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0 16:28: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第1篇

一、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青霉素可以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哪些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记忆,完成由学懂到学会到学好的转变。

第2篇

1.教学目标与目的不明确

在我国当下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与目的不明确的情况极为常见,选修与必修的难以把握、课时数量不足、教材内容混乱缺乏明确目标、中医学学术特征与优势难以在教学中实现传达、教学内容难以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相结合都属于这一情况的具体表现,而在这些表现的影响下,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1]。

2.教学形式单一

除了教学目标与目的不明确外,教学形式单一同样广泛存在于我国很多院校的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中。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院校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仍旧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简单地配合PPT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实现中医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中医相关能力培养也将由此受到较为负面的影响。

3.教材过于陈旧枯燥

在笔者对多家院校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使用教材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教材内容的陈旧枯燥问题几乎广泛存在于中医学课程教学中,很多近几年出版的教材未能在内容上实现突破,教材的写作手法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教材中的体例较为枯燥乏味,这些都属于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在这类教材的作用下,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二、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实现教材改革

想要真正扭转我国多数院校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实现中医学课程教材的改革,而为了保证这一教材改革与乡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现较高程度的契合,我们就必须打破原有中医学教材框架,结合乡村医学专业需要建立新的中医学教材体系,而参考我国乡村医学职业岗位需求,笔者建议新的中医学教材体系划分为基础理论、诊法、中药、中成药、中医技术五部分,而通过这一教材体系划分就能够保证乡村医学专业学生通过中医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这对于学生的就业、未来在医学领域的发展都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2]。

2.注重理实结合

除了教材改革外,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将重点集中在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具体来说,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基础理论开展大量临床实践,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将由此得到有力巩固,而结合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教学,则能够使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入,这对于学生日后更好地运用中医学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工作也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3.运用现代技术

想要保证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得以更好实现,结合现代技术进行的教学改革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笔者建议相关院校建立中医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结合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开展微课支持下的中医学课程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辅助学习的手段,教师与学生也能够在网络的支持下实现更好沟通,這将为学生更高质量地进行中医学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带来较为积极影响。

三、结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现状、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等内容,结合这一系列内容我们能够对我国当下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希望这一了解能够为相关院校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黄显章,王旭,张超云,等.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J].光明中医,2016(17).

[2]李飞,赵黎.《中医学》教学改革思路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6):544.

第3篇

中医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思维体系。中医学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和想象。现代医学注重的是探明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探明病灶的化学变化及其物理表象等,习惯于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偏重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缺少临床实用性内容;教学手段偏重于课堂理论讲解与多媒体演示,学生被动听课,缺少动手实践体验与临床观察。因此,模糊、抽象的中医知识及思维方式常常使学生难以适应,加上中医理论深奥,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若以常规的“填鸭式”、“粗线条”式教学方法,学生就无法理解中医理论和诊疗特点。虽然目前一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医基础知识,但教学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目前西医院校中普遍存在中医学的教学时间短的问题,多数院校现行使用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堪称中医学专业各科教材的缩写,而总教学学时一般只有四十学时左右,更谈不上临床见习。因此,授课教师只是单纯地为应付教学而完成任务;而学生由于对中医学的不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者失去兴趣,这势必与开设中医课的初衷相悖。笔者对我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医学的教学进行了调查问卷,总结发现存在问题主要有:①内容繁多,教学课时短,临床见习少;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③目前仍套用七年制的培养计划,启发性不够;④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大。另外,我国目前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导致课程设置有别。再加上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起步时间较短,中医学教学尚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与传统中医院校中医教学相比,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是长期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学教学的教师们需要探索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无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统编教材,尚无规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研室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2.1增加中医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

目前,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课时数为42学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庞大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知识一一介绍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的,讲授内容与学时分配完全失调,教师总感到讲不完,学生感到内容繁多且听不懂,根本谈不上学以致用,因此必须调整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教研室在了解五年制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八年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医诊疗思路和辨证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教学大纲,在《中医学》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合理使用中成药、现代中医中药研究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等内容,以增强学生对中医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兴趣。

2.2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西医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可以通过模型、教具、实验等直观的方法进行,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但中医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在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精髓的同时,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改革教学方式,用自己归纳的教学语言传授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知识,适当增加病例讨论,注重课堂启发式设问、讨论等教学技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横向联系。

