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同管理廉政风险点

合同管理廉政风险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合同管理廉政风险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合同管理廉政风险点

第1篇

一、构建招投标“一站式”办公平台

,市招标办建设启用了以“集约办事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规范监管标准,提升服务形象”为主要目的的招标投标“一站式”办公平台,构建起了“集中服务、阳光操作、有效制约、规范有序”的高效扁平化招标投标监管和服务模式,使招标投标管理事项备案监管和服务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招标投标“一站式”办公平台的使用,统一了办事程序、规则、时限和工作标准,实现了前台13项即时办理事项与后台7项集中办理事项的有效分离,使管理事项高度集约,服务高效快捷;实现了招标备案管理从“一人负责到底”到受理、审查、决定、告知四个办理环节既有机衔接又有效制衡的转变,隔开了具有审查权和决定权的工作人员与前来办事人员的直接接触,统一了审查标准,有效限制了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从制度上保证了监管工作的公正廉洁,保证了招标投标管理事项办理全过程的公开透明;“一站式”网络办公平台接入了市纪委监察局的监督系统,市监察局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监督前台工作情况,对服务质量可及时进行评价和考核;贯彻了服务至上的办公理念,大厅内集中融合了18项办理事项,设置了服务工作平台、服务区、咨询台、查询台、自动叫号、手机信息通知、大屏信息显示、网上填报、电脑填写、服务标准、便民手册、服务热线等服务设施;实现了前后台管理网络无缝衔接,“一站式”办公、信用监管、专家抽取、指纹识别、计算机辅助评标、合同履约管理等系统有机衔接,形成闭合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逐步推进网上受理、网上审查、网上决定、网上告知,为建立“四大一全”即“大交易、大平台、大监管、大服务”和“信息齐全”的招标投标监管和合同履约监管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评标

为提高评标质量和效率,减少评标专家的工作量,推进评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市招标办与市发包承包交易中心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联合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嵌入“一站式”监管平台,上游接信用信息系统,下游连合同履约监管平台。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模块同屏比较和清单对比功能,实现了评标专家在有限的评标时间内从重总价评审向清单单价评审的深化,切实提高了评标的内在质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合同对施工现场变更洽商管理、减少合同纠纷起到了积极的预控和指导作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可以实现专家的独立评审,系统对不同投标文件模块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评标室,评标专家在不同评标室即可完成同一项目的评标工作,杜绝了专家在评审工作中的相互影响,通过专家独立评标结果的上传,及时掌握每位专家的评标情况,促进评标专家的客观公正;计算机对招标文件约定的评标办法的锁定功能,规范了评标专家的评标程序和行为,减少了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计算机系统的汇总功能,避免了专家故意或过失出现评分错误,确保了评审程序的科学性和计算统计的准确性;招标投标文件的电子化,降低了招标投标成本,形成的招标投标电子化成果为招标投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打下了基础;签订的电子合同实现了监管人员在施工现场的“零门槛”查阅,提升了监管水平。

三、实施合同履约全过程监管

建筑市场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招标投标过程是合同谈判与合同订立的过程,合同履约既是招标投标的目的又是对招标投标成果的巩固与检验,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建立招标投标、合同订立、合同备案、合同履约为一体的招标投标市场与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的闭合监管体系,市招标办按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总体工作部署,从维护整个建筑市场秩序的高度出发,突破狭义上仅局限在招标投标活动本身的监管,将监管范围广义地延伸到中标后续合同执行履约阶段。调整职能,增设了施工合同管理部门,为合同履约监管提供机构人员保证;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的框架下,制定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市施工合同动态管理办法》,为合同履约监管提供制度保障;在全国率先开发建设了施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施工许可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履约信息及时进行采集、整理、统计、分析,对合同履约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实现了“招标投标一站式办公平台、计算机辅助评标平台、合同履约监管平台”的无缝衔接;建立与施工现场监管机构、工程造价、资质和资格等管理机构的联动机制,对签订阴阳合同、转包、违法分包、任意更换项目经理等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目前,市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坚持“把住源头,管住过程,形成合力,标本兼治”的原则,正在逐步推动以项目管理为“根”,以总承包合同为“干”,专业合同、分包合同为“枝”的合同树体系建设,以实现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系统化、立体化,提高整个建筑市场管理水平。

