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患沟通的思考

医患沟通的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9 08:55: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患沟通的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患沟通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医患沟通;技巧;脑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

沟通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是医患双方在诊疗中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传递和反馈,以求交流和思想达成一致,保证感情的通畅。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提出“语言、药物、手术刀”是医生的三大法宝,“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种是药物,一种是语言。”目前,世界各国或多或少都存在医患沟通问题[1-3],中国亦存在医患沟通问题[4-6]。现有统计资料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有关[7]。由此可见,医患沟通贯穿于临床工作和医学教育全程,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加强脑病科住培医师医患沟通技巧教育是医学环境和医疗模式发展的需要

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医学模式,在古代,主要包括自然哲学模式、神学模式、机械物质主义模式等三个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最早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跟着产生变化,人们认识到人不止是一个生物个体,还是一个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不仅重视其生理和病理,还重视心理,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对患者的关心和关怀,同时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同质化提升。现代医学模式拓展了医学发展的内涵、广度和深度。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规模、服务条件、医疗环境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医患关系亦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和冲突十分突出,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全国各地恶性伤医事件时有报道,表明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处于临床第一线,在缺乏临床经验、操作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如果医患双方沟通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误解和曲解,极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尤其是在脑病科,医生面对危重患者、介入手术患者时,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准确的医患沟通和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可以在诊疗过程中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而且有助于减轻医生工作和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临床活动中,并在资深医生的带教指导下,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疗决策。

2脑病科住培医师医患沟通技巧教育现状

文献调查研究[8-9]显示,大多数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纠纷和投诉并不是由于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患者认为医者服务态度不佳,或者是由于人文关怀不足和医患沟通不畅曲解误解所致。脑病科绝大多数脑血管疾病就诊患者的特点是“危、急、重”,起病突然,病情较重,时间紧迫。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这就要求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以体现其专业素养。医师住培不仅高度重视住院医师是否具备急救知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还要重视医学人文素养、医德医风教育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教育的关键因素[10]。医学人文教育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应该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而轻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现象。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亟待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3脑病科住培医师医患沟通技巧教育培训的方法和途径

3.1理论学习,人文教育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生执业过程应致力于对生命、健康的敬畏、关爱和守护。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要从人文理念和人文角度对医学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医学不仅仅是“纯科学”或“纯技术”,医疗活动的对象是生命个体,除了治疗疾病本身,还有情感和道德的付出,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因此,在住培医师医患沟通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训,培养具备高尚医德乃至受人尊敬的优秀医师、合格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的桥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医德教育不应局限于理论课的“纸上谈兵”,使住培医师觉得空洞而乏味[11]。建议脑病科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以及专业组长定期在晨交班、周例会或专题会上结合近期科内、院内发生的典型医患沟通不良事件、医疗纠纷事件以及相关的时事新闻进行总结和点评,结合医德医风及医患沟通技巧展开教育教学专题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使医患沟通教育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有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医患沟通培养质量[12]。

3.2转变观念,强化意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相应的教学医院也开设了医患沟通课程[13]。但理论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由于脑病科专业性很强,往往医生更多关注点聚焦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两个方向,带教中常常忽略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然而,国内外医患关系并不乐观,医疗纠纷甚至恶性医疗事故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医患关系是影响社会和谐、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医患沟通是关键因素[13]。因此,有必要转换医学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和方式,强化医患沟通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和历练。

3.3教学相长,言传身教

临床医生每日都会和患者及家属交流和沟通,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亦是临床医生工作能力的体现。带教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因门诊接诊、住院诊疗、出院和回访而呈现不同的沟通内容及方式。同时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知识背景、病情轻重缓急、年龄结构、性格脾气等因人而异进行沟通。在脑病科专科住培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入优秀的医患沟通实例,让住培医生对有效的医患沟通有一个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确保住培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4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有效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条件。脑病患者以中老年脑血管病居多,此类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年龄大、恢复慢,大部分属于卧床患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卒中患者普遍伴有焦虑、紧张的情绪。对于刚刚上岗的住培医师来说,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由于缺乏同理心、社会经验和流程经验均不足、心虚胆怯等因素,经常导致沟通不畅。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掌握患者病情、理解患者痛苦,做到临床共情[14],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住培医师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后,本脑病科教研室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法,以急性脑梗死患者继续静脉溶栓为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明确医师职责的同时,换位思考,用心体会患者身心痛苦。演练完成后首先进行课堂集中式讨论,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演练中的优缺点;其次由教师点评学生演练前准备、演练中的表现,和学生讨论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学主任进行意见反馈和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带教在一旁观察,模拟练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给予指导。通过情境模拟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训练机会,通过训练,及时纠正医学生在诊疗和沟通过程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为以后真实的临床诊疗打好基础,减少风险。提供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培训生的积极思考,便于打开思维。

