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1篇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长短期负债错配。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中的资本结构表示了长期资本的构成,如果资本结构不合理的话,就会为财务部门带来十分沉重的负担,为财务风险的形成埋下隐患。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生产以及经营的资金大多数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资本结构的角度上来看,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集中体现在短期的负债较高。但长期负债较少,长短期的负债错配。

(二)盲目投资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一些煤炭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管理者出现了盲目投资的情况,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有哪些风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除此之外,针对企业内部进行资产改革的过程中,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不足也会致使投资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所投资的项目无法按照预期的目标获得利润,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损失。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煤炭企业面临外界因素的变化

任何一家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会与其他企业及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外界的环境上会面临一定的变化。通常情况来看,外界的环境因素主要包含了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政治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外界因素具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法预见性和无法改变性,煤炭企业的财务情况也会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产生风险。比如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煤炭的产量不高,这就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煤炭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有投资核算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只有这些制度都处于完善的情况时,企业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但就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来说,这些财务管理机制内容不全面,尤其是会计内部监督制度流于形式,并不能对实际的经营和财务管理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执行带来很大的困难,进而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煤炭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在财务部门中所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的体系,风险预警机制是煤炭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能让财务风险的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时,选择那些风险相对而言较小的投资方案,从根本上减少出现风险的概率:二是在采用风险方案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对企业不利情况出现后,可以及时停止这个方案。比如说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可以选择债权性的投资方案,因为与股权性投资相比。债权性的投资方式能让企业的收益更高。

(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充分考虑到一切影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让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佳水平。要想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首先要将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其主要的做法是减少资本成本,确定合理的企业负债额度,利用好煤炭企业的财务杠杆,对筹资的能力进行科学的估计。

(三)加强财务风险制度的建设

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前,首先应了解煤炭企业目前的业务流程,估量好经营活动都需要哪些内容,在经营中会产生怎样的风险,产生的风险将会对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的内部监督,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四、煤炭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手段

(一)分散法

分散法是指通过多家,煤炭企业联营的方式使对外投资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以此方法能分散财务风险。针对一些风险比较大的投资项目,煤炭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合作,凭借这种获得利润共同分享、形成风险共同分担的方式来减少财务风险。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针对这种不稳定性,煤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可以选择多种经营方式。

(二)回避法

回避法是指煤炭企业在选择一定的理财方式时,充分考虑到每一种理财方式可能会产生的财务风险。评估完毕后选择产生风险最小的方法。以此来回避风险。比如在投资方式上,债权性的投资风险要远远小于股权性投资,虽然从收益情况上来看股权性投资的回报更大,但是按照规避风险的角度上看,煤炭企业还是应该谨慎选择。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回避风险并不代表煤炭企业不进行风险投资,当煤炭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的话,还是应该勇于承担风险,选择股权性投资。

(三)转移法

转移法的方式是指煤炭企业将一部分的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来承担。这种方法体现在企业购买资金保险,这样就可以将财产上的风险转交给保险公司。而在对外的投资方面,企业也可以选择联营投资的方式,将一部分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转移给其他的企业。而建造固定资产的话,煤炭企业可以利用出包的方式建造,将资本建造中会形成的风险转交给承保公司。通过将财务风险转移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降低法

降低法是指面对客观存在的一些风险,煤炭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去降低,比如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尽可能去降低负债资金所占全部资金的比率,以此来实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同时煤炭企业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提升市场的占有率。除此之外,煤炭企业还可以建立起风险控制的体系,选择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来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预测,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财务中的风险。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重要性 风险控制

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或地方组织,以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设立宗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利用国家拨付的公共资源,或者是基于国家公共资源创造的事业单位收入,从事关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服务活动的组织。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对贪污犯罪打击力度的增大,人们越来越关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了规范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风险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状况

(一)财务风险把控意识较低

现实工作中,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把控意识较低,认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只需要做好预算管理就行,认为财务风险只出现在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他时候不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风险把控,对财务风险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状况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有些领导对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也比较薄弱,给事业单位财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风险

