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0 16:28: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生产风险识别的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力调度;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1 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2 风险的内涵
风险的含义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3 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几个阶段:
3.1 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
3.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的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
3.3 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3.4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4 调度班风险管理
电网调度是对电网运行进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使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一个机构。电力调度人员就是电力系统的指挥者,他们承担着其管辖范围之内的电力供应安全、可靠以及经济之重任。电力调度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电力调度指令,如果出现调度误操作和安全事故误处理,则会导致电力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是人身伤亡,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对调度班进行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调度班对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对于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推进调度管理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笔者总结多年来在调度安全运行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电网调度安全生产的因素,对调度班的日常工作进行了风险评估。查找出危害共63个,其中超过 400分的非常高风险危害0个(考虑放弃、停止);200 至 400分段高风险危害 0个(需要立即纠正);70 至 200分到中风险危害共0个(需要纠正);20至70分的可能风险危害共32个(需要关注);20分以下的可接受的风险危害共 31个(容忍)。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电网调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工作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电力调度的安全形势仍相当严峻,必须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牢固树立“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树立“一切事故皆可以防范”的安全理念,加强和规范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以及调度员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完善各项事故预案、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工作危险点分析、加大班组考核力度,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违章行为及时纠正、分析、落实整改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万千云,等,编.电力系统实用使用技术问答[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并探讨了安全风险识别的要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风险管理 防范
1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①临时性强,工地的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及一些建筑物都具有临时性;②流动性大,项目部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便迁至另一个工地;③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平面布置以及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都不一样;各个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条件、作业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动;④人员组成复杂,包括企业自身的和分包单位的,他们的工种、文化程度及专业素养也不同;⑤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由多个施工单位、及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施工。以上的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使得施工的安全风险也较大,因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2.1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如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过程中,因为结构失稳导致坍塌、倒塌意外,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物料提升机安装或运行过程中造成意外;高空作业因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运过程中发生堆放散落、高处坠落以及撞击人员等事故;焊接、金属切割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事故或局部火灾;工程拆除、人工挖孔及隧道凿进等爆破,由于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出现建筑及设施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意外。
2.2 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气体中毒或人员窒息事故。
2.3 工地饮食卫生条件差,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识别
3.1 施工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识别。施工企业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如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办公、生活区的危险源的识别,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施工生产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卫生队负责职业病方面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运输物资部门负责车辆交通、施工机械设备危险源的识别。以上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做好审核工作。
3.2 注意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施工的全过程,分别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3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这3种状态,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及心理等方面对信息加以考查和识别,并紧密结合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所有的设施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保证对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3.3 合理采用科学地识别方法。识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事故树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现场访谈、观察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所以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采用适当的辨识方法,如可采用现场访谈和观察、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危险源辨识工作既迅速又全面地开展。
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过去30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很多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伤亡事故。但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的发展,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相关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及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笔者认为眼下最紧迫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国际法律法规和相关惯例,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
4.2 提高风险管理安全意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和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利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施工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安全事故的危害,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
4.3 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建筑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这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批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可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相关人才,也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