3.5制定考核,专业评估

对于住培学生考核的形式,国内考核方式更多以笔试的形式进行,住培医师出科考核时科室多从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病历书写、接诊能力和急救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虽然可以客观评价住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往往忽视了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的考核[15]。通过医患沟通教学培训考核和专业评价,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培训质量。因此,有必要定期收集住培医师的医疗质量情况、医患关系状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第三方评价(患方和带教医师的评价)等。在学生出科前如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elicitgiveunderstandend,SEGUE量表)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检验住培医师的真实沟通能力,分析评估结果,提升住培医师的沟通技能,提高临床服务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脑病科住培医师医患沟通技巧教育培训的意义

脑病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一方面,对于住培医师来说,其所包括的疾病种类较多,专业性极强,是比较难学的临床学科之一。另一方面,对于患者来说,很多脑病科疾病的诊断和专业术语闻所未闻,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非常有限,增加了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感。而医患沟通是日常诊疗工作基本能力之一,通过技术和非技术两种水平上的交流得以实现[16]。提升脑病科住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做到有效沟通,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更能使患者积极支持和配合临床诊疗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是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治愈疾病的关键。

4.1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的需要

疾病诊断的前提是了解掌握疾病起因和病情动态发展过程,病史采集的过程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同时,在做体格检查时医者的情感、动作和言语沟通方式等,都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因此,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病史采集信息的可信度,对医生准确把握病史、做出判断有一定影响。医疗活动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医患沟通既是医务工作者的日常活动,也是临床诊疗不可或缺的过程。

4.2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高速发展,部分临床医生对辅助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对医患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医学道德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使医患双方从生理、病理、心理全方位认识健康和疾病,携手并进。

4.3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

临床大部分医患纠纷的发生,并非医疗技术水平所致,主要由于无效沟通,医患双方交流和沟通不到位,致使诊疗过程中认知存在误解或曲解,或是其他心理因素导致其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下降引发纠纷和矛盾。因此,良好、有效、及时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4.4医患沟通是双向的互动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的互动,是医学整体意义和完整性的真实体现,是医学事实与医学价值、医学知识与人性的和谐统一。通过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医生的心理负担,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5结语

第2篇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显得越来越很重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医患双方在诊治疾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交流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要求,更好治疗患者的疾病。结合多年医务科工作实践及切身体会,对医患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现报告如下。

医患关系的现状

医患沟通中存在的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问题: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整体来看大部分医院医患关系普遍较为紧张,不少医院出现医闹,堵门甚至恶性事件。医疗纠纷、伤医事件等问题较为突出,医患矛盾也较为突出,医务人员担忧医疗工作中的不可预知,产生不安全感。在医患沟通中有保留,跟患者及家属只是点到为止。

有些医疗活动趋于商业化,分工作在医疗行为存在着畸形: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疗活动加入了经济利益,出现比如开药拿回扣,做过度检查抽提成等不良现象,带有了某种商业色彩。有的医疗机构只看到眼前利益,在社会上形成不好影响。同时,也确实有个别患者承担高额的医药费后经济窘迫,这让“看病难,看病贵”在社会上形成负面影响,部分患者不信任医务人员,让原本正常的诊疗和沟通变得不和谐。

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人文素质,做不到换位思考:医学科学实践性强、风险性高,如今从事医疗工作存在着社会和患者等多方压力,长期工作中,部分医务人员失去了热情,对工作产生消极,对患者态度淡漠,语言生硬,没有耐心,做不到换位思考,面对忍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他们不能做到将心比心。所以当医生治疗疾病效果达不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预期效果时,往往会迁怒于医务人员,质疑医院。

医患沟通的意义

医患沟通的目的:医患沟通是特定的人际交流。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优质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患双方都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有细致的服务、耐心的解释,运用精湛的技术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院施备的先进与否,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医务人员的素质等,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患者到医院看病,他们希望在医疗设备的好坏、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基础上,更多的希望是能够与医生进行多的交流,以此了解自己的病情。这就需要医患双方有沟通。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的告知,赢得患者的配合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以便能够更好的开展治疗,取得好的临床效果。医生在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的发生。

