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师的责任感

老师的责任感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1 16:41: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老师的责任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老师的责任感

第1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人事厅(局)、财政厅(局)、卫生厅(局):

为了配合做好当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保障防治人员的权益,现就在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因履行工作职责而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有关待遇问题通知如下: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因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的,可视同工伤,比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参加工伤保险的上述工伤人员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支付;未参加工作保险的,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因此发生的费用,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本办法执行至2003年底,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后,按统一政策执行。

各级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共同做好上述人员的工伤认定和待遇支付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人事部

财政部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社会责任感 培养方法

生活中许许多多事例提醒我们:许多中国人的环保意识、道德示范意识、秩序意识、体面意识等都有待增强,其核心问题就是一些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那么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注重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荣誉感

学生都是从家庭的小天地里走出来,开始体验学校集体生活的。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缩影。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非常注重结合偶发事件、小事对学生进行家庭荣誉感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个人的品行修养,而且体现出家教,关乎父母的脸面,不能随便。

一次颁奖活动中,一些学生接过奖品就走,而小环同学则很有礼貌地对老师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然后用双手接过老师递过来的奖品。我抓住这一契机,说:“老师发现小环同学的父母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把她培养成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发现的吗?请小环同学把刚才领奖的过程再给同学们演示一遍。”在学生看了小环同学的演示之后,我说:“同学们要学会感恩,你取得的成绩固然和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所以领奖之前要敬礼、道谢;同学们还要学会尊重别人,所以要用双手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东西。良好的言行不但能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而且会为你的家庭增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树立起家庭荣誉感,这是自我教育的开始。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如果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就不可能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是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把认真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看做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

一些学生不爱学习,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针对这些现象,我召开了一次班会,专门探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话题。我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只索取,不奉献。从大的方面来说,从事各种正当职业的人们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不断进步,越来越美好,他们也从工作中得到了可以享受生活的报酬;从小的方面来说,每个人长大后,都肩负着赡养老人和抚养下一代的重任,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通过教育,学生把努力学习同履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努力维护集体荣誉,完成集体任务,对集体负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小到小组,大到班级、学校,使他们认识到:人不是孤立的个体,都生活在集体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给所在小组加分或减分,利用小组间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每周一次的“夺金牌,争优秀”评比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在纪律和卫生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要求人们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而不能对别人的危难和不幸袖手旁观;要求每个人都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贡献。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1.让学生学有榜样

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模仿他们而习得一些社会行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书,从中吸收榜样人物思想中的营养成分,学习他们的责任心,特别是学习他们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我还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能体现责任感的好人好事,并以此为契机让每位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只有学生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才会自觉地约束言行,自尊自律。

2.结合活动进行教育

只有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会,才能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回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我注意利用班级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活动前重视指导,向学生阐明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活动中重视点评,及时表扬,以强化学生良好的言行;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例如:利用春游和秋游,加强学生同他人、集体之间的联系,增进学生对他人、集体的理解和情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利用学校每周的金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利用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捐款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3.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家校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平时教育工作中,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互相配合,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

4.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第3篇

1 明确责任地以培养责任感

一个班级的劳动一般是教室、卫生区。我会把劳动任务按擦黑板、提水、扫地、擦窗户、拖地等分得很细,每一项每一天都有固定的学生打扫,责任到人,这样既可以高质量的完成劳动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 用榜样教育以增强责任感

榜样可以是名人,通过班会或其他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讲述名人的事迹,例如:“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非典”肆虐期间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这些形象鲜明感人,事例生动具体,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榜样还可以是老师自己,工作上以身作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作为班主任的我为了我的学生不迟到,我力争最早到校;为了学生不讲脏话,我从不讲脏话;我能以实际行动重视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做一个极有责任感的老师。

3 落实职责以强化责任意识

我们班的班委包括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中队长等班队干部,每个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内事。班长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监督班级的整体情况;学习委员起学习带头作用,这位学生必须学习优秀,而且要热心帮助后进生等;劳动委员负责安排劳动,要保证班级的清洁卫生……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我就说:我班从现在起就是个大家庭,班级是同学们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卫生要大家维护。同学们都很愿意为“家”出力,学生们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加强了责任感的培养。

