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9 08:5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区医疗问卷调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1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ity,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ethods: Us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y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rom security syste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nclusion: As the key area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interview,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human resources and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the overall level of employees' skills 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portal website construction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emergency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poor.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及现状研究;突况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emerg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08-02
0 引言
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重要途径,利用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便捷化、现代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大发展,巩固及加强其在基层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信息的互联性,信息统计上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1]。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研究前期进行简单的访谈,后期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现状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①研究对象:
问卷发放前,以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简单访谈。
②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发放问卷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确定问卷初稿,之后通过简单访谈,最终形成终稿。问卷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设计题目,共36道题,单选22道,多选11道,填空3道。考虑到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系统地学习过医学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涉及信息系统建设太过专业的问题可能无法解答,故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向调查对象解释题干和选项含义,调查对象也会解释选择所选项的原因,这样既增加了问卷作答的准确性,又深入了解到问卷调查不能反映的问题。共发放问卷14份,回收14份,有效率100%。
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问卷调查完毕后,又通过实地考察补充并核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抽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有了具象的认识。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特点,结合文献研究,从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对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现状研究。
2.1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将影响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保障是建设的基石,同时,也是衡量建设的标志。[2]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情况从单位的重视程度、投资理念、投资力度、人力资源结构、培训情况、考核力度和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
9家(64.3%)建立了含关键业务的大部分标准规范,5家(35.7%)建立了全面的基础标准规范。
通过深入访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根据上级单位朝阳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达的标准规范文件进行信息化建设。
2.2 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情况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其水平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常处理各项事务中使用互联网、计算机的频率及程度。运用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的医疗效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保障社区居民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2]可从记录工作内容的数据类型、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包涵情况和门户网站平台的建设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信息系统包涵的子系统情况:
14家(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包涵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11家(78.6%)表示包涵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和基本医疗子系统,8家(57.1%)表示包涵健康教育子系统,7家(50%)表示包涵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子系统,6家(42.9%)表示包涵预防服务子系统和保健服务子系统,详情见表4。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未给出具体更新周期,后深入访谈,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按照患者门诊时间进行自动更新。
调查显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的信息子系统建设更广泛,而在康复服务子系统和综合管理与统计服务子系统的应用上出现明显差异。
2.3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关系到患者诊疗安全、个人隐私和切身利益,是保证社区医院正常运行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基础,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2]。关于信息安全情况主要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身份认证等方面反映出来。
网络安全情况:
8家(5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本单位网络安全状况良好,完整且稳定,6家(42.9%)表示网络安全较好,偶尔也会出问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维护网络安全采取的措施如表10所示,13家(92.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了防火墙设备,11家(78.6%)进行上网行为管理,9家(64.3%)进行VPN/VLAN划分,8家(57.1%)采取域用户管理模式,3家(21.4%)进行了入侵检测,深入访谈了解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U盘插入管理,以减少病毒入侵。
3 讨论建议
总体而言,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高,卓有成效,在五个维度中表现均较好,虽目的抽样调查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经访谈了解到,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不大。虽然成就不小,但是在访谈、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其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员工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信息化应用中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和信息安全中的突况应急水平较差。现就发现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虽有足够重视,但自身财力投资力度小。调查发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依靠的都是财政拨款,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投资过少,甚至不投资。因此,政府决策者应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初级卫生保障,应提高对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3]。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应积极努力,可尝试采取机构资金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的方式,谋求资金投入。积极创新,稳步前进,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4]。
3.2 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或水平一般,总体而言,14家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仅有4家(28.6%)中心有定期培训。故加强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各级医务人员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相关培训,是建立信息化体系专员人员的重点。
3.3 在信息安全方面,朝阳区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对突况进行事后处理,只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智能化的预警设计,整体来看,14家中心突况的应急能力较差,并且集中使用360防杀毒软件,采取措施较为单一。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软件,同时,网络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在计算机或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进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数据恢复,防止数据遗失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此外提前制定突况应急预案,采取多样化的预防措施。
3.4 深入访谈发现,朝阳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三甲医院带头整合组成“医联体”的一部分,但是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衔接中断,无法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一致,但在软件方面仍需加强,故应完善硬件、软件的协调性,保证信息录入和共享的及时性,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硬件、软件,将多个平台融合在一起,避免重复输入档案及患者资料。
参考文献:
[1]李伟,张华伟,徐勇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卷及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7):522-253.
