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传统文化的特质

传统文化的特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0 16:28: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传统文化的特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传统文化的特质

第1篇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德育现状、传统文化类社团的德育优势和加强其德育功能的措施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类社团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该类社团建设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 传统文化;社团;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95-02

德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已经成为给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渠道,为此加强高职学生的德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高职的德育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德育现状

1.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德育作为一个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正确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外化为行动。因此,道德教育不能仅仅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判断学生在实践行为上是否合格。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关注学生是否将这些道德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中,而且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都是采取说教式的灌输方式,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这种单方向的灌输方式很难把德育的精髓传达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也无法赢得学生的喜好和参与。

2.网络环境增加了德育的复杂性。传统的德育环境中,教师对很多会影响学生的因素都是可控的,比如校园文化、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而网络环境下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品德发展。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大都采用匿名的交流方式,这虽然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过度自由无约束,使得各种虚假的错误信息充斥于网上,缺乏正确的思想导向;网络有利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但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价值观也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这些无疑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经验式教学,缺乏针对性。高职教育的生源层次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就一定要差一些,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文化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辨别是非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这势必造成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特殊性,此外,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别也有多样性,有应届高中生、中专生、技校生等,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具有多层性。比如,单招班的学生大都来自中专院校,他们比普通高校学生更多或更早地接触了社会,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上,比起那些直接从高中升到大学的学生来说要复杂一些,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而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很多学校自中专学校升格改制以来仍然沿用中专的德育模式,或者采用普及式的德育方式,对德育理论缺乏了解和研究,对德育规律和学生特点难以把握,最终影响学生德育的有效开展和德育效果。

其实德育与其他教学一样,效果好坏的关键都在于是否能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的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可能课堂上对知识的渴求和接受程度差一些,但他们课余时间相对较多,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利用这一点将德育寓于实践活动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所以传统文化类社团在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的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类社团的德育优势

1.传统文化类社团自身的优势。传统文化类社团的德育优势首先来自于传统文化强大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具有合理的内涵,对于活跃高校校园文化,加强当前高校德育的实践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2.社团活动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社团是由具有某一方面共同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活动由学生自行组织、设计、参加,能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喜好。因此,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意识更强、积极性更高。再加上社团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有讲座、培训、辩论、文艺联欢、影音欣赏、社会调查等,这些形式丰富的社团活动无疑能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育民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德育的效果。

三、加强传统文化类社团建设发挥德育功能的措施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现实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社团经费短缺、指导不够、定位不准确等,这些都制约了传统文化类社团的发展和教育影响效果,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类社团的德育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对传统文化类社团的物质支持。首先,要加大对社团活动的经费支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重点扶持科技创新类社团,传统文化类社团中除了一些做出品牌打出特色的,其他一些刚成立或者规模影响较小的社团基本上得不到任何经费的扶持,处于自身自灭的境遇,更不要说举办高质量的社团活动,要想调动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社团的积极性就要切实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社团的物质支持。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对社团建设给与必要的资金扶持,保证各项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其次,学校必须要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使社团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或者向学生免费开放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如体育馆、活动室等有利于社团活动的设施和场所,节约社团活动成本。

2.建立社团导师制。传统文化类社团与其他学生活动社团相比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理工科类,没有传统文化的专业,艺术特长生也比较少,所以高职院校中具有传统文化功底的学生更少,更多的学生参加这类社团单纯源于兴趣,所以传统文化社团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实施导师制尤为重要。导师不仅有利于给予传统文化类社团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从专业上指导社团各项活动的开展,保证社团活动的文化深度,而且在参与社团活动管理过程中,导师能够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帮助社团制定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团健康发展。

3.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展传统文化类社团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文化具有吸收辐射效应,只有在与外界不断地交流、融合中,对外界的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吸收、借鉴,才能使自身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所以要想让传统文化类社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拓展校内外学生社团的合作,共享资源,互学互助,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不断完善和提高传统文化类社团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远东,谢媚帆.高校学生社团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

[2]令狐国芳,边建利.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

[3]马长世.高等职业院校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1-0122-02

对于传统文化,各国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一般来讲传统文化是指反映一国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包括一国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法律保护的缺失,导致大量的传统文化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给我国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①时至今日,对于传统文化仍有不少学者反对利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概括起来原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由集体拥有,不符合知识产权的私权特质;二是传统文化处于公有领域,不属于专有性权利;三是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不具有创新内涵。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方面的差异,才导致了传统文化迟迟不能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可知识产权性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相关立法的完善。