2.2.1灵活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文本、图形、图画、音频、视频等方面的处理,或者借助现代的各种仪器、脉象仪、舌诊模具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把中医理论中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节省教学时间,学生也易理解及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2.2增加临床带教学习安排一定的课时数,组织学生参加中医临床,见习舌诊、脉诊、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诊治方式,了解并体会中医诊断与治疗过程。带领学生参观中药房、煎药室或制剂室、中药博物馆,通过讲解与见习,了解中药的种植、生产、炮制、功效、性能等内容,增强直观印象。

2.2.3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校园的现代化设施,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医学自助教学、自学思考和相互讨论。在学习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获取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2.2.4增加病案讨论对于中医常见病症,采用病案讨论形式,体验中医诊疗疾病的过程,运用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了解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的西医背景,让学生在中西医知识体系中,体会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治疗方法是多样的,认识到中西医各有优势和不足,深化对复杂人体生命活动的分析能力,有利于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法则的理解。

2.2.5加强中医信息化教育课堂教学鉴于时间和形式相对少,传授的中医学知识相应较少,学生仅通过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尚不能满足其对中医学知识的全面了解,这使医学院校非中医专业学生中医信息化教育,成为传授中医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教育途径可通过建设网络,设立公共的中医学习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搭配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的中医药科研动态,传播更多的中医知识,同时开设教师网上答疑辅导专栏、师生讨论区、专题讨论、中医中药知识介绍等内容,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更丰富的中医学知识。

2.3编写专用教材西医院校医疗专业现行《中医学》教材仍沿用高等医学通用教材(五年制),要求掌握许多中医基本理论、中药、方剂、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针灸等,很显然让西医学生根据四诊,开一贴理法方药具 备的汤剂是不现实的。根据八年制培养计划,有必要对现行《中医学》教材进行优化与修改,把现代的医学理论、思维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去,增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食疗、合理使用中成药等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对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中医基本知识有重要作用,为医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

2.4探索合适的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目前学校对学生常用的考核评价标一般皆为百分制的考试。但对于八年制的医学生,应该以灵活、学到知识为主,以考卷形式的考试不必为唯一的模式,可适当改变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对于八年制临床医学生中医学知识的考核,不是以掌握多少中医知识为主,而是要通过考核,考察其对中医学思维方式、理论特点、文化内涵等的理解程度。因此需改变一贯的出考题以试卷为主的考试形式,运用病例分析、撰写学习心得、总结性论文等形式,调整评价考核标准,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中医知识。

第4篇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本文就医学院校各专业对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之处作一探讨,以便因材施教,能够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免疫学是涉及多种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医学院校中,免疫学这门课程对于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免疫学作为一门新兴前沿学科,现正处处速发展阶段,引领现代生命科学进程,学科知识系统强,逻辑紧密、更新迅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而且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前沿学科 ,使学生望而生畏。

在医学院校中,学科门类非常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药学及生物技术等学科,免疫学是所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而各个专业对于免疫学中需要掌握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而在目前的各个医学院校,在大部分其他专业教学中仍旧使用与临床医学相同的教材,在免疫学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然而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某些临床知识和重要疾病是学习的重点,但是由于其和本专业无关,学生很可能会不感兴趣。因此,在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合理性,不应该拘泥在一个框架,应该因材施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不同专业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作一探讨,介绍如下。

1 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须同时兼顾学习中西医两门不同的医学体系的基础学科,故西医学科的课时相比临床专业的学生而言普遍被压缩很多。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多,学时少。如果讲课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只会事与愿违,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紧扣大纲,运用有限课时,令学生掌握本学科重点知识及体系。在讲课过程中要穿插一些与中医学有关的知识,例如我国医学历史上的“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免疫的思想。

2 护理学的免疫学教学

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系统完整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对于免疫学这样的基础课而言,护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更重视临床方面的知识,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越接近临床,越贴近生活,也越容易被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然而免疫学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此对教师而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扩大教学范围,多从生活中找到与免疫学的交叉点,例如接种疫苗、ABO血型鉴定、亲子鉴定、器官移植、过敏反应等等,增加教学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将内容与相应的护理专业课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在护理一些特殊疾病患者时应该运用到的免疫学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

