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9 08:55: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比例的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尺度韵律几何学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就当今世界的建筑业来说,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建筑类型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始终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中心。现如今的大跨度建筑发展已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结构形式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大跨度建筑物在空间形态方面也更具时代感,进而打破了以前以立方体为主的简单组合,取而代之的是外形简洁自由的曲面围合和跨越。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是由于许多要素共同决定的,比如:大跨度建筑物本身的比例、尺度、韵律、形体、个性造型、对比、色彩、几何学等,上述要素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只有灵活的结合这些要素,才能更好的展现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
2 比例与尺度
在建筑行业中所谓的“比例”,大体上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1)整体或细部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2)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法国建筑师布隆代尔就曾说过:“美产生于度量与比例”,在他得眼中任何一个建筑物的设计完成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度量、计算和反复考虑各种比例关系,建筑上“设计的比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
在设计比例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如下一些:(1)客观要求,指的是设计对象本身的一些功能、技术、结构形式等标准对比例的要求;(2)主观要求,指的是设计者想通过这个设计表达的设计主题、艺术上的追求、或者是风格方面的要求等;(3)文化环境方面的要求,指的是:由于种族、文化圈子、时代等的不同,导致人们在匀称的看法、比例的标准等方面不同。
所谓建筑物的“尺度”一方面指的是其整体和某部分细部与人们所习见的某些建筑细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的是以一定的尺寸与被赋予定性的好的比例相联系的测定标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1)自然尺度,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观者正常的存在;(2)超人尺度,其主要是强调建筑的高大与雄伟,进而使得人们感到渺小,其表现的形式在于简洁的形和巨大的尺寸;(3)亲切尺度,其主要是指心理尺度比较小。
3 个性的造型
结构的形式是对于展现该结构的形式美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的是,结构形态构思拒绝平庸的结构造型,同时也反对把结构的选型作为最终形式生成的主要手段,而是应该让设计者尽最大的努力去创造新的结构体系。创造一个新的结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一个设计者不能创造新的体系,那么他至少要去发掘已有体系的新的造型潜力。结构造型个性是评判一个结构形态设计方案优秀还是平庸的重要的依据。
4 连续与渐变
对于一个比较理想的大跨度建筑,其应该结合好连续与渐变。结构形态的连续性与渐变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力学作用的结果。相关技术人员提出的理论是:连续和渐变不仅可以提高结构本身的整体刚度,让受力构件的内力得到合理的分配;同时其还可以充分发挥构件的承载能力。在建筑空间造型中之所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连续与渐变带来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连续性和渐变性往往与结构给人的稳定、轻巧、流畅等感受联系在一起。
5 韵律
在艺术中,韵律其实是一种属性,一种将物体的诸元素成系列重复出现属性,这些元素之间不是独立的,它们的关系是认知与被认知的关系。如果将韵律应用在建筑中,它的重复性主要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实质上指的是由视觉可见元素的不断重复,比如:光线和阴影,不同的色彩、立柱等等。对于建筑本身而言,其美感主要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力度感来取得的。
在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设计中,构件的排列组合应该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这样才可以让人们觉得该结构是比较简化的,其在受力方面也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期,降低工程费用。对于建筑结构而言,单元有规律性的重复出现也会使得结构本身具有比较强烈的韵律感。
6 不规则形构思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建筑业领域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进而扩展了建筑形式的自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即非线性的建筑形式。对于这些非线性的建筑形式,如果其仅仅是利用传统结构方式支撑的表皮,或者其没有一定的协调形式和结构的内在规律,那么这种形式便只是以往建筑风格的更迭而已。随着我国建筑师在观念上的不断更新,他们在建筑工程中开始逐渐的应用一些折叠、编织、混沌等哲学概念,以便更好的展示建筑结构的形式美。
7 几何学
几何学在结构形态领域中的定义是:确定在力的改向中具有独特及有益特性的线、面、体,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准在于它们的形状。“几何学”之所以可以用于塑造具体的空间环境、建筑物及其结构形式,主要在于其不仅是关于轨迹在空间中的正确定位,还是关于平面和空间形体与各种形象的合乎规律性的理论。
在大跨度建筑物中只有合理的运用几何学才能实现和确认物质对象、空间形体等设想的形态概念;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形态概念彼此之间得以沟通、校核以及最后的实施。几何学的系统化可以使建筑的结构形态显露出富有诗意的潜力。
就几何学而言,其大体上具备如下三个重要的功能:(1)画法几何学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可以使得设计成果更加显而易见;(2)结构形态几何学可以作为一种产生结构构想之形态原型及体系的类型;(3)人们为了更好的探讨空间及其规律,而形成了线、面、体的几何学。
8 结构形态的力感与运动感
力作为一种联系结构和形态的媒介,美可以被看作是视觉上的力感,结构形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定的力感。在大跨度结构中,可以用结构形态的运动感来创造一定的视觉效果,工程中的具体的表现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构件彼此之间的交叉与重复,结构本身的一定倾斜、起伏等。
9 结论
大跨度建筑是一种综合创造力的体现,其涉及到的方面包括该建筑的功能、技术、艺术等诸方面因素,所以在大跨度建筑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处理各种信息,以便能动地运用结构形态手段去创造动人的建筑视觉形象,让人们更好的感受结构形态的形式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物;比例;尺寸;立面;体形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期,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有房住、住得下的基础需求方面,更多的是追求建筑物美观性、实用性和生态性。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要高度重视建筑立面和体形,并考虑其文化价值与美观价值,在注重建筑结构客观意义的基础上,重视建筑物的社会功能等价值要。要想做好这一要求,在设计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比例、尺寸在建筑立面、体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1 建筑体形、立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物不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技术成品,也是一个艺术品。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对建筑物提出了新要求。这时候,建筑物不仅要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等物质需要,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审美、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可以说建筑物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对于建筑设计而言,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艺术和设计上也存在不同的要求,对于作用特殊的建筑物而言,它由于本身存在艺术效果和价值两方面的作用,因此它经常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具体设计。正是因为建筑物本身存在着艺术属性,因此在建筑体形、立面设计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比例、尺寸的应用。
