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0 16:28: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院病区环境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第1篇

1.1观察指标

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入院介绍、护士穿刺技术、服务态度、生活护理情况、病区环境及设施、疼痛管理、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时间、药物知识讲解、补液巡视、功能锻炼指导等10项内容,各项满分为10分,总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

1.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展开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区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生活、文化、精神及情感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与患者、临床及社会紧密贴合,构建护士良好职业形象,同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目前优质护理服务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实践证实,而其在病区护理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还少见报道。我院为提高病区护理水平及管理质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①提高服务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在科室内业务培训会议上由护士长宣讲病区优质护理服务文件,全体护理人员共同探讨并提出问题,共同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将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引入其中,培养所有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制定陪护、查房、探视制度、健康宣教制度及护理责任制,确保所有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制度。

②落实护理责任制:按照责任护士工作能力分配适量患者,由其为指定患者展开与护理等级规范相符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病区床位数量成立护理小组,给予患者全程、全面护理服务。

③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对病区各种标识加以统一,确保病区环境良好,同时在病区和病室中摆放绿色植物、壁画或花卉,制定定时清洁计划并做好病区消毒工作。

④合理制定排班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量对护士人数进行合理安排,同时按照各科室特征,在小夜班、中午班等重点时段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确保护理质量。

⑤严格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制度:制定“优质服务之星”和“优质护理先进科室”评选标准,每月展开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将获奖个人及科室向全院通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保证优劳优酬、多劳多得,从而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予以有效激发。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我院病区护理质量评分由实施前的(89.7±2.3)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9.8±1.1)分,患者护理满意度从(78.2±3.5)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3.7±2.8)分,差异显著。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在病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促使其在病区管理问题上主动负责,主动献计献策,同时确保其在病区护理服务中增强责任意识,转变被动服务的观念,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合理的激励、考核制度可激励护理人员提高自身护理操作技能、增强其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性,鼓励其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展开交流与沟通,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十分有利。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树立主动为患者展开全面护理服务的意识,注重病区环境护理,对患者心理及病情变化予以准确了解,同时展开有效沟通并为患者展开全面的健康教育,将护理服务自院内向院外延伸,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2篇

当前正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仅要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透明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要以患者要求的护理服务高品质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在护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1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缩短就诊时间,及时有效治疗,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

2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实质

2.1 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护理文化建设内涵也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肯定精神关怀对健康的意义,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

2.2 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是护理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心和关注[1]。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护理技术服务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给予他们系统整体的护理。

2.3 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情感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护患沟通与交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1)社会的发展,人群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已更多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被尊重的权利和自身的生活质量上。护理人员真诚、亲切、体贴、耐心的语言,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参与治疗不可忽视的环节与手段。(2)通过护患沟通,患者可看到、听到、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及医院的人文环境,从而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有重新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提升医院形象[2]。(3)通过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能进一步学习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对患者心理影响的规律及护理经验,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真正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4)通过护患沟通,护士能准确收集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解答疑惑,解决患者所需,护患沟通构筑起了一座护患双方交流的桥梁,从而使护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化解护患矛盾。

3 护理服务中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3.1 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和情绪焦虑的家属。高超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整洁的医院院落、优越的环境条件、齐全的配套设施都会使患者和家属赏心悦目,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常用药品及价目公开、住院费用实行“一日清”,并开通电脑触摸查询系统,方便患者及时查询,使患者不再是“雾里看花”,消除交糊涂费、花冤枉钱的疑虑,自然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同时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患者出院时,送上一份“健康联系卡”,做好出院前的叮嘱与沟通,把患者送到病区电梯门口。让住院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都感受浓郁的亲情,患者的满意度自然会不断上升。

3.2 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 患者入院首先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让患者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至关重要。病区环境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患者治疗、养病、生活等各方面的舒适、方便及安全。例如,诊区和病区走廊安装患者用扶手;病房安装电视、电话;建有洗浴设施齐全的卫生间,布设衣物柜、冷藏柜;用花草、壁画点缀病房;每个护理单元设立设施齐全的煮食间;设立娱乐室,设置流动图书车;住院部设置流动货车或自动售货机;护士站设立患者健康设施代购点;病区设置陪护设施及用品租用站;对新入院的患者和危重患者专人陪护和送检等,这种家庭式、宾馆式的服务和管理,会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避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时改变而增加过重的心理压力,在轻松、安逸的环境中安心治疗疾病。