3 口腔医学的免疫学教学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专业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对基础医学理论教学要求更高。免疫学理论及技术在揭示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针对于口腔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要紧扣口腔专业的知识,加强两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兴趣,学有所得。例如在免疫系统的讲解中,可以讲解口腔的粘膜,淋巴组织、唾液、扁桃体等免疫系统;又如在讲解抗原时应当以口腔内的微生物为主。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牙周病、龋齿与免疫学关系及免疫学治疗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这些疾病,并且将知识与本专业相联系,会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 药学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开设免疫学课程之前的生物学知识学习尚不够深入,而免疫学又比较晦涩,与药学类课程的相关性较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授课时尽量将知识点与药物开发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介绍介绍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相关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还有一些可以用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制剂,。也可以介绍与其专业相关的免疫技术,例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层系技术及ELISA相关试剂盒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5 生物技术的免疫学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与其它的医学专业不同,该专业侧重于生物产业,而本专业的学生也缺乏医学知识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践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与其专业相对应。例如将与生物技术专业基本无关的一些临床免疫学部分如免疫器官、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等内容予以删除。而应该针对于本专业特点增加一些特色内容,例如免疫学技术的应用,酶免疫测定,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方面要深入详细的讲解。将免疫学教学与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基础教学是为其他医学专业服务的,随着各个医学医学专业的发展,对其基础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各个医学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兰香,何述辉.高校《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蚕学通讯,2013,33(1):53-55

[2] 梅建凤, 杨胜利, 陈建澍.结合专业特色,提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66-968

[3] 吴杰连,吴照义.适应药学职业模式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01):59-60

第5篇

1.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知识的综合体现。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思想上不够重视,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真正属于自己原创的论文不多,缺少亲身实践、病例资料不详实。从近几年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发现,许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较薄弱,缺乏规范的中医术语,没有完整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思路,毕业论文的立题依据、中医机理阐释不明确,仅一笔带过,大片幅的是西医内容。这种中医理念逐渐淡化现象必须予以纠正。同时论文引文数量少、吸收信息能力不足。引文数量是衡量论文作者吸收信息能力的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引文量愈大,说明作者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就愈强,引文内容反映作者的研究动向和理论依据,引文数量则反映出作者的研究环境和所掌握的相关信息量,引文年代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但大多数论文引文数量太少,有的只有3~4个,综述引文也不足10个,说明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太少,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没有全面了解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当然也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综述的意义不大。

由于缺少相应激励奖罚政策,指导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对一般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合格与优秀对毕业证、学位证的获得影响不大,从这点来说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认真撰写。个别指导教师临床工作较忙,指导力度不够,对指导教师也缺少相应奖励政策,指导毕业论文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没有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也是影响指导教师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思考与对策

2.1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经。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加深了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熟悉和初步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撰写过程,锻炼了文字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对中医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实践,是对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对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责任意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要强调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2 强化中医基础知识教育、增强中医药研究信念

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才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中医药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医基础知识教育奠定了学生今后从事中医学的基石,应该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增加基础课比重,注重挖掘、提练中医宝库的精华。因为只有在领会透彻、掌握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中医创新思维有所启发,也才有可能找到发展中医质的飞跃之起点。

从跨入中医药院校大门开始就要让学生树立中医理念,热爱中医药学,对新生进行中医药辉煌历史及未来发展的形势教育,让其有信心、有责任从事中医药研究。在中医理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西医课程最好晚些加入,一方面在强化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一方面又溶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会使学生思维混乱,相信其一,难解其二。要求学生必须重点掌握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基础课程,适当延长教学课时,以便学生理解记忆,有些内容强迫背诵也是必须的,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不但强化了中医理念,也有益于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中医学研究思维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本门课程熟悉的基础上,要有自信,充满热情,对中医药研究充满希望,要让学生对中医学有骄傲感和使命感。强调中医药研究的优异成绩,客观认识中医药的优势及中西医的差别,不要片面扩大、过多流露中医学的不足。每门课程可根据学科人员研究优势重点讲授部分章节,更好地达到熟练自信,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更加有兴趣、有热情,也可能从此就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终身为之奋斗。

2.3 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

提高质量意识、强化过程管理、抓好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措施。应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把做好此项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要经过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临床观察、编写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等几个阶段。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规范、文献资料查阅、病例收集、数据处理等提出全面的规范要求。程序勿过于形式化,真正做到选题、开题、指导、完成、答辩过程的完整性。

2.4 举办论文写作培训班,提高学生撰写论文水平

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举办中医药科研选题与设计、临床研究方法、医学统计等相关知识讲座,了解中医药研究的有关规范标准,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药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等。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书写格式,熟悉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开设图书馆和医学文献检索方法教育课,充分利用校图书馆资源,让学生了解本校图书馆、专业资料室的馆藏和服务项目,了解馆藏位置索取号、区别目录数据库,学会利用作者、题名、关键词进行检索,充分利用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维普引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电子教学参考书等,知道如何根据所选课题去调研文献、收集资料,学会如何选择和利用信息。

