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9 08:55: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基处理施工规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控制和消除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共识。控制工程质量通病,应从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入手,以便工程全过程的施工环节均能按照强制性标准和指标进行施工作业,才能严格控制和提高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广义地来说:质量通病的范围很广,因此,针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本文只对近年工作中看到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施工现象与施工措施做出表述,不涉及责任主体行为监管方面内容。
1 民用建筑地基与基础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结构工程一般以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基坑开挖方法以及天然地基夹层处理、换填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以及降水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另外建筑中由于地理地形所处地貌的不同,地基也呈现其特殊性,我国特殊(目前已查明定性的土壤结构)地基有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红粘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有机质土和泥炭土地基等;另外还分非均匀地基、山区地基、可液化地基以及大面积人工填土地基等等,都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用建筑施工中对地基处理目的与意义在于提高地基强度,从而减少地基变形、降低地基渗透性和避免地基液化。
1、常见地基处理施工措施
地基处理应选择有标准依据并且可靠的方法,以便于施工及检查;基坑开挖、支护应有施工方案,深基坑超过5m(含5m)应按建设部规定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施工企业组织,5人以上);换填地基在复杂地基挖到标高后也应查明夹层情况,或由勘察、设计明确可以不考虑夹层情况的换填厚度(夹层太多、太厚时);换填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对换填地基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一般以压实系数控制,应通过压实系数确定压实机械的速度、振动、压实遍数等参数,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换填完成后,以分层压实系数和静载试验所得的承载力特征值反映换填质量,也可辅以动力触探的方法查明换填质量。应根据各种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选择较为常用的复合地基,以免造成返工等不必要的损失。桩基础应选择便于检查、可靠的类型。对于大直径端承型灌注桩应注意桩与墩的区别。桩长大于6m,桩长与扩大头直径的比值大于3为桩,否则应按墩考虑。另外,勘察、设计规范要求成孔后勘察、设计人员应逐个验孔。桩基础成桩后应检验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及相关标准的规定。施工时应做好基坑开挖、支护、排水、浇筑混凝土(止水带、后浇带留设,大体积砼施工,基坑回填)等工作。
2、地基处理设计程序和处理方法
将局部软弱层或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对于范围和深度较大的软土坑,由于回填材料与天然地基密实度相差较大,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所以还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以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内力。在防潮层下设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当桩基或部分基槽下有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压实路面等硬土或坚硬物时,首先在基坑、地槽范围内尽可能地挖除,以免基础局部落在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筑物开裂。硬土、硬物挖除后,若深度小于1.5m时,可用砂、砂卵石或灰土回填;若长度大于5m时,则将槽底做1∶2踏步,灰土垫层与两端紧密连接,然后做深基础。
2 民用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模板、钢筋、混凝土、砌体以及后锚固与加固五个方面。
1、模板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模板是形成混凝土结构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易造成安全事故和混凝土结构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劳务社会化、过去缺乏标准约束,模板也是较为失控的一道工序。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建设、监理单位就督促施工单位贯彻、执行。应按标准要求进行模板设计,要有可操作性的模板施工及拆除方案(对模板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要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对模板立柱的间距、排距、竖向和水平剪刀撑、斜撑、水平拉杆和扫地杆设置,与结构的连接应符合强制性标准条文规定。如:超高大模板(高8m,或跨度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
线荷载大于15kN/m)高大模板工程除应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在没有计算依据的情况下,必须保持2层支撑。
2、钢筋强度要求以及工艺检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实施后,抗震设防的建筑使用的钢筋应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E、HRB400E钢筋。在生产、市场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进场验收应满足全部抗震性能指标要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强屈比、屈标比、最大力总伸长率共7项指标)。委托钢筋外加工应注意钢筋原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符合指标要求才能使用,加工过程中注意控制钢筋冷拉伸长率。同样由于劳务社会化的原因,钢筋绑扎的一些关键构造部位,如箍筋加密、附加钢筋、顶层框架梁柱节点等部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加强检查,以满足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3、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技术指标
预拌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应按标准要求,布料均匀、振捣密实、滚筒滚压、多次搓平(掌握覆盖塑料布的时间)。对混凝土构件的缺陷处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不应长期放置不处理,或随劳务随拆模随涂抹。出现砖与砂浆间的缝隙。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砌筑质量应进行现场实体检测。现场实体检测应按照《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5检测砌体抗剪强度。蒸压粉煤灰砖砌体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提供现场实体检测报告。为避免大量返工,应尽早进行现场实体检测。
5、后锚固与加固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都涉及植筋和锚栓,但两者的要求和检验数量、指标是不同的。前者主要用于非结构构件,后者主要用于结构加固。圆钢应加工成螺杆后再进行植筋。两者都要求先行设计(如钢筋拉断的分项系数),再行施工。结构加固应先行鉴定。鉴定应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建筑抗震鉴定等相应的标准,鉴定应有结论和建议。(结论较为笼统,A~D级;标准规定应有建议,有了建议也便于下步处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21701
通过对软土地基基本特性进行了解分析,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其工程量主要流程为换填土、夯实、深层搅拌桩、喷粉桩、塑料排水板以及碎石桩和加筋等工作方式,需要对软土地基研究处理,若施工方式不当、或者是施工方式选用不合理,未按基本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施工,会导致施工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下列为具体情况说明。
1软土地基对城市道路的影响
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固结时间长、变形效果大、抗压强度低等情况则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对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修筑,出现最突出情况则是稳定和沉降变形。软土地基对道路最重要的影响,则是其含水量不能够达到规范压实要求以及其他标准技术规定。
2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2.1换填土法
在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基本方式为换土加固,换填土法的原理为地基持力层所受承载力与形变强度其中任何一个未能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并且软土层的厚度不大,通常会选用将具有一定厚度的弱土层去除,然后进行分层换填方式,从而达到强度比较大的砂和其它性能相对稳定、未具有侵蚀性的建筑材料,并且需要将其压实至规范要求的密实程度为宜,通常用在公路结构建筑物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在进行垫层压实施工工作,其中包括重锤夯实、机械碾压、平板振动,上述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够将回填土进行分层回收处理,又能够使地基表层土得到加固。根据应力分布规律定义,在处理土中力的大小时,为了能够使垫层上部承受较大的应力,软土垫层则承受应力较小,从而能够使设计值满足地基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换填土法在加固过程中产生的基本原理。