1.1 比例
比例主要指的是建筑物尺寸协调的基本方法,它是通过对建筑结构整体、局部以及特殊部分的合理搭配来展示建筑结构美观性的一种方法。在所有的建筑结构中,其比例主要都包含有长、宽、高三种,这三方面的大小关系和建筑物整体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和作用的关系,因此适当的控制比例关系能够更好的展示建筑物美观性、功能性,给人生活和工作上带来和谐、舒适、完美的感受。
1.2 尺度
尺度主要指的是建筑结构施工建设中对建筑物整体、局部大小的控制。由于建筑物在建设完成之后是一个难以再改动的内容,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重视其中的尺寸控制工作。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尺寸的调整能够对建筑物构件的组成和协调性进行控制,其中包含了扶手、踏步、栏杆等。只有在建筑设计中将建筑局部与整体的尺寸进行比较,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感和协调感,这也是做好建筑结构立面与体形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比例与尺度在建筑体形立面设计中的具体要点
在当今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物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实用要求,而且其外部的美观性、生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包含了体形和立面两个方面,他们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各环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比例和尺寸设计不是建筑物空间直接反应状态,也不是简单的表面加工流程,更不是设计完成之后的建筑外形处理,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重视其中功能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比例和尺度的应用作用在于严格控制设计标准,力求美学规律的完美形象的处理。
2.1 比例的具体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比例是整个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处理关系的关键,是建筑形式同人们心里关系的处理过程。在建筑结构比例分析中,通常可以将比例分为整体比例和局部比例两个不同的方面,整体比例主要指的是建筑物在设计中的对建筑物长、宽、高三方面关系协调处理的一个过程。近几年,由于西方建筑理念不断融入到我国建筑市场,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比例的应用越来越复杂。在建筑设计中,具体的设计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1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三维空间的利用上人们简单的人为建筑比例设计是建筑几何形状与建筑外在形状关系的处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在处理的时候需要彼此协调搭配,从而获得更加科学的比例关系。许多优秀建筑的形式美构图,常被人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图解,以探索其构图的比例。
2.1.2 黄金比(黄金分割)是设计中应用较多的几种比例,在研究数字与建筑部件的关系中,可以得到类似一种内在规律的满足感,而且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理解、观察、研究其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建造出“适宜的”建筑形式。
2.1.3 大小不同的相似矩形,它们之间的对角线互相平行或垂直,具有相等“比率”的协调比例关系.从而在墙面构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尺度的应用
建筑给人的印象与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学中与比例密切相关的特性是尺度,尺度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建筑尺度感是通过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构配件(如台阶、门及栏杆等),作为感觉上的比较标准而产生出来的。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将尺度和尺寸的概念混为一谈。实际上,尺度的概念是相对的,它表达的是一个空间或者建筑物过大或者过小,也可以说是实际尺寸在人们的感觉中变大或是变小,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尺度概念。住宅一般应具有亲切的尺度,而纪念性建筑则需要表现尊严和庄重。尺寸则是一个绝对概念,根据事物本身需要或者其他因素决定,其大小与尺度无关。按尺度与环境的关系分,一般可分为室内尺度和室外尺度,室外尺度较大。室内尺度较小。
对建筑物尺度评价的最佳距离以人能看清人体尺寸或日常活动所熟知的局部尺寸与建筑物的整体尺寸对比为前提。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尺度所产生的效果可分为三种类型。
(1)自然尺度。以人体大小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来确定建筑的尺寸,从而给人的印象与建筑物真实大小一致。常用于住宅、办公楼及学校等建筑。
(2)夸张尺度。有意将建筑的尺寸设计比实际需要大,给人以建筑物雄伟、壮观的感觉。一般用于纪念性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以表现庄严、雄伟。
(3)亲切尺度。将建筑物的尺寸设计比实际需要略小,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的感受。常用于创造小巧、亲切及舒适气氛的建筑物。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的规模和所处的环境,建筑应该具有多层次的尺度关系。当从城市的角度观察分析某个建筑时,由于视野范围的关系,建筑的高度等特征会被忽略,其整体性则显现出来,形成了建筑的城市尺度。当从建筑的周边环境分析建筑的时候,讲究的是建筑的邻里尺度或区域尺度,比如处在街道中的建筑,在考虑其设计尺度时。就需要考虑街道宽度以及与周边建筑的尺度关系,这就是街道尺度。当然,对于所有的建筑来讲,因为涉及使用功能,因此都需要考虑建筑和人的尺度关系,形成基本的人的尺度关系。因此,人体工程学中的人的尺度也成为所有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
结束语
近几年,中国青年建筑师群体正从较高的建筑艺术诉求出发,积极探索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途径,而对于比例和尺度准确性的追求,就必然成为当下的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比例和尺度这一略显“陈旧”的课题,重新具有了实践和理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宛素春,王珊,董淑英.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4).
[2]全国建筑设计科技信息网2000年年会召开[J].建筑学报,2000(6).
[3]范雪.2000年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国际论坛报道[J].建筑学报,2000(12).
关 键 词:模型 设计 方案
模型作为研究设计方案的工具早已经出现,它以高超的工艺技巧通过细部、结构和造型的刻画一目了然地展示出设计作品未来制成的样子。进一步来说,模型尽管比实际尺寸小,但可以通过它一目了然的形式来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模型已成为设计者与他人交流和丰富设计造型的有效方法,当然也成为推敲设计方案的重要工具。
在以制图为最基本语言的空间设计中,模型仅作为辅助手段;现在,模型制作的初衷已不是为造型和空间概念服务了,它们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反映模型完美的效果,同时为了自身的目的更加侧重外观的表现力。在创造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模型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随着设计的深入,模型也在逐渐扩大比例和增加细部的刻画,每一个步骤的模型都使我们更进一步接近完美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模型作为基本工具来再现空间设计造型,而且制作模型可以使人们更接近设计想法的实际。同时,模型还可以推进创造过程,直接将三维空间完整地展现出来。在理解复杂的视觉关系时,模型的作用是优于图纸的,而且设计模型在设计教学和现代空间设计实践中有广泛的用途。
利用模型设计分为两个设计步骤:第一步是初级的草图,可为后来的草图提供信息;第二步是在三维的空间中,从概念性的简单化的草模型深入发展成为较为精确的模型,并绘制出随后的反馈设计图,为产品的设计制造提供正确的信息。学生的设计想法通过采用模型的方式得到自由的发挥。由于在第三维空间引入了物体的深度,使得设计师在设计三维空间结构时,认识到大量的视觉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性设计的模型是当设计想法还比较朦胧时形成的三维的表现形式。通常概念模型都是快速地制成,用于激发灵感,将三维空间中构思的萌芽加以概括而成。它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经常采用简单的方法和易加工的材料快速加工而成,目的是比较形状、尺寸、方向、色彩和肌理等,还具备快速修改的特点。所以从概念模型中能提炼出最基本的设计灵感,捕捉重要的第一感觉,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法宝。
