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0 16:28: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

第1篇

根据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特点,在护理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减少而致心理障碍,多数患者常有犹豫、沮丧、烦躁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剧了这些不稳定情绪,结合患者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护。

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首先应尊重患者,接待患者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与病人讲话时必须有礼貌,、文明、规范、得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端庄,称呼时要使用尊称和敬语。做好健康教育,讲解相关疾病预治知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迅速、准确、熟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清除患者低触情绪和依赖思想。

1.2 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病情复杂,有些疾病的康复程度与护理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心态,可以增强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康复,因此护士对待患者在护理上要细心,耐心,更要有爱心,护士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多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对易激动的老年患者需因势利导,做适当的安慰和同情或转移话题交谈,对一些较固执和情绪暴躁的老年患者,不要与其过份计较,也不要强行制止。消除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认真倾听并鼓励患者,从语言和行为上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护士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对疾病顾虑,可在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说明操作目地,步骤和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感,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还可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促进康复。

2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

老年长期卧床者,可以少量饮酒,吸烟一定要戒掉,可通过健康教育帮助病人认识吸烟对人身体的危害性,使之自觉戒烟限酒。

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食物多样化,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当,三餐要合理”保证足够的营养,老年人许多疾病往往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因此要保持平衡饮食,应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少吃蛋黄,适当补充钙、钾、多吃牛奶、瘦肉、豆类、某些海产品,多吃蔬菜、水果,限制盐的摄入。

3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压疮是因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关系,在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自发的和被动的翻身活动是预防压疮的关健,要经常变换,每1-2小时翻身一次,因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特别是长期疾病的消耗,病人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翻身时应特别小心,宜与病人合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减少皮肤磨擦。

3.2 选择合适的床垫,床垫可以使身体压力大面积的再分配,减轻支撑部位骨突起处的压力,有条件者应选用按摩式气垫床,使受压部位气血运行通畅。但目前认为高密度的泡沫海绵床垫也是一种安全、舒适,费用低而有效的预防工具。

3.3 注意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变化,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经常用温水擦浴,按摩皮肤。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避免皮肤与碎屑及床单褶皱产生磨擦,要经常更换内衣。

3.4 改善机体营养状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4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长期卧床可致胸部扩张受限,有效通气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积聚,且不易咳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4.1 经常更换,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咳嗽,防止痰液积聚。

4.2 叩击胸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掌呈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击,自下而上,从外向内,边叩边鼓励病人咳嗽,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心率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3 吸痰:病情严重需要吸痰时,有条件者选用电动吸引器吸痰,但在家中或紧急状态下,可用注射器吸痰或口对口吸痰。

5 被动活动锻炼

当病人不同程度地失去活动能力时,应尽早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锻炼,避免关节发生挛缩和固定,每一关节的活动都应在正常曲线内进行,以避免肌肉关节损伤。同时多鼓励病人进行书写,用筷子进餐,编织等活动。

6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往往伴有大小便失禁,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泌尿系统及皮肤的感染,同时也会影响病人的自尊和情绪。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病人的排泄规律,做到有目地、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病人在床上大小便的次数,定时倾倒或更换,并经常清洗局部皮肤,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的患者可采用心理疏导方法,鼓励病人自我护理。

7 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长期卧床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在护理上护士要首先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与患者共同讨论并使其理解液体的摄入量、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纤维素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排便习惯与便秘的关系,以维持良好的胃肠功能。必要时按医嘱使用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平时建议患者多吃香蕉,吃香蕉不仅可以获得食物的满足,还能预防便秘。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长期卧床的病人多数为身体瘫痪、晚期癌症等,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他人照顾,主要存在抑郁和紧张等心理问题。

1自我形象的改变

长期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不但要忍受原有的疾病折磨,还有许多并发症,如持续的疼痛、大小便失禁、便秘、失语等,日夜困扰着病人。久卧床塌,病人整天昏昏沉沉,情绪极度低落,逐渐出现肌肉萎缩,颓废和营养不良等,自卑感油然而生。