2.2夯实法
夯实地基分重锤夯实地基和强夯夯实地基。
(1)夯实法中包括重锤夯实,其工作原理就是用起重机械将特制的重锤,提升到规定的高度,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产生下落动作,并且重复夯击,从而使地基土受到力的作用得到压实加固,从根本上使地面达到承载力的设计值。这是浅层地基处理方式其中的一种,这种方式通常用在地下水位之上,潮湿的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以及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进行施工前,首先要对建筑地段附近的土层进行试夯处理,确定使用的夯锤底面直径大小、夯锤的自重和自由下落的间距,能够在以最后下沉量和相应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得到准确数据。
(2)通常选用自重大于8吨的大吨位夯锤,起吊高度至大于61TJ,强夯地基是使用起重机械将夯锤做自由落体运动,从根本上能够加强对土体的夯实,使地基强度有效提高、地基的压缩性降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回填土的种类为:砂质土、砾石、砂土、粘性土及碎石、粘土等类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各点的试夯确定:得出各夯点相互联系的数据;各夯点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效果次数;测试各夯点受到压缩出现变形的扩散角;每夯一遍都将孔隙水压力消散完所需要的间歇时间。由于土层的种类不同,其设计基本要求也不同,通常会选择连夯或间夯合理的操作方法。采用填砂石垫层用在常出现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铺设在夯点下面,有利于将孔隙内的水压完全消散,通常施工人员会选择一次铺成或者是分层铺填。在干旱季节进行强夯施工是最好的时期,对于雨季出现的场地积水情况,要及时的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土质变软,造成挤出情况,使强夯效果大大降低。
2.3深层搅拌桩
采用粉体喷射搅拌机械,经过钻成孔后,利用外界的空气压缩设备,使水泥粉等一些固体材料以雾状喷入,在加固的软土中,通过进行原位搅拌、压缩并且将其中的水分充分吸收,会出现相应的物理化学反应,软土出现硬结现象,水稳定性能好、整体性强、桩体强度较高,其特点主要是使强度形成速度快、所用时间少、地基下沉幅度小。从根本上提高路基强度,形成与桩间同形成复合地基,成为喷粉桩。
(1)土质:通常在进行施工现场处理时,常选用粉土作为喷粉桩的回填土,并且在其中添加固化剂,从而使粉土无论在质量还是强度方面都优于淤泥质土和粘性土的特性,当选用的土粒相对较粗的时候,则其强度效果增强的明显,使土质增强效果更好的方法就是选择纯净的原位土进行回填,因为有机物在软土层中的含量多,则使增强效果变差,综合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土层中有粉土、粉砂土、砂土等作为软地基,则不宜含有树根等有机物作为人工填土。
(2)含水量:在对软土层中、特别是其中包含粘土层,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科学含水率,天然土中最佳固化剂掺入比与含水量值都是一一对应的,如果结果超出规范规定数值,则效果增强的不明显。
(3)固化剂掺入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对固化剂掺入量和固化料进行配比,按照当地的含水量、类别、加固地基土质情况、原位土和复合地基承载
力以及规范设计要求桩体承受的强度等级等条件有重
要的联系。通过试验资料显示说明:当固化料强度等级越高,说明单桩强度固定,掺入量相对少;当土质纯净时,说明原位土颗粒相对较粗,掺入量少;掺入量越少,土层中的含水量就越小;按照配合比规定,掺入量少,则原位承载能力就会越大。
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每米喷粉量桩身控制要配备准确的装置记录器,在施工中进行数据测量与记录时,仪器中任何按钮都不得进行人为的设定和参数修改,就是在使用仪器的深度,以及时间,产生的喷粉重量,施工时的桩号编号,再次搅拌的深度和次数等基本情况说明,从根本上能够减少在施工时出现违反操作的行为。
(2)对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技术工艺的基本流程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施工工程实际情况,现场检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主要是将施工顺序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基本的研究;确保施工组织设计基本体系完善;施工方式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障。
(3)根据机械设备在进入施工现场的数量、性能、型号及其基本的可靠性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其主要能够对粉体计量装置进行检查,并且从根本上满足工程进度的施工需要。
(4)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测量,其中含有施工中钻机下钻的深度、以及喷粉面和停灰面等数据的标高值,加固的深度及桩长得到保障。
(5)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情况表明,根据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严谨的规范流程进行施工,并且对桩体长度、直径以及深度和喷粉量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4结束语
当施工进度受到时间限制的时候,现场施工人员通常会选用粉喷桩处理以及与其他处理措施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方式对软地基进行施工;施工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软土地基产生的危害性,若未进行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得当,会导致地基失稳,道路出现沉降不均匀,幅度大小不一,会对道路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通常施工人员会选择塑料排水板,和超载预压处理的软土地基,因为超载预压对软土地基的超压作用,在施工完成后沉降效果通常会比选用粉喷桩处理的软土地基效果好。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通常根据不同土质情况则选用不同的的软土地基,由于各类软土地基在处理方式中原理不同,需要根据土质类型,地基、道路、以及施工条件和基本建设费用进行合理选择,并且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方式,从而获得理想的建设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复合处理法,并且尽可能展现各方式的优势,从根本上达到最好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文斌,丁跃,袁和旭.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某工程软基处理中的设计应用[J].工程与建设,2014,(1):9698.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艺
目前,很多已建成的公路桥梁通常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桥头跳车、搭板断裂等现象,不仅对车辆的通行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也使得国家的资金投入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因此,研究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危害,并详细的阐述了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介绍了路桥沉降段的结构设计,最后探讨了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希望能够为公路桥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1引起桥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因素
1.1沉降段的结构设计不合理
道路桥梁段的路面路基刚度差异是导致沉降不均匀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3种路基处理方法,分别是增加钢筋法、混凝土搭板法以及粗拉料填筑法。
1.2桥头引道地基施工未达到设计要求
引发公路桥梁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桥头跳车的根本原因是该段的地基出现了不均匀的沉降。道路桥梁地基的设计没有因地制宜是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地基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的指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因素。比如,在软土地段进行桥梁地基的施工时,就要对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性质有一定的了解,确定施工地段软土地基的具置和全部的范围,确保钻孔的深度和数量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保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可靠。如果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不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桥梁建成通车后,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出现地基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桥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影响行车安全。另外,根据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水对地基的工程性质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地基的排水工作是防止桥梁路基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重要防护措施。
