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7 16:26: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病人护理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 目的:促进冠心病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护理方法的方式。方法:对284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冠心病的中老年人评价来获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同等重要。结果:在患者中,许多采用"回避"方式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表现欠佳,较少采取"面对"反应的相对规范。结论:在疾病面前,特别是这个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法,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方面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人际信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化现象的加剧,老年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的健康危害。40岁以后,是冠心病多发的年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在8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疾病患者往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不同的治疗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治疗状况,从而影响到疾病的进程和康复水平的差异。个人应对方式、个性、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并具有一定经验和其他因素的心身认知评价,是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可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因素各不相同的更改,认知行为可以对此进行调整。李宁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方法来处理人口,疾病等单因素分析显示:ACS患者使用比国家标准的应对方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性格类型,付款产量少疾病的医疗费用和病人的应对方式对ACS的影响风格的地位。对于有关的方式来处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进行研究的284例冠心病患者中,分布在年龄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5.45 ±6.57;住院0-12次,中位数为2。其中,180人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占65.4%,平均年龄40-85 岁,68.21 ±8.47周岁;住院治疗0-12次,中位数3,冠心病的患者是84例,占30.5%,年龄分布在48 -73岁,平均为68.32 ± 6.32;住院0-12次,中位数为1。社会支持评定冠心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2个项目,测量个体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①客观支持,其中包括"过去一年的外部关系,在困难时,获得资金支持的来源和支持情况"等3项;②主观支持:包括"你和你的朋友,邻居,同事和你的家庭成员"4个项目;③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包括"遇到麻烦的倾诉方法,手段和协助参与有组织的活动的各个团体"3个项目等等。共有范围12-60,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规模由长期的使用是合理、有效、方便、易于理解和明确的项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信度专为0.85,在0.84-0.94之间的每个项目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的人们使用。在这项研究中,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8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7%。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软件包。每一组数据,结果表示x ± s表示,采用t检验为P
2 结果
1)应对方式 :在应对方式上,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常模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屈服"应对方式与常模没有显着差异,见表1
2)社会支持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疾病,以全距3-19分,以客观的支持范围,均值和标准偏差9.64 ± 3.01;主观支持7-28点,平均全距和标准差18.32 ± 4。 39,支持全距3-13点,使用距离均值和标准差为7.65 ± 1.90;范围为16-56点,社会支持均值和标准差16-56分。 平均全距和标准差35.61 ± 6。在冠心病患者的经济支持方面:家庭成员、配偶、雇主、亲戚朋友、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以及宗教、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等方面,以及其他来源有 10例(3.6%),指的是没有任何财政支持的来源;情感支持来源为配偶、其他家庭成员、亲戚、雇主和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宗教以及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有4例无任何情绪上的支持来源(1.4%)。表2。
3 护理措施
疾病的进程和康复因为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从而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这个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对临床和社区护理的病人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护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对患者的应对风格进行干预,以帮助患者 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康复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以调整和促进疾病的康复的精神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个别病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病人的护士应注意充分调动社会支持来源,特别是侧重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教育。此外,还应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健体系,建立冠心病患者信息网络,动员社区资源,照顾老人,形成了尊重民意,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尝试避免产生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
4 结论
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体护理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干预不良的应对风格,以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之调整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16-02
