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际交流分析

人际交流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9 08:55: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际交流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人际交流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焦虑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8月妊娠6~10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第1次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00例,年龄20~47岁,平均30.05±6.31岁。孕天50.75±6.18天;孕次中第1次41例,第2次及以上59例。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27%,中学25%,小学46%,文盲2%;干部占26%,科技人员4%,工人34%,个体14%,农民2%,商人5%,学生6%,无业9%。

调查对象剔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者;②听力障碍及语言障碍者;③急性传染病,肺结核伴有高热、高血压、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盆腔炎等;④严重贫血、全身衰竭者;⑤术前1次体温在37.5℃以上者。

方法:心理状态测量方法,选用焦虑自评量表、人格测验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心理测量。术前30分由调查者向人工流产患者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以消除被测试对象的顾虑。发放问卷后,由人工流产术妇女按统一指导语自己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人格测验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统计学分析: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Speannam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 果

本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份数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人工流产患者焦虑自评与国内常模比较:人工流产患者心理干预前焦虑自评表总分平均44.3,明显高于国常模37.0(t=8.46,P

讨 论

人工流产焦虑情绪应引起关注:本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根据国外标准(焦虑标准分>38分),本组人工流产患者焦虑发生率为76%;根据国内标准(焦虑标准总分>50分),本人工流产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3%,说明人工流产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

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PTEN mRNA和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PTEN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PTEN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胶质瘤;PTEN;反转录PCR;免疫组织化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TEN in glioma tissue. Methods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TEN were assay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75 human brain glioma cases.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mRNA of PTE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brain glioma tissue and normal brain tissue (χ2=22.66, P

KEY WORDS: glioma; PTEN;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immunohistochemistry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0%,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该肿瘤呈恶性浸润性生长,且多生长在脑部重要结构,如基底节、中央沟区、丘脑、脑干等部位,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脑部肿瘤;同时其肿瘤细胞分化不一致,临床上可表现为不同的胶质瘤类型,呈现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因此,脑胶质瘤不仅手术难以全切,而且术后易复发、预后差,临床治愈十分困难。单纯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5年存活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75例。组织学分级:Ⅰ级15例,Ⅱ级22例,Ⅲ级23例,Ⅳ级1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进行任何化学和放射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RTPCR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兔源性PTEN多克隆抗体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免疫组化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Eppendorf 5410离心机为德国Eppendorf公司产品;9700 PE基因扩增仪为美国PE公司产品;凝胶成像系统为美国BioRAD公司产品。

1.3 RTPCR检测PTEN mRNA的表达

扩增引物根据PTEN参考序列NM_000314.4设计,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5′CTTTGTGCTGAAAGACATTATGAC3′,下游引物:5′GGCTTTGTCTTTATTTGCTTTGTC3′,扩增片段长度为792bp。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上游引物:5′ GTTTGAGACCTTCAACAACAC

CCC3′,下游引物:5′GTGGCCATCTCTCTTGCTCGAAGTC3′,扩增片段长度为320bp。逆转录反应体系25μL,扩增条件为:94℃ 1min,94℃ 30s,55℃ 45s,94℃ 1min,72℃ 1min,共35个循环,再72℃ 7min做终延伸。取PCR产物5μL,15g/L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紫外线灯下观察电泳条带并进行分析。位于234bp和320bp上的条带分别为PTEN和βactin mRNA的扩增片段,如在234bp出现扩增片段则判断PTEN mRNA阳性表达,否则为阴性。

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脑胶质瘤标本均经100mL/L的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4~5μm。载玻片经多聚赖氨酸处理,防止脱片。微波抗原修复。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PTEN抗体稀释浓度为1∶200。以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PTEN阳性的前列腺癌切片做阳性对照。PTEN以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显著性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

PTEN mRNA和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见表1。Kruskalwallis H检验可见,PTEN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中意义(P

2.2 PTEN mRNA与PTE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经Spearman检验分析,PTEN mRNA的表达与PTEN蛋白的表达一致,即前者表达越强,后者表达也越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99, P=0.0001)。

