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技术与应用

数字技术与应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7 16:2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技术与应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技术与应用

第1篇

关键词:数字测绘技术 应用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P2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先进科技水平的发展,测绘技术逐渐完成了从模拟测绘技术向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并已经建立起以网络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的测绘体系。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数字测绘技术水平已逐渐步入世界的先进行列,下面就将结合数字测绘技术的相关特点,分析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策略。

一、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的进步发展,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水平应用于测绘系统中,是我国的测绘技术成功实现了从模拟测绘技术向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测绘的技术和方法也实现了多样化,尤其是测量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目前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字化测绘与地面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几个方面,下面对其的应用做以详细的介绍。

1、数字测绘技术在全球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是一种全新的测绘手段, 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绘当中, 为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测绘手段。GPS 是卫星授时测距导航或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 它具有操作便捷、功能用途广、测量用时短、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应用 GPS 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连续的时间、速度、动态三维位置等信息。 在现代社会,GPS技术在数字测绘技术中的应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有:房屋地形测绘图及工程细部的测绘,工程调查工作的主要部分是工程细部测绘, 运用 GPS 技术可以使街坊及街坊内界址点间距的误差范围缩小,使测绘的准确度得到大大的提高,并且,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地形的测定只需要一个人背着仪器就可以进行,并能够应用绘图软件进行地图的测绘,降低了测绘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进行测量施工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时, 如果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测量,就有可能会导致出水准点距离较远,而如果采用 GPS 技术进行测量,会在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2、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现代信息科学及其延伸的一部分, 它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简称为GIS,它主要利用了环境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由于其运用了众多先进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它可以应用于地理数据的分析、采集、管理、三维显示、存储、成果的输出;地理空间的预测预报、提示、辅助决策等功能,所涉及的功能异常的强大,随着未来科技水平的发展,GIS系统,会向着应用社会化、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的方向发展。

3、数字测绘系统在地面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地面测量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指的是数字化成像技术与地图数字化技术。地图数字化技术是在对原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的基础上,使已有的地图能够在精度、比例尺寸上都能满足数字化的要求。该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转化仪器中,如扫描矢量化、手扶跟踪数字化等。 该数字化的成像技术是为了改善传统的成像技术绘图繁琐、数据处理繁复、程序复杂、作业艰苦等特点而出现的。 它具有便于保管、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精度高、易于等特点。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在很过工程建设领域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主要表现在:原图的数字化,该技术适用于一个没有完成数字地形图的地区需要完成数字地形图的绘制, 它能够充分的应用现有的地形图,再加上数字化仪、扫描仪、计算机等工具,再配备相应的数字化软件,即可以开展工作;应用于地面数字测图,如果在进行绘图时,没有可以参照的大比例尺寸的地图,就可以采用直接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进行测图,这样得到的地图的测量精度也很高,可以将误差范围控制在五厘米之内。 将此技术应用于数字地球,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一加载于一个地理坐标框架中,然后以数字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二、数字化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就是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信息,加载于一个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中按数字的形式存贮于计算机,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足不出户便获取所需的信息做到。数字地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部门多,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团体能单独承担,它需要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技术和众多应用部门的配合。测绘作为地学和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处理,向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货物等工作已历史地落在测绘工作者肩上。可以说,数字地球始于测绘。我国测绘部门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传统的光学定位技术已被光电技术、GPS 技术所取代,传统的白纸测图已被数字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所取代,以地面测量为主向以卫星定做(GPS)、卫星遥感(RS)测绘等高技术为主的对地观测方面转变,被动的静态测量向动态的实时测量方面转变。测绘部门在数字地球基础框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全国 A 级、B 级 GPS 网;完成了全国 1∶ 100 万、1∶ 25 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数据服务设施;建立了国情和省情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研制成功了从遥感立体影象自动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研制成功了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字正射影像 ( 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图(DRG)等“D”产品生产线。数字地球的雏形已经形成。

三、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测绘的技术手段及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更新换代,测绘部门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开始向着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测绘技术体系的核心逐渐发展成为融合 RS 遥感集成技、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技术。 测绘服务已经从专业化、标准化的低于服务向网络化、数字化、高动态、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诞生是测绘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高精度的遥感影像扫描系统及激光扫描绘图机等技术的研制成功,使地理信息的显示、提取、输出等技术得到了彻底的革新,目前,测绘部分已经基本实现了测绘产品的数字化、 测绘工艺流程的系统化、测绘装备的现代化。 要想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空间数据采集、图形图像处理、空间查询等功能的自主软件的研发,在未来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中,融入更多的仿生学技术、物理学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不断的创新思想,取得新的技术进步,使数字化测绘技术取得更大的发展。

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也逐渐完成了模拟测绘技术向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数字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测绘的成本大大的降低,测绘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数字测绘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能够不断的探索创新,研发出新的技术及软件,使数字测绘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志寰,马琳.浅谈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4).

第2篇

图像修复技术是图像复原领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修复技术,它是通过对图像的现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推测出其所丢失的图像信息数据。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图像修复 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

1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概述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是从人们的心理以及视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被遮物体的边缘信息进行适当地分析处理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延伸扩展、边界连接,从而对图像被遮蔽部分进行正确合理地填充,从而实现视觉上的连续,能够达到与人工修复类似的效果。现代的图像修复的建模过程通常依赖于Helmholtz最佳猜测原理,这一基本原理明确指出:在已经确定传感数据的前提下,人们所感觉到的一切都是在现实世界状态的基础上而做出的一种最佳推测与猜测。因此,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图像修复模型必须能够从含有噪声的图像中加以分析并提取出纯净的图像信息,同时还能够从余下的图像信息中合理推测出最佳的丢失信息。

