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人际交往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05 12:35: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际交往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第1篇

礼仪调查报告范本

享有礼仪之邦尊称的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礼仪的魅力与价值。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礼仪所折射出来的是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孔夫子,不学礼,无以立。,这让我们深知礼仪的重要性。它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社会的需求。

调查目的

1.初步了解**市公众礼仪状况的情况及对基本礼仪的认识程度;

2.通过问卷调查,为论证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提供可靠的数据;

3.客观分析礼仪状况,市场的需求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目的。

调查局限

1.此次问卷调查由于受环境的限制及交通因素的影响,涉及面偏窄;

2.部分参与者并未从客观出发,真实性减弱。

调查分析

这次关于市公众礼仪状况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礼仪状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过程中,接触各行各业的领域,其受访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医生、农民、打工者、私营小部门等等。

据调查显示:该地区公众礼仪状况整体良好,但反差明显,有待提高。

从问题入手。在调查中,引人深思的现象很多。比如,问题在公车上你会主动让座,统计选择积极让座约占56%,这个结果很不合格,着实令人失望。但奇怪的是这部分参与者,对其他问题的解答,却尤为理智准确。结果看来,原因并不在个人,而是某些客观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调查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礼仪并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礼节,在现实生活中,礼仪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生活,或者事业。

就最后一道问答题,关于推进礼仪知识的教育,62%的参与者回答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学习和陶冶礼仪素养;将近40%的参与者回答通过单位、学校的教育推广;有的回答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当然,由于参与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不一,所以答案丰富多彩,但一致的是的对礼仪传播的百分百认可。这也跟更加肯定,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

从对象入手,由于来自参与者自身条件,如年龄、知识、社会地位等等区别,直接影响自己的礼仪状况。值得我们关注的便是打工者与大学生这两类群体。比如,为了就业,为了工作,为了走上工作岗位后与领导、同事打交道,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各单位部门也是如此,为了完善管理机构,为了协调经营模式,为了赢取更多的利益

第2篇

大学生情感调查报告一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访问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大学生情感调查报告二

我们于XX年年5月~6月,对树人大学大三学生的在校情感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树人大学的大三学生的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在校大三学生的情感动向,深化教学就业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都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树大大三学生的情感现状

2.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3.当前大三学生情感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比较全面(见附)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个寝室的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 当代大三大学情感现状分析

1. 交际困难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往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 压力大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大三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3. 情感困惑

调查显示,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张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3. 其他

调查显示,还有12%有这样那样的情感困惑。

(二) 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显不同。

1. 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的加强。

2. 人际交往太过狭窄。

3. 恋爱与情感问题比较突出。

二、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树人大学大三学生情感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树人大学大三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大三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已经深入到每个角落,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改革运动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校大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毕业就失业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当代经济浪潮中。

2.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负担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过高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大学教育变成大众进程中,各地大学一味的追求高入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培养。还有,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和社会的脱节。

4. 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也在扩大。

5. 社会的影响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社会意义重大,但伴随着也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也带进了学校,这对学生也产生了消极不良的影响。

第3篇

1.1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匿名调查,要求学生独立作答。统一收回问卷,所有调查于2011年10—11月间完成。

1.2统计分析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水平α设均为双侧0.05。

2结果

2.1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1876名受访者中,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49/1876)。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个体因素中上学期间每月可支配费用、吸烟、饮酒、生活目标、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过去1a经历挫折、对现实中自己的满意程度、对网络中自己的满意程度,家庭因素中母亲文化程度、父母感情状况、对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频率、父母不良行为,学校因素中对教学满意程度、对班级集体满意程度、与教师关系、学习乐趣体验频率、学业负担,人际关系因素中人际交往羞怯、关系密切朋友个数、与同学或朋友关系状态、恋爱经历对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有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为因变量(1=有,0=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P<0.10的变量为自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有序多分类变量,若等级分组与logitp呈线性关系,则将其作为数值型变量引入,否则用哑变量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向前方法筛选变量(α入=0.05,α出=0.10),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过去1a经历挫折、抑郁情绪、学习乐趣体验、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情况、恋爱经历等7个因子。过去1a中经历过挫折且现在已不沮丧(OR=0.463)、抑郁情绪出现频率低(OR=0.493)、时常体验学习乐趣(OR=0.525)、家长较少过问上网情况(OR=0.650)均为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初中或高中/中专(OR值分别为2.825,2.797)、家庭满意程度低(OR=1.481)、有恋爱经历(OR=1.533)均为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见表3。