第2篇

现将《水务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水务局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财政局《关于转发<四川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为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切实将贯彻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现就全面推进我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局成立由局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科室、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科室)负责人为委员的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控委),负责研究制定局内部控制政策,审定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部署内部控制的重大事项和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内控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审议风险事件定级和责任追究建议,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内控委下设办公室,负责内控委日常工作。

二、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局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局机关各科(室)、事业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六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科室、岗位、职责、权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科室、涉及科室、涉及岗位及岗位职责,解决跨科室协调问题。对科室间和科室内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

3.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以及奖惩办法等。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制度。

4.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限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

5.建立内控评价与监督制度。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发挥作用并适时更新。

三、工作目标

实施内部控制,要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责任制、归口管理、三权分离等,将各项经济事项根据管理职能固化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并对应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1.预算业务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科室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

2.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支内部管理制度等。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4.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和资金的核查;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等。

5.合同管理。建设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科室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4月1日-4月30日)

对局内控委委员进行调整,强化内控工作的推进力度;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培训和组织工作。

(二)制度建设阶段(2017年5月1日-9月30日)

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图。

(三)落实实施阶段(2017年10月1日-10月31日)

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内控日常检查,切实推动内控机制落实。

(四)完善总结阶段(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

指导和推动单位内部的内控体系建设,总结提升我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在有效执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内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内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科室要认真查找内控风险并进行评估定级,通过界定各环节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并切实抓好落实。

(三)强化责任担当。各科室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内控理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将内控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由“要我内控”变为“我要内控”,在科室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第3篇

一、地勘单位在合同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勘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除了财政项目外,地勘单位也承揽了越来越多的市场项目,因此经济合同管理的工作量大为增加,但由于各单位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相差较大,在合同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很多单位的合同管理仅体现在签订合同时的登记、保管、借阅等简单工作上,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层次都很低,远远没有达到现代经济社会对合同的管理要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签订合同前未进行充分论证和相对方调查,存在较大风险;第二,合同内容十分简单,基本合同要素不完整,不符合标准合同要求;第三,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合同管理的制度和程序不合理,缺乏对合同履约过程的监控;第四,合同管理单纯是静态、孤立的档案管理,没有与项目管理其他部分紧密结合,导致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二、结合项目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的基本思路

合同是项目实施的依据,是项目管理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合同管理必须在项目管理体系内才更加具有针对性,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体现在合同履行程度的好坏上,所以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孤立于项目管理的其他部分而存在。地勘单位必须调整项目管理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工作方法、理顺管理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升级改造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对项目事前、事中的管理能力,目的是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资金实现全程监控。而针对合同管理,则需要在学习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地勘行业特点加以改进,实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系统性以及动态管理。具体来说,应以强化项目管理为目标,将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通过建立适应现代项目管理的合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并加强部门间的有机联系,紧密围绕合同的各个要素,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合同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减少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运行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使地勘单位生产经营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

三、地勘单位加强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合同管理基础性工作

1.建立并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合同管理制度化,从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长效性以及实际工作特点出发,把“建章立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严、抓实、抓好。应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对合同管理工作流程进行适当调整,逐步建立起“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实时监控为手段”的项目管理体系,尽力避免合同管理中的漏洞。此外,还应建立合同管理的定期培训制度,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各项管理规定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2.加强相对方调查和管理。应对拟合作单位进行充分的调查,确保合作前对其知根知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客户名录和协作队伍名录。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两个名录进行动态分类管理。针对客户,不但要将顾客满意度调查做好,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还要遴选优质客户,谋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达到降低客户开发成本,促进市场经营活动,减少合同履约风险的目的。针对协作队伍管理,应制定管理办法,做好协作队伍的审查考核管理工作,合作期间要严格规范分包单位行为,促进其不断提升管理及技术水平,保证项目达到规范化标准。

3.规范合同文本。地勘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要求,及时调整、修订适合本行业、本单位特点的合同统一文本及安全协议,并对文本的使用进行规范,不但可以提高合同签订审核的效率,还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保护单位合法权益。

(二)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1.强化项目投标管理。通过投标而来的项目,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等要求及合同文本格式、项目的合同金额等重要信息也通过投标报价得以确认。据此签订的合同,通常是投标过程的一种延续,因此应做好投标管理工作。同时,应把好项目投标授权委托书的开具关,并对被授权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此外,应优化标书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审批职责,加强对投标文件的审核,同时对招投标相关资料进行妥善保管,方便随时查阅。