4.4 严格施工方案预控和规范劳动防护。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结构混乱,专业施工方案无针对性,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些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把前期现场调查论证关,严格执行审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各种劳保用品,设立专人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对防护用品进行细心的保养;此外,还应对高层建筑施工、临边作业及洞口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4.5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降低了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后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5)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策略
引言
近年来,化工生产事故时常发生,并且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化工工艺风险没有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的具体表现。化工生产涉及很多化学反应,同时反应条件一般比较特殊,化工生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能够有效识别和控制化工工艺中存在的风险,已成为保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化工工艺风险危险性与参数标准
1、化工工艺的危险性
化工工艺是指通过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精制等化学生产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这些过程通常需要相应的操作条件要求,并需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使材料发生物理学上或化学上的变化,而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中毒、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工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通过相应设备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其工艺普遍具有连续性强、操作复杂的特点,原料、产品中包含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腐蚀性的物质,且反应多是在高温、深冷、高压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反应装置的运行、检修、运输、安装等环节也普遍存在危险性。
2、化工工艺风险识别主要参数标准
根据国外较好的风险识别机制经验,我国制定了一套适合在中国发展的化工工艺风险识别标准。化工生产主要存在火灾、爆炸和中毒3种危险因素。化工生产每一部分的风险值范围在0-10,通过评估化工工艺每部分的风险值来最终评定事故的风险值。因为风险识别工作是在科学准确的参数标准基础上进行评价的,所以特别针对事故隐患中的严重程度制定标准参数。我国根据总成绩将风险价值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部分,以便能够简洁地表达事故严重程度的概率。重度危险一般在七大部分的风险参数总分达到5分或5分以上。遇到重度危险时,要避免出现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对当前化工工艺进行彻底的风险防范和工艺流程的改造。
二、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要点分析
1、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化工事故要点分析
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管理机制和判断标准的建立,是以化工加工、生产制造过程为基础的,从化工加工过程中的化工原材料运输和仓储、化工制造设施的正确科学、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制度建立开始,做好化工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制造环节、制造应用技术的把关和控制,及时排除化工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和安全事故隐患。
2、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预警标准要点分析
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管理机制必须要以预警标准相互配合发挥作用,根据风险预警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化工加工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除,或者在事故发生之后,根据风险警告标准判断是化工事故等级,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工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国际社会中化工生产制造领域的标准化工风险预警标准为参考,我国的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预警采取从一到十的判断数值,并结合化工风险事故的不同属性,综合进行事故严重程度判断和评估,同时在数值判断的基础上,使用风险轻微、风险中等、风险严重等字眼对事故风险进行描述。举例说明,如果在化工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危险等级达到或者大于预警标准的五分数值,那么该化工事故的属性为重度化工事故风险。
三、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的优化措施分析
1、原材料、设备优化措施
为了排除化工生产、化工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化工企业应当从化工设备的科学正确使用、合理安全使用为基础,同时排除化工原材料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映,制定相应设备使用规范、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性能定期检查,做好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在化工原材料的运输、仓储过程中,进行规范管理,通过责任人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有效排除化工原材料、化工设备应用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事故。
2、制造生产优化措施
化工工艺的核心生产环节就是化学原材料之间的反应过程,不仅关系着化工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更关系着化工工艺的安全性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识别检测,尽量不选用反应效果剧烈,有剧毒,或者容易爆炸等材料,如果必须要使用到比较危险的材料,则要做好反应环境与外界的隔离,避免外界受到反应物的波及。在现代工艺中,一般是将反应物浓度稀释之后采用催化剂的方法来达到化工生产的目的,在保证了正常生产量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化工工艺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3、危险源辨识
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对其工艺中各物质与装置的固有危险性、危险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方式、反应放热与腐蚀性等多个项目分等级赋值并进行累计计算,所得的危险程度再结合其风险指标、危害程度及后果、控制方案等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以危险物质容量为例,该指标是针对工艺装置中各种反应物的含量,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或《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等标准进行分级,含量的计算应以反应物的反应形态为标准,有触媒的反应还应去掉触媒层所在的空间。在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控制程序设计中,还应完善系统中的查询、保存、修改等功能。
4、从安全防护系统的角度
在任何化工工艺的流程中,都会有其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用于预防一些生产事故的产生。提高化工生产安全防护系统的安全系数主要通过政府、经营者和企业3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一经发现事故隐患,需责令相关企业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未有对事故发生采取相关防护措施的企业给予严厉的警告,甚至可以依法处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每个经营者必须坚持的最低原则。在生产过程中,无论生产任务有多么重要,都要在确保员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操作,不要盲目只追求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最大化。在企业的管理中,要建立安全的管理责任系统,系统化地管理企业,让企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发展,时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寻找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好地完善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安全管理责任系统的制度,更好地杜绝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特别是要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定期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各种安全操作练习,让员工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认识发生事故的严重性,更好地让员工以安全第一的思想完成每一步生产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化工领域中的化工加工工艺风险隐患识别,对于提高化工生产制造质量,优化化工加工技术水平,排除化工加工过程中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化工加工管理技术人员应当从自身职业能力出发,提高责任心和警惕性,利用化工风险隐患预警机制,有效排除和解决化工事故。
参考文献:
[1]周仲园,陶刚,张礼敬,张良,潘毅伟.危险化工工艺的风险评估研究方法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02):87-89.