3 讨 论

PTEN基因,又称MMAC1或TEP1,定位于人染色体10q23.3,是1997年发现的一种与人类多种肿瘤恶性增殖与转移密切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及双特异性磷酸酯酶活性,能对酪氨酸和丝(苏)氨酸进行去磷酸化作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酯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据目前资料显示,在多种肿瘤的发病中,PTEN基因改变主要有基因点突变和基因缺失,如拼接突变、移码突变、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小片段缺失和小片段插入等[4],这些都会引起PTEN的蛋白表达下降,进而使其对抗酪氨酸激酶的作用减小或消失,不能抑制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研究表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多种细胞基本活动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调节机制。PIP3作为细胞中的第二信使,是控制细胞生长的主要角色,既能刺激细胞生长,又能阻止细胞凋亡。PTEN蛋白的磷酸酯酶能使PIP3位置3上的磷酸脱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AKT)的活性降低,抑制细胞周期G1~S期进程,导致细胞增殖受抑,促使细胞凋亡发生[5]。PTEN表达的减少或缺失突变使基因丧失原有的功能,结果使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此外,PTEN通过蛋白性磷酸酯酶活性抑制FAK等的磷酸化,发挥抑制细胞的迁移、铺展和粘附作用[6]。而PTEN表达的缺失将会导致FAK的磷酸化水平增高,可使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不能阻断细胞内生长信息传递,导致胶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进而形成胶质瘤[78]。本研究我们通过收集的75份脑胶质瘤病理组织,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研究了PTEN基因在不同分级的脑胶质瘤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Ⅰ~Ⅳ脑胶质瘤组织中PTEN的mRNA表达率分别为80%、59.1%、39.1%和33.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80%、54.5%、39.1%和33.3%。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证实了PTEN表达的缺失可能是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可能是脑胶质瘤发生以及其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这对今后脑胶质瘤的检测和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XU B, YAO Q, DAI SZ, et.al. Detection of muta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J]. Cancer, 2004, 23(1):6973.

[2]POETSCH M, LORENZ G, KLEIST B. Detection of new PTEN/MMACI mutation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with loss of chromosome10 [J]. Cancer Genet Cytogenet, 2002, 132(1):2024.

[3]NIU HL, TAO Y. Recent advances on molecular pathology of prostate carcinoma [J]. Cancer, 2003, 22(5):552556.

[4]SMITH JS, JENKINS RB. Genetic alterations in adult diffuse glioma: occurrence, significance,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J]. Front Biosci, 2000, 5:213231.

[5]FURNARI FB, HUANG HJ, CAVENEE WK. The phosphoinositol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PTEN mediates a serumsensitive G1 growth arrest in glioma cells [J]. Cancer Res, 1998, 58(22):50025008.

[6]王知力,郭双平,王文亮. PTEN基因的研究进展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1, 17(4):339341.

第3篇

[关键词] 胶质瘤;MMP-3;TIMP-3;恶性程度;侵袭性

[中图分类号] R73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18-02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比例最高且恶性度较高的肿瘤,目前有手术、放疗、化疗、光动力治疗、基因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本身的恶性度高及侵袭性生长等生物学特性使得疗效较差,易复发,预后不佳。因此探寻其侵袭性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延长寿命是迫切的。刘琦等[1]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有关MMP-3及TIMP-3在胶质瘤中作用的报道鲜少,为此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3及TIMP-3在胶质瘤中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及侵袭性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

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12年1月首次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标本50例为肿瘤组,术前均未行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9岁,平均43.5岁。按1999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Ⅰ~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12例。同期随机选取脑外伤行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为对照组。

1.2 检验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胶质瘤细胞和正常脑组织中MMP-3、TIMP-3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呈黄色或褐色颗粒状。

1.4 判定标准

双盲法在光镜下随机观察切片5个视野,根据染色深浅及阳性细胞百分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①染色深浅:淡黄色为1分;黄或深黄色为2分;褐或棕褐色为3分。②细胞阳性率:<5%,0分;5%~25%,1分;26%~50%,2分;51%~75%,3分;>75%,4分。细胞染色强度=染色深浅积分×细胞阳性率积分。二者相乘<1分者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6分为阳性,>6分为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MMP-3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