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是减少各种纠纷的需要: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纠纷,不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原因引起,而是由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好造成的。由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导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务人员的不一致,从而使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说医患沟通的好,既是有效地了解了患者的需求,又是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使忧郁的情绪得以宣泄,以此来减少医生患者间不必要的误会。

患者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医患沟通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有先进的设备、技术高的专家、高质量的服务等,但是假如说医生与患者沟通的不好,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也有可能导致患者数量的减少。医院要发展就要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树立自己良好形象。

医患沟通的有效措施

加强医患沟通,就是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沟通的先决条件,医生注意平时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只有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有过硬的诊疗技术能让广大患者及患者家属折服和放心。

要试着换位思考,想一想假如我是患者,可能遇到的许多困难,尤其是体谅那些绝症、严重伤残期望值过高、心理负担过重的患者,学会倾听和懂得忍让,尽量避免和患者发生冲突。

讲究医患沟通的技巧,光有好的出发点,没有恰当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同样的解释问题,患者反映某位医生的话好接受,某位医生的话就难以接受,所以要注意语言技巧,世界卫生组织1位顾问曾做过1项调查:当患者诉说症状时,平均19秒就被医生打断了[1]。尽量让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得到宣泄和倾诉,真正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争取患者信任和认可,用良好医患沟通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职业素质,不断完善工作: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2]。作为医护人员更是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谨言慎行,绝不能盛气凌人或者摆出一幅不耐烦的样子,这不仅不利于医患沟通更有可能招至医疗纠纷。假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多一份热情、周到,能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白衣天使的温暖,那么这就会对密切医患关系,提高医护人员形象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第3篇

1医患沟通促使医务人员理解和同情病人

1.1换位思考关心病人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从内心深处真正同情和体贴病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那么首要的是要做好换位思考。当给病人看病时,就会站在病人的立场上,体验和感受到病人受病痛折磨的痛苦,就会理解病人带着病体辗转来院看病的不易;就会从病人身上产生多大的能量,你的一点冷漠与浮华又会给病人多大的刺痛和伤感。病人得了毛病,内心是痛苦和烦躁的,来院就医希望得到心理和生理双重的治疗。如果医生都能象对家人那样去对待病人,那样的负责任,那么医疗纠纷就会大大减少或者消失。

1.2积极转变服务模式

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病人不理解,怨天尤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从思想到规划,从举措到实施,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

2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

2.1要消除病人的“心病”

病人得了病已是不幸的了,到医院治疗又要花很多的医药费。然而来院之前,首先考虑的还不是就医,而是绞尽脑汁想法找个熟人,打好招呼,甚至送好“红包”,再住进病房。生理上的毛病还未治疗,心理上又犯上了难以治愈的“心病”。

2.2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服务

病人再就医的时候,不仅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医疗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病人来医院是看病,医院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医院就如何尊重、理解、关心病人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3医患沟通是化解医疗纠纷的催化剂

3.1医务人员要主动关心病人

经常的,持之以恒的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化解矛盾,达到互相了解,互相谅解,有效的将矛盾和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医患沟通是医生和病人双方的事,但主动权在医生一方。在病人眼里,医生、护士是“天使”,是救治自己的恩人,因此会产生拘谨心理,害怕主动和医护人员接近。恭敬加自卑是病人的心理普遍写照,故而轻易不敢向医生提问和讲要求,怕得罪医方,贻误治疗,有事就放在心里。疑惑、猜测、烦躁心理积聚多了,就容易爆发,而医疗或费用上的细微失误就是这种爆发的导火索。

第4篇

关键词: 转型期 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是以患方为中心,医方为主导,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行为,通过各种渠道交流信息,并且给患者科学的治疗,让医生和患者在认知上达成一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社会转型期,医生和患者之间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是造成医患紧张不容忽视的原因。一项调查显示,48%的医生认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他们未能与患者及时有效地沟通,50%的患者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是因为医生不愿意和患者沟通太多。

因此,医生在与患者的交往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这种能力与医学技术同等重要,是作为医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

