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课堂教学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大赛参赛教师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在参赛的81位选手中,绝大部分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青春靓丽,充满活力。许多老师都是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的“老选手”,近年来活跃在各层次教学公开课上,有八位教师已是呼和浩特市的教学能手(其中一名为呼和浩特市的优秀教学能手),并有五位自治区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
从选手年龄的情况来看,参加本次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占62.5%,说明青年教师已在回民区各个学校教学第一线挑起了大梁,同时各个学校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选手的职称和荣誉称号来看,中级职称的教师占80.2%,市级教学能手占9.88 %,说明各学校十分重视本次比赛,均派出各校的教学精英。
2.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基本情况分析
2.1领导重视
这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比赛活动,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全区开展“强师兴教”工程、校本教研、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师培养等各项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为此,区教育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比赛之前,召开了专门会议,并及时成立了回民区工作领导小组,亲临现场观摩指导比赛工作。
2.2比赛组织工作安排严密
针对本次比赛,教研室认真召开主任会议进行总体工作安排和分工,并组织全体教研员对本次比赛的细节,布置到每个人,先后下发了安排意见和组织程序。教学理论综合测试采用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的方式,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和说课稿与讲课一并举行;讲课采用随机抽签、封闭备课、随堂上课、现场打分、及时公布以及送教下乡的方式进行。
2.3一人比赛众人助
来自全区各中学的81位参赛选手都得到所在学校的高度关注,从校级选拔、教学技能指导到演讲培训,都做了精心准备。各学校幼儿园派专人陪同参赛选手进课堂,做好后勤服务,呼市七中的校长带领部分教师在听课的同时为本校的参赛教师布置场地;呼市第八中校长副校长不仅紧跟本校选手听课还虚心听取其他学校教师的讲课情况。
2.4客观评价同尺度
本次比赛评委由自治区、市、区级教研员和市级教学名师担任,他们研读教案、认真听课、“背靠背”评分,整个流程严密有序,对参赛选手课堂上出现的不足和缺点在课下当面与选手交流,使比赛充满人文性,以赛课促教学,拓展了本次活动的内涵。
3.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大赛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
3.1突出了以生为本
此次参赛课,老师们均精心设计教学,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他们尽力为学生学习搭建一个宽松的平台,活动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去尽情参与教学活动、说说感受、畅谈心境,绝大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踊跃,真正动起来了。
3.2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
81节参赛课中,通过教师教学活动情景的创设,教师即兴的点拨和引导,使课堂生动而活泼,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组铁一中的王权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流畅而丰富的语言表述,使学生折服;数学组呼市第十六中学的呼和老师,将枯燥的数学公式浅显化,使学生易于理解;音美组南马路小学的畅颉老师循循善诱,使学生在生动的、宽松的、愉悦的课堂中接受教材的观点。
3.3教学设计新颖合理
没有精心设计就没有流畅而精彩的课堂实施,设计的标准是环环相扣的,开头怎样做,提什么样的问题,用哪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会有哪些情景,学生会有什么反应,设置什么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等。通过听课,我们感觉到每个教师都能精心设计,且几易其稿,在这一环节上比较突出的是:彭宏、亢小琴、张未。
3.4重视拓宽教学内容,极力整合生活和学科资源
参赛教师们深入研究教材,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本身,注重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及知识间的整合。如政治组呼市第四十中学的于明明老师先对整个哲学知识体系进行概括,并重点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引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实质——矛盾,既紧扣了教材,又丰富了内容,条理清晰,环环相套,层层剥开,最后又落脚在知识的运用上,贴切的复习题,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拓展了教学的内容。
3.5课堂教学情况各有特色
互动教学就是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课堂上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让学生闲下来的时间少一些,调动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如英语组呼市营坊道小学郑蕾蕾老师的课《what are you doing》,通过TPR教学法在活动中学习,在句型中练习新学词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话题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组王骥腾老师讲授的《寡人之于国也》采用学案教学,重视诵读积累,有效训练学生自读浅议文言的能力。
