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

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0 16:28: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

第1篇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视神经炎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06~2010年收治ON患者44例(67眼)。入选标准:①急性视力严重减退,伴(或不伴)眼球转痛,色觉障碍;②符合视神经炎的任意类型的视野缺损;视觉诱发电位(PVEP)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或引不出波形;③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阳性;④视正常或轻度水肿、出血;⑤须除外缺血性、糖尿病性、遗传性、药物中毒性、酒精中毒性、维生素缺乏性视神经病变,眼科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玻璃体疾病、屈光不正),视路肿瘤,脑血管病,脑膜炎等;⑥均为第1次发病。

一般情况:符合ON入选标准,男23例,女21例,男女之比1.0952:1;年龄14~48岁,平均27.61±12.7岁;双眼受累23例,单眼21例;发病时间3天~3个月。均行心电图、胸部X线、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检查,并询问有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及精神病史。本组均无鼠神经生长因子过敏史。

临床检查:均常规视力、眼底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VEP检查。治疗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0μg+DXM 5mg/日球后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连续3天,静脉滴注DXM 10mg/日共7天,并在4天内逐渐减量至停药。治疗后复查。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视力恢复至正常水平;②好转:视力提高视力表3行以上;③无效:视力提高

分别讨论发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起病时的视力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的影响。统计学方法: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校正的X2检验。

结 果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前后视功能及视野、眼底变化结果:①视功能检查:治疗前28眼(41.79%)视力低于0.1,治疗后47眼(70.14%)视力提高到0.2及0.2以上。其中有9例视力高于1.0。治疗前31眼(46.2%)有视水肿或出血,(25眼)37.313%视苍白;治疗后视出血消失、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眼(2.985%);视苍白30眼(44.77%),眼底基本正常35眼(52.23%)。治疗前40例(90.90%)存在视野异常,治疗后13例(29.54%)视野恢复正常。②诱发电位检查:视神经炎VEP异常率很高,主要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各视力组治疗前P100波改变表现为潜伏期明显延长,幅值明显降低。VEP P100潜伏期延长60%,消失22%。治疗后P100潜伏期延长51%,消失12.23%。其中P100潜伏期的改善更为显著。

影响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因素:①不同年龄段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14~30岁年龄段疗效最好(X211.5,P<0.05),30岁以上疗效差。性别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影响无差异。②就诊时间、起病时视力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疗效之间关系:30眼于发病15天之内效果好(X234.91,P<0.05),就诊时视力与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之间有显著相关性(X217.1,P<0.01),发病时视力0.2~0.5组疗效最好。③发病后是否伴有眶周疼痛与鼠神经因子联合地塞米松疗效之间的关系:19例伴眶周疼痛者经鼠神经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疗效显著,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例)

X212.85,P<0.01。

讨 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仅能够促进神经纤维定向生长,诱导轴突树突的发育,促进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生长,神经元的有丝分裂,分化和修复,使神经髓鞘修复,同时能够保护神经元免遭继续损害,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支持神经元的存活,但是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视神经局部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的时间较长故疗效欠佳;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能力,同时还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减少抗体生成,但是长时间大剂量的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地塞米松的联合球后注射可以使眼眶内的血药浓度迅速达到高水平,既能的减轻视神经局部的炎症反应,有效发挥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以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渗出,又可以保护其效应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减轻炎症造成的后果促进其再生及功能恢复。同时隔日1次的球后注射能够使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全身血药浓度低,因此可以避免全身严重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ON有以下优点:①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强,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视功能,对AON有显著疗效;②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小,年龄、就诊时机、起病时视力、是否伴有眶周疼痛可以帮助估计预后。

参考文献

1 罗其中,包映眸,董斌.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经再生与修复策略.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2):49-52.