1.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医生职业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当前一些医学生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有的缺乏社会生活中需要的起码的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医患关系处理不好,有的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语言生硬,对患者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分析不够,适应能力弱,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注意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2医患沟通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1世纪医学模式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彻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医学模式转变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医学模式在医学教育客观上要求医学与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结合,改变医学教育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知识培养的单一性,新医学模式其核心是医生要理解病人是社会的人,这种内在的素质要求,单靠专业教育显然是很难完成的。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考察审视人类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因此,医患沟通交流是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3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临床治疗活动是由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参与才能完成,只有双方沟通顺畅,才有利于医生对病情了解得更准确,然后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现代医疗手段非常之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每个患者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医务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制订最适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同时,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了解,并给予积极的配合,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因而医患沟通对治疗效果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4医患沟通是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需要。患者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日益重视自己的从医权利,因而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沟通可以为医患之间构筑一座双向交流的通道,通过医患沟通使医患之间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他们的沟通水平是防范日后从医实践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应包含的内容

2.1接诊时要注意谈话方式及内容。医生要了解病人的某一病史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注意使用接近性谈话,必要时对病人有适当的称谓,对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病情好转要予以鼓励和肯定,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2.2善于和病人交谈。病人到医院求诊,特别需要医生的心理及情感关怀,医生要耐心听病人述说并周到地向病人解释,学会和病人及家属的交谈技巧,会很好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因此应加强学生对掌握了解性谈话、启发性谈话、鼓励性谈话、解疑性谈话、预防性谈话、批评性谈话、征求性谈话、慰问性谈话等技巧的关注。

2.3教育医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医患双方在医学知识掌握上的不对称,医护人员眼中的常见病,对患者来说可能是头一回遇到,处于主导地位的医护人员,如果从患者/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良好的医患关系就会建立。

第5篇

1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新的模式意味着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善于与患者沟通。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正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将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1.2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其中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的交流能力〔1〕———医患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1.3随着医疗制度改革、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疗与教学的矛盾日益明显,愿意作为教学对象的病人越来越少,选择教学病例难度加大。患者不愿意配合,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1.4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实习医学生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承担了大量的普通诊疗任务,如问诊、体格检查、基本技能和手术操作等。然而,由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严重不足,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医患沟通课程安排与实施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畅的现状下,医患沟通教学课程设计中应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来实现和完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1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引导医学生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加强临床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学习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技巧及策略、学习如何建立医患信任关系以及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能较快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化。

2.2教学内容的安排

理论授课:医学教育标准与医学生必备素质、医疗法规、医患沟通,临床沟通技巧。课间见习:

①了解医疗纠纷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师模拟医疗纠纷现场,模拟处理过程;

②了解问诊的内容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问诊、采集病史;

③交待病情和术前谈话: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交待病情,进行术前谈话;

④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医护人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不钻研技术和业务,过分关心自己的收入;对病人态度生硬,语言难听、脸色难看;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甚至出现了以致类似“天价医药费”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比当前的医学大家如:王忠诚、张金哲、韦加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认识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

⑤加强医学伦理方面的深入探讨,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涉及医学伦理的问题,例如:医院发生火灾,医护人员应该先救病人还是自救;回民患者大出血,拒绝输血,医生该如何处理;孕妇应该马上接受剖宫产,而家属拒绝手术,应该怎样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⑥医患沟通过程中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入认识,例如: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法赋权利,肿瘤患者希望了解病情,而患者家属为稳定患者情绪强烈要求隐瞒病情,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2.3教学方法的实施

理论授课、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典型病例、PBL教学、案例分析和情景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提出核心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使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目的。把PBL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医患沟通的教学〔2〕,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医患沟通纷繁复杂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得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学习内容形象化,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沟通和交流技巧的示范,向医学生突出强调正确沟通与交流的态度和行为。

3注重临床带教,加强医患沟通实践

临床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检验与升华,它直接影响医学生以后能否独立开展工作。因此,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3.1做好医学生进科前的医德医风及法律法规培训。

教育医学生要对病人要怀有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同情与关心。工作中要认真细致、谨慎周到、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强调对患者一视同仁,要“热心、耐心、关心、细心”,尊重病人及其家属。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调依法行医、依法沟通。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3〕、〔4〕。

3.2提高临床教师素质,示范医患沟通。

第6篇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外科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生、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充分进行医患沟通显得愈加重要。由于临床教学大多注重专业知识培训,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关注不够,以致医学生临床工作后难以适应医疗工作,导致医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1]。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要有高超的诊疗技术,而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应特别注意加强和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笔者根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和多年的外科临床教学经验,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影响医患沟通的相关因素