2.5 正确指导、启发学生科研思路

可采取双向选择,由各学科组拟定一些论文题目并对选题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召开座谈会,组织与题目相关的学术报告,使学生对选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加强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选题应该以中医学方向为主,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切忌完全西医化。

2.6 建立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提高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中医学文献,提高文字水平,不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撰写并,进行大学生论文竞赛评奖活动,并可作为奖学金评定指标之一。积极开展优秀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一定奖励,并颁发优秀毕业论文证书。

2.7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责任心

指导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增加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选拔对工作高度负责、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任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工作有具体规范的要求,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指导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举办毕业论文指导、选题思路、科研方法等相关知识讲座,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

第6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25-02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存在,这与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缺乏,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需求不相适宜有着重要关系,导致了医疗卫生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符合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便成为了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云南省版纳、普洱、景洪、保山、大理、丽江、怒江、临沧、文山、玉溪等州市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特征,并对地方中医药院校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作了初步探讨。l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1级50名中医学定向班学生到生源地县级或乡镇卫生院,对当地县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人才需求情况问卷调查。生源地涵盖云南版纳、普洱、景洪、保山、大理、丽江、怒江、临沧、文山、玉溪等州市。

1.2调查方法问卷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科研方法学》相关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6份,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81%。问卷数据结果采用SPSS-17.2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所调查医院的性质特征及人才需求情况方面

2.1.1调查对象从事岗位中,临床岗占60.48%,管理岗占26.46%,其它岗占15.46%。

2.1.2

调查医院的比例:中医院32.99%,西医院23.71%,中西医结合医院18.9%,其它22.34%。

2.1.3调查医院需要中医学学历层次:中专占5.5%,大专占26.8%,本科占66.67%,研究生6.19%,其它占1.37%。

2.1.4调查医院主要接诊疾病中,常见病占89.35%,多发病占46.05%,特色专科病占15.46%,疑难杂症占7.22%,其它占0.34%。

2.1.5调查医院急需中医人才的科室为:内科占52.58%,妇科占30.93%,外科占23.71%,儿科占13.4%,其它占19.59%。

以上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医院中,医院诊疗疾病及人才需求方面特征方面大致情况如下:常见病及多发病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接诊疾病,而本科学历层次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急缺人才,内、妇、外、儿科室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

2.2所调查医院对我院目前培养毕业生总体评价结果

2.2.1中医功底知识方面,认为好的占45.36%,一般占50.86%,差的占3.09%。

2.2.2临床动手能力方面,认为强的占27.49%,一般占68.04%,差的占3.78%。

2.2.3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方面,强的占27.84%,一般的占68.04%,差的占3.44%。

2.2.4临床独立工作处理问题能力方面,好的占31.62%,一般的占63.23%,差的占4.12%。

2.2.5临床急诊急救应变处理能力方面,强的占23.37%,一般占67.01%,差的占8.59%。

2.2.6认药识药采药用药能力方面,好的占38.14%,一般占54.30%,差的占6.87%;其中,认为有必要加强该能力培养的占92.10%,没必要的占7.22%。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毕业生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处于一般水平的占绝大部分,说明目前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2.3

中医学知识结构需求及不足方面的特征

2.3.1

中医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中医功底扎实占81.79%,西医知识面广的占38.49%,掌握民族特色诊疗技能的占43.64%,其它的占4.81%。

2.3.2

目前培养模式下中医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欠缺情况:实践技能欠缺的占71.82%,专业知识欠缺的占34.71%,基础理论知识欠缺的占32.30%,医学职业素养欠缺的占29.9%,人文社科知识欠缺的占29.21%,计算机知识欠缺的占16.84%,外语水平欠缺的占15.81%,其他的占1.37%。

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对中医专业的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呈现出“知识面广,注重专业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特点,而认为目前中医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方面普遍存在着实践技能及专业知识不足的特点。

2.4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

2.4.1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认为所学专业最重要的占22.68%,认为学校重要的占6.19%,认为个人过硬的本领和能力最重要的占85.22%,认为学历重要的占6.87%,其它的占2.75%。

