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冠心病 诱因 心里反应 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随时都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而这些危急情况发生,除心脏本身的病变之外,外环境的影响对本病的发生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诱因已引起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愈后是至关重要的。本人通过对我院住院的9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7-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9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4例,39―50岁23人,51-60岁33人,61-75岁40人。

1.2 方法:用问卷方法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每个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提问5次,用百分比统计。

2 结果

从表2中看出,焦虑是患者较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否认、恐惧和忧郁。笔者认为,患者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如果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将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心理反应分析、护理且的及措施

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 焦虑心理: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给事业、前途等方面均带来损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过多的自责,或怨天尤人”,对任何琐事都耿耿于怀、遇事好动感情、易激动。

3.1.1 护理目的:促使患者摆脱焦虑状态。

3.1.2 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病人,多给予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安慰他们,同时将治疗计划告知患者,有针对性地给患者讲述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治疗、护理要求,并很好地配合,对疾病的转归给予积极的回应。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从疾病的发病诱因、休息、饮食、运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病人通过学习书法、绘画、写诗、种花草、养鱼鸟来陶冶情操,或者看喜剧、听轻音乐、相声及学气功等,达到松弛和怡养心情的目的。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病人的情绪,使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 否认心理:多见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疾病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治疗及护理。也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医护人员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3.2.1 护理目的:是使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2.2 护理措施:护士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确实患病及疾病的进展程度,讲解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可能对自己不利。让本病房再次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其建立信心,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护士应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尽量做到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时间,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态度。

3.3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紧张恐惧,或者看到抢救器材、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病人表现为忧虑、沮丧、空虚、伤感、恐惧的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对疾病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以至于生活变的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整天混日子。

3.3.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

3.3.2 护理措施:患者人愿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周围环境,用文雅的举止,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暗示、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之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Ⅲ,以利于及时的调整,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促进健康是很重要的。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睡前可服少量镇静剂。

3.4 忧郁心理:临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结果的担忧,夸大疾病严重程度,但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担心换医生后不了解其病情而延误治疗。

3.4.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消除忧郁,鼓励其对未来充满信心。

3.4.2 护理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即表明患者病情已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精神开朗,预防发作诱因,提高对疾病认识,就可以减少发作。指导病人学习或培养情趣,如学钓鱼、织毛衣等,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时,钓鱼、织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和悦的心境;尽量把烦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讲出来,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

第2篇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心理特征;护理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4-01

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采用切除手术来治疗乳腺癌病人,由于切除手术导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乳腺缺损、胸部外形破坏等,致使病人的生存品质有所下降,并且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1]。文中针对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病人的心理提出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病人,全部为女性病人,年龄在36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病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10例,初中25例,高中44例,大学及大学以上11例;职业:家庭主妇16例,农民15例,工人34例,干部13例,其他22例;癌症分期:33例二期,42例三期,25例四期。

1.2 研究方法 充分运用癌症病人生存品质调查表,并且实施必要的修改制定,为预防主观评定误差的情况,必须依靠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来调查。运用访谈与观察的模式,根据测评表来进行填写,针对乳腺癌病人应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来实施心理评价、统计学处理,并且要实施统一研究归纳;具体调查内容包含: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日常生活情况、面部表情、社交活动、朋友的理解与配合、爱人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对于疾病的认知、自己对于治疗的态度以及各类精神指标等。当中,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社交活动、日常生活情况以及面部表情等是生理与躯体因素指标,其余的均为心理因素指标。将每项指标都划分成为五个等级,得分根据等级1至5分,比如食欲项目,1分的标准为基本不进食、2分的标准为为食量较低于正常食量的一半、3分的标准为食量大约为正常的一半,4分的标准为食量只是轻微降低,5分的标准则为正常进食[2]。全部得分12分则为最低分,60分为最高得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医院聘请专家来对结果实施评估,并由专业的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再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

1.3 研究数据 全部利用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加以表示,应用t检验。

2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特征

2.1 恐惧、焦虑 乳腺癌手术对于病人的身体产生巨大的破坏。病人感到自身丧失了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担心自身丧失了吸引力,并且担心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夫妻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恐惧、社交障碍、失眠以及抑郁的情绪。患者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衰减、食欲不振的状态。

