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9 08:54: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第1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质量 相互关系 措施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机制,是在现代企业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用来解决其产生的委托—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有关公司的权利安排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状况的经济信息,具体而言,它反映其服务的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内容。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在加强其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于相关利害主体进行规划决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具体而言,体现在股权的高度集中还是股权的高度分散上。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三个弊端:一是使大股东借控股公司之名行侵害上市公司之实;二是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使小股东的利益和董事会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三是使收购和接管难以进行,公司接管市场的运作效率、质量和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四是使小股东没有能力介入到公司治理当中。在股权高度分散化的情况下,股东们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监督经理层的执业行为是否按照股东的利益而行动。在股权高度集中与股权高度分散两种情形下,股东大会都必然形同虚设,则强势方都有动机和机会利用会计信息谋求自身利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难以形成与索取的。

        2.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董事会一般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构成,前者系高层管理人员,后者系外部人员。在这种机制下期望经理层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不可能的。而非执行董事出于自身声誉考虑,即使有动力去促进高质量信息的披露,但其作用未必得到真正的发挥。因为他们在公司中没有显著的经济利益,缺乏发挥作用的动力,加之他们的信息来源甚至是职位的提供都依赖于执行董事,直接受执行董事控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市场机制是从宏观角度来说明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强化市场机制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市场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等机制。

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会计控制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内部控制发展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其中,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含内部会计控制包含授权与批准制度、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与财务记录和审核的控制及内部审计等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在对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分类之时,国内外曾出现了多种视点的三点论和五点论甚至出现了八点论,即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内部控制环境的监测、风险的评估以及会计信息的沟通与资源监督。目前的内部控制框架大都建立了以企业风险管理为总导向的体系,标志着内部控制体系的日臻完善。现代企业大都实行两权分离的运营制度,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职业经理的职责就是负责全部生产经营的事项,而作为企业投资的资本使用者不能直接参与到经营活动中去。这样的“分工”很容易导致职业经理人与资本使用者在权益上发生冲突,矛盾的焦点就是。理论认为,企业是为了一系列经济契约在较低成本水平下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行为是必需的。内部控制的实质是现代企业存在优势的一种体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是企业组织的契约目标,照顾各方利益而达成的利益控制点,是内部控制的触发机制。本文对内部控制的利益双方主体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也只有对内部控制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重新认定,才会实现更高的信息质量管理水平。

一、内部控制主体与会计控制的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主体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有效的股东会,他们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动力。然而,我国目前有很多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经验,在配建企业基层管理以及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出现了漏洞,在人员配备上资金使用上出现了失误。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部门配备人员的素质也有待加强,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和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然而这些都需要控制主体有较高的操守与道德。美国自 2000 年生效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强调人是推动内部控制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强调内部控制中“人”的重要性。另外,在会计处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上市公司在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疏忽以及信息缺乏必要的准确性,从而会影响预收账款的真实性。在进行企业信息披露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的虚假性,缺乏必要的规范流程。信息的披露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因而其实施细则上容易出现漏洞,影响财务的预测数值。

二、完善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策略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有效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降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内部控制环境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也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按照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理论来加强管理和建设,并对理论研究进行创新,在加深相关理论认知程度的同时,注重总结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以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而这些理论的创建要建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很多理论能够在实施中不断进行细化,对其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此外,根据国际理论研究情况可以得知,我国需要在借鉴外国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加强内部的理论控制,在企业内部要加大理论知识的传播,能够使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原理,以便于进行推广和建设。

其次,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披露格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因而,要对公司中的八要素进行完整性的披露,更要对其各个综合因素进行整合。在实行自我评估的时候,要以独立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披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评估报告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并且还能够以规范的形式对企业信息进行有效披露,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的决策力度。再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虽然 COSO 报告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完全被纳入到内部控制环境中来,但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股权机构、设立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功能,明确规定各个部门权益负责人的各项职责,尽量使其内部控制力量达到均衡,这样才有利于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化与整合,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最后,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为了预防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可以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证监会的强大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监管部门的投资者以及债券人之间的权益处理经验,以更大程度上保护企业的权益。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在过程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并积极参加培训,以增强内部监督体系的执行力度。另外还可以使各个监管部门积极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联动监督机制。而企业内部的各个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权益交叠的现象,因此必须对各个监督部门进行资源上的调和与优化,使其互相配合。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调动各个证监会的权责,而且要充分调动财政部和国资委以及审计署和中注协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内部控制中,以提高企业的监管效率以及监管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1010008

一、引 言

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Jensen和Meckling[1]认为,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降低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Biddle等[2]认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优化公司资本配置以及提高投资效率。黄世忠[3]认为,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会挫伤投资者的信心。刘立国和杜莹[4]也提出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扰乱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的观点。对于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现有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高管层面,主要包括高管个人特征影响。Aier等[5]指出,财务负责人的自身能力能够有效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公司层面,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Beasley[6]指出,公司治理越有效,其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La Porta等[7]发现,股权集中度不利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上述两个层面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但这些结论主要以高管和公司作为分析因素,忽视了公司的另一利益主体――投资者的作用。投资者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他们需要掌握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以后的投资决策,他们对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知情权和话语权。由此投资者保护程度肯定会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在公司特征影响因素中涉及到了投资者的股权结构,但是该方面仅仅关注投资者保护的内部效应,而对于其外部效应――投资者保护的作用还很少涉及。那么投资者保护是否能够提升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这种影响效应在不同的公司性质下又是怎样的?基于此,本文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视角出发,基于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本文的贡献可能有三:其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高管层面和公司层面的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研究投资者保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是对现有研究的补充。其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投资者保护层面的研究主要考察投资者股权结构的内部效应,忽视了投资者保护的外部效应。本文基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视角研究投资者保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增量贡献。其三,本文的结论为政府科学制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政策措施提供了计量依据。