4.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大赛课堂教学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幼儿教师一日工作规范》、《幼儿一日生活规范》,强化幼教管理,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园本”教研,不断提升园所质量,确保幼教事业健康发展和保教质量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强化幼教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1、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考核细则,实行量化管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领导、制度管理,强调从情感入手,尊重、信任、理解教师,用“心理置换”的心态正确对待一切,让“爱”充满校园,“严”与“宽”并存。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考核中规定的项目要定期进行量化考核,对于一些调查问卷、评议表、家园联系表等设计要内容详细、规范,并进行汇总和反馈分析,让各类表格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2、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的良好合作。一是通过开放一日活动、家访、与家长交谈、家长园地、家长会等,向家长及时传递幼教信息,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并广泛听取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二是认真做好幼儿成长档案的建设工作,通过文字记录、幼儿作品、影像资料、各种测验和调查结果等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注重自身学习,教育思想观念新,教研意识强,领导班子团结合作,作风民主,精干高效。
2、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有保证教师主动继续学习的管理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级相关培训,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不定期组织教职工外出参观学习,要珍惜每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学,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来。其次要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关心爱护幼儿,仪表端庄,言行文明,以身作则。
(三)、强化保教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1、继续贯彻落实《幼儿教师一日工作规范》、《幼儿一日生活规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农村家长素质偏低,文明礼仪差这一现象,本学期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其次要注重“细节”管理,在细节上求发展,可以利用晨检时间给幼儿剪剪指甲、帮幼儿穿好衣服、梳梳头发、系系鞋带等细节活动促进家园关系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做好园本教研,提升教研质量。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一个平台。一是每周至少保证1次对全体教师的基本功、教材进行培训,并定期对教师的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特别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薄弱的教师的个别指导,在组织听课的同时重点抓好评课、议课环节,让每堂课效果扎实有效。在此基础上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把它作为本单位的自立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重点是研讨体育、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重视科研课题研究,突出办园特色。
3、加强教育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成长。继续探讨如何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创设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好发展的环境。一是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注重全员幼儿参与。主题布置要以孩子的高度为主,较高墙面可以留白,并注重墙裙部分的利用,主题布置要体现幼儿园的特色、幼儿的特色和农村的特色以及国家大事、季节时令等,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和教育内涵。
4、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幼儿初步的健康意识,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保教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健康查体工作,确保健康儿童入园。并定期按规定对全园幼儿进行健康查体。其次继续进行幼儿体育达标活动。第三,利用家长会、家园小报、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等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与宣传,让幼儿和家长掌握必备的健康教育知识。
5、以活动为载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发展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加强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促进幼教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三、保证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严格幼儿教师德能勤绩考核,严格过程管理,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使幼儿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切实抓好园本培训工作,定期对各单位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
3、认真落实
关键词:音乐;高效教学;兴趣;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家雷默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师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从肯学至想学到乐学音乐。那么应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对此进行了简要探索。
一、用心导入,让幼儿爱上音乐课
(一)音乐教师要做好充足准备
音乐课程并不是幼儿的必修课程,所以幼儿园对音乐课程的课时安排都比较少。这就直接减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所以,为了弥补时间上的缺陷,教师应在课前做足功课,呈现给幼儿一堂别样的、韵味十足的教学气息。幼儿园音乐教师首先需要深入教材,认真学习所需要研究的课程,并了解幼儿的薄弱之处。幼儿园的音乐教师可以将幼儿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故事、能够理解的形象编入世界名曲中,用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欣赏,然后让幼儿加上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假想一个情景,扮演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最后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主、自由、开心地为自己安排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借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