2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一些方法

2.1 基于BSCB的图像修复模型

图像修复过程需要依赖于专业修复人员的主观感受,这就使得图像的修复过程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它并不具备一套修复的标准方法。BSCB 修复模型采取的是偏微分方程,它与人的手工修复过程十分相似,通过将待修复区域边界部分的等照度线进行合理地延伸来实现修复的过程。在BSCB模型的算法中,是根据等照度线将待修复的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的,使得各区域能够与其边缘外的颜色严格地保持一致。然而该修复算法对于细节纹理和图像的完整性方面有一定的损害。由于BSCB模型和一般的基于各向同性的修复过程并不相同,它考虑了等照度线,不会使边缘结构发生失真现象,属于一种各向异性扩散的修复过程,因此通过这一技术恢复的数字图像的修复效果能够更接近人的视觉感受。

2.2 基于整体整体变分的图像修复模型

整体变分(TV,total variation)图像处理模型的最初引入目的是为了解决图像的去噪问题。使用整体变分模型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图像内在的正则性,例如图像边缘的平滑性等。整体变分模型的算法属于一种各向异性的算法,这种算法能够对数字图像进行一定程度的去噪处理。另外,图像去噪技术与图像修复技术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它们本质上都是属于图像恢复的相关技术,但是被噪声污染过的图像像素仍然包含了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而图像的待修复区域通常情况下是图像某块信息的完全丢失,并不能能从中获取到任何有价值的图像信息。所以,面向图像去噪的图像恢复技术并不能够直接推广或应用到图像修复技术中来,经常需要经过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或者融入图像的先验知识和几何模型才能行得通。

2.3 基于曲率驱动扩散的图像修复模型

在基于整体变分的图像修复模型提出之后,TV修复模型由于受到一定的修复区域大小的限制而不能够满足图像的连通原理,进而提出了基于曲率驱动扩散(curvature-driven diffusion CDD)的图像修复模型。在CDD图像修复模型中通过曲率来调整各向异性扩散的系数,使得在利用CDD模型进行图像修复的工作中,不仅能够考虑到整体图像的长度规格,还能够充分考虑到图像中曲率信息的变化,从而能够实现对图像中细长线段的合理修复与填充。

2.4 基于分形纹理合成的图像修复算法。

图像的修复和合成是两个非常相似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受损图像在修复之前并不存在完整的样图,而只能够从待修复区域的边界处取样来从而对未知的图像区域进行修复;二是图像合成的输出是一幅完整的图像,而图像修复则只需要对图像的受损区域进行合理填充即可。分形纹理修复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先在待修复区域边界处进行取样,计算样图的分形维度,并且按照给定的搜索路径在图像的己知区域中搜索分形维度等于或者接近于样图分形维度的图像块,再将其复制到相应的待修复区域中。进行该算法的关键是进行相似度度量以及邻域搜索,纹理相似度的度量和搜索路径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数字图像修复的整个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

3.1 修复古代字画

由于古代字画保管环境的不当,再加上历史人为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具有极高收藏价值和极高艺术价值的历史艺术作品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因此,对这类文物进行必要的图像修复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现代的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只需要确定文物中需要修复的区域,使用计算机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按照确定的算法进行图像修复工作,并且修复效果十分理想,能够避免传统手工修复工作所需要的大量时间问题,减少修复人员的修复工作。

3.2 修复照片、文字等丢失的信息

在实际的生活中,照片经常会被不小心地折叠或者被不同程度的划伤,或者照片、胶片等受到多种原因的污染,这时就需要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于文字、遮挡物或者是特定图标的去除也可以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比如某些电影画面中加入的字幕,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去除这些字幕,另外,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需要隐藏图像中某个特定目标时,就可以利用图像修复技术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3.3 对失真图像的修复以及高分辨率研究

在图像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故障或者其他的种种原因导致传输过来的图像具有不同程度的残缺部分,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可以完美地处理这些问题。另外,一般情况下当将图像从低分辨率放大到高分辨率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马赛克现象,图像修复技术能够解决这一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并在不影响图片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随着电子智能产品的逐渐普及与应用,它们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图像的数量急剧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对数字图像修复以达到对图像进行改进的新型技术。因此,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它必定会对人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玉刚.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2]葛仕明.数字图像的修复方法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第3篇

关键词 数字艺术;中国画;结合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163-02

在计算机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形成了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综合体,即为数字艺术。随着数字艺术形式的推广和发展,逐渐衍生出了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充分呈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数字国画,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技术呈现方式,有效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框架,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再现,充分把握时展趋势,凸显了创新意识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完成了我国传统艺术的转型,开拓了传统艺术新的发展之路。

1 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结合的内涵

1.1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应用现状

中国画承载了我国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情操与智慧结晶,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其漫长的发展长河中诞生了众多风格流派与艺术名家,是我国艺术文化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华夏名族历史文化瑰宝。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标准逐渐发生着改变,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广泛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开拓传统艺术的发展之路就必须积极创新,突破传统艺术框架充分结合数字技术,形成新型数字艺术形式,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而当下艺术创作者也必须积极更新创作观念,加强自身创作水平,从而创作出更多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1.2 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运用形式

自上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传入我国以来,就在各个专业领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并且逐渐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影响还延伸到艺术领域,并在长期的融合中形成了综合性的艺术产物即数字艺术,该艺术形式包含了平面设计、电脑音乐、数码艺术电脑图像、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游戏场景等。数字艺术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计算机技术由最初的基础功能逐渐开发出用于艺术处理软件的过程,至今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艺术创作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运用该技术所创作的数字艺术也成为当下艺术领域发展的主力军。

2 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审美特质

2.1 艺术语言的数字性

要创作出技法娴熟、独具美感的传统国画,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化底蕴、艺术天分和绘画技巧,要想达到这几条要求必须付出经年累月的练习,因此,这些实际因素的限制导致大多数望而却步,国画艺术成为小众群体的专属艺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新型数字国画艺术应运而生,该艺术形式主要通过结合国画艺术与数字技术,实现在计算机中创作国画。由于计算机创作国画步骤较为简单,且不需要创作者具备较高绘画技巧,有效缩短了创作者的学习时间,使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数字国画技巧,因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追捧。另一方面,数字国画还能够有效实现在不同形式间的切换和组合,满足不同要求。