1.3桥台背填土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根据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规范,道路桥梁的桥台背后需要进行填土和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由于桥台背填土的施工技术受到多种因素的的影响,而且施工的方法一般比较复杂,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还要有专门的施工机械。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按照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就会影响到桥台背后填土的质量,如果对背后的填土的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公路投入运营后,遇到持续的高客流量,车辆荷载就会比较大,地基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如果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就会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对道路的行车平稳性和行车舒适度造成负面的影响。
2防止桥梁沉降的结构设计措施
2.1控制路桥沉降段路面的变形量
对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段的变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准确的了解到路基和桥梁交界处的沉降变形和投入运营后该段的沉降值。在进行桥梁沉降段的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计算工后沉降量,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可以为结构设计带来一定参考。一般情况下,桥梁和路基结合处的沉降量一般要求在10cm以内的范围内,在3个月的范围内,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沉降偏差。在确定工后沉降量的具体数值以后才可以进行实际工程的施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变形问题严格的进行控制,确保桥梁沉降段结构的设计优化。
2.2提高道路桥梁沉降段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合理的设计道路桥梁沉降段的结构是减少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技术措施。目前对道路桥梁沉降段搭板的设计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现场实际的需要对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搭板进行设计和施工。需要根据公路桥梁的设计等级、规范允许的沉降量等因素考虑,设计合理和符合工程需要的搭板长度。
2.3提高沉降段的地基承载力
根据公路工程桥梁实时墩台基础的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标准,一般控制沉降幅在不超过5cm的范围内,路堤的沉降度在不超过10cm的范围内。为了达到此要求,在设计公路桥梁的路基时,可以采用土工格栅的新型施工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地基的最大承载力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了不均匀沉降。提高公路桥梁沉降段的地基承载力可以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性能优良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地基处理,这样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就会有足够的强度储备从而避免地基沉降的发生。
2.4缓和沉降段的设置
在对沉降段软基实施处理的过程中,需对桥台、路基与路面强度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强度适宜的沉降段。此外还需设置一个强度渐变区,以确保沉降段上合理过渡结构强度,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渐变段长度应在50m以上,将沉降差严格控制在5cm左右。
3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工艺
3.1搭板的设置
搭板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道路桥梁出现开裂的问题。一般设置搭板平行于路基路面的顶面,要求桥梁桥面板的底部和搭板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为防止搭板出现纵向滑移问题导致桥头凹陷,应设置水平拉杆及竖直锚栓。另外一种方法是搭板的标高和路基路面顶面的标高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路基和桥梁之间的过渡问题。
3.2桥台软土地基的施工
公路桥梁的桥墩、桥台的地基如果是软土就需要采用相关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使地基的承载力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一般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有强夯法、排水板法、CFG桩法和置换土层法,其中由于水泥喷桩的实际处理效果良好,成本较低,故将其作为首选处理方法。通过对水泥喷桩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使原路基与水泥混合材料形成一个复合地基,有效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承载力。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规范和要求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施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使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公路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
3.3选择路堤填料的标准
路堤的填料对公路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应该选择工程性质优良的填料以减少路基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对选择的填料要进行土力学试验,选择透水性能优良的材料作为填料,一般选择透水性能好的砂石而不要选择含水量较高和透水性能较差的黏土类填料,如沼泽土、淤泥、杂物等。
3.4台后填筑施工
根据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沉降一般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其中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是导致跳车现象的重要因素。要保证填筑的材料在压实的过程中被压密实,这样在以后的时间里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的变形量就会比较少,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就会比较少。因此在进行台后填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填料碾压密实。在填筑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轻型填筑材料,此类材料易被压缩,另外一点是填料的刚度不得小于路基材料刚度,不得大于桥台材料刚度,并要有良好的透水性。
3.5沉降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桥台的施工快要结束的时候,就要合理的安排路堤的施工。在路堤压实施工时一定要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碾压设备,确保填土的压实度和密实度。对于路堤和桥梁连接部位的施工,要合理的组织好施工顺序。重要的一点是路堤和桥台应采用相同的碾压方式与强度,这样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稳连接,保证工程质量。此外,对于较为特殊的点位,可优先安排施工,确保其静置预压切实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3.6排水措施
在路基路面的施工和设计的过程中,水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在降雨季节施工,一定要做好足够的排水措施,如设置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槽。确保道路桥梁沉降段不会出积水的情况。避免积水对路基路面造成侵蚀从而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导致出现不均匀沉降。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地下水水位,适当抬高路基,确保地下水不会对路基造成不利影响。
3.7加强后期养护
道路桥梁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必然会受到极大负荷作用,因而容易产生各种实际问题,加之在外界环境直接影响下,很多原本较为微小的问题也会逐渐放大,最终影响道路桥梁整体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对此,除了要从做好设计与施工,还需进一步加强后期的养护与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对沉降段路基路面而言,需从防排水、防护坡及定期检修养护等着手,提高后期养护有效性。
4结语
在进行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中,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要特别注意道路桥梁沉降段的地基处理,选择满足规范要求的填筑材料,同时做好满足要求的防水和排水设施,较少或者杜绝道路桥梁沉降段出现过大的变形和发生不均匀沉降,保证行车安全,提升交通的流畅度,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快捷,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郭俭堂.小议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科技致富向导,2011(12):20.