2.2 TIMP-3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

3 讨论

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穿过细胞外基质屏障、血管壁的基底膜同时伴有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完善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可以限制其侵袭和转移,因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基底膜的破坏是其侵袭、转移的先决条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基底膜中起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Zn2+依赖性内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调节基质素的形成而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重构,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MMP-3是一种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活化后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并激活其他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多种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陈金华等[3]的研究证实MMP-3可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并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MMP-3可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并与肿瘤的分级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是一种内源性低分子蛋白,能特异性抑制MMPs的基质降解酶,可调节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平衡,从而阻止肿瘤的侵袭、转移。TIMP-3属于非可溶性蛋白,可抑制MMP-3的活性,阻止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在胃癌、食管癌等多数肿瘤中TIMP-3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丢失或低表达,使得其抑制作用减轻。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TIMP-3可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的侵袭、转移。

MMPs与TIMPs按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二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共同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控制肿瘤的侵袭、转移。在胶质瘤中二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TIMP-3的增高不足以抑制MMP-3增高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血管生成等作用,从而导致胶质瘤侵袭、恶性程度增高。由此看来,TIMP-3像一种调节剂,协调与MMP-3之间的平衡状态,打破对肿瘤有利的状态,有效发挥其抗肿瘤侵袭、转移效应。综上所述,MMP-3、TIMP-3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密切的关系,以二者之间的平衡为治疗靶点研究新的药物,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琦,李刚,曹培成,等. MMP-2、MMP-9、TIMP-1和TIMP-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1,3(2):86-89.

第4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未修的与已修的比是(

)。

A

.

5∶3

B

.

3∶5

C

.

3∶2

D

.

2∶3

2.

(2分)一杯盐水,盐占

,盐和水的比是(

)。

A

.

7:40

B

.

7:33

C

.

33:7

D

.

40:7

3.

(2分)小亮身高150cm,表妹身高1m,小亮和表妹身高的比是(

A

.

150:1

B

.

150:100

C

.

3:2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

(2分)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3:0,所以比的后项可以为零.(

5.

(2分)比值是0.5的比有无数个。(

6.

(2分)

既可以表示一个分数,也可以表示一个比。(

7.

(2分)4:5可以写成

,仍读作“4比5”。(

8.

(2分)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数:乙数=4:1。(

9.

(2分)甲乙两个足球队的比赛结果是3:1,这个比的前项是3后项是0.(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

(4分)12÷_______=_______%=0.75=

_______.

11.

(4分)

=

_______=

_______%

12.

(2分)如图,大圆内并排放着三个一样大小的小圆。每个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_______。

13.

(3分)

=_______%

=_______小数

=_______%=_______小数

14.

(4分)

的比值是_______,8:18的比值是_______,这两个比组成比例是_______。

15.

(2分)

16.

(2分)20克的盐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水与盐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

17.

(1分)从家到商场,爸爸要走10分钟,小明要走12分钟。爸爸与小明的速度比是_______。

18.

(2分)六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级人数的

,那么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如果全做年级有学生190人,其中女生有_______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1、

5-1、

6-1、

7-1、

8-1、

9-1、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沟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79

Abstract Students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finally entered the ideal university campus, after entering university age and thinking is relatively matur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an accomplish many things, bu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urvey data, we found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confidence, and thus becom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alented peopl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在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如一些大学生孤僻傲慢、难以接近、话语苛刻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人际沟通问题。所以,我们的教育机构就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分析造成大学生人际沟通问题的原因,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方法,从而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1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具体问题

1.1 以自我为中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会从中发现部分大学生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他们在交流和行动中,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总是要求他们顺从自己的意愿来说话和做事,当他人不按照他的意思来说话做事时,他就会发脾气,以恶语攻击对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是很自私自利的,他们会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有人反对他时,他会不听别人的劝告,致使人际关系非常紧张,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造成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想办法,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品质。