2病人的心理状况

长期卧床病人比日常工作忙碌的人要多虑,整日忧心忡忡。如担心疾病难以治愈,连累家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日后生活艰难;想起以前自主的生活,担心朋友、同事等人对自己另眼看待。这些是长期卧床病人常有的心态,此类心态,势必导致病人心理负担加重,产生精神抑郁,紧张情绪。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

3用理解、真诚的心灵消除病人的有害心理因素

对于上述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给予谅解,满足病人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用热情、关心、诚恳、真挚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引导,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顽疾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病人争吵,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病人。要与病人促膝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用同样疾患的病人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生动事例开导启发病人,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4信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护士要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安慰和鼓励,取得病人信任。病人对护士的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病人信任,就要同病人密切交往,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如向病人主动介绍病情,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其感受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坚定生活的信心。

5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

长期卧床的病人,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床旁应留有放置日常生活用物的地方以便病人取用,使其感觉方便、舒适、安全;应每2小时翻动1次,并用湿热毛巾擦洗皮肤,用手掌自下而上、自外而内轻轻拍击病人背部,这可以减少肺部感染与褥疮发生。要注意口腔护理,经常漱口清洁口腔。要定时清洗外,特别是有大小便失禁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保持干燥,有利于减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减轻和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6以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促进病人心理健康

第3篇

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从管理入手,狠抓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取得明显效果,危重病人基础护理符合率从过去的91.8%上升为现在的97%,病人满意度从过去的92%上升为现在的96%,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重病人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1.1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前提: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护士系统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素质修养、护士职业道德等,从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入手,使护士认识到工作中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对治疗有利,我们就应尽职尽责去做,不论工作闲忙,不论有无领导的督促检查,也不论白天和晚上,对病人都要尽心尽职,对工作都要负责任。

1.2 护士应视奉献为永恒的主题:我们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这项工作,就要在商品经济飞跃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忘奉献,不忘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爱心去呵护每例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

1.3 营造积极的护理文化氛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友爱、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应具备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真诚服务,爱心奉献”等。护士在这种氛围指导下,积极愉快地工作,处处替病人着想,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基础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2 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2.1 要让护士特别是新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是让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减少危重病人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如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黏膜感染,控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翻身、拍背可预防卧床病人坠积性肺炎发生;留置导尿的病人会阴护理可减少尿路感染;肢体活动可减少危重病人因卧床并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有计划地进行基础护理知识讲课,基础护理知识提问及理论考试,用过去出现并发症例警示护士,时刻都要重视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2 经常组织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查房:通过查房提高护士认识,找出基础护理薄弱环节,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如对一些成功的护理病案,有瑕疵的护理病案,或正在护理着的危重病人进行查房讨论,总结成功经验,接受不足教训,提高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 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基础护理,可以协调、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等。

3 加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 基础护理量化管理:我们使用的是表格式基础护理护嘱单,使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必须落实并签名。基础护理落实后签名,由电脑录入,统计工作量。对连续基础护理做得少,做得差的护士,帮助分析原因,要求尽快改正。基础护理做得多,做得好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

3.2 重视晨间床头交接班:早上床头交接班,在班护士全部参加,对每个危重病人进行仔细询问、检查、督促、指导工作,让每一个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检查了夜班的基础护理质量。因夜班的基础护理是一个薄弱的时间段,没人监督,加上护士疲倦,往往做得不到位,通过早交班的检查、督促,可促进晚间的基础护理落实。

3.3 每周有基础护理日,每天有基础护理时:固定每天的基础护理时间段,并抓落实,有利于基础护理的落实。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规定:周二下午是基础护理日,这天下午每个护士都要抽空下病房给病人洗头、擦澡、剪指甲等,护士长根据各护士工作量进行分工,护士完成自己指定的基础护理项目。每天的基础护理时间:6:30~7:30(晨间护理)、8:00~9:30、14:30~15:30、19:30~20:30(晚间护理),这些时间段有专门的护士在做基础护理,在这段时间里除抢救外,必须做基础护理,这样确保基础护理的落实。

