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1 16:41: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资产交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比较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国际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为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项目: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行政管理而持有的,预期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通过比较,两个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方面的区别主要是:(1)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属性认定是有形资产;而国际准则的认定是有形项目。(2)我国的会计准则将固定资产的特征明确地概括为两条;而国际会计准则只是指出了固定资产所具备特征的含意,并没有像我国那样把固定资产的特征概括归纳为两条。(3)在固定资产的特征描述方面,我国会计准则有“经营管理”、“使用寿命”和“会计年度”的专业术语;而国际会计准则所用术语是“行政管理”、“预计使用寿命”和“会计期间”。(4)关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解释,我国会计准则所作的解释是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而国际会计准则所作的解释是主体使用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主体预期从该资产使用中获取的产量或类似计量单位的数量。
比较两个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两个准则的定义在本质上并无明显的区别,但在用词上还是存在差别的。国际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比较充分和具体,而我国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比较明确和有条理。
二、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名称的比较
在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会计行为的准则所确定的名称是《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有关固定资产准则所确定的名称为《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比较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名称,可以看出主要的不同点是:(1)我国会计准则名称中有“企业”二字的限定。即强调企业固定资产准则与其他准则的区分;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企业”二字的限定。(2)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编号为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在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编号为第16号。也就是说,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准则较国际准则靠前。(3)就整个名称来说,我国有关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名称比较简单、概括性高;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对象化比较强,理解起来更具体一些,我国会计准则的名称就要笼统一些。
从以上比较可以体会到不同主体制定相关准则的思路。虽然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名称只仅仅是个形式,但具体、简单、易于理解的名称会有利于会计工作。
三、固定资产会计准则适用对象的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把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适用对象界定为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不涉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对象是:(1)适用于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会计处理;(2)不适用于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的不动产、厂场和设备;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矿产权和诸如石油、天然气和类似的非再生资源等矿产储量,但适用于以开发或维持上列两项所描述资产的不动产、厂场和设备;适用于正处于建造或开发过程中,准备在将来作为投资性房地产使用,但尚未满足《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投资性房地产”定义的不动产,但对于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会计处理的主体,应采用本准则的成本模式。
比较两个准则所规范的对象,我国会计准则对适用对象的界定比较概括和笼统,而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具体,有利于对准则适用对象的界定。
四、固定资产确认的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而在IAS―16中,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定义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形资产:(1)企业为了在生产或供应商品或劳务时使用,出租给其他人,或为了管理的目的而持有;(2)预期能在不只一个的期间内使用。
可以看出,IAS-16中并没有给出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年限和价值标准,只是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应超过一个经营周期或会计期间。我国对于固定资产寿命的描述则是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定义不是很严谨。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基本一致的:(1)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五、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比较
(一)外购固定资产
我国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范围上,我国会计准则与IAS―16基本相同。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IAS-16对延期支付超过正常赊销期限情况做出规定,即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现销价格作为其成本,该项金额与总支付金额之间和差额除符合利息资本化的条件之外,均应视为赊销期内的利息费用。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我国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IAS-16规定,自建资产成本按购置资产成本的确定方法确定或用与所售资产的生产成本一致的方法确认。
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将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之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己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而IAS-16要求不把自建过程中浪费的材料、人工或其他资源等不正常损失计入资产的初始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的作法更利于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防止资源的浪费,并从更真实客观的角度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
