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力学分析的方法

力学分析的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7 16:26: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力学分析的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力学分析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物理之美;物理学习;学习方法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在表达上,科学,准确,具有简洁美。由于太阳光的照射,万物生长,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更替,是简单创造了世界,这就是简单的美丽。无论是古代物理学还是近代物理学,追求美感是物理学的永恒主题,充分体会物理之美,从而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更轻松地学习物理。

一、体会物理现象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到大量的物理现象,比如四季变更,风、雨、雷、电的形成、磁石吸铁、电磁感应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通过日常的观察,创设物理环境,获得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感觉物理就在身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体会生活中的物理,感受其结构美、和谐美等。学校教材上学习的物理知识,通常是经科学家的发现探究已经成为定论的知识,虽然不需要通过实验去探究人类未知的知识领域,但是学习物理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理论,对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并逐渐吸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首先观察一些物理现象,体会其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比如物体的抛物线运动、行星的运行轨道、电子的绕核运动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运动,都形成了规律的运动轨迹,欣赏这些轨迹的美丽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亦或是可以从阳光在水珠中的折射与反射推算出来彩虹的弧度,通过彩虹的美丽,引起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弧度、光的折射等知识。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物理学中的物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要充分发现物理之美,更有兴趣地学习物理。

二、体会物理理论之美,构建理论框架

所有复杂、繁琐的物理问题经过科学家的实验与研究最终都会落实在定理或公式之上,可以说物理的理论公式是科学家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物理学的很多理论与公式都体现了物理学家对美的追求,体会公式理论中的和谐美、对称美,感受物理学科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是构建物理理论框架的基础。物理世界处处充满对称,球形的雨滴和行星,螺旋形的星系,网形的晶体等等,都呈现出一种具有美感的优化原则,也许宇宙也遵循着某种对称的原则。物理学理论中所体现出的对称性揭示了自然界的对称性。正粒子与反粒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对称形式也是物理理论和谐美德典范。感受大自然与物理学体现的理论之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自然和物理学的规律。物理学的理论之美主要体现在对称之美和和谐之美,从物理理论美可以揭示物理理论深刻的物理意义、构建物理理论体系。如动量守恒公式的对称之美,动量定理公式的和谐美,引力定理公式等等对称与和谐的公式。体会公式的美观与和谐,有利于知识的温故知新,加深对知识的系统理解,构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变化中的不变性。从公式上看也是极其美观对称的。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守恒观点,逐渐构建完整的物理体系。追求公式的美观和物理理论的和谐有助于提升审美,在学习物理时充分运用审美创造性去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创造力。

三、体会物理简洁之美,把握物理方法

从原子内部的基本粒子,到超过109光年浩瀚宇宙中的天体,物质运动纷繁复杂,但物理学中的“力”在“指挥”着天体与基本粒子的运动,并形成一定的运动规律。这些运动规律总都是由简单的几何曲线构成;大大小小的简单粒子组成这天体,构成了复杂的自然世界。物理学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用简明的语言和最简洁的公式来表示。简练、概括、精确、形象以及逻辑上的高度和谐是物理理论的美学特征。体会这些特征,让物理学的所有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比如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通过这些物理方法建立物理模型,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变复杂为简单,既简洁又合理。很多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和重大发明,最终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现出来。比如斜面实验和落体实验、牛顿的抛体实验等。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参与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体验这一方法的简洁美之处。要充分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中的简洁美,最大限度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展现物理的科学美,培养审美能力。物理学美的体验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或听觉,更多的是靠心智去体验,进而产生的美的感受。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了解事物的本质与联系,从而把握物理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物理美属于科学美的分支,其外在表现有理论公式美、实验美等形态,同时表现为简单而深远等特征。认识与了解物理美是从整体上把握物理学特征,是对更深层次对物理学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发展物理的理论美;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体会物理的现象之美,逐步发现、利用物理之美,更加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酣.远看物理之美———北京大学非物理学科物理教学体会[J].物理,2011.