2.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对重大项目应进行尽职调查,了解项目真实性,充分分析项目在现有政策、环境、技术、安全、经济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相关论证资料交院统一保管。这些论证工作中,项目预算尤为重要。预算工作贯穿于项目始终,是对项目的全流程管理,也是使项目效益处于可控状态的关键性工作。因此预算编制要科学规范。项目实施前应对对项目大额成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尽可能贴近实际。地勘单位应制定符合自身使用的利润率控制标准,为有效进行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提供标尺,为市场项目的洽谈提供依据。同时,应把预算利润率低于利润率控制值的项目作为督察重点,有针对性的督促各单位做好项目论证、控制好成本,保证资金的回收。

(三)强化合同执行过程的监控工作

1.加强合同流程管理。地勘单位通过健全的监控体系,保证所有项目都在合同签订后实施,从而确保各类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处于单位的监管中。此外,还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从合同洽谈拟定,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核,合同登记保管,合同技术、安全以及廉政风险监管都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会签流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强化分包合同与主合同联系,签订分包合同必须满足主合同和成本预算的要求。

2.进一步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各类项目管理信息化工具,确保合同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现合同管理与项目其他管理的有效对接,提高合同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管理系统的查阅功能,为各类合同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便利。

第4篇

关键词:公安机关 内部控制建设 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和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内部控制越来越引起公安机关重视。内部控制作为公安机关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基石,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机器,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重要的使命,实施好内部控制规范有利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防范风险,提高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在一定环境下,为了实现一定目标,通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工作程序和实施控制措施,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风险防范和管控。公安机关进行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管控目标而实施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过程,是一个对公安机关内部相关制度、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完善、监督的过程。执行内部控制就是实现用制度来管权、管人、管钱。

二、公安机关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使公安机关的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具体来说就是使财务制度更合理、清晰、可操作,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岗位设置科学、职责分工明晰,制衡恰当,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公安机关内控制度建设找出制度在制定、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和风险,及时整改,从而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2.有利于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涉及资金量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低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缓慢,通过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公安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减少可能出现的腐败和浪费,花好钱办好事。

3.有利于加强对经济活动监督。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对公安机关经济活动监管和风险管控,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约束权利,用流程来规范行动,同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监控机制,用信息化手段,将公安内部控制内容、过程、方法全面覆盖,有利于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管。

4.有利于更好的履行职责。加强公安内部控制建设,将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公安中心工作,深入公安执法办案、队伍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去,加强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使公安机关能更好的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三、公安机关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对公安机关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包括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项目建设、合同等业务。内部控制涵盖人、财、物,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

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公安机关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在兼顾全面性的同行要突出重点,针对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关注,采取严格措施,防止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

3.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在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设置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将制衡机制嵌入经济活动,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具有针对性,以达到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制度要适合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财政改革的进行和公安业务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使经济活动更有效率和效益。

四、公安机关实施内部控制的步骤

1.梳理业务流程。对公安机关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包括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进行流程梳理,明确各项活动目标、范围和内容。

2.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立风险点。根据业务流程梳理,对公安机关经济活动各个业务环节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点。

3.建立风险应对策略。针对确定的公安机关经济活动风险点对风险进行排序,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诺的范围内,以杜绝舞弊、腐败,减少浪费。

五、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公安机关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结合外部政策要求及公安业务特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公安机关内部还没有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特别是单位领导重视,目前公安机关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领导层面没有对内部控制建设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内部控制建设往往流于形式。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公安机关一般以财务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对于一些经济业务流程控制不具体不明确内容不完善,如财务管理办法明确了预算编制程序、预算调整程序、决算内容,但未明_预算分解下达、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工作程序内容。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明确合同纠纷处理的程序,自行采购签订的合同(协议)未明确审核流程、保管事项。采购管理办法中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由部门自行组织采购的项目,未规定部门自行采购工作程序。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定期盘点的规定,但清查程序不具体。基建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未建立健全,未明确工程项目立项、概算、招标、工程变更、资金控制、项目验收与审计决算内容等。

3.内控风险防控机制有待完善。公安机关在开展廉政建设时已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形成各个部门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责任清单,针对风险提出措施,但未建立日常工作中的风险评估机制。

4.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省市一级公安机关有些已初步建立经济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功能覆盖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但信息化建设未实现经济业务全覆盖,如工程建设类项目未纳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未能反映审批流程等。基层公安机关很多未进行信息化建设,人为操纵风险大。