[2]谢旭华.浅谈道路桥梁结构病害与加固.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315.
[3]郑光辉.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交通标准化,2014,42(4):27-29.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地基加固软土地基
江阴铁路支线位于福清市渔溪镇东南方,兴化湾北岸。线路从福厦线上的渔溪站引出,穿过江阴西港特大桥,进入江阴岛后即沿西港一侧向南下行至江阴经济开发区规划的西港海堤内侧,并与海堤平行,延至江阴港区后方1.5公里处设江阴站,线路总长约20公里。凤尾大桥DK5+475.06桥台附近,处于海边的海产品养殖区,淤泥深度达到18m左右。如何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并保证加固的效果,以满足承台所需的地基承载力,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1基础加固方法选择
深层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项新技术,特别适用于处理包括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1]。深层水泥搅拌桩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较,具有施工工期短、无公害、成本低等特点。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无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污染环境,对相邻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本工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桥台锥体及桥墩的加固范围内地基采用直径50cm深层搅拌桩加固,间距1.1m,桩长18m,技术标准同路基专业地基处理的施工标准,如图1所示。
图1桥台锥体加固
2加固工艺流程
深层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项新技术,特别适用于处理包括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如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形成水泥石骨架),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硬凝反应、碳酸化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减小地基沉降,使其成为优质地基[3]。
2.1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2.1.1施工机械。深层搅拌桩机用湿法施工的水泥桩机,由深层搅拌机、机架及配套机器等组成。
2.1.2设备定位。根据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按设计图的孔位现场测出钻孔。孔位对中,要求孔位偏差不大于5cm,水泥搅拌桩垂直偏差小于0.5%。将搅拌机移到桩位调平机位、对中,并从两个互为90°的方向调整钻塔,保证其垂直度。
2.1.3拌制固化剂浆液。深层搅拌机搅拌下沉的同时,后台开始根据掺入比及水灰比等拌制固化剂浆液,水泥浆经充分搅拌均匀待压浆前将浆液倒入集料斗中。
2.1.4预拌下沉。将深层搅拌机用钢丝绳吊挂在塔架或起重机上,用输浆胶管将储料出罐砂浆泵同深层搅拌机接通。待深层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借设备自重沿导向架搅拌切土下沉,下沉速度1.0~1.2m/min。下沉过程中,工作电流不大于额定值,随时观察设备运行及地层变化情况,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
2.1.5喷浆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从搅拌机中心管不断压入地基中,边喷浆边搅拌,直至提出地面完成一次搅拌过程。严格控制搅拌机提升速度,以不大于0.6 m/min的均匀搅拌速度提升。
2.1.6重复上、下搅拌:按设计要求对16%水泥土重量比的水泥搅拌桩应采用二次搅和、二次喷浆的施工工艺,因此第一次喷浆搅拌水泥土的重量比为6%,第二次喷浆搅拌水泥土的重量比为10%。第一次深层搅拌机提升至设计加固深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此时,再次将搅拌头叶片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机边喷浆边提升,形成第二次喷浆施工。当深层搅拌机提升出地面,即完成一根柱状加固体。
2.1.7清洗:成桩结束后,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留的水泥浆,直至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的软土清洗干净。
2.1.8移位:重复上述程序,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2.2 施工质量控制
2.2.1桩位要满足图纸要求,搅拌杆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机与桩位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2cm,成桩后的桩位偏差不得大于8cm。
2.2.2使用的水泥应是新鲜、无结块、符合国家标准的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浆液应严格按照设计配比拌制,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
2.2.3施工时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使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0.5 MPa,搅拌提升速度与输浆泵同步。泵送浆液必须连续,拌制浆液的罐数、水泥的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
2.2.4桩浇筑后7天之内不得开挖基坑,并禁止使用机械挖掘,桩头要小心整理,不得用重锤敲击,桩头应整平,并高出基底标高2~3cm。
2.2.5搅拌桩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要求,专人记录搅拌机每米下沉和提升的时间、深度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
3加固效果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上述施工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顺利完成了水泥搅拌桩施工。为检验水泥搅拌桩的加固效果,对搅拌桩抽样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桩身完整性、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按照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附录Q、《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如下:
3.1 桩身均匀性检测
本工程采用发射波法,属低应变动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本项目检查30根,桩体基本均匀,Ⅰ类桩21根,Ⅱ类桩9根,无Ⅲ类和Ⅳ类桩。
3.2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13组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均最大加荷至300 kPa,根据各点测量的累计沉降和残余沉降计算,可以得到平均值150 kPa作为该场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7组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均最大加荷至270 kN,逐级加荷,通过测量记录的计算,取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1/2即135 kN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3.3 通过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及土工试验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确定经过地基处理后各桩间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较处理前明显改善,桩间各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较处理前有较大提高。
在凤尾大桥12#墩处计算得到,采用32m的柱桩,主力加附加力作用[P]=5253kN,P=4285kN;线刚度K为325,大于200,满足规范要求。施工的时候应先进行深层搅拌桩施工,再进行桩基施工。