第2篇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课堂导入

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是一种新的教学艺术,这种教学模式吸纳了很多经典的案例,融合了很多知识面,且具有趣味性思想性的东西。在课堂上一个成功有趣的导入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更加容易吸收课堂上知识。能够快速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的效果。足以说明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的重要性。

一、历史课堂的全面认识

很多时候由于历史课堂的枯燥乏味,很多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的同学显得无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融入不了这个学习氛围所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课堂的气氛,不能抛弃那些学生,不能让他们对不参与课堂的事情习以为常,应该尽力得去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多加鼓励,多加带动。从中要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平时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生动活泼且富含趣味的游戏来带动所有人,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其真正地融入进去,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堂导入方法很重要,导入的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的具体导入方法

1.复习法

围绕书本知识打造的复习方案,将过去所传授过的知识导入新的课程,在新的课程中不仅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够稳固曾经所学过的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复习的课题也应该围绕新课程,两者之间有所联系。这样过渡到新课也就十分顺利,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是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缺少趣味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的游戏,弥补其中的不足。

2.讨论法

谈论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的描述,通过引导进入课堂,这种导入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的方法较为自由,没有什么约束。老师通过对课堂中的一个故事片段加以描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中的历史环境,引导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吸引他们之后再进入预定的轨道。

3.故事法

故事法具有较强的高效性,因为中学生所处的那个阶段,对这个教学显得非常有吸引力,也许是讲故事有无法抗拒的魔力,学生能够迅速从他所沉溺的世界转换出来,安静地听你讲完故事,正是具有这样良好的机会,趁机抓住学生的目光,将课程上所涉及的知识添加进去,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故事法引入课堂不能让故事的比重过大,课堂的主题当然还是教学内容,不能本末倒置。

三、教学理念

通过长期的积累发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不能够清楚地发现传统的教学和导入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有人认为课堂导入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通过课堂上的教学,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然后找到其中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注定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实质上的收获 ,长此以往,学生还是一片空白,老师对这种教学理念不理解、不支持,并且无视课堂导入的做法,对教学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一个新的教学机制的引入,存在很大阻力,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和吸收,对于在中学课堂上的教学导入的新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以及排斥。而是通过新的课程改革,教育模式方法改革以增加课堂的高效,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开创新的篇章,在整个模式中,围绕学生所打造的教育方法都还必须由老师作为引导,成为学生在这条路上的引导人,只有慢慢地积累新的教育方案,循序渐进,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优质高效课堂,从而彰显这种模式的可行性。

第3篇

关键词:本科教学;政治学原理;教学改进方法

《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类和行政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培育政治学兴趣、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的目的与重要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要求的知识传导和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感知间的差异往往让这些目的难以达到,甚至产生使学生远离政治学的负面影响。

一、《政治学原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会涉及到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因该课程大都开设在大一学年,这些概念和理论相对于大一的本科生来讲,显得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例如,、政治、国家、权力等概念均是对人类政治社会中某些共同特征的归纳,在现实中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的对应物,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就容易感到空洞,兴趣寥寥[1]。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民主理论、国家理论等所要解决的问题距离学生所亲身感知的现实又过于遥远,这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二)政治学经典原著在阅读上的困难

阅读经典是学科入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如果适当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将会让学生更快走入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但政治学中的经典原著大都苦涩难懂,例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是《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都不是大一学生能够轻松读懂的著作,让学生阅读原著经典,可能不会有助于对课程的学习,反而使学生远离该学科。

(三)进行讨论式授课上的困难

如果在授课中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引入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采用讨论课的一个前提是学生已对所讨论的问题和所涉及的知识有所掌握,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学生一方面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讨论失去控制。《政治学原理》中的一些用于进行辩论的题目都较为宏大,例如,民主国家还是权威国家更助于推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对于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而言,贸然进行讨论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四)进行案例教学的困难

案例可以加强对概念或理论的直观理解,在围绕案例的互动中可以提升授课的效果。而政治学中的案例,例如国际间的冲突和战争、宗教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等相对而言距离学生的日常实践较远,学生对其难以形成直接有效的认知。甚至,有些概念或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完全吻合的例子,比如“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本就是学者为了阐述理论所假想的状态。在案例选用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情况,否则会导致学生的错误理解。

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弥合这一差距,我们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尝试。

二、教学改进的方式

针对既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在实际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主要是培育多元互动的课堂、开展引导式讨论、建立多层次的案例库、进行经典原著的导读、配备本科生导师。