5.监督力度不够。省市一级公安机关内设审计部门,配有审计人员,大部分县级公安没有专门的内审机构,由纪检部门和兼职审计员进行内审,提出审计意见后对于后期整改情况未能跟踪落实,缺乏权威性。而财政、审计部门,更偏重于对公安机关财政资金使用的否合法合规性监督,忽视了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六、加强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安机关要做好内部控制,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增强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特别是公安机关领导,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时,要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积极联动、相互制约。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宣传和政策水平、专业能力、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培训,提高公安机关整体素质,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贯彻落实的水平。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结合《预算法》、各项财政制度和公安机关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如在制定《公安机关财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订出台《公安机关预算管理办法》,明确预算编制、预算分配、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程序;制订出台《公安机关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合同签订、履行、保管、纠纷处理程序,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跟踪,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形成监督记录;提供货物、服务类采购常用标准合同(协议)模板,部门自行采购签订合同(协议)参照标准模板,明确审核流程。制订出台《公安机关基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工程项目立项、概算、招标、工程变更、资金控制、项目验收与审计决算等内容。

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日常风险评估机制。公安机关内部控制风险是多种多样也是复杂多变的,将内控风险评估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开展日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定期对公安机关经济活动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隐患,提出应对措施,以达到提前防范,消除隐患的目的。

4.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适应《预算法》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公安机关警务保障信息平台,将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等纳入该平台管理,通过事前分析、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方式,逐步实现经济业务全流程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开发风险监控和预警功能,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设置预警,自动识别风险,及时发现可能萌l的风险并予以化解。通过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系统,实现对经济业务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5.加强监督和决策执行跟踪和问责机制。公安机关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将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和预算绩效评价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内部和外部监督,获取反馈,落实整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建立决策执行跟踪问责制度,对经济活动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决策执行违法违规或不执行决策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内部控制建设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随着公安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公安机关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符合公安工作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迟淑玲,公安机关内部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4(8):102-103

[2]梁东,浅析如何加强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建设[J].经济管理,2015(9):188

第5篇

一、认真努力学习,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我部深刻认识到搞好物资采购管理执法监察工作,能够规范物资采购程序,真正实现阳光采购,防范产生各种腐败行为,起到“保生产、保供应,降成本”的作用,提高公司生产经营效益,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我部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路局的工作精神,切实提高思想业务素质,能够按照路局的工作精神和工作要求,全面做好物资采购管理执法监察工作,促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认真细致扎实,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工作

1、制定工作计划,夯实执法监察工作基础。为搞好物资采购管理执法监察工作,我部在年初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以往执法监察工作情况,全面分析近年来在执法监察工作上出现的新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2015年物资采购管理执法监察工作计划,明确执法监察工作内容,明确执法监察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执法监察工作,确保取得实际成效,以促进物资采购工作健康进行。

2、认真细致扎实,全面开展执法监察工作。我部按照按照路局的工作精神和决策部署,从八个方面对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进行执法监察。一物资管理制度落实方面。重点监察是否依据《于全面规范和强力推进铁路企业物资公开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二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方面。重点监察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是否与生产计划、财务预算相衔接,物资需求计划质量高不高。三物资信息系统应用方面。重点监察是否严格使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提报并纳入路局物资管理,是否实现权力运行制度+科技的要求。四破解物资采购难题方面。重点监察是否存在化整为零规避招标采购或变相指定供应商的现象,是否存在超越管理权限采购物资情况。五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方面。重点监察有无不按规定签订合同及合同履行不规范问题。六节约成本挖潜提效方面。重点监察有无无预算或超预算额度结算问题。七安全质量责任追究方面。重点监察是否按照谁准入谁负责、谁采购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有没有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人员实施责任追究。八廉政风险防控落实方面。重点监察是否建立并落实物资采购非招标方式廉政风险点内控机制,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三、重视监察结果,推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资金存放;现状;问题;应对

2015年起,对非预算单位逐步放开对资金存放的管控。2017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7]76号),明文规定“预算单位也同样可以开展资金存放”。于是,普通高校作为责任主体,开展资金存放成为普遍的财务和社会现象。