2.4.2如何提高中医专业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认为早见习的占47.42%,跟名师的占38.83%,进综合医院实习的占45.7%,诊疗技能强化培养的占71.48%,加强急诊训练的占54.64%,实行导师制的占36.08%。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毕业生,用人部门更加强调学生自己本身过硬的本领和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早见习、跟名师、进综合医院实习、诊疗技能强化培养方面等是大部分人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拥有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15个,各民族繁衍发展至今,与其各民族的医药保健传统知识以及本民族特色防病治病的诊疗技能密不可分。然而民族医药的现代教育起步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原会长诸国本指出,对民族医药认知不足,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重大缺陷之一。因此,在此次问卷中,也涉及部分民族医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2.5

民族医药知识方面

2.5.1对民族医药是否感兴趣方面:87.63%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感兴趣,11.34%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不感兴趣。

2.5.2民族医药在当地是否受欢迎,84.88%的人认为受欢迎,11.34%的人认为不受欢迎;其中,认为受欢迎的理由中,认为简单、便捷、验效的治疗技能和方法的占69.42%,丰富药材资源的占39.86%,较低的医疗费用的占49.83%,其它的占2.75%。

2.5.3民族医药人才需求方面,需求的占83.51%,不需求的占12.71%。在需求人才培养方面,认为以中医为基础,学习民族特色的诊疗技能和方法的占49.83%,以中医、西医为基础,学习民族特色疗法的占59.11%,只学习民族理论特色疗法的占8.25%,依靠师传的占6.87%,其它的占1.03%。

调查结果显示,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民族医药在服务地方医疗卫生工作的作用及期望值是比较高的,因此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符合地方需求的复合型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值得引起地方医学院校考量。

3讨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目前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不足,尤其是真正缺乏一批具备理论及临床功底扎实的医护人员来服务基层。因此,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实际,培养中医功底知识扎实,西医知识面广,又能掌握简、便、廉、效特色诊疗技能的全科医师是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紧缺的人才,是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让更多人能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基本保障,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在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4地方医学院校医学专业人才模式的建议

我国的传统医药,不仅包括了汉文化为基础的中医学,还包括了多元的民族医学,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医药,而现行的中医药教育模式中没有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医药有机组成的现实。因此,中医药教育应本着“四因(地区、文化、民族、需求)制宜”的原则,改革和创新中医药教育模式,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增加各地区民族医药的课程设置,这样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医药的传承,也有利于解决因文化、信仰差异形成的中医药难以进入民族地区的难题。同时提出了以下建议。

4.1在基础理论学习中,以确定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以中医、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为主线,精减中、西医知识模块的教学时数,节省教学时数,用于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方法课程的传授,优化师资队伍,着力培养一批中医功底扎实,西医知识面广,又能掌握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能的全科医生。

4.2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分阶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一年级阶段,利用寒暑假到县或乡镇卫生院见习,了解基层卫生医疗现状,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兴趣;二年级阶段,在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安排到临床从事抄方、中药配方识药、认药等锻炼;三年级阶段,在具备一定基础及临床知识后,安排到医院进行阶段实习,参与临床工作,巩固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四、五年级阶段,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及时完善和补充理论及临床不足方面,在通科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措施,提高其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综合诊疗能力培养。

4.3在社会实践培养环节,开展中草药辨认和强化训练,通过“认药一识药一采药一用药”的反复实践,掌握运用当地中草药、民族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有效治疗。

4.4加强学生规范化培训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临床病种和临床技能培训考核,内容包括中西医急救诊疗技能、护理技能、医疗器械操作技能、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能等。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不依赖使用大型的、先进的、昂贵的检查设备,能对基层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及地方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从根源上解决广大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替代弥补西医昂贵诊查费和诊疗费。发挥民族医药优势在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4.5注重师承教育安排学时跟随学习名老医生的名验方、特色诊疗技术诊法,使名中医精华得到继承和发展。弥补名医消逝、名方流失、特色诊疗技能消失的窘迫局面。

通过以上途径,注重培养一批能够满足面向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人才,能够利用地方中草药资源与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与方法防病治病,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成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随着新技术发展,医学编辑工作已经由编辑技术单纯化转变为编辑技术现代化、出版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知识全面化,所以医学期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医学期刊要想在众多科技期刊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编辑,提高竞争实力,实现医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①。本文分析了医学编辑所面临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医学编辑政治思想素质、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修养和语言文字等业务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医学编辑素质,提高医学期刊质量。

一、目前医学期刊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学期刊的编辑,医学编辑专业毕业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是文学编辑,或者是医生,或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此类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编辑业务或者是医学专业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全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编辑尚需进一步系统学习。编辑文字功底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影响医学信息的交流,制约医学期刊的发展。