[2]李泽明.成都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及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ianjin medical commun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edical needs of residents,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ianjin survey. Of health care reform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solution.
关键词:就医行为模式 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 中国天津
Key words: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factors community residents Tianjin China
作者简介:曹玲,女,汉族,天津市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也一直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中国人口多、基数大,总体来说提供的医疗服务都不同程度地无法满足老百姓不断增加的需要。因此,探讨居民的就医行为模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如何解决居民就医问题具有实际意义。为了解中国天津地区居民的就医状况,本研究通过对天津社区居民的就医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为改善中国天津居民就医问题提供实证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的原则抽取居住在中国天津市半年以上、具有意识行为能力、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共150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收回149张,收回率为99.33%。其中有效问卷149张。采用“城乡居民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居民家庭和家庭成员情况、健康、参保与就医的客观情况以及就医意向与评价。
二、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149被调查者中男性65名,占43.6%。女性84名,占56.4%;年龄在20岁及以下的有43人,占28.9%;20岁―60岁102人占69.1%;60岁以上4人,占2%;健康状况良好92人,占61.7%,一般54人,占36.2%,差3人,占2%;文化程度(15岁及以上)初中及以下21人,占14.5%,高中39人,占26.9%,大专及以上85人,占58.6%。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个人支付者17人,其他负担形式(医疗保险)132人。
2、2居民就医行为分析
由表1我们可得知有14.3%的居民患病后从没进行任何治疗,6.7%的居民患病后进行了不规范处理,79.0%的居民患病后进行过正规诊疗。可见该市大多数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高,身体保健意识较强。
由表2可知不处理或不正规处理的原因中有66.2%的居民由于认为自己病情轻,5.9%居民认为由于交通不便,同样5.9%由于经济困难,还有22.1%的居民由于其他原因如没时间。可见该市居民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但也有部分居民由于对医院医疗质量不信任、医疗费用太高、没时间及交通不便而忽视对疾病的治疗。对此,还需加大医疗服务的供给,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满足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由表3可知,对于就诊机构的选择,有17.9%的居民选择患病后去药店买药自行治疗,有9.3%的居民选择个体诊所,27.8%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还有45.0%的居民选择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去诊疗,据调查选择到大医院看病的原因主要是医疗质量好,定点医保。而不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价钱太高,排队等候时间过长,服务态度差等。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在于离家近、价格低、服务态度好,不选择的原因在于认为其技术水平低,或不甚了解。可见,要想减轻大医院就诊压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还要正确引导居民就医行为,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3不同特征人群的就医行为模式
2、3、1不同性别居民就医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4可知,比较性别不同的两组居民在就医意向选择及影响因素方面差异不大。
2、3、2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就医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4,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在身体不适时选择不就医行为无差异,而在选择就诊机构时存在差异。大专以上学历的居民选择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就诊的比例较高,而小学、初中学历居民选择到社区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较高。
大专以上学历的居民选择大医院,看重其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的占主要原因,而小学、初中学历居民选择到社区医院由于费用较低的占主要原因。不到大医院就诊的其他原因还有距离远、服务态度差、排队等候时间长等。
可见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就医行为存在一定差异。
2、3、3参加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居民就医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参加本地城镇职工医保的和本地城镇居民医保的绝大多数愿意在综合性、专科性医院就诊,而参加其他医疗保险的和无保险的居民较多则倾向于在个体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这表明医疗保障形式也直接影响居民的就医行为,只有将保障形式与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三、讨论
目前影响居民就医行为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及不就医的影响因素众多,通过相关文献及本文的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原因,包括参加的医疗保险制度和交通是否便利;二是居民内部原因,包括认为病情轻,不用就诊等非理性就医观念,对大医院过分依赖,对社区医疗缺乏了解和信任。
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选择。通过该调查发现,46.2%的居民之所以选择到离家较远的综合性、专科性医院就诊,而不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原因是认为大医院设备精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高,而社区卫生中心医疗设备简陋、落后、就诊环境差、医务人员水平低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了解等。可见,要想真正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化配置,使医疗资源切实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服务居民的重要作用,必须大力发展优质社区卫生服务,并对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提供更多便利,如上门医疗、健康检查、康复保健及家庭病床等,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医疗体制改革也应以居民就医的行为变化趋势为导向,为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其便利优惠政策也要适当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正确引导居民就医。如降低社区医疗费用,大病通过社区卫生机构转诊到大医院减免一定费用等。
准确定位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建立合理的服务模式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并使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真正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可正确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通过社区转诊可实现部分减免优惠这一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性、综合性的优势。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更新社区医疗卫生设备,建设全科社区医疗队伍,培养高素质医务专家进社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缩小卫生服务需求差距,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衡艳林,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家庭护士,2006,4:59-61