3讨论

五年制高职在校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低于2008年广州大学生的报道(13.6%)。可能由于2次调查所用问卷不同,本次问卷侧重于网络社交,而广州采用的调查问卷侧重于网络社交与网络认知等方面,从而导致本次调查报告率偏低。时常能体验学习乐趣的学生不易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张龙龙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时常能体验学习乐趣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网络使用的时间较少,出现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可能性也较小。家庭满意程度越低的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就越易发生,与周丽等研究结果一致。当孩子对家庭不满意时,其成长过程中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很容易出现各种适应障碍,网络便成了他们能够进行情感交流的场所。父母较少过问上网情况的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率低,可能是由于学生有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导致家长经常过问学生的上网情况,或者是由于家长经常过问导致学生有好奇心或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谈过恋爱的学生相比,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不易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在现实生活中谈过恋爱表明该学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而这种社交能力也会在网络上表现出来,一旦没把握好度,就易导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网络上的人际关系也有可能是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上的延伸,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而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网络提供了他们认识朋友、社交与交换意见的场所。

第4篇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的小结。

1 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统计领域的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因虚报、瞒报、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而被绳之以法的事例,告诫学生统计必须遵守《统计法》,它是每个统计人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纪守法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表明统计是服务于社会的,要赢得统计客体的支持和赞誉,统计人必须做到严守国家、企业、个人的秘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孕育德性的基础;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建立一个公正有效、有序运行体系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国民经济的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识我祖国,爱我中华”。

2 利用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使用小案例教学法与行为教学法,结合具体情景,教给学生体现职业素质的具体方法,制定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与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和道德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上网、看电视、看报纸杂志,去国美电器,去菜市场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查阅及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项目为中心,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2.1 分组准备阶段

向学生阐述考评方法、步骤,列出各步骤完成的时间表,让每位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推选出小组长,拟定调查课题,申报课题,确定调查范围,写出调查方案。

2.2 分组调查阶段

每个小组根据本组课题查阅资料,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打印并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调查进程,当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进行点拔。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责任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2.3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各组对问卷汇总整理,画出整理表,撰写调查报告提纲,应用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撰写调查报告并打印,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4 学生讲解阶段

这是一个知识的主流反馈阶段,各组制作口头报告PPT,主要针对各组调查报告进行陈述和归纳,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制作口头报告PPT,以恰当的形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5 交流心得体会阶段

小组间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选出调查报告优秀小组到各班汇报,各班互相学习。

2.6 教师评价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学习成果,教师给出相应阶段的分数,即最后每一组的档案袋中有五项内容。在小组合作考核教学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考核所追求一种境界,小组成员间的使命互助活动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存在竞争,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成绩既是个人成绩又是小组成绩,各小组既是调查者也是被调查者,小组之间也要互帮互助,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考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某一小组或某一人有一点一滴进步时,教师和小组成员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从而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7 体会与收获

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内容广泛,有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理财观、人际交往、礼貌礼仪、职业生涯规划、技能训练、安全消防知识、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是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与反思过程,同时是对小组长领导能力的检验过程,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育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小组口号也有创意,有“让微笑充满校园,自信从我们开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职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5篇

【关键词】网络交往;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

一、引言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社会的传播也更加的广泛,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在线通讯工具等不断出现,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并促进了人们网络交往的发展,网络交往为人们的交往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阶段大部分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都较快,因此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互联网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基础,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随时随地的使用手机上网。大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一定的便捷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高校学生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当中从而对真实生活当中的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进行必要的研究,从而指导大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从而使得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当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