(二)教师要唤起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幼儿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传授者与引导者。因此,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幼儿更好地主动预习、学习知识。幼儿年龄小,有不可预知性,但是教师仍可以从中找到所有幼儿的共同点:喜欢新奇的事物,乐于表现自我,喜欢冒险,不喜欢刻板、单一的生活。而教师则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他们的身心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其实,教师还应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二、灵活多变,让幼儿在音乐课上收获多多
(一)音乐应与舞蹈结合
我在课上教学让幼儿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特性,借舞抒情,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认为,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幼儿既感受听觉上的美,又领略视觉上的美。在进行《小鸟店》这一内容前,教师讲述了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鸟,它们每天唱歌跳舞,生活很开心。这一天,从城里来了一只猫咪……有趣的故事一下就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样,整个音乐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幼儿边唱边跳,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为音乐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音乐教学应联系生活
现阶段,音乐教材中大多是一些经典老歌,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背离,幼儿的兴趣不高,也不会认真学习这些内容,更不用说体验其中的意境。所以,要想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活用教材,选取容易被幼儿理解、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我爱我的幼儿园》,这首歌曲就能够与他们的认知条件相符,节奏也比较简单,能朗朗上口。幼儿之所以喜欢这首歌,还因为这首歌与他们平时的生活有关,容易理解,有亲切感,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发展自己的精神力量,来认识周边环境。音乐教育可以涵养人的性情,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促进幼儿智力、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接受幼儿的反馈意见
前文提到了幼儿才是教学的主人。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悉心接受幼儿的反馈意见,对幼儿提出的想法和建议要有所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一切以幼儿为主的原则,不能唱独角戏。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知识空间给幼儿,为幼儿搭建良好的展现平台,让幼儿去思考和开拓。教师可以把豆子、树叶、沙子分别放入小罐内,让幼儿盖上盖子摇一摇,感受、听辨几种不同的音响效果。幼儿可以从听辨两种较容易分辨的物品开始练习,逐步增加难度,直到他们会分辨多种不同的声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让幼儿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并虚心接受幼儿对教学方式的异议,并努力改正不足,争取下次做好。这样,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三、拓展延伸,让幼儿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一)为幼儿布置课后作业
有人说音乐课又不是必学课,根本没必要布置课后作业。其实不然,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是与幼儿拉近关系,检查幼儿学习进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下,教师必须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幼儿成为朋友,深入到幼儿的生活当中,了解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让幼儿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给幼儿讲了一个狮王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大致含义,然后再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狮王出现、小动物迎接、狮王大吼这样的音乐结构,不断丰富幼儿的听觉表象,而后引导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创编相应的动作。由于幼儿有了一定的音乐经验,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利用各种自创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二)对幼儿进行定期家访
对幼儿进行家访是教师课后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音乐教师在课后的闲暇时间可以到幼儿的家中多走动走动,了解幼儿在课后的学习成果和复习成果以及对知识的吸收程度等。这样,教师的作用将不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延伸到幼儿的家庭中。当然,教师还应该在家访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态度,并了解一下家长对自己教学方式的看法与建议,努力与幼儿家长以及幼儿搞好关系。总而言之,音乐教师应分析部分幼儿“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让幼儿能将音乐课堂作为学习音乐知识的主阵地。笔者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以上几种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及推动音乐教学进程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素梅.浅谈如何提高幼儿音乐课的教学效果[J].音乐时空,2013(5):162.
[2]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303.
