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多层建筑消防设计

多层建筑消防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多层建筑消防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多层建筑消防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对于城市高层建筑来说,良好的防排烟消防系统是保障整个建筑安全性能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建筑设计科学性的重要部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建筑火宅当中,对人们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明火,而是不能及时排出的大量烟雾,因为在大火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浓烟,这些浓烟会造成人们呼吸困难,进而导致窒息死亡,其伤害力远远比火要大得多,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十分重视防排烟消防的合理设计,这样才能通过有效的预防减少火宅的出现,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对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的主要方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探析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的主要方式

防排烟消防系统是建筑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防烟系统,另一个则是排烟系统,要想升级建筑的防排烟系统,就应该在这两个方面结合实际操作,多进行创新设计,以达到最终的安防目标。

(一)合理规划建筑防烟系统的分区

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火宅刚发生的初期,主要是对烟气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并及时扩散,从而缩小烟气的范围,减少烟气对困在建筑火宅区域内人们的生命安全影响。为了有效规避这个问题,建筑企业在防排烟消防的前期规划设计中,就应该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周边自然环境等因素,有效将防烟区域进行分割。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建筑企业在布置防烟分区规划的过程中,错误地以为防烟分区面积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工程设计师在大型商场等空间规模很大的情况下,他们经常会将防烟分区分割成小块区域,而在设计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时,也会把突出楼板下高度超过500mm的结构梁当做挡烟垂壁,划分出数量众多的防烟分区,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排烟消防效果,过小的储烟仓根本就不能容纳火灾产生的烟气量,更会使烟气不断向其他地方蔓延,这种情况下,挡烟垂壁就已经失去了防烟分区的作用。之后,从便于工程设计角度考虑,可以按常规条件计算出常用功能区域排烟量,将其规定为最小排烟量,根据最小排烟量套用单位地板面积排烟量指标反过来确定最小排烟分区面积,与此同时,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应跨防火分区[1]。

(二)采用科学的建筑防排烟消防系统设计方式

与防烟系统不同,排烟系统的种类非常多,因此其设计方式也有众多选择,在工序上也相对较为复杂。就我国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系统的发展条件而言,目前建筑施工中采用得较多的还是自然排烟以及机械排烟这两种方式。

1.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是利用温度气压、外界的风力等自然条件作用力,使室内外空气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流的原理,从而将烟气自然排出室外的方式进行设计。一个良好的自然排烟系统设计通常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设计师应该根据建筑室内的环境,对可能发生火宅中的最大烟气量进行精密的估算;其次,我国建筑消防对于室内最大安全烟气量有一定的标准,因此,设计师应该严格按照这个明确的规定和火灾中室内最大的烟气量等,计算出室内所要求的最大排烟量;最后,在明确了最大排烟量之后,设计师还要对室内排烟口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2.机械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方式在高层建筑中运用得最多,在设计上也相对复杂和繁琐,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在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中,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操作:在进行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之前,要对建筑容纳人数、风机压力值、开启门的数量和面积等主要参数进行统计与确定;排烟区域不同部位风量不同,建筑企业应该通过查表和计算两种方法确定送风量;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应设置1台或多台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且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5h;根据室内环境设置加压系统,这种系统只会在紧急情况下运行,预防系统超压的泄压装置不可或缺,这样才能在减小压力的同时保证机械送风的有效性[2]。

二、探析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防排烟消防系统设计的不同之处

(一)防烟系统不同

由于高层建筑在立体空间上有很大的占用面积,防烟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基本上每个高层建筑都会根据建筑形态设置一个标准防烟系统。多层建筑内部面较多,对于小面积多层建筑来说,不设置防烟系统也没有太大影响,而对于大面积多层建筑来说,一般会采用挡烟隔墙作为防烟系统。

(二)排烟方式不同

在排烟方式上,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之处,高层建筑通常会根据建筑形态来选择排烟方式,具体来说,有敞开阳台或者呈现凹廊型的高层建筑,自然排烟方式使用得较为广泛;如果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者超过100米的其他建筑,都应该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设计机械排烟系统,多层建筑就相对简单,一般都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三)设计原理不同

除了防烟系统和排烟方式,对于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而言,其排烟系统设计的原理也是不同的。高层建筑排烟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纵向的空间,而多层建筑主要考虑建筑的是横向面积大小,这是系统选择的基础,也是最大的差别。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防排烟消防系统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在充分考虑建筑形态、结合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多加重视防排烟系统的科学设计方式,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加以总结,对防排烟消防的设计细节做足工作,从整体上保证建筑安防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尽管在新修改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增加了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但我国多层建筑室内灭火系统仍以设置室内消火栓为主。实践证明,室内消火栓系统能有效使用的机率不高。火灾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车水带接龙的方式将消防车内的水送入室内使用,或者利用消防车在室外对着火部位进行灌救的情况较多。这样,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意义无法得到体现。主要原因:一是在当前全民消防意识普遍不高,灭火技能和基本的灭火器材操作知识缺乏的现实条件下,火灾时一般民众不可能有效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来灭火。所以室内消火栓系统最终还需要有严格训练的消防队员来使用。但火灾时起火单位熟悉本单位室内消火栓系统的人员不一定在现场,消防人员又对内部系统情况一般都不熟悉,很难快速有效利用室内消火栓来灭火;二是调查发现,室内消火栓系统多数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保养,或是阀门锈蚀不能开启,或是水带水枪缺失,导致关键时候无法使用。三是从安全角度上讲,在可以利用外来水源灭火,特别是又没有人员被困火场的情况下,消防队员没必要冒险进入建筑内取用室内消火栓来灭火。