3.4 病房护士长每日最少进行5次危重病人查房:护士长5次查房为:早交班时1次,10点左右1次,上午下班前1次,下午上班后、下班前各1次。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护士如何做好基础护理。对于常见的共性问题,在全科护士交班会上强调,以保证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到位。我院还实行了护理质量百分制管理,满分100分,每个缺陷分值化,查到不足或受到病人批评扣分,护理部检查后,受到表扬或得到病人表扬的加分。月底评出每个护士的得分,并和每月的服务之星评选和奖金挂钩,切实做到奖勤罚懒。

3.5 征求病人意见:每月下发1~2次意见卡,征求病人对基础护理意见。基础护理质量如何,病人感受最准确,让病人参与质量评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病人与管理人员共同监督,加大了质量控制的力度,避免了只单纯检查所带来的片面性。病人的评价结果与护士利益挂钩,也是促使护士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探讨护理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学在骨科临床上的不同特点,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良好的护理有效的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解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本文介绍了对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心理护理。

【关键词】:骨科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骨科病人多数为突然遭受外界各种意外,而导致骨伤科疾病,生活多不能自理,剧烈的疼痛和关节肢体活动受限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稳定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

2 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

2.1 饮食护理

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2 对发生便秘的骨折卧床患者的护理

2.2.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加上使用镇痛泵,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排便方式的改变。排便方式的改变也是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排便时,结肠远端的直肠纵行肌收缩,使直肠变短,消除了结肠远端和直肠之间的角度,直肠内压力升高,肛内、外括约肌舒张,同时膈肌下降到深吸气位置以增加腹压,加上腹壁肌用力收缩,大便时采取蹲位也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骨科的卧床患者多因急诊入院,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2.2.2 护理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的习惯,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人,采取早预见性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计划。给予足量的维生素饮食,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对急诊手术的患者也要及时告诉患者便秘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适当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对术后3天以上未解大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服用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等,排便前1天睡前服用适量的缓泻剂,排便当日清晨空腹饮热茶大约300ml,以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排便,但也要克服长期使用泻剂或灌肠排便的习惯。

2.3 加强病区安全管理

病区阳台外面设防护栏,病区走廊内设置扶杆供年老体弱者扶助,地面不可太湿,卫生间有防滑警示。小儿、老年患者要有陪护、睡眠时加床栏防护。定时检查评价呼叫系统、地面、病床、床栏、轮椅、平车卫生间等环境设施、病人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拐杖、助行器、夜间照明等各个环节,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预案并抽查。检查目标患者有无掌握预防意外跌倒、坠床的方法。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对于四肢骨折或损伤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造成医疗纠纷。

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

第5篇

【关键词】心肌梗塞 急诊 抢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67-01

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了156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1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其中院前抢救转运95例,家属送入61例;男98例,女5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81岁。有胸骨后剧烈疼痛的103例,以腹痛等其它症状来诊的有53例。经院前抢救、急诊抢救护理后,病人病情稳定,有140例转入循环科继续治疗,12例转入ICU,4例因病情恶化死亡。

1.1 建立健全急性心梗的急诊抢救护理预案急性心梗的病人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在抢救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为此我科针对此病设立如下护理流程,科学的抢救理念,精湛的护理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心梗病人在急诊的抢救成功率。

1.1.1 迅速置病人于抢救室,绝对卧床休息。

1.1.2迅速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1.1.3立即心电监护,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给予及时处理。

1.1.4 遵医嘱对症治疗,为溶栓做准备。

1.1.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1.1.6 准确及时记录护理记录。

2 心理护理 心梗病人由于胸部剧烈疼痛,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感,甚至死感,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要动作敏捷迅速,忙而不乱 ,熟练的技术,沉稳的动作,可对病人产生无形的影响,达到稳定病人情绪的目的。在抢救室内,我们要求家属不得陪伴,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到专人专护,在解释和安慰病人时要语言得体,语气和蔼,体贴和关心患者,可通过触摸病人的额头,紧拉病人的手,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融洽护患关系,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 药物护理

3.1 静脉溶栓时,护理人员要监测病人的血压及心电图,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有无出血征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 应用硝酸酯类时,应向病人告知,有可能会出现脸红、头痛等不良反应,请病人不要紧张,并请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滴速,监测血压。