(四)非货币易取得的固定资产
IAS-16规定,主体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易取得的资产,除非交换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在这一问题上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六、固定资产折旧的比较
(一)折旧范围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的每一重要部分都要单独计提折旧,各种组成部分的判断是以各组成部分成本相对于总成本而言是否重大为标准,而我国固定资产准则没有明确规定。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国际准则中允许采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单位合计法。其中,单位合计法与我国的工作量法相对应。我国准则中允许采用的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或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等四种。
(三)固定资产开始或停止折旧时间
增加或减少的固定资产应从何时开始或停止计提折旧,在国际会计准则及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国际会计准则只是规定“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系统地摊销”。
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相比之下,我国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更加精确,有利于实际操作。
七、固定资产处置的比较
IAS16对于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项目特别规范了一些内容,如对从资产负债表上注销的资产增加一个条件,即“永久地退出使用并且企业已不再从清理中得到未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再如对固定资产清理盈利或损失的处理,对涉及交换、租赁固有定资产清理的处理问题。而我国只是笼统地规定:“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八、固定资产信息披露的比较
关键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JEL分类号:R58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1-0037-04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基本确立上海在全球的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这对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增强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定价话语权、打造国际金融核心节点城市、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
(一)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内涵
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主要依托各类人民币资产交易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撮合和结算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集聚辐射功能。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主要依托庞大的人民币资产交易规模,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民币基础资产价格体系,对次级市场、衍生市场和周边市场资产价格产生强大传导和影响。人民币资产清算中心主要包括连通中央银行的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外汇跨境支付系统、证券托管结算系统等,通过提供中央对手方本外币集中清算服务,建立交易头寸报告机制、风险暴露盯市机制、自动证券借贷机制等,成为开展各类金融业务的重要平台。
(二)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
1、有助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能力。
第一,打造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将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交易、支付和清算通道,使上海真正成为连通境内外金融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专业服务、金融人才加速向上海集聚。推动上海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向国内外辐射。第二,完善的交易、定价、清算体系有助于集聚和沉淀大量资金,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资源配置能级。第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借助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清算中心机遇,提升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能力,形成人民币资产在岸市场中心。
2、有助于显著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运行效率,促进需求导向的创新。
第一,健全的支付清算体系构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设施。金融交易达成后,必须经过债权债务的清算,才能最终实现资金的收付和金融产品的交割。高效安全的清算体系保障了外汇、证券、黄金、衍生品等各类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第二,成熟的清算体系是以中央对手方为主的集中清算和净额清算,将显著节约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开展各类交易的资金成本,有效提高市场整体运行效率和流动性。第三,打造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将为金融创新提供需求导向、技术支持和保障手段,有效提高金融创新的适用性、稳妥性和持续性。
3、有助于不断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监管水平,增强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对建立场外市场集中清算制度安排、及时完整地获得市场交易和参与者的风险敞口信息并实施有效监管达成了普遍共识。比如,CDS(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集中清算已在美国及欧盟逐步推行。建立健全人民币集中清算体系,监管机构可以及时统计和监测人民币资产市场总体风险信息、市场交易主体的风险敞口信息,准确把握和评估重点机构、业务和工具的风险,有效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二、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基础和机遇
(一)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已具备扎实基础
在市场平台方面,上海是国际上不多的各类市场体系配置比较完整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文化环境。2010年上海主要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总额386.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3.88%。其中,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三位;上海商品期货市场合约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二位,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