还有,众所周知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扑救初期10分种内的火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规》制定时的许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已使得住宅、办公场所、消费场所的装修标准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建筑的火荷载,相应的火灾危险性和大火蔓延速度也大幅提高;灭火程度极低的室内消火栓系统极易耽误火灾初期极为宝贵的扑救时间,造成火灾的蔓延。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点及设置必要性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点是:不需人员到起火点操作,值班人员只要在消防控制室就可以完全监控整栋楼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救。灭火成功率高,特别是对控制初起火灾极为有效、可靠。据国外的资料介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以美国为例,从1925年到1969年的45年中,安装这一系统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81425次,灭火、控火成功率达96.2%。又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1886年到1968年的几十年中,安装这一系统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5734次,灭火成功率达99.8%。国内也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1958年建的厦门纺织厂,曾发生过四次火灾,均由喷水头自动启动将火扑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其目的性强,直接面对着火点,效率高,水渍少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可以普及使用的主动固定消防设施。在美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仅在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工厂和仓库中普遍使用,而且已经发展到在家庭住宅中安装这一系统。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我国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已经有40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现在在技术、产品配套、全自动化程度、操作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以及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使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相对价格大幅下降。据统计,国内安装该灭火系统的费用一般占工程总投资的1~3%。与室内消火栓系统相比,费用并没有升高多少,而灭火成功率却增长了数倍。完全符合经济利益的要求。

结论:

纵上所述,多层建筑建立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体的灭火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也是可行的。但受《建规》中以消火栓为主进行室内消防系统设计的规定以及消防设计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影响,要实现以自动喷水为主的目标,势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3篇

伴随着建筑规模的增大,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设计最为经济合理的空调、采暖、通风、防排烟系统,使设计方案能真正做到节能环保经济化,安全方便人性化,这是每个暖通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都应当仔细考虑的问题。其中,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是关系到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必须全面考虑防火安全、通风空调系统自身的安全及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消防扑救的防排烟系统。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对问题展开分析,从而对实际的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暖通空调;防排烟;建筑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1 建筑防排烟主要系统设计方式

建筑建设过程中,防排烟系统是整体设计和建设的一部分。高层建筑防排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平面、防烟楼梯、消防电梯及其前室的布局全面考虑系统的设置。在设计方式上,防烟系统功能措施较为单一,但是种类较多,而排烟系统方式较多,但是其功能措施有较大不同。主要采用简单的挡烟墙梁等进行防烟,当前主要的防烟方式有不燃化防烟方式、密闭防烟方式以及加压防烟方式。

相对于防烟措施而言,排烟措施更加重要,并且在系统设计中更加繁琐。随着排烟设计系统的发展,当前主建筑排烟措施主要以自然排烟以及机械排烟两种为主。

1.1 建筑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是利用自然条件作用力,使室内外空气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流,从而将烟气自然排出室外。自然排烟主要是利用建筑的阳台、走廊或在外墙、屋面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进行自然排烟。这种排烟方式的优点主要包括 4 个方面: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构造简单、经济;平时可兼作换气用。

自然排烟方式的设计主要分为 3 个步骤:

①计算室内最大的烟气量。根据室内的建筑条件,进行火灾中最大烟气量的估算;②计算室内要求的最大排烟量。在建筑消防标准中对于室内最大安全烟气量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火灾中室内最大的烟气量以及标准量可以计算得到室内所要求的最大排烟量;③计算和设计排烟口。当明确了最大排烟量之后,要对室内排烟口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设计。

在整体的自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3 个方面的问题:①自然排烟口应设于房间净高的l/2 以上,宜设距顶棚或顶板下 800 mm 以内(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自然进风口应设于房间净高的l/2 以下(以进风口上边缘计);②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应在 30 m 以内,自然排烟窗、排烟口、送风口应由不燃材料制成,宜设置手动或自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关应设在地坪 0.8~1.5 m 处;③多层房间可共用一个排烟竖井,对于高层住宅及二类高层建筑,当前室有条件时,最好两个不同方向设有可开启的外窗。

1.2 机械排烟方式

在自然排烟方式中,其排烟效果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很多建筑中,为了加大排烟的力度,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加压排烟方式是当前的主要机械排烟方式。与自然排烟方式相比,机械排烟方式在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和注意的要点有很多。

1.2.1 主要参数确定

在进行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之前,要进行主要参数的确定,这些参数对于后期的系统设计意义重大。主要参数包括:开启门的数量和面积,建筑物内部人数多少和人员疏散是否有秩序与开启门的数量及其面积有直接关系;风机压力值,根据室内面积大小要选择合适压力值的风机,从而保证排烟的有效性。

1.2.2 送风量的确定

送风量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和关键。一般而言,对于不同的部位其送风量不同,一般的送风量可以通过查表和计算两种方法进行确定,在一般的标准中都有所包含,不再赘述。1.2.3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设置

(1)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应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的双层百叶风口,当采用常开的双层百叶风口时,应在其加压风机的吸人管上设置与开启风机连锁的电动阀。(2)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为常开的双层百叶风口,且应在其加压风机的吸人管下设置止回阀或与开启风机连锁的电动阀。冬季不设采暖设备和夏季不设空调系统的建筑物可不设止回阀或与风机开启连锁的电动阀。(3)机械加压送风机可设置一台或多台。机械加压送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4)机械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5)采用金属管道送风时,送风管内的风速不应大于20m/s;采用非金属管道送风时,送风管内的风速不应大于15m/s。(6)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关闭控制有:①风机由烟感、温感探头或自动喷水系统自动控制启动。②风机由消防控制中心及建筑物防烟楼梯出口处的手动关、闭装置控制关闭。

1.2.4 系统的运行方式与压力控制的设计

加压系统一般可设计成只在紧急情况下,即发生火灾时投入运行,而在平时则停止运行,这种系统一般称为一段式运转。根据不同室内条件,选择合适的系统运行方式和压力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防排烟消防设计中的不同分析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以下几种: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 1~3 层为低层住宅,4~6 层为多层住宅,7~9 层称为中层住宅, 10 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因此,实际的防排烟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 3 个方面。