关键词: 幼儿园课堂 有效教学 思考建议
一、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幼儿
一堂高效率的课,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备课。老师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钻研教材,备课教材;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与特殊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教学。
1、确定课堂主题;从众多教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得知,幼儿在课堂中是非常好动的,都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多老师都是在讲台上将本节课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在黑板上书写,照看幼儿的安全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日复一日都不会去的什么良好的效果。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比如幼儿对苹果十分感兴趣,就可以利用苹果的图片、苹果的实体来进行教学,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面来,针对苹果这一词语进行提问,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实体苹果的奖励,不但可以激发其他幼儿的兴趣,还能带动整个课堂气氛。
2、选定教材,确定施教计划;目前幼儿的教材种类众多,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两种教材,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相应的教材,再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施教计划,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达到有序施教的目的。
二、针对幼儿兴趣,给予有效的引导,进行师幼互动学习
幼儿的思维具有不成熟性,教师往往一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都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无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主动去寻找幼儿的兴趣,针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提问,并对其进行引导,让其学会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师幼互动,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摘 要: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如何才能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担当起教育的大任,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提出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 综合素质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大学扩招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引发了高中增容和私立高中的崛起,再加上生源总数的减少,使目前的职校教育陷入困境,生源情况、学生素质及课堂现状都令人担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但文化课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差。多数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课上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的现象频发。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目前中职学历的幼儿教师占一定比例,只有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提出几点做法。
一、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模拟教学形式,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为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提供给学生更大的锻炼平台,改变沉闷的理论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加上学习专业课程设计一般一次课有2课时,因此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要求每组学生结合幼儿园特点,课前编出本组的口号。上课时每组轮流展示各自的口号,口号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喊口号时可配上幼儿律动动作。如学生自编的口号:“点点头、叉叉腰,我的表现最最好,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配上律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或教全班同学做手指游戏,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简短评价。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口号、讲故事、学做手指游戏等环节让沉闷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 “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观念,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默梵.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关键词:学前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089-02
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即托幼机构教师。就幼儿园而言,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是决定能否胜任教师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高校而言,一方面,学校设置的教学实践课程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学校设置的教学实践课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择业取向和就业状况。目前,托幼机构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专科师范院校一味地迎合幼儿园急功近利的需求,重艺术技能、轻理论,培养的学生能唱会跳,能很快胜任幼儿园的工作,但是这些人相对缺乏教学智慧,只能成为教书匠;另一方面,本科院校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不能很快完成由培养中等幼师学校师资向培养幼儿园师资的角色转变,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不能合理安排教学实践课程,培养出的学生科学、人文基础相对厚实,教育理论扎实,但却是“书本知识的巨人,教学实践的矮子”,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强调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此,笔者以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一、全程实践的含义
全程实践是“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在实验、实训、实习情境中构建知识与行动之间的联结,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积极完成‘预备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同时实现职前学前教师、在职学前教师和学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相长及协同发展”[1],具体到地方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全程实践。在时间上体现为将实践教学贯穿在大学四年全程中,在形式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教育实习、课程实习、教育见习、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按照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实践的学习程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反思型和智慧型的准幼儿教师。
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幼儿教师方面除了规定要具备一些说、唱、弹、跳、画等基本技能外,还突出其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准幼儿教师要有将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具备教育研究与反思的能力,不仅会用所学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创造知识,这是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教师区别于中等师范及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否达到专业化要求的重要标志。对幼儿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研究,它是基于教育现场的实践性研究,应突出教育研究的情境性和反思性,突出对理论的验证和运用。教师的实践如同医生的临床实践,需要不断去发现问题,做出决策,进行反思,获得自己的专业成长,形成教学智慧。所以,实践教育必须贯穿于幼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二、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全程实践教学的目标
作为从事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仅要考虑到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还要从专业发展的视角来设计课程方案。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的教育研究与反思能力,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并形成新理论,成为一名发展型幼儿教师。