因为,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资产财务的存在具体形式和样式比较多,管理难度也比较的大。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挪用公共资金、中饱私囊的现象也非常多。正是由于这些不安因素,使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的运营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甚至还使事业单位长时间处于在负债状态之中,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风险系数被无限地加大。由此可知,事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比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风险系数。

(三)财务管理人员会计水平低导致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属于国家准公务员范畴,是通过统一的招考方式来进行招聘的,这样的招考方式一般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招考的内容也比较侧重于应聘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因此,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水平普遍较低,财务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较低,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财务会计岗位,满足会计岗位职责的要求。

(四)财务管理风险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管理通常流于形式,只稍微注重对费用的审批和报销制度的建设。致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把控制度的建设也比较滞后。现实中,财务管理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审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税务审计方法比较单一,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分解。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大大被提高了。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该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预算开支,加强对日常财务的监管力度和设立严格的财务申报制度,力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监管力度。事业单位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明确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强化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事业单位内部营运成本。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要依据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特点来设立,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来不断充实和完善,切实增强事业单位风险应变能力,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而不断提高。

(二)强化财务风险把控意识,降低事业单位经营风险

财务管理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上到单位管理层,下到单位基层管理人员都参与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当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该要从加强事业单位全员参与程度着手,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培养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把控意识,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去避免事业单位资产的损耗,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降低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开始的基础,每一个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都是在其严格的监督进行运作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显示,财务管理工作是离不开对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因此,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严格控制财务人员的授权范围和权限,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才能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提升事业单位成本把控水平,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稳定、有序的发展起来。

(四)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及其风险把控时,还应该要着重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财务知识、业务能力考核不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工作需求的员工,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的能力提升培训和业务强化培训。此外,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思想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杜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现象的出现,使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操作进行培训,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来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演进,只有不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深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管理研究[J].青海气象,2013,02:75-78

第3篇

一、财务风险特征及其诱因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了解风险的起因,加强防范,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离开了风险,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是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或损失性。

企业产生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和我国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要使风险意识成为整个企业全体人员的共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企业只要做大做强了,就会有发展前途。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总负债占总资产比例过高。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中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构成比例失调,负债中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例不当,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债务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旦生产过程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届时企业将面临失去信誉,承担败诉赔偿的责任,严重的甚至导致破产。

(四)管理者投资决策失误

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失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搞“大而全”、“小而全”。近年来,不少企业看到海尔集团多元化投资成功,也仿效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没有任何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然而隔行如隔山,原来适用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照搬到新的行业可能就不适用了。

二、财务风险防范建议及其具体方法

财务风险防范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预计、防范、控制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以实现企业既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种理财活动。笔者认为,财务风险防范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正确理解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意识纳入企业文化之中,避免盲目决策,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限度的行为。因此,企业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外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事先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使用和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承担风险者的责、权、利,争取风险、收益之间的相互统一。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协调的行为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等内部主体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债权人等外部利益主体之间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而财务风险管理则是企业为降低风险,在财务风险预测、决策、防范、处理过程中,用来完成财务风险管理任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

(3)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所占的比例。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融资组合。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比例适当,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合理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保持企业资金良好的流动性。合理筹措资金,适当控制融资规模。

(4)实现优势互补,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采取资产兼并、债务重组、联营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又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融资能力,进而可以达到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5)针对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一是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和判别。对信誉不好的客户应尽量避免合作,对资不抵债的客户应尽早收回货款,并停止供货,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将风险降至最低。二是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集思广益,尽可能避免个人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三是建立统计分析制度。目前,许多企业虽然进行了多渠道筹资、多形式投资、盘活存量资产,但没有集中规范的统计会计资料将其显示出来,更没有做经常性的统计财务分析。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

(1)规避风险。企业对风险的对策,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能获得的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对不守信用的厂商应拒绝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对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要放弃;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时要果断停止试制。

(2)减少风险。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减少风险的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如对汇率预测、利率预测、债务人信用评估等;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实行设备预防检修制度以减少设备事故;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3)转移风险。企业以一定代价、采取一定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他人承担,以避免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保险转移,即企业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等方式将财产损失等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二是非保险转移。即企业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