一、现状及问题

(一)选择商业银行方式不公开、不透明形成准入风险

在高校资金存放过程中,商业银行会经过竞争性招标上岗,这是第一道闸门。这一关是决定整个业务活动胜败的关键,大概率决定最终的结果。然而,一方面,地方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几乎完全不参与这个招标和竞选的过程。另一方面,高校内审和纪检部门一些不好的苗头没有进行应有的关注和保持警觉。比如,有些高校没有选择服务多而且专家打分高的开户行,而选择了服务少而且专家评分少的非开户商业银行。又比如,监管部门对三家招标商业银行的竞标利率完全相同的可疑情况也没有表示任何怀疑。

(二)完全照搬文件中参考指标体系产生技术层面风险

《中央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实施办法》是根据财库[2017]76号制订,它还特地给出了《评分指标体系与评分方法》,以便各高校参考。但是,这体系不能完全照搬,因为有些指标,比如净资产总额是个绝对数而非相对数,不太好衡量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同时也不能体现产出/投入式的利用效率。而且净资产是以账面价值计算还是以市场价值计算没有明确。如果以市场价值计算,最简单的算法是用股数乘以股价。因为股票的市价每天受市场供求影响而波动较大,导致以市场价值来计算的净资产总额也会大幅波动,不利于静态计算和评比各商业银行的绩效。另外,《评分办法》中给出的权重设置也不一定贴合实际情况的。比如,实践中,利率水平应该赋予更高的权重,超过15%,因为利率是收益的来源,它是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效率的关键。而另一方面,赋予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权重是可以下降一些,低于50%。

(三)高校内未形成跨部门的内控制体系产生廉政风险

每个高校都会让财务部门来牵头进行资金存放的活动,大部分高校会一般会让财务部(处)下的结算中心来具体执行和实施。但是,财务部门和资金结算中心一般只组织各项活动,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让哪些单位和部门来参加会议或活动,比如招标、专家评选、开会讨论决策。而实际上,各高校对资金存放的决策过程倾向于放在高层,因此还有很多应该参与的部门并未参加进来。普通高校的内审体系,还包括纪委、监察处、审计处、预算委员会(很多高校不会成立风险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好在,预算委员会是比较普遍的成立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预算委员会和其执行机构——财务部(处)的预算科室,在资金存放业务活动中,明显表现出预算意识跟不上,预测能力差。从高校跨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看,很多高校仍未将资金存放活动中的专家性集体决策后的校党委会的集体决策,纳入三重一大范围。

(四)对存放银行的合同管理不够合理、有效易产生违约风险

不少高校与中标银行签订的是关于资金存放的《协议》,并非标准的《存款合同》,而且没有经过自己学校的法律事务所(如有)等内审部门进行把关。这种情况下,高校没有逐字斟酌合同细节,导致没有发现〈合同〉过分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而对高校的利益基本淡化,而且基本没有商业银行违约时,双方约定的赔偿和惩罚条款。有的高校就为自己这种松散的合同管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导致高校资金链断开,基建项目推迟,重点实验室施工停工,最为严重的是导致工资或奖金迟发,引发声誉风险。

(五)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监管手段单一形成法律风险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地方财政部门的检查一般是先自查再抽点单位,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普查所有参与资金存放的单位。由于这些检查和监管主要都是事后措施,加之重点检查的单位范围有限,而且最后的整改基本都是“马后炮”,往往丧失了最好的纠偏时机。于是,后续易产生银行高校,高校银行,甚至银行或者高校因对地方财政部门的整改处理不服而要求行政复议的法律风险。

二、对策与建议

(一)以机构设置和健全制度把好公开竞争招标的第一关

高校首先应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建议参与资金存放的高校,可以在财务部(处)下设置结算中心(如无),让结算中心作为资金存放的执行机构,由它来组织各种业务活动。高校财务部门或结算中心应根据财库[2017]76号文件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通知》(财库[2018]80号)和该校所在省、市财政部门的相关文件,制订本校的《资金存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附招标时用的指标评分体系)〉。

(二)引入科学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严格设定准入门槛

在财库[2017]76号文件中,后附了《中央预算单位资金放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后附了《评分指标体系与评分方法》,附表如下:如上表所示,指标、权重设置和公式都以谨慎性原则来制定的。首先,建议减少绝对数指标,以更多的相对数(犹如产出/投入的形态),比如改净资产总额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并以此来衡量参加招标的商业银行以前年度的绩效,即盈利能力和对股东的贡献。其次,如果令X1=经营状况,X11=净资产总额,并以此类推,这种评分模式的数学模型就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可如下表示:Y=∑i=1n∑j=1mXijWij其中,Y为最后的得分,Xij表示考核指标(有的只有一级,有的有二级),而Wij表示赋予指标的权重。

