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1 16:41: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视艺术的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视电影首先出现在美阐,20di纪60年代,羌电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被电视吸弓I,电视迅速成为1时最时尚、最普及的人众消费品,,为了获取®多的观众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许多电视台开始向电影购尖影片在电视h播放‘ili于好莱坞电影业勺电视进行市场竞争,加k好莱坞电影对电视播出电影这种形式多带有抵制.轻视情绪,所以在电视播出电影问题丨:设置了种种限制,致使观众在电视h收看到的电影多是甲七放映过的旧影片或者无法在影院h映的-些质*低的影片,出于尤奈,笑W—些电视台,电视制作机构便#手内己拍摄一些成本颇低,但乂兼具电影艺术特质的节Hfi:电视上播出,于是,电视电影就这样在电视与电影的“竞争夹缝”中应运而生。事实证明,这种影视合流的艺术形式,后来被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看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商业电视网黄金时段的节H几乎仝足电视电影,观众平均周能看到5部,每年可看到约200多部电视电影。电视电影在英H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后,迅速成为电视传媒业的新增长点。
中国电视电影产生的原因和背景1美W当年电视电影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大致相近'中央电视台《Lli大综艺》卢目中的“正大剧场”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广-批美闽电视电影作品,这对W人广解和接受电视电影起到f重要的推动作用。1995年,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开播,这一专业化电影频道迅速吸引了观众的H光,并逐渐培肓了观众在电视上收看电影的接受占惯。调查显示,中M当代电影观众的主体已经向家庭收看方面转移。
为f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收看电影的需要,电影频道仅在1995年底到1996年底的-年时间里,就购灾了2200多部影片,约占建国后拍摄国产影片总量的61%。虽然国内各电影制片厂每年都有不少佳片新作,但与电影频道每天近20个小时的节目播出时间、日吞量约10部影片、年吞量约3600余部影片的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同时国产影片也要先争取影院票房、赚取票房利润,因此也无暇顾及电视的播出需要。于是,电影频道于1999年起开始自行制作电视电影。为了促进电视电影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批准,电影频道于2001年设立并举办了电视电影“百合奖”,到2005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推出了大批优秀的电视电影,也培养出许多年轻优秀的电视电影导演。
二、电视电影的表现方式与艺术特征
电影与电视在制作和表现上,有诸多的共同之处,两者都要运用摄影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都要运用画面语言、声音语言来完成造型和叙事,都要遵循蒙太奇的组接规律,都要注意画面的构图、用光、色彩,都要体现镜头的运动性等。与此同时,胶片与磁带的不同、电影银幕与电视屏幕的不同、播出与观看方式的不同,又决定了电影与电视之间存在诸多差异。电视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决定了它将遵循电视和电影两种媒介的特点,在表现方式和艺术审美特征上和两者也是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
1、叙事节奏强度大
由于电影和电视的播出与观赏方式的不同,它们带给人们的审美经验也存在诸多差异。电影所带给人们的审美经验是超日常的,影院环境是在一个封闭、黑暗的空间中面对巨大的银幕,银幕上人物比例都要比实际生活中大,拍摄使用的镜头与人们平时的视角不一致,所以在影院中看电影,所提供给受众的经验都是一种超乎日常生活的“奇观”似的体验。因而电影追求视听的“奇观化”、叙事的“复杂化”,电影叙事的强度要比实际生活的节奏更加紧凑。而电视则相反,电视的观看在日常环境中,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观众可以聊天、接电话、做家务,也可以掌握着遥控器随时切换收视对象。因此,电视提供给观众的是类似于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所以,电视剧一般不追求故事的超常性,叙事的节奏相对缓慢一些,与受众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有人说电影是梦,是一种超日常经验;电视是窗,是一种日常经验。而电视电影本质上仍然是电影,因此在叙事上遵循电影的叙事和表现方式。
电视连续剧时间跨度长,可以充分展开剧情,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叙事节奏与日常生活比较接近,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播放与观众建立日常的情感联系,让观众获得一种日常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贏得众多的固定受众群。而电视电影的时间长度与电影相似,要在9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尽量把一个故事讲述得精彩,因此应该相对简练、紧凑,和影院电影的叙事强度比较接近。同时,高度凝练、压缩的故事带给观众兴奋点的频率更高,有张力的紧张感和刺激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观众在众多的肥皂剧中,获得一种奇观式的新鲜视觉和心理享受,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视听语言修辞和表现方式上追求风格化
电视剧由于播出时间长,节目制作时工作量大,加上它更加追求商业化运作,因此,在画面的构图、光线气氛的营造、环境的布置、画面之间的剪接等视听语言的制作上都不如电影的制作考究。电视电影对视听修辞的要求远远高于电视连续剧。因为电视电影篇幅短,不能通过长时间的连续播放来获得观众的熟悉与认同。同时,由于电视电影在电视中播出,视觉效果和声音的立体感都不如在影院里那样有冲击力,因此宏大的场面和局部特写都不能发挥有效的视觉冲击力,它必须在视听语言的组织上取胜,必须依靠每一个画面、镜头和场面的精心营造来吸引观众。在国外,多数电视电影都采用胶片拍摄,力图在画质上与一般的电视剧形成区别,而且在画面的构图、镜头运动、视听节奏、音乐构成等方面营造一种电影感,形成一种风格化的形式。电视电影的制作规模、投资水准不能与电影相比,而且是在小尺寸的电视屏幕上播放,但为了争取高质量,它必须更有活力。所以在形态上,应该追求故事、人物、情节的精巧、奇异和新鲜,追求叙事空间和画面空间的张力,更注重视听语言本身的表现力,更注重电视电影的内容和文化品味的挖掘。而对于电视电影的导演来说,都期望在电视电影这方舞台上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追求。我国电视电影诞生以来,从组织剧本、确定导演人手,不断增强类型化意识和艺术探索精神,一批年轻的电影导演正是在电视电影的创作中锻炼了技能,发挥了才智。
3、題材内容与表现方式追求生活化、通俗化