体块模型是整个形体组合的研究模型,它采用有限的色彩,用概括的手法刻画出外部形体。这种简化的形式受到设计师的钟爱,其中包括对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的研究,既要体现自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又要考虑与周围空间位置的直接关系,且要注意与环境的融合关系。它经常采用简单化的色彩和材料的组合,加上表面的肌理处理,抽象出纯粹的形象,以用来研究产品、人、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中活动的范围。
建筑室内模型是为了暴露并解决空间上的、功能上的和视觉上的问题而制作的,并且最终把自身证明和表现给他人。为了能让眼睛更加接近作品的内部,建筑室内模型在制作时,无论采用何种比例,首要的问题就是让楼板层、外墙面甚至整个层都移开,这种模型在比例和剖切处都精心地加以选择,内部的墙面也经过装饰,人的视线被吸引到它的内部空间景观而不是一个笼统的空间框架,使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照明模型是室内模型的一种特殊模型,用它来预测艺术展览及博物馆这类对光线要求敏感的空间,通常采取自然光及人工照明的效果。为了更准确地帮助预测室内的光环境气氛,照明模型要加入很精心的细部表现、色彩的刻画及表面效果的装饰。
城市模型是一种如小人国般表现整体城市布局的专业规划模型,许多大城市都有小比例甚至微缩的模型,供给规划师、建筑师和开发商使用。
空间模型就像场景布置的样式,以一些简单的面层材料拼装而成,用来表示一些单独的或成序列的内部空间。
电脑空间模型有助于实体模型的制作,可使之制作得更快捷、更美好、更精确。电脑在当今设计工作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对于今天的设计师来说,对电脑熟悉的程度,就如同老一代设计师对绘图纸熟悉的程度一样。设计师先用草图或笔录形成设计概念,然后在三维空间中推敲方案,最终在电脑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计算机的全方位应用与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展了设计师的想象力,产生出各种高度复杂的空间形式。依据计算机的辅助工作,结构计算、空间几何造型设计、构件的精密加工、装配式施工的精确度被有效地保证了。先进的计算机结构软件使复杂的三维线性、非线性结构设计能够更加合理、经济、安全。智能化、自动化的大胆设计,使设计的效率大大提高,空间的物理环境品质更趋理想。
实体模型和数字模型之间的工作关系,形成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相互转换。每一阶段的模型之后都是设计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模型比例的逐渐增加,造型更切合实际和精益求精。模型比例的增加要求设计师要更真切地设计出多重感觉的建筑、产品体验,使普通人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尚未完成的一切设计。尽管模型的表面材料总是与设计时所用的材料有所不同,但它都能为设计师提供一种真实的实际空间感觉。采用不同材料而最终形成不同的设计,这两者之间的确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这种现象体现在数字时代以前的汽车设计上,模型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比例、材料、细节和结果的表现程度都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意大利设计师用灰膏做模型的手法导致汽车造型上有简洁明快的线条;而美国设计师用“美国蜡”或黏土来辅助设计,汽车产品表现出柔软圆润的线条;相反,英国设计师习惯上采用木制车模,它们最终的造型是两者之间的折中。
作为推敲发展方案之用的工作模型和作为呈现给甲方的表现模型,模型强调的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所有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包括形体交接等要素。而这些问题在画图时很容易被回避和敷衍,有了模型你就无法抛开这些细节问题,只能面对它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型会使很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它们可以加速设计进程。
模型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以促进设计的发展,借助模型、设计师可以随时发现所有的必须解决的设计问题,同时把这些问题告诉模型师,让他们尽快加以修改和解决。换句话说,这些在做模型时要解决的问题,恰恰就是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SWMM模型;老城区;低影响开发;布设比例;优化模拟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4-0039-05
Abstract:[JP+3]The urban water logging takes place in the old city area frequently because of its high density of building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Responding to this problem,this study used the LID module in SWMM model and chose Infiltration Trench,Permeable Pavement,Rain Barrel,and Bio-Retention Cell for simulation and analysis.We placed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LID measures (0.1%~15%)on the study area in design storm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return periods,so as to find the optimal proportions.At last,we combined these proportions to tentatively explore combination optim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D measures′ effect on design storms would diminish after their layout reached a certain proportion,which should be the optimal proportion.But the optim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 measures 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combination scheme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measures.The combination optimization still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WMM model;old city area;LID;layout proportion;optimization simulation
S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恶化等现象不断加剧[1]。为此基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雨洪管理经验[2-3]的“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而主张进行雨水源头控制从而降[HJ2.27mm]低内涝风险的低影响开发理念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4]。应用低影响开发措施构建城市小海绵体,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热点,杭州、上海等地[5-6]都在进行低影响开发模式的探索,无论是从规划层面到后期的政策制度保障,还是对国外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学习,这些探索在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化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LID措施如今虽已广泛用于具体的模拟应用[7-8]当中,但已有应用只是根据经验选择LID措施的布设比例,简单得出LID措施能够削减降雨径流的结论,并未提出布设比例的优化方法。目前仍然缺少LID布设比例优化方面的研究。
老城区普遍具有建筑密度高、地表透水性差、绿化面积小、水面率不高以及管道排水标准低等特点,是发生城市内涝的高危地区。加上在老城区进行大规模的水系拓浚或管网改造较为困难,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给以老城区足够的重视。
鉴于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研究首先模拟老城区现状情况下的降雨径流,设置不同比例的LID措施后再进行模拟比较,通过对LID布设比例与降雨径流削减效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寻找最佳布设比例,以期为低影响开发措施的优化布设提供依据与方法思路。
1 研究区模型构建
1.1 研究区概化