[2]仪明国.科技时代下化工工艺的优化策略[J].化工管理,2013(24):45-47.
关键词:广州市水务 安全生产 标准化 研究
前言: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一方针下,为实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完善行业的特殊性、个性问题的法制、职能建设集中体现在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笔者认为,广州市水务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应当体现在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分析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几方面。众所周知,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历史上多次抗击特大洪水的成功经验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2008年水务局的成立,水利工程的主战场也从农村水利建设走向集城市供排水和农村水利建设一体化的“一龙管水”的道路。特别是为迎接2010年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市政府近年加大了对水务工程特别是城市水务建设投资。据统计,2009年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81项,进度51.92%,全年生活污水处理量(十区城区)是68457.5万吨,水浸街治理工程已完成128项。2010年城市水务建设计划投资145.87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4亿元,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工程到处开花,伴随的是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如何在保质保量抢工期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广州市水务局党委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笔者所在的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于2009年开始正式运作,至今已接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监书190份,涉及工地450处,2009年至今,完成省市综合性、专项性检查32次,经常性工地检查1100余次,查处问题并开出整改通知、整改记录单290余份,极大地加强了水务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率。期间,笔者有幸起草《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12月8日施行),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是安全执法检查的依据和力量之源:目前我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却无章可循。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目前依照的仍是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颁布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该规定虽然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却没有负责执法的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监督方式、检查内容等具体规定,笔者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资不大,工期不长,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管质量的也顺便管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另一方面是水利行业安全监管仍依赖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没有明确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督部门作用。2003 年,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路提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发展的焦点集中“民生、民心”工程上,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领域,首先在学术领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课研究领域。如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课程。在此学术风潮推动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风险识别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运用,安全生产不再是依附性的管理方向,并迫切需要从旧有的质量、卫生、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也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来面对日益庞大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长期以来仅靠合同牵制的施工、监理各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建设单位为抢工期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其中还存在的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运气好的不出事,运气不好的在以前施工单位花点钱也就偷偷了事,可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监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甚至牵涉到对行政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的界定,也就更加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监督队伍行使政府职能,监督参建各方。因此就迫切需要立法出台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相关内容。2009年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之初,工程安全监督人员去了工地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对违反安全管理行为能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为尽快上手,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参照相关部门如建委、市政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我们自己的检查表,加强对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检查;一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整改记录单、发整改通知书、局部停工、开会沟通、上报水务局通报。通过这些努力,短期内在水务行业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程序系统。可是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没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规程做后盾,没有了行业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就没有了长期工作的力度,管不到家管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一度成了救火队、投诉箱,也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路。