一、文献综述

会计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公司一些重大决策,如Biddle等[2]提出的投资决策,黄世忠[3]认为还会对证券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甚至是政府宏观政策产生影响。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围绕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首先,研究者从公司层面考察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大股东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在会计行为方面,大股东拥有优势控股权,可以对会计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会计行为仅仅是以大股东的利益为导向,忽略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要求。Hart[1]提出此时大股东会利用控股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并以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为代价增加自己的收益。La Porta等[2]以1995年27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为样本,考察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李常青和管连云[3]认为,大股东持股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产生差异,进而增大公司内部操控会计信息可能性,其基于2000―2002年沪市4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U型关系。黎文靖和路晓燕[4]基于2001―2004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该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但是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好质量的会计信息。另外,高雷和张杰[5]认为,机构投资者能够起到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可以减少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丁方飞和范丽[6]也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Sloan[7]却指出,机构投资者很有可能和公司管理者合谋,通过管理层传递的私有信息获取私利,使得他们比较同意管理层调减盈余的行为。杨海燕等[8]以2006―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指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差,但却会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还有一些学者指出会计信息质量与董事会特征存在关系。Vafeas[9]指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规模越小的上市公司越不可能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也即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Peasnell等[10]发现,外部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不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Felo等[11]认为,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财务专家的公司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高的进展。刘立国和杜莹[12]基于1994―2002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25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发现内部董事越多、监事会规模越大的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舞弊的行为。赵景文[13]基于2002和2004年最佳和最差的100家公司样本,以中国公司治理指数代表治理质量,考察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治理质量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其次,研究者从高管层面考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些研究者的一部分人认为财务负责人的自身能力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Aier等[14]提出自身专业能力越强,其所在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所以,他们的研究对象通常是财务负责人。邱昱芳等[15]通过对2008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调查研究发现,财务负责人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与会计信息质量呈现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教育背景和专业资格认证与会计信息质量无关。还有一些学者则是以公司高管为考察对象,他们指出高管会通过增加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权降低公司内部控制的方式来操纵会计信息来最大化自己利益。Hagerman 和Zmijewski[16]等认为,高管薪酬契约能够促使高管为最大化私有收益而操纵会计信息。Healy[17]也指出,管理者会为实现私有收益最大化而进行操纵会计盈余。刘慧凤和杨扬[18]以2004―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研究指出高管薪酬契约具有会计信息激励效应,能够促使公司高管为获取更好的收益而进行盈余管理,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在研究中有Goh和Li[19]发现内部控制比较完善的公司可以抑制高管的盈余操纵空间,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反之,内部控制差的公司就会有较差的会计信息质量。Doyle等[20]通过对2002―2005年705家上市公司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的公司中高管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变低。刘启亮等[21]基于2007―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公司高管的权力会降低这种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现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以及高管特征层面进行考察,但却忽略了公司外部主体――投资者的影响,尽管某些研究涉及到投资者,但是大都是从投资者股权结构内部效应视角进行考察,而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视角考察投资者保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成果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角度考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现有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力度不仅能够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Shleifer 和Wolfenzon[22]指出,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家中,股权比较分散,对投资者利益侵占行为较少,资本市场整体发展比较健康。LLSV指出在投资者保护较高的公司中,股权集中度比较低,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股权投资中来。Bhattacharya等[23]发现,对于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公司,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较活跃的股票交易。沈艺峰等[24]指出,投资者保护能够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王鹏[25]指出,投资者保护有利于降低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侵占的成本,提高公司的价值。那么作为向投资者提供公司经营运作资料,关系到投资者切身利益的会计信息,投资者保护力度对其也可能会产生影响。笔者认为投资者保护程度增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投资者保护程度增强意味着法律的强制力和执行力度增强,企业将被迫披露质量较高的会计信息。2006年,财政部制定并了《会计信息准则》,该《准则》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进行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报告应该清晰明确,以便于投资者理解和使用”。 从权威性和约束力方面看,虽然该准则虽然不及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如《会计法》、《公司法》等,但该准则仍然是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对上市公司具有约束力,企业违反该准则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由此将约束公司不良会计信息的披露,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Pistor 和 Xu[26]提出在投资者保护程度较强的环境中,一般具有较强的法律和司法系统,能够有效迫使公司制定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其次,投资者保护能够有效约束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Dechow 等[27]指出,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股份制公司中,管理层会因为获取更大的自身利益而操纵公司的会计信息。但是La Porta 等[2]认为,在投资者保护较高的公司中,投资者保护的程度越高,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越高,就会对管理层产生较大的压力,投资者这种压力会减弱管理层因操作会计信息而获取私有收益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制定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与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较低的公司相比,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较高的公司,更可能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由于2007年开始实施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信息准则》,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最终共得到9 379个观测样本,如表1所示。

公司财务数据(净利润、公司总资产、总负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营业总收入、应计账款额、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收益率、审计意见等)、公司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公司总股本等)、公司治理数据(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等)、公司特征数据(最终控制人性质、行业、地区等)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标来自于《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

2回归模型和变量

为检验前文假设,本文设定如下模型:

DCA=Protection+Control(1)

会计信息质量(DCA):借鉴Dechow等[27]以及杨海燕等[8]的做法,使用横截面Jones修正模型来测量操纵性应计利润(DCA)。首先,计算经滞后总资产调整的总应计利润额(TA)=(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上年末总资产(At-1)。其次,根据公式NDAi,t=b0(1/At-1)+[b1(REVi,t-RECi,t)/Ai,t-1]+ b2(PPEi,t/At-1),计算在t年经滞后总资产调整的非主观总应计利润额(NDA)。其中,REVi,t表示i公司在t年与t-1年间的营业收入差额;RECi,t表示i公司在t年和t-1年的应计账款差额;PPE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固定资产净额;b0、b1、b2是系数,具体是由下列方程中估计得出:TAi,t=b0(1/At-1)+[b1(REVi,t-RECi,t)/Ai,t-1]+ b2(PPEi,t/At-1)+εi,t。最后,经过公式DA i,t= TAi,t-NDAi,t计算i公司在t年经滞后总资产调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 i,t,并对其取绝对值(DCA),绝对值越大则表示会计信息质量越低。