[2] 杨哲,张寿生,汤泽群。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医疗体制改革[J]。卫生软科学,2000,14(3):127-130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9亿,占总人口的10.7%;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0.88亿,占总人口的6.96%;而且,高龄老人数量占有相当比例: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了1199万[1]。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迈进老龄化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聚焦于老年人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2,3]。为了解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更好地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003年6月我们对一组≥60岁社区正常老年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按类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4],居住在杭州市某社区≥60岁老年人160例。排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调查对象具有自行回答调查问题的能力(能自行完成调查表的填写或回答调查者提出的问题)。性别:男68例(42.5%),女92例(57.5%);年龄:60~88岁,平均71.16±7.04岁,≤75岁122例(76.3%),>76岁38例(23.8%);文化程度:大专3例(1.9%),高中10例(6.3%),初中10例(6.3%),高小13例(8.1%),初小70例(43.8%),文盲30例(18.8%);婚姻:未婚3例(1.9%),已婚107例(66.9%),离婚2例(1.3%),丧偶48例(30.0%);退休前有固定职业:有145例(90.6%),无固定职业15例(9.4%);患疾病种数:未患病58例(36.3%),1种50例(31.3%),2种22例(13.8%),3种15例(9.4%),4种5例(3.1%),5种6例(3.8%),6种4例(2.5%);医疗付款方式:医保137例(85.6%),自费20例(12.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付款方式、患病种数等7项内容的基本情况;另一部分为社会支持量表评定内容,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5]。社会支持量表共有10个条目,评分包括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4个维度。
1.2.2 资料收集方式 在社区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由社区干部联系取得被试对象和监护人同意,调查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干部入户调查,对调查对象作统一解释说明后,请其自评填写。对于文盲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填写者,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条询问记录。当场填写并收回问卷,发出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为100%。
1.2.3 资料统计与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检查核对后,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数据经审核后,用EPiInfo软件双遍录入,并进行逻辑检查。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使用频数分析、u检验、t检验(正态分布资料)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杭州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及与常模比较 主观支持16.36±4.37,客观支持7.68±2.37,利用度7.45±1.89,社会支持总分31.49±6.34,见表1。由表1显示:杭州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常模比较,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影响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男性较女性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患疾病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有固定职业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在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固定职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医疗保险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客观支持高于无医疗保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社会支持是个体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自助群体等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6]。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或客观的影响力。一般认为,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可以从客观维度、主观维度和利用度方面加以解释。客观支持主要指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的支持。主观支持主要是指主观的、体验到或情绪上的支持,包括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利用度则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张磊等[7]报道,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相关。Antonucci等[8]则发现,当老年人面对严重的或慢性的身体疾病时,社会支持可以成为一种促使他们战胜疾病,接受治疗和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既可作为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又可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健康。
3.1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与常模人群比较,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所抽取样本文化程度和退休前有固定职业偏低有关。
3.2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男性较女性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可能与性别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患疾病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退休前有固定职业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在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固定职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医疗保险的杭州市社区老年人客观支持高于无医疗保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退休前有固定职业与获得医疗保险密切相关。这与骆书秀报道[9]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程度比自费的高相似,和老年人对社会最迫切的希望提供医疗保健支持相符[10]。辛自强[11]的研究表明: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支持的个体并主动参予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这说明无论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个体都必须加以利用才能对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关键词】 高等城市; 社区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76-02
The Study of Higher City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GAO Shao-hong,ZHONG Xi-wen,YE J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76-7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igher city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Method:In our province 2 higher cit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4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the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analysis of higher city community service content,specific include nursing,prevention,health care,home care,family planning.Result:The higher the service content of city community care more,the workload was relatively large,however did not high 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rsingservice in 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 of community nursesin the top 2 disease nursing(94.1%) and health education(88.6%).Conclusion:Community nurses the city more content,but does not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services,communityshould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expanding communitynursing service content.