2.1 防烟设施选择不同

多层居民建筑中,由于内部方面较多,各个区域建筑面积不大,因此,一般不设置防烟设施。而对于较大面积的多层建筑,多采用挡烟隔墙作为防烟设施。而对于高层建筑,一定要设置防烟设施,并且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选择 3 种标准的防烟方式中的一种。

2.2 排烟方式的选择不同

在排烟方式的选择方面,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多层建筑主要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而对于高层建筑,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度超过 50 m 的一类公共建筑和超过 100 m 的其他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应采用自然排烟措施,均应设计机械防排烟系统。

2.3 系统设计出发点不同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排烟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多层建筑排烟系统设计主要考虑建筑的横向面积大小,而高层建筑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纵向的空间,这是系统选择的基础。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暖通空调的系统防排烟的设计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对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技术人员应严格地按照规范中的相关条文来进行设计;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待目前我国的相关技术规范,在设计和审核的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不片面地去考虑或夸大技术规范中问题,积极地探索性能化设计规范,推动消防设计技术的发展,做到真正的科学、实用以及合理。

参考文献:

[1] 吴明.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02)

[2] 倪晓明.公共建筑防排烟设施设计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06)

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正朝着层数更多,标准更高,设备更完善,技术更先进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大,工程规模大,使得其与一般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如给水与消防给水的压力分区、加压方式和系统形式,排水体制、通气方式,中水回用等方面都有其特点。为此,本文就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2.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的特点

高层建筑因其层数多、高度大、功能广、结构复杂以及所受外界条件的限制等特征,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范畴,并具有以下特点:1)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备的使用人数多,瞬时的给水流量和排水流量大,若发生停水和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则影响范围大。因此,必须具有可靠的水源与技术先进的给水排水系统,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畅通,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排水管道及器具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2)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系统的静水压力很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不受破坏,必须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设置减压设备,使系统安全运行。3)高层建筑的建筑标很高,功能复杂,火灾蔓延快.扑救困难,危险性大。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完善的消防结水系统,以保证及时扑灭火灾,而且消防设计应以“立足自救”为原则。4)高层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噪音源和震源多,必须考虑设备及管道的防噪音、防震、防水锤、防沉降、防伸缩变形等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内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系统安全运行。5)高居建筑内由于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空调、通风、电器等各种管线及设备繁多,要做好综合布置,处理好各种管道综合交叉,考虑到施工安装、维护的方便。

3.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3.1高层建筑给水工程设计

(1)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当建筑高度达某一高度时,给水系统需作竖向分区。合理的确定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是进行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前提。分区压力值选定过高,仍会造成低层处配水点压力大、流量多、噪声大、用水器材损坏等后果。分区压力值选定过小,又会使分区数量增多,势必增加给水设备、管道的工程造价及维修管理工作等。因此,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管材质量、卫生器具配件所能承受的工作压力,结合建筑层数合理划分。

(2)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当市政管网压力具有一定资用水头,其压力能满足高层建筑下面几层,如地下室、裙房及附属建筑用水需要,为节省能源和基建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在对给水系统进行分区时,根据市政管网压力.建筑的下几层可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3)高层建筑给水方式。在高层建筑竖向分区确定后,就要对给水方式进行选择。高层建筑给水方式有:高位水箱给水方式、气压罐给水方式和无水箱给水方式。给水方式选择应以经济合理、技术先近、供水安全可靠为原则。

(4)高层建筑用水量标准。高层建筑生活用水量标准,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选用的是否合理,对于整个结水系统的建筑投资及运行使用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影响住宅生活用水量标准的主要因素有卫生设备的完善程度、气候、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及水费收付办法等,而与建筑层数并无多大关系。因此,只要条件相同,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多层建筑生活用水量标准基本一致。

(5)最高日用水量。对于综合性建筑,如建筑的上部为住宅、下层为商店的商住楼,办公、会场和宴会厅等组合在一起的大会堂,旅馆、商店和营业餐厅等在一起的大型宾馆等,应分别按不同建筑的用水量定额计算各自的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然后将同时用水量叠加,取最大一组用水量为整个建筑的最高日用水量。

3.2高层建筑排水工程设计

高层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基本参数、计算公式、计算方法与一般多层建筑的设计计算基本相同。计算的结果应能确定出排水管网各管段的管径、横向管道的坡度,从及各控制点的标高。

(1)排水定额。高层建筑的排水定额与多层建筑的排水定额相同。其定额有两个,―个是以每人每日为标准,另一个是以卫生器具为标难。每人每日的污水量和时变化系数与气候、建筑物内卫生设备完善程度等有关。因建筑内部给水量散失较少,所以生活排水定额和时变化系数与生活给水量计算方法相同,计算结果主要用来设计污水泵、化粪池等。

(2)设计秒流量。高层建筑内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是确定各段管径的依据。因此,排水设汁流量的确定应符合建筑内部排水规律。高层建筑内排水流量与卫生器具的排水特点和同时排水的卫生器具数量有关,具有历时短、瞬时流量大、两次排水时间间隔长的特点。建筑内每昼夜、每小时的排水量都是不均匀的。与给水相同,为保证最不利时刻的最大排水量能迅速、安全排放,排水设计流量应为建筑内部的最大排水瞬时流量,称为设计秒流量。

(3)排水横管的水力计算。对于横管和连接多个卫生器具的横支管,应逐段计算各管段的排水设计秒流量,通过水力计算各管段的排水设计秒流量,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坡度。与―般多层建筑相同,横管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4)排水立管计算。高层建筑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也与一般多层建筑相同,其决定于污水立管管径和系统的通气状况。