一、传统文化的私有特质

传统文化是指被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所持有的当地的、传统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既然是“传统的”文化,那么必然不是短期形成的,事实证明,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虽然在传统文化产生之初,它可能是个人创造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共同拥有的财富。因此,传统文化的持有者一般是特定区域的群体或民族。也正因为如此,才一直遭到反对者抨击,认为传统文化不应当利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因为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私权,其权利主体必须是一个可以确认的作者、发明者或者其他创作者。②传统文化的确和普通的私权有所差别,但如果把私权理解为私人权利也不免过于狭隘。私权与公权是法理学的一对基本概念,一般来说公权强调的是国家或相关组织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与其它主体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而私权是指私法上确认的权利,它更侧重于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由私权的概念我们可知,私权并不等同于公民的个人权利,它强调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因此不仅私人可以作为私权主体,集体、甚至国家都能作为私权主体;其次,传统文化由特定区域的集体创造,被该群体共同拥有,这个群体在行使传统文化的相关权利时,并不是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而是作为传统文化的持有者去追求利益和谋求保护,这时该群体对传统文化拥有的权利就是一种私权。因此,传统文化属于私权这在概念上并不矛盾。目前,厄瓜多尔、智利、巴西等国已经开始运用集体所有权制度保护传统文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传统文化的相对公开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知识产品享有的专有性权利,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享有,任何人非经法律特别规定或者权利人同意都不得对知识产品实施占有、使用和处分。知识产品和普通的有形财产不同,它可轻易被多个主体利用,并且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也具有隐蔽性,因此,知识产权的权利范围只能由法律来明确规定,这个权利范围就是知识产权的“专有领域”。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处于专有领域的知识才能获得法律保护,如果是处于公有领域、人人皆可自由获得的知识,就丧失了法律保护的依据。传统文化由特定区域的集体所创造,被该集体共同拥有。相比普通的知识产品来说,其了解及持有的受众更广,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公开的,但是这种公开不是绝对的公开,只是在该区域或群体内部的公开。但只要该传统文化没有在该区域或群体以外被广泛知晓,就不能认为其处于公有领域。事实上,一些国家已经把“共有的区域性”或“公开的区域性”用在了传统文化的新颖性判断中。如秘鲁在其保护传统知识的法令中规定:一项传统知识,如果通过如出版等大众传播媒体能够被他人而不仅是土著人民所利用,或者当涉及财产、使用或者生物资源的特征时,如果在土著人民和社区以外被广泛知晓,它就被认为进入了公共领域。由此可见,只要传统文化还没有处于公有领域,它仍然可以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内涵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究其根本,知识产品的创新性正是其获得法律保护的根本原因。这种创新性在专利权领域体现的最为明显,它要求客体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在著作权领域体现为作品的独创性,在商标法领域体现为商标的显著性。因此,传统文化要想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必须要具有创新性。和普通的知识产品相比,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因此它往往被认为缺乏创新特质。但我们细心发掘,不难发现,传统文化虽然号称“传统”,但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它往往也会被烙上新的时代印记。每一代人在学习、接受、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添加了具有时代特性的内容,这也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中。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科学、艺术、文学、工业等多个领域,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即使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创新内涵。我国对大量的基于传统药方的改良授予专利就印证了这一点。传统文化来源于遥远的过去,随着环境的变更不断发展,它来源于传统、但又超越了传统,是顺应时展的产物。与现代知识相比,除了发展过程较为漫长之外,其创新性特质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四、结论

目前国际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有两种意见:一、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保护制度;二、修改现有的知识产权条款适应传统文化的保护要求。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保护制度不仅周期过长,而且也会造成额外的立法负担,所以利用现有的法律制度保护传统文化无疑是目前的最优选择。并且,相比于其它权利来说,传统文化最符合知识产权的客体特征,同时作为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传统文化也应当受到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因此,我国完全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新的客体,赋予特定地区和民族对于他们所共同拥有的传统文化享有权利,同时应当帮助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成立专门的组织以集体的名义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利用并享有收益。在传统文化的保护过程中,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探索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保护模式,如印度就是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尽快制定、修改相关法律,而且需要对现有的传统文化进行归纳、整理和保护,以促进该区域及民族的文化、生态保护及发展。

[参考文献]

[1][英]洛克.政府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2]武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变革与发展[J].法学研究,2005(3).