2.2 猜疑、自卑或嫉妒 病人自我认为存在生理方面的缺陷,从而出现自我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自卑、易发怒、易激动,并且非常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

2.3 期待、依赖心理 一些乳腺癌患者无法正确面对这次手术,在手术完成以后,一直在观望医护人员、丈夫以及家属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对于自身的态度,乱发脾气的情况时候发生,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重视与关爱。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评估患者状况 收集的资料应当包含乳腺癌病人的情绪、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评估病人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程度。从而对病人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方便制定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3.2 健康教育 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必须要注重患者的形象与尊严,通常可以指导患者一些类似于衣着打扮方面的知识,指引病人怎么没遮挡自身形体的缺陷,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重视健康一侧的检查,培养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再为病人配备合理的饮食,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况[3]。

3.3 社会支持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要积极调动乳腺癌病人的家属、同事以及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让病人在精神层面获得对应的支持,进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术后的治疗与生活,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当主动鼓励病人尽量完成自身可以完成的活动,从而尽快去适应社会生活,并且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角色[4]。

3.4 心理支持 在手术以后,病人的自信心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态度十分悲观,并且因为女性特征出现变化,导致其预后的生活品质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病人积极的鼓励,让病人发泄不良情绪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①信心行为确认。要给予病人足够的信心,让其明白疾病是可以康复的,让病人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及开朗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此外,还应该根据病人的经济条件与自身需要,要向病人提供一些能够弥补缺陷的措施,例如重建或者佩戴特制乳罩等。②心理认知。向病人宣教关于乳腺方面的疾病常识、治疗措施以及康复措施等,让病人对于乳腺癌有一个充足的认识,从而采用理性的态度去接受现实。

4 结 果

心理干预前后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5 讨 论

乳腺癌属于女性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恶性毒瘤,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全球每年大约新增110多万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并且约有40万以上的女性因为乳腺癌死亡。科学在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中可以运用中医、重要、手术、化疗、放疗等许多治疗方式来治疗乳腺癌病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病人手术以后,医院通常护士了针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导致病人术后的生活品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借助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诸多不良心理因素加以改变,目的是为了促使乳腺癌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与面对现实,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睡眠、食欲,且得到其同事、家庭以及配偶的配合与理解。本研究证明,实施心理干预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状态良好,不仅对乳腺癌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治疗的态度积极,更重要的是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郑日嫒,卢梅,洪霞凤,罗荣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02).

[2] 杨晓莹,许瑞华,张代英,刘兴凤.3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分析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05).

第3篇

关键词:  肠造口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肠造口是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为挽救病人生命而暂时或永久性地将小肠或结肠提至腹壁作为肠内容出口的技术。一般在初始阶段病人都难以接受。护理人员应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恰当地护理对减轻造口带来的不适、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协助病人渡过生病康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  术前护理

        由于肠造口者术后身体的外观有较大改变,对其本人精神打击很大,术前常会有抵触、恐惧、绝望、疑虑、紧张、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因此,术前访视并给造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必要的。

        1.1定位  直肠癌手术肠造口多选择左下腹脐与薷前上棘莲线处中外1/3交界处。最近国内也有主张在脐孔处造口。但应注意一下位置:造口位置应使病人自己能看到,便于护理,同时不能影响病人工作;避开凹陷,爱带线处;远离切口和肿瘤漫润区。

        1.2心理护理  肠造口虽是治疗措施,但患者接受困难,更有患者因拒绝肠造口而延误直肠癌的治疗。这需要医护人员采取合适的方式,给予耐心地解释及教育工作,肠造口手术只是将排泄系统出口由原处移至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影响。肠造口术后只要学会正确护理,完全可以从事正常学习工作、社会交际等,安排相同患者交流经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后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心理上要给予造口者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造口者尽早学会肠造口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其重返社会的信心;而在造口者学习造口护理的动机方面,有的专家则更倾向于当造口者有主动学习愿望与兴趣时才教其本人学习,可保持造口者的心理平衡,使其对恢复原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2造口病人心理过程