晚期癌症病人的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为最高。由于受到疼痛的折磨,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可加重疼痛反应。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控制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是护理的主要目的。现将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5月对78例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78例晚期癌症病人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41岁~87岁,平62岁;肺癌30例,胃癌21例,乳腺癌10例,结直肠癌9例,食管癌5例,脑瘤3例。
2 癌症疼痛评估
2.1 疼痛评估内容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详细、全面、动态的评估。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评估疼痛的持续时间和规律、诱发和缓解因素、疼痛伴随症状和体征;评估疼痛对病人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社会机能的影响。
2.2 疼痛评估方法
使用可靠有效的工具并了解有关疼痛的问题,可以更好的理解疼痛的本质,我科应用用6种面部表情(微笑、悲伤、哭泣等)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同时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紧张度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等均可加重疼痛的程度,反过来疼痛又会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应该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要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与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上理解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理解病人。淡化病人角色,鼓励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争取家属及社会的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使其心态平和,减轻疼痛。
3.2 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加强安全管理,设床档,专人看护。房间保持整洁,东西放置有序,地面干净无水,设有防滑措施。每个病房安放电视机,订阅适合患者的报刊杂志,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3 健康宣教
病人对癌痛知识及疼痛的治疗认知程度不足,大部分病人害怕止痛药成瘾而忍受疼痛的折磨,不主动向医务人员诉说,也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癌痛止痛及控制药物反应方面的知识。强调疼痛处理的重要性,解除病人应用止痛药的误区,消除病人担心应用止痛药成瘾的恐惧心理,告知其疼痛控制后停药,即使成瘾也可以治疗,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4药物疗法
癌症疼痛令人难以忍受。因此,缓解或控制疼痛是护理晚期癌症病人的主要内容,可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采用三阶梯止痛法缓解疼痛。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辅助药可给地西泮;中度癌痛:可选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等;重度癌痛:用阿片类药,如吗啡等,注意按时给药,药量可根据个体需要加以调整。口服给药是最方便、不良反应小、病人最易接受的给药途径。不能口服者采用其他途径给药,如直肠用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便秘。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多饮水,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密切观察病人的其他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药物依赖、精神依赖等。
3.5 音乐疗法
音乐能使人身心放松,消除不良体验。抑制各种压力反应,使心情平静,身心愉悦。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爱好、文化程度、年龄、精神状态、情绪选择适宜的音乐,以分散病人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6社会支持
为病人提供家庭式病房,使其感到温馨。满足病人身心需要,鼓励病人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争取亲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采用现身教育法,让乐观的癌症病人用自身的经历去鼓励其他病人,以提高病人战胜疼痛的信心。
3.7 加强护士疼痛护理的教育
应加强护士对疼痛护理的教育,提高对癌症疼痛的护理水平。建议将疼痛教育列入护士的继续教育项目,使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癌症患者。同时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使她们在疼痛护理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以提高业务水平。使患者疼痛降至最低疗。
【关键词】 肠内营养;重症患者;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9-01
近年来肠内营养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对疾病恢复起着关键作用,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1],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1 肠内营养目的
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物质,更需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以维持其基本功能达到利于病人康复的目的。
2 肠内营养适应症及禁忌症
2.1 肠内营养适应症 肠内营养总的适用于胃肠功能大致正常、热量及营养素经口摄入不足病人,还有些特殊情况如:高代谢状态;胃肠道疾病;肿瘤及相关情况;神经疾病;精神疾病;抑郁;器官衰竭。
2.2 肠内营养禁忌症 吸收功能不足;胃肠道机械梗阻;持久肠麻痹;严重消化道出血;难治性呕吐;高流量消化道瘘;严重腹泻;严重小肠、结肠炎。肠内营养优点: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送至肝脏使代谢更加符合生理,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在同样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应用肠内营养病人体重的增长和氮潴留均优于TPN;促进蠕动的恢复;技术操作与监测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
3 肠内营养配方及方法
3.1 配方 匀浆饮食或以牛奶为主的配方;要素饮食;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的添加。
3.2 方法 肠内营养输入途径主要有口服、鼻导管等。可一次性、间歇性、连续性三种方式给予。肠内营养应用范围及实施时间: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尽早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护理措施
鼻饲管选择及放置,一般选择稳定性、相容性较好的硅胶胃管,有导丝的鼻胃管在昏迷病人置管中更具安全性,聚氨酯材料胃管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时注意“三度”:温度37-41C、自行配制和需冲调营养液应按比例配制、灌注速度应由慢到快。
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5.1 胃肠道并发症 腹泻:为预防腹泻配制营养液时严格无菌操作,最好做到现配现用,开瓶后悬挂不应超过8h,灌注时可用加温器保持恒定温度,发生腹泻尽快找出原因,做好基础护理,并及时留粪标本送检。恶心、呕吐: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患者反应和耐受程度,动态调整肠内营养组成。3胃潴留:每次灌注前确认胃管在胃内,并检查胃内残留量。如经过3-4d仍不耐受可改为空肠内灌注。返流、误吸:鼻饲禁止翻身、叩背等动作,抬高床头30,或半卧位。