3.3 创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首先,从医院管理的角度,要认真做好护理设施设备、卫生器械、卫生材料等服务用品的供应保障,注重病区包括医疗用车、台、柜、床、被服在内的护理设备的更新;其次,要认真搞好治疗场所用品、服务场所物品布设,使之洁净卫生、摆放有序、整齐划一;再次,注重护理人员服装色彩的选择、穿着整洁。其中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人员良好的素养、亲切的态度、优雅的举止、和蔼的语言、精湛的技术、规范的操作、心理的安抚和健康的宣传等,始终以亲切的微笑面对患者,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服务患者,以充满浓厚爱心与亲情的护理言行给患者传递信赖和安全信息,进而创造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3,4]。从患者入院开始,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处处显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在整洁、有序的环境和愉悦、轻松的氛围里,精神饱满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处在爱心亲情的环境中,使生理、心理、物质和医疗需求上达到满意。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是单纯的强化基础护理,不能机械地将基础护理项目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围绕患者的病情、医疗安全、诊疗效果、转归和康复的需要去实施基础护理;将基础护理专业化,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性化服务、人文关怀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实施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受益,让患者满意[5]。

参 考 文 献

[1] 王俊杰.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2-963.

[2] 李晓刚,李萍,许建新.医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12(4):319-320.

[3] 刘艳荣,郑守华.开展主题年活动 构建以“爱”为导向的护理文化[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93.

[4] 丰荣,马玉芬.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革护理管理理念[J].中华现代护理,2011,17(1):89-90.

第3篇

关键词 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现就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9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其中2011年4~6月开展优质护理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0份,2011年2~9月开展优质护理后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0份。收集统计护理部和科室按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的结果。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3个月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随机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技术水平、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护士评价7项指标,每一项指标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调查表每周三、五的上午由护士长发放,患者出院当天由患者及家属自行填写,填写完毕立即收回。护理质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6个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核心制度执行、护理服务、医院感染及护理病历书写)每季度每组对各科室专项检查1次,其中基础护理、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护理病历书写每个月检查1次,并将存在问题反馈给科室;病房护士长利用每天查房及不定期抽查,检查各班各岗位的护理工作质量,并将存在问题记录在检查本上,按检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为5项,即环境管理不到位、标识不到位、未上床档、基础护理不到位、其他(护理记录不规范、手卫生不到位、护理查对不规范、巡视病房不到位)等。

统计学处理:将收集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理质控存在的问题,按2011年4~6月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11年7~9月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两个时段分别进行统计。统计方法均采用X2检验。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见表2。

表2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

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个)

项目实施前实施后环境管理不到位3410标识不到位464基础护理不到位714未上床挡317其他5310 注:X2=10.16,P

做好充分的筹备工作是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①护理部召开了全院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科室再次召开了全科护士动员大会,使全病区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和工作重点。针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儿科病房在病区环境,床单元配置上进行了准备。②护士人员进行了补充,护理部集中培训了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科室在此基础上专门拟定了学习培训计划,采用集中分期学习、自学、理论测试及护士长抽问的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重点培训了护理核心制度及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尤其强调了基础护理的工作要求。③根据儿科特点设计并发放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根据现阶段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查,科室把护理核心制度尤其是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对制度、环境管理、护理标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列为每天检点,护理部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并结合随机抽查,将存在问题记录在案。

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措施,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①由表1可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均P

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措施,可以减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由表2可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P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可以减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现在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已全面铺开,各科室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2—14.

