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1 16:41: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性占人口的一半,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素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可是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却由于缺乏工作的机会从而不能真正学有所用,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一份贡献,从而也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打折扣,而女性的真正解放也将大受阻碍。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对社会作出贡献,也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 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的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却面临着就业、发展机会等的不平等。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要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减少就业风险,不但需要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创业素养。

现实情况是:一是女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被定位是贤妻良母、贤内助,社会对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这样的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能和效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

二是女大学生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服务业。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第一产业创业的较少,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相关。

三是女大学生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机构基本没有,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如天津市,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难题。

四是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女大学生社会经验严重缺乏,没有资金源、客户群,更没有管理经验,社会经验和人事交际圈基本上还处于空白,且运用民间借贷及政策性贷款融资等渠道的优势又明显弱于男性,几乎没有任何创业培训,也缺少切实有效的促进创业的政策引导,要把理想主义的创业精神转换为实际创业是非常困难的。社会大环境的不足,使得女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就业“热”中的“冷”选择,少数人的成功和多数人的失败表明,女大学生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此可见:女大学生同男大学生相比,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自身生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挑战。而目前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势必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要求,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二、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创业教育是一种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修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情感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形式。我国自1997年清华大学主办“创业计划大赛”活动以来,不少高校开始开设创业类课程和培训。但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同时,大部分高校不仅缺乏对创业人才培养理论的系统认识和把握;还缺乏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在创业类的课程设置和项目立项方面,与其他国家、地区也存在着明显的通识性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创业教育在操作层面上的缺陷。在创业经济时代的今天,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国外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根据美国高校18份创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其中涵盖了116个不一样的主题,其中有六大主题较常见提起:战略与竞争分析、成长管理、发现和产生创业想法、风险管理、财务和创造力。长期以来,尽管大量研究者在创业研究,创业行为等方面取得成果,但理论精确性不够,这是造成创业课程设置差异的主要原因。对此,学术界一方面在创业教育方面开设了创业实践和创业理论课程,但创业实践课程居多,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也越来越系列化,如:企业家精神、小企业管理、企业咨询、创业计划与写作、风险投资、家族企业、机会管理、创造性思考、特许经营开发、创新评估、技术转移等课程。

四、 构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高等学校女性创业教育课程从课程属性上可分为学科课程、通识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为了更明晰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高等学校女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女性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为核心,通过创业通识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为手段反辅专业课程。

(一)女性创业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

女性创业通识课程设计得越科学越规范,它实施的效果就会越好。精心构建一个科学的女性创业通识课程体系,显然是保证创业课程顺利实施的良好策略。以设置专题的形式开展女性创业通识课,专题内容涉及《女性成为创业者》、《女性创业的动机与投入》、《女性与人力资本》、《财务知识与商业头脑》、《女性创建管理团队》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相结合,理论采用专题的形式开展,实践环节采用模拟创业实验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对于实践环节给予学生创新学分计算。

(二) 女性创业实践课程的构建

创业实践课程是指为了完善女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参与现实的创业经营管理工作,多方面训练学生,增强女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女性学生创业个性的课程。主要分为模拟创业实验和创业实践两类。

1.模拟创业实验

模拟创业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虚拟的创业教育训练系统或虚拟的创业公司,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创业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都由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增长相关知识。

2.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是学生创业理论与创业实务的具体应用(如SYB)。学生的创业实践载体一是充分利用原有的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学校实习基地或实验室,使教学、实习与创业结合起来,把基地办成能孵化学生创业实体的校内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二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使学生有机会进入创业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亲身体验和经历创业的真实过程,为学生毕业自主创业积累经验和增长才干;三是通过建立创业者联盟,让准备创业的学生和已经创业的学生或成功创业的人士一起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通过创业者联盟这个平台让准创业者学习、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和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业实践,发挥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功能;四是构建创业的校园文化,如:建立学生创业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学生创业上来。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59-02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目前世界上有600多所大学(大多数在美国和欧洲)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美国的创业教育已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也依靠创业教育的普及助推了其强劲的创业势头[1]。相对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几乎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不二选择。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日渐升温,但从创业成果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情况并不乐观。高校作为我国主流教育平台,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相关创业教育成为了十分必要的课题,探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问题也已十分迫切。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大学里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其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拓展创业素质、加强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面对社会生存压力,提高自身能力,进行自主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创新体系的长远计划,也是高等教育途径的扩展与延伸。