有鉴于此,为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近年来城市水利发展要求,迎接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水务局党委下决心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都没有对应出台新的水务或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开展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研讨工作,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空白。今年年初,市水务局开始组织拟定《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目前已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构成与职责、工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费的使用和具体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与标准,更进一步将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作为整个工程中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组成评价部分,结合安全评价、文明施工管理、安全目标落实等具体内容有机的对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监督,在这个办法出台后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也会采纳其它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好的经验。
二、 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是保障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分级负责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区(县)水务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属地管理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本市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市属工程和区属工程投资都逐年增加,“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谁收益,谁负责,谁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具体管理责任的化分,进一步提高“齐抓共管”的成效、理顺责权事不分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单位也比较多:按行业有建设口的、市政口的、城管口的、街道的,按行政管理又分为区一级的、市一级、省一级的,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都有很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整改要求。检查组走后,谁具体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整改?除此之外,工地事故谁负责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谁负责总结经验?平时工地上有投诉谁去处理?这些工作就不可能靠市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跟踪,各县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就需要明确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只有责任在彼,才能力争在日常管理中面面俱到:有跟进、有督促、有落实。
三、 分析水务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是预防风险、控制事故,落实安全生产零伤亡的有效措施:
(一)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其管理客体的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一样具有一、不确定性 二、产生损失后果的特点,所以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的管理。
(二)在确定水务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基础上对所有安全风险因素的进行识别并制定预防机制标准化的应对措施。首先明确经常发生的安全因素,然后根据每个工地个体不同,施工技术重心不同再制定各个工地安全管理计划。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工地的主要目的是零伤亡事故的目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目标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地上比较多事故问题也集中在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坍塌等方面。以前我们更多侧重于安全教育政策,侧重于三级人员教育、施工面的现场形象管理,其实这都是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回避风险、控制损失。笔者思考,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种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采用感性的认识和经验进行专家打分,另一方面采用对各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的客观统计反复对照现场确定风险类型,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管理模式。其实各种具体风险标准管理都可以在操作规程中找出标准方法,比如触电中电线拖地的情况,那么按规定架高1.5米即可。基坑或者工作井围护,按标准设置上栏1.02米高,下栏50-60CM的围栏,踢脚石设置18-20CM来防止高空坠落。所以预防机制标准化工作的重心是初期判定风险类别。工程的安全隐患究竟会不会造成事故谁也不能肯定,因为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我们可以统统归于安全隐患的范围,在这里我们称为安全风险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预期各种风险出现的机率,比如4-10月在广州的防汛期就需要考虑的防洪排涝问题,那么就容易引发电焊时的触电环境管理、建筑特坍塌等问题。同时水务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种类虽然多但也有范围性:比如没有多少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爆破案例也少之又少。尽管初期识别分析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但解决办法、应对模式却可以长期适用并推而广之,是可以在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中应用的。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类似于事前安全评价方法PHA的预防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单一水务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方案的系统性的识别、判断、分析研究,将工程的共性安全风险和特性安全风险识别,并拟订标准化应对方案,适时讨论修改,管理者才能真正掌握切实可行的安全监督计划,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全面控制。
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最为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化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着密切联系。为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加强对生产中风险的监控,采取有效安全管理预警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本文就对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展开研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安全预警技术