2.2 体现交互性

在通过数字技术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了创作者本身的绘画意识和思维灵感,同时也渗透了鉴赏者对该绘画作品的建议和想法,真正实现了鉴赏者与绘画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绘画创作者的思维更加广阔,激发创作者的创意灵感,使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能够实现中国画作品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并且能够保证其在不断的传阅中保持原有的品质和活力,使其能够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此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创作,更多的是创作者对自我感情的宣泄和情绪的表达,在绘画作品中主要展现了艺术情操、社会现象、道德观念、自然风光、人文情怀等方面的探讨和见解,侧重于对当时的哲学理念的表达。

2.3 虚拟的时空性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中国画的创作过程过于复杂且技艺要求极高,并且在空间、时间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性,因此该传统艺术的发扬和传播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局限了传统人文思想与艺术文化内涵的推广和渗透。在此方面,数字技术与中国画的有机融合有效的解决了这些复杂繁琐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承载该艺术形式的展现方式,通过其先进的画面处理技术结合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广泛传播,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有效的推广出去,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不仅如此,通过将中国画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利用计算机操作配合绘画处理软件达到画面修正与完善的目的,保证在该绘画作品被传播和普及无数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画面效果和质量,完美呈现绘画作品的内涵。

2.4 非物质性

数字国画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国画绘画软件,并连接专业的绘画板,从而进行数字国画创作过程。该创作形式简化了传统国画创作中的复杂工具以及流程,并且通过模拟传统国画工具毛笔的笔触,充分还原了传统国画绘画效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数字国画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改变,操作流程更加简便绘画更加真实,不仅如此,通过数字国画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是传统国画创作所无法实现的。

2.5 后续性

自美学理念衍生起便一直追寻艺术发展的脚步,以此为背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完善的过程。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主要依托于美学理论的支持,与此同时,美学理论还是人们感知与理解美的根源及其所存在的思考方式。在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不同阶段中,应该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去观察美的表现,在此过程中美学的理论架构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始终离不开围绕美学展开研究,所以,不论通过何种艺术形式或者手段展现美,都会从不同层面展现出美学的个性化特征,并且在这些特征中普遍存在着美学关联性。由此可见,美学理论中涵盖了广泛艺术形式的统一化美学规律,从某种角度来看数字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但仍然与传统艺术保持着一致的核心思想即美的展现,因此,数字艺术与传统中国画之间具有统一的美学规律,同时也将会在数字艺术中延续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髓。

3 数字艺术下中国画应用的发展趋势

3.1 创造方式

与传统艺术所不同的是,数字艺术是依托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有一种观点是将计算机艺术与数字艺术划分为同一种类,将该种艺术称之为四维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更趋向于在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产生本质性变化时,其与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一种四维区域,在此区域内,操作者运用计算机程序的某种规律和机制,再现传统艺术形式,并在该艺术形式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将新兴科技与传统艺术涵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传统艺术的升级和蜕变。四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不单是对传统艺术所进行的改革,更是对传统思想的创新和飞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3.2 创造内容

自古以来,艺术家们的创作愿望就是将理想思维与艺术灵感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探索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途径,直至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才真正实现这种创作愿望。集中体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普及,人们逐渐对其在艺术方面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乎大量的艺术设计类软件相继被开发出来,在这过程中,人们愈来愈折服于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奥妙,更是沉浸与计算机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中,设想着在未来利用计算机技术真正取代传统绘画,为真正实现艺术家的创作愿望增添了无限动力。中国画承载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积淀,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璀璨珍宝,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艺术高度。

3.3 创造理念

与其他绘画表现形式有所出入的是,中国画的创作和其艺术表现形式更侧重于哲学观点和审美观点的抒发,既要通过该国画作品的写意形式充分再现创作者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景象,更要通过该作品达到儒家思想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既要达到歌颂祖国美好山河的目的,还要充分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针对整体构思及创作思路而言,中国画所注重的是运用灵活多变的构图方式、自由奔放的展现手法,结合变幻莫测的线条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艺术内涵,这是中国传统艺术所独有的特点,也是现代绘画所不能取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技术有效解决了中国画创作中的难点,找了中国画再现与创新的突破口,实现了在传统绘画艺术基础之上实现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专业绘画板这一简单形式,将中国画艺术更为广泛的传播出去,有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并形成了一种新型艺术创作形式,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增添了新的动力。

4 结论

在艺术与科技交融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应该理性认识其不足之处。由于数字国画必须借助数字技术才得以实现,因此在创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因为其发展较晚且相关技术不尽成熟,因此必然会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对于计算机的过于依赖,致使其自身艺术感知能力、潜在艺术天分、实际绘画技巧逐渐退化,作品中的生命力和张力逐渐消散,由艺术作品退化成技术复制。这些都是对数字艺术的产生质疑的主要因素,也是现阶段数字艺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避免的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美术功底,吸收绘画名家艺术精华加强创作能力,为国画艺术的发发展和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推进数字艺术的发展升华数字艺术。另一方面,创作者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国画创作中的各个元素,并能够对国画创作技巧和其所展现的神韵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透彻体会传统国画创作所追求的情绪表达,力求掌握传统国画所包含的主要展现技巧,体会传统国画的创作理念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以求在数字油画中全面展现传统国画的神韵和技法。最后,针对数字国画的主要载体计算机、国画绘画软件、专业绘制画板,也要进行不断的技术改革,使其能够充分展现我国传统国画的风韵,有效传承我国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臧涵.论数字艺术创作中技术与美学的矛盾与平衡[D].南昌大学,2013.