2、医学知识老化

实际工作中医学编辑因稿件数量繁多、编辑人员相对较少而没有时间和机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接触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因此相对而言医学知识老化速度也快,导致与作者无良好的互动沟通,也无法把审稿专家的意见准确地反馈给作者,因而影响文章的质量。

有时候医学编辑只注重文章中医学知识和文字的对错,而忽略了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忽略了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②,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作者的不负责,更是对读者和社会的不负责。

4、人员梯次不合理

大多数医学期刊经济效益较差,年轻编辑职业素养不高,工作缺乏积极性,流动性大。因此,编辑普遍为年龄较大人员,导致编辑人员梯度不合理,使得期刊创新性差,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接受能力低,因而影响期刊质量。

5、的供需矛盾

目前各个刊物投稿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受到刊物数量和篇幅的限制,不是所有来稿都得到发表,编辑应坚持公正无私,秉公待稿,不以稿谋私。

1、政治思想素质

医学编辑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核心素质。编辑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格遵守出版纪律。医学编辑从学校起就应该培养具备政策、法规等政治思想素质③。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政治素质能够增强其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能够把社会效益摆在所应有的地位,这对贯彻有关政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医学编辑的核心素质之一。编辑工作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只有具备一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长期无怨无悔地从事这种工作。编辑除了具备普通人的一般的、共同的道德修养之外,还应具备编辑职业特殊的道德修养:

(1)无私奉献。作为编辑要专注地为作者修改稿子或是提出修改意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等关系,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④,同时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2)敬业精神。编辑工作经常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医学期刊常常涉及的领域是编辑无法在实际中接触到的,因为需要编辑查阅国内外文献获得相关的最新知识,因此一个没有奉献和兢兢业业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安心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

(3)精益求精。医学期刊中的作者大部分都是从事实践工作,文字功底可能较弱,所以医学稿子中,常有错别字、文法上也多有不妥之处,这更需要编辑逐字修改和进行文字加工,这也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主要手段。

(4)创新意识。医学编辑是医学期刊创新的原动力,编辑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使科技期刊不断创新和发展。医学编辑的创新意识包括争取作品,寻找创新;掌握策略,逻辑分析;与时俱进,信息灵通。

3、医学专业素质

医学专业素质是医学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应具备全面、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随着各种医学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编辑不仅仅面对纯医学的内容,还包括许多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内容,同时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医学规模的扩大和个人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医学论文的技术更新较快,所以医学编辑需要既杂又广的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编审作者稿件时游刃有余。

医学编辑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及具备有关校对、装帧设计、排版、印刷方面的业务知识⑤。医学期刊与一般的文学期刊不同,论文的每句表述都必须使用科学的医学语言,又要有精确的文字表述,并且要求语言简练,语句通顺,观点明确,逻辑性强。多学习同时期外国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期刊文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刊经验和管理经验,促进医学刊物的质量。同时,在这个网络时代,编辑人员应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实现编辑部工作计算机网络化,包括校对、装帧设计、排版、印刷等等。缩短出版的周期,提高期刊的现代化优势。医学编辑提高知识性业务能力的途径,要多阅读,多实践。

5、市场意识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医学期刊质量的好坏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体现,医学编辑只有在编辑过程中善于对医学发展新技术的预测和科学论证,才能把握期刊发展的命脉,走在时代的前沿,使期刊的知识引领医学的快速发展。

医学编辑担负着医学知识传播、医学知识加工、医学创新的重要责任,因此医学编辑的素质应该是医学专业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编辑业务知识等的有序组合和关联体系,也是一本期刊质量好坏的度量衡。一个好的编辑只有不断学习、博览群书、调整知识结构、拥有丰富、多层次的知识信息,才能善于应用各种知识资源,协调好作者、读者和期刊之间的关系。期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要求编辑保持思想开放,正确自我定位,与作者有效沟通,及时提高作者写作水平从而提高期刊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医学编辑的就业门槛,推行继续教育、参与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等措施提高医学编辑的素质,以促进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①李贵存,《医学期刊优秀编辑应具备的素质》,《编辑学报》,2008(4):375-376

②张印朋 等,《对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办刊常见问题的思考》,《编辑学报》,2008(3):249-250

③徐日君,《新闻专业学生编辑素质的培养》,《编辑之友》,2010(2):97-98

④王晓峰,《做自动自发的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编辑学报》,2008(1):85-86

⑤曹兵 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障》,《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157-158