3.3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如病人出现厌食、心悸、黄绿视时,要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

3.4 应用利尿剂时,应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并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失衡情况。

4 病情观察

4.1 消除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病人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频率、振幅、ST段、T波、病Q的变化,动态心电监护可及早发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缓等,护理人员应做到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波形,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2 及早控制休克 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变化,同时不要忽略病人的循环衰竭症状,如果病人血压低于90/60,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治疗。

4.3 防治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衰大多以左心衰为主。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时,应立即给予半坐卧位,并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4.4 减轻病人的疼痛 心梗病人的疼痛常较剧烈,而且疼痛剧烈程度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愈后相关联,但也有少数病人无疼痛。护士应经常询问与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进行性加重,病人由于疼痛剧烈常伴烦躁恐惧心理,护士应安慰体贴病人,必要时遵医嘱准确给予止疼药,用药后需认真评估用药效果。

5 生活护理

5.1 绝对卧床休息 病人发病后,应向病人及家属强调,病人必须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告知病人他的角色是病人,他的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

5.2 饮食的护理 为减少心梗病人的心肌氧耗,减轻心脏负担,告知病人宜食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要少量多餐[2]禁烟酒,禁过冷过热的食物。避免由于进食过多而照成心源性猝死。

5.3 排便的护理 由于心梗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有时药物的应用又抑制了肠蠕动,这样病人就极易发生便秘,而心梗病人用力排便时又可加重心脏的负担,因此护士每天协助病人安全排便十分重要,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协助病人养成在床上排便的习惯,还可通过按摩腹部、服用缓泻剂、调整饮食、应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来完成。

5.6 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心梗病人的病情紧急,病情发展迅速,护士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仪器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与医生密切配合,争分夺秒,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不放弃任何的机会。

5.7 健康教育 进行抢救的同时,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心梗的防治及诱因,宣教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如氧疗、监护的目的,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所使用药物的作用等,使病人和家属明白医护人员所做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6 小结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急性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死亡率很高。我们通过完善心梗的抢救预案,提高急救意识,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药物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提高了心梗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骨盆骨折;压疮;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由于疼痛,病人需要长期卧床,又不敢翻身和下肢活动,围手术期容易形成压疮。为了提高病人护理质量,本文就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骨盆骨折100例,其中髋臼粉碎性骨折18例;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骨折分离、坐骨骨折55例,其中2例同时伴有骶髂关节分离;髂骨骨折28例,其中2例同时伴有骶髂关节分离;男53例,女4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少16岁。入院时合并有休克34例、尿道断裂12例、腹膜后血肿20例、阴道损伤2例、直肠损伤2例。

1.2 紧急抢救措施

入院后立即给予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心率、输氧并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做好快速输液输血的准备。配合医师仔细检查病人,留置导尿,明确有无其他合并症或合并伤存在,以便及时处理。同时协助医师捆扎骨盆兜带临时固定或行下肢牵引术,有开放性损伤岀血者,立即协助医师进行清创和手术止血。

1.3 一般护理方法

对于骨盆骨折术后的患者而言,须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注意有无休克征象、排尿困难、血尿或尿道口流血、膀胱胀满、耻骨上和会压痛、下腹部压痛、或阴道流血等。必要时施行导尿,骨盆周围出血可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在腹股沟、耻骨上、会阴以及大腿根部等处可出现肿胀、波动或皮下淤血。为了了解出血是否继续,可在皮肤上做标记,观察血肿范围变化。休克是骨盆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骨盆为松质骨,本身出血较多,加之盆壁静脉丛多,且无静脉瓣阻挡回流,以及中小动脉损伤等,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最好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为浅静脉通路,另一条为中心静脉通路,后者可以测中心静脉压,估计血容量。同时迅速鉴定血型和做交叉配血试验,及早做好输血准备。如发现病人排尿困难,应准备导尿的器械用品,导尿成功者应留置导尿管,妥善固定,保持局部清洁,嘱病人多饮水,定期消毒尿道外口。严重的尿道断裂和膀胱破裂均需手术处理。如有直肠或乙状结肠、阴道等损伤 这种情况多需手术处理,术后按肠道手术后护理。卧床期间要做好基础护理,并坚持上半身的锻炼和防止骶尾部、下肢各骨突部位的受压。同时针对患者的年龄层次,运用适当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运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心理支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4 预防压疮的护理