5.2 代谢性并发症护理 进行血糖监测,高血糖时合理应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低血糖时应以床旁血糖测定以快速诊断,快速补充高糖[2];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应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检查电解质平衡情况,对症处理,转氨酶升高跟氨基酸成分有关,选用其他营养制剂或停用后可恢复。
5.3 感染性并发症护理 感染主要表现为吸入性肺炎和肠炎性腹泻,应避免误吸,防止营养液污染,管理好管道。
5.4 鼻胃管的脱落和堵塞护理 肠内营养时记录管腔长度,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持续输注时,喂养管每4-6h可给予温开水冲管以防止阻塞,鼻饲前后均应用温开水冲管。
5.5 喂养管压迫所致并发症护理 正确固定管道插管时正确估计鼻孔及食道大小和管位大小关系,采用细小软管,可预防压迫并发症的发生。
5.6 应激性溃疡护理 如胃液呈咖啡色及粪便颜色改变时,应警惕应激性溃疡出血及时留标本送检,同时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6 肠内营养护理监测
护理方面应注意胃管长度,灌注速度量、胃潴留量的交班,每日更换输液管及营养液容器,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失水多,每日应当从静脉补水500ml,保证出入量平衡。
7 小 结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无论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中都很强调营养的作用[3],而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肠内营养优于胃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所以在进行肠内营养时,一定要掌握肠内营养时的适应症、禁忌症、基础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护理监测等方面的护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以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任晓蕾,王晓旋,李玉珍.肠内营养支持概述[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4):47-60.
【关键词】手术护理配合;急诊处理;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因此救治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开颅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力。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就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23例,女14例,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39.3岁。本组137例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CT扫描):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14例,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114例,颅脑损伤、颅脑骨折9例。137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余10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
2 术前护士配合
2.1 仪器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采取的方案;准备好手术室,调节室温给患者和救治人员良好的手术环境;迅速准备好开颅工具,以及手术过程中会用到的器械设备:心电监护仪、电动颅钻、手术头架、麻醉机等。
2.2 药物准备 林格液、甘露醇、氟美松、脱水剂、代血浆、抢救药品等。
2.3 病人准备
2.3.1 保持静脉通道顺畅 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迅速采用静脉穿刺技术给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如有特殊情况可选用深静脉插管或者颈外静脉穿刺,维持静脉顺畅;当患者口腔分泌物过多时应迅速清理呼吸道,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为防止其坠床或损伤,需及时约束患者的四肢,以防由于躁动而引发脑组织外溢。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状况、生命体征等的变化。
2.3.2 病人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患者的选择原则是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并且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手术和抢救。通常情况下选用仰卧位,也可使用头架固定头部,将背部稍微垫高,防止压迫颈动脉、气管和头颈扭曲。
2.3.3 备好消毒用品 准备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手术中协助医生清理伤口,清除创伤部位的异物和污染物,谨防手术切口感染,常规全头皮肤进行消毒。
3 术中护士配合
3.1 巡回护士的配
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选择易穿刺、血管粗并且容易固定的位置。同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迅速地补充血容量以及脱水剂,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深静脉穿刺,既能够调节输液总量,又可以监测静脉压。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为防止其坠床或损伤,需及时约束患者的四肢,以防由于躁动而引发脑组织外溢。
在手术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严格手术抢救的流程,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在治疗中,要注意室内温度,当患者体温过低时,要升高室温并且棉被保暖。由于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时间一般较长,出血较多,所以术中要注意保持吸引通畅。
巡回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况要及时观察分析、快速反应,不能够慌乱,做到镇定自如、急中求稳,稳中求胜。护士在手术开台时,调节灯光确保良好的视野,及时补充消耗的药物,同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2 器械护士配合
准备好所需物品:常规消毒铺巾、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等。在手术医生结束后,应迅速清点棉布、缝针等无误后逐层关颅,做到又快、又准、又稳,忙而不乱,紧而有序。积极配合医生,使手术顺利进行并降低手术时间。
137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余10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
4 讨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开颅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减压、止血,防止颅内高压进一步恶化是治疗颅内出血的关键。因此,巡回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况要及时观察分析、快速反应,不能够慌乱,做到镇定自如、急中求稳,稳中求胜。器械护士再配合医生时要做到“快、准、稳”,使手术顺利进行,为抢救成功创造机会,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林兆奋.282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7(2):12.