(4)接受风险。对于损失较小的风险,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承受风险的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风险自担就是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风险基金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作者单位为鞍山市财政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 李冠众.论企业财务风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琴.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第4篇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自己对外的负债,因为企业收益问题而无力偿还所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广义的财务风险则在包括狭义风险的基础之上,还加上各种可能使企业难以达到预期收益的各种潜在因素,这种风险具有难以预料性的特点,也是随时可能发生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一种潜在风险,这种风险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在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也是物流企业必须着重注意的方面,要把风险遏制在源头上,就得逐个分析各个方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提前预防,以便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把损失减小到最低。

财务风险的实质其实就是各种潜在的或是表面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从而蒙受损失。企业财务规划决策的是未来的经营活动,发生在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准确预料,所以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二、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其财务风险表现

物流企业是经济全球化下的一个新型行业,国家也大力鼓励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物流行业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已经涉及到了货物道路公路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铁路运输;高新技术的开发、新技术的转让;经营海上、航空、陆地国际货物运输等,经营范围广,业务能力强。物流公司在全国设有40多家分支机构,现有的集装箱堆积面积达到120多万平方米,特别是有9条铁路专线是用于货物的配送,在全国的业务范围网已近形成,辐射面积广。而且物流行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业务服务,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展开集货物配送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高效、畅通、便捷的服务平台,形成了以物流管理中心为基点向全国辐射开来的服务网络,使得网络型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在物流行业快速蓬勃发展之时,也出现了一些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 国家虽然鼓励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的利润也吸引了很多人投身物流事业,但是社会上大型的物流枢纽公司不能完全靠国家的资金投入,必须自己想办法去扩大融资渠道并筹措资金。由于物流企业众多,这更加剧了筹资融资的难度。物流中心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投资来增加固定资本,但投资也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何正确地抉择,在不损失资金的情况下来赢得更多的资金储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对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如果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流通和流转,是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的,所以筹资和投资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其实就是资金回收的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到期无法按时收回贷款,从而导致企业自身没有资金来偿还已经到期的债务的可能。资金是企业能否继续有效运转下去的保障,没有资金的融通,就没有企业的业务正常进行的可能,所以在现金流量风险中,现金收付风险是必须要避免的。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中,一方没有履行承诺在规定的时间支付资金给另一方,因而造成了另一方的损失。一般就是企业客户在享受物流公司的服务后,却不及时付款或者没有能力付款给物流公司,这样物流公司就只能自己承担资金风险,自己想办法来弥补亏空,以保证下一个项目的顺利进行。信用风险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这就需要交易双方都要有诚实守信的道德观,一方既要保证服务的质量,一方也要及时地支付资金。

(四)利率风险 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的微调或社会出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物流财务资金造成重大的影响。国家每次提高利率都会使物流公司损失一定的利润,虽然貌似数量不大,但由于物流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存贷款规模也随之加大,所以每次利率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就会加大,呈现由少积多的趋势。

三、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化解对策研究

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中逐步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了物流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经过各方面的研究、总结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实施:

(一)建立完备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与风险衡量体系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未雨绸缪的准备,对于物流行业现在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要马上建立财务风险衡量和预警体系,将风险考虑在前。尽管危机已经出现,但预警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来应付危机,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那么应该如何建立这样一种风险预警和衡量体系,这应该是一个逐步实现、逐步细化的过程。

首先,建立一个短期的财务预警体系,特别是要针对现金流量问题。现金流量指标对物流公司是极其重要的,公司的现金积累能力越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越强,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会有后备资金来作为强大支撑。所以现金流量预算精确的程度可以为公司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来防范。但是如何来精确预测现金流量问题,公司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将未来预期的收益、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投资计划,以数量化的形式进行表达,建立企业的全面预算机制,预测未来的现金收支状况,要经常性地查证现金流量问题。

其次,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机制的前提下,策划建立长期财务预警机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财务指标分析法。建立这个长期预警机制主要是要解决公司财务偿还能力,同时还能在各方面获得盈利,在两者共同兼顾的前提下,来更好地建立企业的财务测评和预警系统。对于债务偿还能力,可以把它定位为基础指标,公司债务偿还能力的高低是应对物流财务风险的基本保障,所以这个基础指标一定要综合考虑,最终选取多种适合物流企业管理的债务偿还能力指标。对于盈利能力指标问题,作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肯定是要有利可图,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所以应将这个辅助目标最大化,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做为后备储备。