4 问责追究以承担失责后果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我认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为孩子想得特别周到,甚至有一些家长会为孩子承担过失的后果, 这便纵容了孩子的不负责任的习气。孩子犯了错就得负责,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很有益的。

5 信任尊重以形成责任意识

责任感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的选择欠佳,我们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6 与家长共同培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和与社会的接触中吸取有价值的,宝贵的营养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父母应该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浇灌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6.1 让孩子料理自己份内的事。

当前,有些孩子做事缺乏责任感,在家做“小皇帝”,父母、祖父都围着“小皇帝”转,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如:做完作业,学习用品乱摆;起床后,被子不叠;书包像杂货袋……,最后都由父母收拾、整理,这些都是孩子不负责的具体表现。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这种不负责的不良习惯,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势必影响其工作质量。因此,父母对孩子必须严格要求,做任何事都要负责任。孩子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作好功课后,有责任整理好学习用品;起床后,要有整理床上用品的责任,有收拾自己房间的责任。总之,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

6.2 顺应孩子的合理愿望。

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无数困难和挫折的。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可根据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在家庭中给孩子分派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长期取报、取牛奶、负责给花草浇水、施肥、松土等,通过这些有益的劳动,使孩子意识到有自豪感和被尊重感,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劳动。使小学生意识到,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是一种责任,是守信用的表现。

6.3 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4篇

关键词:爱岗敬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一、正确理解“老师”两字

《师说》将老师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百度百科中也对老师进行了基本的定义,指的是尊称那些传授文化、技术和育人的人,当然也泛指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作为老师首先要给学生就是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去传授给学生知识。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天生就带有被人尊敬的光环。所以,老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将最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

幼儿教师和一般的老师还不一样,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空白”的小孩,他们需要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如何去接受和理解这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幼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们和这个世界的一座桥梁,孩子们通过幼儿教师去看这个世界。所以,老师的这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世界更加美好,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性格,为他们的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就像是春天的第一缕阳光,能够温暖孩子的内心,让他们爱上这个世界。

三、幼儿教师的“年轻活力”

在以前的理解中,“老师”一词指的是年老资深的,但是幼儿教师却很不相同。因为小孩子们有很大的活力,他们几乎是不“受控制”的,所以要求老师也要具备同样的“体力”,这样才能够关注这群“小恶魔”。所以,幼儿教师多是一些具备活力的年轻老师,他们在精力这个方面更有利于成为合格的老师。“年轻活力”的老师可以和小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可以哄他们开心,可以带他们出去玩,关键是能够更快地接受一些新鲜事物,更容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年轻活力”同样也存在着弊端,对教育的经验比较少,耐心少、责任感不够等。所以,年轻活力的老师更应当具备责任感,用责任感去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脾气,更好地、更加耐心和恰当地和孩子们交流。幼儿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人生信条”,切实做好榜样,引导孩子们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四、成为好老师的标准

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是老师们从踏入这个行业一直到退休都在考虑的问题。其实成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感,如果有责任感,即使教学不好也不会“误人子弟”。但是如果没有责任感,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都有不好的影响。有人说,医生是一个“性命攸关”的职业,但是老师何尝不是,它是和人一生的经历都息息相关的。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有如下标准:具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五、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

好老师有标准,那么如何成为好老师仅仅遵守这些准则是不够的。因为成为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所以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将好老师的标准记在心里,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去灵活改变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不断学习新的育人方式,创新自己的教学之道。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讲,好的老师也许更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喜爱,能够通过平等的交流去和学生做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幼儿的内心非常的“脆弱”,他们很容易就会受到影响,老师的一些话或行为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老师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丰富的知识世界,更是正确的世界观。

六、收获幸福的职业成就感

相信每个幼儿教师都见过孩子们的微笑,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可能幼儿的笑脸和天真的话语就能够消除一天的疲劳。孩子们就像天使一样,他们的内心纯洁无杂质,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又是非常的简单。特别是他们的想象力,就像是脱了线的风筝,在天空中任意飞翔。我曾经问过自己,作为幼儿教师,我最大的职业成就感是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工资,也不是家长对我的肯定。我更喜欢听孩子们说,老师我喜欢您。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让我洋溢着幸福感,仿佛孩子们的吵闹声不再烦人,他们的不懂事也不再是累赘,这些小天使就像上天的礼物那样,让人惊喜。