第2篇

[关键词] 腹腔镜;阴式手术;子宫肌瘤;预后情况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153-0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妇科病房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而处于此阶段的女性患者不仅有保育和保留子宫的需求,且要求手术治疗尽可能保持切口外观整齐、美观,所以这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目前,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在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共有3种,分别为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单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这3类手术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均可收到不错的临床效果。笔者收集了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次旨在探究3种手术方式之间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0~54岁,平均 (36.9±1.6)岁,病程3~9个月,平均 (4.8±1.2)个月。所有患者均经常规阴道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其诊断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关于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②术前尚未接受激素治疗;③无手术禁忌证;④子宫肌瘤大小≤10 cm;⑤排除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本次研究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的要求及结合其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A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40例),B组采取阴式手术治疗(40例),C组采取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4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子宫肌瘤个数、肌瘤大小、肌瘤位置和临床症状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采用从日本进口的腹腔镜及配套手术设备,而阴式手术则通过常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

1.2.1 C组治疗方法 C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按照操作的先后顺利一共划分为3部分,分别为:①腹腔镜手术:首先在肚脐下部建立1 cm左右的孔道,向其中冲入CO2气体建立气腹;在麦氏点及对侧部位各开一孔,大小为0.5 cm左右,便于医疗设备置入操作。通过腹腔镜对子宫进行全方位的探查,若发现肌瘤,在肌瘤的假包膜层注射20 U缩宫素,再用单极电钩在瘤体表面做顺时针旋转以划开假包膜层。待见到肌瘤主体时,通过分离钳分离瘤体,之后转为阴式手术。②阴式手术:若为子宫前壁肌瘤,则沿阴道前穹窿黏膜做切口,暴露膀胱子宫腹膜反折,并切开腹膜;若为子宫后壁肌瘤,则沿阴道后穹窿黏膜做切口,暴露子宫直肠反折腹膜,并切开腹膜。待见到肌瘤,通过巾钳深入阴道钳出子宫肌瘤,并将子宫拉至阴道口处,用3-0号线缝合子宫切口,同时仔细修补切开的阴道黏膜和腹膜部位。之后,转为腹腔镜手术。③腹腔镜检查:再向腹腔中冲入一定量的CO2,建立气腹,以提高腹腔内部的视野。医生通过放大仪器设备探查腹腔内创面,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尚未止血或止血不彻底的部位,通过电凝法进行止血。护士仔细清点棉球及纱布,待准备无误后,拔出腹腔镜和穿刺套管,对3个穿刺部位进行缝合。待手术结束后,用沾染碘伏的无菌纱布填塞阴道,并放置导尿管。

1.2.2 B组治疗方法 该组采用阴式手术切除术,操作方法与C组中的阴式手术操作一致。

1.2.3 A组治疗方法 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 暴露子宫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肌瘤残腔创面用1号可吸收缝合线,圆针“8”字缝合残腔止血, 清理盆腔后缝合腹壁切口。

1.3观察项目

①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肌瘤数目、血红蛋白(HGB)手术前后差值、住院时间;②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肌瘤复发率:术后6个月,患者经阴道B超复查发现肌瘤者为肌瘤复发;③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病率:术后24 h内连续出现2次体温升高(体温38℃以上),但血象检查未发现感染迹象,且每次体温增高间隔时间大于4 h。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多组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中相应指标情况比较

C组的手术时间(59.8±14.3)min,明显短于A组(110.7±25.6) min 和B组(89.4±15.3)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652、 2.086,P < 0.05);C组失血量(98.7±28.6) mL, 低于A组(201.1±50.5) mL和B组(105.4±27.7)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112、3.303,P < 0.05);三组之间的肌瘤个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 = 1.429,P > 0.05),见表2 。

表2 三组患者术中相应指标情况比较(x±s,n=40)

2.2 三组患者术后相应指标情况比较

C组患者HGB手术前后差值(13.4±4.1)低于A组(19.3±5.8)(g/L)和B组(15.1±5.1)(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5.762 、4.765,P < 0.05);C组复发率(0)低于A组(7.5%)和B组(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4.588,P < 0.05);C组术后病率(7.5%)低于A组(17.5%)和B组(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5.251,P < 0.05 );三组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3 。