(二)注重应对财务风险能力的人才培养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也是必然存在的,对于不可避免的问题,采取措施来加以防范,建立预警体系非常重要,但是这些体系还需要有着专业技术知识素养的人来根据市场信息作出具体的评估,要有这样的人才来掌握这个体系以实现它的功能,所以人才的培养和吸纳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目前的物流公司就实际情况而言,还没有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团队,加之现在物流已逐步和国际接轨,与外交流也越来越多,所以可以多引进国外的有管理经验的人才,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进行管理评估。对于物流行业一定要及时求变,要多关注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固守己见,顽固不化地坚守自己的旧思想。再就是要及时从专业院校中招收一批有专业素养的人才进入公司的风险管理团队,集合大众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当然公司原有的内部成员,也一定要齐心协力地为公司出力,特别是当公司处于逆境的时候,更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公司顺利走出逆境献计献策。对从事财务管理的职员来说,一定要时刻保持警醒的状态,时刻要有危机意识,同时要加强内部团结,要处理好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企业要定时为员工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在适当的时候聘请专家进行演讲,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同时对于内部员工的道德水准一定要有明确的规范,要使公司成为一个人人守道德、诚信经营、合法处事的好企业。

(三)加强投资风险管理控制 投资和筹资都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企业在筹资渠道一定的情况下,就只能靠投资来积累更多的资金,所以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赢得经济利益。企业的投资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所以怎样减小风险投资就显得极其重要。物流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投资管理,来规避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管理要集中,不能太过分散,要集中优势力量来找准机会,从中赢得高额的利润。物流企业首先要健全企业的投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和监督体系,在准备进行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多方位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首先要对国家政策进行各种分析,再者就是对自身行业的优势状况和市场运行情况进行整体考虑,再来审核投资项目,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对于企业中经营与非经营,生产与非生产性资产的比例要合理分配,确保投资的方向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一致,不能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企业的投资一定是要从长远利益考虑的,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就失去了长远的打算。

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多渠道的融资,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资金储备。首先一定要把自己的服务做到位,把诚信经营的目标打出去,把自己的美誉度提高,让社会其他企业接受,相信你的服务,这样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资金投入进来。

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对于自己旗下的子公司,一定要委派财务代表进驻到公司中进行财务审核、监督,使整个系统都能合力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其次是对于投资的企业,企业要派专员去巡检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时发现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信息返回到本部企业,以便企业的预警系统能及时地采取应对策略,避免发展成财务风险危机,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系统也要逐步走向规范,要定期地进行财务收支等活动审核,特别是对子公司,更要随时关注财务动向。在审计制度基础之上,企业定期举行财务报告,把财务信息及时以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四)建立风险基金制度 风险基金就是企业在得到融资的资金的时候,除了一部分用于投资和企业运作成本之外,会储存一部分的资金,这部分的资金就叫做风险基金。建立风险基金的目的就是在财务风险出现的时候,公司能够拿出资金来周转,解决困难,此时这部分基金就成了挽救风险的重要资源。现在我国对于上市公司也要求提取应收账款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这也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物流企业也根据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做好了各种减产值准备,用以提高承担高风险的能力,这样一旦出现财务风险能将对公司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偿债能力欠缺的现实,物流企业也应建立偿债基金,以避免以后在偿还长期负债资金时可能带来的筹资风险。

四、结论

物流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下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不一定只是给公司带来风险,也同样可能给公司带来收益,所以应该客观地看待财务风险。二是物流公司在财务风险方面要面对的主要风险是筹资和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以及现金流量风险。三是物流公司在面对这诸多的困境的时候,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及时调整对策,尽量减小损失,在逆境中求得经验,以便以后更好地发展。最后也是最终目标是物流公司必须确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那就是一定要通过各种努力把中国物流企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只要在发展中及时发现问题,运用上述战略及时解决问题,就可以保证物流企业长久、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地质勘查;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对策