1.1 患者方面 首先,医患沟通时,患者大多期望详细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又通过医生的检查和判断,以验证自己的病史,以此判断医生医术的高低。以致不能在诊治过程中和医生很好配合。其次,医患沟通时患者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大多数医生习惯于扮演主动角色,采取“问答式”交谈,使医患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限制。第三,由于医学是探索性科学,在现行环境下仍有相应的局限性,医疗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患者的期望值过高,从而影响医患沟通,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第四,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由消费观念引发的医疗纠纷明显增多,以致医学生与患者很难有良好的沟通。

1.2 医生方面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近些年医疗纠纷的增多,导致一些临床医生害怕出现医疗纠纷,不愿放手让实习学生锻炼,使学生缺乏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的机会。少数临床医生责任心不强,对待患者不够耐心、细致,与患者的交流不足,也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

1.3 学生方面 由于目前就业困难,竞争激烈,有部分医学生忙于考研深造,对临床实习不重视,走过场,不认真询问病史,不仔细查体,从而阻挠了医患沟通。态度不够端正,不注意倾听患者的谈话,缺乏沟通技巧,对患者的提问缺乏耐心,查体不全面,不注意患者隐私方面的保护等是医学生与患者沟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意义

2.1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平时的临床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医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经验,不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不善于学习;缺乏爱心,讲话没有艺术性,不会处理医患关系,无形中对患者造成伤害;不考虑患者的心态和生活的社会环境,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较复杂,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密不可分。因此,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要重视人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不仅要学会行医,更要学会做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能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早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模式,它要求将医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交叉结合,改变既往医学教育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忽视心理和社会知识培养的缺点,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将患者看做是社会的人,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角度来看待人类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换成“以患者为中心”[2]。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能让学生尽早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更好的适应临床医学的要求,尽早融入医疗工作中。

2.3 适应医学教育趋势的需要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生,而高素质的医生不仅要掌握广博的医学知识、理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力,处理好患者的情绪能力以及医患交流沟通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构成一名医生应当具备的完整规范的医疗行为。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外,同时应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综合素质[3,4]。因此,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应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3 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方法

3.1 大力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 临床教师不但要重视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还要对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足够重视;要实施问题教学,要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教师[5]。首先要大力增强临床医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积极性,使教学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其次,加强临床教学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院内和院外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第三,建立临床教师淘汰机制,通过严格的教学评估,对不称职的教师取消教学资格。临床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其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仁爱之心,与患者交流的方式、方法会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2 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临床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实际处境,体会患者的难处,无形中就会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医患交流就容易进行沟通,不易产生误解。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预先告知患者及家属,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反应和不利因素及时、详细做出解释,可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3 要求学生加强个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形象 衣冠整齐、言谈得体,举止大方,展示出一名医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既是对工作和同事的尊重,也是对患者的尊重。良好的自我形象既能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工作时心情愉快,也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有助于医患双方进行交流沟通。

3.4 指导教育学生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关心体贴的问候,耐心细致的询问和不厌其烦的解释病情,可以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工作中要注意语言沟通的技巧和说话、动作的方式,对患者尽量应使用礼貌性语言和安慰性语言,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理解能力、性格爱好、知识水平等选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从而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积极配合,从而收集到真实可靠的病史资料,进行针对性地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5 要求学生努力倾听患者诉说 善于倾听对方的叙述,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关信息,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倾听患者谈话时要身体稍稍前倾,双目注视着对方,神情专注,这样可以向患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很重视对方,正在认真听取对方的述说。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获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要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要有体贴周到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及对治疗的情绪反应。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但会看病,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疗道德,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许峰,卢仲毅,王兴勇,等.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J].西部医学,2004,16(1):91-92.

[2] 李光.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7.

[3] 孔宪炳.外科实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67-771.

[4] 栗昭霞. 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 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10.