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本文借鉴王克敏和陈井勇[28]做法,使用上市公司年报中审计意见类型来刻画投资者保护指标(Protection_1),即当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另外,借鉴王鹏[25]和沈艺峰等 [29]的做法,使用《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标进行测量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当该指标高于中位数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由于该指数报告仅截止到2009年,借鉴谢德仁和陈运森 [30]的做法,后三年的数据全部使用2009年的数据进行替代,这是因为市场环境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010、2011、2012年和2009年各地区的市场环境变化较小,再加上取市场环境中位数检验环境好和差的虚拟变量,从而降低了各地环境的细微差别。

控制变量(Control):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与公司总股份的比值。邱昱芳等 [15]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hare),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与公司总股本的比值。高雷和张杰 [5]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独立董事比例(Indd),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Peasnell 等[10]发现,独立董事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杨海燕等[8]指出,公司规模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公司绩效(Roa),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杨海燕等[8]指出绩效越好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资产负债率(Lev),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李常青和管连云[3]发现,公司资产负债情况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公司增长性(Growth),当年营业总收入减去上年营业总收入的差值,除以上年营业总收入。胡志颖等[31]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成长压力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越差。此外,根据胡志颖等 [31]的做法,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和年份虚拟变量。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中国证监会,2001版),除制造业按照二级分类标准,其他行业按照一级标准分类,共22个行业,设置21个行业虚拟变量;年份虚拟变量(Year):以2008年为基础,共设置4个年份虚拟变量。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由表2中可以看出,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平均值为049,中位数为040,并且样本中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差别比较大,标准差为044,最大值为287,最小值为000;就投资者保护程度而言,其中94%(80%)的上市公司中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为3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均值为28%,独立董事比例的均值为37%,基本上达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1年)独立董事建设的要求;公司规模的平均值为2180,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004,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054,公司平均增长性为21%。

表3给出的是在不同投资者保护程度下,会计信息质量样本的t值检验情况。由表3可以看出,在第一类投资者保护指标中,高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49,低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56,t值为-34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操纵性应计利润越低,也即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在第二类投资者保护指标中,高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49,低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51,t值为-16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操纵性应计利润越低,也即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这一结论初步证实前文假设。另外,研究指出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好,但是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增长性越低。

由表4中可以看出,无论是Spearman检验还是Pearson检验,投资者保护指标(Protection_1和Protection_2)均和会计信息质量(DCA)显著相关,而且投资者保护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好、自由现金流越多、公司资产负债率越大、公司增长性越高,则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无论是Spearman检验还是Pearson检验)。另外,其他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未超过035,可以看出所选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回归分析

表5给出了回归结果,其中基准模型是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由表5可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与邱昱芳等[15]的研究相一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hare)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这与高雷和张杰[5]的研究相一致;公司规模(Siz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在公司规模较大的公司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与杨海燕等[8]的研究相符;公司绩效(Roa)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绩效越好的公司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也与杨海燕等[8]的研究相一致;公司资产负债率(Lev)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示在公司负债越高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和李常青和管连云[3]的研究相类似;公司增长性(Growth)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处于增长压力大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与胡志颖等[31]的研究相类似。以上研究结果在模型1至模型6中也同样具有类似的结果,说明所选控制变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模型1―模型3是加入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后的回归结果。模型1是仅仅包含投资者保护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结果,其回归系数为负值,且在1%水平上显著,模型2是加入除行业和年份虚拟变量之外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其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模型3是包含行业和年份虚拟变量之内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其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一结果充分表明投资者保护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模型4―模型6是加入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后的回归结果,其投资者保护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值,这就表示在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高,即与处于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公司相比,处于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的公司,其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证实了本文的假设。

五、进一步研究及稳健性检验

高燕 [32]指出,最终控制人性质影响公司行为和决策,尤其会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在不同的企业性质中,潘红波等[33]提出,由于所受到的约束存在差异,政府的干预程度也会存在差异,那么对投资者保护和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系影响也可能会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将研究样本分为国有上市公司样本和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控股性质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进行回归分析。表6给出的是在不同控股性质下的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质量回归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8中的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更为紧密,即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越强,会计信息质量会越好。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国家作为大股东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的效率不如民营上市公司。另外,民营上市公司中不存在政府强制性的政策性目标,更有动力披露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模型9和模型10中的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无论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但是从t值来看,民营上市公司中的t值稍微大些,这也说明民营上市公司中的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要高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影响,即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外部保护(Protection_2)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更为紧密。

为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了如下检验:(1)借鉴Dechow 和 Dichev[34]提出的使用Jones模型计算所得的盈余质量以及将应计利润额转化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现金流的标准差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2)在投资者保护中,使用《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具体数据而非虚拟变量进行测量,结果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3)市场的发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保护水平,所处的市场化程度差异性较大的公司中,投资者保护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差异。我们将研究样本分为高市场化样本和低市场化样本,采用樊纲等[35]的市场化指数(将每年高于市场化指数中位数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进行回归,实证结果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上述检验结果说明本文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六、结 论

第4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报告舞弊;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者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自愿性信息披露还是强制性信息披露,都受到信息需求者的高度重视。从90年代初的深圳原野到90年代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再到银广夏事件、蓝田股份。同样,会计信息舞弊现象已成为国际问题。在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超过了12亿美元的假账、美国第三大药品连锁店莱得艾德公司虚增税前利润23亿美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虚增税前利润38.52亿美元、全球最大的复印纸制造商施乐公司虚增税前利润15亿美元。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截止到2005年12月16日,我国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出现177起违规记录。而2003年、2004年同期分别为56起和111起,2004年的违规记录比上年增长1倍,2005年在此基础上又剧增6成,统计显示的信息披露违规比例高达52.5%。更值得注意的是,以我国监管的有效性来推断,实际情形要比有关部门查处的要严重得多。如金花股份,2005年11月突然爆出大股东占资6.02亿元的大黑洞,如此重大的问题只被定义为信息披露“延误”、“限期整顿”,违规记录中根本找不到金花股份的名字[1]。