[2] 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杜,1998:225―247.
[3] 谭翱.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317―319.
[4]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3―285.
【摘要】食物残渣在肠内运行缓慢,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超过48小时无粪便排除者,称为便秘 [1] 。便秘,在精神科临床较为常见,便秘给病人造成情绪烦躁焦虑,不利精神病病情恢复;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临床上对便秘要有足够的重视。本文对160例住院病人出现便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便秘危害及其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病人 便秘原因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住院治疗的160名精神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9岁。
1.2 研究方法 由病区护士每日询问病人大便情况,并做好记录。凡超过三天不排便,自觉排便困难,需要用导泻药通便者,列入记录。
1.3 结果 便秘发生率:160例住院病人出现便秘74例,发生率为46.25%。
2 便秘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和麻痹性肠梗阻 [2]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源性便秘在临床上最为多见。
2.2活动量减少易引起便秘 住院期间活动区域小和户外活动少,慢性精神病患者意志减退,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也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
2.3饮食结构中膳食纤维及水分摄入少导致便秘医院伙食蔬菜种类少,病人少主动饮水,少吃水果导致肠蠕动减慢也是重要原因..
2.4老年人较青年人更易发生便秘 老年人的肠道功能减弱,常使肠蠕动变缓而发生便秘。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3便秘的护理措施
3.1 解除便秘痛苦
首先对病人表示关心,并给予安慰指导以消除不良情绪,及时汇报医生,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有便意着用开塞露肛注后能很快排出大便,及时缓解病人的痛苦,使用方便且少副作用。果导临时用药起效缓慢,适宜三天未大便但无便意着。
3.2加强健康教育,减少便秘发生
3.2.1指导病人进行有益活动教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20回,以增加腹肌张力促进肠蠕动;指导病人做提肛运动锻炼提肛肌收缩能力;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活动,并采取有利排便的姿势做排便动作。
3.2.2指导保持正常的排便规律 两次排便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定时蹲厕所,每次10―30min,以免大便过多积聚和水份被肠道吸收过多而导致大便干燥。
3.2.3指导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清晨起床后饮一杯白开水,上下午再各饮一杯白开水,促进正常的肠蠕动,摄入适量水份以提供机体需要和保持软便性质。
3.2.4使用精神药物剂量较大者 慢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衰退,生活能力低下者,应加强用药后的观察,每日询问大便情况,督促、提醒其排便,使之养成排便习惯。
4 结论
通过给与及时的处理和专业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无一因为便秘问题影响病情或发生肠梗阻等,有效减少便秘的危害性及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74-02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心理负担较重,主要原因是由于胆管结石反复并发胆管炎,长期深受疾病的折磨,担心肝内结石复发或残留需要多次手术;因此,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耐心地解释肝叶切除手术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防治方法,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1.2 一般护理
嘱病人戒烟和戒酒,遵医嘱给予保肝药物,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了解肝功能、凝血功能状况;练习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咳痰方法;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 禁食 胃肠减压及指导病人深呼吸放松等,以缓解疼痛。病情观察 30 min观察1次生命体征变化,平稳后改为1 h观察1次,连续观察24 h;注意病人的意识、体温、腹部体征、切口敷料、皮肤和巩膜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吸氧
术后持续吸氧1 d~2 d,然后间断低流量吸氧2 d,每天3次,每次2 h,以增加组织血氧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
2.3 皮肤护理
胆管阻塞后血液中的胆盐浓度增高,刺激皮肤神经引起全身瘙痒,嘱病人不要搔抓,协助病人用温水擦身,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破溃继发感染。肝叶切除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压疮风险管理,
2.4 活动指导
全身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引流,防止膈下脓肿。协助翻身2 h进行1次,鼓励有效深呼吸及咳嗽、咳痰以防止肺部感染。下床活动应在术后3 d~5 d,以免过早活动引起肝断面摩擦出血。