总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需要别人给你肯定和评价,孩子们的微笑是最好的证明,你自己的幸福感是最好的证明,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是最好的证明。拥有幼儿教师的责任感,会让你的工作更加地快乐和幸福,让祖国的花朵生长得更加绚丽多姿。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

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即初中生所具有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由于成长阶段和社会身份的差异,初中生与小学生、高中生或大学生等社会群体相比,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因而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育对策的提出和构建必须从初中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初中生自身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出发,从而增强培育的针对性。

一、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作为一个初中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等等。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却是普遍较弱,做事不认真,社会公德及纪律意识低下,个人意识强烈,一副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

二、初中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1.社会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各种社会思潮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学生。社会上出现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严重地腐蚀着初中生的心灵。初中生价值观日益现实化和极端个人化。受社会上“拜金风潮”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出身在富裕家庭的学生情况尤其如此,影响所及,也使其他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只知追求物质利益,追求个人享乐的风气,极易造成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2.学校方面

现在的中学教育多数还是应试教育,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考试压力大,在教育过程中大部分老师没能做到有意识地渗透责任感教育,责任感教育落实不到位。

3.家庭方面

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家长给孩子渗透的更多的是读书为了以后能找份好工作,能有高工资,能不看人脸色等等。导致孩子从小没有肩负起国家兴亡的使命感,而也正是缺乏这一使命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退缩。另外,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视为珍宝,不敢打不敢骂,甚至孩子犯错误了毫不悔改地将责任推卸于父母和老师,而父母还不进行教育,更甚者还有点头认错的。

三、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

1.构建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借助多种多样的载体,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师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情操中包含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考虑。首先,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德育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从精神层面引领学生。例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自主管理能力和对班级发展作贡献的奉献精神等层面来激励学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班纪班规的遵守层面。其次,进行校园中营造弘扬社会责任感的宣传氛围。例如,学校的标语、橱窗、升旗仪式、校报(刊)、广播、网站等,都要有意识地把先进人物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呈现出来,使学生感觉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在践行社会责任感。

2.构建家庭教育氛围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应该从小开始,从生活和学习入手。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要把孩子的道德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要与家长携手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和教师撰写社会责任感家庭教育案例,通过家长会、校报、学校网站、家校互动平台等路径传递给家长。另外,还要注重家校互动合作,学校牵头开展需要家长参与的社会责任感主题活动。学校要找准切入点,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例如,可以构建社会责任感教育家校互动活动序列: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以寒暑假社区实践为契机,开展公益精神教育;以重大时事为契机,开展时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3.构建社会精神氛围

社会精神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学校不能仅仅重视校园的内部世界,要放眼时代和未来,关注社会精神中的优秀内容,批判社会精神中的消极内容。学校要引导师生关心天下事,评论天下事,研究天下事。不论是教工大会、升旗仪式,还是团队活动、学科教学,都应关注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地震救灾英雄人物”之类的社会教育资源。另外,还要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体现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学校是社会的一分子,要通过场地开放、与社区单位共建、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教学风采宣传等工作,体现学校师生融入社区、关心社会、注意社会形象的责任意识,使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好评反过来促进学校师生的道德建设。

第6篇

关键词:责任 责任感 学校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难点。虽然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但有一部分学生仍然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损害班集体的荣誉,辜负家长的期望,我觉得存在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责任感。在家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他们熟视无睹,缺乏对家庭的责任;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损害班集体的荣誉,缺乏对班集体的责任;在社会,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正引起人们的关注。“责任重于泰山”,不难想象,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主动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因此,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从两方面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一、学校要注重小学生责任心教育,提高树立责任感的自觉性

学校教育比较直接系统,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可通过学校教育的多方面进行培养。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发现问题,态度积极,针对问题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1.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实实在在抓责任感培养

