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0 16:28: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陈地。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初中语文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每位初中语文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向新课程。现就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搞好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谈点体会。

一、感悟课程,形成新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而新程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那么,什么样的初中语文课程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1.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即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课堂要有开放意识。

只有开放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学语文课堂,才能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良好方式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二、加强新课程课程教学探究,驾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

1.要有民主的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如果教师能带着这样一种认识走进课堂,那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师生双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得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要有充分的读。

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充分地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要有自由的表达。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5.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的讲授为学生学习的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6.要有客观的评价。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法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只要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而且兰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7.要热烈的讨论。

讨论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三、运用知识效果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发生了转变,课堂的教学策略、学习方法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生活,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新课程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认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恰当角色定位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的角色定位。一种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挥下看看、听听,并简单地动动手、动动口。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被完全剥夺,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限制了课堂教学活力。一种是只过于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教,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启发、引导和互动作用,成了站在台上的“观众”,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看似轰轰烈烈,最终却无功而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兼顾,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二)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约束来的,更不是靠挥动的教鞭“打”出来,而是依赖民主平等建立起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与学生通过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师生间更容易建立合作型、伙伴型的教学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并调动其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积极参与互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应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这也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改革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新课程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托.布里德说:“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对于小学生而言,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

(一)要强调预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必要的心理准备,也是具体的内容准备。在课前,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详细了解教材内容,深入思考内容重点,切实发现学习难点,才能为课堂听讲做好相应的准备,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二)要强调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无论课内课外,都要勤于动笔。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大多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记录,我们这里重点强调平时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边读边动笔。这里的动笔,可以是标注,也可以是摘抄。此外,教师还要逐渐培养其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逐渐形成爱好写作的爱好。

(三)要强调观察

观察习惯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要引导学生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等。

(四)要强调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五)要强调背诵

青少年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多读、多记,特别是古典诗文和现代美文。这样,学生必将受益终身。

三、新课程要培养良好审美能力

(一)体会形象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形象美。这里的美,既包括具有美感的事物,也包括文章刻画的丑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中,揣摩、理解和感受美的形象,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感受意境美

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三)体验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四、新课程要恰当运用电教手段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

在当今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始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落实“有效教学”标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才会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我国课堂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毋庸置疑,目前我国实际课堂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引导能力不够,上课方式单调沉闷,由于语文课程基本没有动手实践机会,学生对其缺乏学习兴趣,这些都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何光峰、曾志红等人也在研究12个典型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后,分析、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都值得教学一线的教师引起注意。

1.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教学方式仅是传统的单向传授,忽略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应令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要求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给予适当指引,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教学有效性自然不高。例如,在《心声》一文中有一个经典段落:“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渴望学习、渴望读书的美好纯真,相比教师直接在课堂告诉学生在文章段落旁作标记的行为,不如让大家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后再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更好。

2.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乏味,不够生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很多教师已认识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较少使用多媒体等更灵活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也能更方便地表达自己。例如,在教授《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PPT或者短视频的方式令同学们直观了解其现实中的表演形式,结合书中的文字,才更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暗含的文化背景。

3.教师提问琐碎,不能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常把注意力放在具体问题上,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小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才能令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第一保证和重要前提,目标既要准确,又要明确。教学过程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由大及小,逐步具体细化,明确在每个教学阶段应该如何进行。衡量教学目标的参考指标涉及很多方面,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等等,需要教师结合多方面综合考虑。

2.教师应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即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

结合

建议教师使用恰当的导入语,从而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这还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间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用简单的文字展示了父爱的深沉,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同样用不过分华丽的语句描述自己的亲人为自己的奉献,这还可为写作打基础。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课堂学习内涵

现如今,随着多媒体的应用,教学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此方面的培训。生动的课堂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均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学方式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方面,例如,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激发其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并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作用。例如,针对需要背诵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进行课堂演绎,或者在课堂进行朗诵比赛,既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4.与学生间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

很多教师会忽略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这在以人为交流主体的、互动性极强的课堂教学上实则是关键因素。只有双方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距离,增进交流、理解与合作,从而间接保证课堂教育的高效率,最终提高教育质量。

语文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语文本身就是富有艺术性的学科,其教学形式自然也多种多样。作为主要面对青少年人群的初中教育工作者,教师更应该令课堂教学生动灵活,恰当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并乐于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考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科技人才,这就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颁布实施,这要求我们改革必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课堂教学内容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之源,拓展延伸,,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从而改变并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得语文课由单一而转向辐合,由平面而转向立体,由封闭而转向开放,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提出过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论断,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即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合二为一。其中,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初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每个语文教师应认真地理解这些思想和要求,并努力将其体现在自己的教法设计之中,充分使用讨论法、对比法,情景教学法等有效教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让学生对每堂课都能感兴趣。一句话,教师的“教”始终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终身受用。