第4篇

关 键 词:手绘效果图 设计语言 认知方式 重构 数字化技术

手绘效果图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传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的技术手段之一,它既是一种设计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其实,艺术设计中综合多元的图形思维方法也大多建立在徒手画的基础之上的。

艺术设计的表现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是设计师与业主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绘图软件为创作多样化的效果图提供了方便,并对传统艺术设计(以笔+颜料作为主要表现工具)带来强烈的冲击。所以,在艺术设计表现效果图课程中导入“多元并存”的理念,重构设计理念与认知方式,采用“新概念艺术设计表现与数字化技法”(即把传统的手绘效果图与计算机绘图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还是计算机数码绘图的表现技法,这两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效果。从专业教学和学习角度来看,它们都不能互相取代,而应相互交融、扬长避短,在不同的设计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表现具体的设计任务,从而,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

一、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要求设计师重构新的设计理念与认知方式

在人类文明史上,“笔”曾经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在笔的时代,设计艺术主体的认知的手段主要是靠书写或印刷。用笔的过程实际上是设计师对自己的创作对象的观察、概括和传达的过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到人的认知方式。从“笔”到“鼠标、压感笔”就是设计艺术主体重构自己的认知方式的过程。

笔的时代——设计艺术主体对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本的传播范围和自身感觉器官的局限。也就是说,设计艺术主体是靠书写或印刷品来获取间接的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加快了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提高了认知效率,从而增强了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适应性。因此,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将成为艺术才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将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当然,笔的价值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仍不会完全消失,只不过不再居于主导地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下的设计艺术专业教育,艺术主体认知能力将在新的条件下的进行分解与重构,原先的社会分工中所形成不同的设计艺术创作方法将带入计算机艺术中来。同一种计算机或同一种软件,不同的设计设计师用起来,也可能有不同风格。

二、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提供了新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适合处理高质量的图像。计算机成为数码图形制作中重要手段和强有力的载体。辅助电脑设计的诸多软件已成为艺术设计学习与表现的主流。数字化绘图软件能把复杂的四维空间形象绘制在二维空间。设计者可以运用数字化绘图、数字化三维动态等手段,更加真实地反映室内外空间状态及构造、装饰材料的质感及光影。这种数字化绘图技术在艺术设计的后期制作修整阶段已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1.数字化图形技术能较写实地模拟真实的环境,直观反映空间的视觉效果以及材料肌理效果、灯光效果等,为客户的预期判断提供了更为可信的依据。

2.数字化图形技术制作的效果图便于修改,可以在建模到成图的过程中,进行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进行反复修改。这样既有利于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也有助于多角度地展示设计构思和表述设计。

3.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与软件开发的不断升级,使其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表现出各种画种的艺术效果。

三、常用的数字化图形软件

1.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支持多种图像格式和颜色模式,可以对图像进行修复、调整以及绘制。它还具备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层、通道和滤镜等,可以制作出各种特殊艺术效果。

2.Painter IX(绘画巨匠)软件具有的仿天然绘画技术。它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电脑数字化图形技术完整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和造型效果。

3.Piranesi(空间彩绘大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绘图的平台,其操作过程可以做到与设计师的思维同步,从而更好地进行辅助设计和表达设计。

4.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该软件以功能强大、操作方式灵活,设计师往往可以突破以往在二维空间做设计的思路,以一个全新的建模理念和方法,即“智能”的理念,把设计效果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该软件的特点是可以启发创意,并将设计的每一个灵感快速地在屏幕上呈现出来,并合理地运用在设计中。

四、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观念、新方式、新技术不断产生,书写方式与印刷文明正朝着计算机文明的过渡。在设计艺术领域,设计师与大众已经形成了与笔的艺术表现形式相适应的认知能力。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新兴的计算机文化的感召下,作为设计艺术教育,应该面向新的艺术媒体,培养学生的新的认知能力,使其设计理念、认知方式和审美情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用数码绘图软件进行效果图的表现,虽然能达到手工绘图所不及的效果,但也比徒手绘图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工作量。所以,我们在教学和设计的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正确地选择、合理地运用。

第5篇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图像认证 声像数据 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它的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对知识版权的完整性认证、数字指纹、拷贝控制以及广播监测等等。虽然数字化信息传输效率高但高风险性也同样并存,因此基于图像系统的认证水印技术就可以利用人类知觉系统的冗余,将水印隐藏嵌入媒体内容当中,当其需要认证时,根据水印信息来判断它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一、数字水印技术的特点

1、不可见性。首先,基于图像认证的数字水印是嵌入到媒体内容之中的,它的变化在人眼视觉范围内不可被感知。所以这也是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前提,即在不影响各种媒体内容的美观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技术功能。2、脆弱性。目前脆弱水印的定位技术主要有两种:像素级别的定位能力,它被叫做单像素认证,它可以根据篡改检测与定位的功能分离实现对脆弱水印的重新计算,进而抵御各种攻击,即将脆弱水印中的篡改精确定位精确到某一个像素;再有就是分块级的定位,也叫分块认证。3、安全性。水印认证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密钥,密钥的特点就是空间足够大,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印认证的安全性。有了密钥,数字水印就会变得难以篡改和伪造,而且是对传统水印较低的误检测率与抵抗性的一种提升。4、鲁棒性。鲁棒性就是指数字水印在经过多次信号认证及处理过程后,依然可以保持水印的完整性与检测的准确性,即它可以多次重复使用[1]。

二、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

1、加指纹。指纹识别是将输入的指纹图与数据库中的存储模板相匹配,并按照二者的共同特征进行比对实现,也被叫做指纹图像匹配。在美国的国家标准局(NIST)就提出了加入了指纹识别的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它共有四种特征:脊末梢、分岔点、复合特征与未定义特征。这四种特征都可以用于对指纹的细节特征识别上,特别是脊末梢与分岔点可以有效利用于媒体出版物以及各个门禁中的数字水印指纹识别鉴定[2]。2、标题与注释。标题与注释这种应用主要是对需要加入数字水印的作品的标题与内容进行注释。比如说对一幅照片加入时间和地点,而且它是隐藏在照片之中的,不需要额外带宽,也不容易丢失。3、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通常讲,数据的标识信息都会比数据本身更具有保密价值,比如说对遥感图像拍摄日期以及经纬度的标识等等。另外,数据篡改提示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它利用现有的信号拼接与镶嵌技术达到了“移花接木”的效果,且并不为人所知。