电影追求“奇观”式的审美体验,有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拉开距离,追求“陌生化”;而电视是一种时尚、通俗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电影为了符合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和文化快餐的播出需要,在内容上和表现方式上会有一定的生活化和通俗化彳®向。电视电影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观赏需求,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思想题旨上都要有一定的“亲和性”,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是大众关心的内容,是大众喜欢的形式。先,在题材选择上电视电影尤其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电视是一种即时播出的现代媒介,一部电视电影在商业上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它在电视网中第一次播出时的收视率’而在观众对其艺术状况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吸弓丨观众的因素主要是其内容与公众热点的结合。电视电影没有制作拷贝、发行等过程,剧本通过审查后,一般50天就可完成拍摄、制作。因此,电视电影可以关注社会热点,拍摄大众关心的内容,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反映流行的生活方式、h为方式、社会焦点问题,在观众中尽快弓I起反响,这是电视电影优越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地方。
读次,在表现方式上,电影中常常使用一些隐喻手法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观众在细细揣摩、不断回味之后明甶其中的奥妙。而电视电影由于在电视上播放,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多是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与娱乐,而且观看过程常常被打断,所以它选择以大多数观众都能快速接受的方式来表现影片内容,这样才能争取更高的收视率。
(4次,电视作为大众主流媒体,会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动把关。电影和电视的制作发行体制不同,对作品的审美意识评价、审核标准也存在差异。影院电影可以给导演充分发挥的余地,影片表达的内容可以完全商业化,也可以具有很强的人文和艺术特征;可以是前卫的,也可以有些极端和另类。影院电影有分级制度,而在电视上,电视电影就是一个节目,不用分级,电视台这一主流媒体会自动替大众把关,对影片的道德标准、审美风格等做出规定和选择。电视电影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中庸,更适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标准。与影院电影显著的文化特征相比,电视电影更像是电影快餐。
4、在表现形态上适应屏幕播出的需要
很多电视电影为了获得和影院电影同样高质量的画面效果,采用了传统的摄影机和胶片的制作方式。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电视电影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了与电视节目相同的制作方式。为了适应在电视的小屏幕上播出,电视电影在表现形态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范,与影院电影有一定区别。
在镜头景别的运用上,电视电影多使用近景、特写等近距离的景别,较少使用场面宏大的大全景,而在电影中慎重使用的特写、大特写在电视电影中则使用较多。这是因为电视的小尺寸屏幕和电影的大尺寸银幕所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有所不同。电视屏幕尺寸小,淸晰度低,因此应多使用小景别以便让观众辨认图像上事物的细微之处。在影院中,由于银幕上图像放大比例要比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大很多,所以特写和大特写会带给观众十分强烈的冲击力,使用时比较慎重。而电视电影中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可以多使用特写,更能凝聚观众视线去注视画面上的细节,这样更能符合电视的叙事规律和受众的观赏习惯。
电视电影的制作还存在屏幕长宽比例的问题„电影是有许多宽银幕的,而电视屏幕则是4:3的长宽比例。在国外,当胶片电影开始在电视上播出时,曾经把电影银幕上两边的内容截掉,来适应电视屏幕的尺寸,这样就以损失一定的图像内容为代价,观众无法看到电影银幕两边的内容。而国外早期的电视电影拍摄时,也考虑到要在电视上播出,总是把主要的人物和图像内容放在画面的中间位置。这些做法显然有削足适履之嫌。如今,美国的电视电影制作都已采用4:3的画面拍摄。我国目前则多是用磁带录制的遮幅式,保持图像的宽银幕尺寸。
[关键词]电视广告 艺术美 形象性 艺术想象力
关于美的定义,桑塔耶纳在《美感》中给美下了一个定义:美是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行为、物体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价值,是个人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影响和刺激时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我们再来看一下艺术美的定位,根据审美对象的存在状态、方式和对美的本质的表现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把形形的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和艺术美五种形态。随着美和美感的发展,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其中艺术美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电视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其“艺术美”的呈现是建立在消费者的审美基础上的。那么在电视广告中艺术美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源于现实美高于现实美
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是艺术家能够根据美的现实创造出来的,是由广告设计师的审美意识而产生、并按照美的规律和为美的目的而创造的电视广告的艺术美。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就等同于现实,它是广告设计师经由自己的社会实践创造的产物。
电视广告中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听觉上的(广告语)的艺术美;二是视觉上的(图片)的艺术美。听觉上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的经典案例就是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广告:“农夫山泉有点甜”和“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正是借助全国媒体的传播,“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农夫山泉矿泉水包装的红色风暴也开始席卷全国各地,农夫山泉的崛起,可以说是肇始于“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从此“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声音飞越千山万水, 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响。从此农夫山泉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看似极其平常和普通的一句话却从此打响了一个品牌,正是因为这句广告语来源于现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生理需要,勇敢的说出来就与众不同了。
黑格尔认为,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1]黑格尔在这里所说的“自然”不仅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社会生活。生活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是生活的反映,存在在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又是广告设计师按照生活逻辑与艺术规律对社会现实进行选择、提炼、概括、加工后创造出来的,因此具有生活原型不可比拟的生动性、完整性、有序性、深刻性、明确性等。
二、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具有生产性