二、高校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过程当中的特征研究

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利用各种网络工具与网络技术在互联网当中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过程,网络人际交往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展而来的一种交往方式。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当中,网络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网络人际交往的形式上来看,高校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呈现出丰富程度不断提升的状态,现阶段大学生常用的网络交往方式有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多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不仅具有传统的人际交往的一些特征,同时还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网络人际交往当中倾向于采用文字进行交往

在网络社会当中,信息的传输具有多种形式,如文字、声音、视频等内容,当前阶段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在网络交往的过程当中倾向于采用文字的方式进行交往活动的展开。在网络当中只有部分软件与社区支持视频以及声音通讯,大多数的互联网都仅仅只能采用文字以及图片等作为沟通的主要方式,此外,声音与视频交往还需要对应的设备,如视频通话必须要使用摄像头,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的学生在网络交往的过程当中往往采用的是文字交往的方式,至少大部分的学生在与网络当中的陌生人进行初次交往的过程当中是不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交往的[2]。由于这种文字性的交往方式往往使得交往过程不会受到彼此之间的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谈话语气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受到地点、天气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在网络的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达情绪的符号与数字等进行自我情绪的表达,例如在QQ与微信当中设计了多种表达情感的面部表情,许多人用520来表示“我爱你”等。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情绪与情感的表达存在着较高的虚拟性,在这种交流方式当中只能包含一些不法考证的表面信息,对交往对象的肢体动作、说话口吻等内容都无法进行判断,而在真是的交往过程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经对谈话对象所传递的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必要的判断,但是在网络当中这种文字性的交际却并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网络交往过程当中的文字性使得网络人际交往充满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网络交往具有较强的匿名性

匿名性是网络较为鲜明的特征,任何人在网络当中都不需要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大部分的人都只会采用虚假的网名作为自己在网络交际当中的身份与姓名,这种匿名性往往导致人们在进行网络交际的过程当中往往不会受到道德的约束,这也是导致学多人认为网络交际是不真实可靠的最主要原因,在网络交际的过程当中,一般人对于陌生人都抱有一种高度的不信任感,许多人甚至对陌生人往往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怀疑心理,认为其极有可能是出于某种不良目的而接近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很难接受陌生人,并有可能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欺骗、怀疑、攻击以及逃避等[3]。另一方面网络交际的匿名性也导致了“完全网络化人际关系”的形成,所谓“完全网络化人际关系”是指交际的双方仅仅只会在网络上进行沟通与交往,而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当中并没有交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接触网络,许多学生在逐渐与现实生活脱离开来,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相对于非上网爱好者,上网爱好者的人际交往信任水平相对较低。还有部分整天沉迷在网络当中的大学生,虽然在网络上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但是往往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交际能力相对较差,并对实际交际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三)网络交往具有一定的表达性

在实际的人际交往当中,第一印象影响对于交往的双方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第一影响往往是来自于对方的外貌,但是在网络交往当中,交往的双方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彼此的语言表达当中,因为,在网络当中,人们在进行第一次接触的过程当中彼此双方是并没有见过面的,也就无法从对方的外貌当中获取对方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际注重语言的表达,当交往的一方所受到的质疑相对较少时,往往会将理想的自我表现出来,因此,相对于传统的交际活动,在网络交际当中人的理想形象往往很容易就表现出来,这种交往方式相比于传统的交际活动,人们往往更容易彼此之间相互吸引,并引起各自的好感[4]。

三、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

网络人际交往是一把双刃剑,即会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积极的影响,又会为大学生的人机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在下文当中笔者将逐一展开论述。

(一)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网络交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通过网络媒介,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校园以外的相关信息,此外由于网络世界当中并不存在着地域限制,从而使得大学生所了解到的信息范围也不手地域的限制,例如在一些社交媒体当中,如MSN、QQ等软件当中的网友往往都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的思维,并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交际能力的提高[5]。