表3 三组患者术后相应指标情况比较(n=40)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段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该术式具有创面明显、术后疼痛感剧烈及愈合时间长等缺点[3],逐渐淡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视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拥有保留子宫和再生育能力的迫切需要日趋明显,所以医务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腹腔镜在手术中的普及率在提高,且医务人员的手术技能也在不断完善,通过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逐渐成为可能[4]。另外,目前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手术主要涉及三种类型,分别为腹式手术、阴式手术及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笔者查阅文献发现,通过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在剔除子宫肌瘤方面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在本研究中,A组患者采用传统腹式手术,由于开腹会将内部脏器暴露于外界,不仅会影响肠道功能,使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大大增加[5],还会导致外界病原菌进入体内的几率增加,引发术后感染。再伴随着现在年轻患者对手术创面的要求逐渐增高,开腹手术会在患者的腹部留下瘢痕,影响其审美需求。另外,该术式会出现一系列远期并发症,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尿潴留并由于切口部位疼痛影响其早期活动[6]。而B组患者采用阴式手术治疗,该术式相较于腹腔镜手术而言,将子宫拉至阴道内,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子宫肌瘤,且触感相较于腹腔镜操作来得更好,能够发现深部肌瘤,并稳固地缝合子宫切口[7]。此外,该术式能够避免腹部切口的出现,同样可达到美观的效果,同时还可降低对盆腔组织的损伤。术后能早期取半卧位并及早下床活动,由于对胃肠道的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排气的时间也较早。另外,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既减轻了下肢深静脉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度,又可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术后病率及HGB手术前后差值均优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阴式手术治疗具有非常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另外,阴式手术无法全面探查盆腔内部情况,在术中处理附件较为困难,所以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鉴于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所以如何采取一种新型、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引起了医务人员的极大关注。故此,有关学者提出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在本次研究中,C组患者开展此种术式,结果表明,C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复发率、术后病率及手术前后HGB差值相较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做如下分析:①阴式手术能够触摸宫体,质感较好,可以发现较小的肌间壁肿瘤,利于清扫瘤体,降低复发率[8];②通过阴道可以直观地进行宫体切口部位的缝合,能够避免因腹腔镜操作缝合不彻底导致死腔的出现,进而降低术后病率及发热[9,10]。③通过腹腔镜设备能够到达腹腔脏器,进而避免对膀胱、子宫等部位的误伤,减少术中出血量[10]。④术毕通过腹腔镜能够仔细冲洗创面,清除积血,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拥有腹腔镜手术和阴式手术共同优点,且能规避腹腔镜和阴式手术的缺点,而收到的临床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凌云,黄翠萍.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2):138-140.

[2] 刘静. 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60例子宫肌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22(10):3721-3722.

[3] 谢家滨.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2,23(11):31-32.

[4] 王忠叶. 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 2012,(8):1206-1207.

[5] 杨冬林. 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4):183-184.

[6] 李炜.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3(11):123-124.

[7] 甄文明, 谭燕玲, 邹岚.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 2011,17(18):69-70.

[8] 范晓霞, 余晓, 徐小敏. 阴式与腹腔镜下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式临床对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50(21):138-140.

[9] 王随郧.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 2010,29(31):102-103.