4结论
通过采用深层搅拌桩对软土地基桥台范围内的加固处理,为桥梁桩基的施工创造了安全的外部条件,防止了施工中土体出现裂缝和较大的变形。通过具体的桥墩桩长和线刚度的计算控制安全系数,保证桥墩在软土地基中的安全问题,使桥墩的总体加固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关键词】: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检测;
Abstract: Vibro replacement stone column used widely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transportation, railway,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e Vibro gravel pile design, construction, testing and other areas have a major impact on project quality and cost.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testing and other aspec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testing and other units.Key words: grave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design;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前言
随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地基处理工程日益增多,振冲碎石桩作为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措施,是通过在松软土中构筑碎石桩体,与软土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其上的荷载。碎石桩设计目前还处在半理论半经验状态,某些设计参数只能凭工程经验选定,再加上施工设备发展迅速,总体上是设计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本文将对碎石桩相关的设计、施工、检测等程序作一综述。
1、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1.1 碎石桩处理范围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7.2.1条规定,当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时,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当要求消除地基液化时,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其实护桩的作用主要为增强地基周围土的约束力,以达到提高复合地基的总体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并适当限制基础下桩与桩间土的侧向位移,减小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对于条基和独立柱基,由于设置护桩的数量相对很大,有时可达主桩的数倍,一般难以接受,工程上多采取提高置换率,适当增加基础范围内桩数,以提高其安全度加以解决。对于处理液化地基或满堂红布桩,由于重要性不一样,增加护桩是必要的。
1.2 碎石桩参数的选取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用下式估算:
(1)
(2)
式中——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 (kPa)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
—— 桩土面积置换率
—— 桩身平均直径(m)
——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从公式(1)、(2)可以看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四个未知量有关(、、、),四个未知量取值相关的因素有:施工机具型号、基础型式、岩土特征。特别是最近几年大功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桩身直径、布桩间距提高较大,设计应加以注意。
1.3 处理深度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7.2.1条规定,当相对硬层埋深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埋深确定。桩长不宜小于4米。当桩太短时,桩侧土体约束力较小,桩体密实度不易保证,桩体承载力较低,故而规范要求桩长不宜小于4米。文献【1】曾报道了一地基土层,上部为厚6m的粉细砂,承载力特征值160kPa,其下为4m厚的淤泥质粉土,承载力特征值 80kPa,再下为砾石厚层,承载力特征值350kPa以上。地下水位距地表1.5m。该地基承受条形荷载,基础埋深1.5m。该工程采用了振冲桩法处理,处理深度6米,淤泥质粉土按下卧层验算,进行深宽修正后满足承载力要求。因此,在确定设计桩长时,应根据基础类型、地质情况进行选择,满足承载力和建筑地基允许变形的要求。
1.4 整体稳定性
近些年来,不少河堤、挡土墙、码头等采用振冲桩处理软弱地基。
除满足承载力以外,整体稳定性也是必须考虑的。工程上仍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复合地基或土坡的稳定性,所不同的只是将滑动面通过的复合土体,以其相应的复合抗剪强度或抗剪强度指标取代原土的抗剪强度或指标。复合指标可近似地通过共同协调面积比法求得。即Pribe方法,表达式为:
(3)
(4)
式中为考虑置换率与应力集中的参数,一般取0 4~0.6。
1.5 复合地基的沉降
振冲处理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复合土层压缩模量(Mpa)
——桩间土压缩模量(M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
2、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施工
2.1施工机械
传统的30kW、55kW 的振冲器处理地基已无法满足不断提高的设计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更趋于使用75kW、125kW甚至130kW 振冲器,180kW振冲器国内已处于试验中。
升降振冲器的机械可用起重机、履带吊车或者汽车吊,有些施工单位对吊车进行改装,能够同时吊装两台或者三台振冲器,一次就能成孔2-3个,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填料机械,一般采用铲车,根据场地和施工机组灵活配置,一般一台振冲器配一台铲车。
电器控制装置:可控制振冲施工中造孔电流、加密电流、留振时间等,施工中当电流和留振时间达到设定值会自动发出信号(当电流达到设计值时,指示灯亮,当留振时间达到时,电铃响),指导控制施工。
2.2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中的一些控制参数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都有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水压
水压可用200-600KPa,水量可用200-400L/min,在粗砂中施工如遇下沉困难,可在振冲器两侧增焊辅助水管,加大造孔水量,但造孔水压宜小。当土层含砂量高、桩径大、桩较长时,“抱孔”现象出现的较为频繁。通过提高冲水水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抱孔”问题,可随之而来出现了“串孔”问题,且场地泥浆排放量加大。解决“抱孔”的关键是使砂粒不在导杆周围沉积和密实,若能用气体代替水体来使砂粒保持悬浮状态,能更好的解决“抱孔”问题。文献【2】中采用气协法,较好的解决了抱孔现象。
2.2.2 加密电流及留振时间和加密段长度
加密电流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和试验确定。对于中砂~粗砂地层,经常出现假的加密电流信号,即加密电流超过正常值很多,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控制加密段长度,其次操作人员要细心认真观察,避免发生漏振。振冲器在固定深度上振动一定时间称为留振时间。只有电流稳定在某一数值,这一稳定电流才能代表填料的密实程度。加密段长度以30-50cm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分段挤密,这主要通过控制好填料量来实现,即施工中加填料不宜过猛,原则上要“少吃多餐”。
2.2.3 与其他施工方式的联合
振冲桩可以与强夯、CFG桩等复合地基处理方式联合运用,相互取长补短。在大连,振冲桩与CFG桩联合处理海边的软弱地基,已经建造起多栋二十多层的高楼。
3.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检验