第4篇

1 5S管理方法的实施

1.1 树立“5S管理”理念

1.1.1 成立“5S管理”推行小组,制定具体推行计划,明确分工。再进一步细分为宣传组、制度制定组、监督组等。

1.1.2 教育和宣传。应用PPT等多媒体开展理论培训,包括公告栏、宣传图等多种形式强化“5S管理”的相关知识。

1.1.3 实行区域责任制,明确职责,公布奖惩制度。

目的积极营造科室浓厚的“5S管理”活动气氛,促使大家更新观念,提高环境品质管理的意识[3]。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要求做到人人知晓,全员重视,积极参与,使“5S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2 5S管理的内容

2.1 整理(SEIRI)

急诊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抢救需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物资、仪器、药品等整个急救环境十分熟悉,能在30S内取得并使用。因此,如何把环境整理清爽,节约空间变得尤为重要。整理的重点在于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即:找出有用的、去除多余的[4]。根据物品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采用“就近原则”。

2.2 整顿 (SEITON)

急诊就诊量大、周转率高,导致各种医疗资源使用率高,物品往往被频繁移动和变化。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取得资源,要求定点分类放置,并予清楚标识。做好专人管理,定点摆放,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定期保养,保证医疗资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尤其是高危药品。在工作场所中抢救车和各仪器采用“目视化管理”,墙壁有图文并茂的急救指南、醒目的急救物品示意图和仪器操作流程图。

2.3 清扫 (SEISO)

急诊是一个特殊场所,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要做好环境布置、清洁、消毒隔离等工作,特别是对仪器、壁柜、门窗、床底边角等隐蔽的地方,应加倍重视;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实施区域责任制,遵循本班产生的垃圾本班处理原则,倡导大家保持环境卫生,共同维护环境清洁,做好治疗室内清洁区和污染区严格划分,达到院感控制标准。

2.4 清洁 (SEIKETSU)

将前3个S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规范化、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最佳状态。视觉管理和透明管理是其管理技巧[5]。不定期由“5S管理”监督组对责任区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制度实行奖惩。

2.5 素养(SHITSUKE)

5S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富有成效,其精髓就在于素养。通过前4S的规范,培养每位科室成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宽松的执行氛围,自觉遵守规则行事,每天上班坚持5S管理,尤其是下班前5min“5S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3 结果

3.1 环境整洁有序,符合JCI标准。急诊是医院重要的窗口,经过5S管理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状况,而且能够长期保持清洁,得到病人、家属甚至员工的肯定。在就诊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患者满意度反而从96%提高到99.5%(P0.01)。

3.2 提高急救效率。迅速有效的急救需要非常强大的后勤保障力量,实施5S管理后抢救物品设备完好率达100%。本科5S管理实施前平均滞留时间2±0.6小时,实施后平均滞留时间2±0.2小时,大大提高了效率。“5S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3.3 增强团队凝聚力。5S管理实施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全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而且培养了非常良好的科室文化。本科就工作环境和急救流程进行满意度调查,科室员工的满意度从88%提高到98%(P0.01)。这充分说明了5S管理对急诊内部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4 讨论

5S管理能有效提升个人行为能力与素质,能有效处理药品、物品、设备器械的管理,无形之中提升了安全(SECURITY)[7],这完全符合JCI提出的六大安全目标。在急诊科环境管理中运用5S管理方法不仅为病人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安全、满意的就医环境,而且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从医场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元元.5S现场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1):52-53

[2]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M].3rd ed..Illinois USA: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08.

[3] 刘晓为,许素,刘贤团.“五常法”实施对病房管理的效应[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A):144-145.

[4] 郡君平,6S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健康必读杂志,2012,7(7).

[5] 卢小萍,钟华荪,李华.环境品质的”五常法”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2):75-76.

第5篇

【关键词】优质 创新 护理 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0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市场也存在竞争,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护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1]。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优质护理管理质量,结合专科护理特点,为提供人性化护理,我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现总结如下。

1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1 开展素质教育,组织护士学习礼仪规范。我院举行护理人员礼仪教育与培训活动。将现代礼仪融入护理行为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爱心教育。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交接班规矩等严格训练。上班要求仪表端庄、着装规范、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1.2 提高护士理论与技术水平,制定血管外科的专科护理工作手册,人手一册。总结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要点,如主动脉夹层腔内覆膜支架术、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制定了患者入院接诊流程、术前准备的操作流程、术后病人的护理操作流程。以及各种血管外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定期组织学习,要求每位护士均要掌握。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培训,包括: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留置胃管技术、灌肠技术等,提高所有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