(三)搭建完整、有机的校内内部控制体系降低违纪风险

一是高校纪委和监察部门应重点审查高校领导签字的《廉政承诺书》,并把好关严防利益交换和输送。其方法主要是引入关联方尽职调查,对关系人和组织摸排,最大限度执行好回避制度,不得让资金存入校领导和财务部门人员的亲属所在商业银行,也不许他们在商业银行的关系人将资金的存入规模与他们的业绩挂钩。二是高校内审计部门(如有审计委员会更好),比如审计处应重点审计上一期资金存放的竞争性招标流程,审计高校对商业银行设置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等。又比如,高校的法律事务所(如有)和法学院有律师咨格证的教授(如有)可以参与到合同条款的修订中,对合同出现显失公平等情况及时制止,起到有效的合同管理作用。三是高校的预算委员会(如有)应指导预算执行机构——高校财务部门的预算科室,坚持按照2014年《预算法》全面预算的要求,不允许资金存放业务活动影响到高校正常的预算活动,即一上一下和二上二下的全过程,杜绝财政正常预算下达指标与高校资金存放活动产生矛盾。

(四)加强高校主导力与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并举减少信用风险

财政部各个文件明确规定,专项支出类财政专户资金、待缴国库非税收入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捐赠款资金一律不得转到开户行形成定期存款。原定期存款或续存款的存期都不得累计超过2年。因此商业银行应苦练内功,不断加大灵活性(任何不附带重大义务的权利都可以视为一种实物期权),重点在存款期限和利率的匹配上做好文章。而高校应该勤练外功,不断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地方中心支行的沟通,并与自己的基本户开户行以及其他有业务往来的商行银行加强理解和信任。

(五)优化地方财政部门动态监督机制平衡资金安全性与收益率

地方财政部门应秉持“不变通,不打折,不弱化”的工作原则。守住两个底线,即一是不准改变财政资金的用途;二是存款期限累计不超过2年,定期不超1年。另一方面,地方财政部门应尽可能参与到事前竞争性招标的监督过程中,并加强事中动态抽查或突击检查,避免亡羊补牢。另外,地方财政部门在事后的检查中也不能只流于填填《统计表》、写写〈总结报告〉的形式,应加入更多预算单位间的交流,比如开展座谈会,向做得好的高校学习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卢云,蔡钰鹏.试论高校资金存放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向,2018(16):107-108.

[2]叶晓咏.关于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资金竞争性存放的实践与探索[J].财经界,2017(23):15.

第7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控分类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U28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对于工程施工项目而言,运行过程中伴随着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且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损失性和客观性的存在特征,同时也不会受人意志的影响。假如风险在工程施工项目中成为现实,就会导致工程项目的实施失去控制,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计划修改、增加成本或者是延误工期等,进而导致工程项目以失败而告终。基于以上风险存在的严重危害性,使得目前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成为了当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分类

1.经济风险该风险与政治风险有很大的差异性,主要是测算一系列指标,达到控制经济风险指标的目的,与政治风险相比较之下,经济风险不具有突发性,并且事先可以通过有效地调控影响风险的因素来将风险降低。如通过信息调研和信息收集等工作来将市场相关价值性信息提取,以此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材料等信息,进而对采购策略进行改进,进而将该环节的各种风险消除。控制该风险的具体方法是分散和转移。

2.政治风险该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且不会随承包商意志转移,同时它也是发包工程国家无意识或者是有意识的以政策和时局变化造成的承包商的损失。故而承包商在项目的投标阶段,必须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将各种项目信息全面掌握,对地区和所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其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又有效的防控风险问题,并将相应补救措施制定,如索赔和保险等。

3.自然风险该风险具有无法预测性,在产生的情况下只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来弥补,在应对工程项目施工自然风险的时候,解释主要是围绕不可抗力条款,同时将自然风险视为不可抗力事件,为了杜绝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加强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将自然风险对工程施工项目库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甚至避免,在招标的过程中就必须对自然制约因素全面考虑。

4.管理风险加强管理风险的防范有助于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开展,并将各种管理不利事件和因素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工程运行过程中,风险主要存在于组织生产、竣工结算及其投标等各个环节,并且在每个环节的施工细节上存在着更多的风险,如财务风险、人员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材料设备风险及其技术风险等,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风险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制定。