(一)培育多元互动的课堂

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课程内容,即使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一对一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会留下许多学生未理解的难点,在缺少互动的情况下,这些疑问会累积起来,以至造成对后续课程内容的理解障碍。多元互动的课堂则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与学生展开互动,进行师生之间的多元交往沟通和动态交互影响[2]。多元互动的课堂需要培育宽容、自由、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即时对不理解之处进行提问和允许学生针对与教师所讲述观点的不同意见发言,通过同学间和同学与教师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提升对课程内容的领会。例如,权力是一个有多个学者做出界定的概念:“权力是不得不服从的力量”、“影响他人的能力”、“实现意志的能力等”,在讲述该概念时,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界定进行发言,讲出自己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又例如,在涉及到观点评价的讲述时,“是威权国家还是民主国家更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在同学间进行一定的互动,让多个同学针对彼此的看法进行发言,以更深入明了观点的逻辑。

(二)引导式讨论

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上进行讨论的一个困难是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和逻辑分析能力,在讨论中容易离题,抓不住讨论题目的关键点,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引导式讨论则要求教师在讨论中成为讨论内容、主题、逻辑的引领者,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讨论所必需知晓的基础知识,当讨论偏离主题时使其回到预定轨道上。比如在讨论一本书的逻辑时,需要教师先建立起该书的基本逻辑框架,引导学生讨论出该书所运用于解释的主要变量,并搭建起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在讨论学术观点时,则要求教师介绍相关学派的不同观点,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观点中的漏洞进行批驳。

(三)建立多层次的案例库

第4篇

1物理概念教学

1.1物理概念的本质

初中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全新学科,也是探索世界万物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初中物理概念的本质就是对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进行分析,让学生探秘世界万物的本质.例如物体质量、密度、熔点、沸点和导电体的电阻等.这些概念往往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对学生在之后的物理学习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并且区分这些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密度教学中,一般初中学生对于物质的属性比较陌生,无法理解密度的概念.因此,教师要根据密度的属性来引出这个概念.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不同物体会存在不同的密度,彼此之间密度不同的原因有哪些方面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注意力,使学生掌握一套学习物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物体之间的变化规律

除了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外,初中物理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揭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运动以及运动规律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到加速度、平均速度、力和功等多种内容.在实际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物质的基本属性之后,教师就要对物质之间的相互运动进行解释.例如,在进行物质运动过程概念教学时,若教师直接引出速度、相对运动的概念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诸多困惑.此时,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先让学生简单地回顾力和做功的概念,再引入物质运动,通过加速度来让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从而达到一定的速度.当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后,再进行学习就会简单很多.

2实例教学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妇产科 护理教学方法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04-02

一、前言

在临床教学中,妇产科护理学一直是高职护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科目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妇产科护理学来说,存在着抽象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做好每一堂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享受课堂,提高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二、目前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上存在问题

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目前许多教师虽然都是从临床医疗专业毕业的,但是自身的实际临床护理经验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对现代的护理教育还存在不了解的现象。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也就不能从职业教育的方向出发,最终也就认识不到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护理方面的人才,所以也就造成了教学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就目前的护理专业来说大部分是女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妇产科与女性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普遍不高,这样也就更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严厉,这样也就导致教学活动十分枯燥与呆板,加之一些教师并没有及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终也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3.教材与临床联系度不高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着滞后的现象,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临床上的新技术也得到发展,这样也就使得教材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此外在发展的基础上,普遍运用到临床中的方法与技术都没有及时展现在教材上,如在妇产科中的无痛分娩技术以及激素代替药物的使用等[2]。

三、提高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及时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

对于护理专业来说,要区别于其他的医疗专业,在护理专业中,更加注重人的整体,而并不是仅限于疾病的本身。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明确护理护的核心就在于要处理好人对于已有的与潜在的健康问题。有所以教师在开展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整体的角度上出发,如从心理学到行为医学等各个方面都要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适应好社会的发展需求,完善人们的知识结构。如对于自然分娩的孕妇来说,不同的国家对其有着各自不同女的见解,这样也就使得后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而对于产后出血来说,大多数出现在社会与心理因素共同存在的,如一些孕妇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就隐瞒自己的生育史,或是一些在婚前存在生育史的人隐瞒自身的人流史等。所以就必须要与孕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做好整体上的护理工作,同时还要掌握好沟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与孕妇进行沟通,从所收集的资料中来找出潜在的可能造成危险发生的因素。此外还要及时掌握孕妇的心理与生理等方面的需求。所以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将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荣融入到教学中去,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来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2.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首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先掌握好学生的原有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活动。且在启发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如在讲述女性生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女性的一生进行分类,并阐明每一个阶段中,比较明显的心理特点,然后再为学生播放出相关的视频,从学生的自身的实际感受上出发,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3]。

其次,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的方法。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与人交往。因此也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情景教学则刚好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在情景中,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心情,增强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产前宣教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医患之间的情景进行模仿,同时还要利用好实物,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真是的情景,从而更好的掌握这一内容。

2.将护循证理引入到妇产科护理教学中

对于循证护理来说,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护理问题,并将以往的临床经验等与患者的实际需求融合入在一起,作为临床护理上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开展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引入循证护理,并培养学生积极发现与探究问题的态度,这样才能在实际中结合实际问题来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将全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得到教学中去,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兰.病例讨论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41-43.