创业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创业教育注重学生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技能,以便在社会实践中灵活地进行创业活动[2]。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对我国的创业教育来说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启蒙,高校大学生创业开始成为校园内外关注的亮点。1999年创业教育持续升温,中国大学生创业步入第一个高峰;2000年大学生休学创业的兴起将学生创业热潮推向了顶峰;2002年,随着高校扩招后引发的就业难现象的日益突出,大学生自主创业再次升温;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步入了新的阶段。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提高,部分投资公司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教育主管部门还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业者走出来,将创业进行到底[3]。

就目前来讲,高校的创业教育在方式和内容上还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本的创业基地和相关硬件设施;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相关的奖励政策为大学生将来创业降低“门槛”提供支持。这种教育方式从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业在硬性条件上开设了“绿色通道”,支持鼓励了大学生创业,但因其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创业指导,学生仍不能获得诸如商业机会的识别、资源的组织和投入、企业组织的创建等科学创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软实力,具有很显著的不足之处。

三、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问题和困境

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时代,大学校园里也普遍刮起了创业风。但是,从创业成功的效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理想。据官方统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在2%―3%之间。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主要存在以下误区和问题。

(一)多集中于低技术领域,缺少具有科技含量的项目

大学生创业多是集中于经营服装店、饭馆、精品店等相对传统的创业领域。当然,随着网络的普及,不少学生开始网赚,但也仅仅局限于在淘宝网、当当网等网购平台上开设门面,进行普通产品的销售。这些低技术领域由于创业门槛较低,需要面对大量的竞争者,如若在管理、经营或是销售方面没有一定的、别人难以模仿的优势,就很难创造较好的商业利润,甚至很难生存下去。创业教育专家认为,创业的核心应该是科学技术,工科学生的创业更应该从实验研究出发。在美国,进行学生创业的大多是理工院校。所以说,进行大学生创业要依据学校的类型和科技优势而定。

(二)缺乏市场意识,没有盈利能力

经济规律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循的,大学生创业中一个较为明显的误区是市场观念较为淡薄,有些大学生拥有较为领先与独特的技术,但却不会有效分析市场空间。当要推出他们的创业成果时,他们只局限于花钱做广告而已,而缺乏对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等的认识。其实,投资人真正感兴趣的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和保证利润的可能性。然而,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的市场意识十分淡薄,他们没有考虑市场问题,只是利用投资人的财务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复旦大学曾做过一项有关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同学认为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能力,其次是获得利润。这就是大学生创业者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商业实践经验

部分大学生创业者持有技术,但是他们无法完成从技术人员向管理者、经营者的转换。有些大学生创业团队也有经济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缺乏商业创新、市场拓展的实践经验,只能一贯地参考国外的管理模式,不具备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很容易造成内部管理制度如同空文、计划措施不能贯彻执行的状况。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改进的方案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主要面临场地和硬件设施的短缺、社会支援力量不足、创业教育师资不足、创业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等问题[4]。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基地建设为保障,帮助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相关方面的创业实践。此外,学校还应主动与企业合作,只有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实体才具有彻底解决高校创业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存活的可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可以使资金运作、硬件分配、软件处理在视窗环境中合法化、合理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有资源优势的高校可以牵头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园,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等,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平台[5]。