2.构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体系(见图1)
(1)课堂教学
在大学4年中,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安排比例适宜的讲授课和实践课。对于教师口语、计算机、三笔字等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课堂讲授只占其中1/2的课时,其他时间要强化学生的练习。对于琴法、舞蹈、声乐、绘画、手工等艺术类技能课,课堂讲授也只占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多练。而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游戏理论与指导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要安排适宜的实践课程。通过课堂讨论、研讨、案例分析和实验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教法课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可以通过模拟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校外实习进行课程实习,让学生到现场实践教学,使其掌握教法课技能。通过课堂内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运用,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育实习和见习
在了解了关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后,还应强调从教育实践中学习。让学生进入教育现场,促使学生提高判断力,形成教学智慧,并使其能应付多变的教育事件。因此,与以往集中实习不同,全程实践教学理念下的教育实习分散在大学4年中,根据实习的目的分为教育见习、课程实习、科研实习和顶岗实习,每个阶段实习的目的和内容也不一样。其中,教育见习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与一日生活,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任务,并产生职业认同感。课程实习的目的是结合所上课程加强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学会反思,学会研究。科研实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亲临现场时,发现问题,学会选题,体验研究的过程,为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做准备。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置身于教育现场,承担起幼儿教师的职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不断进行创新,形成教学智慧。
(3)课外活动
对于教师口语、计算机、三笔字、琴法、舞蹈、绘画、声乐等技能类课程,只靠课堂上讲授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讲授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去练,但是,技能能不能掌握及掌握的程度怎样要取决于学生在课外下的功夫。
(4)第二课堂
学生弹琴、绘画、口语表达、写字、唱歌和跳舞除了期末课程考试外,我们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主要是通过教师技能大赛、艺术作品展与艺术技能大赛、语言技能大赛、教育名著选读、课件设计与制作、合唱团、舞蹈队、教案展示、儿童画绘本作品展和班级文化环境创设作品展等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课内—课外—第二课堂”连贯一致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
图 1 全程实践教学图示
三、建议和思考
1.改革教学方式
要贯彻全程实践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师主导讲—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在各科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与教育生活相融合。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教育实习和见习,采取研讨、角色扮演、模拟实习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可以运用问题研讨和模拟教学等方式,并结合课程特点在一学期期中安排四周的课程实习,使学生到教育现场进行语言课的教学实践,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再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促进其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既能进行理论讲授又能进行教学实践操作。“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教师队伍结构而言的,即既有理论型教师,又有实践型一线教师。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师资结构、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全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一方面,要吸收一线幼儿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要鼓励高校教师多到实践基地去学习、去研究,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优化整个教学团队。
3.建立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2]。以幼儿园为基地,坚持服务地方的宗旨,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来自教育现场鲜活的实践感悟,促进其专业发展。根据实习的内容和目的联系不同的托幼机构,并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基地,结合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和不同阶段的学习目的,选择适当的实习基地,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学生优化发展。
4.改革教学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现全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我们确立了类型多样、不同主体、多途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课程的考核,除了期末考试外还强调要有平时考核的形成性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在评价形式上除了书面方式外,还包括第二课堂的评价,以全面促进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有效教学评价 建议 思考
有效教学是各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永恒追求。在西方,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焦点逐步从有效教学的品质转向教学行为。然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却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受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客观环境、心理条件、教学理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有其独特之处,幼儿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评价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1 幼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的原因
对教学活动实施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形式较单一,重视他评忽视自评。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是幼儿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数幼儿园未以制度的形式统一进行规定,幼儿教师也缺乏自评的意识。而公开课、示范课的评价中,评价主体更多站在教学是否规范、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否多样等角度进行评价。即使被评价教师有自评机会,也可能因缺乏自评训练而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本。二是评价的内容较片面,注重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与过程方法目标的实现情况。显然以幼儿是否掌握某一项技能或知识来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方便操作,但却有失妥当的。急功近利的评价观会使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有失偏颇,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三是评价标准重形式,简单地以活动是否“热闹”,幼儿是否积极参与来进行评价,忽视了幼儿的真实状态、情感的表达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内在属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通常被认为是很活泼的,参与的幼儿是开心快乐的。但是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发展,不能仅关注其参与程度,更应关注其在参与中的各种表现是否发自内心,是否获得身心愉悦,是否展现自我。
要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教师需要从评价意识上和方法上进行改变和学习。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有效教学评价思想的确立有利于转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念。这对于优化和转变现有的模式化课堂教学评估,更好地解决当前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指导作用。