网络交际的另外一大优势在于培养了学生平等的观念与意识,在现实的社会交往当中,由于人的不同社会地位以及角色的影响,在实际的交往过程当中交往双方往往会在心里产生有一一定的不平等的心态。但是在网络交际当中,人在现实生活当中所拥有的财富与社会地位往往都被掩盖住,在现实社会当中无论你是哪个阶层的人你都只能是信息的接受与发送者,交际双方只能从对方所反馈的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猜测对方有可能来自于哪个社会阶层[6]。因此,在网络交际当中体现出了一种与实际交往完全不同的虚拟性的“平等”。这种平等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来说,网络交际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而对于一些具有心理优越感的学生,网络交际往往会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具有的优越感完全去除,培养其平等心态的养成。

(二)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在于网络交际往往会使得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由于经常使用网络从而导致对网络存在着一定的痴迷心理,并往往很难抗拒再次使用网络的强烈欲望,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网络成瘾不仅具有一定的心理依赖,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生理依赖,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言,网络交往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游戏成瘾、信息成瘾已经交际成瘾。根据最新的有关网络成瘾的研究表明,往往在现实生活当中受到过较大的挫折或者受到过一定刺激的人往往更容易网络成瘾[7]。

网络的开放性,是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由于网络是一种较为开放的环境,在这环境当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监管机制,但是却无法实现网络的全面管理,从而导致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管理的空白,这就必然导致许多不良信息可以在网络当中自由的传播,从而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价值观逐渐产生一定的背离。例如,根据上海市2014年所做的一项针对网络黑客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的大学生其中26.3%的学生认为黑客具有较强的技术是其钦佩的对象,16.7%的学生认为黑客对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只有24%的学生认为网络黑客对网络安全具有一定的危害,应该严厉打击[8]。

四、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策略总结

(一)建立健全网络人际交往基本规范

在现实社会当中的人际交往往往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规则,同时还会受到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但是在网络交际当中,虚拟化的特征使得得到与社会舆论基本失效。但是当前阶段适用于网络世界的社交准则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大学生在这种不受任何约束的网络世界当中随心所欲,放纵自己,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网络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9]。具体来说,首先,由于在网络交际的虚拟社会当中学生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基于此种情况,在加大大学生法治教育与文明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与素质,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为了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具体行为,高校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规范,同时社会也应该制定出适合的网络交往规范,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为大学生的网络交际提供适当的条件,并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二)强化人际交往的技能培训

对于部分存在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训过程当中,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并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其必要的表扬,从而使得这部分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成功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这部分的学生可以有效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此外高校也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关于人际交往技能的培训,虽然并没有实践可以证明人际交往技巧可以促进人们交际关系的形成,但是人际交往的技能确实可以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高校在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训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即从实际交际与网络交际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对应的人际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培训也不能仅仅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还应该积极的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例如,可以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追踪,找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这些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客服自己的心理障碍[10]。

(三)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人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因此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而单独存在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交际关系只有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形成,虽然在校园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并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校园内的人际交往关系往往都是较为简单的,学生与教师以及同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复杂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欺骗与蒙蔽,而在网络当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交往的对象、方式以及层次对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指导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有效融合,并在融合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学生沉迷在网络当中。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重视人际交往的扩展能力,同时采用实践中学习到的人际交往技能,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五、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受到网络的影响会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难免需要进行各种网络交际活动。由于网络交际的独有特性,对学生的交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对网络交际当中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必要的研究,随后总结了网络交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现阶段大学生的网络交际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苟天来,左停. 从熟人社会到弱熟人社会 来自皖西山区村落人际交往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J]. 社会,2009,01:142-161+227.

[2]贾淑芳. 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人格的影响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69-75.

[3]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魏华,刘勤学. 大学生的人际归因倾向、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014,06:1397-1403.

[4]肖斌. 微信朋友圈Υ笱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基于强弱关系理论的视角[J]. 教育学术月刊,2015,10:93-98.

[5]王依玲. 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对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实证研究[J]. 新闻大学,2011,01:82-92.

[6]沈晓梅,谢莹. 试论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以盐城工学院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7:134-136.

[7]刘静,杨伯溆. 校内网使用与大学生的互联网社会资本――以北京大学在校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 青年研究,2010,04:57-69+95.

[8]陈海英,崔文波. 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研究[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87-90.