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与自然美不同的是它具有作者,同时也有第三者的出现,是有创作主体的意识在里面的,通过广告设计师的精神形成的,有作者与第三者的参与,是一种高级的感觉,并且艺术美可以批量生产,就像艺术作品批量生产一样。与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所不同的是这种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马克思说:“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2]比如人进行各种精神生产,创造艺术、各种制度,这就不是满足肉体的需要,而是娱乐和规范,是满足生存的高级需要。[3]
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而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却是广告设计师主观创造出来的,是广告设计师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思想倾向、爱与憎,把自己所肯定的或否定的情感态度,甚至自己的意志、冲动等等,都熔铸于广告作品之中。广告形象是广告设计中客体的再现与主体的表现的统一。对于一个具体形象来说,有的虽侧重于对客体的再现,有的则偏重于对主体的表现。但它们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三、电视广告中的艺术美具有形象性
电视广告中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或者换句话说,艺术形象是广告作品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所谓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普列汉诺夫曾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电视广告艺术中艺术美的最主要的特点”。
广告形象是电视广告审美的表层结构,是以图像、文字、声色等因素直接表现产品的形象。首先,广告作品必须具有传达对象信息的目的。对象的特点、功能、使用方式等作为广告表现的具体内容,要求广告形象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具体性特点,由此构成广告推介对象的认知功能。其次,广告形象并不停留于具体的真实,广告表现的产品认知,不仅是个别的、具体的,它还是概念的、一般的。
四、电视广告中艺术美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关键词:整体式;立体仓库;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立体式仓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仓库作为物流企业管理、销售的中心,在现代物流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立体式仓库的出现使得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收益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整体式立体仓库作为立体式仓库的一种,其所具有的空间利用率高、建设工期短、投资少等优点,使得整体立体式仓库在近年得到了广泛发展。
整体立体式仓库概述
自动立体式仓库是利用立体式的仓库设备实现仓库操作简便化、存取自动化以及高层合理化的仓库形式,其主要由货架、工作台、巷道式堆垛起重机以及操作系统等组成,其货架与传统仓库货架不同,多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结构的结构体或建筑物,根据自动立体仓库建筑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离式,即货架与仓库建筑物是单独存在的,而相对的另一类整体式则是货架与仓库建筑本身连接在一起,成为仓库自身的一部分。整体立体仓库具有结构轻、抗震性能好以及整体性良好等优点,其货架作为仓库的骨架支撑着墙面和屋面,因而整体立体仓库的技术关键点是货架系统,货架系统的制造、安装与整个仓库的稳定和存储能力有直接关系。由于其性能突出,近年在物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发展前景无限。
二、整体式立体仓库的货架设计依据
由于整体立体仓库的技术关键点在仓库的货架系统,所以其设计依据也主要体现货架系统方面,货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是这一技术的重点。对货架系统设计受力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受力恒荷载方面,恒荷载力主要是来自结构自身自重以及其所承受的来自周围相连接结构的重量,由于整体立体仓库的货架与仓库自身相连,因而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货架自身的重量,还要考虑货架所承受的屋面、墙板和房架等的重量;2、受力活载荷方面,活载荷主要是由结构上的人群、工具、材料或自然产生的荷载,对于整体立体仓库的货架而言,受力活载荷则主要是来自日常货架上的货物重量和托盘重量,以及仓库屋顶所承受的雨雪重量;3、竖向冲击荷载方面,竖向冲击荷载是在结构受到垂直方向高速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对于货架而言就是在机器向货架上存放货物时所产生的荷载力;4、风载方面,风载即风的动压力,是流动空气对工程结构产生的作用,一般来说高度越高或跨度大的结构,其所承受的风荷载越大。而整体立体仓库的建设者为了尽可能扩大存储空间,一般都会将仓库的高度设置得较高,而仓库高度升高之后,其货架所承受的风荷载力也会增大,因而设计师在设计时也要将风荷载考虑进去,计算风荷载对货架立柱产生的影响;5、抗震裂度方面,抗震是建筑物重要技术关键点,为保证仓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设计师要提前将仓库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计算清楚,包括在全库空载、风荷载起作用的情况下仓库的受力情况,在全库满载、水平地震作用的情况下仓库的受力情况,以及在仓库一侧满载、一侧空载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只有将这些情况下的受力情况都考虑到,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仓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而影响立体仓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就是货架的型式,货架型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整体焊接式货架,二是组装式货架,由于组装式货架的稳定性不如整体焊接式优秀,因而目前整体立体仓库中货架一般选择应用整体焊接式货架,以获得良好抗震性能。
整体式立体仓库的技术特点
1、有效利用仓库空间。整体立体仓库由于其货架自身与屋面相连,在起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向上扩展了仓库空间,使得仓库能够装载的货物量更多,在经济效益和空间利用率上较分离立体仓库更为优秀,因而更多的企业商选择投资整体立体仓库。
2、库内无结构立柱。由于整体立体仓库的货架本身就能够充当结构支柱的作用,不需要另立结构支柱来支撑屋面和墙面,因而使得立体仓库中货架和立柱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少,货物存储的空间大大增加,避免了因结构立柱的影响而使得货位出现浪费的问题。同时没有结构立柱,设计师在设计时受施工现场大小的限制就会减小,不用考虑结构立柱给仓库带来的额外宽度。
3、抗震性能较好。整体立体仓库将货架与屋面、墙面、房架以及仓库钢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其相较于分离式仓库而言,抗震能力大大增强,能够抵抗震级较低的地震,减少了地震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正是由于其抗震性能较为突出,因而在地震多发的台湾和日本得到了应用推广。
4、库内设备安装施工便利,速度快。由于整体立体仓库其货架与建筑物形成一个整体,节省了建设结构立柱的材料,且在最初施工过程中就已经货架安装在仓库内,省去了后期安装的麻烦,因而较分离式仓库而言施工安装更加便利。