2 幼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的作用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树立有效教学的评价理念对于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应遵循最优化的原则,把师生的相互联系的活动预先指向争取达到该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而且要遵守规定的时间消费标准,即不能使教师负担过重”。与巴班斯基观点类似,有效教学评价的组织与实施能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指向“最优化”。
首先,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活动有效性进行评价是教师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该过程中逐步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积累有效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能感等。其次,有利于改进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跳出固有的教学评价标准本身,不过多受模式要求的限制,从班级幼儿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条件和所处客观环境出发,优先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以之为依据促进教学。
3 对幼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合理性的追求,有效教学评价要体现这种合理性,在评价时需要关注主体性、注重过程性、坚持发展性、强调和谐性的原则。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评价,就是判断我们的课堂是否遵循教学规律,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效益,是否有效率。幼儿园有效教学评价要基于幼儿的特殊性和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在对自己和其他教师组织的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要跳出活动本身,将更容易做到客观公正。
3.1 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是否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面对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可塑性极强的幼儿,教师是否了解每位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设计的目标能否让幼儿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并且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我们所提倡的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虞永平教授也曾指出“教学过程应该让幼儿感受挑战”。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是否注意科学性和灵活性,只有在保证内容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谈有效教学,而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多样化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参与。另外,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否体现出层次性,以保证各个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和动机。同时,教师是否注意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很有可能就隐藏在其周围同伴身上,教师是否能细心观察并创设更多的幼幼互动与合作机会。这些都需要幼儿教师有所关注。
3.2 注重发问的启发性
在教学上,教师有效地教才能使幼儿有意义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来提高自己对幼儿的了解,并注重师幼互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是否考虑到发问的有效性。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面对幼儿和变幻无常的教学情境,教师的发问是否能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感受,并引导幼儿将其表达出来,以不断完善旧的知识系统,构建新的知识系统。教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如何去应对和调控这些不确定因素,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每位幼儿教师都要努力去做的。以上这些也都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和反思,从而促使自身的教学不断优化成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交流中,教师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及其所需,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启示。
3.3 坚持教学的延展性
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不应只是局限于本次教学的实施情况。毕竟在短短的三十来分钟内,教师能做的有限,而且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一节课的内涵要远远大于教学目标的规定。这就需要思考本次教学是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否让幼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探索的欲望,是否引起了幼儿对相关话题的好奇与兴趣等等。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幼儿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得到更大提高。此外,教师本着“授之以渔”的原则,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具备了这些方面的能力,个体发展才得以持续,活动才算获得高效益。而教师是否做到了这些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整体的把握,并有一定的预见性。
3.4 强调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
教学要追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够依据突出的主题来综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是需要评价者的细心观察和体会的。
首先,从物质条件方面来说,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是否丰富,是否含有教育意义非常关键。幼儿园的环境既有室内外较固定的布置,还有教师为每次教学活动精心准备的教具,更广意义上还包括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是否围绕确定的主题来选择或创造需要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利用各种物质与材料,尤其是在专门制作教具前,教师是否结合主题考虑该如何用和是否必须用等问题。如果提供的材料未能物尽其用,那就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就与有效性背道而驰了。其次,从情感资源上来看,幼儿的好奇心、兴趣以及情感体验,还有师幼关系和幼儿的同伴关系等都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为教师所用。比如教师能否在尊重与保护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利用他们的好奇与兴趣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来开展教学。因为教学只有在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时才更富有成效,才能挖掘出他们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唤起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以幼儿情感的萌发为契机推进自己的教学,帮助自己完成教学目标。以情促教的方式更易于提高活动的效率。
4 思考
作为幼儿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评价时,不能仅以眼睛所见为评判依据,更要耐心等待,用心发现,将幼儿的发展视为一个过程,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去寻找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以“活动”为主的幼儿园教育中又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教师在其中的角色还具有多样性。这些都对幼儿园有效教学评价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评价时综合考虑各方因素。
幼儿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评价时,需要由注重自身的状态转向多观察幼儿的状态,由过去注重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转为同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状态和方法能力的获得。在评价时不仅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更要思考对幼儿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何。对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不像其它(如中小学)教学有效性的评价那样可以借助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的难度系数。并且,效果并不仅仅表现在结果上,许多有效性是隐藏的、短时间看不出来的,也是无法完全预知的。那么面临复杂的、信息量大的动态教学过程,幼儿教师该如何把握,评价指标与标准如何建立,评价如何实现质化与量化的结合,如何使有效教学评价真正做到真实、有效、客观等等都是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新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2).