(二)构建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目前还没有本科层次的创业科学体系。在创业教育课程的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学校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结合学生的需求,开设系统化的、专业化、特色化的创业课程体系,并不断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的测评考核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教育,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进行创业实践锻炼,并从各个阶段中抽取优秀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创业培训,筛选出优秀创业计划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研发,最终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三)加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在职教师,另一类是外聘教授、企业家、专家等。大学在职教师一般是相关学科老师兼职,他们没有创业实践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缺乏专业、系统的创业知识。而外聘教授、成功企业家、创业辅导专家实践经验丰富,但其教学经验、教学技能不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6]。

结语: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这与当今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膨胀的创业热情形成巨大反差。发展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不断探索创业教育途径,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推动我国创业势头,活跃市场经济做出积极有效的尝试。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团委

作者简介:武治国(1978-),男,汉族,河南安阳人,信阳师范学团委,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晋东.大学生创业培训刻不容缓[J].安庆科技,2004,04:23-24.

[2]赵燕.浅析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8:92-93.

[3]邱仙艺,凌云.对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76-178.

[4]张博瀚.浅谈我国部属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及其改进―以武汉市部属高校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1,01:150-108.

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 分层分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20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各大高校来讲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综合发展需求,承担经济社会建设重任。开展高质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复杂而又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生存,有能力应对各种严峻的考验,成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急需探索相应的对策。

1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1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教育效果最终反映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最终选择自助创业的比重和创业成果。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各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或是因为教育方式,或是因为重视程度,均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响应程度不高,以致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强烈。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中,自主创业的百分比还仅仅只是个位数,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积极的调动。

1.2 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各领域知识综合程度很高,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更要从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基于这样的主因,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但当前高校中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老师大多只有理论知识基础,而实践方面的经验相当缺乏,从这点来讲,难以给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尽管目前多数高校会邀请有企业经验和实践运作背景的校外专家及成功人士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来弥补师资力量的短缺与不足,但类似措施只是杯水车薪,一是时间上难以保证,二是受教育的学生面狭窄,三是教育效果难以考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

1.3 高校的支持力度较薄弱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孕育载体,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承担着场地建设、硬件筹备、师资配备、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的建设任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其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资金的投入、技术的支持等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各高校逐步加大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但相对于学生的需求以及来自社会的反馈效果来说,仍显薄弱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必要指导不够充分

目前,各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两者的共同弱点都是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时,更多的是讲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传授。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给学生提供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必要指导不够充分。

1.3.2 资金投入不够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运营经费中没有设置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的也仅仅通过奖励机制给予学生少量补贴,这说明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并不充分。

1.3.3 实践平台不够完整

大部分高校为学生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平台,却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无法很好地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高校应积极创立更多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配备更多的硬件设施,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1.4 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并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具体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虽然学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对创新创业仅停留在概念上,并没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或者说创新创业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第二,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实际创业并无太多帮助,教育过程也只是形式化的对教育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也就是说,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是纸上谈兵。

2 当前形势下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2.1 以社团活动为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要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首先要教育和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高校可以利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方式,以学生竞赛为培养平台,积极推动课外学术活动与实践创业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当中;通过宣传先进模范典型、分享创业经验等方式,挖掘并宣传大学生中创业先进典型,增强学生对于创业的勇气和信心,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中。特别是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促使其树立创业信心,坚定创业思想,培养创业能力,并将其作为教育学习典范广泛宣传,带动周围的学生积极效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逐步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切合点,有效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

第4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教育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242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及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承载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对于此,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大W生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12有助于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仍比较落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转型阶段。相较于工业经济而言,知识经济对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得以生存,必然要注重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使之能够适应不断变幻的市场经济环境。同时,随着城乡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要求企业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应掌握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有助于高校教育体系的发展。

13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也着更为强烈的追求。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对创新创业有着更加强烈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世人看到他们的才华,在就业岗位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在于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它主要在于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为大学生未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大学生受长久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认识不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一些大学生受家庭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创新创业风险较大,不愿主动创新创业。也有一些大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父母的溺爱,过度依赖父母,独立性及自主能力很差,并且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创新创业受到很大阻碍。除此之外,学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及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仅为了得到相应学分而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活动,主动意识十分淡薄。