[3]古祖雪.基于TRIPs框架下保护传统知识的正当性[J].现代法学,2006(4).

第3篇

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修身养德。做人讲人品,为官讲官德。

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倡导修身,强调“为政以德”阅读经典,等于与古代先贤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对话,可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慎独拒腐。慎独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也是今天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成就事业。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民本、尚公、仁爱、贵和、诚信等优秀品质,能够激励领导干部奋发有为、敬业奉献。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智慧,直到今天仍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

第4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0 引言

室内设计即房间内部设计,人们对于房间的概念,最开始只是用来满足安全或者温暖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空间环境不仅仅满足于安全和温暖,在空间设计的精神文化方面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渴望。恰恰根据这个特点,现代的室内空间里会有很多造型、装饰等处处都体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渴望。由此,室内设计通常具备浓郁的文化特质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室内设计与现代文化兼容并蓄,共同演绎出和谐唯美的生活艺术奏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室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简约设计不是完全独立,互相排斥的对立面。我们用该综合考虑两种思想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使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简约融合起来,共同注入室内设计思想里面。

1 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 传统文化影响室内设计

尽管有一些个别的具有前卫意识的现代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文化传统,标榜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设计从来就不是一种恣意妄为的纯个人行为,而且实际情况也大相径庭。

1.2 室内设计反映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就会有精神层面和文化心理层面的内涵。室内设计是在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展开和完成的。不论是何种风格的设计都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因此,历史的设计就是设计的历史,设计形式来源于社会精神文化,并且反映了现实的文化品位。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先后出现了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儒家、道家文化,然后随着佛教的传入,演绎改造形成了中国佛教。同时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代的中国室内设计作品中,都深深地受到了这三种文化的深远影响,其文化特质也已深入设计师的理念之中。

2.1 儒家之天人合一

孔孟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庸,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其实“天人之和”的观点,同样影响着现在的中国设计师。成了他们严格遵守的设计标准和准则。儒家的这种中庸的思想,也在装饰文化中得以体现。比如没有任何装点的室内摆放会让整个房间降低档次,给人太简陋的印象。太多的装饰和造型都加在一个空间里面,又会使房间让人感觉庸俗。不繁不简的造型和装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推崇的最高精神境界。

2.2 佛教之禅宗沉寂

禅宗是由佛教文化向东方蔓延,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和符合中国人文思想境界的佛教宗派。中国赋予佛教的本土化使得禅宗这一宗派在哲学内涵上更加地贴近中国。佛教文化倡导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个人的现实直觉体验,它是人们日常的感受。一种是冥想的体验,是个体的一种感性认识。

3 现代简约主义设计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在简约主义的设计中,单纯的简化并不是追求的目标,而居住者具体的文学素养,教育程度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才是这种家居观念的深层次内涵。现代简约主义风格体现了多种复杂学科的理念和精髓。突出以人文本的人文关怀,全力满足人性的需求。简约主义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生理。还应该考虑到人的适应性和心理需求。使“室内设计文化”的含义真正地被放大,使文化得到传承。使人们在最大限度获得舒适的活动空间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简洁便利的居住环境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和唯美的审美享受。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简约主义设计同中国传统设计观念有许许多多相类似的地方。世界各国的简约主义都在广速蔓延。它成为当今设计界的一种重要的设计风格,同时也受到众多设计师的青睐并一直在深刻影响着室内空间的设计。

4 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室内设计的现代设计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思想,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发展和演绎,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理解并且延伸发扬基础上的现代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延伸和拓展,与现代简约设计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以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和装饰,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与现代艺术风格在当今社会合适地体现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可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象征上运用到现代简约主义的方法以及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进行再次设计。然后对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元素进行简练化和符号化,进而更加恰当和自然地应用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中。

5 结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室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简约设计不是相反的两方面。他们是一个共同进步和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立足于现代文化,合理的学习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部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融合、融会贯通。最后的目标是使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越来越跟国际高水平接轨。同时我们的室内设计还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实践出一条既简约明朗,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又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体现民族神韵的室内设计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

[1] 安・麦克阿德(美).简约主义[M].杨玮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文正军,董文英.浅论民族文化与中国现代室内设计[M].