2 改善病区环境,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创新思路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2.1 病房环境管理,为了使病人得到安静、整齐、清洁的休养环境,我科清洁工人每天按规定做到二扫一拖,及时清倒垃圾。减少病房陪人,病情较轻的病人只留一个陪人即可。在病区内设置各种温馨提示,如洗澡时间,开关电视时间,保持病房安静。

2.2 病区实行责任制护理,分四个护理组上班,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护士分工实行扁平、动态管理。病区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2.3 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要加深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内涵的学习与理解,使他们明确“夯实基础护理”和“发展专科护理”是护理事业的双翼[2]。根据病情及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洗脸、梳头、擦身、泡脚、修剪指趾甲、更换衣裤、口腔护理、吸痰、会阴、尿道口护理等。严格按血管外科专科护理指南做好病人术前术后护理,认真做好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和病人安全管理。护士定时巡视病房,掌握病人病情及需求,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2.4 创新思路,结合本专科特点创新护理工作,建立护患沟通园地,患者可以把需求写在黑板上,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给予合理的满足。另一方面我们把疾病的小知识贴在黑板上,让患者及家属增加一些知识。医院团委和卫生学校团委联系了护生,经过培训后,定期到病房给病人提供聊天、读报、推病人到花园里晒太阳等服务。

2.5 提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按入院病人接待流程规范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积极的就医心态。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解答。为住院病人讲解包括:操作、检查注意事项,术前术后宣教,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工作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尽量不影响病人休息。建立出院病人随访热线,专人询问病人康复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医生,给病人带去问候和关怀的同时指导病人术后的生活,受到病人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2.6 我科实行服务公示制,护理服务向患者及家属公示,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包括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等。公示服务投诉电话,设立服务反馈意见箱、病区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3 结果

2010年8月份至2011年2月份对病区病人满意度调查各项目百分比不断上升,比如:护士入院介绍从88.5%上升到98%,病区环境从80%到89%、病人总体满意度从90%到99%等。专科护理服务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4 体会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带动专业发展的新机遇[3]。在当前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要以病人的满意获得核心的竞争力[4]。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既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工作,又要结合专科特点进行创新护理工作,才能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把优质护理服务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键. 持续改进质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191.

[2] 成翼娟.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1.

第6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82-02 中图分类号:R 7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9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广西从2005年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性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行性病诊疗技术准入制,在各市县医疗机构开展创建统一管理的规范化性病门诊活动。我院在2000年设置性病门诊,2006年通过卫生部国家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评审。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在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一介绍。

性病门诊特点及控制感染的意义

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种复杂,性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其他如尖锐湿疣、阴虱、阴道毛滴虫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等常见性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性病传播途径不单纯是通过性混乱传染他人,也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不注意病区管理,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就诊者的、类似的多样化,一般合并多种性病,菌株呈多种耐药;另一方面,规范化性病门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一对一服务的诊疗方式提供及时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管理,提高医院优质服务,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大大地提高了性病门诊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性病门诊存在危险因素的探讨

1.环境因素 以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的性病门诊是一个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于患者的高流动性,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导致的污染,在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不仅可能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长期处于病区污染的环境中,而面临着职业安全威胁。

2.皮肤黏膜接触污染

由于诊疗需要,常需暴露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以及生殖器、肛周部位,检查的同时进行现场采样,目的是保持标本的新鲜,还有各种治疗操作,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接触污染,如对淋病患者的检查易接触其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的取材培养等操作。传播途径是病毒或者细菌直接接触皮肤或创面,进入组织、血液,引起医院感染。

3.侵入性诊疗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是性病临床的常用诊疗手段,如尖锐湿疣,常用手术切除、CO2激光或冷冻等结合干扰素和白介素-2肌肉注射和病损内注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也可将体内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性病门诊亦是临床易发生针剌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2]。

4.手工操作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双手来操作完成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内容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着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乃至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手的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以及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机会增加的危险因素。

5.医护人员自身的相关因素 性病门诊接触的大多是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患者,医务人员常会担心发生暴露后被感染相关疾病,此担心是有依据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不良的同事氛围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员工将会处于易感期。