        2.2.1震惊  病人在听到自己即将做造口时,常感到震惊、不知所措。做造口后,拒绝看造瘘口,很难接受它的存在。护士对这一阶段的病人应做好解释工作,以高于亲人的方式来关心病人。对病人表示同情和安慰,使病人逐步接受现2.3造口病人常发生的心理问题

        2.3.1自卑、孤独  由于造口有时会出现异味,病人会感到自己肮脏,担心别人嫌弃,不愿意参加业余活动,把自己看成是残废人。应鼓励病人多参加联谊活动,互相谈自我护理经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自己的造瘘袋,最大限度减少异味,减轻病人心理压力。

        2.3.2心理性性功能障碍  造口病人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关于性生活能否正常进行。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回答,告知病人术后几个月可以恢复性生活。如果病人因自卑和知识缺乏而产生性生活障碍,应通过心理治疗与护理,给予关心与指导,同时,对配偶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配偶的理解、关怀和鼓励。

        3  肠造口病人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属、亲朋好友、医务人员、志愿者、社区服务机构等。医护人员不应该忽视病人社会关系支持系统的作用,应向病人积极了解支持系统的成员,适时做知识宣教工作,使病人、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学会对病人提供有效的支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家属应积极鼓励病人参与社交活动,根据康复程度,共同制定活动计划,调理饮食结构,使病人尽早康复。只有适应社会,病人的心理压力才会消除。

        总之,肠造口病人的护理要根据个体差异因人而异,造口病人心理上不要有过重的负担,只要做到膳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使身体营养充分,精力充沛,就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早回归社会,和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社交。

参 考 文 献

[1]马治邦.肛肠疾病问答.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1:210—211.实。挖掘病人自我照顾的潜力。通过知识宣教和指导,协助病人通过自理来满足生理需要,从生理需要来解释造口的必要性。同时,建立生活自信心,使病人通过自行操作改变生活品质的层次,驱除自卑等负性心理。

        2.2.2防御性退缩  退缩是对出现的危机采取的回避的态度。病人试图躲避现实。以此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护士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病人克服消极情绪,给病人创造宣泄的机会,鼓励病人把内心的痛苦、疑虑讲出来,通过对有关知识宣教进行积极干预,让病人正视现实,多想克服困难的办法。当病人逐渐熟悉自我护理方法时,防御性退缩会被积极应对的态度所代替。

第4篇

【关键词】外伤性失明;心理干预;情绪稳定

外伤性失明,常为械斗、爆炸性等导致,病人一时难以接受这一后果,情绪波动在入院一周内表现得特别明显。我院五官科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57例。我们为他们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效果尚满意,现报告于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57例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1-57岁,平均36.9岁。病程1h~4d。全系单眼。拳击致盲27例,爆炸物致盲18例,器械戳伤11例,其它伤1例,左眼28例,右眼29例。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等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

1.2治疗方法。57例患者全部做受伤眼的眼球摘除术。

1.3心理干预措施外伤性失明多系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而且往往不能通过特定治疗痊愈、好转。病人入院后情绪极不稳定。加上失明眼无光感,疼痛等不适,病人知道要摘除眼球,因而烦躁、紧张、悲观、抑郁等,由心理压力所致的精神状态一下萌生。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应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评估(通过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等[1]),制定护理措施。根据不同心理状态,采用个体化的心理抚慰,减少病人心理压力,让其具有正常心态,配合治疗、护理。

1.3.1消除恐惧护理。特别是将病人送入手术室内做伤眼摘除前,病人的这一心理状态存在率较高。本组有55例(96.49%)存有此心态。因为受外伤打击时间不久,本已失明,又被告之要剜去伤眼,因此一般人很难接受,恐惧心理顿生。

1.3.2消除紧张、焦虑护理。这一心理状态与恐惧一脉相承,互为影响,若不加以疏导,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应从还有一只健康眼的基点出发,讲述还不是全盲,只要自己悉心保护剩下的一只健康眼睛,仍然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主动地与病人沟通,在交谈中,让病人感觉到,你真心在关心他。让他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