[3] 慎铁刚.现代居室的空间与色彩[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4] 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在当代,我们对设计的看法逐渐趋于相同: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这么一种认同感使我们对设计学的任务有了新的认识。使设计学研究必须从传统的单纯对设计师传统研究和设计宣言的研究中分离出来,给予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特质、意识形态特质、技术特质和社会特质以应有的重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情形,才出现了令人感兴趣的景象;对当代设计学施加影响的诸多观念,都不是直接来自设计领域。由此可见,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那里获得启发。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而中西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影响也起着很深远的意义。

我们追随人类的历史足迹,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近代欧洲和美国文化,中华文化都对现代设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常说的文化,其本身就具有历史的连续性,而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正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所以,正如本书导言中所说的人类至今仍然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这一点毋庸质疑,无论是文化上的传统主义者,还是反传统主义者,他们讨论的对象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所以,它对人类创造的现代的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产生不可否认的巨大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 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据比较一致的理解。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 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所谓的the work of a few 。

包豪斯是1919 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10 年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虽然这所学院在1933 年4 月份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了,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中西方的文化交叉对于现代设计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是不同的,但意义都是极其深远的。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縄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充分体现了我们劳动祖先伟大的艺术创造力。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灯的应用已很普遍。汉代铜灯的形式分为好几类,分别为:盘灯、虹管灯、筒灯、为主。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虹管灯,虹管灯也称釭。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是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以防止空气污染。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汉代的铜灯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既适应实用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的原理,即可作灯,又可作为室内陈设品。做到了工艺品的多用化,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意匠和艺术构思,汉代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汉代铜灯不一样的色彩。

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工艺美术的生产,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点。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的高度发展? 自信和开放的政策? 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 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一种传统文化可以传达一种思想,也因此可以反映出一种特色:人的意识的解放、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4 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巧,一线一面,屈指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第6篇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在当前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在多元、立体交叉大的文化语境里,要如何研究和发展我国的文化美术事业,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涵,这对我国文化艺术及绘画艺术的发展、创新具有实质性的深远意义和价值。当代中国油画在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于我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

我国当代油画面临的现状是进入21世纪,随着西方的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带动下,不仅使得一些艺术家迷失了方向也使我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审美和评价标准模糊不清。

一些中国当代的油画艺术家由于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淡薄,导致思想上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表现在作品上便是缺乏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作品失去了应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艺术市场,攫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评判权,使得一些中国的油画家盲目地迎合西方文化艺术的评价标准,得到西方策展人的承认,从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汇聚中华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劳动,它经历了古老的彩陶和文字的发生时代,经历了青铜时代,在历史的传承中,我们的祖先创造发展了自己特色的漆文化和茶文化,有附和自己文化和历史的雕塑,建筑和家具,享有丝绸之国,瓷器之国等美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中国油画艺术应该是以其灿烂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向世界展示一个历史悠久,蓄势待发的一个民族。中国油画艺术应该既能表现我们的民族精神又能体现时代的风貌。所以,当代油画中有必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认识到其中的迫切性,中国油画的文化语言才会真正走进世界,立足于世界,被人们记住。

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提升有赖于艺术家建立自身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为。面对文化的全球化,作为中国油画家不仅应该熟知哺育自己成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还应了解和研究西方的各种艺术语言,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

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不断融合、不断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许多少数民族完全与汉族融为一体。对外来民族文化艺术的引进、选择与吸收融合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如印度佛教文化的进入,在艺术上丰富了中国的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的发展。佛教绘画传入中国后,迅速的提高和丰富了民族绘画的技巧和表现力:比如闫立本、李思训等画家吸取佛画中金银色和其它多种强烈色彩的手法,创立了金碧山水画。

因此,中国当代油画家需要正视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唤起主体民族意识,使中国当代油画作品由于继承了民族文化精神而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

进入21世纪,通过其开放包容的特质,中华民族再次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给中国油画带来了外国的艺术思想,随着西方的艺术思潮迅速在全国的传播,给封闭以久的国内艺术界带来新的气息。但是,当时中国只单纯的对西方艺术思潮和西方现代艺术各流派的借鉴和挪用,并没有自己创新。紧接着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带动下,伴随着后现代艺术思潮涌入导致一些艺术家迷失了方向。针对我国当代油画的艺术审美标准应该怎样确立,判断和评价,其发展应该如何评估,油画艺术的基本价值应建立在哪些基点上,国际文化艺术领域都在反思和审视当代和后现代艺术的状态,并认为应该重建本土文化精神,重新认识本民族传统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质。