从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同样存在缺陷,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目前比较受重视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的顽疾。普遍存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内部人控制、监事会督办不力、大股东侵占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控制股东肆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市场操纵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因此,从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角度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虽然之前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总体看来并没有一致的结论,甚至还有学者之间的研究成果是相悖的。

(一)股权结构角度

主要是对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等因素进行研究。比如:La Porta(1998)提出,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成负相关。他认为公司前N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对公司行为的控制就越倾向于他们自身的利益,从而增加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2]。刘立国、杜莹(2003)提出,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越高,流通股比例较低,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执行董事、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发生舞弊的公司往往有一个更大规模的监事会[3]。

(二)董事会特征角度

主要是对独立董事比例、执行董事比例、CEO两职状态、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等因素进行研究。比如:Fama(1980)和Fama与Jenson(1983)提出,董事会构成是决定董事会监控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经理层具有信息优势,如果经理层在董事会中占主导地位则容易发生侵害股东财富的行为。而外部董事的引入可解决这一问题[3]。Jenson(1993)提出,一个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更容易发挥监控职能,而规模较大的董事会更容易被总经理控制[4]。Chaganti(1995)则认为较大规模的董事会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在防止公司财务失败方面更为有效[5]。两个人的观点正好相反。

蔡宁(2003)研究发现,在发生财务报告舞弊与未发生舞弊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他还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舞弊行为显著正相关,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相关性不显著[5]。

Dechow等(1995)发现,如果内部董事占全体董事的比例越高,或者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人,该公司越可能因为违规而受到处罚[6]。Beasley(1996)和Dechow(1996)提出,具有较大比例非执行董事的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较低[7]。美国COSO委员会发现,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的董事会中有更高比例的内部董事和灰色董事[8]。

Beasley(1996)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即董事会规模越大,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亦越大。Beasley(1996)还提出,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能显著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独立董事越多,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越低[8]。但是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所占的比例并不显著影响虚假报告的发生率。他认为,在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董事会的构成情况,而不是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与组成[7]。

Carcelle(2000)提出,对于一些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越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能否持续经营表示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大[2]。这也支持了蓝带委员会在1999年提出的关于建立完全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的提议。

(三)外部治理角度

主要研究方向有审计委员会是否设置等。比如:Zimmerman和Watts(1980)认为,管理层对独立审计师的聘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面对充分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审计市场, 期望审计人员完全保持独立是不可能的[5]。洛贝克等(1989)提出,审计委员会在降低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发生方面有很大的潜能。对高级管理人员控制薄弱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越容易发生[5]。

Wright(1996)提出,审计委员会中内部董事和灰色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9]。C Mullen(1996)提出,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未舞弊公司[2]。Dechow等(1996)通过对违反GAAP的92家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董事的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以及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则该公司越有可能因违反GAAP而受到SEC的处罚[6]。

薛祖云、黄彤(2004)提出,监事会规模小以及灰色董事和名义董事的独立性差可能是导致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更大程度上起灭火作用。持股董事、监事人数较多的董事会、监事会在监督信息质量方面会更有效[10]。

根据以上文献,可以发现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没有全面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是导致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质量都是复杂的、系统的概念,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因为其内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的因果联系。而目前的研究过多的集中在单一的、局部的联系上,没有充分的关注二者之间的各种关联性。若要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它们的关联关系。仅仅考虑单个指标或单一方面的影响,则不能反映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制衡关系,结果也必然出现偏差。因此,笔者借鉴国内外实证研究的众多成果,综合选择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方面的指标因素,用实证分析方法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国家股占重要或较大比例的上市公司中,国家的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是其产权主体。由于行政机关不享有剩余索取权,从而没有足够的利益动力,驱使他们去有效地监督、评价和激励经营者。也使得经营者由于行政部门的薄弱产权控制力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控制人,即内部控制人。由于经营者和实际控制人没有动力追求更长远的利益,同时造假代价又小,因而内部人为实现其控制目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借助财务报告舞弊[2]。由此,得到研究假设1。

假设1:国家股比例与会计报告舞弊正相关

过度的股权集中容易产生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一个或几个大股东通过收购以及关联控制等方式控制大多数股份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控制股东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利用操纵会计信息的手段侵害他人利益。由此,得到研究假设2。

假设2:股权集中度指数与会计舞弊正相关

董事会中董事的人数对董事会的功效有很大的影响,规模过大则有可能会引起董事会的行动过于迟缓、内部容易产生分歧和监督职能不断弱化等现象,从而更有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由此,得到研究假设3。

假设3:董事会规模与会计舞弊正相关

监事会是由被选举的股东和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的,监事会的作用主要是监督董事会成员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违规公司章程的条款,这一点监事会是有权力直接指名的,在董事长选举时也起监督作用。但是监事会实质上缺乏对董事行为的制约力,而且在上市公司中,又存在监事会成员由公司内部人员兼任的现象,缺乏独立监督能力,从而监督职能更多的也是形同虚设。而且上市公司为了掩饰他们的舞弊行为,也很有可能会设置大规模的监事会来掩人耳目。由此,得到研究假设4。

假设4:监事会规模与会计舞弊正相关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在董事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虽然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才刚刚起步,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但从证监会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制定的相关法规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独立董事制度将会得到不断完善,独立董事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得到较大的改善。由此,得到研究假设5。

假设5: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舞弊负相关

执行董事是指在公司高级管理层兼任职务的董事。由于经理层具有信息优势,兼任经理人员会使公司的董事更容易掌控信息来源、披露程度以及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可以通过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来保障自身利益。披露虚假财务信息则是执行董事用来实现自身利益的理想方式。由此,得到研究假设6。

假设6:执行董事比例与会计舞弊正相关

CEO两职状态即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担任。若两职位由同一人担任,不仅会使内部董事占绝对优势,而且经理层也会在预测、决策、利润分配、自我鉴定与评价等环节中具有更多的发言权。这样董事会就失去了独立性,不足以进行经营决策以及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控制[7]。也容易导致经理层操纵利润,侵害中小股东及公司合法权益,甚至于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由此,得到研究假设7。