1.3.3消除抑郁护理。抑郁和悲观、孤独心理常同时存在,这在病前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极易产生。本组有5例(8.77%)。在此心理状态,因心理负担重,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人交谈,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冲动。这种心理状态和烦躁、易怒、恐惧心理不同,护理人员不和病人作深入的交谈,很难发现这种心理的存在。因此对此类患者,入院后寡言少语者、表情淡漠者等,要深入挖掘他的这一心理状态。积极和家属、亲友配合,多给予鼓励、支持、同情。宜主动、多次与病人沟通、交流,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在院的治疗护理,取得最好的疗效。

1.4 比较患者入院时与出院前(情绪稳定)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作x2检验,ρ

2结果

2.1病人心理干预前后情绪变化比较,见表1。

表1病人心理干预前后情绪比较[n(%)]

2.2本组无1例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3讨论

3.1单眼失明而做伤眼眼球摘除者,心理负担往往比其它疾病表现得更为复杂而沉重。一则,这一打击让其进入残疾人行列。二则致残往往系暴力所致。所以伤后对致伤者恨之入骨。因此,做好这一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2]。

3.2护理人员做心理护理,往往没有单一的的护理模式。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摸清病人的心理变化内涵是什么,抓不到这一点,心理护理缺少了针对性,将是一事无成。

3.3心理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有心”。无心的心理护理是达不到心理护理效果的。本组调查、分析,正是从“有心”开始,才会有好的结果。57例病人经心理护理,出院时,94.74%的病人已情绪稳定,治愈出院[3]。

4小结

外伤性失明患者是易发生心理障碍的弱式人群,以往社会及患者对其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对已发生的心理问题缺乏主动性,社会也较少提供及时、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态度,树立信心,增强免疫功能,将得到社会及医护人员的重视和支持[4]。

参考文献

[1]田军英. 心理干预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7:72

[2]陶二丽,杨永红.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J].World Health Digest.2007.5(4):203~204

[3]雷三菊.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6:64

第5篇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可见,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收到实效。本文就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造成静脉系统淤血及动脉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诱发因素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我科多年来承担着军队老干部们的救治及护理工作,针对老年心衰病人我们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发现给予心理护理早期干预的病人比未实施早期干预的病人在救治过程中更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让患者有安全感,更能够调控心态,减轻恐惧,减轻心理压力,有效提高救治率。现将我们针对老年患者心衰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早期干预体会谈几点看法。

1 入院时的心理分析

1.1 担忧型 发病初期的老人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只能通过身边所闻所看客观上对心衰认识,周边的认识往往造成他的担忧,总是把自己圈在疾病的困扰当中,通过收集资料,四处打听,去求证,认为疾病由于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给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增加了心脏负担,对待这样的病人从入院时护理人员就要细心听取病人主诉,告知临床救治成功的实例,让其树立信心,很好的参与及配合医护的救治。

1.2 疲倦型 有一部分老人由于疾病的困扰多年,虽然通过多次利用医疗救治手段让其渡过了危险期,病情平稳,但由于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家庭因素会造成老人对抗疾病失去信心,从而随遇而安,自身消极,对医护人员的劝导也没作用,所以针对这部分病人,我们护理人员尤其对他们要实施分散疗法,同时提高治疗成功率,尽量减少穿刺的失败率,减轻病人痛苦。

2 住院中加强沟通

2.1 建立沟通机制,做好心理评估 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各种思想顾虑,操作要镇静,快速而不忙乱,紧张而有序,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与病人建立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多年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从对老人的亲切称呼做起,一声亲切的老伯、阿姨、爷爷、奶奶听似很正常,但在病区内对这样的称呼,让他们会感到无比亲切,绝大部分老人都会将护士们当做自己的晚辈,拉近了护士与老人们的距离,他们就会把一些心理所想有感而发,倾诉出自已心中的担忧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2.2 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疾病 往往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医务工作者发现病人生理病理的情况而避开对病人正面交涉疾病,而是单从患者减轻的症状来了解病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让病人参与疾病病理生理的转变过程往往也是减轻心衰病人心理负担的一种方法,我科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让其了解自身疾病检查结果的转变的病人心理负担反而减轻,反之一贯的不了解、猜疑无形中更增加了心理的压力。护理人员应该让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及应对措施。