责任感培养要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除去睡眠以外,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里。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时时都在变化着。因此,我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大到参加好每一次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小到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要求学生凡事做到“积极、认真、踏实”。 比如,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要求学生人人写字有字体,但要求把字写工整,作业本整洁,卷面干净, 这样做就是要培养学生要有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责任心。教育就是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2.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激发学生责任感形成

德育心理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对命令式的方式不乐于接受,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就拿整理抽屉来说吧,要让低年级学生看成是“我要做的事”而不是“要我做的事”。于是我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找找哪些同学平时自觉地整理抽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观察了榜样的抽屉,听了榜样的介绍,学生们都流露出钦佩的神情。于是,我便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做事贵在坚持,坚持天天整理抽屉,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此时,学生的责任感完全被激发起来,纷纷表示“我能行!”

3.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促进责任感的内化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孩子高度的责任感,主要是通过实践来完成,教师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我在开学初便成立了检查小组,分配好任务,交给他们方法,并带领他们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以此作为学生行为习惯之星周评比的依据。这样一来,学生不良行为已得到了约束,逐渐地,学生把整理书包、抽屉,摆放文具、课桌凳等纳入到了自己日常行为习惯中,至此,他们已形成了稳定的心理结构,真正地树立起了对自己的责任感。

4.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既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实际锻炼。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按“低起点、严要求”的思路去做。把各种“规范”“准则—守则”“提倡”“不准”进行归类,分成层次,逐步要求学生去做。例如:二年级学生刚开学时,只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和课间纪律,其余少作要求。一周后再提出不乱扔垃圾,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如此反复,在螺旋中上升,学生所养成的习惯就牢不可破,并且学生感受到的压力也小,比起一下子提出十几条要求的效果自然就好得多。

二、家庭教育要持之以恒,落实培养责任感的实效性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家长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更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所有这些,都要求家长能够持之以恒,而家长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感的养成。

1.要注意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惯的楷模。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试问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怎能培养出具有很强责任感的孩子。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立规矩,多参与

低年级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应该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并给孩子立规矩:比如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到原处;做完作业自己整理书包;吃完饭自己收拾碗筷;家里的地面脏了自己擦干净等等。有了规矩还要有检查,督促并进行评价,不忽视、不迁就,要持之以恒。

3.要适当让孩子“自食其果”

为了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不负责任的苦果。比如孩子平时乱放东西,提醒他多次也不起作用,某天孩子因为乱放而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家长不要理睬他,让他去费时费力地去找。事后再和他讨论找不到东西的原因,并以此提醒他做事要负责任,有头有尾。又如孩子损坏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早晨磨磨蹭蹭上学要迟到了,家长也不用着急慌忙地送他,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老师的批评等等。让孩子知道,谁造成的不良后果,谁就必须对此承担责任。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即将自己的存在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对大学生来说,关心现实问题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当前报效祖国最实际的行动就是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汲取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夯实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的原因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但是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责任感出现了诸多了负面新闻,让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按照弗洛姆的观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大学生责任感出现缺失。

1、理论教学的内容泛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在高校都开设了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这些课程无疑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门类众多,内容多有重复交叉,课时的占用过多,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且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脱离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而任课老师又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的教授方面,教育的方法又以灌输式为主,课堂说教过多,很少联系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社会现状,这些理论知识的学多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不能适应社会与学生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缺乏社会实践体验,所以对社会责任感这个概念的形成还停留在书本上,无法形成对社会责任的理性认识。

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队伍的问题

一些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他们没有真正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在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上,“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是存在。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待遇得不到落实,发展前途不明朗,所以少数老师不能做到教育育人,为人师表。

同时大学的教师趋于年轻化,年轻的老师缺乏社会阅历,上课的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诠释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同时教师的行为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现在的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他们在工作中更关心他们的学历或者职称,忽视教学技能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全面育人的职责,他们没有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出典范。

3、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年代出生的,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在家里娇生惯养备受家长的呵护,家长可以任由他们对什么事都不负责任,只要好好学习对自己负责任就可以,造成大多数大学生是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更有甚者,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责任,更没有责任的体验。另外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不足,不能正确理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不能肩负起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