【Key words】 Higher city;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102,Chin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等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从而社区护理显得更为重要。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为社区范围之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了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保健护理服务。社区护理人员要准确掌握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建立居民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随时掌握慢性病、手术患者及残疾人康复的管理信息。社区护理作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可想而知,高效的高等城市社区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为实现我国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奠定强有力的基础[1]。为了探讨高等城市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我省高等城市社区护士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中,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对在笔者所在省2所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社区服务中心站,采用目的抽样方法进行研究,实验中,共发放293份问卷,回收258份,其回收率为88.1%,问卷经分析共有254份有效,有效率98.4%。
1.2 方法
实验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疾病护理、预防、计划生育、临终关怀等项目。问卷调查时主要由课题组成员对调查单位、个人进行解释调查目的,并要求护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其问卷可以当场发放及填写或者同意发放之后经填写后同意收集起来[2]。
2 结果
排在前2位的是疾病护理,共有239人(94.1%),健康教育共有225人(88.6%),后2位是社区卫生诊断和临终关怀,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社区护士的工作量逐渐增大。如今的门诊量是以前的20倍左右。调查中,排在前2位的是疾病护理,共有239人(94.1%)、健康教育共有225人(88.6%),后2位是社区卫生诊断和临终关怀,这与刘秀娜等[3]在全国范围抽样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
当前,受新的经济、技术的冲击下,我国医疗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由于医疗制度不完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慢性病、传染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医疗费用不断攀升,造成个人及社会不堪负重[4]。何宇芬[5]研究结果显示:居民需求的调查,居民对心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为89.3%,而实际提供的为34.8%,说明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需求大,而现有的精神卫生资源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6],本次调查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人员只有16.5%也与其一致。
综上所述,当前高等城市的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并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7]。作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高等城市社区护理服务内容较多,且其影响因素也较多,但是社区服务中并没有彰显特色,社区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素质,扩展社区护理服务内容[8]。因此,高等城市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应如下:(1)高等城市社区服务中药配备合理的社区护理人员;(2)增加高等城市社区从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的业务素质;(3)加大高等城市社区投资力度,拓展社区护理内容。
参考文献
[1]陈良英,何促,赵红,等.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及任职资格的预测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1(6):490-493.
[2]高凤玲,谈卫华,谈晓霞,等.石河子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12(8):1457-1458.
[3]刘秀娜,周娟,王仙园,等.重庆市社区护理管理者社区护理发展建议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0,17(10A):1-4.
[4]陈淑红,李薇,田永峰.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8B):2155-2156.
[5]何宇芬.恩施州及周边地区社区卫生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19(25):2342-2343.
[6]钟建群.嘉兴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现况调查与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6,7(6):1979-1980.