整体式立体仓库的相关技术
1、水平梁
由于整体立体仓库所承受的恒载、动载和风荷载较大,在荷载力过大的情形下,货架基础可能会发生沉降变形,因而需要在货架基础和堆垛机下装设水平梁,然后将货架和堆垛机都安装在已经装设好的水平梁上,这样能够保证货架基础的水平度。同时,水平梁技术还能够在库内货物和设备重量分布均匀时平衡仓库两边的受力,减轻不均匀的垂直荷载对仓库强度的破坏性。另外,水平梁的应用也使得货架基础设计更加简单,缩短了建设工期,节省了建设费用,尤其适合于巷道和高度都很长的大型立体仓库。
2、通风系统
由于整体立体仓库所承受的风荷载较大,因而对通风系统的建设技术有特殊要求。整体立体式仓库的通风系统不仅要具有调节库内温度,保持空气流通的作用,而且还要具有调节仓库内外压强差,调节风荷载对仓库的影响作用。因而对于风荷载较大的整体立体式仓库,设计师往往应用特殊的通风系统来帮助调节仓库风荷载,保持仓库受力平衡。通常设计师会选择的方案是在仓库彩钢板围护的底层设置百叶窗,并在仓库库顶装设旋转风机,并通过操作控制系统来控制通风直径和打开百叶窗的数量,保持仓库内外荷载的平衡。
3、消防技术
整体立体式仓库由于其规模较大,目前应用整体立体式仓库的企业都是大型企业或流通中心,因而其中的货物和设备非常多,加上工作人员有限,因而对其进行消防管理就比较困难,在发生火灾时光靠人力来扑救是绝对来不及的。因此为了避免火灾带来的巨大损失,现代的整体立体仓库中往往都采用自动式消防系统。自动消防系统能够监测仓库内的温湿度情况,在仓库温湿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发出警报并自动控制仓库内的消防装置进行灭火,同时也可由工作人员手动启动,以保证能够及时扑灭火灾,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设置仓库内的消防装置时,仓库管理部门可根据库内货物的性质来确定具体的灭火装置。
4、彩板围护
彩色钢板是一种新兴建筑材料,其具有防火、保温、维护方便、美观等优点,在近几年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防火、安装方便等优点,在仓库系统中也得到了应用,仓库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所在地的温湿度、库内存放货物的性质以及仓库的消防要求来选择不同厚度和夹芯材料的彩色钢板。
结语:
整体立体式仓库将货架与仓库的承重机构融合在一起,因而货架系统的受力分析就成为制约整个仓库各方面性能的关键,货架的强度、刚度和精度对仓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而整体立体式仓库的施工自动化要求也较高,前期的建设周期也较长,这也是整体立体仓库发展缓慢的原因。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仓库技术不断向自动化、系统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使得整体立体仓库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无限。
参考文献:
[1] 孙永吉.自动化立体仓库高层货架瞬态动力学分析[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2] 胡耀阳,王哲峰,杨玮,张海鹏.航空企业自动化立体仓库输送系统的调度优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3] 杨文杰,卢雨锋.全箱式无货架立体仓库的货位分配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12)
电视纪实的最大优势正在于逼真而又迅捷。在各类大众传播工具中,只有电视可以兼备音画视听,同时又迅捷及时,尤其是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更是可以将纪实的客观性、现场感和敏捷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钱塘大潮、日食天象、汶川和玉树地震等都以其迅速敏捷、内容丰富、现场与资料相结合等纪实特点而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电视纪实直播已经开始逐渐渗透进日常的节目编排。
在各类电视节目中,不仅新闻与专题类节目能够体现出电视的纪实特征,其他类型的节目也具有一定的纪实性特点。只要是真人、真事、真实的时空再现,都容易引发观众对于电视的纪实亲和力。如在演播室内有观众现场参与的各类节目,像中央台的《实话实说》、《开心辞典》、《春节联欢晚会》等,真实的表现空间和荧屏的客观纪实也容易将电视机前的观众吸引到现场氛围之中。即便是虚构创作的电视剧艺术,它同电影的艺术高度浓缩和时空跳跃变化相比,其表现手法和叙事过程也显得更为真实平和。
影视艺术同为视听综合艺术,但二者的综合性特点还是有所区别的。电视艺术采撷英华,兼收并蓄,在综合的基础上更体现了一种广泛的艺术兼容性。电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兼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宏观上看,电视艺术是对科学技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兼容和综合;从微观上看,电视艺术则是对各种艺术构成元素和表现手法的兼容和综合。也正是由于电视兼容和综合了科技手段、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电视荧屏艺术形态。
电视艺术的综合兼容首先表现为艺术与科技的兼容。电子科技与视听艺术结合所产生的电视艺术,就其创作特点来说体现为制作的迅速与快捷,就其接受特点来说则体现为观赏的方便与自由。这种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科技兼容特点,导致了电视艺术本身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观念与其他艺术形态的差别。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形成了电视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美学特征,如多机拍摄、现场编辑、同期完成,媒介科技与艺术美学融合一体,对艺术、情感和心态直接揭示,从而产生了审美方式的多层次和大众化特色,以及艺术形态、表现手法、审美客体的多重交织特点等。一方面电视可以及时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艺术的纪实性和时代感;另一方面,观众则不断要求电视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同时也要求电视艺术体现出更深刻的真实性和更广泛的参与性。电视艺术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和身临其中的愉悦效果具有其他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色彩 电视艺术 创作 作用
白色彩艺术进入电视以来,这门“新型”学科就以它特有的魅力改变了电视的审美结构,它将人们由黑白世界带入了一个五彩缤份的天地。
在各类艺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今天。色彩艺术在电视中的作用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引人赏心悦目。它摆脱了照相机写实主义表面性的束缚而插上了象征性的翅膀,正是由于色彩的象征性存在电视中,并由人们有意识地进行再创造,电视艺术才又有了一个新的幅射面,使观众通过色彩产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
因此,作为电视艺术工作者来说。不仅应掌握电视自身的“白平衡”色彩系统,同时更应该随着时展的潮流去认识、研究、探讨色彩在电视艺术中的象征性特征,这样才能提高电视艺术信息的蕴含量。
电视艺术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电视吸收了包括色彩艺术在内的其它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它不仅是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而存在,同时也成为负载多种信息的艺术系统,于是电视艺术只限于技术性的无倾向性的色彩还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从技术角度讲,工程师们是以数学式的科学原理在认识处理色彩平衡的,色彩要求达到高精度的准确,而准确的标志就是与物体应有的色还原的程度为依据,它给艺术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艺术角度讲,艺术创作是以生活中物体固有色为基础,把作品的情感,倾向面与作者的主观感受通过色彩的象征衬托出来,它并不以是否符合生活真实为目的,而是以是否强化了主观情感为准则。所以说。技术的色彩不能等同于艺术的色彩。技术的色彩是通过追求生活的真实。恢复自然的本来面目,艺术的色彩观则摆脱日常繁杂的实用世界去追求艺术的真实,达到高于生活的境界。它使某种色彩在画面中占主导地位而同时去“淹没”另一种色彩,以便形成一种总的艺术倾向,去代表作品喻意的理念精神,正如罗丹所说:“色彩的总体要表现一种要义”。