1化工企业存在风险分析
1.1风险分类
一般来说,从事故和灾害角度来划分,化工企业风险有常规事故风险、潜在隐患风险,其中,常规事故风险是指设备在常规运行时,由于其可靠性、寿命等因素引起的风险,根据危害程度的差异,可分为一般事故风险、严重事故风险以及灾难性风险三种。潜在隐患风险是指能够导致事故灾害的诱因、条件,但还没有发展成危险的风险,其危险性更大,主要是由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所导致的[1]。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其风险主要有两类,分别是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其中,静态风险是一种固有风险,其发生原因是生产系统中存在有危险源,比如高压锅炉板扎风险、水下采煤矿井淹井风险等。动态风险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会出现变化的风险,包括人的行为风险、潜在隐患风险两种,其中人的行为风险有违规操作、事故隐患未加处理等,潜在隐患风险如悬顶顶板事故风险等,这些风险在不同条件下是会发生变化的,是一种随着生产过程变化动态改变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安全事故很少是有静态风险单独引起的,如果没有动态风险发生,静态风险一般不会转变为危险,其控制方式主要有屏蔽、隔离等。动态风险则是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具有不稳定、经常性变化等特点,是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的重点所在。
1.2风险辨别
在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中,必须要先明确化工生产系统中的具体风险,才能保证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预警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好风险辨别工作,常用的风险辨别方法主要有:一是预先分析法,是指在生产子系统实际运行之前,通过宏观分析的方法,来辨别系统中的危险源、运行客观条件产生的不良影响等,是一种在初期、设计阶段采取的风险辨识方法。二是事件树分析法,是以一个初始事件为起点,通过事故顺序分析的方法,将生产过程分为多个阶段,然后注意分析各个阶段成功、失败原因,分别用不同线将分析结果表示出来,直到确定结果,主要适用于曾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系统故障。三是可操作性分析法,是通过对生产工艺、操作等的全面检查,明确生产中操作后其它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适用于连续的化工生产或者流程复杂的化学品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2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分析
2.1概述
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是通过构建风险监控系统和预警机制,完成对生产风险的超前性预警,去除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起到预防安全事故的作用。在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中,其本质是将事故预防关口前移,把事故后应急转变为事前风险监控和预防,使用动态风险管理取代静态风险管理,提高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组合性,实现更佳的风险防范效果,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应用措施
第一,生产过程风险信息采集。风险信息采集是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预警的基本环节,主要有人工采集和系统采集两种,人工采集是指由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等对生产过程的巡检、分析,收集其中的风险信息;系统收集是通过仪表检测系统,检测生产设施的运行状态,确定并收集的风险信息,通常来说,风险信息采集主要有随机积累、广泛性收集和有目的专项收集三种方式。第二,做好风险的识别与管理。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是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作用实现的重要途径,其中,识别风险具体工作主要有:(1)风险识别,根据上述风险辨别的各种方法,有效确定化工生产系统中的各种风险;(2)风险区分,根据上述风险的分类,确定风险的类型与原因;(3)风险评价,采取合适的评价体系,评价风险的危险程度,划分到不同危险等级中;(4)风险控制,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时间,制定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来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或者消除风险[3]。管理风险的具体工作主要有:(1)尽量在生产过程安全隐患出现的初期将其发现,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加强对隐患信息的利用;(2)对于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目的性的控制管理,建立预警与动态监控机制;(3)在安全事故整改中,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将安全隐患消除;若是化工企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要责令化工企业进行整顿,将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第三,风险信息的传输与利用。在风险信息收集完成之后,还需要将其传输到数据库或者管理中心中,使分析系统或人员可以及时根据信息数据做出准确判断,其中,检测系统采集的信息数据,可以借助GPS、无线网络、有线网等通信技术,直接传输到网络服务器数据中心;而人工采集的信息数据,则需要填写信息汇报表、转递到安全信息中心分析处理后,再把分析结果输入服务器数据库中。在风险信息的利用中,需要根据生产安全的要求,通过查询、检索数据库相关信息,通过统计图表分析等方式,来得到可靠的结论,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保证生产安全。第四,建立风险预警提示机制。风险预警提示针对的是化工企业生产过程,通过综合风险严重程度、事故预防情况等方面信息,来为风险预警、管理作出合理的指示,具体而言,当风险严重程度较大时,应当高等级预警信息;如果严重风险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需要将风险预警提示到整个化工企业内部,给企业工作人员足够预防时间。第五,加强对风险的动态监控。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动态风险是随机的、不断变化的,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为加强对风险的发现能力,就必须重视风险动态监控,在生产系统中加大检测设备使用量,利用专门的动态监控软件,来对化工企业生产系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及时发现风险,为风险管理创造良好条件[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化工企业而言,生产过程的风险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一旦风险控制不到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生产人员、群众安全等产生极大威胁,故而,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监控与安全管理。
作者:李发华 万勇 单位:湖北兴瑞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112-113.
[2]张华.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解析[J].化工管理,2015,(19):129.