研究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市,该市所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境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又河网密布,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研究区属于该市的老城区,小区建筑较为密集且顶部承受荷载的能力变得相对较低。道路广场等透水性差;城市绿化面积小,产生的大部分地表径流只能通过管网排出,增大了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为避免水闸、泵站等工程措施的影响以及各汇水区之间产汇流过程的相互影响,选取该市中心城区的一独立汇水区域作为本次的研究区域。研究区域面积4.84 km2,共划分为146个子汇水区。利用研究区雨水管网资料和水系河道资料,共概化雨水管道104条,河道24段和126个节点。结合其土地利用情况,采用ENVI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确定各子汇水区的不透水面积比例,并利用面积加权法确定研究区不透水面积约为20%。研究区概化图见图1。
1.2 LID措施及相关参数的选取
1.2.1 LID措施及主要参数选择
本次模拟采用SWMM模型。SWMM模型中的LID模块提供了生物滞留网格、雨水桶、渗渠、渗透铺装、绿色屋顶、植被浅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模拟。
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屋顶面积比例大,但考虑到老旧建筑的强度和防渗排水问题,以及植被浅沟和雨水花园的占地问题,在此并未模拟其他三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经初步比选,选择生物滞留网格、雨水桶、渗渠和渗透铺装4种最适用于老城区改造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模拟分析。LID参数的选取主要根据模型用户手册及其它文献[9-11]设置。
渗渠采用砾石等渗透结构,能够捕获径流并将其渗透到地下,对透水率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12]。渗渠表层蓄水深度取5 mm,糙率0.15;储水层厚度150 mm,孔隙比0.4;排水层排水指数取0.5。
渗透铺装对应于传统的硬质地面铺装,一般采用多孔材料搭建排水渗透层,尽量恢复天然状态,减小地面径流,削减洪峰[13],还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渗透铺装表层蓄水深度取2 mm,糙率0.15;铺装层厚度120 mm,孔隙率0.15;储水层厚度300 mm,孔隙比0.5。
雨水桶是一种屋面雨水的收集装置,可以有效减小地面径流。雨水收集后处理回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雨水集中处理的压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雨水桶高度设为800 mm,排水指数0.5,排水偏移高度150 mm。
生物滞留网格是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滞蓄雨水、净化雨水的一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生物滞留网格规模较小、经济,适宜分散布置[14],适用于较高密度的建筑区。生物滞留网格表层蓄水深度取150 mm;土壤层厚度300 mm,孔隙率取0.4;存储层厚300 mm,孔隙比0.5。
1.2.2 模型相关参数的选取
本次研究主要基于SWMM模型进行老城区的降雨径流模拟,根据研究区的下垫面条件,模型的降雨下渗过程选择霍顿模型,计算采用动力波演算方法。模型相P参数主要参考SWMM模型用户手册和其它文献[15-19]选取率定。
(1)子汇水区参数中的各子汇水区面积和不透水面积比例、各子汇水区坡度等需根据研究区下垫面土地利用和排水管网情况,借助于GIS确定。
(2)漫流宽度。漫流宽度是模型产汇流计算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在SWMM模型用户手册中定义为面积与最大地表漫流长度的比值,但在城市排水工程中,由于各子汇水区地形等的不均性,难以直观测量漫流长度和漫流宽度,因此难以精确计算[20]。在概化时先按照SWMM模型用户手册计算得到漫流宽度W,由排水管道在子汇水区不规则性得到形状倾斜因子r(取值0~1),进而利用(2-r)W调参[9]。
(3)下渗参数。结合研究区土壤类型,Horton下渗模型参数取土壤最大下渗率16.93 mm/h,最小下渗率1.27 mm/h。
(4)地表洼蓄及糙率。其它参数如透水地表洼蓄量取15 mm,糙率取0.15,不透水地表洼蓄量取1 mm,糙率取0.013。
(5)管渠参数和节点参数。主要由实测的管道与河道资料确定,管道糙率取0.013,河道糙率取0.02。
1.3 设计暴雨
选取研究区1965年-2015年共51年的降雨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对不同时段的降雨资料整理分析,进行适线排频计算。选择研究区1991年6月30日22时到7月1日22时的24 h降雨过程作为典型暴雨过程,按同频率法缩放得到2年、5年和10年一遇设计暴雨过程,见图2。
2 低影响开发措施优化模拟
2.1 LID优化场景设置与分析
为分析所选LID措施对老城区降雨径流的削减作用,将选定的4种LID措施分别单独设置在各子汇水区,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不同的LID布设比例(0.1%~15%)在不同重现期下的径流系数,绘制径流系数与布设比例的关系曲线见图3-图6。
由图3-图6分析可知,针对不同重现期的降雨,LID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削减径流的效果。但LID措施对径流系数的削减并不是随着布设面积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研究区布设的渗渠达到一定比例时,径流系数曲线出现拐点,再继续增大布设面积,径流系数减小的速度大大降低。随着降雨重现期由2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LID措施对径流系数的削减速度有所减小,径流系数曲线出现拐点的位置向后移动。分析径流系数曲线,选择拐点处的LID措施布设比例,可以为优化LID措施的布局以及利用最小的占地得到最佳改造效果提供依据。
总结图3-图6可知,2年重现期下4种LID措施单独布设的最佳比例分别为:渗渠0.1%,渗透铺装1%,雨水桶2%,生物滞留网格2.5%;5年重现期下4种LID措施单独布设的最佳比例分别为:渗渠0.2%,渗透铺装1.5%,雨水桶3.5%,生物滞留网格5%;10年重现期下4种LID措施单独布设的最佳比例分别为:渗渠0.3%,渗透铺装2%,雨水桶4%,生物滞留网格7%。
由研究结果,虽然几种LID措施的布设比例与降雨径流的削减效果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但由于LID措施参数的设置可存在差异,也会因所处地区不同而不同,因此最佳布设比例并不是定值,且同一重现期下不同措施的最佳布设比例也有所差别。文章所做研究仅为LID布设提供思路。
2.2 最佳布设比例的LID结果分析
由上小节研究结果可知,几种LID措施的布设存在最佳比例,不同重现期下的LID措施的最佳布设比例不同,因此分别就3种重现期,针对无LID的情况和最佳布设比例的几种LID方案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见表1-表3。
由表1得出,2年一遇重现期下,研究区的径流系数达0.644,加入最佳布设比例的LID措施后,对现状降雨径流的削减作用显著,径流系数减小到0.515~0.566,减小率达12.1%~20.1%,径流量由28.3万m3减小到22.6~24.8万m3。最佳布设比例的各LID措施对5年一遇重现期降雨和10年一遇重现期降雨有类似的削减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由结果可以看出,无论采取哪种最佳比例的LID措施,积水节点数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在较低重现期下,尤其是2年一遇的积水点数目,反映研究区排水管网存在隐患,容易成为内涝高发地。以最佳布设比例的LID降雨径流模拟结果为指导,针对低重现期积水点进行改造,有利于减轻内涝风险。
2.3 组合方案初探
完成单项LID措施的布设比例优化研究后,将几种措施的单独最佳布设比例进行组合(参数与单独设置时保持相同),对基于最佳比例的LID组合进行初步探索。模拟结果见表4。
将各种措施的最佳比例组合,将得到更小的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削减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为:在各种LID措施以最佳比例单独布设时,径流系数已接近其能得到的最小值,并且受到研究区不透水面积的限制,组合后,部分LID措施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作用。
在制定组合方案时,并没有考虑到组合后各个LID措施间的相互影响,仅仅利用单项LID措施的最佳布设比例并不能取得组合方案的最佳效果。因此,在组合方案的优化方面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最佳布设。
3 结论
(1)文章基于SWMM模型中的LID模块对一老城区进行了LID布设比例的优化模拟。经过对老城区建筑特点的分析,选择了4种LID措施。经模拟发现,各种LID措施的布设达到一定比例(记为最佳布设比例)后对降雨径流的削减效果减缓,这种关系可用于指导LID措施的布设优化。
(2) 在较低重现期下,以最佳比例布设不同 LID措施后,模拟降雨径流得到稳定积水点,可用于指导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缓解城市内涝。
(3)由于受到不透水面积的限制和各LID措施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并不能简单的将各个单项措施进行组合以取得最佳效果,组合优化方法尚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晶.城市化背景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2(2):114-119.(ZHAO Jing.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J].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2012(2):114-119.(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673-9493.2012.02.017