三、引领新思想和新理念

所谓“新思想”,就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如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提高质量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等等。所谓“新理念”,就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理念,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在这些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 “教室”变成了“学室”,是同学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场所,是学生施展聪明才智的场所,是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场所。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的时间由学生自己主宰,课堂的空间由学生主宰,课堂的学习活动由学生主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发动者、参与者。

四、优化时间、注重参与

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输送知识”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精心细致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整个课堂学生很少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更谈不上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这种缺乏情感体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只能是死知识,假知识。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尽可能把各种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如教《变色龙》一课,我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上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再现故事情节。学生情绪高昂,非常活跃,一头扎进课文中,去琢磨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感情,明确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演生动逼真。这堂课因有学生的全面活动,学生很快理解了人物形象,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探讨新型的教法和新型的学法

所谓“新的教法”,就是与传统教学完成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传统教学下,“教室”是老师教书的场所、老师讲课的场所。课前,老师把教参的东西抄上教案。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学生抄写;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节节如此,这样的课堂老师主宰一切――主宰课堂时间,主宰课堂的空间,主宰学生的学习,主宰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学,孤独地学,厌烦地学,低效地学。而“新的教法”侧完全不是这样,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谓“新的学法”,是与“新的教法”相辅相成的,有了“新的教法”,就自然有了“新的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七、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应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每一个孩子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只重视少数优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此,在把准了训练内容与训练度后还有一个训练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通过训练都有所提高,同时要求教师要有爱心,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真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为学生将来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愿我们的学生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逐渐变得乐学、善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语文课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深化探究式学习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理想的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钟健平

          (会昌实验学校,江西  赣州  342600)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像一缕缕春风吹进了老师们的心田,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看似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发言人更多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可是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部分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让人既忧虑又困惑。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困惑与思考

在课改实施的近几年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参加了不少新课改活动,听了一系列的比赛课、观摩课、示范课,再观察身边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冷静地思考,发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困惑,令人深思。?

一、语文课堂成了学生的表演秀

新课程改革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课堂活动。但假设应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有些语文课堂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表演脱离语文本身。有部分语文课堂,老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热衷于学生游戏、学生表演,硬生生的将一堂语文课上成了游戏课或表演课。这些活动使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真是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二是双基很受冷落。在部分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老师总是生硬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使得了学生的视觉疲劳。老师一味的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忽略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合作学习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可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不当:?

一是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教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怎么样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

二是气氛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权威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由于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教师要的气氛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

三、学生成了上帝

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难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老师只是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帜”,“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滥用表扬。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老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有些老师,只要是学生的回答,都表扬。既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难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使得学生随意应付,懒得思考。?

二是老师的评价语言单一,苍白。学生回答后,老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 “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教师模糊,学生迷惑。

四、多媒体课件“一枝独秀”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人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成败时,往往喜欢看上课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其实,我们始终要明白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工具,假设它起不到辅助的作用,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教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带领下,依次将课件展现。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老师失去了练习粉笔字这个基本功的机会。?

二是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满足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但学生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老师和学生也失去了展现语言表达的机会。

   三是录音代替教师的朗读。语文课堂中,再也听不到教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语文课即语言课,有些时候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

总之,语文课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重道远,如何努力做到真正贯彻新理念,切实可行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全面发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相信我们只要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不追求形式,不走极端,就一定能步进语文新课改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孙建军.对当前几种语文教学法的剖析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1999,(10).

[2]卓巧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1998,(12).

第6篇

首先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而且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基础,学好语文,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生活中与人聊天,写信,发邮件都会遇到语文知识,其次语文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还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提高,当年语文成绩特别突出,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他的一生,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拉分值的就是语文,语文成绩考不好,四大名校无望,市重点无望,语文考得好坏决定你的前途。

2、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现状分析

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新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 焕发出活力, 令人欣喜, 叫人振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 “创新” 与《语文课程标准》 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 徒有形式, 没有实效, 语文课堂丢失了 “语文味”。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形式上的自主模式实际的教学成效不高

新的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自主学习模式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开动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有部分教师将自主学习模式肤浅的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提出思考题,其余问题全部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没有进行课前充分的自主预习作为基础,老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该有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积极学习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主学习模式不是指学生自己学习,而是教师进行指引让学生更好的学到知识。