在交易主体方面,截至2010年末,上海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049家。其中,内资股权投资企业193家,内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227家。外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47家;5家村镇银行开业;近百家小额贷款公司已正式开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上海已经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金融信息和数据交换系统,许多全国性金融机构的主要营运中心、交易中心、票据中心、离岸业务中心、授信评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研发中心等纷纷汇聚上海。2009年落户上海的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专业清算机构,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开发出多个金融产品交易的清算方案,面向市场提供多产品、跨市场的清算服务。在金融结算领域,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签订了《沪港交易所更紧密合作协议》,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制度基础正在加速完善。
(二)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面临重要机遇
一是国际金融格局深刻调整。全球金融格局正加速变革,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在金融资源配置、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加快提升。上海正逐步成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为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机遇。
二是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金融服务对经济转型的要求更加迫切,由此将加快金融市场体系、交易主体结构、投融资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上海打造人民币资产交易平台、定价机制和清算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人民币正从国内结算货币迈向国际结算货币,从计价货币迈向投资货币和区域储备货币。截至2010年年底,上海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达16472家。2010年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达到674.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约8倍。资本项目下跨境使用将成为下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力方向,这为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四是“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快速推进。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推进,上海将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加快开发固定收益类人民币产品,稳步推出汇率、利率、股票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平台,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有力推进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三、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存在的瓶颈
一是上海金融市场广度、深度和开放度不足。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尚不健全。广度不足的金融市场参与者主体结构不均衡,数量较少,市场价格难以及时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未来预期;深度不足的金融市场难以为风险偏好和回报要求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金融市场弹性不足,市场价格反馈机制和纠正能力欠缺,难以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开放度不足的金融市场与海外市场联通渠道狭窄。境外市场主体参与度有限,限制了人民币资产价格信号向境外传导。
二是金融创新能力较弱,人民币投资品种较少,投资渠道不畅。当前上海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弱,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多样化人民币投资产品较少,缺乏面向境内外投资者的高效、便捷的投资渠道。
三是高端金融人才缺乏。在总量上,上海的金融人才数量难以满足打造交易平台、定价机制和清算体系的人才需求。在结构上,上海缺乏既精通国际惯例、法律规范,又掌握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有在世界一流资产交易、清算机构工作经历的高层次金融人才;缺乏精通风险管理、资产定价、衍生品设计等高端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各类金融产品创新与清算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
四是金融税收制度制约。营业税方面,适用于金融业的现行营业税制存在重复征税和赋税较重的问题,阻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所得税方面,我国现行个税制度对收入较高的金融从业人员吸引力不大,难以吸引到海外高端的金融人才。
四、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总体思路
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到“十二五”期末,随着跨境贸易结算范围的日益扩大,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丰富和优化,市场的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人民币交易清算和结算体系逐步完善,主要人民币产品的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形成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功能。
第二步是到2020年,人民币成为广为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职能显著增强,国内外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基本形成品种丰富、高效便捷的人民币资产交易体系,基本形成人民币资产国际定价能力,形成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人民币国际化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基本建成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五、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重点举措
(一)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核心,加快确立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地位
一是积极拓展资本市场功能,不断扩大人民币资产交易规模。不断完善股票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主板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主板市场功能,积极探索不同市场和层次间上市公司的转板机制;积极推动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扩大方案,加快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建设和运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上市资源。加快债券市场发展,不断扩大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提高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稳步推进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资本市场发展。全面增强资本市场整体包容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面,加快形成国际化、规模化的人民币资本市场格局。