[2] 伍,闫攀,赵杨,等.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18):45-51.(CHE Wu,YAN Pan,ZHAO Yang,et al.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updated stormwater management systems[J].China Water & Wastewater,2014,30(18):45-51.(in Chinese))
[3] 宋晓猛,张建云,王国庆,等.变化环境下城市水文学的发展与挑战―II.城市雨洪模拟与管理[J].水科学进展,2014,25(5):752-764.(SONG Xiao-meng,ZHANG Jian-yun,WANG Guo-qing,et al.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urban hydrology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II:Urban stormwater modeling and management[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4,25(5):752-764.(in Chinese))
[4] 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3):59-64.(YANG Yang,LIN Guang-si.A review on sponge city[J].South Architecture,2015(3):59-64.(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000-0232.2015.03.059
[5] 余建民,周静增,柯鹤新,等.杭州“海绵体”城市建设开发模式探寻[J].浙江建筑,2015,32(10):51-53.(YU Jian-min,ZHOU Jing-zeng,KE He-xin,et al.Exploration on model of the “spongy body” city 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for Hangzhou[J].Zhejiang Construction,2015,32(10):51-53.(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008-3707.2015.10.014
[6] 马燕婷,杨凯.国际低影响开发实践对上海城市雨水管理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3(4):143-151.(MA Yan-ting,YANG Kai.International low impact development practices on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Shanghai[J].World Regional Studies,2013(4):143-151.(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4.016
[7] 李霞,石宇亭,李国金.基于SWMM和低影响开发模式的老城区雨水控制模拟研究[J].给水排水,2015(5):152-156.(LI Xia,SHI Yu-ting,LI Guo-jin.Simulation study on stormwater controlling system of the old town based on SWMM and LID[J].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2015(5):152-156.(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002-8471.2015.05.040
[8] 胡爱兵,任心欣,丁年,等.基于SWMM的深圳市某区域LID设施布局与优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5(21):96-100.(HU Ai-bing,REN Xin-xin,DING Nian,et al.LID Facilities layout and optimization in an area in Shenzhen Based on SWMM[J].China Water & Wastewater,2015(21):96-100.(in Chinese))
[9] 周雁潭,刘俊.低影响开发在城市治涝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8):42-46.(ZHOU Yan-tan,LIU Jun.The application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waterlogging prevention[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5(8):42-46.(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007-2284.2015.08.012
[10] 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S].(GB50014-2006 Outdoors Drainage Criterion (Version.2014)[S].(in Chinese))
[11] 汪涛.基于LID的居住场地雨水系统径流量控制方案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5.(WANG Tao.Research on residential runoff scheme controlled by drainage system based on low impact development[D].Nanchang :Nanchang University,2015.(in Chinese))
[12] 王昆,高成,朱嘉祺,等.基于SWMM模型的渗渠LID措施补偿机理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6):19-21.(WANG Kun,GAO Cheng,ZHU Jia-qi,et pensation mechanism of permeable channel LID measures based on SWMM[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14(6):19-21.(in Chinese))
[13] 孙艳伟,魏晓妹,Pomeroy C A.低影响发展的雨洪资源调控措施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11,22(2):287-293.(SUN Yan-wei,WEI Xiao-mei,Pomeroy C A.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practices for storm water[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1,22(2):287-293.(in Chinese)) DOI:10.14042/ki.32.1309.2011.02.008
[14] 王华.基于SWMM的城市LID措施效果模拟[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3.(WANG Hua.Effect Simulation of urban LID based on SWMM[D].Xi′an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in Chinese))
[15] Apostol K.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M].SaluPress,2012.
[16] 朱嘉祺,徐向阳,何爽.基于 LH-OAT的SWMM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3):84-87.(ZHU Jia-qi,XU Xiang-yang,HE Shuang.An analysis of parameter sensitivity of SWMM model based on LH-OAT method[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4(3):84-87.(in Chinese)) DOI:10.3969/j.issn.1007-2284.2014.03.024
[17] 芮孝芳,蒋成煜,陈清锦,等.SWMM模型模拟雨洪原理剖析及应用建议[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5(4):1-5.(RUI Xiao-fang,JIANG Cheng-yu,CHEN Qing-jin,et al.Principl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on stimulating rainfall-runoff[J].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 ,2015(4):1-5.(in Chinese))DOI:10.3880/ j.issn.1006-7647.2015.04.001
[18] 枘剑袁文秀,刘俊,等.基于 SWMM-MIKE11耦合模型的桐庐县内涝风险评估[J].水资源保护,2016,32(2):57-61.(LUAN Mu,YUAN Wen-xiu,LIU Jun,et al.Risk assessment of waterlogging in Tonglu County based on SWMM-MIKE11 coupled model[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16,32(2):57-61.(in Chinese))DOI:10.3880/j.issn.1004-6933.2016.02.012
关键词:建筑;形式美;艺术