3.1 施工质量的检验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7.4.3条规定,振冲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为桩数的0.5%,且不少于3根。对碎石桩体检验可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随机检验,对桩间土可在处理深度内用标贯、静力触探等进行检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施工质量的检验与验收检测是不同的概念,原则上应是施工单位对自己施工质量的自检,出于成本或其他原因的考虑,这一过程经常被省略了,这是极其错误的。
3.2 竣工验收的检测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7.4.4条规定,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竣工验收一般是业主或施工单位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鉴于承载力载荷试验承压板的面积,往往并不等于设计置换率所控制的面积,测得的结果需进行修正。
3.3 检验的相关问题
在当前的施工中,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及保证检测合格,振冲填料时填入粒径很大的块体,有的直径甚至达到100cm,远远超出规范规定的填料粒径限制;或者在地基浅层进行特别的处理,如二次成孔,扩大表层的桩径。在验收检测这种短暂荷载的作用下,能保证合格,但是对建筑物建成后的长期荷载,则有可能发生差异沉降,造成危害。因此,检测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
4、结语
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后,本河道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洪水的考验,基础沉降基本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表明该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可行的,这为相似工程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广讷.浅议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地基处理[J]. Vol.17No.4:56-57
2.齐景波,季惠彬.气协法在超长振冲碎石桩施工中的应用.岩土工程界[J]. Vol.11,No.10:77-78
1 软土地基对路面的破坏
地基是公路的基础,承受着地基以上的所有荷载,直接影响公路的稳定性。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软土地基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常常造成路基沉陷和路面破坏。总结分析软土地基公路出现的各种问题,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硬化问题。软土地基处理材料的混合使用常常要考虑软土地基内部结构的不稳定带来的影响,如果混合比例不符合软土地基的要求会导致硬化不均匀现象;
2)侵蚀问题。路面结构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砂、石、水泥等颗粒细料。铺设这些材料之后路面难以承受雨水的冲刷,引起侵蚀问题,破坏了材料的紧密性;
3)沉降问题。公路中经常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不牢和通车后车流量增大。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针对路基施工出现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该先制定好地基处理的工艺流程,引用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指导。地基施工过程中,可以控制几个关键的参考指标提高施工质量,有效地解决软土地基的质量问题:
1)自然土。软土地基的基本构成是自然土,它的土质情况决定了地基上层的密实度。施工前,应该对自然土进行试验,分析自然土的颗粒状况。颗粒越细的自然土,回弹模量越低,越符合路基的使用要求;
2)含水量。路基填土材料的含水量要处在规范要求范围内,避免由于水分的蒸发导致路基的收缩,出现裂缝。施工现场的负责人要协同技术人员严格控制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如果含水量超标,要晾晒后使用。同时,施工阶段要尽量避免暴晒和雨淋, 严禁水泥、石、砂的含水量增多;
3)密实度。软土地基上铺设路基是保证路基质量的关键,密实度可以反映路基各个层面的压实状态,判断出该路基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路基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要严格检测路基的稳定性、强度、耐久性,确保路基密实度得到保证。
3 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重点
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案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才能保证路基的稳定。软土地基作为路基的地基层,不仅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也决定了公路的使用性能。针对基存在的硬化、侵蚀、离析等问题,施工单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确定配合比。试验工程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软土地基的强度、稳定性等,确定合理的掺料配合比,避免地基鼓胀、裂缝、坑陷等问题。
2)高效的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施工单位应该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及时将地基的水引出,促进地基排水固结的加快。同时,利用加压系统对土体施加荷载,提前完成沉降固结。比如,在地基土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垫层,以缩短排水距离、改变地基排水边界条件、加快排水速度,然后进行加载,提高固结速度;
3)沉降处理技术。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地基沉降现象频繁发生,破坏了路面结构稳定。施工单位应该采取新的技术方案从不同的方面处理沉降现象。目前,处理沉降的常用技术有石灰技术、管桩技术、铺垫技术、填补技术等,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的具体环境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
(1)石灰技术。作业人员运用该技术时要按照标准流程操作,采用人工或机械将软土清除,填放生石灰(达坑深度的1/3),进行回填碾压。生石灰具有吸湿性,可以加强软土地基层面的密实度,增强抗裂、抗震性能;
(2)管桩技术。对于软土厚度较大的区域,为了避免填土高度太大可以选用这种技术。这种技术需要结合预应力管桩方法,操作时,要按照路桥工程的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此外,要选择与软土地基相适应的管桩结构;
(3)铺垫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个砂层处理过渡段的软基,还可以提高路基的排水性能。填土施工时,软土路面的负荷会逐渐变大,路基内材料由于荷载的压力,材料紧密性加强,显著提高了软土地基的强度;
(4)养护技术。科学的养护方案有助于软土地基的强度发展,促进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施工项目组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参与养护工作,确保养护环节中的操作符合相关规范,保证工程质量。
4 结论
软土地基对公路路基的稳定影响很大,由于软土地基本身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成为了一大难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施工工艺的快速发展,公路软土地基的应对方法越来越多,不同的施工环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总结我国当前所有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法,不难发现,处理软土地基问题还没实现大创新,目前存在的方法都是在原始的施工工艺上慢慢改进而成。由此,我国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和措施,提高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邵义明.市政道路工程中地基施工常用的技术[J].道路工程,2009,l3(4):132-134.