性病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区域环境管理 我们参照卫生厅下发的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标准,遵循“环境舒适、满足功能、符合感控要求”的原则,对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设置时,一是保证足够的业务用房,并独立于其他普通门诊,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二是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并有实际物理屏障和醒目标志。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重视过程管理,确定与感染风险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一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目标,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位;二是制定《性病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诊疗操作导致环境污染和感染环节;三是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3.加强在职培训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定期进行培训极为重要。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等。只有工作人员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视为己任而自觉行动时,才可能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些现代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性病学科的发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机会。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做到一人一换,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但对患者,对医护人员也是保护性隔离,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医务人员反映良好。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完善手卫生设施,方便洗手;三是配备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一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处置病人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电灼与阴道冲洗时应戴塑料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提倡安全操作;二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劳逸结合和心理调节;三是定期进行体检做好健康评估;四是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重点是HIV/AIDS、HBV、HCV以及梅毒等意外暴露的处理。

我院通过创建国家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活动,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使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今没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2]陈 亮,张 敏,缪剑影.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33(3):166-169.

第7篇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 ;跌倒 ;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因精神病态、药物影响、肌体老化、五官功能障碍等因素,常常导致跌倒损伤,发生率在15%以上,直接造成病人的病情加重、病人家属担心、医院防不胜防、引发医患纠纷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普遍关注。我院老年病房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医护人员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精心管理,加强了老年精神病患的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患者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老年男病房仅发生一例跌伤。本文总结了2006年5月以来我院在有效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供参考。

1及时评估分析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

1.1评估病情与用药

人体姿势的稳定性有赖于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功能的协调一致。扰乱这一功能系统任一环节的任一因素,均能破坏机体的内在稳定性,而成为诱发跌倒至跌伤的内在因素。易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主要病情与用药诱因包括: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血管疾患;听觉、视觉、平衡功能障碍;骨骼关节肌肉疾病;药物副作用与酒精中毒,这些药物包括麻醉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维生素及钙剂等。

1.2评估诱发病人跌伤的环境因素

地面湿滑、障碍物可使老年患者站立不稳而跌伤;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设施,过强或过暗的灯光,起居重要部位缺少扶手,家具摆放不当等,都能构成老年人跌伤的潜在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1.3评估与活动有关的危险因素

大部分老年人跌伤是在活动(如行走或变换)时发生,小部分发生在从事有明显危险的活动时。

2圈定高危病人,实施防范管理

2.1环境设施管理

病室应有足够的亮度,光线分布应均匀并避免闪烁,地面干燥、防滑,通道不应有障碍物。病区的走廊、厕所、浴室应设有扶手,厕所、浴室应有防滑地垫。定期进行环境设施检查,及时改进或维修。

2.2护理干预管理

护士长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安排工作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本病室的护理特点和护理重点,合理安排,适时调整。对工作中每一环节的要求都要细化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实施的全过程,要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检查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避免疏漏。

2.2.1护理人员管理

护士长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老年病护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水平,增强敬业精神。要经常性地引导、指导护理人员随时提高预防患者跌倒的警惕性。把始终保持地面干燥、防滑、室内整洁作为每一班次的基本工作要求。落实管床护士的职责。每一班护士均应明确那些是高危病人,给予特别关注,生活上予协助。注意检查病人衣着,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及时为病人解决。注意观察药物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护理计划。

2.2.2病人就餐管理

老年病人应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当班人员负责组织,其他护士和医生共同参与,以便观察进食情况,防范噎食、跌倒。

2.2.3病人洗漱管理

病人洗澡时,安排专人(穿戴防水衣裤、鞋帽)为病人调节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晚间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为病人端水、及时拖干地面。

2.2.4夜间如厕管理

就寝前提醒病人先解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

2.2.5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反复、多次向病人、家属、陪护宣教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2.2.6沟通与理解

家属来访,应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人目前状况,让家属感到我们对该病人给予了特别关注,争取家属的理解与合作,从而让患者家属能配合我们共同分析病人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告知护理上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和目前的效果,酌情提出需要家属配合的具体要求。

2.2.7加强对陪伴的指导和管理

根据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向陪伴及时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3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护士长管理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全面掌握本病室病人情况,才能对可能发生跌倒的病人及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从而防患未然。