本组100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均在进行常规的专科救治和一般的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对比观察。护理过程中要检查和保持病人皮肤干燥,每隔2小时在医师配合指导下翻身、防止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确切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对于骨折严重者,尤其是多处骨折影响骨盆稳定性者,不宜完全侧卧,应采用肢体30o倾斜侧卧位,左右交替翻身。实验组病人给予睡普通床并在头颈部、肩背部、髋部、骶尾部及四肢配备符合人体力学的肢体抬高垫和水垫,以适应病人变换和预防压疮发生,每两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将骨突出处悬空,在肢体与肢体之间的骨突也应高度重视,需要用水袋垫在其肢体的骨突部位两侧,以防压疮的发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软枕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对照组病人则在术前骨盆兜带临时固定后或手术内固定后睡气垫床,并在骶尾部、肩背部及全身各骨突部位平铺棉质厚毛巾,以预防压疮形成。

1.5 结果

本研究两组病例的选择在性别、骨折类型、平均年龄、平均卧床时间上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一)。结果实验组经护理未发生压疮,对照组产生1例Ⅰ期压疮。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t检验、P>0.05),实验组在预防骨盆骨折卧床病人发生压疮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反馈的舒适性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中,实验组满意率88%,对照组为48%,说明虽然两组方法在预防压疮的结果没有差别,但更愿意接受用实验组的肢体抬高垫、水垫来预防压疮发生。

2 讨论

骨盆骨折病人由于损伤严重,卧床时间较长,护理较为困难,尤其是早期,往往因为病情危重或惧怕疼痛而不愿翻身和搬动肢体,容易形成压疮。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目前,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一个全球性护理难题,[1,2],探寻一种易于接受,护理效果较好的方法和护理器材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部分护士对压疮严重性的认识不足,对压疮的预防知识缺乏和护理措施不到位、不一致[3]。所以要针对不同骨折损伤病人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摒弃过去错误或落后的压疮护理观念:如骨突部位的反复按摩、皮肤涂抹油膏、打爽身粉、白炽灯烘烤受压皮肤等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才能预防压疮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本组病例均建立床头翻身卡,按时落实翻身护理计划并登记检查。根据病情轻重制定常规翻身计划和危重病人30o倾斜侧卧位左右交替翻身计划[4]。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种不同护理器材和方法的护理发现,在总体疗效上两组无明显差别,但对实验组的器材方法,病人反馈的满意率和舒适感较好,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更易于接受。对照组主要存在气垫床透气性差,病人常有不适感等缺点。尤其对于需要采用30o倾斜侧卧位,左右交替翻身的严重损伤病人,气垫床的舒适性效果较肢体抬高垫、水垫等差,也没有肢体抬高垫、水垫实用。此外病人的营养状况的改善也是骨折病人预防压疮护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5]。

总之,通过本组100例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观察,认为应用肢体抬高垫、水垫等器材和制定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等护理措施对预防压疮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全球压疮预防指南的作用评价及其执行现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869-872.

[2]仲继红,蒋琪霞,祁静,等。我院压疮预警管理的建立与实施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903-905.

[3]蒋琪霞。压疮预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55-857.

[4]周萍,刘华华,黄胜燕,等。预防脑卒中患者压疮合适翻身方案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23-25.