2.3 病人也应掌握急救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教会病人可能发生情况的处理方法,自我调节,当然这不能空口白话,而是应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用临床实例为他们讲解分析,正面宣传,用事实来证明除医务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能否救治成功还得要靠自己的毅力,战胜疾病的斗智。例如:我科2003年收治的一位大面积心梗的患者,自身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在我科多年的救治及护理效果很好,每次他都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治,建立良好的心态,如今已过多年仍然生活质量很高,别人都说这真是奇迹,但我们认为这跟他自身毅力与心态是分不开的。

3 对患者要不厌其烦的说教

3.1 有效掌握药物使用方法,避免药物不当 心衰病人往往会通过药物来纠正心衰,但常常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副作用都会很大,但有些心衰患者不这样去认为,而是不能对号入座,认为周围有朋友吃了有效药都好起来了,所以我也要去尝试一样的心理,所以就会选择改变医生的用药指南,这样一来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以加重心衰,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正面的指导。

3.2 关爱他们从周围的人做起 由于是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的衰退,记忆力也会下降

,对反复强调的问题也会记不住,这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的思想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讲解,同时要让他们的陪伴、家属等参与重视对病人的关心,让他树立接受疾病的自信心。往往亲属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综上所述,老年心衰患者心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就我科多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凡对老年心衰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不仅对疾病的好转、康复乃至急救都有举足轻重的帮助,可有效提高救治率,提高生活质量,让老年心衰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认识疾病、掌握疾病,以延长老人们的寿命。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手术室;整体护理;围术期;影响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016-03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influence research of whole nursing to peri-operation patients

XU Dong-mei

(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The First Hospital,Shangqiu,Henan 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influence of whole nursing to peri-operation patients.Methods: 112 peri-oper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 whole nursing,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ccept traditional nursing, whos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ut-bed move time, cut cure time, syndrom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3 days before operation(P>0.05);the score of control group rise before operation(P0.05),th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but with the operation drawing near, th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of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P

[Key words] Operation room; Whole nursing; Peri-operation; Influence

整体护理作为康复治疗的一个方面,它主要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把病人看作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全方位考虑病人的问题,并根据不同问题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1],其护理观、护理对象、护理着眼点、服务范畴、护理方式和职能均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我院手术室将整体护理运用到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当中,观察其对病人心理生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5年12月~2006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择期手术的围手术期病人112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20~6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例,中学 (含中专)40例,小学44例,文盲8例。

1.2研究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包括:①术前资料收集。了解病人家庭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得出护理诊断并针对诊断制定护理计划;②术中护理计划实施。按所制定的护理计划解决病人舒适及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根据术中出现的新问题实施有关措施;③术后护理评价。回访病人,了解病人一般情况,讲解术后注意事项,获得反馈资料,评价护理效果,完善护理计划表格。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术前常规介绍手术注意事项,禁食禁水等准备工作,巡回护士按传统手术护理配合为主,术后未回访。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研究指标

1.3.1 焦虑、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1分表示从无或偶尔,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4分表示总是。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构成及评分与SAS相似。两组病人术前3天测得焦虑、抑郁基础值,术前晚上再次测定焦虑、抑郁值。均由主管护士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访谈,逐项填写问卷项目。

1.3.2生理指标分别于入院次日清晨7∶00,术前晚,术日晨及入手术室后30 min测量病人的心率和血压;并观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

1.3.3 满意度术后待病情稳定无明显疼痛后随访,按我们设计的满意度表,采用问卷法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内容有是否了解手术、能否顺利配合、自己需求是否得到解决、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与服务态度等,对手术室工作质量综合评定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两组比较定量资料运用t检验,定性资料运用χ2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术前3 d,开展护理之前,两组病人焦虑抑郁值均超过40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3 d相比,术前晚上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升高(P0.05);术前晚上,观察组焦虑抑郁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病人不同时段心率及血压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次日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手术临近,二组病人心率、血压均不断上升,且对照组术前晚、术日晨、入手术室后心率、血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

2.3两组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经整体护理后,观察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均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愈合良好,观察组满意率为83.93%,高于对照组的60.71%,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疾病、心理、社会全面护理转变,因此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有一种系统化的科学工作方法,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视病人为一个心理社会的整体,满足手术病人全身心的需求[3]。在护理方式上,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多个环节结合起来,具有传统护理不可比拟的优势,本研究从多个方面证实了这一结论。