一、地质勘探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地质勘探单位在资源供给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我国地质勘探单位在很多方面与其他行业单位有所不同,如成立背景、所处环境、经验目标及领导层的知识结构等,这部分差异使得我国地质勘探单位所需要应对的财务风险也与其他行业单位有所不同,具有独特性。我国地质勘探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具体工作,主要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要求进行,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市场化程度不高,且历史包袱比较重,而且地质勘探单位规模相对较大,人员结构等相对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地质勘探单位相关业务具有综合性风险高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性,使得地质勘探单位在改革中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这对于其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要求将会更加严格,在勘探单位改革中,能否对相关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并且进行有效控制,成为了地质勘探单位良性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地质勘探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我国地质勘探单位改革过程中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发展战略不完善,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地质勘探单位的特殊性,受历史因素影响程度较大,在成立初期一直以事业单位的体制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相应的政策保护,使得其在行业里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直接造成了内部相关部门及人员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市场定位不清,市场经营能力偏低及业务协作不适应等问题频发,影响了地质勘探单位的良性发展和改革。虽然部分地质勘探单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初步的战略目标,但是目标制定的依据不够充分,使得这部分地质勘探单位在市场发生突发变化后,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应对,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发展战略、产品战略、经营模式等,最终导致地质勘探单位财务风险隐患较多,不利于其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盈利能力欠缺或不稳定,催生经营方面的财务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由于地质勘探单位初期处于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管理模式,其受到的影响较大,盈利能力欠缺或不稳定。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地质勘探单位,主要以差额拨补为主。获取补贴拨款后,一般来说,离退休人员的经费作为第一批支付的对象,剩余部分才会用于具体的地质项目进行分配和具体核算,而实际结余情况采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的差额部分进行表示。然而,随着地质勘探单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逐步推进,政府支付的地质勘探费用也在不断减少,对应的结余额在息税前利润中的比例也在不断降低。虽然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但目前地质勘探单位的实际盈利能力仍然欠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其真正的自身造血功能还未发挥实质作用,结余金额尚且不足,可能发生在息税前利润不足的情况下用其偿还利息费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情况,使得地质勘探单位因经营问题催生财务风险。

(三)资产结构不合理,加剧财务风险

筹资方式选择不当以及负债期限结构不当是地质勘探单位资产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在筹资方面,由于地质勘探企业没有针对不同筹资方式进行优缺点的分析和重点评估,导致选择了不适合自身单位特点筹资方式,增加了单位自身的违约风险,产生不必要的信用损失,甚至直接导致息税前利润减少,给单位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其次,在负债期限管理方面,由于负债期限和机构不合理,会发生地质勘探单位将筹集到的短期资金投资到永久性资产,或者将长期资金投资到流动性资产的情况,造成资金使用周期与实际到期期限不适应,不仅不利于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还可能加剧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管理层最终决策

地质勘探单位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信息来自于外部市场,因此管理层对于市场信息的依赖性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效市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仍不健全,相应的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同时还受到同行业竞争、买方市场、及会计信息不实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频发且改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另外,部分关键信息无法获得及获取相关信息成本过高等情况,也使得相关地质勘探单位的管理层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甚至有可能因为误判,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应对建议

(一)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化战略

首先,从地质勘探单位整体来考虑,应当注重员工市场意识的培养,加强员工的市场识别及应对能力,提升其整体服务水平,尤其是对重点大客户的服务,如政府部门,以达到应对企业化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和问题;其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在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进行重点分配资源,提升整个团队的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政策的变化并进行应对,如经营模式的转型等;再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加强财务监管工作,以避免因经营不规范等情况造成的纳税风险,财务部门应当增加税务筹划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细致分析和规划,合理合法的节税避税;最后,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在地质勘查技术及管理能力方面对员工进行重点培养,提升其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地质勘探企业建立并实施企业战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该过程具体操作是否存在偏差及发生偏差后是否能够及时进行纠正和应对。

