采用专用螺栓或者焊接来处理。采用后锚固处理的话,那么应先安装三根竖料,再来进行连接件调平工作,使得竖料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焊接时,应焊接饱满连续,并及时敲掉焊渣,经验收合格后涂刷防锈漆进行防腐处理。

4.3龙骨的施工技术

应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把竖骨料安装在两个连接件之

间,并在两者的接触面上放上防腐垫片,并用连接螺栓紧固,应

注意调平和垂直度的控制。立柱之间连接可以采取焊接形式或

者插接件形式。

4.4玻璃的安装技术

在安装玻璃之前,应对整个幕墙的结构竖龙骨和横梁的标高、垂直度、平整度进行仔细的检查,特别是安装孔位的检查,应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对钢槽内外的垃圾进行清理,对玻

璃上的灰尘进行清洁,对玻璃进行编号,以便和对应的钢槽相吻合。应先把氯丁橡胶垫块安装到玻璃下面的U型槽,并对驳接爪的安装质量和位置进行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应把垫块放置在玻璃支承边缘,一般为面宽度1/4位置,当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玻璃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应及时调整玻璃的前后左右位置,使得玻璃的安装偏差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玻璃全部安装完成后,应对整体幕墙的平整度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及时进行打胶。

结语

在进行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确保玻璃幕墙的结构设计满足强度及刚度的设计规范要求,并应对幕墙的防火进行详细的设计,保证玻璃幕墙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戴克任,莫志兵. 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设计与质量要求[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45-46.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装修防火;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因为其发生火灾的时候会直接影响着建筑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都要明确的掌握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采取适当的防火、防烟措施。装修工程中合理有效的防火分隔可以延缓火势的蔓延,为人员疏散及火灾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1、高层建筑装修火灾的特点

1.1、火势蔓延迅猛、途径多

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涵盖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排气道、风道、电缆井等各种竖向的管井,犹如一个烟囱,在发生火灾的过程中,各种管井就会发生“烟囱效应”,造成火势的整体迅猛性蔓延。此外,高层建筑的装修不乏易燃或者可燃性材料的使用,一方面加速了火势的蔓延;另一方面伴随着有毒气体的释放造成人员的昏迷、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对救援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而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高度,加之管井、窗口、房顶床以及各种设备孔洞,来自于外部空气的风力则会加速火势的进一步蔓延。

1.2、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的过程中,造成人员疏散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高层竖向距离长、楼层多、造成垂直距离人员疏散耗时长、且易受到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困扰,在烟熏和热气流的影响下极易造成人员的踩踏、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另一个方面则是高层建筑人员相对集中,而相应的疏散设施较少,加之各种管井存在造成火势的迅速蔓延,密集的人员造成疏散过程中危险系数的增加。

1.3、消防设施配套欠缺,管理存在漏洞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造成人员财产和生命安全损失的一个主要方面则是高层管理业主缺乏必要的高层防火意识,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如违章关闭消防设施等,此外,高层建筑内部配备的自动消防设施等其他消防其他不齐全,人员管理不及时,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造成消防设备形同虚设。

2、高层建筑装修与消防安全的分析

2.1、装修材料设计有待提高防火性能

随着建筑装修的发展,装修材料也不断出新,秉着美观、节能、有效这三个部分来发展,而没有把防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好多材料经消防监督机构检测后都不能在市场上销售,有些材料当遇到火灾后,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们的性命,还有些产品是由于材料本身结构问题导致在防火方面的缺陷,例如,玻璃幕墙作为现代建筑美学、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的结合,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装修上。但是玻璃幕墙本身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与每层房间隔墙之间有一定的缝隙,当有火灾发生时,火势会从这些缝隙窜出,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导致在防火方面有一定的不足。

2.2、在施工管理方面有待提高

建筑装修工程,内部的隐蔽工程较多,当隐蔽的电气线路、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它装饰等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很容易引起火灾。建筑装修在施工前,应该将施工的图纸上报有关部门单位审核,当审核通过后,要按照审批后的图纸严格实施,不能擅自修改图纸,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有些单位认为对审批后的图纸进行简单的修改,不会对整体的防火安全造成影响,但是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小的疏忽将导致火灾的发生。