[2] (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 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5.
[5] 虞永平.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J].早期教育,2005(3).
一、高度重视,确保落实
为了确保园际联系正常开展,促使园际活动持续、深入、有效,四所幼儿园的领导高度重视,把开展园际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一是建立园际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四所园园长任组长,副园长或助理为副组长,各园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园际活动领导小组。大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沟通、相互学习、互帮互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在园际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园际活动具体落实。二是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每学期开学,四所园领导认真研究商讨,明确新学期园际活动的要求和重点,围绕教师发展、幼儿发展、幼儿园发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使园际活动这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园际联合是为了加强幼儿园间相互交流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各园同步提高的目的。因此,开展活动是各园紧密联系的纽带。在开展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突出常规性,关注幼儿园整体发展。
1.注重学习,促使教师观念更新。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真正促进和实现教师教育显观念和隐观念的和谐统一,必须将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求各园内部抓紧教师的学习,在园际计划中有要求、有安排。二是定期将有价值的学习材料通过网络相互传送学习,达到资源共享。三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各园推选青年教师,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教师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在思维碰撞中提高。
2.注重观摩,促使教师能力提高。为了进一步优化各园一日活动各环节,细化、精化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优化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作为示范园,我们经常组织观摩现场让其他三园的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在实地观摩中研讨、学习。如,我们组织了游戏活动现场、环境创设现场、教学观摩现场等,每次活动我们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为园际单位提供可学习的高质量的现场活动。三所学习园的教师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人人发言,学习我们的经验,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形成了“人人动脑筋,个个说真话,争先提建议”的研讨氛围,在这样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四园的教师保教能力不断提高。
3.注重互补,促进教师协同发展。在园际联合活动中,我们始终牢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一方面,我们利用我园的特长及优势,进行帮带和辐射。如,我园在环境创设上有特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给园际联合幼儿园提供观摩现场,并赴各园进行实地指导,出主意、想办法。在我们的指导下,三所幼儿园环境创设水平整体提高,教师环境创设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进一步树立了“以幼儿为主”的环境创设理念。另一方面,在传帮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利用姐妹园的优势和资源,促进我园保教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升。
(二)突出针对性,关注幼儿园个性发展。
三所园际单位发展情况既有共性,同时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我们既有常规性的活动,又突出针对性,主要做法有:
1.送教上门:根据各园不同情况及不同需要,我园每学期组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分别去“对子园”听课、评课,指导,提高课堂教学和一日活动的有效性。如:针对周庄幼儿园需要观摩课堂教学的要求,我园学科带头人赵吉组织了健康活动――“减肥”;针对裕元幼儿园要验收的现状,我园领导及骨干教师帮助磨课、听课、点评;针对西塘幼儿园需要游戏环境创设指导的需求,我们实地去商讨,提建议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使三所幼儿园各尽所需,有提高、有发展。
2.专题讲座:为了使三所幼儿园教师整体都得益,也为了教学管理更规范,我园每学期定期派遣学科带头人为姐妹园教师进行讲座,有吴燕萍为西塘幼儿园教师作的“美术教学基础知识”的讲座,有诸取芳去裕元幼儿园作的“怎样做家长工作”的讲座,有园长俞洁为来园联系单位作“怎样备课、怎样设计活动”的讲座等。每次讲座,我们都认真对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切实使听者有收获、有启发,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3.一对一指导:在园际活动开展中,我们还注重帮助他们培养骨干教师。根据各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手拉手”、“一对一”活动,共同制订计划,充分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该幼儿园骨干教师、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