二是加快人民币产品创新,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资产交易品种。加快各类基于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基础产品、结构性衍生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研究并适时推出以利率、汇率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不断丰富人民币衍生产品体系,将上海建设成为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产品的主要交易场所。加快股票、债券等基础性金融产品的发展,大力推进跨境ETF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加快公司债、短期(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外币债券等债券品种发展。加快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创新发展,推动原油期货等新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开发和上市交易。
三是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开放度,加快推进人民币资产交易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提高上海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板建设,加快发展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积极推进私人股权投资等新兴投融资机构的集聚,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中心、私人银行、大企业财务管理公司、企业年金、PE、VC等在上海落户,使上海成为新型金融机构的核心集聚地。健全人民币资产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币询价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积极探索境外人民币流动和交易机制,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健全人民币资产风险预警机制。鼓励支持沪港共建全球人民币资产中心,充分发挥二者互补、互动、互促作用。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以人民币计价或交割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推动建立沪港联动的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机制,促进沪港两地人民币金融市场协调发展。
(二)以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为依托,加快形成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功能
一是不断增强人民币资产定价权。一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大力发展人民币场内交易,推进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中国国债市场无风险利率定价,推动各利率产品定价市场化,打造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为远期汇率合理定价创造条件。不断巩固和提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人民币基准利率的地位。不断完善Shibor形成机制,扩大货币市场外资银行的参与度,提高Shibor报价质量和交易基础。进一步强化Shibor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充分发挥Shi,bor对各类人民币产品定价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浦东先行先试示范效应,建立人民币在岸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试验区,推动在岸人民币NDF交易市场发展。逐步向具备资格的法人银行放开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和外汇期权业务,积极稳妥引进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境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交易,不断扩大境内人民币定价权影响力。
二是加快期货市场发展,提升大宗商品国际定价地位。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借助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线材、螺纹钢、燃料油、铜、铝、锌、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基础,不断提升我国贵金属、钢铁、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积极争取原油等战略性资产的国际话语权。健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参与套期保值考核体系,加快推进企业会计准则与套保实务操作相适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审慎开展套保业务,稳步提高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金融风险的水平。鼓励上海期货交易所积极参与全球范围的交易平台兼并整合。探索对国外交易所的参股并购、全球交易终端设立以及合约互挂等业务。不断提高国际期货规则制定参与度与话语权。
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机构,发挥市场定价引导功能。加快推进传统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和服务能力,重点培育会计、审计、资信评级、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完整的金融服务
产业链。增强金融机构市场定价研究能力,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的风险过滤、产品创造、价值发现以及投资组合等功能,不断提升对全球资源的分配权和主导权。有序引进国外优秀金融机构,提升市场定价能力国际化、信息化水平,提升金融机构行业整体运行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三)以不断提升金融运行效率为抓手,全力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清算中心
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民币清算体系,夯实国际清算中心基础。推进人民币登记清算服务功能的整合,加快打造货币、证券、外汇、期货、黄金等金融市场间集中、统一、互连并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接轨的统一清算平台。加强证券、外汇、电信和银行内部基础设施之间的兼容性、关联性和应变性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外汇跨境支付系统及证券托管结算系统建设,加快全球各金融市场之间人民币支付清算业务的直通式处理。积极探索设立以上海清算所为中央对手方的人民币全球清算机构,推进构建多币种支付清算系统以及本币与外币支付清算系统之间的PVP(同步收付)渠道,加快完善覆盖全球的人民币清算网络。推动高效、优质、集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清算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全球人民币跨境活动情况的动态监测网络。
二是创新和优化人民币清算业务,提升国际化清算功能。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抓住跨境人民币结算扩大机遇,探索在上海设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民币全球结算体系。建立人民币和日元、港币、台币之间的交流机制,推动建立亚太地区银行间的清算和结算体系。增强管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能力,防范人民币大规模异常回流风险。加快推出与创新金融产品相配套的集中清算机制。推动银行间债券、外汇市场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化净额清算体系,为新型货币市场工具、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现金流支持结构性产品等金融产品提供清算服务,探索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路径,积极拓展创新金融产品的服务领域。