三、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1、空域算法。空域算法包含了Schyndel、Patchwork以及LSB算法,其中LSB(least significant bits)算法直接将信息嵌入到被随机选择的图像点中最不重要的像素位,这样高度保证了嵌入水印的不可见性。但是由于所镶嵌的图像像素位并不重要,其算法的鲁棒性就会变差,导致水印信息很容易被滤波、图像量化与几何变形的操作而破坏。所以也可以采用Schyndel这种空域算法来弥补LSB中鲁棒水印保持较差的缺陷。这种算法通过密钥输入m-序列发生器来产生相应的水印信号,通过序列产生二维水印信号,使得像素点被逐一插入到原始图像像素值的最低位,这同样保证了数字水印的不可见性,而且不容易被移除,所以这两种方法在技术上有互补之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应用。

2、变换域算法。变换域算法的主要表达方式就是频率域制作水印算法,它利用一个信号来掩盖另一个较弱的信号,从而能够有效呼应对数字水印的图像认证检测。由于采用了跳频(frequency hopping)技术,所以它的透明性好且数据改变幅度小,但是由于频域水印制作在逆变换时容易散布于图像空间中,所以最好用原作品中含有重要信息的敏感频率来制作频域水印,这样能保证水印的自我恢复性。

3、压缩域算法。压缩域算法就是将媒体内容压缩为标准的JPEG、MPEG等格式,实现对数据的完全解码或重新编码过程,所以压缩域算法在数字广播电视内容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压缩域算法要求将水印信号块中的变化系数相叠加,得到水印迭加的DCT系数,再重新进行相应的量化Huffman编码,最后实现Huffman码字的位数n1与原有无水印系数码字n0的对应比较。当n1≤n0时,才能够传输水印码字。

总结:就目前来看,基于图像认证的数字水印技术已经被推广到相当广泛的领域,它实现了对重要媒体内容的多视点与自由视点检测,保证了媒体内容的知识版权安全性,而且也丰富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多层次化。

参 考 文 献

[1] 周武杰.立体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4.11-20.

第6篇

关键词:实时传输;同步;音频;视频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信道带宽的迅速提升,海量数据传输已成为可能,多媒体通信已渐成主流。因此,解决音视频同步作为多媒体通信、视频点播及会议系统、数字电视等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应用基于数字编解码技术标准的嵌入式音视频同步方法,就是研究将AVS音频数据嵌入AVS视频编码系统,进而使传输、存储、接收端解码、以及播放过程中保证音视频“始终同步”的音频嵌入方法,相应的研究了提取方法,设计了系统整体同步方案。

1、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的概述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udio Video Standard,AVS)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高清晰度激光视盘机、网络电视、视频通信等重大音视频应用所共同采用的基础性标准。AVS包括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等9个部分,其中关于视频压缩编码的有两个独立的部分AVS-P2和AVS-P7。AVS-P2主要针对数字视频的高端应用,比如高、标清数字电视广播以及高密度激光数字存储媒体应用;AVS-P7主要针对低码率、低图像分辨率的低端数字视频应用。AVS视频标准采用了与H.264类似的混合编码的技术框架,包括变换、量化、熵编码、帧内预测、帧间预测、环路滤波等模块。它的核心技术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8×8整数变换、量化、帧内预测、去块效应环内滤波等、变块大小运动补偿、多参考帧预测、二维熵编码、1/4精度像素插值等。AVS标准具有与H.264标准相同的编码框架,如图1所示,其AVS解码器框图如图2所示:

1.1、8×8整数变换与量化

AVS-P2视频标准采用8×8整数余弦变换(ICT),而没有采用传统的离散余弦变换(DCT)。这样就避免了复杂的浮点运算,可以用加法和移位简单地实现。与DCT相比,ICT的计算复杂度降低了,然而它的性能与DCT相比却非常接近。同时,由于ICT是整数运算,每个系数可以精确地定义到二进制的每一位,因此它的正变换和反变换之间完全没有失配,这也是它的一大优点。采用ICT时,8×8变换矩阵中各个基矢量的模大小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在这一处理环节,H.264采用了编、解码端平衡的处理方式,即在编码端将正向缩放和量化结合在一起,在解码端将反向缩放和反量化结合在一起。在AVS标准则采用编、解码端不平衡的处理方式,即在编码端把正向缩放、量化和反向缩放结合在一起,而在解码端只需进行反量化的处理。这样做的理由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解码端设备的数量往往要远远大于编码端设备的数量,减少解码端的技术复杂度从经济方面考量是非常合算的。

1.2、帧内预测

与H.264类似,AVS-P2也采用了帧内预测技术。与H.264不同的是,AVS-P2采用8×8的像素块,而不是4×4的像素块。虽然像素块的大小增加后,会降低预测精度,进而影响压缩率,不过在高分辨率的条件下这一点并不明显。但是它的好处是降低了一帧图像内像素块的数目,因而降低了运动估计、补偿等总体的技术复杂度。同时AVS-P2的亮度预测模式从H.264的9种降到只有5种,色度预测模式则和H.264一样为4种。由于预测模式的减少,模式选择的复杂度也就相应地降低。但实验表明,这种因预测模式减少而引起的性能损失十分有限。