“形式”在艺术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论在音乐、绘画、雕塑,还是在建筑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B•阿尔索著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说到:“当人类第一次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并引以自豪,并且比单纯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1],也就是说形式对建筑的审美发生着重要决定作用。建筑学中的“形式”具有自己的内涵与意义指向:一方面有着物质技术性,即包括建筑的结构,建筑的构建搭造,以及建筑的设备等所具备的形式;一方面是从观看者角度,从人们的眼睛看到延伸至人的感知行为,随后从感知产生了视觉、空间性的立体思维等,由此对于色彩、空间、交通等的形式概念产生了出来。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一书中指出,建筑即为适用、坚固的物体,是能够让人身心得以放松的地方。但是建筑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一概念里,在满足基本的居住要求后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外观形式开始展现自己的理念。而建筑的外表与材料展现了建筑的形式,“形式”一词指的是建筑物内外造型艺术以及空间艺术的统一体,因此形式对于建筑的展现是极其重要的。建筑的形式表达出了设计者的设计观点与设计思路,并且也展示出了建筑物的风格特征,历史背景,通过表象引出内涵,这也是建筑学的核心所在。建筑美学包括许多种类,建筑形式美是建筑美学的一种,它是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建筑美学中的形态审美,是形式美学在建筑中的主要应用。它的发展从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学家与美术学家对于形式美的规律探讨开始,就产生了对于建筑设计的均衡与稳定,比例、尺度、对比等构图方法。
1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形式美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感性材料,另一部分则是所有这些材料的组合规律,即形式美基本规律。形式美相对其它审美构成元素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的组成包括了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如颜色、形态、声音等,以及各元素的组合规律,如对称均衡、富有节奏与韵律等等。达•芬奇认为美感的产生与比例的分配是紧密相关的。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建筑,建筑中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整体与局部间的数理关系,是影响建筑形式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也会有一些不成比例,却仍然具有美感的建筑,这是运用了特殊的比例,但是在整体上实现了均衡。建筑比例的设计也要遵循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需要,从而实现审美主体与建筑客体之间的协调。可见建筑形式美与否,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另外,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等也是建筑形式美的一系列基本规律。
2建筑形式美的法则
建筑在观看者面前,首先给予的是视觉美,也就是建筑的形式美,但在建筑理论中存在着重要的一条理论“形式跟随功能”,这是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形式设计的一方面界定,功能决定形式,形式跟随功能,建筑整体的美学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功能进行思考,建筑设计师可以有着不同的创作发挥,但都不能破坏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安东尼﹒高迪是20世纪建筑的先锋,他对建筑的新形式和新材料不断探索,表现出了独特的建造理念。在对科洛尼亚小教堂的设计中,高迪想让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站在不同的文化语言层面上来品味新教堂的视觉寓意[2]。高迪用他标志性的造型:抛物线型的拱作为教堂室内最主要的建筑造型语言,创造出了巨大的空间并且将室内与建筑外的抽象感完美的统一起来,并且营造出了教堂中的非世俗的神圣气氛。高迪强调建筑思想应从大自然中寻求,他突破了传统的教堂设计手法,大胆的创新教堂的建筑形式,并加强了教堂神圣宗教气质的功能。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形式的一般法则,它是形式构成的规律。不同的表现对象与不同的形式相结合,展示出了多样的形式美,这里的形式可以是较为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易于辨识的。当形式美法则与建筑设计结合时,不仅从外观的设计可以体现,并且通过建筑的设计结构、材料、色彩等方面都能够进行设计表现。建筑语言来源于建筑思想,建筑师解决了功能、技术、造型的矛盾,将理念贯入作品中,并遵循着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下就几种最基本的建筑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浅析:
2.1尺度
尺度,是度量的标准。在建筑之中,尺度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尺度”可以作为参照物融入建筑整体之中,借其与建筑整体的关系反映出人们心里的情感。较为自然的尺度表达方式常见于一般建筑;较为夸张的尺度却能展现出精神与权威等气质;而较为亲切的尺度,能够给人们一种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和谐之感[3]。
2.2平衡与对称
平衡与对称,是人们日常在视觉与心理对事物的一种普遍的需要。平衡对称简单来讲指事物从整体来看,其两边形式是对等的。建筑这一有机整体中通常以不同的元素来构成,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心理上对于平衡与安定的追求,设计者会协调平衡元素的组织构成方法,以形成人们对于建筑的视觉平衡感。皇宫、宗庙、祭坛、寺庙、道观、教堂、神殿等等,以及近现代的多数大型公共性建筑,也常以均衡对称的平面空间形式来满足其建筑功能的需要。
2.3不对称平衡
不对称平衡,又被人们叫做“重力平衡”。其特点为:中轴线作为建筑整体中央分界线,相对两边物体,在大小、体量、形状几方面并不完全相等的,而其重量也是不一致的。不对称平衡这一形式,常用于较为小型的公共建筑之中,这些建筑本身具有一些共通性,即建筑功能需求较多,但建筑地形多不规整、空间大小不一,建造条件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筑型体在不对称平衡的原则下,进行多样的组合变化,最终提供给人们以舒适的美感。
2.4完美的“不和谐”
中国园林建筑中,主张造园就要突破形式之中的和谐,尽其可能的达到自然的完美的“不和谐”,即达到建筑散发出视觉上无尽的意蕴之美。20世纪下半叶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路易斯•伊萨多•康,在对现代建筑的设计中成功的运用到了“不和谐”元素的搭配,在对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设计中,依然运用混凝土,抛弃树木、花草、泥土。运用庭院来“掏空”两栋实验楼,在中间形成一个空无一物的广场,但是在最远端却能够看到海天一线。成功将现代性的建筑材料与自然完美的融合[4]。
2.5统一
统一,既可以使建筑本身发散出强烈的和谐感,又能够加强建筑本身的主题特征。建筑的统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包括自身的统一和与外界的统一。建筑自身的统一能够通过其造型、色彩、材料的统一来实现。以中国园林为例,设计者以多元素材料巧妙组合,进而表达出其园林的意境。这已经不是建筑外表简单美的问题了,而是将多元素材料统一于设计者所要表达的园林山水思想之中,展现出“若似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外墙”的意境,给人以和谐的整体美感,堪称“统一”的典范。可见,建筑与外界的统一,应以整体的风格、特点,以及与环境、周围建筑的风格特点的同一性角度进行思考与设计了。
2.6节奏与韵律
在建筑形式中,节奏又很多表现方法,其中之一便是有规律的重复。例如长城,以同一单元构形进行重复,但是每段细节又有着细微差别,使得重复中蕴含变化,但是不断的重复又有着力量性的表达,表达着长城自身的强烈节奏感。而韵律在建筑中的表达形式,一般为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重复,如中国诸多的塔寺,其随着高度的变化每一层都在发生着变化,却让人觉得变化十分舒适。2.7色彩色彩也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外貌包括外观形态与色彩,及材质综合构成。建筑师设计恰当的色彩搭配会使建筑的整体美感得到升华。例如故宫屋顶的瓦片全部为黄色,用这一最高贵的颜色进一步强化了皇权神圣的思想,巧妙地向世人展现着皇权至上的观念。
3结语
建筑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创造物,是生活中美感的存在。本文以美学的视角,从对称与均衡、比例与稳定、节奏与韵律等方面分析出建筑形式美之间的关系,浅析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因此,在当代建筑美学的探究历程中,要充分运用建筑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多角度、多维度,细致与宏观的运用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达到使其更好的运用到建筑中去的目的,建造出更“美”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张仁新.形式美解析[U].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03).