[2]周赞华.王伟杰.陶爱群等.高职高专《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0,(08):50-51.

第6篇

论文关键词:访谈法 心理学研究 计算机访谈 行为访谈

论文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研究的两大基本的范式出发,论述了访谈法并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它既可用于定性研究,也可以用于定量研究。然后,论述了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为其它方法的运用寻求证据、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计算机访谈和行为访谈。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基本的范式。定量研究一般指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则是采用书面的、言语的和观察的方式,取得有关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资料,对这些资料作定性的分析。[1]定量研究收集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结构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档案和纪实文献分析法、视听材料分析法等。由于如上区分,人们往往认为定量的方法不能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的方法不能用于定量研究。实际上,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可优势互补。定量研究的优势正是定性研究的不足,定性研究的长处却是定量研究的短处。[2]就方法而言,定量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量研究。

访谈法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访谈法不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定量研究中也常常用到。本文就访谈法(定性与定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讨论。

一、访谈法及其特点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3]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到被访者对某一事件、对象的主观感受、态度、情感等,从而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访谈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互动性。访谈法即访谈者与被访者就某个问题进行“交谈”。在这个的过程中,“交谈”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双方的言行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访谈要在一个和谐的访谈氛围中进行,如果访谈的氛围比较紧张,则访谈的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访谈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些访谈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访谈法中的“交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聊。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应作为访谈的主导者,以一般的“家常性”问题入手,适时切入主题,以此来收集研究资料。用访谈法收集的资料较为全面,除了言语信息外,还能收集到行为方面的信息,如眼神、手势、坐姿,等等。

二、访谈法的类型及注意的问题

访谈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主要论述按照访谈中结构的严谨性标准划分的种类:有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对以上三者的区分可通过确定访谈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被访者回答方式的特点来进行。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有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无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无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无结构的,或者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半结构访谈。

有结构访谈是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设计好的问题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有结构访谈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有利于统计分析,但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的互动少,访谈者与被访者在在访谈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都不够。无结构访谈是根据一定的访谈目的,访谈双方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无结构访谈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不利于统计分析,但有利于访谈双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对访谈者的要求也较高,访谈者必须具有很强的访谈能力和技巧。半结构访谈则介于这两种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之间,要么是访谈问题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而回答方式没有统一规定,要么是回答的方式有统一的要求而访谈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访谈法的这些类型,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第一、不同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访谈方式。上述有结构访谈和无结构访谈就可以分别用于定量和定性研究中。有结构访谈的结果数据易于统计分析,适合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心理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心理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4]无结构访谈的结构信息不易数量化,重在描述当时当地的情境,因此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定性分析。第二、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上述的几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各种方式之间优势互补。如在访谈的开始和结尾使用无结构访谈,在中间部分运用有结构访谈。第二种方法用得较多,原因有二: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二是一次访谈中无结构访谈给被访者以轻松的感觉,所以,以无结构访谈开始能让被访者轻松进入有结构的访谈。

三、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前已述及,访谈法可以用于定量研究,也可以用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中主要使用有结构访谈,定性研究中主要使用无结构访谈。随着心理研究的发展,通过访谈法获得的信息都有被数量化的趋势。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其它方法的运用寻求证据。本文主要从问卷和实验两种方法进行论述。之一是:为问卷的编制收集信息。为了提高问卷的质量,在问卷编制之前,要对研究对象或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找到要测量的关键点,然后才形成问卷编制的双向细目表。这样依据双向细目表编制出来的问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质量也高。之二是:为实验研究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信息。实验研究都有自己的研究假设或某一理论的推论,这一假设或推论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访谈后归纳出来的。另外,访谈法还能为既有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一定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实验研究。

第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依据。访谈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用得比较多,常用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咨询与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访谈和行为访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