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在防范老年病人跌伤的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要以护士为本,护士以病人为中心,根据共同的价值观、文化以及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护士(及照顾者)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尊重护士,信任护士,善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将观察到的病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行性建议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从而体现专业价值,巩固专业思想。护士长要善于鼓励和引导护士积极参与管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个人所长,提高专业技能,成为专业性的人才。护士长借此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本病室工作动态,还能集思广益,改进工作方法,促进自身的成长。

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服务行为

分析研究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评估、圈定高危病人,在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患者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上下功夫,并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上加以规范,使之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服务优质化”,辅以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能有效预防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或跌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udgeJo.Dynamicbalanceinelderpersons:effectsofreducedvisualandproprioceptiveinput[J].JGerontolABiolSciMedSci,1995,50(5):263

第8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201-1

在当今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护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母婴同室病区作为医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母婴安全健康,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1.1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制定目标责任书,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季度召开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季度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2由专职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具体工作,深入科室进行技术指导、调查、咨询,组织院感知识的学习、培训、考核,检查各科消毒隔离执行情况和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情况,定期组织院、科感染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分析,讨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反馈监测结果。

1.3科室主任、护士长、助产士和一名感染管理人员组成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2.1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把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提高了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2.2我院根据爱婴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建立建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将《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技术》、《产房感染管理》、《母婴同室的感染管理》、《新生儿的感染管理》、《妇产科洗手规范》、《妇产科手消毒》等整理汇编成册,反复组织全科同志学习,并作为每月业务学习和考核内容,提高了大家的医院感染理论知识水平和执行消毒隔离的自觉性。

3加强环节管理,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随时对科内医院感染工作进行检查和管理,重点内容如下:

3.1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新生儿抵抗力较低,所以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强化工作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

3.1.1要求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戴耳环戒指,每接触一名产妇或婴儿前后必须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3.1.2护理人员每进行一次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

3.1.3工作人员严禁穿工作服进食堂、上厕所及离院外出。

3.1.4医疗垃圾严格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转运,处置。

3.1.5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半年进行咽拭子和粪便培养,发现带菌情况应暂时调离母婴同室区,防止交叉感染。

3.2对产妇及陪伴的管理

3.2.1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积极协助并指导正确的喂养,让新生儿从初乳中摄取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提高其免疫功能。

3.2.2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服,使用消毒卫生垫,注意头发、口腔、皮肤、及会阴的卫生。

3.2.3主管护士在指导产妇喂奶前,嘱产妇洗手并清洁。

3.2.4教会产妇正确的会阴护理方法。

3.2.5告知陪伴医院相关规定,取得理解和支持。

3.2.6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尽量少接触婴儿,探视时间结束,应主动离院。

3.3对新生儿的管理新生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1],新生儿皮肤柔嫩,屏障功能差,所以要加强皮肤和脐带的护理,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和脐部的清洁干燥。

3.3.1保持沐浴室的空气新鲜流通,开窗同风,温度维持在26~28°C,湿度为55%~65%[2]。

3.3.2新生儿沐浴用流动水,水温38~42°C,沐浴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3.3.3新生儿所用的布类物品全部采用高压灭菌消毒后备用。

3.3.4新生儿换下的衣服、包被、尿布等分别放置在固定容器内送消毒处理。

3.4母婴同室区的环境管理

3.4.1房屋标准,我院共有母婴同室病床6间,其中4间每床面积达7.7m2,2间每床面积达9.5m2,另有两间家庭化病房面积为14m2,均符合母婴同室的环境要求。

3.4.2病区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通风良好,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一次,上下午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空调滤网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3.4.3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床、床旁桌、椅一次,一桌一帕,一床一扫,一用一消毒。

3.4.4产妇出院后床单元进行终末处理。

4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工作

4.1感染控制科每月到母婴同室区作一次空气、消毒液、物表、手表的监测。

4.2每年接受市疾控中心医院感染监测一次。

4.3感染控制科将监测结果以简报形式发到科室,对监测不合格扣质量检查分,实行奖惩分明,并限期整改。

总之,医院感染工作与医疗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医护工作始终贯穿于预防感染的各个环节,母婴同室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现了产科的医护质量水平。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从身心上、经济上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保证产科医护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通过以上各项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有效控制了母婴区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