[2]谢雪甜.析读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J].艺海,2009(03).
[3]张家骥.建筑艺术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关键词:建筑工程;立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某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0034.12m2,形态为塔式高层、板式高层和低层住宅、配套商业。由于地标较高,在组团里错落有致的绿化,环境优美宜人。
2、立面设计设计方法
如何在平面功能实用的基础上,体现方案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自己首先要认真去理解和分析。本项目别墅单体运用现代建筑手法,将简洁明快的风格建筑赋予不同的建筑单体,使其即具有现代建筑特征,又有传统式风格的多样化和细部处理,有分有合,若隐若现,虚空和实体相互渗透,形成风格鲜明的动人建筑形象(见图1)。简单分析有下列几个手法:
2.1比例与尺度
比例、尺度问题是隐藏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一个古老话题,对当下的中国建筑设计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所谓建筑形体处理中的“比例”,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比例是物与物的相比,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相对度量关系,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黄金分割”了。“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于整体与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部分之间的协调,以及又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迪奥。帕提侬神庙对于比例的不同分析方法,印证着在比例设计中的感性因素(见附图2)。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或人熟悉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给人的感受。 在建筑设计中,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元素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与它们的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2.2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与韵律是来自音乐的概念。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节奏在视觉艺术中是通过线条、色彩、形体、方向等因素有规律地运动变化而引起人的心理感受。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明暗、长短、形状、高低等的排列构成。相对来说,节奏是单调的重复,韵律是富于变化的节奏,是节奏中注入个性化的变异形成的丰富而有趣味的反复与交替,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开阔艺术的表现力(见附图3)。因此,在本次别墅群体施工图设计中,无论体量、材质都是统一、有韵律的,附图4为沿湖别墅的拼接立面图,充分体现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2.3虚实对比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建筑立面的虚实处理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 ①利用材料构成虚实对比。②利用形体构成产生虚实关系。在材料中,玻璃是我们在立面上看到的最常见的“虚”,而现在的技术让玻璃幕墙在虚实处理中有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建筑师们常常用它们和混凝土对比使用来产生虚实效果。附图5为单体设计C2类型,大面积的玻璃窗和异形钢筋混凝土墙外刷白色涂料、外包白色铝板相结合,有实有虚,立面设计生动灵活。要保证混凝土框的宽度和大玻璃面的比例,在节点设计中,是需要细细推敲的。
2.4立面色彩构成与质感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质感是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中国画以笔墨技巧如人物画的十八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为表现物象质感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而油画则因其画种的不同,表现质感的方法亦很相异,以或薄或厚的笔触,画刀刮磨等等具体技巧表现光影、色泽、肌理、质地等等质感因素,追求逼肖的效果。而雕塑则重视材料的自然特性如硬度、色泽、构造,并通过凿、刻、塑、磨等手段处理加工,从而在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建立一个媒介。C2类型别墅的入口出为凹入型灰空间,利用木原色木质条形贴面进行装饰,书房为灰色毛面花岗岩和大面积落地玻璃门搭配,二层卧室更加灵活,阳台四周贴满木原色木条,外挂木百叶,和落地玻璃门窗、白色涂料外墙形成鲜明的虚实和材质对比(见附图6)。
2.5细部处理
细部都是建筑整体必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建筑入口一般包括踏步、雨篷、大门、花台等局部,而其中每一部分都包括许多细部的作法。项目的大门口右边设计一条长方形的透视玻璃,两扇门中间用大理石花纹式的进行装饰,让整幢别墅别具一格,整体显得非常和谐统一。在细部的处理上要求和谐统一,不让建筑显得失衡,其实细部最能体现设计者的能力,也是最花心思的。
思考与总结
施工图设计和方案设计很大的不同在于,方案设计侧重在方案的特点,侧重于方案的大方面是否成立,而施工图的设计则是在方案设计基本成立的前提下,如何将方案中的每一个细部深入下去,使方案的特点能够在每一个细部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施工图设计是方案设计的深化与完善,在施工图设计中,如何很好地体现原方案的风格,在方案设计已确定的大效果下,如何通过施工图设计中的细部处理,使建筑在大、小效果上达到完美和统一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小地. 跟随心灵的方向[J]. 建筑创作. 2009(08)
关键词: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是使立体形象有组织和有秩序地进行排列、组合、分解。必须遵循一定的美学设计原则和形式,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的法则对立体构成的学习有积极帮助。
一、立体构成的形式美三原则
整体性原则。整体之美大于局部之美,首先思考的是宏观形式和结构,陷入细节就很难把握整体。时时把握整体的设计观念,防止局部喧宾夺主,这和素描的学习的原理相通。整体构思原则是立体造型的成功关键。整体性是指在内容和形式上,构成的各元素之间有着关联,任何构成元素单独的视觉意义必须被控制在整体的视觉之下,局部只有在整体的关系中才能被认识。设计者在考虑构成中的每一种元素时,都必须在一个宏观思路中去思考,整体原则是三大构成都必须遵循的。
简洁概括性原则。在形式设计中要简洁明确、概括洗练,达到整体效果,使形式生机勃勃。只注意数量,不注意质量的堆砌只能是错上加错。力求用简洁单纯的方法来完成整体的塑造。
五、对称
在立体构成中,任何形体,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现为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在 自然 界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例如动物、飞机的双翼、植物的叶子等。人们在观看这类形体时,对称形式美感往往会给人带来感官的满足。对称形体使人有安定感觉。
视线在两边之间来回游动,最终视点落在形体的中间点,获得视觉上的愉快和享受。对称形式的特点是整齐、统一,具有极强的 规律 性。我国古代建筑和器物无不追求对称之美。
欧洲的历代宫廷建筑、纪念馆等是对称建筑的杰作。建筑物中心轴线两边的形和体量相同,强调对称的中心,安定、庄重感油然而生。形体越复杂越要强调对称性,否则有不安定感。意大利建筑大师帕拉迪奥的圆厅别墅之所以采用对称形式,是为体现庄重之感。简单的形体也要强调视线的对称。柯布西耶的萨伏耶别墅,形体简洁明快,正立面有5根立柱,刚好获得对称的效果。复杂的形体,运用综合方法体现对称性。通过不同形体的组合和连接、并将某些部位形体加以变化和强调可获得丰富的对称效果。
六、平衡
在视觉形式上,不同的色彩、造型和材质等要素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将引起不同的重量感受;如能很好的调节到安定的位置,即产生平衡状态。对称平衡是指造型空间的中心点两边或四周的形态具有相同且相等的公约量而形成的安定现象;非对称平衡是指一个形式中的两个相对部分不同,但因量的感觉相似而形成的平衡现象。
七、比例的形式法则