假设7:董事长、总经理各为1人,易发生会计舞弊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审计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督促上市公司提供有效的财务报告,并控制、识别与管理众多因素对公司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一个机构,主要职能是使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与内、外部审计员关注有效的财务报告与风险管理(关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对于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有重要的监督作用。由此,得到研究假设8。

假设8:审计委员会是否设置与会计舞弊负相关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或者出资额、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控制股东性质若为国有股,则有可能发生政企难分、政资不分、企业经营与行政垄断权力不分等制度弊端,从而不能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由此,得到研究假设9。

假设9:国有控股与会计舞弊正相关

笔者认为,一旦上市公司需要用报送虚假会计报告来掩饰其舞弊行为时,必然需要董事长配合。而董事长只有在公司需要对外报送虚假会计报告时持同意态度,他才不会很快被公司更换。因此,一般轻易或频繁更换董事长的上市公司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得到研究假设10。

假设10:董事长变更与否与会计舞弊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在选择样本之前笔者考虑到,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能准确切入主题,该怎样选择数据才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其中的问题?根据前文所作的假设,如果单个研究某一类公司能不能反映所有类型或不同类型公司的问题?笔者认为,将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对比研究,能将舞弊公司的特有的问题突出化和显著化,从而体现出有哪些变量对公司会计舞弊存在重大影响或显著关系。因此在本研究中,将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获得较好的结果。

笔者收集了沪市和深市2001—2005年间因财务报告舞弊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并且为每一家舞弊公司选取一个控制样本公司。在选取控制样本公司的同时,考虑到行业、年度、规模、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控制样本的选取设置了以下筛选条件:(1)所选取的控制样本公司与舞弊公司属于同一个行业;(2)所选取的控制样本公司与舞弊公司在同一交易所上市A股;(3)所选取的控制样本公司曾经没有因为会计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所选用财务年度的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所选取的控制样本公司前一年资产总额与舞弊公司最为接近。

由于有的上市公司舞弊时间较早,资料无法搜集,有的舞弊公司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控制样本,初步得到了124家舞弊公司和124家配对样本公司,有9家公司因为数据披露不完全而和其配对样本公司一起被剔除,最终得到115家舞弊公司和115家配对样本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舞弊上市公司与配对样本公司的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国泰安等机构提供或披露的年报。

在进行实证分析前,首先对所有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进行统计。本研究所选取的公司涉及的行业分布比较广泛且代表性较强,以期能从不同行业、不同体制的公司中找出会计舞弊问题的共性。

其次,还需要对舞弊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以确定二者之间在公司规模上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两类公司在公司规模上无显著性差异,符合本研究选取样本的限制条件,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三)变量定义

根据2007年1月31日颁布的第40号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21条之相关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应当记载以下内容(节选):(1) 公司股票、债券发行变动情况,报告期末股票、债券总额、股东总数,公司前10大股东持股情况;(2) 持股5%以上的股东、控制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情况;(3)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d) 董事会报告;(4)报告期内重大事件及对公司的影响[11]。依据这些规定可以推断,上述因素是对信息披露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因此,本研究在设置变量时以此为主要依据来设置。具体变量设置如下: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现象比较严重,存在涉案金额大、舞弊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这两个因素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以这两类因素为基础,对舞弊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对比其他类似实证研究文章的成果,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

1.舞弊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相比有较低的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执行董事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控制股东性质更多的是国有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的现象更严重。此外,相对于控制样本公司来说,舞弊公司有更大规模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就是说,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舞弊公司相比控制样本公司存在更不乐观的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情况等。

2.随着对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的引入,跳出只在会计学的范围内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的旧模式限制。在面对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诸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全新的侧重点上来剖析其对会计信息的作用机制、影响是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研究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最终达到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有效的途径。

3.加强监事会制度的建设。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目前为止并没有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还不完善,在规范和监督公司行为和财务报告舞弊上的作用还很不足。通过前文的假设以及检验结果已经了解了其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因为监事对董事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罢免权,所以只有通过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途径来加强监事的独立性,才能保证监督作用的有效实施,从而保证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二是进一步规范监事会成员的任免制度。避免公司内部人员兼任监事,从而限制公司的舞弊行为。

4.加强独立董事行为的有效性。结合本研究的假设和研究结果来看,独立董事在限制公司舞弊行为上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有待改善和加强,在规范市场和限制舞弊行为上还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借鉴CPA协会的模式,建立独立董事协会。让独立董事加入自己自律的组织,时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规范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任免制度。建立起独立董事的人才市场,保证独立董事的能力始终符合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的要求。同时也要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应由董事会提名,而应由股东大会提名且主要应由非董事单位和中小股东提名,这样选任的独立董事才能具有真正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选择对象也不应过多地侧重于经济学家、技术专家等社会名流,而应着重选择有企业管理经验、有投资决策专长和有把握市场能力的专业人士[12]。 

5.寻求国有股的有效退出机制,进行股权结构优化,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现行的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的划分以及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规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保证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适宜程度控制的前提下,让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这有利于完善所有者控制权,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用手投票”机制的真正形成,促进我国股市由“投机市”转向“投资市”,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目前,政府和公司应当利用股份回购、可转换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寻求有效的国有股减持和退出机制。同时,寻找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进入机制,扩充和增加流通股比例,通过股权结构的“一退”和“一进”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提供所有权制度基础[13]。

参考文献

[1]市场对证监会加大查处力度持严重怀疑态度[EB/OL].证券要闻[Dec.2005].26 May 2007..

[2]梁杰,王璇,李进中.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商业评论,2004(6):47-51.

[3]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28-36.

[4]Jensen ,M.C.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el control system.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3.

[5]明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

[6]Dechow,P.M,R.G.Sloan,A.P.Sweeney.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3,Spring,1996.

[7]Beasley,Mark.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

[8]COSO,1987-1997-An Analysis of U.S.Public Companies[EB/OL].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Mar.1996].26 May 2007..