1.2 自我封闭

同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从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他们喜欢用各种伪装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掩盖起来,不让别人了解和接近自己,不与任何人分享所思所想,拒绝别人的关心和询问,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刻堤防别人,不与别人深入交流。他们往往非常多疑,很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光,自尊心非常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出现一些问题,他们会做出极端的思维判断,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学生是由于家境贫困,使其内心非常自卑,不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出身,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他们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不知自己该与人说些什么,造成这些大学生的自我封闭状态。

1.3 不会解决矛盾

在经过访谈和调查后,我们发现很多大学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当交流不顺利时总会发脾气或与人争吵,他们未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事情越来越遭。有一部分学生争吵过后,还能化解矛盾,使关系缓和。良好积极的沟通是与人相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所以对学生展开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教学非常重要。

1.4 受网络不良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大学生喜爱借助电脑或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或娱乐,以取代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但是这种交流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终将要步入社会、走进职场,与同事和领导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所以学生应该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自己的思路,平日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掌握处理各种矛盾的方法,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手机娱乐上。大学生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磨练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2.1 开设人际沟通课程

在大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入人际交流的课程教学,对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门学问进行研究,从以往的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在人际沟通课程上,我们主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在人际交流中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在人际沟通课程安排上,一定要人性化、专业化,建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交际水平的目的,以高质量的授课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大学教师、授课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从而使教师的执教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使学生进步得更快。掌握交流的原则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把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技巧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深受启发。学生把平时学到的沟通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使每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加以分类整理,为大学生们建立心理档案,通过观察和了解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实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2 净化网络交流环境

既然大学生都热衷于网络交流,那么我们教师也可以积极运用网络来传递正能量,从中发现哪些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时,及时进行引导和制止,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正能量传播平台,营造畅所欲言、正面积极的交流环境。但是网络交流再方便,也不能替代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还是要掌握交际沟通的技巧方法。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网络安全和法律底线,建立良好的学校网络交流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学习和提高,并能维护网络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不散布虚假信息,不造谣生事,不恶语攻击他人等,一起来营造诚信合法的网络交流环境,有原则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学校还要针对学生开设网络咨询室,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更多的人,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由于网络空间具备隐匿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 搭建其他沟通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为学生搭建人际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升华自己、提高自己,比如“读好书”活动。学校可以把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作为阅读周,让学生多阅读多感受,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的内心足够强大,并能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交流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认可,希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学生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从而拥有个人魅力。在学校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演讲、论坛、知识问答、比赛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为集体争光,从而凝聚学生的集体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有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学校要积极组织其他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学校还要多听取学生的心声,多采纳学生积极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共同提高。

2.4 适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由于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在学校也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存在。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已经非常必要,由于大学校园人数特别多,所以单独的心理咨询室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增加团体咨询室,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抛弃固有的思想模式,以一种开放式的思想模式去与人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通过学校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们增强团队意识,使大学生们更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在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感受到分享和信任的快乐,从而真诚地接纳朋友、畅所欲言,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程度,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使他们逐渐放下戒备,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突破自己。心理辅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使他们可以跨越心理防线,勇敢地接纳别人,成为善于交流、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高素质人才。

3 小结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学校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能力更强、素质更高、性格活泼、善于交际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通过学校的人际素质培养,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掌握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从教育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本文从微信本身传播特点出发,运用调查问卷方法,分析在网络社交媒体发展背景下,微信如何影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本文在分析了相关数据后得出结论,微信主要帮助大学生巩固了现实社会中形成的人际关系,而对人际关系的拓展影响甚微。

关键词:

社交媒体;微信;大学生;人际关系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不仅支持在线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满足了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微信自诞生之后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学生间联系的主要即时通讯工具之一。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作为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回答这一问题。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与测量

人际关系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率先提出的,也被称为人际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创立。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2、人际关系有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交往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①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本是抽象的概念。在本调查中,笔者以平时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将微信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加以归类,进行测量。该调查问卷共包含29个选择题,涉及了大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包括使用规模、频率等)以及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包括交流的内容、原因、目的等)。