2.5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损伤气管黏膜、受凉、置入胃管、术后活动较迟等原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时帮助病人取半卧位及叩背,指导病人将痰咳出,术后每日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连续3 d~5 d。
2.6引流管的护理
了解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目的及留置时间;各引流管及引流袋标志清楚,固定妥善,避免脱落、折叠、受压、扭曲、堵塞,确保引流通畅,术后一些并发症如胆漏、膈下脓肿的发生多于术后引流不畅有关,因此保持引流通畅至关重要;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的高度,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以防止引流液或胆汁反流而引起感染]。
3 并发症的观察
3.1出血
术后早期多因术中结扎血管的缝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应加强预防和观察,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 mL, 持续3 h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道或吻合口出血的病人的T管或肠道瘘管会出现血性液体,量多者可出现呕血或黑便。
3.2胆漏 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胆漏,是肝叶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应加强引流管及腹部体征的观察。术后应加强T管的观察及护理,当胆汁过多或过少时应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及处理;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黄绿色胆汁样液体或出现腹痛、腹胀,体温、白细胞升高时往往提示胆漏发生。
3.3 T管拔管的护理
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日左右试行夹管1~2日,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病人若无发热 腹痛 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如造影无异常发现,在持续开放T管24小时充分引流造影剂后再次夹管2~3日病人仍无不适时即可拔管。
4 感染
【关键词】 癌症疼痛;护理探究。
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为: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或潜在的损伤所引发的情感经历;或者就这一损伤所做的描述。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临床上50%~80%的癌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病人更高达60%~90%,约有30%的病人临终前严重的疼痛得不到缓解,疼痛不仅会影响到病人的生理活动,如饮食、活动、睡眠,还会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心理,出现烦躁、抑郁,甚至自杀,免疫力低下,促进疾病发展。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让肿瘤病人不痛”的奋斗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大癌痛治疗的力度,不仅仅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全社会任务之一。
1 疼痛的评估:
1.1 疼痛的原因:肿瘤直接压迫、刺激神经,肿瘤骨骼转移,肿瘤对痛觉敏感组织(血管、淋巴管等)的刺激,肿瘤分泌因子致痛,治疗后的疼痛,心理因素。
1.2 癌痛的分级和疗效的评价:根据WHO早期制定的分级和疗效的评价标准如下:
1.2.1 疼痛分级:0~3级,共分4级。0级―无痛;1级―轻度痛,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
1.2.2 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未缓解(NR)。
1.3 疼痛评估的原则:
疼痛评估最重要的原则是相信病人的主诉。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评估要以病人的自我评估为主,在临床工作中,要坚持“病人说痛,就是痛;病人说有多痛,就有多痛”的原则。
2 疼痛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癌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多年来国内外临床经验认为,药物治疗仍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首先要遵循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只要正确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90%的癌痛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一般用药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治疗轻度至中度疼痛,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增加(不是取代)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对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初期即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者,应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或提高阿片类药物剂量,并辅以“必要时”增加的剂量,如吗啡制剂等。此外,对严重疼痛不能控制时,应增加辅助药物。临床中有人建议,在癌痛治疗中不宜选用盐酸哌替啶,因为盐酸哌替啶止痛作用欠佳,且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而且盐酸哌替啶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的口服原则。