一是计算机访谈。计算机访谈就是通过来访者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然后做出心理诊断的过程,其实现方式是通过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一系列的问题和指导语而自动进行。计算机提出一个问题让来访者回答,然后计算机根据来访者回答的答案决定接下来该提的问题。计算机访谈的优点是高效、灵活和可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大大节约了时间,并且允许大量的主题、甚至比人工访谈问的问题还要灵活。对于敏感性的问题如自杀、性方面的问题,运用计算机访谈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也就是说,人们更愿意通过计算机访谈说出自己的敏感性问题。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对弱智儿童和成人的运用有限;二是精神病人中大范围寻找问题和症状也不足够灵活;三是对言语的处理必须是有结构的,对没有结构的信息处理存在困难。

二是行为访谈。行为访谈是一种临床访谈,它强调收集信息以制定行为矫正的计划。这要求客观的描述被访者的问题行为、之前的条件和强化的结果。[5]然后通过分析其经历来理解行为,包括社会学习历史与当前的环境以及行为的结果。最后制定出行为矫正的计划,用来将个体的不适宜的行为改变成更加适宜的行为。

总之,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并且通过访谈法收集的数据,大多可以进行数量化,从而便于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崔丽霞,郑日昌.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报,2001,33(6).

[2]秦金亮,郭秀艳.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势[J].心理科学,2003,26(1).

[3]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小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写作习惯,语言表达问题严重,常感觉无话可说,抄袭、堆砌形象严重,语言与童真年龄不符,毫无童心童趣,抒情单调化,内容不够丰富;

2.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命题与实践脱节,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和兴趣的培养,训练不足,讲评次数少且形式单一,讲评标准过高,缺乏示范教学;

3.应试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观念重理轻文的思想的制约,学生套改他人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应付式的写作。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难,难作文”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顽症。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由老师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而且,小学生作文多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咋教学过程成要有具体的情境描述才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并通过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2.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很重要。当然,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可以一人单独写,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允许学生表达各自的经历和想法。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启发,互想补充,还可以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想象思维得到了引发和锻炼,写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而经过想象思维的运用,学生的文章页就更充实生动。

3.多加鼓励。从小学生童真的心理来分析,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任何和鼓励,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离不开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努力写的,作文中健康积极的观点、思想、行为、心理,教师应该要多予给鼓励和肯定,而对于一些写作较缺乏写作积极性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善意的引导,尽量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逐渐转变这些学生的写作态度。

(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明确目的,教给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作文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桌明明是小眼睛,大嘴巴,写作时却写:“长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樱桃般的小嘴。”问其原因却是因为“炯炯有神”这个词好。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学生经常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三角形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 所有的人都成了同一个模样,写作不真实,因此,观察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因此,作文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先近后远,先整体后局部,先从上再到下。让他们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这样在作文中才能看到精彩的表达。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各种观察顺序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角度等,着力培养自己独立确定观察顺序的能力。

2.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需要学生观察过后学会概括,加深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教师在学生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着重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概括出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小兔子,审引导学生与所喜爱的小猫、小狗进行比较,找出小兔子特有的地方。观察到事物的特点,就可以把写作写得具体生动,富有特色了。

(三)丰富学生文字底蕴

1.拓宽学生知识面。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上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各类书籍,不管是童话、寓言、故事还是诗歌、散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字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创作之源才能不断。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写作时的语句自然而然的就会通顺,造句、用词自然就会文采,写作就不会再是难事了。

除了阅读更多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多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多阅读适合小学生的报刊杂志;在课余时间收听一些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教师们可以经常组织孩子们广泛开展辨析美丑善恶、吟咏唐诗宋词、背诵名篇佳作等活动。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多看、勤听、常说,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便可以做到“思如泉涌”,写出的作文不仅视野开阔了,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2.日记或读书笔记。写日记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记忆的良好写作习惯,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在遣词造句以及篇幅布局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现场作文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除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之外,还可以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里每天坚持读一定量文章,然后每天把读过的文章中自认为好的一些词句摘抄下来;也可以写读后感。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四)良好的评改方式

1.朗读修改法。出声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传递信息转变成有声的传递信息,调动口、耳、眼等多感觉器官,同时让大脑得到参与,进行思维活动。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的感悟和理解,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及脑神经去审视作文的语感、情趣、意境以至语音、字句搭配诸方面的不顺畅处,进而有针对性的修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2.交换修改法。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给其他同学的修改,也就是交换修改法,那么这些问题也交容易发现了,而交换修改法也较适用于写作的评改,在互评过程中,互评双方皆可以借鉴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给出中肯的评语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评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作文是学生开始作文生涯的起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思维的限制,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文化底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激发学生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比如学生的大声朗读,同学之间的相互评改等,都可以极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厚宝.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2]郭淑清.教会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13).