第3篇

一、档案工资的建立

1.档案工资是指中方职工在进入外商投资企业(含合资、合作、外资)时,档案中所记载的原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制度给职工确定的标准工资,及按国家和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定调整工资和奖励晋级后增加的工资。

根据原劳动人事部劳人劳〔1984〕1号《关于颁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的两个文件及其说明的通知》,附件二《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供内部掌握的若干意见》第三条指出:“合营企业在实行本企业工资等级标准的同时,仍应保留原来国家规定的工资等级标准,并据以评定职工的工资级别和进行职工的升级,以便于计算职工退休后的劳动保险费用,也免得在职工中途离开合营企业到其他单位工作时,重新评定工资级别。这样做并不影响合营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标准,适时地调整职工的工资。”

凡北京市行政辖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都应按照〔86〕市劳办字第157号《北京市劳动局关于调整北京市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方职工档案工资的通知》要求和京政发〔1985〕158号《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北京市国营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北京市集体所有制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建立中方职工的档案工资。

外商投资企业档案工资标准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市劳动局有关规定审批。

2.档案工资包括的内容

(1)按照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85〕158号文件规定的北京市国营企业工人工资标准和干部工资标准确定的本人标准工资。

(2)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的职工进入外商投资企业,档案工资按职工现行的基础工资、职务(岗位)工资、工龄工资三项之和减五元后就近向上纳入企业工资标准。(1990年1月1日以前已按三项之和减十元确定了职工档案工资的,不再改变)。

(3)按照国务院国发〔1982〕59号《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通知》和国发〔1984〕6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及京政发〔1985〕112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国营企业厂长给有特殊贡献的职工晋级问题的通知》职工奖励晋级所增加的工资。

(4)根据国家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至1988年12月31日止用人均1.80元所增加的标准工资。

(5)领导干部经过对同级干部有任免权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职务变动后纳入职务等级线所增加的工资。

(6)按照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京职改办字(88)211号《关于企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有关工资问题的通知》和市劳资发字〔1989〕232号《关于企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有关工资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增加的工资。

(7)参加全市工人技术比赛,决赛成绩优秀的职工,按市劳动局文件规定奖励晋升的一级工资。

(8)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市劳动局批准,试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职工,在1986年底以前用工资增长基金升级和提高工资标准增加的工资,经调入单位确认了的。

(9)按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87〕117号《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劳动局〈北京市工人技师考评和聘任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市劳动局(85)市劳资字第424号《关于提高饮食、服务业技师工资标准等问题的通知》规定,经考评获得特一级、特二级、特三级、技师的标准工资。

(10)从城镇待业青年中招收录用的职工应按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85〕153号文件关于新参加工作职工的工资待遇有关规定,从定级之日起建立档案工资。

二、调整档案工资的范围

北京市行政辖区内领取了营业执照,已在有关劳动部门备案立户并核定了中方职工工资基数的外商投资企业,1989年9月30日在册的合同制职工并已定级人员(不含农民工)均列入这次调整档案工资的范围。

其他按照京企调办字〔1990〕第2号文件规定的范围执行。

三、调整档案工资的办法

1.根据北京市劳动局有关规定已建立了中方职工档案工资并符合这次调整档案工资条件的职工,在本人现行档案工资基础上从1989年10月1日起提高一级档案工资。

2.凡1987年以来使用3%奖励晋级指标晋升过两级以上(含两级)档案工资的厂级(经理)以上领导干部,这次不再提高档案工资。

3.调整档案工资工作结束后,由企业负责将“职工调整档案工资审批表”转入职工个人档案。

其他有关调整档案工资的办法按照京企调办字〔1990〕第2号第二项有关规定执行。

四、核增工资基数的办法

1.从1990年1月起,在原核定工资基数的基础上按年人均144元,核增工资基数。

2.根据国家统计局统制字〔1990〕1号“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城镇常住人口每人每月7.50元的肉类等价格补贴从1990年起统计在工资总额中,1989年底前核定的企业中方职工工资基数未含此项。从1990年1月起核定按年人均117元(含企业的职工家属补贴)核增工资基数。

3.1988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企业,从1990年起把每人每月10元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按年人均120元核入工资基数。198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成立的企业,已经按年人均80元核入工资基数的,这次再增核40元的翘尾数。