外国电影艺术家安东尼奥主张用色彩去强化感情,他为了表现沙漠的恐怖与炎热,将沙漠反常态的拍成红色,给人们心理上以强烈地冲击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我国电影《城南旧事》中,影片排除了艳丽色彩的干扰,突出了一个“旧”字。整个画面灰暗阴郁,节奏缓慢,使观众审美的主观能动性自然地进入遥远压抑的特定环境中。
当然画面的基调是创造更多气氛的总基础,它能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映。而从艺术创作的整体来说基调只属于一种艺术的倾向性,它是画面反映理念精神的总基础。而真正使这种倾向性产生感人心灵的理性精神,则还在于自然中丰富的多种色彩。当然,这些色彩都是为总的基础而存在。所以,我们要避免那种简单的“对号入座”的创作方法,而是通过“基调”这个“窗口”突出重点色彩,达到“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境界。
齐白石绘泉绘其声,却令人如见其形:画虾不见水,更有“虾翔浅底水更清”之感,古代赵估画鸟不画天,则更有“鸟翔天,天更远”之意。就是因为他们在表象的形式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艺术魅力,它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欲望,去进行再创造,便产生了“画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境界了。
色彩也应成为艺术心灵的“象征”。在有限的色彩中去反映无限的空间联想,努力向画面以外的艺术空间开拓,产生幅射性的能量。
例如:美术作品《红色的厨房》,作者以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简陋的农家厨房,原始粗笨的家具上泛着一层红色的光芒。这层红色,便有着巨大的艺术冲击力。首先,表象的形式更显示了热烈的激情,进一步的更表现了火热的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永恒。然而人们的视点却透过这层表面的有限色彩看到了真正隐喻其中的理念精神的纵深面,它寄喻着人民的愤怒与呐喊。该作品之所以能够将人们的思维必然地导向更深的境界而不被表象所迷惑,就因为作品开拓了象征的窗口,使理性精神贯串于整个作品。观众欣赏时,不能不为之感动而产生出共鸣的火花。
目前,有许多优秀的电视艺术片已经逐渐改变了直观的自然色彩的真实再现,而将情感侧重点寄于色彩的象征喻意中。如电视剧《再生之地》虽然是一部色彩片,却运用的是单一色彩。目的是以色彩形式的单一性去再现人们空虚而顽固、绝望而苍白的心理世界。在电视片《女大学生宿舍》中,主人公与早期抛弃她的母亲见面时,色彩并没有因她的压抑心情而转向压抑昏暗,而是采取反衬的手法,以五光十色的背景色彩,去造成人物心理环境的不和谐性,揭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复杂的矛盾心理。
色彩艺术的特征意义与美学特征,在电视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面对大千世界,令人目不暇接的美观色彩则束手无策。结果只是以技术的色彩观念去片面理解色彩艺术的审美特征,致使色彩艺术情感象征的程度取决对自然色彩的还原程度。形成了对生活“真实性”的顶礼膜拜而忽略了艺术的“真实性”特征的表现,从而使观众的潜意识没有条件穿透到形式本身去进入理性的思维空间,以致于人为地在电视创作中留下一个个审美空白区域。某些作品的色彩手段只流于实用主义的形式感上,以致于产生了内容结构与形式结构不相吻合的矛盾冲突,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模糊不清,令人难以理解。
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笔者在本文中试图把二者的关系放在影视语言、历史和技术的维度之中,考察技术和媒介演进,并在媒介形式基础上的内同进行了考察,剖析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之间的关系。最后证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在技术和媒介的作用下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 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关系放在影视语言的维度考虑
对语言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语言指的是人类自然语言,它是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广义语言则指所有具备某种信递功能的符号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物语言、身势语言、形式语言、逻辑语言、计算机语言、影视语言等等,均可视为语言,其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本文的重要概念——影视语言,既不是广义语言,也不属于狭义语言。影视语言是广义语言与狭义语言合二为一的产物,因此兼备两者的特点。由此可见,影视语言是一种综合语言。具体讲,影视语言由画面语言与人物语言(人物对白,独白,旁白)两部分组成。画面语言是影视作品受众通过视觉解读的部分,而人物语言则是通过听觉理解的部分。因此,影视语言也可以称为视听语言。如果将一部影视作品看作一个文本,那么,影视语言是由画面文本与言语文本构成的有机整体。画面文本与言语文本又分别由大量子文本组成。画面子文本包括镜头、场景、段落等。而这些画面子文本又由利用各种角度拍摄的景别,即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构成。言语子文本则包括与上述画面子文本紧密相连的人物言语。这些子文本中的最小表意单位属于影视语言的“词汇”部分。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共同载体视听语言是没有本质的分别的。电影与电视剧,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人物语言,他们都是通过记录与表现人物特征或者通过记录故事情节的方式向人们传播一些思想与情感,通过视听语言达到和受众产生共鸣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二、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关系放在影视艺术的历史和技术演进的维度考虑
亨利·布雷切斯还指出:“从技术上说,大众传媒技术越来越靠拢,呈趋同现象。从制作上说,电影、录像、电脑技术间的差异正在消失,从技术角度来区别电影、电视的不同在如今已失去意义。一部价格最便宜的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事实上就是一台电影摄影机。而我们学生们未来制作电影的方法将极大地依赖于录像和电脑技术。”
《第七艺术宣言》中把电影称为第七艺术,而自贝尔德发明电视以来,电视已愈发被世人认可为第八艺术,于是电视艺术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并被广泛认可。影视艺术的关系,即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关系。所谓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从纯粹的视觉艺术演变为视听艺术,以声音和视觉形象为媒介来表现现实生活的人们情感以及视觉奇观等各种内容的一种艺术。而电视艺术,则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定义都是以媒介不同特征为定义的坐标。如果把这个坐标放在历史的维度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差别在消失。