[9]Wright.D.W,Evidenc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EB/OL].[Mar.1996].26 May 2007..

[10] 薛祖云,黄彤.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7):84-89.

[1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EB/OL].[Jan.2007].26 May 2007.< csrc.gov.cn/>.

第5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质量;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活动的形式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逐渐朝系统化方向发展。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会计工作将能够利用财务报表形式为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经济利益获取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加以反应,并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加以决策。然而,面对不断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与现代市场竞争,企业会计工作能否不断契合时代背景要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会计计量与核算工作,并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收入分配、制作财务报告,都将成为现代企业会计信息能否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强会计信息获取的科学性与质量的优化,将能够让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储存、共享及交互变得更加高效,并可借此实现企业管理决策的准确与科学。除此之外,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将可让现代企业的营运管理变得更加易于量化,从而不但能够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提供分析数据,而且还能够为企业参与外部市场竞争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积极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现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控中所存在的众多问题开展研究,将能够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以及信息有用性的提升带来巨大帮助。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联系与矛盾

会计信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活动情况的反映,其不但能够准确剖析现实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利用会计信息给予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一定的建议。然而,在现实工作当中,却经常会由于企业管理与会计计量之间的差异,或者是企业经营业绩目标与财务成本分摊方式之间的差异,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存在。而鉴于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摸清摸透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矛盾,将能够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以诠释。

1.会计信息质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联系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依赖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增强。会计信息质量通常拥有五个评价维度: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有用性。每一个指标的建立、特性的实现,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现有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让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利用、确认、计量,更为准确的反映出实际经营活动的情况,并且要兼顾及时性和真实性的标准,从而让现代企业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获取和利用目标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质量五个维度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出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另一方面需要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五个维度的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不但需要考虑会计核算办法、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的规定,而且还需要考虑到企业内控制度规范性的要求。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五个维度能否得到确保,也同样依赖于现代企业管理内部流程是否具有规范性。积极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合法合规,并针对制度流程加以梳理将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提供重要帮助。

2.会计信息质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矛盾

会计信息质量五个评价维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必须进行科学的考虑与协调。例如: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之间存在矛盾。在实务工作当中,如果为了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实现会计工作高效的开展,就有可能会降低会计信息获取的真实性。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在于会计核算期间与业务开展期间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也就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确保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的矛盾之一。另外,现代企业通常为股份所有制企业,也就决定了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之间的分离,由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拥有着先天经济利益的矛盾,两者之间会为了自身利益对会计信息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然而,由于现有大多数企业财务部门的设置差异,让股东拥有着对财务部门管理的控制权,以及财务工作责任归属问题的存在,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与现代企业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

二、提升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针对当前企业管理当中会计信息所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之后,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给予了清晰界定。为此,不断发挥两者之间相伴相生、矛盾统一的对应关系,将能够对发挥会计信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科学作用起到帮助。在本部分中作者将通过两个方面对发挥会计信息质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性的途径,以及提升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加以研究。

1.发挥会计信息质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性的途径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对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拥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将能够有效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而这一作用通常可由两个方面来反映,其一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能有效提升管理层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其二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将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间接影响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从而实现对股东利益的保障。在此过程中为了发挥会计信息质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现:第一,建立企业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质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应当在获取及确保会计信息高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提升会计信息在现代企业内部的共享与传递,并减少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所遭受到的质量损害。积极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平台的打造,将能够在达到上述目标基础上,极大提升现代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第二,建立财务核心数据决策模块。当前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并没有在企业管理中得到高效的利用,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财务基础知识,无法识别财务报表中的关键会计信息。因此,为了使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后发挥真正的效用,就必须建立财务核心数据策模块,从而为保障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使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之后的效用能够被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所应用,并可借此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优化改进。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对于决策模块中可视化图标的使用,让财务数据能够利用更为直观和通用的方式反应出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经营情况,从而为管理层的使用提供便利。

2.提升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研究

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五个维度特点,开展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将能够确保其为现代企业管理所用。在此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现:第一,优化企业内部财务对接流程。会计信息的获取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企业其他业务板块及部门加以配合。因此,积极构建起现代企业的预决算管理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将能够在充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增强财务工作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未来和往期数据的同时反映,并可借助这一功能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第二,积极开展财务培训。财务核算方法与业务活动开展之间存在着先天的周期不匹配问题,从而容易造成企业财务工作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误解和抵制。因此,积极开展财务培训,建立起整个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财务意识,将能够营造企业内部良好会计信息获取氛围,让每个部门能够配合会计信息获取源头的质量管控、操作优化,从而极大提升现代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拥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更为可靠、及时获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数据与指标,并且还能够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增强现代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积极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机制,将变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当前会计工作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粗浅分析,并结合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多个要素要求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质量保障漏洞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些许有利于现代企业增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的机制与实践对策。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推动国内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升做出自身贡献,并以此用自身的努力使会计信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继亮.谈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职业道德[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01).

[2]孙联.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1).

[3]曹淑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5).

第6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假设;内控机制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对会计数据的解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5月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号指出,“对决策的有用性应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要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信息的相关性越大,可靠程度越高,越是合乎需要,那就是越于决策有用。”并在可靠性别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反映真实性,即指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应一致或吻合。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优劣必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然而,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例如,重庆川仪股份有限公司在1997年、1998年年度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披露财务报告和募股资金使用情况的严重违规行为,证监会对其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处以警告并罚款;广州京安云豹汽车有限公司年报中存在损益不实21061万元等严重问题;沈阳黎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大量虚拟购销业务、假签购销合同等手段谎报经营结果,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当前会计工作领域存在的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控制弱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运行机制,损害了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大大降低,不利于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会计工作领域的净化。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社会公害,会计打假刻不容缓。