[7]郭清,陈雪萍,章冬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67-1769.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社区内肺结核患者化疗药物依从性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拟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方法:对本社区近年来36例菌阳患者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调查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治疗方式方法、认识态度、对本病的了解程度以及患者的生活环境等。结果:药物依从性较好的14例,占38.89%,一般的9例,占25.00%,差13例,占36.11%。结论:社区内肺结核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总体较差,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及医生对其宣教有很大关系,年龄轻,文化程度及对本病的了解程度高,医生的宣教到位成正相关。
【关键词】肺结核;药物依从性;疾病控制;调查研究与对策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浸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早期、联合、规则、足量、全程化疗以成为控制和消灭肺结核的主要武器[1]。近年来,我国对肺结核患者采取全程免费治疗,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就诊率,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到重大积极性的意义。但对基层社区内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存在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现笔者对社区内36例菌阳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进行逐一调查,期望能从中洞悉一些原因,为今后的疾病控制和治疗能有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本组36例肺结核菌阳患者均为近年来本社区通过临床理化检查确诊,并进行正规化疗方案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17-78岁,平均年龄为42.3岁。初治菌阳29例,复治菌阳7例。初诊涂阳患者采用2HRZ/4HR方案,复治涂阳患者采用2HRZSE/4-6HRE方案。
1.2 药物依从性研究方法:以通过突击检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现症管理结核患者与服药期间给予突然上门回访,进行检查剩余药物数量。并与正规化疗方案管理卡的管理用药进程核对,与其完全相符为药物依从性好,为完全依从。对药物的数量与用药进程较差少于或多于2天量的为部分依从。如其结果相差3天以上、没有用药或中途停止用药为不依从。问卷调查采取自制问卷调查表格,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对结核病的了解程度、对本病治疗的积极态度、基层医生的宣教是否到位?是否按照结核病的管理相关要求进行管理?是否有家庭成员进行服药执行监护?基层三级医疗网底是否建立服药服务点?基层三级医疗网底是否对结核患者进行服药监护,做到看服下肚的要求?如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与医生及时联系或自行改变治疗方案?
1.3 分值评定:突击检查与问卷调查各占50分,突击检查为完全依从为50分,部分依从为30分,不依从为0分。问卷调查筛选10个相关因素进行细化量分,各项分值良好为5分,一般为3分,差为0分或以“是”、“否”为答案选项,其正确为5分,错误为0分,分值在80分以上为依从性良好,79-60分为依从性一般,59分以下为依从性差。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采取X2检验,组间比较以p
2 结果
2.1 突击检查显示:初治菌阳患者依从性好于复治菌阳患者依从性,初治菌阳患者完全依从的28例,占96.55%;部分依从1例,占3.45%。复治菌阳患者完全依从性3例,占42.86%;部分依从1例,占14.89%;不依从3例,占42.86%。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2.2 问卷调查:本组病例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17-35岁;36-55岁;56岁以上的平均分值分别为4.73;3.64;2.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突击检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结果药物依从性较好,分值在80分以上的14例,占38.89%,药物依从性一般的,分值在79-60之间的9例,占25.00%,药物依从性差,分值在59以下13例,占36.11%。
3 讨论
肺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慢性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政府决定重点控制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免受肺结核的侵扰,全面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治愈率、降低人群的感染率、发病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国政府决定对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检查、免费治疗,这是我国政府对结核患者的极大关怀[2]。然而,对于肺结核的疾病的管理与控制却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基层社区内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与期望值存在很大偏差。从本组菌阳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结果也能起到一斑窥豹的作用。人们对肺结核的认知程度、疾病控制的措施都较低,这与患者本身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医生的宣教质量以及基层三级医疗网络的管理有很大关系。患者本身:年龄轻、文化程度高、初治菌阳的患者药物依从性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家庭缺乏服药监护、复治菌阳的患者药物依从性低[3]。医方疾病监控:宣教不到位,没有宣教或宣教质量较差。没有严格遵照肺结核疾控管理常规进行管理,三级医疗网底没有设立服药点,或设立仅仅应付上级疾控部门的督查,没有起到正真的看服下肚的作用,使药卡分离。卡片留存在卫生服务点,医生根据患者的治疗进程,按时或不按时进行涂卡。药物则交接患者,由患者自行服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患者的卡药不符合。这是导致药物依从性差的重要因素。
对策:①加强对结防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结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充分理解中国政府对肺结核患者的两免初衷,为祖国的卫生事业、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多出热、多发光。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对结核患者的宣教力度,可不拘形式、不拘时段,只要有合适的空间均可以对患者进行宣教,以提高肺结核的的认识,让他们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配合治疗、提高药物的依从性是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4,5]。③增强基层网点的服务功能,使三级卫生网点服务人员能正直起到贴近群众、贴近患者的健康卫士。要求他们对结防工作能以人为本、务真求实。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何钟宓,李 熙.初次复发肺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1):10-12
[2] 兰明翠.影响凉山彝族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新医学导刊,2009,8(4):28-29