4. 工程应用

本工程为一高层住宅小区,地下2层,地上28层。底层局部为商业服务网点用房、物管用房。

4.1给水系统设计

本小区总的设计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20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20m3/d。根据甲方市政给水压力(约0.30Pa),本子项住宅部分给水系统竖向分为3个区。低区为地下室~4层,中区为5层~16层,高区为17~28层,中、高区分别由两套变频恒压给水装置供水,其中5~10层、17~22层设干管减压阀减压供水。一层商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并设专用商业总水表。生活水箱、变频恒压给水装置均设于地下室生活泵房内,二次加压供水采用紫外线消毒装置进行消毒、杀菌。

4.2污水系统

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本工程总的最高日污水排水量为180m3/d。住宅污水有组织排放,卫生间污水设专用通气管,底层污水单独排出。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根据《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本小区在二环内,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范围内,故生活污水在室外集中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3雨水系统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成都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屋面雨水排水的设计重现期取50年,室外雨水设计重现期取2年。经计算,小区总雨水量为293.90L/s。住宅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方式,阳台雨水管单独设置,并间接排放。地下车库、自行车库、设备房、消防电梯基坑废水排至集水坑,用潜水泵提升至室外雨水井或雨水沟。

4.4消火栓消防系统

本小区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区域性的临时高压制消防体系,集中设置消防加压系统。消防用水量:本工程定性为纯住宅,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为2个区:地下室~5层为低区,6~34层为高区,高、低区共用一套消火栓泵,低区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室内消火栓管网布置成环状,消防水泵有两条出水管与高区环网相连,室外设二组水泵接合器与高区环网相连。室内消防水池(有效400m3)、消防水池设有消防取水口。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一层,保证消防车的取水口高度不大于6米。屋顶消防水箱设于C单元屋顶,有效容积18m3,箱底标高84.60M,不能满足小区最不利消火栓栓口静压0.07MPa,在地下室泵房设置增压稳压设施。在室外给水环网上设室外消火栓。

5. 结论

鉴于给排水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结合笔者所参与的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实践与案例,强调建筑给排水设计应根据技术的可靠性、经济的合理性以及实际的可操作性进行综合考虑,提出设计人员在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的设计要点以及总结了笔者在给排水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为同类工程给排水设计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林德生.关于高层商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探讨[J].科技传播,2007,21(19):102-103.

第5篇

关键词:给水排水系统 民用建筑 施工安装 建筑给排水设计 设计质量

1建筑给排水设计方面

(1)生活饮用水缺少必要的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最常见的情况是当生活饮用水管道与消防管道或锅炉、加热设备等压力容器连接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因而一旦生活给水管网压力波动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管网压力下将时,就可能导致饮用水被非饮用水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最小空气间隙”法是无法采用的,止回阀用于防止回流污染也是不可靠的。实践证明,近年开发的逆流防止器是迄今为止比较理想的防止回流污染的设备。因此,一般情况下,在下述位置有必要设置逆流防止器:①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直接相连接的管段上;②锅炉给水管上;③加热器给水管上。

(2)空调凝结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有2种情形,其一是凝结水单设立管,出口直接排入下水道,这种方式,下水道中的有害气体将直接通过管道进入室内;其二是凝结水管经存水弯接入排水立管。经过一个漫长的非制冷季节,存水弯中的水将蒸发干涸,水封破坏,有害气体同样会进入室内。其对策就是,凡是凝结水一律间接排放,如排入明沟、水封窨井等,避免接入污、废水立管。

(3)普通不带水封的卫生洁具应在排出管增设存水弯。出现这种毛病很少有理解上的问题,往往是由于疏忽。然而这种小小的疏漏,却可能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2单层及多层建筑消防设计方面

(1)灭火器的设计与配置缺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种原因是疏漏:第二种原因是对规范理解有误,认为灭火器是在建筑竣工后由业主自行添置的,因而可以不设计;第三种原因是有的设计单位内部分工不明确,给排水专业和建筑专业相互推委,最后没有落实。按照现行规范,除9层及9层以下的普通住宅外,我们所能碰到的几乎所有建筑都应配置灭火器。

(2)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对于多层建筑,简单地取值50m;对于高层建筑,简单地取值30m,不能满足同时到达水枪数的要求。其原因是对《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关于“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50m”、《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关于“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的规定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其实,两本规范在规定消火栓最大间距的有关条文中,都首先强调了“消火栓间距应由计算确定”,并在其前款的条文里也规定了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的水枪充实水柱的支数。实际上,按照现行规范,只有高度小于或等于24m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立方米的库房,其规定同时使用水枪数为1支,因而只要求一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所以也只有这类建筑的消火栓才有可能(其实仍需计算确定)取50m这一最大间距外,其它建筑均应在满足“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的设计条件下经过计算确定。这类问题的出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的方式有错误的理解。有人认为可以将两根水龙带连接,而达到50m的水龙带计算长度;而有的人则以双阀双出口消火栓来满足两股水柱。对于前者,笔者建议还是依据规范,保证水龙带长度不超过25m:对于后者,规范对其有严格的适用场合的规定,即“18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的塔式住宅”,且“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以看到,即使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使用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而不是理想的手段,因此在其它建筑中,更应力求避免。需要说明一下,“高规”强调“同层相邻的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而“建规”则不强调“同层”,这意味着相邻层的消火栓也可以计入同时到达的充实水柱的支数。有时通过严格的计算和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消防立管和消火栓的数量。

(3)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阀门设置不当。这类问题频频在多层建筑设计中出现。因为多层建筑的消火栓系统,往往水平系统和竖向系统混杂,而不象高层建筑那样多采用比较简洁的竖向系统。表现之一是阀门设置过少,当某段管道损坏时,停止使用的消火栓数在一层中超过5个;表现之二是阀门设置过多,造成投资的浪费,管网的阻力增加,产生的原因是对规范条文中“停止使用的消火栓数一层中不超过5个”的“一层中”没有予以注意。