关键词:HSE;风险管理;社区
中图分类号: TE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胜利油田社区作为胜利油田大本营建设的重要阵地,主要任务是做强矿区服务建设,属于油田后勤保障单位,相对于油田钻井、作业、采油等主要生产单位,存在安全投入少,安全管理人员少,安全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急需补充和完善。虽然也建立了HSE管理体系,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岗位风险也进行了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但不够全面,分析不够系统,不够科学,使用的方法相对单一,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开展风险识别、分析和控制尤其显得重要。
1风险识别的依据
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的方法有许多种,而采取选择风险辨识对象单元的划分不同,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形式不同,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参照三类风险因子和十类风险形式,进行对社区生产服务作业风险识别。[1]
1.1三类风险因子
点:设备、设施或重大危险源;
线:作业过程、工艺或工况;
面:作业岗位或人员生产状况。
1.2十类风险形式
显现风险:停电、触电、坠落、噪声、中毒、泄漏、火灾、爆炸、坍塌、踩踏等突发事件及危害因素;潜在风险:异常、超负荷、不稳定、环境不良等危险状态及因素;静态风险:隐患、缺陷、坠落、爆炸、物击、机械伤害等不随时间变化的风险;动态风险:火灾、泄漏、中毒、水害、异常、不稳定、环境不良等随时间变化的风险;短期风险:坠落、爆炸、物击、机械伤害、中毒、不安全行为、环境不良等发生过程或存在时间不长的风险;长期风险:隐患、缺陷、火灾、泄漏、水害、异常、不稳定等过程长或发展时间较长的风险;人因风险:失误、三违、执行不力等;物因风险:隐患、缺陷等;环境风险:环境不良、异常等; 管理风险:制度缺失、责任不明确、规章不健全、监督不力、培训不到位、证照不全等。
2胜利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的主要方面
2.1人的不安全行为
胜利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从人的角度考虑,虽然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生产,但仍有一小部分人存在习惯性违章、安全技能不高、防护意识不强、生产随意性大的问题,员工存在着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使用不安全设备:容易造成设备事故和人员伤害事故;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个人防护不到位,自我防范能力差,易造成高空坠落事故;无证操作:违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不足,极易造成事故;违章驾驶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工作情绪欠佳、疲劳操作:易造成操作不当,忽视安全警示,判断失误等造成事故;忽视警告标志:易造成误操作,随意性操作造成事故;酒后作业:易造成误操作、安全防范不到位造成事故;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不到位: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低、极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易造成设备设施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
2.2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设施缺少警示标志;设备缺少防护;设备、设施(电气)未接地或绝缘不良;设备、设施、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不符合安全要求;设备安全距离不够;设备设施维修不及时;无个人防护用具;室内通风不良。存在着中毒、窒息、漏电、触电、着火、爆炸、坠落、机械伤害、刺伤等引起的伤害风险。
2.3管理缺失
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到位;存在管理缺陷制度覆盖面不全,设备设施存在安全缺陷,带来事故隐患。安全操作规程修订不及时;没有及时修订操作规程,不符合再用设备操作,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和操作不当造成事故。安全监督管理不严;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该整改的隐患没整改,习惯性违章纠正不及时,存在间接事故隐患。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岗位员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低,自我防护能力差,在工作中极易造成事故。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易造成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检查不到位,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宣传不到位。还存在由于季节的不同、冰雪雾天气的不同,也会引起设备故障和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的间接原因。
3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现状
按照目前胜利油田社区承担的服务职能和管理方式,将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划分为道路清扫作业;大树修剪、大树控高作业;清淤、疏通作业;电路维修作业;起泵维修作业;更换盖板作业;垃圾清运作业;专用油料库房等15个生产服务作业节点,作为危害识别的对象。
以道路清扫作业(人工)为例,未穿戴统一的标志服;清扫马路、街道,未观察过往车辆和行人;清扫路面不平或路滑。
如大树修剪、大树控高作业,工具准备不充分;作业前检查工具的安全性;未对环境进行观察;防护用品不全或未穿戴;监护人员不到位;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地面花灌木修剪作业:未检查设备及工具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未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未注意周围人员的安全。
在草坪修剪作业过程中,未清理草坪里的杂物;未检查设备及工具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机器转动时清理草屑;未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高处造型修剪作业:工具准备不充分;作业前未检查工具的安全性;防护用品不全或未穿戴;未对环境进行观察,确定高架梯放置位置和修剪造型;防护措施不到位;未按操作规程修剪作业。
再如,修路灯维修作业:未观察环境情况,升降车支腿支撑不平或不牢;施工人员无证操作;未用电笔测量是否有电;监护人员不到位;防护用品不全或未穿戴。电路维修作业:未检查电工工具和防护用品的安全性;无证操作;安全监护不到位;电源接线处未挂“正在施工、禁止合闸”警示标志;未穿戴防护用品,施工完成未清理场地,等等。
4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以道路清扫,大树修剪、大树控高,路灯维修,清淤、疏通等服务作业为例。
4.1路清扫作业
未穿戴统一的反光标志服和观察车辆,易造成车辆伤害和交通事故风险;路面不平和路滑容易发生崴脚及摔伤等事故风险。
4.2大树修剪、大树控高作业