2.2 “三阶梯外”疗法 晚期癌痛三阶梯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能够使90%的病人有效缓解了疼痛,但仍然有一部分晚期癌痛病人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所以“三阶梯外疗法”的应用非常必要,如椎管内和脑室内注药、抗癌止痛法、生物止痛技术和贴膜等。
3 疼痛的护理
3.1 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
3.1.1 做好入院宣教,了解病人有无疼痛,详实了解病人疼痛病史,及时建立疼痛评估表。
3.1.2 教会病人叙述疼痛等级、性质、规律,评估病人对疼痛的反应,使用止痛药的效果、副作用,造成疼痛增强或减轻的影响因素,确定减轻疼痛的有效计划。
3.1.3 注意观察病人由于疼痛所致生命体征的改变,如心率的改变、血压升高。病人的面容、、行动方式、心理及性格的改变、社会地位的丧失及社会活动的影响。
3.1.4 制定护理的目标,使病人相信医务人员相信他的疼痛确实存在,并能实施有效的止痛方法,维持减轻的状态。治疗疼痛的目标分3个阶段来实现:第一目标,保证病人在夜晚安静入眠不感到疼痛;第二目标,在病人安静时疼痛能消失;第三目标,病人在直立或活动时疼痛消失。
3.1.5 在使用各种止痛药物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干预技术,采取音乐疗法转移或分散注意力;纠正一些错误概念,如对疼痛表示怀疑,怕成瘾而不给药等;鼓励病人总结经验,对他能忍受疼痛加以肯定和赞扬,同时注意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
3.2 饮食指导 做好计划护理,按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痛剂,提供令人愉快的、舒畅的进餐环境;建议在厌食期间不要烹调过多食物;对于吗啡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副作用,鼓励病人少量多次进食碎冰或清凉饮料和气味较小的冷食,必要时给予止吐剂;饭后2h避免平卧位;改进饮食,刺激食欲,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允许按个人嗜好选择食物的品种。
3.3 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3.3.1 便秘 因使用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且顽固的不良反应是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粮;每日清晨用温开水冲服一些蜂蜜有一定帮助;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及生活自理,每日按时入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评估病人的大便情况,轻度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通便药物治疗。当大便每周在3次以下、腹胀、有直肠充盈感、可触及硬便、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及排便的疼痛时,应为病人制定可实现的目标,使排便时能减轻疼痛。使用药物治疗包括:刺激性导泻药物如番泻叶、20%甘露醇等;剂如石蜡油,中药制剂如通便灵、麻仁胶囊等,或给予开塞露、直肠栓剂。口服泻药最好在睡前服用。大便嵌塞时,可行油类保留灌肠或戴手套将干便抠出。
3.3.2 恶心、呕吐 除了药物治疗外,鼓励病人服用冰块或清凉液体减少不愉快的气味和情景,呕吐后及时漱口;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主动吞咽来抑制呕吐反射,进食后坐立一段时间而不要马上躺下;每次少量进食,减慢进食速度;餐前后1h避免饮水,少吃甜食及煎炸的含脂肪食物。为病人创造适宜的进餐环境。
3.4 心理护理 疼痛不仅给躯体带来不适,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如焦虑、恐惧、悲哀、绝望等。因此,在护理中我们应注意评估病人的各种表现是否有改变,如面色、目光呆滞、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紊乱、疲乏等;病人是否精神紧张、易怒、焦躁、易激动、易失去控制。针对病人的不同表现,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方式,充分控制疼痛,减轻病人痛苦。缓慢而平心静气地谈话,要传达给病人一种富于感情的同情感,消除过多的刺激。配合使用一次性干预技术,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无助感;对绝望的病人要注意安全,积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自杀倾向,保证病人安全。当病人出现吗啡类药物副作用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必要的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对外界的环境发生兴趣,限制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人接触。帮助病人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病人战胜疼痛。
4 总结
如何面对癌症病人的疼痛,这是对肿瘤护士专业能力的挑战,消除痛苦,治愈疾病应被看做献身医学事业的医务人员双重责任。肿瘤护士应全面了解癌症疼痛的相关知识,解决涉及在疼痛控制中的相关问题,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乳腺癌(mammary cancer)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率与遗传有关,以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有:
1.乳腺癌根治术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4.单纯切除术
5.小于全乳切除术
不管哪种手术方式,都不同程度上造成乳腺缺如,从而导致女性形体上的缺失感,使女性对自己外形产生抱怨,失去生活信心。
我院乳腺科从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43例,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谈心,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记录病人的心理问题,针对其心理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登记的统计,43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6岁,年龄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42岁,左乳癌20例,右乳癌23例。