3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方面

(1)在确定室内外消防水量时,套用的建筑类别错误,而使其消防水量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例如:把公寓式办公楼当成商住楼。这两类建筑在某些时候,其室内外消防水量将有10L/s之差。实际上,公寓式办公楼本质上还是办公楼,应按办公楼设计;商住楼是指建筑物下部为商业用房,上部为住宅的楼房,其定义是十分清楚的。另外,在“普通旅馆”和“高级旅馆”、“普通住宅”和“高级住宅”、“普通办公楼”和“重要办公楼”的界定方面,标准不一,界限不清,原因是规范条文也只有定性而非定量的描述。笔者认为以目前的认知水平,最简单易行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设有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

(2)高级旅馆、重要的办公楼、一类建筑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等建筑没有按规范设置消防卷盘。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种是疏忽,另外一种是对“高级”、“重要”的界定不正确。实际上,这类问题的解决是很容易的,只要引起足够重视,便不难做到。

(3)以双阀双栓消火栓代替两个立管。这种错误在高层条形建筑如教学楼、办公楼、宾馆设计中屡有发生,其错误的原因已在第2部分中论及,不再赘述。

(4)在一些特定场合没有按规范的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中≥5。的卫生间;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建筑物的自动扶梯底部等。

(5)在防烟楼梯间内设置室内消火栓

防烟楼梯间主要作用是火灾时供人员疏散,其与防护场所采用防火门相连,火灾时防火门紧闭,可挡住烟气,供人员疏散,故防火门处不可有缝隙。若将消火栓设在防烟楼梯间内,一旦防护场所失火,消防水龙带得穿过防火门才可到达防护场所进行灭火,防火门则关闭不严,防烟楼梯间会充满烟气,以致防烟楼梯间火去其作用。因此防护场所内的消火栓应设在

防护区内,不可设在防烟楼梯间内,否则防烟楼梯间将失去其作用。

4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设计方面

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设计方面中出现违规的现象也比较多。

(1)净空高度≥8m的大空间建筑物,顶板或吊顶下一概不设置喷头,这是惯性使然。实际上现行规范已经取消了“净空高度>8m的大空间建筑可以不设喷头”的妥协性条文。而与之相关的描述变成了“采用闭式系统场所的最大净空高度一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为8m",仅表明当净空高度超过8m时,闭式喷头己不再适用,而不表示可以不设置喷头。因为除了闭式系统以外还可以有开式系统的选择。果然,“规范”要求“净高超过8m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净空高度超过9m的仓库,必须迅速扑救火灾的场所”设置雨淋系统。所以,净空超过8m的建筑物不设喷头,已失去了它普遍的合法性。

(2)仅走道设置单排闭式喷头时,流量计算不合理。表现之一是按老规范“计算动作喷头数每层不超过5个”;表现之二是按照“配水支管、配水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确定管径。而新规范已改为“其作用面积应按最大疏散距离所对应的走道面积确定”。因此,其开

放的喷头数和建筑的最人疏散距离(它跟建筑物性质、耐火等级、走道部位等因素有关)、走道宽度、设计喷水强度等要素有关,切不可主观臆断。其计算方法,在规范的条文说明中有两个实例,读者可自行参阅。

(3)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没有按规范乘以1.3的系数;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没有按照规范乘以1.3的系数。

(4)报警阀的出口没有设置信号阀。水流指示器前面设置信号阀已成习惯,报警阀进口设阀门也少有遗漏。值得强调的是,规范要求进、出口全部装设信号阀,当不采用信号阀时,要求用锁具锁定控制阀的阀位,目的是防止误操作而使该阀处于工作状态。

(5)水流指示器连接的喷头跨防火分区。这是因为按楼层设置水流指示器已成习惯,而新规范规定“除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只保护不超过防火分区面积的同层场所外,每个防火分区,每个楼层均应设水流指示器”。只要留意到规范条文,正面理解它并不难,只是规范所隐含的另外一个意思却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当报警阀组只保护不超过防火分区面积的一个层面时,是可以不设水流指示器的。

(6)当局部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与其相邻的不设喷淋连通口外侧没有设置喷头。这种错误的发生率颇高,原因也是因为这是新“喷规”增加的条文。正确的作法是在门、窗、孔洞、通道等部位不设喷淋的一侧(规范规定不宜用水扑救的场所除外)设置喷头,以阻l卜火灾从开口处蔓延。

第6篇

关键词:多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

前言:

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建筑拔地而起,但是建筑火灾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大量的建筑火灾实例表明,火灾中的浓烟是造成建筑火灾蔓延及人员伤亡的致命杀手。因此,防排烟系统设计已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多层建筑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的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设计要点。

1.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内大量采用可燃性的装饰材料及陈设。当发生火灾时,这些可燃物会迅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及有毒烟气,这些有毒烟气是致命的,人员在逃生过程中一旦吸入,会导致窒息、中毒致死。另外,高浓度有毒烟气也给救援人员增加了障碍,降低了搜救速度,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机。有时甚至救援未成,反被烟火所困,严重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毒烟气在建筑物内的蔓延规律由起火房间走道楼梯间(等竖向通道),这正与人员的逃生路线相一致。而根据实验观测,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面的最大行走距离为20~30m,但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的长度通常大于这个数值。因此合理设置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的防排烟系统就成为逃生和救援的关键,同时也说明了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

2.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的设置依据及系统形式

2.1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的设置依据

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其内部格局更是千变万化。这一特性也决定了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的防排烟系统既有共同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无论其如何变化,只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执行其相对应的规范条文,设置选择合理的防排烟措施,满足消防及使用要求,就是一个合理的设计。多层建筑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设计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其第9.1.3条明确规定:“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 m2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及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应设置排烟设施”。本条规范限定了设置防排烟系统的设置条件。建规中还明确了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具体细则,将在下文加以说明。

2.2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形式

防排烟系统可分为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两种形式:自然排烟是利用建筑内气体流动的特性,采用靠外墙上的可开启外窗或高侧窗、天窗、敞开阳台与凹廊或专用排烟口、竖井等将烟气排除;机械排烟是利用消防高温排烟风机把着火区域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排烟口强制排至室外。