22学校未设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当前我国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及学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很多高校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育体系的设置上,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首先,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只停留在口头阶段,并未设立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其次,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引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材,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仅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项选修课来对待;另外,大多高校并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即便有相关专业的教师,但由于他们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大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甚微。

23缺乏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不论是高校内部还是整个社会,都未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创新意识不足。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之害怕承担未知风险的心理,人们往往乐于顺其自然、安于现状,不愿去改变、去创新。同时由于我国长久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受到抑制的创新思想一时得不到转变,使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环境氛围;第二,尽管国家政府及高校都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但支持力度不够,很多人并不看好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大大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31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大多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加之家庭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很大偏见,使其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对于此,高校应注重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消除不良观念,树立自信心,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改变就业观念。首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变传统的被动就业,树立主动创业观念;其次,创新创业是一条漫长的充满荆棘之路,大学生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应树立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观念,不退缩、勇往直前。

32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国家及相关教育机构等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通过结合国内外成功创业创新经验,编制出适合我国大学生使用的教育教材;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为教育计划体系中的一部分。构建系统性、全面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应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培训等。既要包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注重大学生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课程的设置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应保证双方的有效融合,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另外,应注重利用学校的原有资源,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优势。

33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宽松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提升,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因此,社会各界应行动起来,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组织多种大学生课外交流活动,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或创业成功者进行讲座,或组织学生到一些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其次,社会各界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鼓励,尊重大学生的想法、行为,国家及政府应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韦素华浅析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6(7)

[2] 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亚太教育,2016(2)

[3] 史润东东,马波,张文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知音励志,2015(13)

第5篇

关键词:创业 大学生 法律 地方性法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充分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关劳动者就业, 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每年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失业人员的就业压力很大。如果能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搭建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能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其他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却并不乐观,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中包括市场、财税、营销、人力资源等,而法律和政策保障上的欠缺更是使高校毕业生在创业中无所适从。因此,构建促进我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平台很有必要。

一、 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现状

自 2008 年以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措施越来越多,这些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一)门槛降低。大学生提供证明,即可享受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二)注册手续简化。很多省市都开通了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只需大学生提供身份证明和公司注册的必备文件,政府可直接帮其办理一系列手续。(三)减免创业初期的部分税收。(四)提供房屋租赁 补贴。例如有的地方政府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每个月800元的商业门面租赁费补贴。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少支持的政策,但据调查,这些政策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落实不彻底。国家极力提倡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二)固定性不强,变动性较大。(三)政策不完整、不全面。单条的政策或者单个的条例,并不具备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些优惠政策,仅仅限于创业初期的创业程序手续和部分税收方面。

二、构建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应坚持的价值

(一)法律价值。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它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和积极影响,需要始终发挥法律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经济价值。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保障并规范了大学生创业的行为,也将促进大学生更好、更健康地创业,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三)社会价值。创业是一种社会行为,在一种完善的法律制度的运作下,更多大学生会选择创业,将带动社会的创业之风, 并带来再一次的创新。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完善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立法

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缺乏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内容,不能适应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需要。所以,建议调整各项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使之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1. 完善公司法。公司法可在公司设立的门槛、公司的管理等方面,适当地给予大学生特殊对待。例如适当降低大学生公司注册资本,适当减少大学生公司注册程序。

2. 完善财税法。大学生作为一个被扶持的创业重点群体,可以通过税法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其全部或部分税收。

3. 完善知识产权法。目前,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到位。对于大学生知识型创业,国家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切实落实好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大学生知识型创业。

4. 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的首选。因此要尽快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发展融资担保、 小银行、风险投资、租赁融资等融资方式,鼓励银行发放创业贷款。

5. 推动大学生创业促进法的出台。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条道路, 因此这个时候制定一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制定一部相关的法律让大学生在创业时有法可依,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从而解决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地方性大学生创业的立法