第6篇

大学一年纪对每一位新生来说既是人生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从高中到大学,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理想目标、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大学新生的心态也会变得复杂和敏感,常常会出现种问题,本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我学校新生的适应情况做一个初步了解。

(一)调查的科学合理性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100名学生,有效回答人数88人,其中男生比例占57%,女生占43%。

(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选一的有12% 选二的有79% 选三的有9%

选一的有28% 选二的有61% 选三的有11%

选一的有34% 选二的有18% 选三的有48%

选一的有6% 选二的有30% 选三的有74%

选一的有19% 选二的有68% 选三的有13%

选一的有29% 选二的有67% 选三的有4%

选一的有8% 选二的有76% 选三的有16%

(13)您能否很好地处理学习、工作、娱乐的关系并能很好地分配个人的时间呢?

选一的有10% 选二的有81% 选三的有9%

选一的有46% 选二的有52% 选三的有2%

选一的有78% 选二的有14% 选三的有8%

选一的有17% 选二的有70% 选三的有13%

一、适应环境

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大多数新生还是刚离开父母、亲友,走出家门来到大学求学。大学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在以上问答中,有一步分学生表现得不能适应生活,大部分还是能够。

二、角色转换

根据上面的问答受访的新生有半数对此表现有困扰。角色的转换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大学生的校内角色不同,在中学,不少新生都是班里的突出分子,而在大学校园里,新生的大多数只可能是一个普通学生。其次,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尚未发展成熟,职业方向和社会角色不能确定:而大学生的职业方向相对确定,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社会多大学生的要求、期望和标准也要比中学高得多。因此新生要实现从中学到大学这种校内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变化,用大学声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学做人又学做事。

三、专业学习的问题。

受访的新生,有很多表示对学习的不适应,的确从硬式教育到自主学习为主流。 同时也有对专业不了解,大学是职业生涯的起点,专业知识虽然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人格完善等都上升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新生要学会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自己这医生究竟要干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同时要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建立自己的目标体系。

第7篇

性 别: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5年11月

户 口: 兰州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兰州大学

毕业时间: 2008年07月

所学专业: 社会学

外语水平: 英语 (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批发、零售(商场、专卖店、百货、超市)、纺织品业(服饰鞋帽、家纺用品、皮具)、市场、广告、公关

期望职位: 业务拓展专员/助理、客户服务专员/助理、市场专员/助理、市场调研与分析、业务跟单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00-4000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 兰州大学社会政治类社会学专业:培养社会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方法、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等。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从事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 培训经历 2008/7--2008/8: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接受人力资源相关业务的专业培训。 工作经验 2008/7---2008/11: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上班,先后担任项目部专员职务,熟悉相关业务流程,能独立操作相关业务。 2007/6--2007/9: 毕业实习 | 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04级毕业生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

2007/5--2007/6: 市场调研 | 策划并组织了《兰州大学学生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项目

2006/6--2006/8: 暑期实践 |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专业技能 熟悉spss社会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

能熟练操作word.wps.ppt等专业办公文件

熟练掌握了office.excel等专业办公软件 工作业绩 2006/6--2006/10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独立完成了该项目的调查报告,获得了学校2000元的资助奖励金,而后撰写的调查论文被收入学院的优秀学术论文集

2007/6--2007/9: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04级毕业生实习计划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独立撰写了实习报告,被评为本学院优秀实习报告毕业论文 自我评价 1、品行端正,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能及时完成组织规定的目标任务;

第8篇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曾经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相当羞愧”,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报告说,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为贫困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态度,影响了心理健康,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如何去化解。

面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博士张婍。

CFan: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很多贫困生也第一次走进大城市,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自卑情绪,该如何调节?