工具准备不全,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容易急躁,忽视安全,发生伤害事故;忽视手锯、梯子、助力剪、绳子的安全性能检查,安全操作得不到保证,容易发生坠落、砸伤等事故;未对环境进行观察,风速过大易发生坠落事故,判断不准枝干倒向,易发生砸伤事故;未注意高压电线,易出现触电事故;未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无论检查设备或施工操作,不确定因素很多,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不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容易发生坠落事故和砸伤事故;监护人员不到位,出现梯子扶不稳,安全带挂靠树干不牢固、安全带没有系好,上树人员易发生坠落事故,周围人员易出现砸伤事故;协助人员戴好安全帽,防止发生砸伤事故。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易发生树枝划伤、砸伤、刀具划伤事故;清理地面树枝,自己和他人易发生树枝划伤和砸伤事故。
4.3路灯维修作业
未观察环境(风力、风向、周围车辆、行人),易出现车辆倾倒,交通事故和人员伤害事故;升降车支腿固定不牢,易出现车辆倾倒事故;升降车操作人员具有安全操作证,否则易发生坠落事故、翻车事故;升降平台下站人,如站人易发生物体坠落砸伤事故;监护人员不到位,施工过程,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否则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穿劳保服,不检查工具、安全帽、安全带是否具有安全性,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和砸伤和坠落事故;路灯控制柜,必须要有监护人,否则易发生触电事故。
4.4清淤、疏通作业
未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未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确认,施工中容易发生中毒或者窒息事故;未对环境进行观察(风向),施工人员若站在下风头,容易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没有许可证下池作业,有可能安全措施、安全防护不到位,造成中毒事故;不穿劳动防护用品,容易出现碰伤、砸伤、磨伤等事故;起盖板互相配合不够,容易发生碰伤、砸伤事故,使用铁钎工具撬盖板时容易蹦起石块伤人,未戴手套容易发生砸伤事故,施工后盖板未及时恢复,易造成行人坠落和碰伤事故。
虽然胜利油田社区生产服务从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论,不是高风险行业,但是安全工作无小事,若生产工作中忽视安全、不重视安全,看似很简单的工作,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油田社区生产服务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
关键词:危险源; 识别; 评价; 市政工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1.OHSMS危险源评价的发展和作用
危险源的国际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OHSMS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最基本的思路是:识别、辩识系统内产品、过程、活动等存在的危险源,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对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等因素确定是否可接受,对其中不可接受的风险确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现有的控制措施的评价、确定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和新的控制措施,通过实施以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1.1 OHSMS危险源评价经历以了下发展阶段:
1)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2)1996年,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导性文件;
3)199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4)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实施指南》;
5)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代码为GB/T28001-2001,属推荐性国家标准。
1.2 企业开展OHSMS标准活动的作用及意义
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2.市政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因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危险源较一般工程更多,存在的形式也很复杂。笔者长期从事市政企业管理和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结合企业开展OHSMS标准实施的实践,总结市政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如下:
2.1 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的原则。①常规和非常规活动;②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③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此外危险源辨识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如办公地点搬迁等)设备设施(如新购进一台搅拌机)及工艺(如由原来的合成生产改为来料加工)发生改变时,都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
2.2 识别步骤:a.工作活动分类;b.危险源辨识;c.风险评价;d.评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e.评价和确定需采取的控制措施;f.评审确定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2.3 常见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识别与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
2.4 通过实践总结的市政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
通过上述原则和识别评价后,一般市政工程企业及涉及市政基本业务的危险源笔者总结如下:
1)大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2)在实践中的表现方式:触电,如各类用电机械设备;高处坠落,如桥梁工程作业和员的挂篮;物体打击,如张拉预应力筋;机械伤害,如摊铺机运行中,攀登机械;坍塌,如土方作业时基坑支护结构雨水排泄不畅;火灾/爆炸,如土方开挖时遇到管线、煤气管道等;中毒/职业病,如沥青路面施工时未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劳保用品;传染病,如临时用工人员有传染病,意外伤害,如露天作业人员雷电时无防范措施;物体打击,如桥梁施工时浇筑水下混凝土结束后,土低于现状地面,未设护栏、安全标志。常见的市政道路、桥梁、给排水工程危险源大约有1000余类,涉及不同的作业部门和岗位,因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实践操作中,必须严加防范。