中央的立法,可在大范围内做倾向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整。我省根据中央的立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由地方立法机关,做出地方性的立法。比如,地方需要鼓励哪些行业,则可以对该行业做鼓励和支持的立法。

第6篇

目前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也没有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在经济转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各行各业呼唤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同时也呼唤我国教育尽快转型,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为一个新世纪培养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相应增加,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参考相关专业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之后,制作调查内容,调查采用独立匿名填写,调查前用统一引导语解释问卷内容。

2.个案访谈法。针对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与受调查者交流沟通,收集了许多关于创业观念、创业动机、创业基本能力等资料,有效地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

3.文献资料法。调查者收集和查阅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情况的统计文献资料,阅读和了解国家关于支持和扶持创业的有关文件,查看了有关学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资料。

(二)调研目的

问卷主体部分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分别为个人观点、高校态度及社会政策环境。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较全面地描述和讨论大学生创业的意向、兴趣、品性、态度的情况,进而可以了解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以及现在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状况。

二、调研结果讨论

(一)人口学特征

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各5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479份,有效回收率98.6%,涉及土木工程,建筑学,金融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法学与行政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男女比例为1.64:1,914人(61.8%)来自农村,565人(38.2%,)来自城市;学生干部291人,占19.7%;调查对象家庭经济情况分为贫困家庭学生358人(24.2%),一般家庭学生493人(33.3%),较富裕家庭学生400人(27.1%),富裕家庭学生228人(15.4%)。

(二)数据分析

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并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数据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初步整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题目和选项进一步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了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际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说明,辅以百分比的对比与饼状图、直方图等图表形式,更加直观地体现现实情况。

上图显示,有45.4%大学生对创业很感兴趣,有20.3%的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一般,还有10.6%的大学生只是想过创业,而有19.5%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最后剩4.2%的大学生对创业一点都不感兴趣。在调查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时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创业还是有兴趣的,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没有兴趣或无所谓。

由上图可知,有78.6%的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有75.5%的大学生创业缺乏管理经验,只有19.3%的大学生感觉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有18.3%的大学生没有找到适合的项目创业,有36.5%的大学生感觉创业失败的后果难以承担,还有23.5%的大学生在创业时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在对大学生创业时遇到的困难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普遍出现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来源和管理经验,管理经验可以慢慢学习,而资金问题是大学生最难解决的,向银行贷款或让企业赞助都很困难。

由图可知,有57.4%的大学生创业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有41.3%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解决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有29.7%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有25.4%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还有17.3%的大学生创业是为社会服务,只有5.8%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在调查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时发现,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为自己挣钱和解决就业问题,为了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像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服务之类的精神方面追求太少。

上图显示,有48.7%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有关创业的活动,有36.6%的大学生表示听过创业类的讲座,有30.7%大学生表示听过创业成功人士的报告,有9.5%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活动,还有6.4%的大学生接受过创业类的课程,只有3.1%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实际技能培训。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只是摸石头过河,没有很多的指导,高校和社会在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活动比较少。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

(一)政府方面

1.政府部门应逐步完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现有的这些政策涉及面太小,且扶持力度较小,对普通创业大学生来说,根本是微乎其微。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除像上海和北京等一些发达地区出台并实施了比较有成效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之外,其他大多数地区政府并未出台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即使出台了一些创业相关政策也没有实际价值,只是对中央精神的呼应。在调查中发现,关于“政府应该在大学生创业中怎样扶持?”有34.3%的大学生选择了“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有25.4%选择了“创业方面管理的服务”,有24.8%选择了“改善创业贷款条件和优惠政策”。对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包括创业鼓励、创业机遇、创业能力、创业经费、创业服务等条件,并出台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持。

2.筹备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并解决经费不足等难题。大学生创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政府部门要在体制、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勇于创业,使大学生创业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地为大学生创业申请小额贷款提高便利,在社会方面应鼓励并引导有关企业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投资,在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上,促进大学生创业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学校方面