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广泛,只要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种现象,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会计理论体系本身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会计假设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为了便于核算,人们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作出了一系列假设和假定。然而会计实际上处于一个极不确定的环境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尤其是技术的出现,利用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和紧密,导致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因此会计主体的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如合并会计报表的出现实质就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信息的调整,其实质也就是克服原有会计主体假设理论的缺陷,拓展原有会计主体理论。持续经营假设旨在解决企业资产的计价和费用的分配,因此许多原则都与持续经营假设有关。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破产、清算,因此基于这种情形下的会计原则揭示的会计信息已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使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沦为例行的形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且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已经普遍存在。会计分期假设所进行的本期和非本期业务的划分,往往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必然导致客观经济现实与会计反映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造成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货币计量假设隐含着币值稳定的含义,而实际上币值稳定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根据这一假设理论采用成本计价则会导致资产价值核实失实,会计信息反映失真。所以,基于时代背景下的会计假设,在今天已经面临着挑战和革新的压力,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的偏差。

(二)会计核算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计量信息资产和信息负债,而这种资产与负债是很难用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的,衍生品的出现更是改变了传统的计价模式。因此,会计人员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处理的会计报表同样也背离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允性原则,低估了公司的资产和收益,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差异。再加上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稳健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在执行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大的灵活性,企业本身就有对外夸大自身优势的动机,所以企业会计在执行核算原则时,总是以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用足灵活性,这样往往造成损益不实,虚增利润,使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不一致,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而且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十分复杂,以确定当期损益,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引起人为的推断,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差。

(三)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方法是在会计原则的指导下对某一经济事项或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方法,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是在一定的会计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某一企业来说,其会计方法是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对会计方法选择的结果。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同类经济业务在不同企业之间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造成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偏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同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使公司间的会计报表丧失了可比性。现行会计准则及相关年度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表现在同一经济业务往往规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选择。如对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等。而会计核算人员往往因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造成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也可能依据管理者意图选用会计政策或年度,虽然很难区分这种“有意”或“无意”,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

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润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者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离原来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如经理阶层)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做出使自己得意的选择。信息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向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信息和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质量。从决策有用的角度看,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是首要的特征,在当今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投资者和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决策中所需要的现实价值信息,而不是成本数据,要求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这样方可能避免或减少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投资和信贷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选用现行价值或资本化价值来计量。相反从受托经济责任的角度来看,采用历史成本为最佳选择。因为由此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为客观,能较好地向所有者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和解脱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因此,会计信息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应该存在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的关系,但实际上很难做到,会计信息供需双方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以及不同的利益和要求。需求方要求供给方提供客观公正、详细及时的会计信息,而供给方由于种种原因,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满足需求方的要求,使得供需不对称,甚至错位。

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和手段的总称。不少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可能真实可靠。

首先,就国有企业来说,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已进行了改制,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企业经营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独揽,缺乏必要的制衡约束。

其次,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掌握着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能够要求会计、审计承担监控企业经济业务流程和经营者的双重职能。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权利,企业会计、审计完全归于经营者领导下,要求被领导者再去监督领导者就难以为继了。经营者制约着会计和审计,经营者行为的合理化是企业会计、审计行为合理化的前提和保证。当所有者控制乏力时,经营者缺乏完善企业会计审计程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的压力和动力。同时,由于会计资料是所有者考评经营者业绩的依据,经营者更可能要求会计、审计部门通谋造假,粉饰业绩,掩盖经营亏损或决策失误,侵占或损害所有者利益。这就是当前国企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无章可循、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所在。

四、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低,或者为了企业利益而做假账,或者为了个人私利而编假证、假据,化公为私、侵占企业财产等,这从本质上说是会计人员主观意愿所致。同时,对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不力,挫伤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造成会计监督弱化,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根源之一。我国缺少一支与其规模、地位相称的高级人才队伍,而这支队伍能使企业真正领悟企业会计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管理体系,为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打下基础。因此,由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缺乏调动会计人才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导致会计人员和企业领导有意或无意地制造会计虚假信息。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个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们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和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译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或解释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以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适用的情况,这样就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误解。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者们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可以先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的反馈信息作出进一步的修订。

2.明晰产权、发挥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制定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只要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但所有者,而且经营者也会得到较高的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就无需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在利益关系上,激励与约束相对称,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财务机制。重新认识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产权,其主体是股东,以其股份额承担有限责任;法人产权,以公司董事会为主体,董事会以公司法人财产承担经营和亏损责任;经营权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与执行机构。

3.推广财务技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时效,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统一由机来完成,能够长期大量地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准确地对账目进行查询和统计,能随时提供管理、控制、预测、计划和决策所需信息,能及时反馈资金运转和资金占用情况,参与决策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应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失误。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建立各环节相互制约的内部机制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实施对会计的控制并通过会计控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及时向企业所有者提供能为企业所有者接受的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信息。

4.加快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业务知识和适应经济发展的各种管理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并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还要具备相关的经济知识,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监管,促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树立执业风险意识,真正起到“经济警察”的作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一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增强其职业荣辱感;二是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三是加强会计人员后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一是要拓宽后续教育的内容;二是要从高从严要求,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后果;三是将后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强制性的后续教育制度;四是重点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能力的教育。

5.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净化社会环境。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各种经济利益关系重新调整、法制尚不健全形势下出现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侵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现象,通过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爱国、爱企业的主人翁精神,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基于多种主客观因素,所以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我们要从提高准则制定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着手,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可信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会计界人士共同努力并不懈地追求。

[]

[1]朱远群,李钊。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缺陷[J].财务与会计,2001,(9)

[2]彭小洁。会计委派制并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1,(12)

第7篇

一、法规建设

现行的《会计法》中还有大量需进一步修正、完善的地方,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加强会计法规建设,以最终形成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规建设,还要重视加强从业人员学习和贯彻《会计法》,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企业管理者、注册会计师,还是一般会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掌握新《会计法》,提高法律素质,做到懂法守法,以避免有法不依的现象。