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系统优缺点:①自然排烟系统:结构简单、经济,不需要电源及专用设备,且烟气温度升高时排烟效果也不下降,具有投资少、管理维护简单等优点。缺点是此排烟系统是利用热压原理进行排烟,此压力较小,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故可靠性不高;②机械排烟系统:当排烟系统启动时,能使排烟区域形成较高的负压,将烟气排至室外,并能有效的控制烟气向非排烟区域蔓延,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缺点是增加了初期投资,及日常管理、设备维护等费用,当纵向设有风道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当层的竟空高度,其竖向风道占用了少量的建筑面积。

在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比较其经济合理性,选择最佳的防排烟系统形式。

3.自然排烟口净面积及机械排烟量的计算

3.1自然排烟系统:当工程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对其自然排烟口净面积进行计算,核对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其计算方法按建规第9.2.1.4条:“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3.2机械排烟系统:当工程中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机械排烟系统的最小排烟量计算应按建规第9.4.5条计算,其计算又分

为两种情况:当排烟系统负担1个防烟分区时单位排烟量为60m3/(h・m2);当排烟系统负担2个及2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单位排烟量为120m3/(h・m2),并应按最大的防烟分区面积确定。在设计中,排烟风机的选择可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需求选择消防专用风机或双速风机。但均应满足排烟量要求,在选择风机时,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排烟系统的最小排烟量,但不能按这个最小排烟量去选择风机。据建规9.4.8条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既所选排烟风机风量=最小排烟量*〔1+(10%~20%)〕。

4.自然排烟口与机械排烟口的设置

4.1自然排烟系统排烟口的设置,据建规9.2.4条,在自然排烟系统中,为了便于排除烟气,排烟窗宜设置在屋顶上或靠近顶板的外墙上方。并且在建筑中用于自然排烟的排烟口通常是处于关闭状态,火灾时,自然排烟口应能急时开启,因此自然排烟应设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开启方式可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当采用自动开启方式时,其控制必须与消控中心联动,火灾时由消控中心控制其开启。另外烟气的自然流动受较多因素的影响,为能有效的排除烟气,排烟口距房间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在设计时,为减少室外风压对自然排烟的影响,提高排烟系统的效果,排烟口应尽可能设置与建筑型体一致的挡风措施,并应根据空间高度与室内的火灾荷载情况尽量缩短排烟距离。内走道及房间还应尽量设置2个及2个以上且朝向不同的排烟口。

4.2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的设置,据建规9.4.6条,在机械排烟系统中,排烟口或排烟放火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并与排烟风机联动,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放火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将室内烟气排至室外。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位置及距离要求与自然排烟口的要求相类似。机械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同时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同样不能应超越30m。另外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因过大会过多的吸入周围空气,使排出的烟气中空气的比例增大,影响实际的排烟效果。

5. 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形式的选择

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中,应结合工程的的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防排烟系统是设计的重点,以下结合事例加以说明:

例1:如下图示1所示,①当L1+L2≤60m时,本工程可采用自然排烟系统,利用走廊两侧的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②当L1+L2>60m时,本工程应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在走道内设置机械排烟口,其排烟口间距不应大于60m,且排烟口距房间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③当L1+L2>60m时,也可采用自然排烟系统,但应在走道中部打开一个房间作为自然排烟口,并且自然排烟口的间距不应大于60m。这种方式一般不可取,表面看其采用了自然排烟系统,节省了初期投资,但其浪费了大量的建筑面积。还有在入住投入使用以后,一些消防意识差的使用方会将其封死,作为房间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图示1

例2:如下图示2所示,①当L1≤30m、L2≤20m、L3≤30m时,走道L1、L3可利用可开启外窗采用自然排烟,走道L2可不设机械排烟系统。②当L1>30m、L2>20m、L3>30m时,走道L1、L2、L3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口间距不应大于60m,且排烟口距房间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③在某些建筑中会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将走道分割成很多功能段。以L2段为例,当其被分割为若干段时,其是否设机械排烟系统,应该看L2段的总长度是否超过20m,而不应考虑L2中的某一段是否超过20m。

图示2

在多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中,笔者认为应提高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应尽量采用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机械排烟系统。即使采用自然排烟系统,其自然排烟口的开启方式应采用自动方式,如防火排烟窗。

6.结语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一但设计不当,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针对多层建筑疏散走道及疏散内走道防排烟系统设计总结的一些设计要点及看法,供大家分享。目前建筑防排烟设计的理论较多,至今尚无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权威理论,且实际工程中建筑的类别、使用功能、结构布局、建筑内的火灾荷载与分布、形态等均存在多样化的可变因素,防排烟系统设计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讨和完善。现在我们设计工作者应严格执行现行设计规范,并应利用一些较成熟的消防安全工程技术辅助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第7篇

关键词: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一般来说,多层建筑建设中,混凝土结构使用是最为常见的,因此,分析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多层建筑中的设计问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提高多层建筑建设质量的前提。

一常见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类型

1.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框架;全部竖向荷载和侧向荷载由框架承受的结构体系。

2.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荷载。

3.板—柱及板柱—剪力墙结构。板柱结构是指钢筋混凝土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结构。在板柱结构中设置剪力墙或将楼、电梯间做成钢筋混凝土筒,就成为板柱—剪力墙结构。