张婍:这种现象很普遍,其他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求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的情况出现。

在心理学上,自卑是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和情绪体验,它和每个人的自我评价紧密相关。这种自卑感,不单单是贫困生有,当进入到一个更优越的环境中时,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因此,我认为,自卑跟贫困的关系并没有通常人们认为的那么紧密。

CFan:对于“贫困”,大学生该持怎样的态度?家境好的同学应该如何与贫困生相处?比如请客吃饭,可能贫困生就会没有足够的资金参与,因为他没有办法回请,自然不愿意参加别人的饭局。

张婍:在一个大群体里,你如果不是属于那个小的群体,或者说不是属于弱势群体的话,你对群体之间的差异不会那么敏感。

比如美国白人比较多,那黑人可能就会对种族问题比较敏感,但是白人并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概念说我是黑人还是白人,可能就会觉得“我是美国人”。

因此,普通大学生很难了解贫困生对于贫富差距的感受。在大家看来礼尚往来的请客吃饭,也许会让贫困生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大学里,辅导员和学校可以多尝试举办一些不太跟物质挂钩的学生活动,比如爬山之类的户外活动。

尽可能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对贫困生的照顾上可以在班费上有所体现,贫困生可以少交或者不交钱。班级内、院系内、学校内的活动多了,一些需要消费的活动即便不去参加,贫困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但是,如果学校里不需要消费的活动非常少的话,那可能就会让贫困生觉得如果我要融入群体,就必须要参加需要参加的活动,左右为难。这需要学校、班级或者老师共同来引导。

CFan:从前几年的马加爵等事件来看,学校里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走向极端。在日常生活中,贫困生又该如何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张婍:贫困生在物质条件上往往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压力,最有效的排解压力的方法就是寻找社会支持体系。

我们的朋友、亲人,都是社会支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支持来源。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一个很好的支持来源。但是很多贫困生从小就非常独立,要过早地承担家庭责任,他们很可能不希望把生活压力再加到父母身上,反而希望可以成为父母的支持来源。这样的话,他们的支持系统来源就比来自大城市的同学要少。

在家乡由于成绩的优秀和社会交往的便利,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会比较多,他们会被动接受这些支持。但是到了大学以后,由于脱离了过去的环境,如果不主动去寻找社会支持,那么就会导致孤立无援的心理困境。

因此,大学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贫困生也要进行自救,多进行一些自我心理调适。

CFan:很多贫困生都会遇到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主要原因一般都是自卑,对于这种现象,您有什么建议?

张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人际交往方式都会存在差异。如果一开始就把这种差异评价为“我不好”,那么,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贫困生在遇到人际交往上的挫折感时,往往倾向于把根源归结到自己身上。长此以往,就会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会觉得自己就是个内向的人。

但事实上,可能他以前在家乡是一个非常开朗活泼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不是说这个人的性格变了,而是他不适应这个过程,他很需要老师或者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他度过这个阶段。

不单是贫困生有这个问题,从高中到异地求学都会有这个问题。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会有“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

所谓“焦点效应”就是人们认为其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往往高于其他人实际上对自己的关注。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比较敏感,那么,往往会认为其他同学也许会因为这个问题瞧不起自己。而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同学会认为其他同学会关注家庭境遇、收入等问题。

“透明度错觉”就是说人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想法会被其他人看透。当一个人自卑的时候,会觉得别人也会一样看不起自己,而实际上,周围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当了解这些心理规律后,贫困生也许会在很多人际交往难题上释然。

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告诉自己,我虽然暂时在物质条件上不如别人,但是正因为如此,我经历了更多人生的酸甜苦辣,我比其他人更能吃苦耐劳、自主自立。不是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财富吗?其实,贫穷本身是没有好或者坏的,就看一个人怎么看待这件事。

最后,就是刚才提到的社会支持问题。贫困生本身的社会支持比同学要少,如果能鼓励他们寻求各种渠道的社会支持的话,对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CFan:有没有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心理调适、自我提高的书籍可以推荐一下?

张婍:我推荐有一套书,叫《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写的,一共三本,这样的书可以帮助人心灵成长,我很推荐这样的书。

还有一本叫《哲学的慰藉》,这里面讲到了人生的六大问题:与众不和(跟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缺少钱财、受挫折、有缺陷、伤心和困难。这些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里面虽然提及了很多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但写得很通俗易懂。

另外,还可以读一些名人的传记,或励志书籍。你会看到很多成功人士之前经历的苦难比一般人都多,为什么他们最后还是成功了呢?他们懂得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懂得把一般人认为不好的遭遇、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力量。学会从自身获取积极的力量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