1.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及创业活动举办的带头作用。在专业授教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们勇于质疑,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的主导,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将创新意识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渐渐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并鼓励学生勇敢创业,努力尝试,一步一个脚印。

2.高校要明确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高校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其列为公共必修科目,教学时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了解自主创业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

3.培育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努力营造创业氛围。多与社会联络,必要时可聘请各界创业成功人士、经济专家、投资专家和优秀毕业生作学校的兼职教师,经常来学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介绍与自主创业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国家优惠政策以及分享成功的创业经历、创业感悟,分析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参考,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编印成功人士、优秀创业者、优秀毕业生的创业经历、经典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

4.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有实力的企业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实战锻炼的机会,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在扶持期间,遇到一些好的创业项目或计划,尽量帮助学生们找一些企业投资,可以以合作开公司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扶持,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比如提供安静的工作场地,必要时可减免房租等。

(三)个人方面

1.培养风险意识。大学生应该明白创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在创业过程中不仅要敢于创业,也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以免遭受创业失败等逆境,做好全面的准备。

2.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业的关键。创新是革命的前身,只有不拘于古板的思维模式,敢于探索新的方法,大胆尝试,才能发挥出创新意识的最大潜能。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毕业后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懂得自主创业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努力培养并提高自身的独立学习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生命周期 学生创业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5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

LIU Yingsheng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enterprise life cycle theory explore business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preparation, starting a business and operations, three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through on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decision-ma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other factor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preparation, starting a business and operations, three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of promotion strategy,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timely positioning their entrepreneurial coordinat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go the road of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life cycl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mprovement strategies

1 大学生创业的生命周期阶段

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但一项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表明――半数大学生创业自信心不足,只有8.35%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很好,32.6%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一般,其它属于有潜力,较差或是没有考虑过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受主观客观多种因素影响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所需的创业能力也大不相同。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创业阶段可划分为创业准备期、企业初创期、企业成长期和企业成熟期,乃至企业衰退期。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本文结合大学生创业实践,尝试将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创业准备阶段:创业项目有很多选择,但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创业想法,慎重思考后组建创业团队,初步形成创业计划书。(2)企业创办阶段:大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明确创业项目的优先级,落实创业方案是否可行,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明晰创业项目涉及的特色产品或关键技术,关注创业成本核算,更新创业计划书并评估创业项目后付诸实施。(3)企业运营阶段:结合创业市场反馈情况,对整个创业项目做适当的调整,确保最终方案的完整可行。

2 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能否在创业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所拥有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能力要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学习能力:创业过程就是一个全身心学习、锻炼的过程,不论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要求大学生创业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要系统掌握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技能,还要善于搜集信息和发现商机。

(2)沟通能力:创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创业团队之间需要沟通,与供应商需要沟通,与客户需要沟通,创业融资更需要沟通。因此,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勇于面对并克服随之而来的沟通难题。

(3)决策能力:整个创业过程一开始计划要做什么,而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决策参与在里面,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合力,交互式的决策能力可以促进创业团队互相合作,进而选择出最适合发挥创业团队特长与优势的创业方向。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贯穿整个创业过程,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的灵魂和基石,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项目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不再是仿照传统营销模式,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模式、创新技术等方式方法,寻求更适宜的发展路径。

3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3.1 创业准备阶段要重点提升学习能力

大学生创业不是仅凭热情和梦想就能支撑起来的,因此在创业准备期要制定一份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而学习能力是此阶段必不可少的要素,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充分准备和知识的不断积累。