1.3、帧间预测

由于活动图像的前后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和冗余度,通过帧间预测去除这种相关性和冗余度可以极大提高信源的压缩比。与H.264的多参考帧不同,AVS-P2只支持P帧(前向预测帧)和B帧(双向预测帧)这两种帧间预测方案。P帧至多采用2个前向参考帧,B帧采用前、后各一个参考帧。AVS-P2之所以限定最多采用两个参考帧,其目的在于简化参考帧缓冲区管理机制(H.264的参考帧缓冲区管理机制非常繁琐),在不增加存储、数据带宽等条件下提高编码效率。

1.4、1/4像素精度插值

AVS-P2和H.264一样,运动补偿的精度都达到了1/4像素精度,但两者的实现方式则有不同。H.264采用6个抽头的滤波器进行1/2像素插值,在AVS-P2中则把抽头数目降为4个。H.264采用双线性滤波器进行1/4像素插值,而AVS-P2则分为两种情况:4个二维1/4像素插值也用双线性滤波器,但是另外8个一维1/4像素插值用4抽头滤波器(滤波系数和1/2像素插值不同)。

1.5、环路滤波

基于像素块分块压缩的视频编码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重建后的图像存在方块效应,必须用环路滤波去除这种方块效应。在AVS-P2中,由于像素块的大小事8×8的,环路滤波也只在8×8块边缘进行。与H.264大小为4×4的像素块相比,AVS-P2的像素块数量和像素块边界数量要少得多。同时由于AVS-P2环路滤波器的滤波点数(左右各3个像素)比H.264(左右各4个像素)中的少,因此降低了环路滤波的计算复杂度。

1.6熵编码

熵编码是压缩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AVS-P2中的熵编码吸收了H.264中利用上下文信息进行自适应编码的策略,对不同类型的变换块用不同的可变长度码(VLC)码表编码。同时又采用了MPEG-2中的二维编码机制,即采用上下文自适应的2D-VLC。这样AVS-P2综合了H.264和MPEG-2的优点,编码效率与H.264的CAVLC大致相当,但计算复杂度却大大降低。

2、采用AVS嵌入式技术的音视频同步方法

2.1、音频数据嵌入视频及其提取

编码器中音频数据的嵌入算法如下:

(1)

解码器中音频数据的提取算法如下:

其中,C(),C()分别代表A,B两点量化后的系数值;代表需要嵌入的音频比特值。

2.2、音频数据嵌入与提取的具体方法

2.2.1、音频数据嵌入方法

设视频编码系统中,量化后系数块内具有最小距离的2个中频系数分别为A和B,如果待嵌入的音频编码比特为0,且A=B,则A和B的值保持不变。如果A≠B,则改变系数B的值,使B=A。如果待嵌入的音频编码比特为1,且A≠B,则A和B的值保持不变。如果A=B,则分为如下3种情况:(1)如果A的值小于-1,则改变系数B的值,使B=A+1;(2)如果A的值大于1,则改变系数B的值,使B=A-1;(3)对于A取值的其他情况,改变系数A的值,使A=B+1。

2.2.2、音频数据提取方法

如果A=B,则提取的音频比特为0。如果A≠B,则提取的音频比特为1。在解码过程中恢复原视频系数的方式如下:若提取的压缩音频比特为0,则使上述2个中频系数A和B的值保持不变。若提取的压缩音频比特为1,则改变调节系数B的值,使其与参考系数A相等。

2.2.3、嵌入点的确定

在嵌入算法的应用中,涉及固定点A,B的位置选取问题。本文分析AVS视频编码中的8×8块变换系数,找到距离小于一定门限的一些点的集合,并分别对这些点进行测试,得到PSNR,比较并确定所需距离最小的A,B点。测试并分析8×8块中的64个点,选取的最佳嵌入点为A:(1,3),B:(2,2)。

3、AVS标准的应用前景展望

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不仅编码效率比第一代标准MPEG-2提高2-3倍,达到了第二代标准MPEG-4AVC/H.264的同等水平,而且技术实现方案更简洁,芯片实现复杂度更低。同时,采用AVS标准可节省一半以上的无线频谱和有线信道资源,这对于改善无线频谱和有线信道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将是非常有效的。而一个标准要取得成功,技术上的先进只是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市场的认可。而要得到市场的认可,相关因素就非常多了,其中经济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标准的专利费用过高,则会明显阻碍该标准在市场中的推广。AVS标准在制定之初就对这一问题有充分地考虑,通过分析国内外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虽然当前MPEG-4和H.264在成熟度以及内容支持上要比AVS稍显优势,但AVS低廉的专利费、明晰的知识产权许可政策从长远来说对运营商以及设备商更具诱惑力。目前,三网融合入试点阶段,IPTV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作为IPTV的关键技术之一,视频源的编解码技术也必面临激烈的竞争。当前IPTV编解码技术主要包括MPEG2、MPEG4、H.264、AVS等。为应对竞争和挑战,赢得更多企业和客户的支持,AVS开源社区已正式对外开放,为企业和用户提供AVS编码、转码、解码软件源代码等服务。AVS开源社区首期对外开放的主要是实时AVS编码、实时AVS转码和实时AVS解码三个项目,它们都可在常规计算平台上实现实时编解码,企业和用户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用于开发AVS视听产品以及提供AVS视听服务。此外,包括MPEG-4AVC/H.264在内的国际标准只是音视频编码标准,而AVS是包含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因此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是MPEG-4AVC/H.264等国际标准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AVS标准的技术性能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要想占领市场,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对AVS标准来说,好消息是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国家标准正式确认,到2012年11月1日,在我国销售的所有数字电视机都将内置AVS功能。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推动不能取代市场的竞争 ,AVS 标准依旧任重而道远。同时相信随着国家和相关行业对 AVS 标准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随着 AVS 标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不久的将来,AVS必将成为国际第二代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张洪艳.基于数字编码的音视频同步技术研究与应用[D].复旦大学,2008.