(二)提升地质勘探单位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探单位从各项目获取的费用都是国家统一安排和补贴发放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硬约束且结余额有限,所以地质勘探单位一般通过对单位本身性质进行改革,来达到稳定收益和保障债务本金及利息偿还的目的,进而使其获取额外的造血能力。地质勘探单位的具体经营业务很多,主要为矿权经营、矿业开发、地质测绘、工勘施工及其他的经营业务和投资。地质勘探单位应当通过做好地质勘查技术工作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工作的方式,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应进一步面向市场,将地质工作的成果商品化、专业技术市场化、对外投资项目效益化,从而达到稳定盈利能力的目的,进一步降低其造成的财务风险。比如,在矿权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要求转让程序并进行有效谈判,通过高价转让的方式,获取高额的收益。

(三)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工作,调整资产结构

地质勘探行业的特点比较明显,即综合风险高和投资期限长。因此对于其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的选择要求比较高,过于保守或激进的投资策略并不适合地质勘探行业,其应当尽最大可能贯彻筹资匹配原则,即短期资金支持短期投资,长期资金支持长期投资。这样的匹配原则,既适用于筹集长期资本,也适用于筹集流动资金,是一种收益和风险相对均衡的筹资策略,更加适用于地质勘探行业,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细致的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单位资产结构。

(四)应建立并完善信用评估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

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比较多,尤其是在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建立并完善应收账款信用评估体系,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时应当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应收账款的具体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及相关业务人员,回款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预付占款的管理应当更加严格,对于需要支付的大额资金,应当制定相关审核流程,在支付前进行必要的审核,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应坚决拒付。与此同时,同样需要对企业拖欠款进行清理,保证款项及时f回收,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五)地质勘探单位应注重财务人员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

由于地质勘探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相关人才应当成为地质勘探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首先,应当重点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从人员管控的角度降低财务风险;其次应当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团队建设,提升财务团队整体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最后,在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应当重点培养,即风险识别、检测、应变及决策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四、总结

在目前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仍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尽快转变观念,并且加强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发展策略,提升企业员工风险意识,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从而减少相关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能够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师红聪 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浅析地质勘探单位改革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4).

[2]徐明华.浅析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进程中财务风险管理[J].财税论坛,2011(7).

[3]董岩.解析对地质勘探单位事企分体运行中的财务管理[J].财会天地,2012(11).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中小企业要承担相应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它,进而降低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财务风险与收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财务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相对越高,反之收益就相对越低。

2.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特性来分析其财务风险。从资产负债特性来分析,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资产财务风险。具体又分为流动资产财务风险和长期资产财务风险。流动资产财务风险主要分析其在流转中的安全风险、价值实现风险;长期资产财务风险主要分析其安全风险、净现值风险。二是负债财务风险。具体又分为流动负债财务风险和长期负债财务风险。流动负债财务风险主要是对流动负债的规模、结账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长期负债财务风险主要是对长期负债的本息金额、还款分期周期、各期还款金额等因素进行分析。

3.从中小企业盈亏状况来分析其财务风险。对中小企业盈亏分析,可分为四个环节:一是主营业务利润风险分析。他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对其各个要素的分析,就是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分析,这是对企业的核心业务利润进行的分析。二是营业利润风险分析。它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减去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余额,要对各被减因素对营业利润的影响情况、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三是利润总额风险分析。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支所得金额,就是利润总额,对其相关要素进行的分析,就是利润总额风险分析。四是净利润风险分析。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费用,对所得税费用及各纳税调整因素进行相应分析,就是净利润分析。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小企业在确定其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以内即可的。因此,中小企业应本着遵行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以内,确定为自己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1.建立适宜的财务组织机构,防范财务风险。财务会计机构是中小企业一个必要的职能部门,财务会计机构是否健全,各职能岗位之间的运作是否协调,会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所以中小企业应当尽可能地单独设置财务会计部门,按照财会工作中,各岗位相互配合配,又遵行不相容职务的的规定,配备适应的岗位人员,处理所发生的财务会计事项。