二、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控的方式

1.风险管理规划和策略依据一是工程施工项目规划中涉及的内容可作为规划的依据,主要包括了假设前提、约束条件、项目时间段、所需资源、项目复杂程度、项目利益相关者情况、项目规模及其项目目标等。二是授权、责任方及决策者情况。三是可获取的管理系统及数据情况。四是个人及项目组织对风险管理的实践及经验积累情况。四是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风险的可承受能力及敏感程度。五是以风险管理模板实现风险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

2.风险管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以规划会议制定风险管理规划,涉及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险量化、风险评估及其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规划的对象主要包括跟踪、汇报形式、基准、类型级别及说明、时间周期、人员及其方法。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保留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这几种风险防范方式。

三、防控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具体策略

1.正确掌握风险防范的关键对于工程施工项目来说,除了施工与施工质量要求、行业标准及其国家标准相符之外,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项目的控制、防范和管理,促进风险防控水平的提升。而要想实现该目标,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找准风险来源,也就是施工企业结合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特点及其本行业特征进行风险来源的查找,基于各个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施工周期、合同总价、环境、成本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必须针对每个独立的工程进行差异性和个别化的风险防控;二是科学的防控风险,也就是立足于科学,实现风险防控机制的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2.外部风险的防控也就是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风险来源的查找,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其中外部风险主要包括了招标风险、合同风险和资金风险,而防范资金风险的策略就是要求对方将合同约定支付义务严格履行,并且以担保手段来主张权利。防控合同风险的策略主要是仔细审核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文,并且要求法务部门提前介入,并且防范违约金和合同解除等重要条款风险,并且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将先履行抗辩权及其不安抗辩权等积极主张权利利用。对于招标风险的防控主要是对招标人的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同时对招标人工程预先审批手续进行审核,了解其完备程度,对投标中的法律风险予以防范,同时还要适当的调查招标人的建设资金及商业信誉。

3.内部风险的防控要想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的相关内部分风险防控,就必须依赖于企业建设的内部规章制度,保证内部规章制度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同时结合施工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各种风险的防范。具体的对策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管理风险的防范,如印章管理、合同管理等,重视印章、合同和资料的保管与使用,避免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并且避免乱盖、盗盖印章。二是防控支付风险,也就是加强管理现金报销制度和内部计量支付。将审批流程

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保证资金流向有案可查且符合规定。三是廉政风险的防控,也就是加强内部的廉政教育工作,使内部员工均能够廉洁从业,并遵守各项规定。对于重大的决策,为了防止暗箱操作和个人专断,必须进行集体决策。四是防控安全风险,也就是针对性的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并将应急预案制定,保证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4.保证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规范化要想很好的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必须加强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具体的方法是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分离及其风险回避等,并且保证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假如管理不规范,就会导致相关条款的变更,致使施工项目交付延期或者是错失季节性建设,因此规范化项目管理是提升项目质量和指标的关键,还是规范项目技术的前提,更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语风险对于工程施工项目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意志发生转移,对于工程施工企业和项目管理者来说,必须能够识别和正确认识风险,并且对风险来源进行充分排查和找准,同时加强相关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并将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制定,将风险减少,保证施工项目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胜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2,(02).

第8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问题;采购合同;风险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及深入发展,资源市场空间不断拓宽,而在产品成本的采购过程中,采购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在60%左右。作为物流活动的基础,物资采购涉及许多方面,例如从供应商到需求方之间的技术方面、货物方面、信息方面、服务方面等,而采购活动一旦出现了管理问题和风险的时候,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企业无法运转。因此,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物资采购面临的风险