在立体构成中它是指形体部分与部分、局部与整体数量上的数比关系,体现出形态的美感。
自然界的万物中和人造之物自身存在着比例,不同性别的人体比例不同,不同年龄的人体比例不同,这些都可以从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中找到端仪;比例幽雅的 工业 产品的造型,受大众青睐。简洁明快的比例更容易被接受。具有简单的比例的形态是优美的,经得起 历史 检验。西方优秀的古典建筑的设计都表现出简洁的比例关系,柯布西耶继承了这个传统,在著名的《模度》一书中,阐述了他的比例观念。
基本比例关系有3种,固有比例、相对比例、整体比例。固有比例:一个形体内在的各种比例:长、宽、高的比例。相对比例:一个和另一个形体之间的比例。整体比例:在整体空间中,组合形体的特征或整体轮廓的比例,应该尽量让每个视角看起来都不是很乏味。从水平和垂直方向观察。要注意3种比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达到尽可能和谐的状态。
比例和尺寸关系密切。尺度是单位测量的数值概念,规定形体在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人们感觉到某物大,这是指在规定的空间中它占去了大部分空间。一个物体的超过规定的体量,会将其他物体的空间挤压,使各个元素在空间中失衡。立体空间构成在整体体量上的大小和各元素的尺度也须要考虑。构成体的体量与材料的运用是有联系的。在体量的规定下,材料规格上的考虑也有着相当的意义。
八.节奏
【关键词】职高;建筑制图;识图;教学
建筑制图是一门职高学校的技术基础课。随着职高毕业生毕业实习时间的增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逐渐减少,建筑制图课程的学时数越来越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既要教师教得好更要学生学得好的目标呢?
1. 教学重视应用性
“制图”就是“绘图”。所以,不少学生就以为这门课只要会绘图就可以了。绘图固然重要,它是一个基本技能,但识图的重要性也需强调。在过去发现有部分学生抄绘了一份建筑图纸后根本就不懂图纸里的内容,这就是识图能力缺乏的表现,当然不懂图纸有可能是因为将要后续学习的专业知识暂未学习,学习制图课程后不了解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细节没关系,但不至于连最起码的平立剖面的对应关系都搞不懂。况且,职高学校建筑类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造价的人员较多,这些人几乎天天与图纸打交道,都需要很强的读图能力。
由于课时的压缩,一般职高学校均不单独开设画法几何课程,而将此部分内容并入建筑制图课程中的投影理论部分。由于此部分内容是在前半部分讲授,学生和教师对开始部分往往相对于后部分要认真些,所以,学生会误以为投影理论很重要。其实不然,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运用于实践,运用后形成技能,这才是最重要的。为此,提出职高学校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调整为:以识读、绘制工程图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 教学突出实用性
根据教学目的的应用性,再结合专业的不同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很重要。建筑制图主要内容为三部分: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理论、专业制图与识图部分。这里,重点内容是绘图的基础,也就是说你所绘的图应满足相应的规定,如符合标准等。为了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对于投影理论部分的基本原理是要简单讲一下的,对于一些复杂内容可不讲,如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放弃,再如复杂的曲线、曲面部分也可放弃。在舍弃内容时要注意学生的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透视和阴影可不作要求,但对于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学生此内容相对重要点。再如,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制图与识图部分主要讲解建筑和结构施工图,对水电与装饰施工图不作重点,如时间有限可不作要求,以后相关专业课再学习;而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则不同,它对装饰施工图的要求较高。
3. 教学时注重前后联系,突出重点
在具体授课时,应注意讲解前后内容的联系性,如讲三面投影时,只要学生掌握好三面投影便不难理解直线的三面投影。由于不重合的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再由面是由线组成的,体是由面组成的,组合体是由体组成的。所以,把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组合体的投影时便水到渠成。再如,从组合体的三面投影过渡到建筑的平立剖面图时也应讲清前后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把三面投影规律过渡到建筑施工图中来。讲清楚前后联系对学生理解平立剖面图中墙体轴线的对应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同时,由于课时限制,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提高效率非常重要。由于学生们在中学已学过立体几何,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讲解投影部分的基本原理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主要讲清其投影特征。再如讲解绘图工具时,曲线板、直线笔等工具的使用简单提一下即可。
另外,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性以及利于学生掌握和便于教学,讲授内容的顺序可与教材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如讲解绘图工具时,先讲图板,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画图不是画在图板上而是画在图纸上的,从而引入图纸。让学生思考如何画一条简单的水平线呢?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然后讲解是运用丁字尺来画的。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竖直线,从而引入三角板,因为画竖直线要结合三角板与丁字尺。然后从大家曾运用硬币画圆的实例引入建筑模板,讲解它的用途与用法。再讲其它的东西,如铅笔、擦图片等。
4. 适当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的职高学校具备实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这对于传统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加强多媒体教学非常重要,在建筑制图课程中显得更为明显。如讲解投影理论时,需要绘制大量的图形,采用传统教学时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画而学生在下面玩,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教师很多板书绘图的时间。
但在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可过分依赖它。过分采用它,一方面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另一方面教师也会产生惰性,教师往往会备课不充分,心想反正到时候照着投影屏幕上的内容念一下就行了,如果这样教学效果是很差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应忘记传统教学手段,比如适当板书、借助实物模型、参观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纸。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启发式、打比方、联系实例、幽默的语言等方式。如讲解制图的基本规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并向学生展示设计院设计的用于真正施工的图纸。首先向学生展示教案纸,询问学生这是多大规格的纸张以及具体尺寸是多少?由此引入图纸幅面,向学生讲清楚图纸相邻规格两倍面积关系的好处。然后,以教室为例,要画这么大的东西到图纸上,必然要缩小,由此引入比例。通过书写比例的方法,强调标注比例的数字应比图名小一到两号,由此引入字体字号的概念,进而讲解字体。最后结合简单的实际工程图纸讲解图线与尺寸标注。
5. 加强课堂实践教学
理论须联系实践的观点已深入人心。一般建筑制图教师很重视绘图实践。但在课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有些教师不太重视课堂实践的重要性,对建筑制图课程而言课堂实践是课后实践所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