关键词 滩海地区 软弱地基
中图分类号:TU447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沿海、河流的中下游附近地区,地表下埋藏有深厚的第四纪晚期松软覆盖层。在这些不同成因形成的地层中,地表部分有厚度不等的淤泥质软土。物理性质:一是含有很多细颗粒及大量有机腐植质;二是一般天然含水量在40%~70%之间,孔隙比>1.0,天然容重在15~18kN/m3之间。力学性质:强度极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工程特性: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某滩海地区其土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 如何保证基础的均匀沉降是作为我们在土建工程的一个重要质量控制节点来实施的。
1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1.2建筑场地类别
(GB50011-2010)第4.1.3条规定,判定土的类型为软弱土~中软土,以CK6孔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各土层剪切波速vs:计算结果vse=138.8m/s,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250≥vse>140 m/s。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远大于80m,故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特征周期值为0.45s。
1.3地震液化判别
由勘察资料得出,该场地地基土为第四纪新近沉积土,年最高地下水位为0.50m,拟建场地的饱和粉土可能发生液化,应进一步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根据场地地层情况,对勘探深度20m范围内的饱和粉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条件下,CK6孔4层粉砂发生液化,液化指数Ile=3.8,其余钻孔粉土、粉砂不发生液化,综合评价该场地液化等级为轻微,设计时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1.4场地稳定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
(1)拟建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据有关资料,黄河三角洲地域内只有小震活动,无强震记录,不具备中强地震发震构造条件,因此拟建场地稳定性较好。(2)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单 一,地层坡度小,属于均匀地基。(3)根据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综合提供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2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1根据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参数,设计地基处理方案
(1)地基采用深层搅拌桩(湿法处理,桩径O500),桩长8.5m,桩顶标高-1.100,停灰面设在桩顶以上500mm处。桩顶下4m应采用复喷复搅。正三角布桩,桩距1000mm,置换率为22.7%。
(2)桩体采用P.O 42.5号普通水泥。水泥掺入量为60kg/m,要求90天龄期桩身强度不小于2.5MPa。(3)深层搅拌桩质量检验:严格执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工程桩施工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应通过一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验证施工工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5)桩顶设砂石褥垫层,厚300mm,垫层压实系数为0.96。
2.2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的施工建议
拟建场地粉土、粉砂层次较多,厚度较大,施工时易产生桩的缩颈或扩径。因此,各基桩施工完成后,按规定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及桩身质量检测。(1)灰浆拌和机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2min,保证拌和均匀,不使浆液沉淀。提高搅拌转数,降低钻进速度,边搅拌,边提升,提高拌和均匀性。(2)泵与输浆管路用完后要清洗干净,并在集浆池上部设细筛过滤,防止杂物及硬块进入各种管路,造成堵塞。选用合适的水灰比(一般为0.6~1.0)。(3)喷浆口采用逆止阀(单向球阀),不得倒灌泥土。注浆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高压胶管搅拌机输浆管与灰浆泵应连接可靠。(4)采用“输水搅拌一输浆拌和一搅拌”工艺,并将搅拌转速提高到50r/min,钻进速度降到1m/min,可使拌和均匀,减小冒浆。(5)将桩顶标高1m内作为加强段,进行一次复拌加注浆,并提高水泥掺量,一般为15%左右。
2.3地基施工建议
(1)该工程施工时预留50mm沉降量。(2)应均匀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要求在整个沉降过程中所有观测点的沉降速率均应≤15mm/24小时;任意直径方向的沉降差≤0.007Dt;周边不均匀沉降=s/L≤0.0025。(3)相连管线及护坡应在充水试压后施工。
3结语
本文介绍了滩海地区某土建工程的地基处理,通过观测已建成投产的工程,罐体的沉降量在初期能够保证平稳均匀的下降,效果明显好于以前未采用此种设计和施工方法的工程,对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基加固 ; 施工 ; 注浆 ; 监测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program design, using pressure grouting treatment, so that the slurry and backfill formed to root pil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system, improving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resistance.