[3] 李春霞.老年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19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社区;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28-02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敌深入,社区群众对疾病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在目前医疗机构中的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1]。本文就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做如下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社区群众2000名,其中男1100例,女90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6岁;学历有高中760例,大学以上540例,中专420例,大专280例;无病人群1050人,有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950人。
1.2方法在随机选取的社区群众2000名后发放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对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认可度及接受程度等相关社区服务知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以x2,P
2结果
由上表1所知,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群结果分析显示,问卷回收率100%,知晓度有病人群86.3%,无病61.9%,高中43.2%,大学以上95.6%,中专75.9%,大专85%;认可度有病人群73.1%,无病55.4%,高中38.0%,大学以上90.6%,中专71.7%,大专75.7%;接受度有病人群85.8%,无病59.5%,高中34.2%,大学以上92.8%,中专70.9%,大专86.4%;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3讨论
3.1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原则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继承和创新中医优秀医疗文化,弘扬中医特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丰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保健实践[2]。不断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3.2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基础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旦失调,或受疾病等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关系,就会发生阴阳失调,动态平衡发生病变。而中医预防则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未病为主要法则,重在保健。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顺应四时气候、外界环境不同的变化加强保健防病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3]。这种“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论在中医整体观点的指导下发挥中重要的预防保健作用。
3.3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本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治未病”为指导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健康文化元素,长期以来在保障和预防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及养生观念变化,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知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②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深化,积极探索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预防保健作用。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优势,保障和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及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生产力基础;③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在社区服务开展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以中医“治未病”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个体健康状态为中心,规范地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反映个性化、系统化、全程服务化及切实保证服务质量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④中医预防保健的开展是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4]的指导下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按区域需求进行规划,设立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利用各种医疗资源,发挥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光荣,施永兴,潘毅慧,等.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110-119.
[2]王思成.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预防保健体系构建思路及公共卫生政策措施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9):851-853.
[关键词]门诊注射剂;安全使用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08-02
在世界范围内,注射剂已成为非常通用的临床治疗或医疗保健手段。各国注射剂使用差别较大,使用率0.2%~48.0%不等[1]。在我国注射剂使用较为自由,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注射剂使用率(4%)。全世界每年因过多地注射和不安全的注射操作而造成HIV感染,估计有800万~1 600万例[2]。而我市随机抽查2005年市二级以上7家医疗机构的处方及病历,门诊注射剂使用率平均达57.66%,住院病区高达99.2%。由于过于频繁使用注射剂,2005年珠海地区ADR上报数为112件,其中注射剂产生的ARD为82件,占ARD发生率的73.2%,注射剂在本地区医疗行为中存在严重不安全隐患,因此,安全的注射和适当使用注射尤其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为了解门诊注射剂在我院的安全使用管理情况,我们按照WHO提供的医疗机构调研方法,对注射剂安全管理(包括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对注射剂的安全使用知识的认识,必要设备和物资的提供,尖锐废弃物管理)进行调研。
1.1 调研指标
①是否统一采购;②配药环境;③护士对注射剂安全知识了解;④器具是否有安全的销毁途径。
1.2 调查指标采样
①采购流程规范,注射器具证件齐全;②根据《药品管理法》对采购途径及器具、全部经营证件进行核查;③对护士配药流程及配药环境进行评估,记录存在问题;④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对护士注射剂安全知识进行摸底;⑤依据《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对器具销毁途径进行现场调查。