第7篇

【关键词】分级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5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re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results. Methods June 2009 to June 2011 our department treated 120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60 case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routine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98.3% rescue group (59/60), higher than 95% (57/60) (P

【Key words】grading nurs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irst aid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必须积极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准确的抢救治疗和耐心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对上消化道出血实施分级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5-78岁。出血量50-1050ml,就诊时间12min-2h,根据出血量及临床表现分为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例大出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和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

1.2.1 分级方法 按1979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确定之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三级。

1.2.2 分级护理方法 成立分级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两位护理组长任副组长,其它8名护士任组员,小组成员共11人。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共同讨论,分析,制定了一套针对各级患者的护理措施。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分别给予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我们暂不应用。

1.2.2.1 轻度出血病人的护理方法

轻度出血患者消化性溃疡为主要病因,多表现为黑便。患者神智清楚,给予二级护理,每30-60min巡视1次病人。指导病人进食温凉、清淡流质,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的愈合。尽量卧床休息,精神上安静和减少身体活动有利于出血停止。病人可起身稍活动,可上厕所大小便,但叮嘱病人坐起、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出现头晕、心慌、出汗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必要时由护士陪同或暂时改为床上大小便。

1.2.2.2 中度出血病人的护理方法

中度出血病人给予一级护理,每15-30min巡视一次病人。首先要安慰病人,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并要求病人卧床休息。病人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出血量超过400-500 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关心、安慰病人,说明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呕血或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注意保暖,治疗和护理工作应有计划集中进行,以保证病人休息和睡眠。

1.2.2.3 重度出血患者护理方法

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量的20%可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病人给予特级护理,实行24h连续监护,严密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和神智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准确记录出入量。病人要暂禁食,止血后1-2天可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防止损伤曲张静脉再次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用床栏加以保护,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保证头部供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的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重度出血时患者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应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变化。

1.3 效果评价

1.3.1 抢救效果评价 以有效和显效为抢救有效。轻度出血有黑便的病人3日后粪便色泽恢复正常;中度出血病人无全身症状或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消失;重度出血病人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心率、血压恢复正常。

1.3.2 是否继续出血评价 观察有无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周围循环衰竭经补液、输血后是否得到改善;血压情况,中心静脉压是否稳定;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以了解贫血程度、出血是否停止。门静脉高压的病人出血停止后脾脏恢复肿大,如果脾脏又缩小提示再次出血。

1.3.3 病人满意度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为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抢救疗效比较: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8.3%(59/60),高于对照组95%(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P

表1 两组病人抢救疗效比较

注:X2=7.06 P

2.2 两组病人是否继续出血比较:观察组继续出血发生率6.7%(4/60),明显少于对照组25%(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P

表2 两组病人是否再次出血发生率比较

注:X2=7.57 P

2.3 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59/60),高于对照组96.7%(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P

注:X2=6.86,P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1]。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并与病人出血前的全身状况如是否贫血、心、肝、肾功能有关。研究表明,及早识别出血征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准确的配合医生抢救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2]。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由护理前辈张开秀、黎秀芳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3]。胡斌春等[4]认为可将ADL(日常生活能力)作为确定护理级别的主要依据,根据ADL分级制定护理级别。

我科以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为理论依据,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患者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分级护理。分析不同级别病人的护理特点和难点,除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外,耐心细致做好临床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在疾病的缓解或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5]。

本文资料显示,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95%;是否再次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6.7%,明显高于对照组2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高于对照组96.7%。由此可见,虽然在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两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但不可否认对上消化道出血实行分级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龙黎明,孙国珍,袁丽.内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5.

[2] 孙建萍.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M]//殷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42.

[3] 候香传,李亚洁,夏燕飞,周春连.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12-214.

第8篇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例,探讨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特点。结果:100例均健康出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综合精心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必要。

【关键词】围术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脊柱方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以2O~5O岁的青壮年为发病的好发人群。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其内主要成分如蛋白多糖、胶原、弹性蛋白和水等的丢失和成分比例的失衡并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起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血管、神经、脊髓,从而引起的以腰痛为主,合并有坐骨神经改变性疼痛等一系列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病程时间长、症状时常反复、保守治疗效果差,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多采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术,同时实施围术期的相对护理,对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2月一2011年7月我科收治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同时加强了围术期护理并配合传统热敷和中药熏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病人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9岁~61岁,平均40.5岁;均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出现脑脊液漏4例,神经牵拉性损伤l例;术后住院两周,出院后随访6周~12周。

1.2 在院围手术期护理包括: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2.术后:绝对卧床、基本护理、热敷、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