对于病人来说,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无论手术种类、大小,病人在术前都可因为本身疾病或损伤,各种术前检查与治疗,新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担心麻醉手术效果等而产生焦虑抑郁状态,进而影响机体的神经免疫调节功能,削弱机体的防御作用,加速病情进展,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术前3 d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但随着手术临近,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升高,分别由(42.5±3.7)、(42.96±4.27)分上升到(51.4±4.3)、(49.89±5.14)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1.1±3.9)、(40.39±4.81)分,由此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现为入手术室后心率达(95.8±6.6) 次/min,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达(131.5±25.3) mmHg、(76.9±5.8) mmHg,而观察组心率和血压相对稳定。对照组术前负性情绪和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是因为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得不到及时疏导和缓冲,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因此表现为术前焦虑抑郁加重;而观察组病人通过接受系统的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措施,缓解了术前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了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同时,手术室整体护理调动了病人主观能动性,协调了护患关系,减轻了疼痛。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回访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使病人了解术后尽早适当活动可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5,6],因而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的着眼点是人的整体,认为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在整体观的指导下,护理人员更新护理观念,制订出与以往不同的工作内容,改变了过去护士流水作业,治病不治人的现状,通过培养病人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调整其负性情绪,增强与疾病斗争的精神和自信心,给他们提供感情上的支持,从而减轻躯体症状如疼痛、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反应,使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7,8]。

另外,整体护理采用 PIO (problem 问题,intervention干预,outcome结果)护理模式[9],对病人存在的问题 (对住院环境陌生感、对治疗效果的担心、依从性、语言障碍、对药物的副作用等)逐一进行评估,制订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和护理计划及心理护理辅导,根据病人的不同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自我控制能力[10],术后根据手术情况及时地进行术后随访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疾病恢复的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并对术后的康复活动进行指导,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积极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了病人对手术室服务的满意度,而且有助于护士正确评估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11],积累工作经验,不断自我完善。

总之,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整体护理真正实现了把病人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增强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加强了手术室与病房工作的衔接[12],使手术和麻醉能够顺利实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增加人力、改善条件,拓宽心理护理的广度,挖掘其深度,全面适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党忠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7, 21(5):1388-1389.

[2]刘东璐.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 3(6):72-74.

[3]蒋志坚,赵福海.整体护理提高高血压病人心理护理质量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5):239-240.

[4]毛付金.浅淡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如何进行整体护理[J].广西医学,2002,24(12):2136-2137.

[5]王英力.整体护理对提高尿毒症患者心理素质的作用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1):31.

[6]党忠珍.整体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7,13(13):57.

[7]闫荣,丁荣霜.整体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分析[J].山东医药,2003,43(26):4-6.

[8]张玲芳.恶性肿瘤患者整体护理中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0):1-3.

[9]李锦绣.浅析心理整体护理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卫生,2005,6(21):95,1197-1199.

[10]朱爱菊.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79-80.

[11]于建丽,武士科.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85,88.

[12]谢卫.巡回护士在整体护理中的角色功能[J].九江医学,2000,15(1):54-55.

第8篇

本组55例均取自本院1998年1月一1998年12月住院病人,其中行子宫全切45例,附件切除术10例。手术对一般人来说心理负担较重。会引起一系列的消极反应,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预后。因此,在择期手术患者中准确分析她们的心理反应,根据形成心理障碍不同的原因,积极实施心理护理对手术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2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2.1医院对患者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又无医学常识,对手术和所患的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尤其是年轻患者对生殖器官长了肿瘤要切子宫感到非同小可,极为担心,表现为焦虑不安,顾虑重重,影响术后康复。

2.2患者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担心操作粗心;有的担心手术疼痛,出现麻醉意外;担心子宫切除后不能再生育,特别未生育的病人心理活动就更多;顾虑是否会有性格改变,未老先袁影响夫妻感情等,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3心理护理措施

3.1对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首先介绍医院情况,帮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同时认真做好术前教育深人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让患者对手术和自身疾病有适当的了解。还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慰问患者,主动耐心倾听她们心声,热情回答她们的提问,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