二、大学生支教活动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支教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了解国情民情,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本活教材。用好这一活教材有助于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实现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支教活动,是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平台。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目前我国的一些教育公平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等,使一些大学生思想空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产生困惑,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出现理想和信念的多元化。解决这些问题靠课堂上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大学生支教活动正好能弥补理论教学的缺失。大学生支教活动大部分是在农村,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了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了贫困地区孩子求职路上的艰难,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需要,也唤起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大学生支教活动为大学生到社会上感受,体验和思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大学生对社会上一些认识模糊,理解不透的重大问题上提供了一些客观的线索,能促进大学生深入实际的接触社会,全面了解国情民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增强了大学生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家里条件优越,在家里更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大多数的大学生还不知道怎么照顾好自己,不知道做饭洗衣。而进入大学之后,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宿舍都比支教的地方要好很多,所以一开始大学生进入支教的地方有诸多的不适应。有些支教的地方要自己做饭,有些支教的地方离住地方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有些支教的地方没有自来水没有图书馆没有电脑,但是正是这些条件艰苦的地方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他们开始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

3、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些支教地方贫穷落后,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滞后,甚至语言沟通都有困难,但是支教大学生没有畏惧困难,他们积极与支教学校的老师沟通,认真向有经验的支教老师学习,定期与其他支教点的大学生交流,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们接触到农村学生,了解到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支教大学生在这里变成了一个老师,这种角色转换使得大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职责和使命,也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改变了大学生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的情况。支教活动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是做人和做事更好统一起来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支教活动对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独立,坚毅和果敢的好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4、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核心是要有在社会责任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着实加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列为教育战略主题,表明国家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高度重视。社会责任的实现就是你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类的进步,在这个方向是上你付出的劳动越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越大,你的价值也就越大,社会责任的实现也就越大。大学生在支教体验中成长,正是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做饭,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对学生的关爱。他们用爱浇灌这群祖国未来的花朵,用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亲临社会实际,生活在贫穷的农村地区,使他们对农村的教育有了切实的体会,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接受了学校之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体验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乡情,这使得大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关注农村地区教育,关注农村的发展,他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夯实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华名族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使命和责任,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的艰苦奋斗。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建设主体,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他们只有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好知识,才能建设好社会,才能夯实自己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裴婷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4.

[2]杨宝林,吴敏.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8,G64-1-137.

第8篇

“老师说,演出时每个人要统一穿黑袜子,她居然告诉我是穿白袜子。我觉得藏青的裙子配白袜子很奇怪,和她确认了两遍,她信誓旦旦地保证肯定是白袜子!”

“我们家的也一样。老师说带什么东西去幼儿园,他回来从来不说的!要不是还有微信通知,我们家就属于完全‘无视’老师的典型了。”

“现在的小孩子都没有责任心。全家出去玩,我请我儿子管好他自己的小包,里面是他的衣服什么的。答应得倒是挺痛快的,结果一转眼包就不见了,连丢在哪里都想不起来!”

……

孩子们似乎对家长和老师布置给自己的任务都不太放心上,于是妈妈们一致认为,孩子们没有责任感!

责任感到底是什么?

我们总觉得孩子“没有责任感”,可是责任感到底是什么?跳绳、游泳、弹琴等,成人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孩子会或不会,但是孩子到底有没有责任感,却很难确定。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英国王子查尔斯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挑起的负担,这就是一种责任。”

无论是乐观的爱,还是悲观的负担,富有责任感是人类最重要的品格之一。

关于“责任感”更为客观冷静的定义,是美国心理协会在2007年作出的:责任感是有条理、负责、勤奋的倾向性。

对于孩子来说,责任感的意义与成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活流程,愿意独立完成一些自理事项,愿意完成成人交待的简单任务,愿意遵从自己的诺言,就意味着他已经具有这个年龄段所需要的责任感了。

知道自己的生活流程,就是要孩子对自己一天生活的各项事务心中有数。哪些事情是需要他配合成人完成的,哪些事情是需要他自己做的,预先心里都很明确。他完成这些事情,应该是心甘情愿,而不是被迫的。