在建筑装修工程中,施工的现场很混乱,可燃物多,用火、用电量大,如果没有严格的装修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很容易导致火灾。有的时候会将部分装修项目外包出去,如果遇到责任心不强的外包管理人员或者防火意识薄弱的人,也很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

3、高层建筑装修防火的设计和施工

3.1、严格执行防火设计标准

超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消防专业及相关消防标准规范,初设计要有消防设计专篇。一是立足于不发生、不扩大,完善主动消防设计。结构设计安全稳妥,耐火等级不能低于一级,支承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积极采用先进可靠的防火涂覆技术和材料。内部装修严控制可燃材料,顶面、墙面采用A级,地面限用B1级,禁用B2级。外装修和外保温必须杜绝易燃、可燃材料。严格控制电气、火源和燃油、燃气引火物,严控引火致灾条件。严格执行建筑防火间距、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标准,明火和潜在起火部位必须严密分隔。二是要立足于早期探知、快速启动、有效控制,完善被动消防设计。配备先进可靠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力求快速发现、自行消灭、有效控制初起火灾。三是要立足于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完善安全疏散设计。包括设置消防车通道、设置消防电梯、消防楼梯、避难层、屋顶消防直升机停机坪等。合理设计消防登高车操作场地、消防登高面、室外消火栓、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水泵接合器等,为消防力量提供施救条件。

3.2、加强施工阶段的消防监督检查

凡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防火构造、技术措施和消防措施等,必须严格按照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对防火结构的保护层、设置于吊顶或管井内防火分隔物、以及暗敷的消防电源线路等,必须认真做好施工和监督检查记录。

3.3、施工管理严格把关

对施工人员采取资质的管理方式。对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施工,必须明确一点,工程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接。在现在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施工队伍换人施工或者转手分包等现象,这样导致监管部门很难控制管理。想要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一现象,可以要求施工单位的相关消防电、水施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持证上岗,这样一来,监督部门可以有效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把持证上岗的制度落实到工作当中,以保障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施工的质量,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把施工监理制运用到实际的消防工作中,施工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是高层建筑消防施工的基本特点。所以,关于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十分的重要,建立完善的监理制,不但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而且还可以完全掌握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对一些隐蔽工程而言,实行监理制对其把关极为重要。关于施工建筑的相关检查工作要加强,施工过程对高层建筑的火灾具有很大的影响,特点是在装修环节。现在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高楼,用在装修上面的投资非常大,且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存在。加强建筑施工中消防监督,首先必须按建筑物里面的设计设置适合的防火安全设备,其次对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进行监督,一些可燃材料必须及时清理,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严格的把各项防火规章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4、完善建筑消防设施的基本检测制度

建立及实施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制度,能够及时的发现火灾隐患。对于这一制度的实施必须有专业机构负责。这个机构一般都是由具备高级技术水平的人员构成,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规则,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基本标准执行,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检查,从而做出合格的判定。

结束语

高层建筑装修工程中防火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防火设计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做好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和施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规范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施工顺利,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郑屹峰.高层建筑装修防火的设计与施工[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02:84-87.

第8篇

关键词:梁柱钢筋;节点;设计;施工;经济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近年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破坏的情况主要有:①框架柱的压弯破坏、剪切破坏、弯曲裂缝;②框架梁的斜截面破坏、正截面破坏、锚固破坏;③板四角的斜裂缝和平行于梁的通长裂缝;④框架节点核芯区钢筋配置不当导致的破坏。施工单位虽然对钢筋材质、钢筋连接、钢筋加工方面给予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和进步,但由于目前施工图纸中没有明确框架结构的节点设计,各种施工资料也没有明确的阐述,造成某些钢筋的节点设计与构造措施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或设计的节点形式不能顺利实现,容易出现上述框架梁的斜截面破坏、锚固破坏和框架节点核芯区的脆性破坏等情况,需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完成钢筋的节点设计,保证节点钢筋设计的合理性。

1、梁柱受力主筋位置的设计

1.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框架柱的受力主筋和框架梁的受力主筋位置发生矛盾:

(1)框架梁的截面宽度等于框架柱的边长。

(2)框架梁的一边和框架柱重合。

1.2 节点设计的原则

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是“强剪弱弯、强柱弱梁”,首先保证框架柱受力主筋的位置。