1.3 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指标设计出3份问卷,注射剂使用人群用药知识问卷调查表、护理人员对注射剂使用安全问卷调查表及注射器具安全管理指标记录表。按照INRUD WHO专家组提供的“医疗单位用药调研方法”及“针剂使用批量采集质量保证体系”(LQAS)[1]。按照LQAS判断工作效能不足指标,前2份问卷各发放13份。根据3种问卷的调查需要,将调查人员分为3个小组,每组3人,在1 d内完成调查活动,第2天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1.4 调查对象
第1份“注射剂使用人群用药知识问卷调查表”针对门诊输液中心和急诊二楼的输液病人(至少是输液有1 d以上的人群),年龄为9~65岁,随机发放问卷。第2份“护理人员对注射剂使用安全问卷调查表”针对急诊、门诊、留观、注射室、输液中心的护士。第3份“注射器具安全管理指标记录表”针对设备科工作人员、院感办人员及后勤人员。
2 结果
次日对以上3份调查表进行集中汇总。结果为第1、2份发放13份问卷,收回13份。注射剂使用人群用药知识问卷调查表显示:病人对注射剂安全使用知晓率为49%;第2份,护理人员对注射剂安全使用知晓率为92.25%。第3份调查表显示,本院注射器具在引进、采购、销毁、处理方面基本符合医疗机构管理要求。
3 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
注射剂的安全使用管理是指安全和适当地使用注射剂,其干预包括规范采购行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的干预,对注射器具废物的安全处理行为进行干预。
3.1 规范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招标采购途径
在注射器具引进过程中严格按注射器具的引进流程操作,从“三证”齐全合格的注射器具生产厂家采购器具,同时,建立注射设备采购文件档案,便于定期检查。
3.2 对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进行干预
从“护理人员对注射剂使用安全问卷”来看,护理人员对注射剂配液环境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方面知识仍存在欠缺。医护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注射的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注射规程不仅对病人负责,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避免污染环境。可以通过讲座、资料发放、知识测试等形式,每月对护士进行防护知识的宣教,从而加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行为,同时加强锐利器械使用防护。
3.3 加强公众对注射剂安全使用的宣教
从“注射剂使用人群用药知识问卷”来看,随着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公众对自己使用的药物及注射的场所以及注射过程中产生的反应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当被问及注射剂使用是否安全时,13人都认为注射剂是安全的,其中有5名病人在就诊时要求治疗医师给他们开具注射剂,这说明病人对注射剂的安全使用管理缺乏正确的了解。针对病人对注射剂安全管理知识的缺乏,专门编写面向病人的宣传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社区或注射室,使病人和其家属了解有关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基本常识,纠正其对注射剂使用的错误观念。
3.4 注射器具废物安全处理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妥善处理,确保一次性注射器具不被再次使用并且不导致意外的针刺损伤[3]。
安全和适当使用注射剂使注射者尽量避免风险,同时减少因使用注射剂产生的对其他人有危害的垃圾。注射剂的安全使用管理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也可减少不安全隐患对人们的危害,因此注射剂的安全使用管理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卫生系统以及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卫生保健者的认真执行及病人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唐镜波,孙静.WHO国家药物政策及合理用药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2,105.
[2]Kane A, Lloyd J, Zaffran M, et al.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hepatitis C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through unsafe injection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Model based regional estimates[J].Bul WHO,1999,77(10):801-807.
关键词 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 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300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并发症及血压变化进行对比观察。在所辖区3万户居民(约9万人)所建健康户卡及入户调查中统计患高血压居民7000余人,从中选择患单纯性高血压(无并发症)居民共计4000余人。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每个局宅抽调60人(共5个居宅)总计3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干预组年龄59.5±12.5岁,男:女为1.8:1;对照组年龄58.6±13.8岁,男:女为1.7:1。
方法:定期、定点集中或上门诊疗,每个局宅所在的社区服务站的全科医师及护士对管辖内抽调的高血压患者每2周集中或上门诊疗1次,并进行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教育、答疑。表格记录,效果评价采用单项对比法进行。观察前后各做1次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疾病的知晓率、尊医行为。医学干预对Ⅰ、Ⅱ、Ⅲ期高血压治疗处理后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时反馈及统计。对其并发症导致的受损器官进行适当的康复指导及功能训练,检查各项干预措施实施情况。对收集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见表1。
统计处理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软件SPSS14.0。
护理干预内容:按时检查,饮食控制,服药方法,自我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药,不滥用补品和补药。通过宣教及问卷调查危险因素知晓率。对不良生活方式等行为干预,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低盐,低脂,限烟酒,参加体力劳动和锻炼,减少脂肪,控制体重。现场问卷调查。
结 果
经过2.5年的观察及干预,患者血压平均值明显下降(P
讨 论
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引起的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死亡率在齐齐哈尔地区近3年均排名第1。
随着国家对社区服务重视程度的提高,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增强,社区护理干预已被居民认可,并养成良好遵医行为,有效控制了血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凝聚力,护士已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社区护理干预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预防措施,及时地为防治疾病奠定了基础,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了社会医疗资源,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