3.市政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的确定
3.1 评价的基本要求。
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识别出危险源,并对危险源逐一评价,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对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技术性措施,且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中。同一个企业因不同的项目和区域、管理人员变化,也会引起危险源数量和内容的改变,因此企业对危险源识别应及时更新,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3.2 评价方法。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评价方法有:
1)安全检查表法。事先将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常使用于市政工程正常施工阶段的常设性检查。
2)危险指数法。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常使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带来的危险源风险防范。
3)预先危险分析法。在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包括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后果进行分析,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常使用于市政工程施工前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阶段的分析。
4)故障假设分析法。对系统工艺过程中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任何与工艺安全有关的问题,即使它与之不太相关的问题也要加以讨论,分类记录,以发现假设存在问题条件下的解决方法;常使用于市政工程大型设备进场时的风险评价。
5)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或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原因、后果和对策;本方法侧重要在市政工程工艺部分或操用步骤中,找出各种具体值加以分析,常见于桥梁工程的技术参数分析过程。
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根据系统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然后分析积压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影响,以便采取对策;本方法常使用于在质量和安全通病方面的评价与分析。
7)事故树分析(ETA)。通过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对各种系统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本方法非常适用于开展市政工程QC活动中,对关联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8)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在识别危险源方面,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对复杂并存在危险的工业流程等提供决策和依据方面,需要足够的信息,因此必须采用两种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在市政工程桥梁和隧道施工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过程中较为常用。
3.3 OHSMS安全评价报告。
上述根据OHSMS系统进行识别和评价危险源后,形成的工作成果即为安全评价报告,一般有如下内容:1)前言;2)评价项目概况;3)评价程序和方法;4)危险性预先分析;5)危险度和危险指数分析;6)事故分析和重大事故摸拟;7)对策措施和建议;8)结论。
3.4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评价和危险源识别的最终目的,是确定风险控制措施,以其消除非潜在的危险和伤害,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2)如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用低压电器;3)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5)保护每个工人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8)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应急方案的需求;10)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在组织上述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其最适合的风险控制措施十分必要。
3.5 以概率风险评价方法(LEC法)用于基坑开挖的实例说明。
LEC是OHSMS系统中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半定量评价方法,即D=LEC,式中,D为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以市政工程施工桥梁施工作业中“安装承台未设安全网”这一危险源为例:L事故发生可能性为3-可能但不经常,E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为10-连续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7-严重重伤;则其D=210,即为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应用LEC法进行评价风险应关注主观因素的影响,三个数值的选择应尽可能符合实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对现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加以考虑,确定现有措施是否使已识别的危险源得到足够控制,这才是识别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搞好市政工程企业和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组织控制下工作的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何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识,实施OHSMS体系,需要组织全体人员参与,因此这要建立在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基础上。一个有可溯源性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充分、适用和有效,有效的体系建立后,关键在于人员的落实,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健康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2011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12.3
[2] GB/T28002-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12.2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