一是要开展专业课程学习。学习国家基本创业政策,积极主动用好创业扶持政策;学习商业模式,认识商业模式的本质,掌握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面对商机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决策;学习团队组建,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加强团队凝聚力,降低摩擦成本,优化合作氛围,提升工作效率;学习企业战略管理,掌握战略制定工具,从创业企业的愿景、战略目标制定和战略方案规划着手;学习创业投融资,掌握资金筹集、资金使用以及财务数据和报表分析等财务管理知识,并能够解决融资金融等创业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法律风险规避,了解建立企业流程、新企业成立相关的法律问题和新企业风险管理。

二是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创业案例实践,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去钻研和学习创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大学生创业者管理经验的积累,研究性学习还要带着预见性,要让自己能够充分预见在创业准备、企业创业、企业运营等生命周期阶段的关键难点,并能够运用理论研究、分析和解决创业各阶段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创业兴趣,塑造创业精神。

三是要学会信息检索和数据挖掘。通过学习信息处理,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多方搜索创业信息,如创业政策、产品优势、竞争对手信息等,识别市场需求,为创业决策提供良好支撑,寻找更好的创业商机,保证创业的持续扩大发展。

3.2 企业创办阶段要重点提升沟通能力

大学生创业由于自己的下属或同事有可能是自己的同学或是师弟师妹,因此不仅要和自己的下属打交道,还要和自己的同学或是师弟师妹处好关系,他们才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为创业的企业卖力;在市场中还会遇到同行的竞争,客户的投诉,供应商的议价等沟通事项,大学生创业者要多放平心态,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才能在创业中积累广泛的社会资源。而这些都需要靠沟通能力来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做好管理层沟通。与同事持续不断地沟通能有效地帮助创业者取得进步,能够避免员工内部的不团结和士气的不凝聚,能够预料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以便更好地促进沟通交流的效果。二是要做好客户层沟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应该站对方的角度思考创业企业经营的思路,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环境,通过良好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去与客户沟通,建立互动式的交流方式,及时调整客户需求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三是要做好自我层沟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我沟通关键在于自我推销、产品和服务推销,在于向他人推销自己的创业项目,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思考自己创业项目的价值和前途是什么?企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是什么?认清创业追求的应该是综合收益最大化,着重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企业运营阶段要重点提升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决策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地选择创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方向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的能力。而大学生创业实际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事业,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思维、无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新方案、新目标,不断开拓新局面,创出新路子。当企业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时,就需要依靠大学生创业者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要注重决策过程中的思维创新。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运营管理中的问题多从不同角度,从多个侧面、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去考察,创新的灵感可能会自然迸发出来。同时,要善于通过打破“固有思维”去发现问题,要敢于否定过往的经验,才不至于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有失偏颇;要善于通过“质疑法”去发现问题,要敢于找出产品和服务的客观现实和主观状况,才不至于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存有遗漏。

二是重视决策过程中的方法创新。建立适当的决策机制和决策方法是一个创业企业运营的必备条件,这最终决定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决定是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创业需要掌握定量分析的创新方法,通过专业课程知识,使用数学模型对创业企业可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企业运营给予评价并做出决策,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相互对比法、数学模型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比较精确地分析、判断问题,而且能借助于计算机把大量的程序化决策高度自动化,提高了决策的速度和效果。

三是掌握决策过程中的工具创新。数字网络时代,万物互联,大数据伴随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创业必须发掘决策工具其在决策不同阶段中的功能与合力,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指引大学生将创业的项目成功推向市场。如凭借计算机数字工具强大的分析能力,可以直截了当地提供多个决策选择,根据成本和可操作性及取得企业成功的可能性进行比较;如监测社交网络,借助社交媒体的全球覆盖性,对外聆听关于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对话及反馈,对内使用内部的社交网络获取整个创业企业的想法并开始实施相关协作;另外,还有很多辅助决策工具是大学生可以掌握并运用的。因此,掌握好的决策工具对大学生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意义。

总之,由于大学生创业在创业准备、企业创办和企业运营三个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创业者在不同阶段提升创业能力方面不同的侧重点,但只要大学生创业紧紧围绕“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通过创业竞赛、创业实训等多种形式,大学生就能逐步掌握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及时定位自己的创业坐标,尽快走上创业之路。

基金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YR01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沈鑫泉.生态环境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15.238(12):77-81.