2.心理反应
2.1担心、恐惧、焦虑心理:当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后,伴随即将失去,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出现担心、恐惧、焦虑的心理。
2.1.1担心生命很快将要结束。
2.1.2担心疾病尚无良好的治疗效果。
2.1.3担心失去后会造成夫妻关系不和。
2.1.4担心拖累父母或者子女。
2.1.5担心定期放疗化疗不能忍受等。
2.2性格改变:由于手术切除造成生理上的缺陷,心理适应发生障碍,表现为:沉默寡言、忧郁寡欢,尤其是年轻患者表现为脾气古怪,烦躁易怒,不愿与人交往。
2.3悲观失望:患者切除后,往往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或护理。
3.心理需求:患者希望有名的、技术精湛的医生担任主刀,尽最大努力切除肿瘤,能得到亲人的守护,医护人员的重视。
4.护理措施
4.1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乳腺癌是癌症中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绝大多数病人生命期较长,特别是一些早期病例,五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一般病人经过治疗可重返工作岗位。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耐心向病人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的全过程。做好思想安慰工作,鼓励她们振奋精神,解除心理负担,使病人具备能够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4.2向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及手术的必要性,取得家属的同意及合作,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关心、体贴患者,创造温馨、融洽的环境,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消除和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
4.3与病人沟通,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劝慰患者尽可能通过交谈形式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减轻心理痛苦,表达焦虑情绪,告诉患者消极、悲观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会加快病情恶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抗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病魔。
4.4争取亲人的合作,人在逆境别渴望得到亲人的关怀、重视和照顾,尤其丈夫的角色更为重要。鼓励病人与配偶讨论形体的改变,增加相互了解,从而给病人情感上的支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失去了,胸部变得平坦不对称,担心男方在乎自己形体改变和自身吸引力下降,导致夫妻生活不和谐。其实,乳腺癌根治术后只要丈夫能一如既往的关爱妻子,理解妻子,消除妻子的思想顾虑,增强妻子的自我肯定,这样可减少患者对自我形象的抱怨以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4.5耐心讲解放疗化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放化疗的副作用,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乐观面对,把身体的不适降到最低,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勇敢面对现实,克服放化疗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坚持做完规定的疗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正视化疗反应,保护血管,给予饮食指导。
5.效果
43例病例中,通过对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使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鼓起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极大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忧心,使她们更主动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6.体会
心理生理学认为,情绪在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神致癌,精神治癌。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心药”实际上就是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据《文汇报》报道,在近日的2009希罗达中国论坛上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癌科主任江泽飞指出:“心理关已成为直接影响晚期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一道坎。”江教授介绍说,早期乳腺癌患者对于治疗大多很有信心,通过积极配合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高达75%治愈率,而患者一旦获知肿瘤转移时,病情便急转直下,因此,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尤为重要。针对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它能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有的放矢的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延长她们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