愿意独立完成一些自理事项和成人交待的简单任务,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核心。关键是独立完成任务,我们都希望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愿意坚持并完成。

愿意遵从自己的诺言,是孩子在向成人许下自己的诺言后,即便隔了一段时间,仍然愿意遵照自己的诺言行事。这样的孩子不仅会牢记自己身上的“使命”,而且一诺千金。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始建于1980年的美国杜克大学天才学生发掘项目是美国三大天才学生培养项目之一,在全世界都极富盛名。该项目十分重视孩子的责任感,他们对于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建议包括:

・给孩子分配家务;

・成人对于孩子能否完成家务,作出及时的反馈;

・生活中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帮忙的机会;

・设置规则,以及无法完成任务的结果;

・成人给孩子建立一个好榜样;

・和孩子谈论什么是负责任的行为;

・通过角色扮演,来加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应该用孩子完成任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去激励孩子,而不是糖果、玩具和金钱……

其中的很多内容,在我们看来似乎很平淡无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无非就是做家务,给予适当的奖惩措施,成人以身作则。这些道理,我们都懂,甚至很多内容,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做。

这些建议,与其说是孩子的行为指导,更不如说是提点成人的观念。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通常只是一个手段和过程,孩子真正需要达成的学习成果不是会数数、会认字、会弹琴、会跳远……

我们期待的是,孩子通过学习数学建立逻辑思维,通过认字读字来阅读和写作,通过学习乐器来享受音乐,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身体……

同样的:

* 责任感的获得,不是表面的学习成果。

* 责任感不是某种活动或者方式就能造就的,它需要多种活动和途径的强化才能获得,而不是说教。

* 责任感的获得,需要长时间的磨炼。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生活中的所有事件入手。吃饭、穿衣、出行,甚至上厕所,都是良好的时机,而首先是要让孩子具有完成任务的意愿。

对此我有印象深刻的体验:

那是女儿即将进入幼儿园的阶段,想着孩子在幼儿园里午睡,需要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我就尝试教她自己穿衣服、穿裤子、穿袜子。

穿衣服和穿裤子,尝试了一个星期之后,正式宣告失败。穿袜子,倒是一次就成功了。一样的教法,一样的对象,难易程度也差不多,为什么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呢?

原因十分好笑:女儿全身上下,就对自己的双脚异常珍惜――她的双脚很敏感,不许任何人触碰,就连每次给她剪脚指甲,我都要用她脱下来的袜子包住脚,把她的脚和我的手指隔开,她才能安静地让我剪。

所以她非常乐意学穿袜子,根本不觉得这是个负担。我一问她,就连连点头:“好啊!好啊!”一开始,她还傻傻地分不清袜子的脚背和脚底,但是几次之后,她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从那以后,她都自己穿袜子。

但是穿衣服和穿裤子的学习,这个懒虫从一开始就没有完成任务的意愿:“我为什么要学呢?你给我穿就好了。等我上了幼儿园,我可以再学自己穿。”

两相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完成任务的意愿是多么重要。

孩子有了完成任务的意愿,就乐意去经历挫折,克服困难,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最终掌握之后也会为自己自豪。

爸爸妈妈可以做些什么?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首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意愿。让他们乐意接受我们布置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动点脑筋。

寻找仪式感。具有仪式感的场景,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任务,建立任务意识,并增强完成任务的意愿。

有个爸爸在每次出差前,都要把家里的一串钥匙挂到儿子脖子上,寓意是老爸不在家,儿子作为家里的男子汉,要担负起保护家庭、保护妈妈的责任。每天睡觉和出门前,儿子必须检查一下家里的门窗是否关紧了。他的儿子不仅喜欢这样的仪式和任务,而且就如老爸的期望那么去做的。挂钥匙这个仪式,给予了孩子一种神圣的信任感。

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孩子由于本身的能力所限,不能给他规定过高的要求。成人可以向孩子提一些他“举手之劳”就能完成的任务。从简单的任务开始,孩子才有自信和兴趣。如果任务太难,那么他就容易有畏难情绪,并对成人的要求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