2.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企业的创立和成长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使用的财务制度,有利于规范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使中小企业各岗位的有关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形成有效的牵制和制约关系。在制定财务制度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二是可操作性;三是强制性。针对中小中小企业的特点,财务制度的建设要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第一,流动资产管理制度,包括:现金收支管理办法、对支票的领用管理办法、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存货管理等。第二,长期资产物质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在建工程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第三,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包括:费用报销办法、成本计算与分析制度、管理费用制度等。第四,采购、销售业务和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制度。第五,利润及其分配管理和工资福利制度。第六,财务机构和人员配备制度。

3.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中小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中小企业领导层做起,领导到头学习,不断提高全体职工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中小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搞好财务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4.财务结构风险防范。中小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和资产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最佳资本负债结构。中小企业受其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强,因此,保持最佳的资本负债比例非常重要。二是保持各期间最佳负债结构。负债结构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比例。由于预期现金流量通常与到期的债务金额不一致,因而,要求中小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存在波动的情况下,确定到期负债应保持相应的安全边际。中小企业应对长期负债及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既能使风险最低又能使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例。三是保持最佳的各种资产结构。很多中小企业常常出现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情况,要解决此问题,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是重要的解决方法。加强存货管理,应以科学的方法尽可能使存货的库存量与同期的实际需用量保持最佳的比例,避免资金呆滞;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售前、售中及售后的调研评估,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账龄。对死账、呆账,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及时妥善的会计处理。

5.影响目标利润各要素的风险防范。影响中小企业目标利润的要素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等。对这些要素的管理,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最大限度的做到做前有科学的计划,做中有严格的及时监督,做后有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要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并及时记录,要按照真实性原则、相关要素比配原则、相关法规允许原则等来及时处理,才能将相关风险,如投资风险、纳税风险等降到最低。

三、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意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通常表现为中小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中小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

2.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一是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监督控制。企业在对某个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考虑可能承担的风险,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方法,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及时有效应对。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规定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计提三包服务准备金等,用以弥补风险损失。二是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监督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控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情况时,应研究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效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三是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监督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3.建立科学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准确的财务预测,能使中小企业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的资金量,在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程度的基础上,安排中小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预测主要是对未来各种可能影响财务目标实现各种相关因素的思考、研究和认识,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反映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中小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手段,把不确定性事件带给中小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4.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中小企业财务将面临着各式各样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能够应用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而且还能够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规避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参 考 文 献

[1]中级会计师考试教材2010年版

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环境和市场状况愈来愈严峻,我国企业时刻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企业风险的大小及损失都直接清楚地表现于企业财务收支变化之中,最终表现为企业财务收益的减少。因此对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以其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二、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基于这样的理解,财务风险应涵盖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因素

(1)政策的变化与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吃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活动必然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尤其是我国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如果企业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理念和战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而是非理性的坚守理想主义和战略定位,必然会加大财务风险,造成资金链吃紧的可能性非常大。如企业为了获取资金的继续运营,坚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为了实现长期投资的盈利,不得不实行短期融资,最终就会引发资金短缺,造成资金链吃紧,形成财务风险。

(2)金融市场的变化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金融市场直接影响企业的负债经营情况,如负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金融市场中利率、汇率等的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

2、内部因素

(1)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的各项职能的发挥都依赖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和管理者能力的局限性,决策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我国企业的管理侧重于企业产品的经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比较疏忽,风险意识淡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系统不科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先决条件。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财务管理的成败。企业的内部控制如内部责任控制、成本控制、债权管理等乏力尤其是财务管理中只注重基础工作的管理,不重视财务分析和风险分析,事中控制无力都可能造成企业上下级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出现裂缝,导致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利润的分配等方面全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进一步造成资金使用率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保障,财务状况混乱,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应该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从短期财务预警来看,应当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控制风险。从长期预警来看,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体包括:重大现金流短缺风险预警;资产负债结构风险预警;资本市场中运作的金融产品风险预警;对外投资和担保的风险预警;重大潜亏的风险预警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测,并根据评测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考核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薄弱,这就要求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有清晰的思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会计法为准绳,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要充分了解单位内外部环境,因地制宜,针对自身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来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及时发现、化解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感性认识。作为企业的员工,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各个工作环节里得以体现。作为财务人员更要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要具备财务风险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要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之中,并让企业的其他员工也感受到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再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最后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的危害,深入分析造成财务风险的内外因素,并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和策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08.