三是扩大清算市场开放度,提高清算中心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通过银行连接、数据转换连接、托管转账连接或系统全面连接,积极探索通过支付清算系统的跨国合并,以及在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设立系统接入网点,实现人民币全球支付清算体系的联网。积极促进清算机构发展。鼓励国内优秀清算机构“走出去”,拓宽人民币全球支付清算工具和服务范围。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清算机构,加快与国际清算体系接轨,提高国内清算机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监督和保障人民币全球清算基础系统和网络安全运行水平。探索建立收取交易保证金和抵押品、成立共同清算基金、扩充资本金规模等多层次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增强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的规模经营效益和风险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生举,向前等,人民币国际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平台[M],后危机时代金融热点问题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内容提要由于无形资产的固有特征,使得无形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而现行的信息披露方式导致无形资产信息的“错层交流”,又加剧了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国无形资产交易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一种新的治理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频道模型,它包括频道设定、接收和噪音隔离系统三个部分,从而建立多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降低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信息频道
一、引言
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无形资产商品化和资本化的趋势呈加速发展态势,不仅成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最具成长性的交易品种,而且也是该类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高风险特征,导致涉及无形资产市场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卖方拥有较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不完全的信息,从而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使得市场缺少效率(Akerlof,1970)。在无形资产市场上,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于其内含信息,无形资产供方在交易中不能将技术的内含信息全部披露,否则无人购买。而买方在不知无形资产的全部内含信息时,很难充分肯定它的价值,所以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达成一致价格的难度(方世建、史春茂,2003)。
无形资产信息的不对称及披露失灵,不仅导致信息强势群体主动操控,损害信息弱势群体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公正性(AboodyandLev,2000),降低了无形资产市场效率,而且造成资本成本增加和企业价值系统性低估,加大企业融资困难和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AmihudandMendelson,1986;Lev,2001)。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根源,除了在于无形资产投资的内在风险性、无形资产产权的模糊性(汪海粟,2000),以及无形资产的部分排他性(PartialExcludability)和非交易性(Non-Marketable)(Lev,2001)等固有特性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报告无形资产信息方面存在缺陷。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报告和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单一渠道,无法满足资产特性多样性的需要(薛云奎,1999)。
为了减少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后果,理论与实践部门不断探寻能够有效计量和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模型与方法。1993年,Skandia公司开发了一种影响广泛的适用于保险金融机构的无形资产测量报告系统“巡航者(Navigator)”。卡尔·爱瑞克·斯威比和康莱德小组(1997)共同开发了无形资产监控表(IMA),并提出一系列重要指标,用于对知识型公司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披露。Lev(2001)在分析了当前会计系统提供无形资产信息方面的缺陷后,开发了无形资产价值链记分板。罗伯特·G·伊克利斯等(2004)认为无形资产主要是用非财务指标来度量,并满足有效性、可行性、相关性和预测性特征,提出的一个包括外部市场纵览、内部价值战略、价值管理和价值平台等四个部分的价值披露模型。然而这些模型与方法侧重微观企业层次信息计量和披露,注重对无形资产本身的计量和信息传递的内容,而忽视了无形资产信息传递的通道研究,无法解决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中产生的“错层交流”。
本文通过对无形资产市场两类不同的信息不对称情形进行分析考察,根据两种不同情形下相关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提出一种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频道治理模型,建立多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层交流”问题。
二、信息“错层交流”与两类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情形
信息的交流过程通常由两个层面构成,即发送层和接收层。发送层以信息供给者为主体,其准则是发送者根据自身拥有的信息及利益发出信息。接收层以信息接收者为主体,其准则是接收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期待获取信息的层面,如果发送者按接收者的需求和期待发送信息,接收者也能正确理解发送者发送的信息内容,则两个层面的信息可进行通畅的交流。然而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往往表现在两个层面之间的“错层交流”,即信息供给者只发送对已有利的信息而隐藏不利的信息,而信息需求者却以自身对信息的期待去接收和理解信息内容。双方都以对己有利作为建立一个信息交流过程的起点。所以在无形资产交易中,当买者做出一个回应,他按发送层准则传递出信息(故意压低价格),而卖者则以接收层的准则去接受——把买者出具的价格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加以比较,于是“错层交流”便发生了。这种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错层交流”,导致交流双方造成传播的磨擦乃至冲突(颜纯钧,2002)。目前仍缺乏通用一致的无形资产描述语言和模型,使得无形资产计量信息在不同公司间比较十分困难,这又加剧了信息的“错层交流”。