二、调查的实施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网络工具———问卷星方式发放,推送对象为微信、微博、QQ好友,再借助滚雪球效应广而宣传,以达到预期的填卷数量。问卷的发放涵盖了综合类、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等院校,覆盖了各个层次、各种类别的高校。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人力、物力和精力有限,笔者在抽样对象选取和问卷发放时,釆用的是便利抽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样本数220份,回收问卷22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无效问卷0份。问卷发放工作始于3月11日,止于3月20日,持续10天时间。此次调查中,男生占40.45%,女生占59.55%,性别比例比较均衡。样本群体在年级分布上,大四所占比例较大,有40%;大二群体的反馈率最低,为8.64%;一、三年级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16.36%和35%。学历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四个层次。其中本科生反馈率最高,达69.09%;其次是专科生25%;研究生和博士生较低,分别占比3.64%和2.27%。

三、关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状况分析

1.微信已成为大多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主要方式根据样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在220份有效调查样本中,有近191个样本表示在使用微信,所占比例达86.82%。而从使用微信的时间长度来看,有45%以上的同学使用微信已经两年之久,一到两年间的有31.82%,表明在大学生之间微信的普及率非常高。与此同时,37.73%的学生对“微信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持中立态度,35%不赞同“如果不用微信,便感觉与周围失去了联系”。有高达33.64%的学生在一天当中,使用微信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20%表示一天当中会有一小时之内的时间在玩微信。80.91%的大学生选择使用微信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在使用,便于与同学朋友联系交流;44.09%表示是因为微信功能丰富有趣,操作方便;31.82%的学生表示通过微信可以获取信息,进行娱乐和游戏;27.27%表示通过微信可以放松自我,排遣压力;同时也有12.73%的大学生表示使用微信只是为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由数据可见,通过微信结交新朋友的比例占23.18%,文字通信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82.27%。利用微信公众账号这一功能获取信息的学生只有18.6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微信本身具备的联系交往的本质用途,微信的出现的确改变着大学生的交往方式。

2.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实现人际互动微信朋友圈诞生于微信4.0版本,也是其重要的更新,旨在增加用户与朋友们的图片分享。调查数据显示,在微信众多的功能中,最受学生追捧的是“朋友圈”。88.64%的学生在所有微信的功能中使用朋友圈最多,以分享照片、心情、网页、音乐和游戏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朋友圈的诸多状态中,以图片形式的为64.55%;关于自己心情的67.27%;文章、链接分享的51.36%;只看不转发的也占23.18%。处于朋友圈中的个体只能看到本人和朋友的评论,微信用户在进行状态时也不用有其他陌生人叨扰的顾虑,于是在提及在微信朋友圈中回复、评论、发状态的原因时,61.26%的调查者表示想与其微信好友进行互动以加深彼此交流;45.91%表示是为了抒绪、减压;42.27%是为了传播、分享信息;也有23.64%学生表示是为了展示自己。这说明微信朋友圈不仅是一种个人心理状态展示区域,还是许多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晒心情”的良好空间。

3.微信互动内容与线下互动话题区别不明显在交往的内容方面,不论是现实中的交往,还是微信中的交往,大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最多的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分别高达72.27%和69.55%;其次是感情方面的交流,现实交流中讨论感情方面内容的比例超过了62.73%,微信交往中这一方面也占有近59.09%的比例;学习在两种交往形式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2.27%和45%;游戏和其他话题的交流在微信中和现实中差别不大,都占15%、30%左右的比例。这反映出无论是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还是虚拟的微信网络交往中,生活、情感、学习等问题是大学生之间交流最多的话题。

4.大学生微信使用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在关于“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有因为‘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等而认识的陌生人”的调查中,44.5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表示很多的仅占样本总量的4.55%。在关于“现实好友在微信好友中的比例”的调查中,也有高达42.73%的学生表示,他们现实好友在微信好友中的比例占据80-100%。这一权重表明在当今大学生社交网络圈子中,他们对于熟人有更多的信任和依赖,对于陌生人则比较警惕,也表明大学生在使用微信工具时对于陌生人还是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不愿意让更多陌生人了解自己。另外,调查也显示,在回答“使用微信交流过程中,对于比较隐私的问题会向谁交流”一题时,高达66.36%的调查者表示会将这些问题与熟人而非陌生人交流,会对陌生人交流的比例仅占样本总数的6.36%。在“微信隐私设置功能中,幵启或使用了哪些功能?”中,有72.72%的学生需要他人加自己为好友时进行信息验证;系统默认,自己没有设置的仅占11.36%。