1.物资采购面临的内部风险。第一,合同风险。首先,如果对于合同内容缺乏清晰的掌握,容易造成盲目签约。卖方为了追求自身的市场经济,一般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例如贿赂采购人员、给予虚假的优惠等;其次是合同的管理混乱不堪,经常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第二,采购存量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采购量与供应需求不相符合的时候,便会发生缺货损失,以此导致风险的出现。物资采购过多,会导致无形的损耗,浪费企业资金,造成存储损耗风险。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对采购市场缺乏正确的了解,盲目采购,从而引起价格风险。再加上很多企业采用“零库存”的策略,可能因此会导致供应商的干扰出现,导致企业由于缺乏货源而中断生产;第三,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导致企业的采购物资在入库之前并未按照合同以及相关要求,对采购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规格、单据等方面进行严格验收和审查,由此导致物资在数量上缺斤少两,质量上浑水摸鱼,品种上以次充好等;第四,付款风险。有些企业为了能够及时得到急需的物资,会采用先付款后进货的方式进行采购,但是一旦物资质量出现的问题时,双方便会相互指责,不仅影响了企业形象,还导致企业陷入了被动局面;第五,采购责任风险。很多企业的采购部门,由于责任心不强,或者管理水平较低,导致采购物资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加之由于采购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假公济私而形成的风险。

2.物资采购面临的外部风险。首先,采购价格风险。由于在投标过程中,一般都是供应商进行操作,如果在投标之前,供应商之间相互串通,哄抬价格,从而导致企业的采购价格出现风险;其次,采购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诈骗一般都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很难将其与正常的合同进行正确的区分。在实际中,合同欺诈风险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假冒、作废、伪造的单据或者虚假的各种证明为合同进行担保。二是利用合同的虚假主体进行合同的签订;三是在接受企业支付的各种款项后,便消失不见;四是签订空头合同,同时对于欺骗而来的合同进行倒卖,以此获取利益;五是设置合同陷阱。例如无故更改合同内容、终止合同或者违反合同规定等;六是技术进步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技术不断进步会引发贬值的现象,甚至还会被淘汰,从而导致已经采购的原材料不断浪费,或者由于技术进步的因素,导致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无法满足技术要求而导致的损失;七是采购质量风险。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无法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低,为用户带来一定的损失,同时由于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引起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以及信誉等。

二、风险防范措施

1.尽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第一,运用各种各样的采购手段,在采购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选择具有灵活性、合理性的采购手段,例如有限竞争招标采购、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等手段;第二,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采购方案需要对采购过程中的各种环节进行一个科学的计划,包括有物质的数量、种类、价格、进货时间等,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第三,制定合理的采购预算,对物资采购成本进行估计,将企业的采购资金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是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前提;第四,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这是提高物资质量的基础条件。

2.完善内部采购监督体系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采购风险管理制度必须要涉及到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采购风险防范机制、采购管理计划机制、采购风险处理机制、采购风险评价机制、采购风险责任机制等,以此对采购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采购部门还需要充分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目标。当前,大多数企业主要以采购部门风险评价表的方式为主,对采购风险进行管理;其次,制定完善的采购审计监督制度,这是避免采购风险出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需要健全完善采购计划制度,将职权限制和职务分离制度彻底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控制订货制度。同时还需要严格要求物资入库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及时对物资进行检查;最后,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避免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因此企业应实行集体定价制度、采购公开制度等,保证所有的采购活动都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进行。

3.建立完善的采购合同内部审查制度。第一,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审查制度。采购合同生产过程审查制度能够对合同的效益性和必要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包括有资金的使用活动、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价格的审查等,可以有效保障采购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建立合同条款的审查制度。采购合同的条款必须具有严密性、合法性、完整性,这是保障物资采购安全的重要条件,需要企业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和住所的审查、对质量的审查、对标的和数量的审查、对采购价格的审查、对交易地点和交易方式的审查、对违约责任和解决方式的审查等;第三,建立采购合同的履行审查制度。采购合同的履行审查制度主要用于采购验收环节和结算环节,需要检查采购标的数量、质量,与供应商的资金结算以及质量保证金等方面的内容与合同条款的符合程度。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决策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对信息的充分掌握与了解对决策方案的正确性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但通常来说,信息资料分布在不同的时空中,因此作为采购人员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并联通现行的ERP管理模式收集、整理各类与风险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及时、完成、准确的原则进行,并要尽可能扩宽信息来源渠道,保持信息的畅通。二是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进而为采购风险的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5.强化合同管理,规范合同审签。合同全过程管理包括对合同订立、执行和结果的审查和监督。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实行合同审签,合同审签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订立过程中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企业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专业性较强的合同,应当实行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部门的联合审签,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合同风险。

三、结语

物资采购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资采购风险频频出现,这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此,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正确把握好市场和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芸.论物资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10):20-22.

[2] 王峰,刘昌.石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与风险防范浅谈[J].管理学家,2012,(2):97.

[3] 张浩.论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管理[J].管理观察,2013,(24):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