1895年12月28日,法国鲁米艾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电影诞生了。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二者之间相差了29年的时间。虽然一直有着电视严重冲击了电影市场的观念,但是他们现在依然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在时间产生的先后顺序上,电影技术是先于电视技术的。电视的艺术表现形态是基于电影的艺术表现形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此说二者是同一门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从技术诞生的先后顺序角度来说,电影是影视艺术的低级阶段,电视是影视艺术的高级阶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电影是在电影院里投放的。影院以宽大的屏幕,高保真的音响,黑暗的观影环境的媒介特点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观众能在众多观影者的影响和黑暗中达到一种“沉浸”的状态。现在借助于更高科技的3d技术更是将这种媒介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电影艺术的特点总是依托于电影这种媒介形态的特点。电视艺术由于其屏幕小,音响效果不是那么出色,而且由于观看环境的限制,观众不能达到所谓的“沉浸”状态。媒介特性似乎在遥控着内容>文秘站:<。电视剧中播放的很少有奇观异景,大多都是以情节和情感取胜。但是以历史的关照我们也会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机作为一种技术进步的产品,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屏幕正在朝着电影的长宽比例演进。随着电视的变化,电视所表现的内容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在美国,像《太平洋战争》这样的上亿美元的大制作,是作为电视剧形式播放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现在流行于互联网上的美剧大多都是采用边播边拍的制作方式,而且画面的清晰度与制作手法都是以电影的标准进行的。电视制作人也多是之前从事电影制作的人,而且投资商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拍摄具有电影艺术特点的电视剧以赢得市场利润。因此,在现在技术发达的美国,电视这种媒介形式正在呈现电影艺术的特点。
美国电影理论家亨利·布雷切斯教授在《为电视制作电影:影视趋融最佳案例》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在影视媒体目前演进阶段,我们最好不要把两者看成是相互分离的两种不同技术,而是看成制作、发行结合的实体,在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很多从电视接收的节目实际上是由电影业制作的。事实上,所有的电影公司和电视节目制作人和发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以技术为基础,以媒介演进的历史为核心,假设电视的屏幕大小、清晰度等技术指标能达到电影的水准,那么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之间的差别将会消失。也就是说技术锻造的形式基础上的内容也会趋向统一。
三、电影和电视技术层面的趋同也会带来电影和电视艺术层面的趋同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是依托于各自的媒介形式才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的。英尼斯在《帝国的偏向》中对不同形态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偏向性,媒介形式所承载的内容形式会影响到一个敌国的兴衰。以此思考,电视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电影和电视内容的趋向同一。基于等离子或者液晶技术为基础的平板电视生产成本越来越低,普通老百姓对大屏幕电视的消费能力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3d效果的影片已经可以
一、电视与戏曲的交融,是双向选择的必然结果
传播在社会中具有多重属性,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在人类经历的岁月中,走过了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阶段。每一个传播阶段中,媒介运作方式的变化都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戏曲是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表演艺术,电视则是现代文化中的专业技术。那么,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何彼此选择并相融的呢?
从戏曲的角度看:
1.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具有高度综合性,将歌唱、舞蹈、武术、杂技、表演等艺术包容为一体。若是这种具有能让群众产生情感共鸣的表演艺术,通过新兴媒体的传播,必将使影响力得到空前的扩张,并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2.戏曲表演艺术需要适应社会及时代的发展,并相应的推陈出新。纵观中国戏曲史,就是一部戏曲艺术发展、变化、融合、再生的历史。戏曲形式的交替更新,使民族戏曲始终充满着生机活力。在这种蓬勃发展的轨迹中,戏曲的诸多剧种不但获得了丰富的观众资源,更具备了深厚的民间基础,延续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3.戏曲对社会上的创新技术有极强的亲和力。作为现代科技和人类文学艺术成果的集大成者,电视具有无以伦比的综合性特点,而戏曲,饱含着心理情感、艺术思想、思想意蕴,是最富有民族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新技术的发展推广下,总是首当其冲地被选中。比如,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主演的舞台记录片———《定军山》,这充分体现了戏曲紧跟新技术的意识和表现出来的亲和力。
4.在日益发展的语言环境下,戏曲要获得新一代观众的认可,也需要采用能吸引他们的表现手段。电视以其独特的拍摄方式和视听语言,创造出了新型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规范,更为戏曲表演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艺术血液,推动着戏曲的艺术创新。
再从电视的角度看:
1.电视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能够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把信息即时地传到四面八方,其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让其他大众媒介汗颜,是展示戏曲魅力、弘扬戏曲文化的理想平台。
2.电视媒介的展示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将戏曲节目搬上荧屏,是丰富节目资源的需要。
3.戏曲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群众的基础较好,将其搬上荧屏,可以增加收视率。