[3]吴滨.论我国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新趋势[J].大家.2009,10.

[4]任红晓.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5]李春燕.小学生作文教学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第8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005-01

引言

地理作为文科中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广、难度大、空间思维强等特点,学生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更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改变教学方法,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单一培养目标为多层次培养目标,使课堂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一、关于教学内容

1.1 利用直观案例,锻炼学生表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新课标地理教学的要求下,在日常的教学模式中,教材直观案例是引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起点,学生的思维可以对感性的、形象和直观的材料归纳整理,从事物的表象特征当中总结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上升到理性思考。对于刚由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而言,其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一线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把选择合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恰当的感性材料作为第一要务。感性材料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刚好能初步揭示地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材内的案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不能过分倚重,否则会引起学生兴趣下降,思维僵化的问题。教材的案例只可作为引入点,不能成为规律总结的唯一切入点。

1.2 知识树的建立和地理事物的整体性

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综合发展的。其中,以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为主要线索。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主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并在多方面相互渗透,以使地理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此,地理教学过程要阐明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及这两部分之间的综合联系,使学生建立起从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层面上综合联系地理要素的观点,掌握认识地理事物综合联系的方法。地理事物和规律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存储器,在地理事物规律的应用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联合、统一相互影响的发散思维,而不是

僵化的因果联系。就地理知识的“点”而言,发现“点”与“点”的区别是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而“点”与“点”联系成的“线”,是编织知识网络的基本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知识树的建立和地理事物整体性的思维。

1.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找到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内容背景下的感性材料;与此同时应广泛搜集、充分积累相应的素材作为课程切入点,在潜移默化的课程进度中带领学生走向正轨。在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同时,不忘对学生的思维以正确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合理的感性材料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兴趣可以成为思维发展的打火石,对感性材料这种有效资源利用的好,能让学生燃烧起积极学习的熊熊烈火。

1.4 重视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在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当中,其外部表象特征,反映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开阔性、准确性都是地理学科考查的范围且常见于简答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自己的思维表达方式,注意其思维的偏差和纰漏,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方向性的引导。其细节可以从一下几个点来掌握。第一,地理图名。地理图名揭示了该图的总结内容,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掌握图名内容有助于迅速查找相关材料。第二,图例和注记。是地理事物的符号表达,最能直观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外在联系,结合知识的点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区域地理知识的应用。相关表象的内在联系在是课堂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学生应用情况教师应调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二、关于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多媒体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感性素材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展现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言传”很难表达的素材上,多媒体的表现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

2.2 图示法

自制简图和填图册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高效利用。其中,自制简图甚至比多媒体的展示效果要好,简图能够有效化繁为简,更易寻求掌握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在简图的应用过程中,教会学生要掌握如何将复杂地理事物通过一定规则的转换成为易用图表。如世界大洲轮廓,洋流简图等。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简图,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动手能力。填图册的应用可以成为粗略内容的精细加工。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图标应用中,学生要注意将不同地理事物分图层掌握,而在规律的总结当中就要应用图层叠加,分析其相关规律。填图册也可以通过自制的方法加强记忆。适合不同学生的手工填图册使不同的内容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2.3 列表比较法

地理学习中的同类型知识内容,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高发内容。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利用学生建立相关图表,相互对比并通过总结规律、语言描述、试题猜想、资源共享等课内授课方式来增大类似知识点的区分度,适时的锻炼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相关内容的思维习惯。进而达到准确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2.4 理论联系实践

地理材料中的大部分内容均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内容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理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必要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建设参与机制来完成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2.5 讨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针对某个问题,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得到的结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从这个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导师的角色而不能成为讨论的领导者。学生自主的思维在讨论过程的各抒己见对锻炼学生而言是宝贵的财富。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在学生素质差异下,教师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在方法上创新、高效。建立一堂学生能接受,愿意接受,主动谋求结果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

结语

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识记地理特征可以采用联想法、编顺口溜法、比较法等。理解运用地理原理可以采用推理法、赋值法、总结归纳法等。教无定法,在地理教学中善于总结方法,发现规律才能使地理教学化难为易,地理学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