二钢筋混凝土的性质特点及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又称钢筋砼,先用铁丝将钢筋固定成想要的形状结构,然后在钢筋骨架外覆盖模板,再将混凝土浇灌进去,进过护养达到强度标准后再拆模,得到的就是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具有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它的抗压强度则是抗拉强度的十倍,所以在抗拉强度上的“弱势”很容易导致它的结构遭到破坏。因为钢筋具有强劲的抗拉力强度所以与混凝土的结合它们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使钢筋混凝土发挥了它的有效作用。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为钢筋具有独特的抗拉力强度,而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力特性,所以两者相结合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才能够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较大的强度的优良特性。第一,钢筋和混凝土有着相近的线膨胀系数,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过大的应力;第二,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能够提供碱性环境,这样在钢筋的表面就会形成一层钝化的保护膜,让其在相对中性和酸性的环境下更加不易被腐蚀。第三,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较好的黏结力,有时将钢筋表面做成肋条状就是为了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咬合程度。

三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设计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的设计

没有地下室的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独立基础埋置的位置较深,底层计算高度过大,位移指标难以控制,且柱配筋不经济,故一般在-0.05m处设一层拉梁,按照一个结构层来输入。例如,某工程项目要求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3.3m层高,基础埋深4.0m,0.8m基础高,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2条,在Ⅶ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应为为三级。按三层框架房屋计算,第一层取3.35m高,基础按照中心受压来计算,显然这样的选择是有欠妥当的。因为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而上述构造所设计拉梁是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的。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框架结构最好是按照四层来进行整体的分析计算,就是将-0.05m处的拉梁作为一个结构层来输入,若在拉梁上有应力荷载,应一并载入。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2.3条,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因此,在设计拉梁层的时候,一般来说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拉梁顶面的截面来控制,还是由基础顶面的截面控制。另外,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于这样的设计而言,在电算程序总信息的输入中可将地下室层数设为1,并重复计算一次,再按照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来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

2.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当独立基础的埋深值不大,或者虽然埋深值较大但采用了类似高杯口基础时,可视具体要求沿主轴的两个方向来设置构造基础拉梁。设计时,基础拉梁截面的宽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20~1/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当拉梁上承受楼梯柱或者填充墙传来的应力荷载时,应适当加大拉梁截面,此时拉梁层可以不建入模型参与结构计算,但应将拉梁荷载导入基础计算。

3.多层框架结构中楼梯、电梯的小井筒设计

在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中,应该尽量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的楼梯、电梯小井筒,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小井筒的存在会减少框架结构能承担的地震剪力,并且小井筒下的基础设计也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构造柱夹砌体材料做填充墙形成隔墙。

必须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小井筒时,井筒的墙壁厚度应当减少,并进进行刚度弱化(可采取开竖缝、开结构洞等办法);配筋也只能配置少量单排钢筋,消弱小井筒的作用。

设计计算时,除了按照框架确定抗震等级计算外,还要按照带井筒的框架来进行复核,并加强与井筒墙体相连的柱子的配筋。

4.多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基础拉梁层计算模型的选定

在选用TAT或者SATWE等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对于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的情况,应取0作为楼板厚度,并定义弹性楼板,采用总纲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否则程序分析时自动按照刚性楼面来进行计算,这样一来便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②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

在工程设计中,多数房屋建筑分属于丙类建筑(如民用住宅、办公楼、一般工业建筑等),其抗震等级可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来确定。而对于交通、通讯、消防、医疗等类型的建筑以及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场、科技展厅、电影院等公共建筑,可首先根据GB50223-20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来确定那些建筑属于哪些类别。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乙类建筑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Ⅵ~Ⅷ度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I度的要求。

③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

对于多层建筑而言,当不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至少要取3;当振型数多于3时,应取3的倍数,但不能多于层数X3;而房屋层数≤2时,则振型数可取层数层数X3。

对于多层建筑不规则的结构,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要取≥9。若是结构层数较多或者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振型数应多取。

四多层框架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1.多层框架民用建筑基础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结构设计师要认真阅读地质报告,在认真把握的基础上,要正确的使用地质报告,并要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考察和判断,这样可以帮助把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民用建筑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其次,在满足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的承载力要求下,应该采用经济性较强的浅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建筑的结构、类型和承载力等来实现经济和稳定的结合。再者,多层框架的民用建筑要采用独立的基础或者条形的基础,这要考虑基础的承载力来确定基础的面积,然后进行设计电算,另外还要符合相关规定的构造结构。最后,在处理地基时,要运用合理、科学的地基处理手段,要做到符合力学等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际的当地工程经验相结合。

2.多层框架民用建筑上部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抗震设防地区,应注意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形成延性框架。恰当的运用“强柱弱梁”的原则可以节约费用,做到经济实惠;还可以使楼层的净空高度得到加大;来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其次,在框架梁的配筋设计上,主要在主梁和次梁之间相交的地方要增加箍筋和吊筋来保证稳定性。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时,要加大箍筋的最小直径到至少2mm,结构设计师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这也不代表在进行框架计算时荷载取值并不是越大越好,要结合各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计算等。最后,在现浇楼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是:由于楼板通常包括单向板和双向板,在普遍情况下,可以运用次梁把楼板变为双向板的结构,保证整体的受力合理,配筋的均匀等,双向板的厚度一般要薄于单向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是多层建筑设计的重点环节,也是多层建筑建设的关键步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设计工作,保证建筑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洪慧慧.论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地震控制设计[J].民营科技,2010,(05)

[2]陈炎浩.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J].广东科技,2012,(04)

第8篇

【关键词】多层建筑;装饰;施工;程序

新型装饰材料和制品已在多层建筑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同时,新的施工工艺也层出不穷,并有由湿作业向干作业发展,以“ 贴、涂、喷”为主的趋势。 复杂体型的多层建筑与超多层建筑物的不断出现,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广泛采用;对装饰工程的施工程序以及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多层建筑装饰的施工程序

多层建筑装饰工程, 为防止空间立体交叉流水作业过程中,互相干扰和污染,宜从上而下实施施工。 在装饰阶段,先外墙批灰后室内精装饰;而室内精装饰,先上一层后下一层、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里间后外间、先天花再墙面后地面。