第7篇

【关键词】儿科;医患沟通;语言行为;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的医患关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因医患关系不协调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受到了医生和病人的关注,而且受到了媒体和司法的关注。医患问题的实质是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主要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为探讨语言行为在儿科患者沟通中的重要性,笔者对近两年来我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进行了研究。

1数据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小儿患者,男102例,女98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5.62岁(1.44±1.1)岁,住院治疗73例,住院治疗127例。根据平行对照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1方法参照组医生不接受语言、行为艺术训练,观察组医生接受语言、行为艺术训练。对2组患儿的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在医患纠纷、医疗差错等方面,在儿科患者中,患者家属出具了本人自制的治疗和护理满意度问卷,并主要内容包括治疗专业、医疗和生态优势、沟通效果及治疗效果等,为三岁以上的儿童,需与儿童进行沟通。1.2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P<0.05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医疗差错发生率为2%,医疗纠纷发生率为3%,对照组为参照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沟通主体的差异。医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性,在医患沟通中占据主导地位。患者的话语权、儿科患者的交流主题为儿童和家属,医生诊断为家庭成员的疾病,儿童的检查和观察。儿科医患沟通,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不成熟,同时儿童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诊断要求,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导致病情描述不准确,治疗失败。2)在交际语境中存在差异。孩子玩的需求比较旺盛,而医院环境则更为严重、奇怪,哭闹的现象常发生在儿童,而家属因担心病情较重,焦虑、焦虑等情绪,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交流的类型。儿科医患沟通更为复杂,而谈话类型也有较大差异,产生不均匀的现象。交际语言的差异。在儿科患者沟通中,医生需要尽量放慢速度,同时,温和的话,友好的脸,从而获得疾病信息。在这项研究中,观察组接受培训的语言和行为,具体分析如下:(1)与儿童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良好的倾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倾听、倾听、倾听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但在沟通中出现家属要告知医师,所有患儿的疾病,缺乏重点,在医院医生工作本身是复杂的,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倾听,常在家庭中的孩子用言语打断。另一方面,现在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辅助检查设备如窥镜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等,呈现出清晰的图像和医生,可以取代语篇交流,这不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因此,医护工作者应注意,在理解听力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倾听技巧,同时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医务人员应该对孩子的家庭心理进行换位思考和理解,认真听讲解,在讲话中,尊重说话者,及时加入他们的观点。同时,儿科医师应从患儿家属较为复杂的话语中理解其重点,并对其话语重点进行引导提问,从中了解到既完整又具有重点病史资料。另一种情况是,医师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讲理的患儿家属,他们对一些问题会表现出不耐烦,一直唠叨,会迁怒医师,此时医师应耐心倾听,对患者耐心解释,避免纠纷事件的发生。由于病情变化比较复杂,家属经常担心,由于对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视,有很多疑问,因为它不了解疾病,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孩子的家庭会得到各种信息,于是医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流程,详细解释,促进健康知识的认识,让孩子与他们的家庭成员充分的站在诊断过程中消除恐惧焦虑和心理,增强医生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让患儿家属与医生、儿童等疾病的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与儿童的交流。保持童心:孩子容易因为服药、打针给孩子带来痛苦和抵抗,害怕,对医生的语言和行为都很敏感,所以和孩子交流,医生必须自己和孩子们平等的地位,用一颗孩子般的心观察和对待孩子。如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辐射,海绵宝宝,儿童动画或游戏的喜爱,关医生与病人的距离很容易,帮助孩子迅速的心理,使其能够冷静处理。要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照顾:因患儿年龄较小,传统观点认为其不懂事,但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表达的内容。事实上,孩子有发言权,最了解自己的疼痛和身体症状,所以医生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应注意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照顾。在孩子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微笑,耐心倾听,讲话和蔼可亲,对给予适当指导,赞美,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增强孩子接受治疗的信心。同时,医生在沟通工作时,要注意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自己的道德和专业形象,不仅要赢得尊重,也有利于信任和善意。加强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对治疗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治疗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儿科的医患沟通中,医生应该熟悉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为使用高质量的语言、行为和孩子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从而保证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减少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纠纷,提高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万智,郭霞,朱易萍.医患沟通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性及在儿科实践中的体会[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04:223-225.

[2]丁宗蝉.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5.

第8篇

【关键词】患方 不同级别医院 医患关系现状 紧张原因 改善措施

近年来,各种医疗纠纷充斥着各大媒体报刊的板块,使得人民群众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信任度逐渐下降,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以患方为视角,调研江苏连云港地区医患关系现状,探寻其三级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进而为和谐医患的建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连云港市、县及乡镇6个医院(卫生所)作为调研场所,共对1000位患者及家属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其中,市医院4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县医院400份,实际回收381份;乡卫生所200份,回收185份。

1.2调查内容

了解当地患者及家属对当前的医患关系的认识与看法。调查的问卷涉及医患关系现状、紧张原因、如何改善及对未来的前景展望。问卷设计全部为选择题:其中医患关系现状、就医情况、发展趋势等为单选,紧张原因和如何改善等为多选。