原核定的工资基数已包括了“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的企业,这次不得重复核增。

4.上述工作要求于1990年4月底以前基本结束,企业主管部门在批复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工资水平基数时要抄报市经贸委、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审计局、中国银行北京分行。

劳动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档案中标准工资问题的通知

(一九九年四月十三日  劳办计字〔1990〕14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厅(局)及计划单列市,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劳动工资司(局):

国务院批转《劳动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一九八九年国营企业工资工作和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的安排意见》(国发〔1989〕83号)下发后,我们陆续接到一些地区、部门来函、来电询问,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档案中的标准工资要否进行调整。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第4篇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11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乐人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第5篇

1.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重藏轻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评价标准是知识向经济的变度,档案工作者只有将所掌握的档案知识和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要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积极主动开发信息资源,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转变服务观念,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和发展知识经济服务。

2.对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挑战:当前,我们大部分的档案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式。虽然有些单位使用了计算机,部分也实现了网络化,但是网络上并没有多少可以传输的档案信息,难以达到传输的高通量化和网络化,难以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也难以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和供社会共享。因此,变革档案管理手段,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是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对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劳动密集型的社会结构将被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结构所取代。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此运用档案来传播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使档案中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要树立新的管理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长期传统环境下工作所形成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定式,档案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将现代化管理引入到档案工作中。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已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工具之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档案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开放的视角,积极寻求档案工作的生长点,在较高层面上来筹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略。其次,要积极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买计算机,编程或买一份软件,输入微机三部曲。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档案的整理、著录标引、数据输入和为它们服务的分类法、词表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档案原件是信息资源,是资源就有一个开发过程,计算机管理档案不能只停留在目录检索那种初步的不充分的信息开发阶段,而应更深入地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等待检索利用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就提高了开发档案的档次。同时,社会的需求与承认也会大大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得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封闭的现行管理方式为向外的“开放型”管理方式,使档案服务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直接面向经济,面向公众和社会的需求。

最后,要积极拓展档案馆藏的新资源。档案资源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档案资源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档案部门要把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任务来抓。现行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以纸质、音像、声像材料为主要载体,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非常少,势必影响到数字档案馆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滞和利用需求的阻断。因此,加快档案馆原始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积累,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并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档案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2.要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1)建立“需求—开发—利用”的科学开发机制: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增加传统的编研力度,建立特色数据库,开展定向专题信息服务。其次,信息资源开发应充分分析并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反映出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这将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必须要处理好“需求”、“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以电子文件归档为管理重点。当前,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大量开展数字化工作存在风险,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另外,尽早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尽早接轨,为机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又能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是充分发挥信息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必须。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并无多少经验可循,理论指导又一向滞后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开发时难免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出现信息资源开发的“孤岛”现象。

3.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是全体在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在职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内容专一、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成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并要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继续教育必须多元化、规范化。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开展各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批和监管开展档案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机构,统一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材料及实验环境,制定规范统一的分级、分类考评体系,建立“学考结合”的专业考核制度。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体系等措施是适应时展新要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

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

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

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6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

第7篇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

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

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

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

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在这一问题上有的同志以产业升级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知识经济向我们展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无疑有更深刻的增长方式在现实地发挥作用,这就使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增长理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实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长政策和计划。并由此出发考察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人力、管理等等相关经济因素在新的经济状态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识经济的理论。