四、研究结论

1.大学生微信使用有助于维护现实人际交往大学生群体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生活相对自由,自然对自己人际交往的层面和种类要求得更多、更广。他们人际交往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每天要面对形形的人。每个学校的大学生群体都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不解和隔阂。现实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而言,往往具有不可选择性,他们必须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所有情境,因此复杂的现实人际交往环境往往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扰。微信可以营造一种更为开放的网络环境气氛,通过微信进行人际交往,可以使那些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不占优势且缺乏一定自信心的大学生能更加开放、更有信心地去寻找他们想去交流的群体,从而提升了人际关系。

2.微信更有利于大学生展示真实的自己匿名性和平等性是网络社交中最显著的特征。只要自己情愿,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摆脱外在和现实的束缚,不署名、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选择自己喜欢并且希望交往的对象身份平等地进行交往。这就使微信交往的主体双方在交往时没有束缚,没有压力,交往过程轻松,情感表达也更加广泛和充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阅历的丰富,再加上现如今社会上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大学生在处理价值冲突时感到困惑又紧张。尤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使得许多学生对网络交往这个渠道产生质疑,他们不敢轻易相信陌生人,不敢与他们有过多交流,大学生们的戒备心变得越来越强烈,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也渐渐变低。于是许多人不敢对毫无顾忌地跟别人倾诉,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敞开心扉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使用微信可以不用顾忌这么多,不用担心被谁出卖,也可以更好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更真诚地向别人吐露自己的内心,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交往。

3.微信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网络社交工具发展之后,大学生倾向于在虚拟的世界中通过人际交往的方式寻求精神知己,缺少现实的人际互动。这种对话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暂时的心理欲求,但是却不能代替真实的情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而广泛的社会信任不仅仅需要基本的信息、情报的交流,更需要情感,心灵上的交流。人类情感交流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任何的交流脱离了现实都会有如高飞的风筝,越飘越远。因此,要理性对待微信,合理使用微信,规避因为技术的先进而导致用户被媒介绑架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现状对策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信息之间的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人际交往是两个以上的人都有一种心理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可以是情感、欲望及感受的分享和交流,这种需要转化在现实中的信息交流就变成了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必须有这种心理的沟通和融合才可以和谐。进入大学,人际交往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一个大学生能否融入群体是其是否具有健康精神生活的主要标志[1]。

2009年我们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07、08、09年级799名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从五个不同角度了解我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以下是此次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基本情况及分析

我们在问卷中调查了学生对自己交友现状的评价,对于问题“在你的人际交往中,你觉得自己人际关系如何”,40%的学生表示“关系不错,我很满意”,54%的学生表示“关系一般,勉强过得去”,4%的学生则是“关系很差,自己很失败”,还有2%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说明整体上我校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比较健康,有94%的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现状满意或基本满意,只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失败。

对于问题“你在大学里有没有知心朋友的”的调查则显示,有7%的学生表示“有很多”,77%的学生回答“有几个”,有16%的学生回答“几乎没有”。

16%的学生表示没有知心朋友,说明这部分学生在与学生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方面能力欠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调查对象几乎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后出生的独身子女,在家庭里没有兄弟姐妹交往,在学校中,由于应试的压力,缺乏与同辈密切交往从而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与经验,而我校学生大多数又来自农村或边远山区,而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外界机会较少,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