 中国当代油画面对文化全球化,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引起关注,尤其是具有丰厚文化传统的东方美学艺术的思想体系。中国艺术、美术的发展、审美取向及价值标准的核心也只有一个,即以民族精神为主导和统领的艺术多元化。所以注重民族精神内涵的表现,大力提倡和弘扬民族精神,也是我国文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应该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个性创造的艺术语言,我国油画艺术应该进入一个独立创造为主的新层面,只有这样中国面对文化全球化发展当代油画艺术的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成为历史的必然的趋势。

第7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素质教育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guarantee the same group of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ld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passed since in the future, but it is also a source of new Chinese culture, it is not only the end of the past is the future of the beginning". In this paper, the contemporary moral cultivation to ascend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mining the outstanding spirit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new connotations to deepen its functions, "grasp the spiri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qual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dvanced culture", so as to enhance people's moral accomplishment is important in the article discusses.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包含国民素质在内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传统文化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上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的,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也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才具有历史的承继性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据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学作品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反映中国伦理价值取向的、长时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精神”。但是,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不了解,而不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就直接导致大学生缺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爱国心。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究其教育根源,问题在以下几点:

1.教育目标缺失。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要求大学毕业生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符合时展需要的各项工作技能。因此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越来越体现出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而忽视了在发展人的个性和心理潜力方面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强调学校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而忽视其教化育人功能,特别是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的重要功能。

2.内容设置不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鲜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更有很多院校根本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这就切断了作为大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科学分析、正确对待选择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而现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设置的不全就使得大学生们不能完整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来龙去脉的历史发展过程。

3.教育方法过时。传统文化的教育通常都是注重教师的讲解,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过时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恶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管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了。我们引以骄傲自豪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沦为了“无聊”、“枯燥”的代名词。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1.提高道德素质。“我国古代具有重视德治与德教的传统,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历史上讲道德、重修身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道德学说和教化方法规范并制约着古代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灌输是教化的基础,儒家为了进行道德灌输,将道德规范设计成“四心”、“四端”、“五伦”等多个道德条目,让人们在道德实践中遵循。身教重于言教,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道德素质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吸取的,当代的教育者应该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和内化过程。

2. 增强爱国情怀。中国人历来重视文化的教化作用,培育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蕴涵了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都是我国各族人们共同的精神支柱。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传统的国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已是古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振聋发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慨掷地有声。“大学生们受教育的机会多,知识积累多,对祖国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多,就会对他们所处的环境、民族国家认识深刻,自身的责任感也会不断增强,归属感也就越强烈,爱国情怀也就越加深厚和自觉”。

3.消除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国人无不为利益而拼搏。这种环境容易引发大学生唯利是图享乐至上等思想。随着我国加入WTO与世界全面接轨,拜金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价值观或多或少的对大学生们起着负面的影响,教育者们可以“通过追求礼义仁智,必须以义为荣,以利为耻”等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勤俭与奢侈的关系,尽量将极少数大学生的拜金意识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新的方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同样要适应环境的新变化、教育对象的新要求,要解决实践领域中的新问题。

1.更新目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被重视,就必须更新教育目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大学生们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我们在高校开展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们对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热爱,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可以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扼制殖民文化。

2.完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传播,首先就是要完善教育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或系列讲座,“我国传统文化注重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以及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发展情况的阐述。课程的设置应该要求每个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选修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3.创造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与校园景观相互映衬,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开展古典诗词朗诵会、演讲比赛或辩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通过邀请国学名师讲座、学术沙龙以及书画作品展、征文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尽可能突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神,“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浸润、滋养,使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

在现在和将来的高校教育中,我们必须矢志不渝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当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实务实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传统文化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才能健康发展,我们国家的未来才能保存中华民族的特色,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弘扬崇高进取传统,培养高尚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尤其强调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出理想人格。道德伦理观念和为人处事哲学等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总结:如今,我们要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化,首先必须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种文化必须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四项基本原则。现实的需要与奋斗的目标明确之后,那么我们所欲建构的现代文化的内容也就可以确定。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重构,我们认为除了继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优点之外,仍然需要批判地汲取外来先进文化,走中外文化交融合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曾长秋.中国传统文化 [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冯友兰.阐旧邦以辅新命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曾长秋,薄明华.网络德育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