第8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城市化;背景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更确切的提法应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由工业经济转入知识经济,要比二三百年前由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具有更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知识经济所引发的这场世界经济革命也远比当年的工业革命更伟大,影响更深刻、更广泛。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来看,知识产业化的进程一直是国家兴衰的命脉所在。这一规律的含义是:在知识与经济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对经济的作用愈来愈大,经济的知识含量也愈来愈高,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知识产业化。知识产业化,不仅给第一、二、三产业注入强大的活力,而且还导致出现了当今世界多极格局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一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以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在传统工业社会里是亏损和补贴产业,虽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但效益低下。知识的产业化,绿色革命的来临,出现了第二产业性质的大农业,兴起了第三产业性质的大旅游,第四产业性质的知识农业。如试管畜牧业、基因养殖业等等。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二产业不断升值。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已沦为“夕阳工业”,而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第二产业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阶段,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的毁灭性破坏使发展陷入了困境。知识产业化不断加大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促进了第二产业价值的爆炸性增长,缓解了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知识产业推动第三产业迅速成长。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是全球新兴的“朝阳工业”。由于知识产业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短时间内,已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提升了当代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质量、品位和规模。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计算机产业电子元器件、计算机整机与外部设备、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光纤、移动电话、卫星通信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支柱,能够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二.高素质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它的显著特征是: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要靠知识来装备和更新。知识经济的生命线是知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在最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约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而未来若干年内物质和知识还会在许多领域出现更为惊人的突破。预计到2050年,人类现今所掌握的知识届时将仅为知识总量的l%,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将导致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周期缩短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因此,是否具备掌握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的能力,是否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是否能实现社会的知识化,将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顺利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实现社会的知识化,关键在于拥有高素质的人,并以崭新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培养和交流人才。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是实现社会知识化的核心所在,这里的“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具有极高素质的人。既要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各种知识,又要具有积极、持续的创造力,甚至还要具备高度的精神文明。因此,未来社会对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视和强调,将大大超过人们现有观念中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学习他人或前人在改造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以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共识和约定俗成的做法。2l世纪,学习将具有全新的内涵,不仅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大拓展,而且它的价值和功能也大大增强。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一种全新的文化景观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发育成长。社会知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实现社会知识化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崇尚知识、保护知识、尊重人才、保护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氛围。在未来的发展中,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农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劳动力和土地的占有;工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自然资源和资金的占有。现在,知识作为最主要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不仅应得到合理的评价,而且应该理直气壮地介入分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资源观。通过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用法律体系、机构设置、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来保障知识成为分配的决定性要素,并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变革,推动社会的知识化。

三.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

马克思有句名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置身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中,整个生存方式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社会阶层、日常生活等等,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的知识含量将极大地增长,而知识也会透过经济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互动过程,使人们从知识的视野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展现出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

美国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教授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中,很生动地描绘了计算机和网络带给人类的新空间,及其所引起的地球新秩序的建立,预言在数字化世界,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昨日黄花,因为数字化彻底打破了封闭,缩短了距离,无远不至,无高不达。

知识经济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是通过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起作用的。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或变革。知识经济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社会结构方面。知识经济是更个性化、更能体现价值规律的经济,它将加速社会的多元化,促进国家的法治架构;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更重视科学、民主、平等,这就能推动政府行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社会意识方面。知识经济将改变人们的观念、兴趣、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舆论导向,因此,关于知识经济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逐步得以完善。

社会阶层方面。社会将根据人们的知识拥有情况进行新的分层。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财富、权力地位的状况与知识拥有的多少成正比。在一般工薪阶层中,白领的绝对数要大大超过蓝领,并形成新的产业主体。

日常生活领域。知识性消费将占主导地位。社会知识化将导致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和道德水平的全面改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无孔不入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性、人文精神、终极关怀等变得更加现实,更受人关注,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具理性必将受到扬弃。

四.城市化的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

20世纪后50年中世界现代化方向发生了转折。传统现代化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在20世纪50—70年代出现,发达工业化国家先后完成了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传统工业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纷纷投入现代化的洪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国家传统现代化阶段的完成,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带来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高技术、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创新等新事物,日益影响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纷纷向郊区和乡镇迁移,工业部门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向服务业和知识产业转移,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转折,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劳动力比重从过去的上升转为迅速下降,服务业和知识产业(信息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迅速上升,知识和信息对生产力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60%,使城市化的内涵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步士金. 适应城市化需要加强社区建设[J]. 理论前沿. 2002(10)

[2] 富燕妮,刘洁. 论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