2.2分层教学操作不当而产生危害

新的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提倡和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其执行变味,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某一次成绩进行分类,并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状况,并且对学生也没有能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作为基础,导致学生出现“分层就是分等级”这样的抵触思想,产生很多副面影响,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很多学生产生心理压力,这种现象让分层教学模式脱离了正确的轨道。

2.3进行课外教学但目标不明确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将实际生活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会增加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活动设计与组织中,过于重视了活动的娱乐性功能,放纵学生自娱自乐,不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总结,知识性效果弱化,学生活动开展得较为火热,实际上已经背离了语文课外主题活动设计的初衷,未能有效体现对语文教学成效巩固的目的。

2.4过于使用电子教育设备,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目前多媒体的教学进入了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这些电子教育设备的引入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很多抽象的事物得到很好的形象的解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电子教育设备的引入也带来了很大问题,很多老师省略了备课这个环节,课堂教学中缺少逻辑性,缺少师生互动环节,虽然趣味性增强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深度严重不足,教师将整节课的一体化课件照搬到课堂上使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导致“电脑指挥人脑”,教学活动呆板,成效低下。

3、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

可见,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应该如何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呢,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

3.1教学中强调自主性,但不是放任自由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把课堂还给学生。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 “主导”有机结合。自主性学习不是无师自通,教师应该作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总指挥:参与、合作、促进和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教师不能叫一个学生一辈子,但可以教他一生受用的方法就是这个道理。

3.2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先学后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师也起着很大作用。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要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 “教师讲学生听”为“先学后教”。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

3.3倡导对话,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所以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之间精神的融合、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 “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不能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不能注重发表和说话, 忽视倾听和交流。

3.4教师要合理设计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和课外学习

教师在运用分层模式组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进行宣传,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在综合分析评定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自我评定,综合确定学生的分层。另外还要实施动态管理,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分别进行升级和降格,以竞争的机制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课外活动中,要保证课外主体活动目的鲜明。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实际,要与语文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整个主题活动的中心是围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教师可以借助于课外兴趣小组、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空间,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积极性;自;意识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知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兴趣,可以激感、培养意志,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某种状态。它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是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主动参与,给学生更多的自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之一定的差别。个性不同决定着思维方式与深浅度的不同。使学生在愿意思考、主动动脑思维的情况下还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建立开放的教学过程,关注每位学生,使学生乐于思考,这是每位教师必须注意的,否则,课堂上就会尤如一潭死水。在课堂中为了实现这点,我是这样做的:1、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思维动机,在宽松快乐的情境中展示自主学习的魅力。如“赤壁之战”一课,讲到火攻曹营这一计策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当黄盖,师生是黄盖手下的将领。黄盖充分阅读课文后,回答火攻曹营的路上手下提出的问题。黄盖有许多问题被手下卡住,因而都很投入地再去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兴致勃勃的争先回答、相互补充。从而理解了火攻计划的周密与巧妙。2、满足最佳心理需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过难,会始中下等生失去学习兴趣,思维停滞。问题过易,又会使一些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赏识的心理需要,注意设计那些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兴趣的、启发性强、发散性强的问题与情境,调动起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心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对法国夫妇的美好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萌发这种美好的愿望,谈谈你的理由。3、运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动性,扩大学习参与面。小学生比成年人更渴望成功、得到表扬,但他们自我调控与意志力又较弱,他们参与活动多数学生是从兴趣出发的。玩是孩子的天性,你看,球场上孩子们在比赛谁的投篮命中率高呢。比赛竞争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剂。于是每当课文较复杂或学生思维出现低潮时,我就适时组织一些比赛,看看哪组举手发言的多,哪组读书最认真,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优胜组展示在百花园中的风采展一栏。学生们为争第一,无不积极思维。4、合理安排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之中。独立学习是学习自主化的最佳方式。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独立学习实践中总结出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为学生提供时间、机会,在学习体会有争议时适当采用合作似的学习方式。如把握课文内容方面就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这些方面来自己学习,写景状物类思考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体会出来的?写人记事类可以这样想: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的什么事?从中体会到这是怎样一个人?你怎样体会到?在读书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边读边适当标注,同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体会和同学交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解决,这样可以使独立学习的结果得以检验完善,可以使有争议的问题通过讨论找到最合理的答案,避免不成熟的想法当众发言所造成的尴尬,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第8篇

一、为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容量,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象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优化作文教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

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