第7篇

【关键词】数字签名技术 运用 电子政务

1 电子政务与数字签名的简介

1.1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指的是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其承担的公共管理、服务意识转移至网络进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重组的优化,越过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赂社会提供一个高效的优质、规范透明、全面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是一种新型政府管理方式,其为信息朝代政府治理提供好的方式。信息时代需要政府去学习各类信息技术,用新信息技术来实现各种工作。同时,伴随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真实性;

(2)完整性;

(3)可操作性;

(4)保密性。

1.2 数学签名技术分析

数学签名指的不是通过某个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和代码组成电子密码来进行签名,并且以此替代文本签名、印章。这类电子签名可进行技术证明,验证准确度是手工名、图章验证都无法对比。当前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非对称密钥加密来实现。在此类加密方式有两种形式:对称与非对称密钥加密。

(1)对称密钥。指的是解密、加密用的是同样的密钥。信息在传达之前,要用一个安全信通预先通信密钥。而在实际的运用中,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密钥的流失。

(2)非对称密钥。也被称之为公钥加密,可解决密钥交换问题,使用一对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解密操作,一个公开开发即公开密钥PK。另一个由用户自己保存,虽SK、PK成对出现,却无法根据PK得出SK。

2 数学签名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

数学签名在电子政务运用,一般都存在着两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第一是个人的单独签名;第二是多个用户对同一个文件的签名,即多重的数学签名。

2.1 个人单独的签名

因为政务公文文件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大的,因此,一般需要对所需传输的原来文件进行加密、压缩之后,形成一个文件的摘要,之后对此文件摘要进行数学方面的签名,一般是通过两个阶段组成:对于原文数学签名以及对数字签名的考证。

(1)对于原文数学签名

先运用单向散列Hash算法对所需要传输的政务公文Ⅰ进行加密计算、压缩,并且由此推算出文件摘要Z,之后公文发送方用自己私钥SKA对其加密后形成数学签名Ⅱ,并且将此数学签名附在所要传送政务公文后形成完整信息(Ⅰ+Ⅱ)包。之后再接收公钥PKB对此信息包进行加密,通过网络后传达给接收方。

(2)数学签名在电子政务的作用

在现实方式当中,一般是通过加盖公章、书面签名实现政务公文流转所出现的恶意修改,而基于网络环境电子政务可用数字签名实现。数字签名与书面不同,是采用密码确认。运用数字签名可以确认两个内容:第一,文件可以确定是通过签名者发出;第二,文件由签发开始,一直到结束为止,都没有被做过修改。由此可见,数学签名可以最大限度防止电子公文因为容易被人修改而人为伪装,或是以别人名义去发送公文等等情况。所以数学签名可以比较安全的确保政务公文来源的可靠性,实现验证签名者身份的目的;明确签名者所确认签名公文的相关内容;确保公文的真实性。假如第三方的未授权方冒名发送一个文件,或是在公文传达中被恶意修改,因接收方方在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时,需要运用到发送方的公钥。只要是第三方不知道相关的私钥,那解密出的数字签名或经过计算的数学签名一定是不同的。

2.2 多重数字签名

在电子政务的运用当中,有的时候也会遇到需要多个人批阅同一个文件。这样就涉及到了需要运用多重的数字签名,多重数字签名和现实环境中的多方人书面签名有最大的区别在于:书面签名长度、签名人数是呈正向关系。但是多重的数字签名其长度和个人单独签名长度一样。按照签名顺序、过程的不相同,可分成两种类型的多重签名:有序、广播。在这里需要考虑的是有序的多重数学的签名的状况。

如果有有序多重数学签名,是由原来文件的发送者规定好签名顺序,第个签名者只需要验证前一个签名者的签名信息,验证通过在原基础上加上自己数学签名后传达给下一个签名者,假如验证没有成功那么则会将签名的过程结束。最后一位的签名者要负责将文件以及最终签名传输给接收者。

多重数学签名实现,可考虑和电子政务实际工作的流程进行有机结合并动能和,并且以此达到简单、实用的目的。在这里给出一种根据之前工作流程,多次运用个人单独的数学签名,再最后形成有效的组合签名方案。优点在于不用使用复杂数学计算,所有密码运算运用和个人单独数学签名法一致。

3 目前仍存的一些不足之处

数学签名技术可非常有效解决电子政务文件传输中的真实、完整性,但是,实际投入的运用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3.1 标准可信的时间源问题

对于政务公文来说,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执行政策的有力依据。所以时间在电子政务公文流转过程当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在此可通过标准时间源后,附加上数学签名的方法来实现标准可信时间源的一种传达,防止时间在传达的过程中被人为恶意的修改。

3.2 数学签名法律效用的问题

在国际社会当中,已开始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将数学签名作为相关执行的根据。我们国家第一部的相关法律――《电子签名法》,在2004年初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同时通过,在同年的四月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但是在法律适应范围方面,已明确其规定是用于电子商务当中,至于在电子政务中运用由国务务再另外规定。所以数学我们国家电子领域的运用,还存在很多的法律效用问题,相关的立法机构要有一定的重视,同时在立法上还要加快,拟定出相关的法律,充分实现数学签名所具有的特别鉴定的作用,对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电子公文的流转非常有利。

4 结论

在政务公文网上流转当中,传统手签名已无法满足网络时代需求,数学签名不单单是一种替代传统手书签名身份的确认形式,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否认、修改、冒名等问题。虽然在实际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数学签名也还是实现电子政务网上公文安全传达的重要方法之一。伴随我们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进行,未来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刘知贵,杨立春,蒲洁,等.基于PKI技术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8(9):158~160.