第8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 公共英语 英语教学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与某种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医学英语就属于这一范畴。为培养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理解和运用医学英语,很多医学院校都开设有医学英语课程。然而,由于医学英语的特定内容和语言特点,其教学存在很多困难。众多医学英语教学教师都曾撰文对医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和应对方法进行过讨论,本文也拟对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商榷,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借鉴,以便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效果。

二、医学英语教学目标分析

医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析意在阐明学生学习医学英语课程应获得的能力。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包括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即英语语言知识,涉及语言学习的基础知识如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知识等,以及语言的应用能力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知识。而语言内容是语言所负载和传播的信息,具体即指听读中输入学习的内容。语言教学应当同时包括这两个方面,但可能在不同学习时段和不同学习者身上体现侧重性。在公共或基础英语教学中,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学习比较平衡,教师通常既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教授,又同时讲解了语篇中负载的知识内容;学生既学习语言也通过学习语言学习其传播的知识。但在公共或基础英语教学完成后,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学习的平衡性在教学中却显得不易保持。在这里,其实涉及对通常论及的几种教学方式之间的探讨,就与英语和医学相关的教学来说,即医学英语教学、英语医学教学和双语医学教学。英国文化委员会调查称“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的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由“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刘润清,1996)。医学英语教学和英语医学教学正分别是“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的对应,而双语医学教学是英语医学教学的一种补充。英语医学教学和双语医学教学主要侧重医学专业知识方面,其教授的主要为语言内容,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只是潜移默化的。而医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其教授的主要为语言形式,而语言内容的作用同在公共或基础英语教学中一样,主要是为了展现语言形式的。在以往的论述中,对医学英语课程有几种看法:一是医学英语课程没有必要开展,而应代之以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或认为医学英语课程只是进入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的过渡。也许这一看法是受到“由‘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的影响,认为应该开展着重于“用英语学习”的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但在英语为非母语和官方通用语言的语言环境下,“用英语学习”无法简单摆脱“学习英语”而存在。因为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听力水平。76%的学生认为英语的加入使原本就不熟悉的专业课更难理解和掌握,51%的学生认为进行双语教学的有关专业课内容比单纯汉语教学简单且内容减少(张晓波,陈 超,黄国英,等,2005)。双语医学课程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英语医学课程了。这其实便体现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在英语和双语医学教学中的不平衡性。由于语言形式输入方面对于学生难度较大,为平衡整体教学难度,有两种选择:降低语言形式难度或降低语言内容难度。降低语言形式难度可使用简单的英语或使用汉语,但由于语言形式与内容紧密相关,医学知识内容本身的难度会限制使用英语的简化程度,而如大量使用汉语教学又背离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的初衷,最终出现“学生认为英语的加入使原本就不熟悉的专业课更难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相反,教师在降低语言形式难度不易的情况下,加之使用非母语或英汉双语对照教学势必使教学时间变长、进度变慢,只好采用降低语言内容难度的方法来降低课程整体难度,最终出现“学生认为进行双语教学的有关专业课内容比单纯汉语教学简单且内容减少”的情况。由此可见,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强调语言形式学习和语言内容学习的平衡。而在专门用途英语学习中,当语言形式学习和语言内容学习不能像在基础或公共英语学习中保持平衡时,正确的做法是将原先在一门课程中可以达到的平衡转而在各有侧重性的两门课程中实现。这也就是医学英语课程和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应同时开展,互为补充的依据。医学英语课程侧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而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侧重语言内容的学习。