实际上,由于无形资产多样特性,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对无形资产信息传递及其通道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无形资产的信息不对称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单项的无形资产交易情形。这种情形下,无形资产作为独立的单项无形资产进行交易,交易双方关注的是与交易标的质量和价值直接相关的信息。交易的单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潜力不仅与其本身的质量与特性相关,而且与买方对无形资产的使用有关。因此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卖方可能知晓无形资产本身的内含信息,却无法知晓该无形资产商业化实施的相关信息。买方在关于无形资产本身的内含信息上处于相对劣势,但在无形资产商业化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方面却具有相对优势。而且由于无形资产的强异质性和相对稀缺性,无形资产交易双方往往是一次易,而无法通过持续的多次交易关系形成信用约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动机增强。
二是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构成部分进行管理或交易的情形。这种情形下,无形资产为企业持续经营服务,或随同企业产权进行交易。相关各方关注的是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不仅需要了解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本身相关状况,而且要了解这些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信息。这种情形在资本市场中尤为普遍。
三、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
对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的认识是构建有效的信息频道系统的基础。根据现实市场中无形资产信息交流的流程,我们可以把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信息供给主体、信息需求主体和信息中介。在两种不同的情形下,无形资产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和需求也存在差异。
在为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中,信息供给主体既包括拥有拟进行交易的无形资产的个人或组织,也包括无形资产的潜在买方。他们在无形资产的质量、技术特征等方面占有信息优势,对无形资产的商业化实施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交易获得其投入和风险的高额补偿。他们既有主动披露无形资产相关信息以吸引买者的动机,又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信息需求主体主要是各个潜在的购买方,希望通过购买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化获利,或利用无形资产增强自身的获利能力。他们虽然对无形资产本身的内含信息缺少了解,但在无形资产的商业化实施信息方面占有信息优势。在信息中介方面,主要的参与者则是对无形资产信息进行揭示和鉴定、并提供价值咨询的中介机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收集和咨询意见。
在为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构成进行管理或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中,信息供给主体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有些情形下也包括企业的当前所有者。通常管理层对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了解充分,并需要向当前股东或潜在投资者、政府相关机构报告。当企业并购发生时,当前股东也成为无形资产信息供给的主体之一,他们通过参与信息的供给,获取有利的交易谈判地位。信息需求主体包括企业管理层、股东与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和政府相关机构等。企业管理层既是无形资产信息供给主体的实质影响者,又是信息的需求主体之一。虽然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占有较多的信息,但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复杂特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管理层本身可能也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信息。股东与债权人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层的业绩,必须关注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市场上,潜在的投资者只有了解到足够的信息,才能正确决策是否投资于一项无形资产或拥有该无形资产的企业。政府往往被排斥在无形资产信息需求主体之外,而被定位于信息披露规范的制定者。实质上,随着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了解无形资产相关信息,对政府制定正确的政府预算和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十分重要。这种情况下,信息中介的参与比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情形下复杂,通常包括会计事务所、评估机构及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这些信息中介提供的服务降低了无形资产市场的交易费用。此外,由于无形资产信息面临“公共品”问题,信息收集和披露需要成本,但成果一旦披露出去就会让公众共享。为克服这一问题,可选择由政府机构或政府资助的机构收集无形资产信息并开发统一的信息揭示模型,由企业联合出资或承诺提供相应资源,组织一个协会开发模型和收集必要信息(BlairandWallman,2001)。
四、无形资产信息频道模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信息传递的这种“错层交流”成为可能。通过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在理解这些利益相关者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我们提出一种改善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频道模型的原型,以建立多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两种不同情形下,交易特征和信息特征不同,因而需要构建不同的信息频道系统。信息频道系统的构建强调在了解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角色及需求基础上,既考虑与现有信息处理与交流系统的对接,又能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可靠、统一的无形资产描述语言与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信息。信息频道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特征建立多频道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不同的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本文的信息频道系统模型,更加关注无形资产有效信息的收集和筛选,通过建立多元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改善信息和接收的机制。模型包括频道设定、噪音隔离和接收系统三个部分。频道设定旨在构建使复杂问题有序简单化的条件,消除无形资产信息的“错层交流”。和接收系统是关于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安排,它是无形资产信息各参与方在特定条件约束下实现了相对信息均势的平台。噪音隔离系统的功能是防范对信息的恶意干扰,保证信息供给的效率。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供给激励机制和信息甄别机制安排,减少无形资产信息供给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对无效信息进行过滤。
(一)为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
1、频道设定与内容提供