一方面,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法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体准则、法规,使之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能给企图利用法律法规未涉及领域而造假的人有可乘之机。与此同时,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都要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反复进行讨论与反馈,最终使准则能真正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为各方所接受。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力度,对经济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形,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惩罚手段,完善法律惩处,加大对会计信息的法律处罚中民事法律调节的力度,提高民事赔偿额度。增加会计信息的经济成本,明确民事责任人,让承担法律责任者受到惩罚。并且,通过完善诉讼制度使追究民事责任具备可行性,从而使会计法律体系更具威慑力量。

另一方面,会计法规建设,还要加大会计违法打击力度,提高其造假成本从而减少其预期收益。如果会计违法打击力度不够,如处罚金额太小等,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远小于其风险收益,造假行为自然难以避免。

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1.加大信息披露的广泛性

应当逐步将会计信息的主体由上市公司推及所有法人核算单位,并将传输形式逐渐由现在的书面报告转向电子版形式,最终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在选择除上市公司以外的法人核算主体进行电子化信息披露时,可以率先在计算机及网络公司中实行公开信息披露。

2.加强信息披露的时效性

我国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要求是每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个年度报告,8月31日之前公布当年中期报告,还需要公布季度报告,这些都给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定了时间。但是,在网络时代,时间不能简单地以年、月、甚至日来计算。如果换个思路,不是核算单位在指定时间通过指定媒体(网站)公布指定的财务报告,而是由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联机方式,直接从核算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有效地选取和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定期报告出来之后再去获取那些经过整合的历史数据,或许更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规律。当然,这种联网实时报告体系的建立,是对现行报告模式以及围绕现行报告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概念、观点、会计和审计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革命,它是未来会计信息披露的高级阶段。

三、会计准则建设

对于一些实际情况中的新问题,如一些无形资产及重要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以前报表中不突出不重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者越来越重要,准则必须补充规定。构建完善的具体会计准则体系,使财务反映和监督有比较准确严格的判断标准,使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和估计因素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从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等几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企业会计准则,针对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四、注册会计师建设

中介机构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一环。首先,要从培养中介机构的社会公信度入手,树立中介机构在社会中的形象。从利益诱导入手,在企业吸收投资,进行借贷活动时应有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并广泛推行利益关系的各方面相对固定的具有较高社会公信度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如果为一时的利益而提供不利于投资者、金融机构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便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公信度。反过来,就会影响其将来的业务开展。像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严重失职行为受到严厉处罚――执业资格被吊销,也是对其他中介机构的警示。此外,还应在注册会计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上下功夫,因为他们承担着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验证的职责。所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对加强中介机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素质高、信誉好、客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才能担负起审计的重任。

为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防范会计报表粉饰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必须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以完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离开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就会错误地认定事实和作出判断,就会违背职业道德发表审计意见,建议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意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保持独立;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会计报表提供技术支持。

五、人为会计舞弊的治理对策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第8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 经济学 质量 思考

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是根据一定时间内的财务数据通过合理有效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交易行为和经营效果做出数据性的统计。会计信息的作用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财务信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同国际市场的接轨,本土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和更多机遇的竞争机会。而一个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是对一个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

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关于会计信息的失真,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通常一个企业的经营运作,仅仅制定了一定时期内的财务预算和相应的配套动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往的被动式计划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压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方向,战略目标以及市场的动态,制定详细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对企业自身的财产,经济行为进行良好的约束,保护企业的产业产权,规范企业的运行模式。理论上的企业会计制度要在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和规范经营。

2.非法收入和逃税行为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常常为了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在经营过程中掺杂着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反市场交易道德交易行为。企业中违约成本与违约收益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不断泛滥。而导致这种行为的越发张狂,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在某些部门在执法力度上的欠缺。法律规章的不够完善可以通过时间进行弥补,但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包庇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正常运行的影响

首先,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产生过程,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可以分为由于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由于企业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两种会计信息的失真中,会计事项失真是由于财务管理中,会计事项的记录不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运作和经济活动的成果导致的,很多时候,会计事项失真代表了企业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存在歧义,只有会计事项的失真才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从主观因素上考虑我们还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理解为主动和非主动两种,由于会计信息的统计和计算是处在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部门有可能对企业和市场的经济行为存在主观上的认识偏差导致在会计信息计算的过程中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不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济经营情况。同时,也不排除人为的有意造假,在实际的企业公司中,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常常为了满足自身或者某些人的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串改,使最终企业决策层最终得到的会计信息不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运行状况。对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着重点是在于当事人是否有意的进行欺诈行为。

在此基础上,会计信息的失真在部分情况下存在由于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构上的缺陷导致的失真情况。所谓的会计处理,是指在不断得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处理步骤,将财务数据转变为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在实际当中,市场和经济行为都是处在动态当中的,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相对来说是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由于市场变化或者企业经营行为的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不适宜,都是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常见原因。

三、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要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企业内部,要加强会计系统的建设速度,规范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通过战略化的规划,细化会计信息的流通渠道。加强会计规范体系的建设,通过有纪律、有章程、有计划的会计信息处理机制,可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高速运转和真实可靠。而针对建设适合我国现有市场情况的会计信息处理制度,需要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其中的管理方法,加强我国本土企业同世界市场的接轨。同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处理制度的切实有效,必须吸取国王的经验,听从企业各个部门中各个员工的意见,确保会计制度的实用性。同时,相关机构要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维护自身权威的严肃性,对于任何违反会计准则的违法行为都要予以重罚,使造假者消除造假的心理。

2.强化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行为的约束力

在经济学中,针对交易双方有着“契约关系”的说法。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中,我们要考虑到企业交易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强化交易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增加企业违法行为的运作成本,降低企业违法行为的经济效益。通过减少违法者的收入,可以有效地减少违法者的违法动机,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而加强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要通过经济行为中,双方交易合同上着手。同时,要确保制定的合同真实有效,就必须在相关章程的执行力度上给予支持。这不仅仅需要一个科学合法的交易规范,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运作管理过程。同时,要明确加强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是建立在订立关系合同之上的,对于企业的交易行为不存在阻碍,为了加强管理而拖累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四、总结

会计信息是反映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制定决策的有效参考。致力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分析了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原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别进行了区分。如何在财务工作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贾日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现代商业,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