[2]刘向海.公司治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师,2008.

[3]刘俊霞,王翠花.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会通讯,2008.

第8篇

财务风险在国内国外的概念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按照各自的理解描述和定义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毫无疑问是风险管理的分支之一,它是在充分利用前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处理源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它涉及评估一个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制定与内部优先事项和政策相一致的管理战略。财务风险的来源有很多,包括因短期内不能履行财务义务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因未获得货款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的可分配收入产生影响,并导致与诸如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制造商的交易恶化的利率风险,投资项目在项目期内的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通货膨胀风险,海外投资的预期现金流受到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的汇率风险以及借款人的融资风险,等等。所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对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之后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企业的实际收益,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管理下持续高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大型工程方面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财务风险研究方法的探讨。关于财务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有:Mustafa、Member、Zee等(1991)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分析和评估项目风险的招投标阶段风险。在此基础上,Zhang.G、Zou.P(2007)建立了一个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合资企业的环境风险以及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决策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Tarek Zayed,Mohamed Amer,Jiayin Pan(2008)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中国公路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模型、策略、评价指标和审计方面对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探究。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清华大学郭仲伟(1987)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以及借助各种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

张智勇(1996)最早提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包括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货膨胀等,并提出了一些应对当时经济情况的解决方法。

余娟、祝继高、刘晓宁(2005)在发表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中提到财务风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它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财务风险划分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营运风险和交易风险,并就这四类风险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

石香焕、唐文彬(2007)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引进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确定指标的权重,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误导;文章引入了定性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弥补了纯定量评估模型的缺陷,拓宽了风险评估的范围;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按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隶属度进行层层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

钱丹第(2009)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研究方面提出国际工程面临的5项主要的财务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风险、合同履约及合同变更风险、税收法律风险以及换汇控制。

沈亭、王淑慧(2010)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改进了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便更适合其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崔静(2011)在《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一文中说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目的及意义,提出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李永杰(2012)在施工企业海外承揽工程方面进行了财务风险与防范的研究,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着比国内更加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财务风险的考验。要实现海外施工项目良好的盈利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施工企业自身应对海外风险的能力。

王茹(2012)将中国企业“走出去”即承揽海外工程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

尹嵩(2013)提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国际工程项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国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方面,面临国外的工程承包企业激烈的竞争更是需要不断的发展。

陈永龙(2013)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处理、持续监督与评审相关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取得最佳的风险防范效果。

张超(2013)专门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中的汇率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作为财务风险之一的汇率风险是任何国际承包工程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汇率风险是双向的,既有风险损失,又有风险收益,但就国际承包工程项目而言,面临的风险损失要大于风险收益。

刘金兰、刘立旺、齐彤(2013)在系统分析价格、汇率、利率、信用、关联交易、税收、会计信息、流动性、资金安全、高风险业务风险等10项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应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外油气项目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价,得出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是目前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前3位财务风险,当前的财务风险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的评价,并给出了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的剩余风险值。最后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综上所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行业分析了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也使大家越来越了解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2007年以前缺乏对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的研究,2007年国家提出“走出去”的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越来越全面,控制好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不仅仅会使企业得到好的发展与提升,对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之后,国外学者首先在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近年来国内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运用的也越来越多,行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了很多我国对外投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搜索与研究,并没有发现有关我国通信建设国际工程项目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对其他行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面,较少使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晓奎,余敏等.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工程工业出版社,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A.Mustafa,Member,Zeee,et al.Project risk analytic assessment using the hierarchy process[J].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91.

[4]Zhang,G,Zou,P.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joint ven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J].Jounal of Constraction Management,2007.

[5]Tarek Zayed,Mohamed Amer,Jiayin Pan.Assessing risk and uncertainty inherent in chinese highway projects using AH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

[6]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1987.

[7]张智勇.国际工程承包财务风险探讨[J].交通财富,1996.3.

[8]余娟,祝继高,刘晓宁.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经纬,2005.4.

[9]石香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估[J].财会月刊,2007.2.

[10]钱丹第.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会计师,2009.7.

[11]沈亭,王淑慧.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