[2] 徐志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协同机制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28.124(3):46-52.

[3] 梁伟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4] 张克兢.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东华大学,2014.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现状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76-02

近些年来,随着全国各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然而,就业岗位有限,岗位与专业不相匹配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无疑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那么大学生的出路在哪里。创业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各大高校也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有一个好的出路。

1 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创业积极性高,但大学生实际创业比例低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下,有许多大学生觉得宁可创业,也不愿意在就业中继续处处碰壁,看尽他人眼色。许多人都想以创业来搏一搏命运,说不定就能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中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产生了创业的想法,最后,尝试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其实非常少。大多数大学生在创业问题上也只是叫得响,做得少。

1.2 科技含量低

目前来看,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也有,但是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创业都是基于家族提供的资金、人脉等支持,都是一些现实已有的产业。比如:宾馆、台球厅、饭店等,这些都缺乏创新,而且几乎和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联系,科技含量低。即使有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也会尽量避免开发、研发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程序,或由专业人员承办。

2 当代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问题

2.1 当代学生创新意识薄弱

大学生创业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创新意识相对缺乏。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子女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一心致力于培养听话的“乖孩子”。看到如今的90后、00后表现出的求新求变意识,笔者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在未来大有希望。所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2.2 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

创业能力包含社交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求变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特点。然而大学教育中,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即便是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课程,主要是起到启发、引导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具体如何创业,大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2.3 很少能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要创业首先要得到家庭的支持,不仅是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支持。雄厚的经济支持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再好的创业蓝图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也只是一张白纸,不能付诸实践。精神支持更加重要,一个年轻人经过努力论证,反复思考,最终下定决心创业。当他和家人说出自己的设想时,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此时此刻,他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以此来增强自信心。可是,无论是经济支持还是精神支持,对于中国家庭来说都存在阻力。首先,中国的家长一贯愿意为孩子谋划将来,对于孩子的想法感觉不成熟,从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大学生刚刚毕业,没有经济实力又得不到家长的资金支持,那些好的想法只能付之流水。另外,有的家长精神上支持孩子的想法,可是经济上实在无能为力,这也无法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方面,虽然有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鉴于目前政策要求高等原因,大多数创业是得不到实际扶持的。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也是很少见的。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以及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致使企业不敢冒险尝试大学生的创业计划。

3 解决方案

3.1 从择业到创业,做观念上的转变

走自我创业之路,从长远看这也是将来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重要选择。在全国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许多高校工作者都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但是,不是必须先择业,后创业。二者之间没有先后顺序,也不存在必然联系。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中国人相对保守,认为创业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职业积累经验,等到时机成熟自己跳出来单干。殊不知,这种意义上的创业知识一种效仿,并无创新之处。在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独立创业之路。例如:美国有“硅谷之父”之称的威廉・休莱特,在他母校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恩师特曼教授的鼓励下,一毕业就向银行贷款1 000美元成立了惠普公司。由此可见,并非每个人都非得先在别人的公司里打上十年八年的工,然后才能出来创业。只要有好的想法,并具备运行的条件,就可以大胆尝试。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直接将“智本”转化为“资本”的可能性更是大大增加。

3.2 根据自身特点来创业,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从教育的层面来讲,要特别注重大学生创业实践性的培B,不能纸上谈兵。另外,虽然创业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对于资金、经验、人脉等都比较匮乏的大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并创造机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业新思维,增强创业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自身特点,找准“立锥之地”,努力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

3.3 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和帮助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缓解了社会就业难的压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其发展方向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理应得到重视和鼓励。其次,大学生创业需要得到高校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课程,高校可以适当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开办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最后,家庭要认真考虑并重视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创业方案,对于不妥之处给予纠正,和孩子共同研究完善。在方案可行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为孩子的创业道路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