4.戏曲由传统文化中提炼而来,能陶冶情操,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更是电视媒体在节目市场化竞争中,实施民族化、本土化、特色化战略的需要。正是这些得以交融的特点,使得各具艺术特色的戏曲和电视彼此融合,并不断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媒介形态变化对戏曲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有着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传播方式式,文化的传承也必然需要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技术媒介和物质载体。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戏曲艺术在自给自足中悠然自得地生存着,但随着各种传播方式,特别是电视的出现,意味着戏曲传播载体再次发生转变,而艺术所附着的载体发生变化,会对其艺术的形态与性质产生影响,对其艺术的价值与功能产生制约,甚至会影响艺术本身的命运。那么,电视媒体的出现,究竟给戏曲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1.戏曲传播方式从舞台传播向电视传播延伸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是戏曲传播的两种方式。本位传播是对戏曲舞台表演艺术本体的直接传播,是其存在的基础,延伸传播是指在戏曲本位传播基础之上,增加了戏曲相关资讯的传播,以便创新并扩大其生存环境。舞台传播依靠原始的表演方式和演员对剧本理解程度的真实表达,而包括电视在内的现代传播媒介则在新闻、演出评论、知识普及以及对于造型艺术的渗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戏曲的电视传播是一种变型的舞台传播,完全具备演员、观众、剧场和剧本的戏曲四要素,只是承载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由于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媒介载体以及相应受众的不同,戏剧内涵也随之增加,并导致了戏剧表演形态的变异。
2.戏曲艺术形态从舞台剧向戏曲电视剧延伸媒介物体的传播特性和规律,决定了戏曲形态的演变。电视戏曲节目的发展,历经了简单再现、复杂再创作和多类型结合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直播剧场形态、戏曲片形态、戏曲电视剧形态和戏曲专题片形态四种类型。在舞台剧演变到戏曲电视剧的过程中,虽然与传统戏曲有着结构、题材、表演等多方面的区别,但其内涵仍然可看作电视剧的“二度创作”。在电视技术和手段的支持下,戏曲电视剧扩大了戏曲的表现空间,摆脱了传统戏曲舞台的种种限制。虽然能够在现场看到演员的精彩表演,并产生互动与交流,是一种让人值得回味的留念。可实际上,能现场欣赏名家表演的观众却是有限的。此外,现场演出因为舞台表演的限制性,有些情景无法完美地展现出来,这就给了戏曲电视剧极大的发展空间,以便满足现代观众随时随地自由欣赏戏曲的需求,更为艺术家们开拓自己的风格、流派和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3.欣赏戏曲的方式从剧场向家庭延伸戏曲的内容和形式充满了古典神韵,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一个全本戏可以演出好几天,但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如今的一些青年观众不喜欢传统戏曲的缓慢节奏,动作的高度虚拟化和程式化,以及对缺乏现代时尚元素不认可,导致引发观众的断层,使得戏曲剧场观众开始大量流失。
而戏曲与电视传媒的融合可以让戏曲更加生活化,贴近时代,通过更多人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主动的走进剧场,并能在维系老观众不流失的情况下,培养新一代戏曲爱好者,间接扩大戏曲的影响。只是要想真正欣赏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是需要亲临剧场,感受同一时空中观众和演员的互动。
综上所述,在电视传播戏曲的过程中,只要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定位理顺,充分根据彼此的艺术特点进行吸收、融合,将会开辟戏曲与电视互利双赢的局面。
三、戏曲电视剧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冲击
中国戏曲艺术完美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和审美情趣,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将程式化、虚拟化和综合化结合,是一门以写意为特征的舞台艺术。它能让观众在观赏到演员所诠释出的景象后,有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使得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最美的画面,这样才值得让人回味和留念。或许戏曲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此。
传统戏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保存下来的是一桌二椅简洁空灵的舞美原则。演员与观众达成一种默契,通过对舞台空间的灵活处理,将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变为艺术的广阔性。如“跑个圆场就是几百里”,一兵一卒代表千军万马;拿着马鞭代表骑马;双手一推代表开门等。演员也利用这些写意的表现形式,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观众的欣赏力,扩大了戏曲表现内容的场景,更带来了艺术表达的自由,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电视以真实的声音和图像来反映现实世界,是一门以写实为基础的新兴艺术。当分别以写意为特征的戏曲,与以写实为特征的电视艺术之间的融合,而演变出来的戏曲电视剧,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特殊美感和审美愉悦呢?戏曲在现场演出时,是完全按照舞台艺术的规范表演的。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情绪连贯,便于演员发挥;而戏曲电视剧则缺乏连贯性,情绪的变动很大,对演员的表演有很高的要求,不太容易出彩。而剧场演出,通过演员与观众面对面,共哭共笑、同呼吸共命运的交流,更容易让演员将自己饱满的情感在戏中人物的演绎中释放出来,由外而内,更加细腻和通俗易懂,这是影视方式无法完成的,所以许多戏曲演员还是十分留恋舞台。当然戏曲电视也有着独到魅力,比如两位演员的眼神交流,这种表演的细节,在传统舞台方式中观众根本无法得知,而在镜头前就不同了。在嫁接了影视表演的生活化特点后,既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观众可以更深地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也要求戏曲演员的表演更加细腻、传神。
为了演变出新的艺术风格,我们需要将传统戏曲中的舞美元素,通过现代技术融入电视戏曲,只有这样,才能把分属于现代与传统、写实与写意的两种艺术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有着其约定俗成的艺术规律,但凡不尊重戏曲自身特点的妥协与折中都将不会成功。而且对于通过电视媒介来传播戏曲中彼此发生的关联和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调整。
1.戏曲振兴需要剧目的创新,而其关键就是要创作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好剧本。
2.通过电视资源将优秀的戏曲剧目加以挖掘、整合,利用电视传播的特点,将竞技性、观赏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戏曲文化与电视艺术的交融之路。
3.将电视传播的主要方向放在挖掘新一代的演员和观众群上,通过不同节目的组合、编排,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类型的受众,把保持老观众和培养新观众作为重点来抓。
4.确立戏曲电视栏目的品牌意识,提高表演艺术水平,加强戏曲节目的竞争力、影响力,改善戏曲生存环境。
5.当戏曲在社会上作为文化消费品时,必须增加节目的互动、内容的多样,加强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戏曲节目的收视率。
6.通过电视媒介平台,针对当前的新闻热点,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剧场,让他们能和演员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可以直观地欣赏到戏曲艺术独特的魅力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当传统与现生碰撞,当戏曲与电视产生融合,前者不应该被动、哀叹,更不能盲目陶醉与乐观,而应将思路与当前社会文化中的种种现象相交融,并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利用后者扩大影响,产生良性互动。传统与现代,戏曲与电视并不矛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戏曲艺术既要融入时尚的元素,又要保留本体的特征,更应充分吸纳各种艺术的养分,才能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视听艺术;叙事艺术;影视作品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106-01