[2] 康丽军.数字签名技术及应用[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3,24(1):31~34.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网络剧 应用与发展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文化需求的膨胀,以传统电视媒介作为单一载体的影视剧作品已经不能很好的贴合人们日常的观剧习惯,契合互联网文化的繁荣,网络剧应运而生。网络剧从取材、拍摄、制作、宣传到发行以及后期的持续造势等环节都与当下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剧当中应用与发展的研究,对于网络剧自身的成长与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1.1 数字媒体

传统媒体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化,现今,数字媒体也已经潜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指的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传播等操作的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比如平面广告、特效视频、数字游戏等都属于数字媒体的范畴。

1.2 数字媒体的特点

数字媒体的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其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1)数字化,数字媒体以Bit的形式而非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

(2)集成性,与传统媒体不同,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数字媒体可以结合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形式,应用更为灵活,范围也更加广阔;

(3)交互性及趣味性,数字媒体具有传统媒体难以媲美的人机交互作用,同时数字游戏、数字电视、互联网等数字媒体形式为人们所提供的娱乐体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4)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传播得益于也需要其自身对信息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结合,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灵活的文化体验模式,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手机app在其研发过程中不但需要信息技术人员进行软件的技术规划,同时也需要具有较高艺术审美能力的设计师进行视觉化的设计。

1.3 数字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那么如何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呢?数字媒体技术是倚赖计算机作为主要硬件与软件,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并实现对数字媒体的记录、表示、处理、传输、存储、管理等,是一门将抽象信息具体化、可管理化的软硬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囊括的范围相当广阔,是多学科多技术交叉应用的成果,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颖的技术手法。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字声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处理、数字动画设计、数字游戏设计以及数字媒体的压缩、存储、管理、保护、传输等方面。

2 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剧中的应用

2.1 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造就了电影行业继有声电影、彩之后的第三次技术变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奇观。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数字媒体技术在当下动画作品、电视剧作品、微电影作品以及新生的网络剧作品中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口碑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下精心细致,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玄幻电视剧《幻城》中的白色冰雪世界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幻术以及网络剧《老九门》中地下世界里的妖魔鬼怪等都得益于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众多网络剧中,《无心法师》更是将该剧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投入运用到了其特效上,是一部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之下呈现出较高艺术水准的影视作品。

2.2 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剧《无心法师》中的应用

网络剧《无心法师》是2015年由搜狐视频出品,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一部民国奇幻网络剧。该剧除了在大陆网络平台播放,还于港台地区电视台进行放映,在该剧收官时,网络点击率已经突破了8亿,其新颖的题材、精心的制作也让该剧在收视火爆的同时收获了极佳的口碑评价,《无心法师》的精良制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

2.2.1 符合身份定位的角色形象设置

作为该剧主人公的无心,是一个具有长生不死属性并且有着酷炫技能的法师,要想使得这样的一个角色跃然于屏幕之上,很大程度上要靠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完成。譬如无心在剧中频繁使用的“开天眼”技能,就需要在后期多媒体制作的过程当中进行细致的处理。对于“开天眼”技能的展现主要倚赖于对于人物眼部CG(计算机动画)特效的应用,对于正面角色无心来说,其眼部的红色光芒饱和度或者亮度过高都会产生诡异的效果,因此对于此处CG动画的色调调整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使效果足够逼真并且符合角色定位,特效团队十分细致地经过多番调试,将无心眼部叠加的CG特效调试出了较为清新的色彩风格,才使得无心每次使用法术时让观众觉得足够自然。

2.2.2 奇幻场面的构建

《无心法师》作为一部奇幻剧,自然少不了许多依靠物质现实难以复现的奇幻场面。譬如剧中无心与巨蛇缠绕在一起搏斗的场面,着实让全剧增色不少。剧组当然不可能真的找来一条大蛇去和演员纠缠,大蛇的呈现全部依靠后期数字动画的应用,为了使场面足够逼真生动,特效组前期用真实的蛇做参考,包括蛇的柔韧度、游走动作等,随后在运用的过程中为了凸显其激烈的搏斗效果,对实际效果进行了夸张化的处理。制作巨蛇的动画效果首先需要建模,然后做模型和材质,接着进行动画绑定和骨骼设定等。在制作流程当中,甚至也包含了对蛇表情的建模制作,因为作为冷血动物的蛇其面部表情是有些僵硬的,为了凸显其凶狠的一面,在制作面部动画效果的同时融入了许多人性化的表情,比如它的嘴与日常生活中的蛇不同,是呈上扬状的,后期再通过音频特效为巨蛇加入了声效,使其凶狠的形象更加生动,至此才有了活灵活现,紧张激烈的搏斗场面。

2.2.3 细致特效的融入

在剧中,无心在与反派角色岳绮罗打斗的过程当中被割掉了半张脸,此处的效果单靠后期的处理会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所以在制作过程中,无心的“半张脸”效果采用了前期绿布和后期三维CG动画相结合的方法来制作,在拍摄过程中,运用绿布技术将演员的半边脸遮挡,后期处理时将绿布擦除,而后配合演员的表演和头部的转向进行三维跟踪,再加以背景填补,随后再配合血迹斑斑的动画特效,才能最终呈现出无心的“半张脸”形象。

该剧中的反派人物岳绮罗的惯用道具是会笑会飞会发光的小纸人,由于岳绮罗使用的纸人数量较多,有时每一个纸人都处在运动状态,但有时候又是个别纸人在表演,所以纸人的特效不能统一地用一套程序去完成,而是单个纸人做单个动画。又因为“纸人”在剧中是一个极为巧妙和关键的有魔性的道具,因此建构纸人动画模型的前期还要融入人类的动作才能让纸人更加生动。

3 结语

网络剧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之下快速发展壮大,已经聚集了数量庞大的观剧人群,制造了可观的商业成果,过程之中也涌现出了《无心法师》这样的网络视觉奇观,并且其在自身商业性与艺术性上做出很好的平衡。在资本的不断涌入的当下,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革新以及各大互联网平台对网络剧的日益重视,网络剧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一大主流模式,将数字媒体技术更为巧妙、合理的运用在网剧当中,将会为人们呈现更为精彩丰富的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浅谈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数字影视为例[J].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2015(10):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