第8篇

[关键词]屯堡文化;内稳态机制;和谐社会

一、 屯堡村落文化概述

屯堡文化来源于历史上朱元璋大军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的政治军事行为。南方和北方在地域上形成模的人口流动,大批中原和江南各省军士及其家属入驻西南,开始了贵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在黔中一带积淀为汉族移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语音语义、衣着服饰、及建筑风格等文化事象,并保持相对自我封闭状态,代代相传,相沿成习。在闭塞的山区条件下,组成独特的屯堡村寨,形成特殊的屯堡文化。屯堡文化是一种地域特色文化,因此屯堡文化既带有着鲜明的区位特色,而且其文化特色和社会结构特点也较为突出。

二、 屯堡文化的内稳态机制

屯堡所处地区的地理空间的闭塞性是让屯堡文化具有内稳态机制的前提条件,由于屯堡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河流和山丘的切割作用使得村落之间既存在着固化独立,又作为屯堡文化主要的文化支系互相连为一体。这种文化的整合力使屯堡乡民社会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了同源性基础。

屯堡社会之所以能够在社会转型期保持文化延续的可能性 ,根本原因在于宗教礼俗制度的教化作用,在宗教礼俗制度的影响之下,屯堡社区系统内部本身形成一种对外的抗拒力,反作用为以传统文化为凝聚核心的回拉力,也就是这种弹性作用力使得屯堡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屯堡社区的社会交往和互动主要存在于社区内部自然情感的传递,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对屯堡文化的守望和坚守。交往行为的内卷化带来的社会生活的自我平衡,则直接导致了屯堡文化内稳态机制的得以形成,在这种内稳态机制的作用下,屯堡人努力地坚守者文化特质,使屯堡文化在传统与变迁的双重作用下保持着相对不变。

这种内稳态机制其实是作为一种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协调机制存在的,在屯堡村落中,它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和谐相处,友好相生,它让屯堡社区的社会结构不断的趋近合理,它让屯堡的特色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

三、 屯堡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和谐社会的共通性

和谐社会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不仅涵盖着经济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还包含着文化的和谐。实现文化的和谐就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科学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并能够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前和谐文化社会建构机制的共通性。和谐的文化社会作为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构对于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一) 文化的民族精神

从屯堡文化出发,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到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认同感蕴含其中,正是这种文化的民族精神让人们具有聚合力和团结合作的基础,在屯堡文化中,民族精神贯穿其发生和发展的始终,从南到北和从北到南的迁移,民族之间的互通性和差异性让屯堡文化有了极大地民族认同和民族聚合力,并推动了屯堡村落的延续至今。

而把这种文化民族认同感置于整个社会,就会显得更有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而这种文化特质都是通过建筑、服饰、饮食以及信仰等文化事象表现出来的。文化虽有差异,但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与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相符合的,故民族文化不仅聚合着每一个民族的人,而且由于文化的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共通性,使得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又会服务于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 文化的时代精神

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从它产生之初,就会具有这样的一种潜在的特质。文化的时代精神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运用。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发展性,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核心内涵,使之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并能够真正发挥其在当今社会的文化调适功能。屯堡文化稳固着屯堡村落的社会发展结构,而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也会对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固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三) 文化的和谐理念

屯堡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而且屯堡人对屯堡文化的认同感不断的加强,就是因为其内在所具有的和谐理念与当前社会管理得到了很好的契合。屯堡人交往的内卷化,使得屯堡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一种理往而不是因利益关系争取而形成的交往,而且屯堡文化的内在聚合力又在不断的消减着屯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屯堡村落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和合”精神,“和合”精神虽然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土壤,但却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和谐思想所要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要保护生存环境,这一点屯堡人的做法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极具借鉴意义。在一个基本上没有平原支撑的地区,他们能够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并能够青山绿水,不得不让我们承认文化对于人们的教化作用。除此之外,屯堡文化还在优化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礼俗制度的继续传承以及社会舆论机制的稳固,都让屯堡村落的和谐成为一种必然。推及到今天的和谐社会,我们一方面要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家园,另一方面又要时刻的给自己“补课”,不断的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把它与现代化的和谐理念相结合,作为和谐社会建构的一个重要参考坐标,从而不断增强文化的内在影响力和外在的延伸力,保证“和合”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孙兆霞.屯堡乡民社会的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

[2]蒋立松.文化人类学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孙兆霞.屯堡乡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孙金华,张国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