一、听觉艺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的作用
(一)产生不同的抒情效果
视听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体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包含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元素,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作品运用镜头语言、光效、构图、色彩和音乐等技术技巧,无论是何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在感情表达上都需要通过音乐烘托和渲染其情节和人物,使作品能够对观众产生以情感人的效果。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电影音乐成为不可替代的元素之一,音乐的抒情表意功能不但能够深刻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而且可以对电影作品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1]
例如赵薇指导的电影《致青春》中王菲主唱的主题曲《致青春》,主题曲以女生如春燕呢喃般的吟唱方式,进入电影的情境,电影中的音乐具有青春的热忱与脆弱和青春过后的悔悟,当音乐和画面同步的时候,更能够表达主人公波澜起伏的情感,也能把观众带到电影情境中,使观众感同身受。在由杨文军导演的电视剧《致青春》中,音乐的表达方式和电影是不一样的,音乐响起时,就必须与电视剧中的多种元素协调,比如作品主题、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环境渲染等,形成最佳的匹配关系。
(二)具有不同的戏剧性表现
创作者要想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首先在情节结构和剧情安排上都应该注重轻重缓急的原则,并且要以前期的情感作为影片的铺垫,为了中期的情绪能够积压在部分,选用戏剧冲突的方式为情感的发泄找到出口,使主人公和观众内心积压的情感都能够得到释放,并在后期结局的时候用交代情感的方式使作品整体得到升华。听觉艺术的运用对影视作品本身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综合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声影片到有声影片、从单声道到立体声道的发展,都能够充分地说明听觉艺术对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并且对影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在电影《致青春》中,整个影片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声音的出现对情节的不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影片因剧情的展开而产生的突兀和生硬现象,使影片更具震撼人心的效果。声音对电影突出的戏剧性和对电视剧突出的戏剧性是不同的,在电视剧《致青春》中,当画面和音乐达到同步时,观众能够对影视作品产生感同身受的观影体验,并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由于电视剧这一类影视作品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声音的插入能够更细腻和更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视觉艺术特征在电影和电视中的具体体现
(一)色彩在电影和电视中的不同运用
在影视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电影作品还是在电视剧作品中,色彩、光线和镜头都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所运用的色彩、光线和镜头都是不同的,运用不同的视觉艺术特征进行创新从而能够产生独特的影视作品。[2]观众可以从这些艺术特征里感受不同的视觉体验,不同的色彩、光线和镜头不仅可以渲染环境氛围,还能够推动剧情发展。从黑白影片到彩色影片,再到现在的3D影片,视觉艺术在影视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其诞生还为视觉艺术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电影《致青春》中,影片开头就运用热烈的暖色调展现大学校园生活,烘托一群年轻角色的青春气息,在电影后期开始出现冷色调,渲染人物转变后的成熟和世故。而整部影片对冷暖色调的运用使得作品呈现出了一种青春洋溢感,却又要面对现实带来的沉痛。而在电视剧《致青春》中,同样的故事却有不一样的呈现,电视剧的整部作品都加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充满青春的氣息,就算剧情后期角色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层层挫折也阻碍不了其对青春的向往。相比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给观众带来了对青春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更不乏青春的激情。
(二)镜头在电影和电视中的不同运用
在当代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必然缺少不了对镜头的运用和选取,其作为影视作品的组成元素,对作品的呈现和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影片的审美风格和特征。
比如电影作品《影》,通过恰到好处的镜头使用,展现了作品给人的观影感受。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人物关系与环境气氛。在这部电影作品里,有两处的镜头应用较为巧妙,分别是移动正拍以及垂直俯拍两个方面。而电视剧的镜头运用,更多是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中心。镜头的景别以近景、特写为主,并通过对镜头的处理,把演员真实、生动、细致的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南行记》就有不少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感人细节,多通过人物的近景、特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叙事艺术在电影和电视中的运用
在影片中,不仅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很重要,叙事艺术也相当重要。随着现代电影和电视的多元化,影片的叙事结构也逐渐多元化,不仅仅只是根据剧本讲述故事,更多是需要看导演如何展现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叙事艺术的运用可以给影片带来不同的视觉呈现效果。[3]
比如在电影《致青春》的开头,直接呈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校园氛围,如女主人公在文艺晚会上演唱李克勤于1992年所发专辑的主打歌《红日》。电影运用的是叙事艺术中较常见的错位叙事,将历史存在的时间和未来即将发生的时间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后现代主义主张的随意性、颠倒性和跳跃性。如今,我们更主张后现代主义、打破封闭模式。而电视剧《致青春》与电影不同,叙述具有一定的时间线,围绕时间线展开剧情,但其又存在于一定的空间里,因此我们称之为时空艺术。电视剧运用具体形象的空间场景摄制,来代替小说中抽象的语言描述,使得电视剧的时间线非常清晰明了,这是电视与电影的最大区别之一。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影视观众来说,无论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