室内装饰在逐层批灰、预埋水电线管并填塞孔洞与缝隙以后, 从最顶层逐渐向下施工;同一层室内,宜先天花及墙面刮双飞粉,再墙面及地面铺贴磁砖,先阳台铺防滑砖,卫生间铺贴瓷片和防滑砖, 再客厅和饭厅地面铺地砖或木地板,最后走廊及电梯厅铺地砖;在屋面防水层或上一层的泥水作业基本完成后, 再进行下一层室内干作业,先铺贴瓷片,防滑砖及地砖等泥水作业,再吊顶、刷涂料、安门窗扇及装玻璃、油漆及木地板擦蜡。

应重视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工作, 选用较好的装饰材料, 对合格材料也选分等级并用于不同施工部位。坚持先定“ 色样”,再做“ 样板”,先组织操作示范,然后组织全面施工,做到有条不紊地施工。

2 多层建筑的装修施工的管理措施

编制一份完整的、各方面都认同并遵照执行的后期施工计划是达到“ 有序”的前提。 计划的目标是合同竣工期,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施工交叉配合, 明确在某个阶段以哪个工种为主,例如:顶棚内的风管、电线不安装,吊顶就做不了。在几项工程中, 装修施工常常以安装工程为主,以其为先导。 因为安装占用工期长、系统性强,调试周期也长。 有了这种共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为了满足工期要求,综合计划往往用“ 倒计时”的方法安排。

要建立一个有权威的、反应快捷、效率高的协调机构。 由多工种、 多专业单位来共同施工,如果不善于组织协调,势必现场混乱,难收工程实效。 协调机构视具体情况设置,如系工程总承包,由总包项目部承担,如有若干项目是由业主发包的,可联合业主方、监理方和总包方(项目部)共同组成。 协调机构要定期开会,有议有决,严肃认真,雷厉风行。各施工单位互创条件,为了共同的目标――按时竣工,协同作战。

要相互了解有关专业的设计及技术要求。以往施工中把各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以例会形式相互交流技术要求。目的是解决图纸矛盾和不足之处,实践证明,图纸不清、图纸矛盾是影响后期施工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3 正确、合理地解决的具体问题

要解决统一的标高、轴线、不能混乱。土建有轴线,标高不能混乱,安装也同样,应由基础、结构施工单位提供, 不能随心所欲或粗枝大叶地定标高,否则积累误差会导致恶果。标高应以建筑为准,结构标高应与其一致。

要控制好工作面。空间大、楼层多是多层建筑的优势。 但工序多、工种多、交叉多,相互争工作面的情况时有发生。 除在长计划中细致安排外,还要作短期协调,某个工作面谁先进入,谁跟进,何时进,何时退,都须确切决定。 对于某种原因而工期延误的,应设法抢回,使施工始终处于有序、受控状态。

成品保护。对本工种已完工的成品、半成品要有保护措施,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成品,成品被破坏是后期施工的常见病多发症。 空喊不行,一定要落实到物,落实到人。

设备保管。在闹市区施工,工期短,设备无库堆放,一些“ 泵”“、 机”、“ 柜”“、 箱”等设备应带箱堆放,保证做到:不淋雨、不受潮、不被砸、不被碰,零部件开关、手把、表盘、电动机不被拆、不被盗,说明书完整无缺,移动设备时,要经过责任人员。 使设备时刻处于完整无损的状态。

在结构上打洞、开槽、补埋铁件一定要经过结构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核准。 重要部位要报知设计单位,预应力结构上不得开槽、凿孔。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和脚手架的占用,后期施工, 一个垂直工作面上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单位同时施工, 立体交叉的防护工作是后期施工管理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全面采取措施,既要保护自身,也不能伤及他人。脚手架的占用、拆、搭都要控制,拆扣件、抽钢管、移动脚手板是绝不允许的。

用水、用电及接水接电要有控制,不能超荷浪费,污水排放要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避免污水污染施工成品或设备。 使用垂直运输机械,应统一安排,不能强占使用,发生纠层以上隔层停靠,以缩短电梯运行时间,对于大宗材料或多台设备,采取夜间运输的办法,把垂直运输设备的利用作到井井有条。

禁止用楼层作临时设施。 多层建筑,尤其是处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 可供施工使用的场地少,往往占用楼层作仓库、办公室,甚至作宿舍、食堂。通过多项工程实践,感到进易退难,除非迫不得已,切忌占用楼层。文明施工。多层建筑主体文明施工较易保持,装修阶段保持难度较大。室外场地要堆材料、模板、脚手及设备,楼层要清理,垃圾要运走,有时工期紧,室外沟道要开工大型施工设备要拆除,室内作业人数多,消防、保卫均须统筹安排。采取的措施是:划分平面设专人作动态管理,堆放材料设备有专人安排,永远保持文明施工形象。

应先选色和做样板间, 在确定设计要求的色相后,进行试配色,随后做出实物样板,要使样板色与实际大面积的色彩基本保持一致; 在建筑物外部做到层次分明,施工中不咬色、不污染同种颜色上下左右均匀一致。多层建筑标准层多,房间数量多,特别是内装饰标准高的房间,应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先做样板间或样板层,经鉴定符合要求后,才以此标准进行大面积施工。

做好技术交底与实施奖罚措施, 技术人员施工前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 并对所有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让每一位工人对自己的施工内容及要点做到应知和应会,然后才全面地推行施工作业。 装饰工程的人工单价, 应按不同的质量标准而有所差别如验收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的人工费宜比合格标准的高出10%~20%。同时对一次验收不合格和返工者,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

4 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装修工程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装饰施工时要有特别的注意管理问题,通过合理分析我们从编制后期施工计划、建立相关协调机构等方面, 提出了很多多层建筑的装修施工处于有序、受控的管理状态的措施与主要管理方法,以便更好的保证建筑质量,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磊.浅析土建项目中的多层建筑施工技术之要点[J].科技风,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