二、大学生宿舍交际情况及分析

我们对学生的宿舍关系状况进行了调查,对于问题“你在宿舍内是否有特别不喜欢学生”,18%的学生反映有特别不喜欢的人,82%的学生没有。对问题“你能适应来自不同地区室友的生活习惯吗?”的统计结果显示,1%的学生表示“差别很大,完全不能接受”,34%的学生选择“差别很大,但是可以相互忍让”,42%的学生表示“好像没什么差别”,23%的学生觉得“这个并不重要”。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我校学生在宿舍的交往情况基本良好,但问题依然存在,18%的学生反映宿舍内有特别不喜欢的人,说明这部分学生自我观念强,对于不合自己意愿的学生缺乏理解和包容。1%的学生完全不能接受室友的生活习惯,这样势必会产生与室友的隔阂、不满甚至矛盾、冲突。当前,独生子女大学生一般来说自我意识比较强,如果只是一味地从自我出发,以自己的标准衡量、评判、要求他人,这样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交际心理及技巧现状及分析

在对“你在社交场合是否会感到紧张和窘迫”问题的调查中,24%的学生表示“一直都这样,经常会有这种感觉”,67%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有这种感觉”,仅9%的学生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24%的学生经常会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和窘迫,该比例较高,说明心理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较为普遍的原因,因此,学校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调节能力。

当被问及“你是否会因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与人交往而感到苦恼”时,结果显示,有7%的学生因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别人交往而感到苦恼,有73%的学生有时会这样,有20%的学生从来不会。说明有80%的学生有学习、提高人

际关系技巧的需求,学校有必要开设《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等相关课程。

四、大学生与异性学生交往现状及分析

从我校异往现状的调查问题“和异性学生的交往你会?”中我们可以看出,有70.9%学生可以很自然地交往,有19.9%的学生表示“感觉不自然,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去接近他们”,有9.2%的学生几乎不与异往。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有29.1%的学生不愿或不敢与异性学生交往,说明这些学生在与异性学生交往问题上存在认识或心理上的偏差,大学生与异性学生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应该以尊重、坦诚、自然、友爱的心态与异性学生交往,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异性学生交往的引导与教育,提高学生与异往的意识与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的恋爱相关问题调查中,我校有29.4%的学生表示已有,有34.5%期望有恋爱对象。这表明我校异性学生交往中有近1/3是由恋爱关系组成的。因此,怎样加强对恋爱关系的引导是对待异往问题的重点。

五、大学生网络交友情况及分析

网上交友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部分,我们此次调查对学生在网上交友的程度与态度作了调查。从学生网络交往现状分析,有这样一些情况:75%的学生有或想有固定的网上交流现象,57%的学生觉得网友与现实朋友各有好坏,甚至6%的学生认为跟网友更谈得来。

这样的数据说明了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渗透,越来越多的学生钟情于网络的丰富内容、新颖知识、开放观点、神奇速度、轻松氛围。网络交友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我校部分学生过于偏好网上交友,必须认识到:网上交友毕竟是虚拟的,网上交友是不能完全信任的。也许这种交往形式可以避免现实交往中的尴尬,却不能代替现实中心与心的交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上交友与现实交友的差别,也是当今我校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一点。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应该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加强人际交往方面的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校园各种文化活动,拓宽学生交往渠道和空间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

第8篇

关键詞:高职院校;人际沟通;改革

人际沟通能力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更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就面临着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下面本文就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再也不是只靠实干就可以成功的年代,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人际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学生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等,所以,面对这些不定因素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就成为了必然,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分析

2.1做好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那么就要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更加合理地构建人际沟通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态度进行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一种幽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都要讲普通话,这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另外,课堂要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教师要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特点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得人际沟通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2通过网络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中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大的资源平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来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设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实现人际沟通的实践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一些日常交际中所涉及的一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通过情景创设、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对人际沟通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另外,通过网络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人际沟通教学更加全面,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的精华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置身现实情境的感觉,让学生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根据设定的情境来开展交流。例如,可以虚拟学生今后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境的场景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任务中去深入地体会人际之间的沟通,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4人际沟通课程的考核要多样性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不能单纯地靠理论考试,而要注重考核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运用,在于可以真正地促进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考核要从学生敢说、会说、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实际操作来入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说。沟通并不单纯地是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达到目的。人际沟通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舒服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接受自己。

另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加系统地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通过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汝芳,王宏.网络环境下高职《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9):122-123. 

[2]艾琛.结合高职院校专业需求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