1.3 疗效标准

腰部及下肢神经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并且下肢抬高大于9O°以上为优;腰部及下肢神经症状基本消失,腰腿部轻度疼痛并且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为良;腰部及下肢神经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角度较前改善为中;症状无明显改善,不能恢复工作为差[2] 。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病人由于患病时间较长、疼痛及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使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由于对该手术不了解,甚至会产生恐惧负性心理,导致患者术前极度焦虑。经研究发现,焦虑情绪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优点,手术的方法和手术的效果,同时还要着重说明术后的注意事项,让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多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解除其心理负担,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2.1.2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尽快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同时应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及床上训练大小便。指导其俯卧位训练,以使其适应手术。教会病人术后的辅助训练的方法,如直腿抬高、股四头肌锻炼、飞燕式训练等。术前一天备皮,上应至肩部、下应至大腿根部、两侧应过腋中线。术前12 h禁饮食,术前晚可考虑适当用镇静剂,以保证术前充分休息。

2.2 术后护理

2.2.1 绝对卧床休息:而椎间盘内的压力在坐位时较大,平卧位时最小,因此必须绝对卧床,在绝对卧床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卧硬板床,切忌床褥过软。② 要选择适宜的,一般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均可,但对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强调采用屈髋屈膝仰卧位。③ 对于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可适当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止痛。④ 要保证足够的卧床时间,一般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患者卧床不得低于3周,同时应要求患者吃饭、洗漱,二便尽量在床上进行。

2.2.2 术后基础护理:术后24 小时内应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同时应去枕平卧尽可能不翻身,以利于止血;密切观察尿色、尿量,经常行尿道口护理;定期指导患者翻身联系,防止压疮。 对于引流情况也应密切观察,若24 小时后引流量不减少或是减少后增多,且引流液为清亮淡黄色,伴头痛、恶心、呕吐时,应高度考虑为脑脊液漏。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应注意,给予病人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并且要注意保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以防逆行感染。

2.2.3 中药熏蒸:本院采用自制中药熏蒸治疗腰突症,中药熏洗的基本组方为:白芷、川芎、独活、防风、桑枝、五加皮、艾叶等为基本组方。将配制的中药放人治疗床盆内,加温水浸泡药材,温度控制在39~45℃ ,以不引起患者局部疼痛为易,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12到15次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心慌、头昏、呕吐感,如有不良反应应停止治疗,以免引起休克或虚脱。

2.2.4 热敷的护理:在熏蒸的同时,用热敷理疗的办法在腰部行局部热敷,可有效缓解腰部疼痛,减轻症状,但应预防局部皮肤烫伤。一般病人每次热敷不能超过20分钟,每天也以不超过两次为宜。

2.2.5 康复功能锻炼:康复功能锻炼以加强背肌及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原有神经的粘连为主要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1天即可在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做直腿抬高练习,可由30°开始,先被动练动练习,逐日加大抬腿幅度,同时指导病人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每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300次,直至最后直腿抬高达9O°[3]。在直腿抬高锻炼的基础上,可指导病人做一些屈膝、屈髋的运动,以增加双下肢肌肉的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术后神经根的粘连[4]。腰背肌的锻炼对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也很关键[5],可一开始用五点式,即用两足跟、两肘、后枕支撑抬起身体,使肩部、腰背部向上抬起,悬空后伸。待第3周后可改为飞燕式,即俯卧位,头、双上肢、双下肢同时抬起后仰,注意锻炼需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次数,同时锻炼应当坚持,出院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应坚持锻炼半年以上[6]。

3 结果

从随访结果看:本组共100例,优70例,占70% ;良20例,占2O% ;中4例,占4% ,差6例,占6% 。有效率94% 。综上所述,认真做好围术期综合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很重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进行围术期综合精心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必要;只有正确的治疗、精心的护理以及病人积极的功能锻炼配合,病人的生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邱贵兴.八年制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64―1065.

[2]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0.

[3] 孟宪国,孟宪中,申勇,等.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405406

[4] 何丽英.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0.

[5] 侯艳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8,21(7C):1915―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