Key words: foundation consolidation grouting;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某厂房上部结构为四层框架结构,下部为柱下条形基础强夯地基。厂房平面为矩形,约12×39.7m,建筑面积1242㎡,于2009年3月开始施工, 8月基本完工。2009年8月初,我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在雨水冲刷下,房屋产生了不均匀沉降和严重倾斜,其最大倾斜量和沉降量分别为134.4㎜和152㎜,房屋水平位移13.9㎜,引起房屋变形,砌体局部开裂。
1、房屋情况:
1.1、施工概况
该项目于2008年5月对回填土进行了强夯处理。强夯处理区域为房屋基础外3米,采取点夯和满夯相结合的方式。施工时先点夯,再满夯,强夯点夯夯能3000KN·m,满夯能量为1000 KN·m。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影响深度为7米,处理后经检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基槽开挖后,进行了原位检测,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230kpa。压实度按每20延米一点检测,结果均不小于0.97。
基础施工完后即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至装饰基本完成,沉降均较均匀,沉降量也符合规范要求,情况稳定,结构未发现异常情况。
1.2、病害情况:
2009年8月3、4日两天我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在未完善排水措施情况下,大量雨水冲灌地基,造成房屋严重倾斜和不均匀沉降,沉降缝处梯板开裂,砌体结构局部开裂。经检测房屋最大沉降量152㎜,偏斜134.4㎜,水平位移13.9㎜,超过了规范的允许偏差要求,且在后续监测中发现变形仍未稳定。
2、原因分析
该厂房上部结构基本未发现异常现象,局部开裂进检测鉴定为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结构构件本身未发生开裂等情况。该处场地为回填土,厚度为28~41.07m,且为任意抛填,填土时间不到3年,填土尚未自重固结,局部有架空现象,为极不均匀地基。为了详细了解房屋地基情况,又委托勘察单位对地基进行了补充勘察。经补充勘察发现,房屋地基强夯加固层总体稍密,局部松散,为中压缩土;强夯影响层以下土体为松散状,存在架空现象,属高压缩性土。因房屋未作散水且无任何排水措施,在大量雨水冲刷侵泡下,回填土急剧下沉,引起房屋严重变形,属地基变形引起,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3、加固处理方案
该厂房地基土为抛填,厚度较大且为新进填土,下卧层土体松散,空隙率大,粘聚力差,因此必须提高地基土层的整体效果。
经多方案比较,结合费用及施工情况,决定采用压密注浆的方式注入水泥浆,充填地基土空隙,使房屋影响深度范围内地基达到一定密实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加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施工时,先钻进¢130大小的孔,孔距按3.0m×3.0m梅花形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情况,考虑基础传递荷载的影响深度,钻进深度定为12m;成孔后用50mm的钢管进行注浆,注浆时加压力,使浆液沿土体空隙或裂隙流入,形成树枝状分支,填补部分土体空隙,让砂浆与周围土体等胶结,形成三维结构的网状体系,大大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效果。
4、加固施工
4.1、注浆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机具就位——钻进、取土成孔至设计深度——洗孔(回旋钻进成孔时洗孔,采用潜孔钻时不用)——下注浆管——压浆——封孔——检查验孔。
4.2、加固施工:
①测量放线。
测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复测合格才进行成孔设备就位,以保证孔位的准确性。
②成孔。
成孔时采用潜孔锤和钻机结合,严格控制孔的垂直度。钻进时,详细记录钻进情况,对引起偏斜卡钻等位置要弄清楚原因,并根据情况进行扫孔或扩孔,保证成孔质量。当采用回旋钻钻进时,用清水小水量跟管钻进,尽量不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应注意跳孔施工和分段相结合,防止局部水量集中,引起土体变形;成孔中加强沉降观测,防止地基变形沉降。成孔质量必须经建设监理等验收合格后,再在孔口上部1m左右,用水泥砂浆封孔,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重新开孔,以保证注浆能达到一定的压力。二次开孔孔径必须比原孔经小15mm以上,以保证密封效果。
③洗孔。
利用回旋钻机成孔的,必须进行压力洗孔,以保证孔径和灌注通道。洗孔时保证效果的同时,尽量控制用水量,以免对土体形成流蚀或冲刷。
④下注浆管注浆。
本工程采用50mm的钢管为注浆管,并根据成孔情况现场加工喷浆孔,喷浆孔间距一般为10cm,梅花形分布。下注浆管后,用水泥砂浆将孔口四周封闭。注浆浆液采用配比为1:1:2,注浆流量一般控制在7~10,压力为0.3~0.5mpa.最后10~15分钟内,浆液不再下沉时即终止注浆。注浆完成后不拔出注浆管,留存在孔内与注浆压入土体内的浆体形成树根桩,加强地基加固效果。
⑤封孔。
注浆结束后,用稠度大的浓浆进行孔口封闭,保证注浆效果。
⑥检查验收。
施工过程中监理方全程参与,严格保证成孔和注浆质量,建设、监理、施工进行每孔验收,及时确认处理效果。
4.3、施工结果
加固施工中尽量少扰动原地基基础结构,经观测施工中未发现异常情况。经对加固施工实际统计,注浆充盈系数基本上在20~30之间,主要在22~25之间,总体上填充了处理范围约5%;考虑到注浆在土体内分散面和浆液与部分土体的粘合作用,实际的处理效果应应有更大的提高,注浆后,地基变形也渐倾于稳定,注浆处理达到了预期效果的。
5、监测
地基处理后经专业单位的近两年的监测,房屋各点的沉降量和X、Y向各轴线的不均匀变形均在规范要求以内,变形稳定,处理效果较好。
6、结语
该厂房经注浆加固后,变形完全回复到规范要求的范围,效果较好,施工过程基本由机械操作简单、安全,施工中也未对房屋造成附加影响,证明该种加固方式对回填地质是可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