1.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各个医院现场问卷的方式,问卷以现场拦截自填方式。

1.4统计数据

问卷回收后采用SPAA v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对于医患关系的现状,能使我们全面客观的了解问题全局,对解决纠纷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调查显示,市级医院就诊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现状和谐的占40.5%,县医院33.6%,镇医院18.9%;对医患沟通认为较好的占60.1%,县级占57.0%,镇医院49.7%;在信任程度上,市县镇医院对医务工作者信任分别占76.2% 、74.0% 、70.3%。

只有对原因的深入挖掘,才能最本质的认识了解问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医患纠纷。结果显示,市县镇医院就诊患者及家属普遍认为看病太贵,分别占比58.0%、47.5%、46.0%;其次是认为医生态度不好,占据47.3%、43.0%、44.3%;医生参差的专业技能水平也难以让患者满意,位列第三,占比32.9%、33.6%、38.4%。同时,医疗腐败、媒体误导、医闹出现均被被调查者指出,需要得到进一步关注。

医务人员虽然是医患沟通的主体,但患方作为接受服务的一方,他们的意见及建议确实应得到我们的正视和重视。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市县镇各医院的被调查对象均认为加强医患沟通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分别占据67.9%、56.0 %、64.3%之多;其次,认为当前医疗体制需要改革的也不在少数,占比为48.6 %、42.0%、44.3%;第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处理纠占比42.6 %、36.7 %、43.8%。当然,还有不少被调查者认为应打击收红包、降低医疗成本、呼吁媒体客观报道。

3.讨论和建议

3.1从医患关系的现状看,市医院的医患关系总体相对和谐,患方对医务人员的沟通信任程度均可从侧面体现。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市医院医生受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沟通的意识较强,在这方面做的也较好,降低了由沟通不畅引起的诸多矛盾。 其次,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度高,大多患者认为市医院基本上可以代表本市区最高的医疗水平,就医时也会积极配合。再者,市医院的管理严格,规章制度相对完善且贯彻落实全面[1]。相反,镇医院(卫生所)的医患关系是三者之间最差的,其原因也可归结于以上三点。

3.2医患关系紧张原因

3.2.1绝大多数的患者认为看病太贵,这就要求我们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收费,规范用药,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其次,要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其服务和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的重要性。健康是人们普遍追求,关系千家万户幸福[2]。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3]。

3.2.2大多数的患者认为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医生工作繁忙劳累,每日接待的病人过多,很难对每一个病人都服务周到。且医生过分的依赖高科技设备,只重视疾病本身,而忽略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由此医患关系恶化加剧,医患关系也进行了修无止境地恶性循环[4]。医疗是最基本也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民本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得由政府干预,深入解决;医疗也是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我们在就诊过程中也应积极配合, 出现问题能互位思考,及时沟通[5]。

3.2.3还有不少患者认为部分医生水平不高,造成误诊。同时,部分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难以正确评估疾病的复杂严重程度,诊疗期望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

3.3 医患关系改善举措

3.3.1从患者及家属希望改善的渠道来看,我们必须全面实行医疗体制改革,也只有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从而实现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6]。杜绝过重医疗费用导致部分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从而推进了“病有所医”的实现。这样,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有所缓解,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更加和谐。

3.3.2必需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风险性很高的学科,到目前为止很多疾病并不能被人们认识并治愈。患者的角色应从主动就医转变为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患者与医务人员有良好的交流,甚至是换位思考,对疾病的性质、治疗和转归有所了解,达到对疾病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当然,医务人员是医疗沟通的主体,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备至,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7]。

3.3.3当代社会所有的处事行为,都应该在法律的规范下完成的,医患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医务人员与患方各自所享有的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这样在医疗纠纷出现时,按照规章制度妥善处理,明细责与权[8]。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及时有效的处理平台,能公正公平的化解矛盾,保障医患各自应有的利益。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12JSSPITP1851)。

参考文献:

[1]王晓安、张建.北京市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09(11).

[2]王立波、张东航. 浅谈医患关系的协调与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6(08).

[3]应维华,朱丽娜 杭州市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分析[J].健康研究,2010(08).

[4]王孔迪.医德医风现状简介[J].中国药管理杂志2006(07).

[5]魏俊丽,贾红英.患方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01).

[6]卢仲毅、唐时奎.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2(12).

[7]马维胜.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未来出路[J].中国工业经济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