三、医学英语教学教师分析

医学英语教学到底是由英语教师还是医学教师来承担?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是医学英语教学中讨论的焦点。其来源于现实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使用两种师资的情况,即英语专业或医学英语专业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两种情况在医学英语实际教学中都遇到了困难。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师资中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语言能力虽强但医学知识薄弱,而医学专业教师却缺乏系统的语言培训并且只熟悉自己所从事的相关领域(高丽,2006)。这一现象是语言形式教学和语言内容教学不平衡在教师方面的体现。英语专业教师通常并无医学专业知识,只具备医学常识,医学英语专业教师虽然在其专业训练中学习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但主要学习的仍是英语语言知识;而医学专业教师虽在其学习过程中接受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知识的训练,但其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知识的水平总体来说低于英语专业教师或医学英语专业教师,并且没有接受过只有英语专业教师或医学英语专业教师才接受过的英语语言学知识训练。因此,在医学英语教学中,英语专业教师和医学英语专业教师的语言形式教学能力大于语言内容教学能力,而医学专业教师的语言内容教学能力大于语言形式教学能力。据本文上一节的分析,语言形式教学和语言内容教学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平衡性很难像在公共或基础英语教学中那样在一门课程中得到实现,而应在两门各有侧重的课程中实现。在医学英语课程中侧重教授语言形式知识而在英语医学或双语医学课程中侧重教授语言内容知识。针对不同背景教师的相应特点,应当由语言形式教学能力较强的英语专业或医学英语专业教师教授侧重于语言形式教学的医学英语课程,由语言内容教学能力较强的医学专业教师教授侧重于语言内容教学的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可见,对于“医学英语教学到底是由英语教师还是医学教师来承担?”这一问题的答案应当是英语教师。当然,英语教师在教授医学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要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中自己的核心作用。医学英语课程不是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的附属,而具有自身独立存在的重要地位,因而医学英语教师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但是医学英语教师的医学知识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之前提到即使是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其医学知识在医学英语教学中仍显得不足。难道教授医学英语课程的英语专业教师一定要达到医学专业教师的医学知识水平吗?这就如同我们要求医学专业教师在英语医学课程或双语医学课程中一定要达到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一样。其实,“希望英语教师和医学教师成为对方的专家都不现实”(缪军,2005)。那么,语言因素和医学知识对医学英语教师的影响到底孰轻孰重呢?据赵跃君的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更加关注的是教师的语言能力,而非教师的医学专业知识(赵跃君,2004)。因此,医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仍然主要是由教师对语言因素和医学知识的处理方式决定的,其中最主要关注的仍然是语言因素。

四、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第二节中说明过,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包括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两个方面。医学英语教学即包括医学英语教学和医学知识教学两个方面。刘彦娟认为医学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选材;二是句式结构;三是词汇;四是内容(刘彦娟,2012)。选材和内容属于语言内容方面,涉及医学知识内容教学,句式结构和词汇属于语言形式方面,涉及医学英语语言教学。前文已述,医学英语语言教学和医学知识内容教学不可能在这一门课程中兼顾,教师也不易在这一门课程中平衡两方面的教学。医学英语教学是侧重于医学英语语言形式教学的,而医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为展现医学英语语言知识服务的。因此,医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或者说医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这一课程指导思想。即医学英语教材应侧重于医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医学知识内容不宜太专太深。但不宜太专太深并不是说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医学知识只能是常识性内容。传统的医学英语以科普文章为主要素材(赵庆红,2005)。虽然通俗易懂,但由于医学知识内容过浅,所展现的语言内容也不会太深,达不到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按英语语言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考虑:分为医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材和医学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知识教材。医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材的体例可与公共英语教材的体例相仿,只是选取的课文都是关于医学的,通过医学课文教授医学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如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知识等。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既要注意医学英语和公共英语语言的不同之处,也要注意两者的共同点(陈杰,孙景,2013);医学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知识教材应当按照医学英语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来划分,如医学英语听说、对话、会议演讲和辩论、医学论文阅读与写作等。在不同的年级应当开设不同的医学英语课程(尤永超,2007)。在低年级开设医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课程,在高年级开设医学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课程。而双语医学或英语医学课程则在更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开设。另外,无论是医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材还是医学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知识教材其语言内容难度都应相当于或低于医学基础课的内容,不宜过浅或过深。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语言内容学习的负担,而关注语言形式的学习。若内容难度过大会造成语言内容教学干扰语言形式教学,教师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关注医学知识而不是语言因素。在更细程度上按医学专业课内容划分编写的英语教材应当在英语医学教学或双语医学教学中使用,这也便于只熟悉自己所从事相关领域的医学专业教师进行教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英语教学和英语医学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在两门课程中实现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教学的平衡性的。医学英语教学有自己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其教学应当侧重于语言形式的学习,由更具备语言形式知识的英语教师讲授,其教材也应按英语语言知识分类的角度来编写。当然,由于医学英语教学本身的复杂性,还有很多具体的教学问题需要探讨,来更好地为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杰,孙景.从文本类型谈医学英语翻译的得体性[J].华章, 2013,(9): 92+150.

[2]高丽.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五年制医学英语教学中的改良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81~383.

[3]刘润清.21 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9.

[4]刘彦娟.论翻译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学刊, 2012,(3):143~144.

[5]缪军.对医学英语教学影响因素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5,4(5):308~311.

[6]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1):23~25.

[7]赵庆红.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