1.3 解决的办法:

(1)框架梁主筋在框架柱内侧通过。

(2)为保证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在框架梁靠近柱侧四角增加4根钢筋作为架立钢筋。框架梁与框架柱主筋的关系及工程做法

1.4 经济效果分析:通过上述方法保证了框架结构受力构件的受力主筋的位置,得到了设计人员的认可,便于施工。

2、墙梁节点钢筋设计

2.1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或者次梁直接搁置在核心筒墙体暗梁或过梁上,如果框架梁的截面和暗梁或过梁的截面高度相等,就造成框架梁主筋和核心筒暗梁或过梁主筋位置互相矛盾。

2.2 节点设计的原则:

根据固定端框架梁的弯距形式,框架梁在支座位置上部受拉,下部受压;墙体暗梁或过梁受扭。

2.2.1 尽量保证暗梁或连梁箍筋的完整性。

2.3 解决的方法:

2.3.1 过梁下铁设置不超过六根主筋分为两排布置,框架梁下铁布置在过梁下铁第一排和第二排钢筋之间且框架梁的接头位置全部位于支座附近,接头按照50%的比例错开。

2.3.2 框架梁上铁直接搁置在过梁上铁上,保证框架梁主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根据GB50204-2000规范中规定,过梁的箍筋尺寸取负误差,框架梁箍筋的尺寸取正误差,从而保证过梁和框架梁保护层厚度。

2.3.3 将过梁或暗梁截面降低或减小50mm,框架梁上铁直接锚固在过梁上,保证框架梁及楼板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

2.4 效果分析:

2.4.1 通过调整框架梁下铁受力主筋接头位置,确保了过梁箍筋不被破坏。得到了设计师的认可。

2.4.2 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征得设计师确认将过梁及暗梁截面降低5cm同时应用正负误差原理,避免了工程上通常出现得核心筒墙体根部混凝土超高的问题。在节约商品混凝土的同时为精装修提供了条件。

3、主梁和次梁节点:

3.1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梁和次梁的节点非常重要,主次梁钢筋的设计位置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常规做法,次梁上铁钢筋在主梁钢筋之上,板筋在次梁主筋之上,如果主次梁节点钢筋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板筋或次梁上铁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不利于结构的抗震。

某工程存在次梁支座在主梁上的情况,故现场主梁上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本工程为15mm)+现浇楼板钢筋ф10+次梁主筋直径(28mm)=53mm>35mm(设计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主梁延伸出的悬挑梁和主梁上的次梁的关系

4.1次梁的上层钢筋在主梁钢筋的上侧,由主梁延伸出的悬挑梁上层钢筋自然就在次梁的下侧,从而造成悬挑梁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因为钢筋设计和操作工人控制等因素造成现场悬挑梁构件上铁钢筋保护层过大,对悬挑构件的受力显然是不合理的。悬挑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是施工控制的关键;

4.2但现场施工对于上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保证存在一定困难,故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悬挑梁保护层厚度过大的不利因素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密切注意悬挑梁的上铁保护层,尽量做到误差最小。

5、劲性柱主筋和框架梁主筋的锚固长度的关系

5.1 随着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劲性混凝土结构在工程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框架梁主筋和H型钢柱的节点设计成为结构工程施工节点设计的重点。

5.2 因为施工条件的限制,现场施工中某些部位的钢筋锚固长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故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节点深化设计。实例如下:

框架梁通过框架端柱,其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直锚长度,现场施工必须进行弯锚或采取机械锚固措施,因为该框架柱上层钢筋的连接点在跨中部位,由于弯锚端钢筋过长(施工现场挡安全措施距离结构面仅50cm)使该钢筋的连接现场不能实现。故上层钢筋不能进行弯锚,否则现场施工很难操作。

5.3解决的办法:现场施工采取了两种解决办法,都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一是图集中明确规定的焊接同直径钢筋的方法(见图3),二是在钢筋端部增设直螺纹连接套筒,增加钢筋的握裹能力,通过现场制作试拉钢筋混凝土试块,结果表明端部增设直螺纹套筒的施工方法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且施工方便。

参考文献:

[1]张良成、翟爱良主编,混凝土结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

[2]沈蒲生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