根据该系统的信息利益相关者特征,其提供的信息主要为无形资产交易服务,其频道的设定较为简单。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可采用资产评估中的价值类型来设定频道。价值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无形资产价值的属性和特征。在资产评估中,价值类型不仅与特定的经济行为相联系,而且与评估对象的功能、状态、所处的市场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价值类型不仅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判断设定了假设条件,而且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做出了规范,为如何使用信息提供了指导。根据频道系统的实际需求,按市场价值、投资价值类型设定频道。市场价值频道传递了在公开市场条件下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信息,投资价值频道则针对特定的投资者提供价值信息,它更具体地揭示了无形资产商业化实施过程信息。
在频道内容的提供上,专业评估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专业的价值评估师从独立、专业的角度,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及技术,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无形资产的价值信息咨询,并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独立判断。评估师的工作可有效地收集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信息并做出价值判断,同时通过与买方或卖方的沟通,对信息的使用者如何利用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进行培训。在内容提供上可采用或参照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要求进行规范。
2、信息和接收系统
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上,常常以评估报告等作为载体进行信息的和接收。根据该系统服务的对象,笔者建议以我国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Internet还可与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等涉及无形资产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产权交易市场的参与,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集成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可降低构建成本和搜寻费用。产权交易市场不仅提供信息和接收的网络平台,还承担信息内容的监控和信息反馈功能。信息的供给和需求都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的网络系统来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3、噪音隔离系统
在此系统中,一方面通过评估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发现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信息,过滤掉噪音信息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建立信息供给者主动披露信息的激励机制。虽然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卖者为了买者对自己的物品有个合理的定价,往往主动选择能传递其物品价值信息的信号给买者。然而,由于大量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是非连续的和一次易,特别是那些无法准确描述和质量信息复杂的无形资产如商业秘密、某些复杂的专利技术等,这使得参与者更倾向于做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为了避免上述状况,通常可行的机制是采用特别的合同安排来激励参与者提供充分信息,对不同质量的无形资产做出甄别。在实践中,大量的无形资产交易采取特许的形式进行交易,采取分成的交易合约对无形资产定价,正是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应对策略。分成合同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把无形资产的定价由一次易定价转化为连续动态定价,分散了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分成合同使无形资产交易双方信息供给的积极性得到激发,道德风险得到抑制。
(二)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或整体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
1、频道设定
在该情形下,系统面对的不仅有交易的需求,还有对无形资产及企业价值进行管理的需求,信息使用者也更加复杂,无形资产信息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往往需要与企业的其他方面信息一起披露。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常常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针对不同的信息参与者应设置信息披露的级别。鉴于此,适合按利益相关者来设定频道,每一频道针对具有类似信息需求的特定群体。各频道的功能如下:(1)公共信息频道,该频道提供企业及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一般性、基础性信息,面向所有的信息参与者。(2)管理层信息频道,该频道能清晰地描述企业无形资产的商业及管理模式、提供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系统中如何发挥作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仅供企业管理层使用,为管理层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状况,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服务。(3)股东频道,该频道为公司当前股东报告公司绩效,并提供与绩效密切相关的价值影响因素。(4)潜在投资者频道,该频道主要面向公司的潜在投资者,传递公司的投资价值信息。
频道的内容不仅需要反映无形资产本身的数量与质量,更重要的是应反映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的作用,因而对无形资产相关信息的揭示是与企业其他资产以及企业的特定特征相联系的。由于许多无形资产状况无法直接用财务指标度量,因此在信息的提供上可以现行的财务指标计量为基础,设计采用非财务指标进行描述和计量,具体指标设计可参照无形资产监控表(IMA)、Lev(2001)的无形资产价值链记分板,以及罗伯特·G·伊克利斯等(2004)提出的无形资产非财务计量指标。企业可尝试采用多种模型和指标提供无形资产频道的信息内容,并满足以下标准:一是可计量性(Quantitative):定性因素可作为一种附注。二是标准化(Standardized):可用来进行公司间评估比较。三是能被经验证明与企业价值相关(value-Relativity):一般可用一个显著的统计分析来验证。在不同的频道,具体内容的提供可采用多种模型与工具对信息进行规范性的描述。
2、信息和接收系统
系统的信息和接收平台可在现有的资本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构建。证券交易所的信息网络可作为集中的信息中心,通过Internet与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相通,这样既可避免与原有信息渠道的分离,又可充分利用原有信息渠道的资源,原有的财务报告系统可逐步融入新的信息频道系统之中。根据信息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可设置频道访问的权限,交易中心主要提供公共信息频道和投资信息频道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提供对管理层和股东的信息频道。系统防火墙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权限机制和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接收系统的一个简单示意如图2所示。
3、噪音隔离系统
为了防范信息干扰,保证信息供给的效率,提供第三方鉴定的信息中介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因为合适的交易合同设计可降低单项无形资产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但对于作为企业整体构成的无形资产,特别是依附于企业实体无法单独交易的无形资产而言,交易合同也无能为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无形资产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关系复杂,即使其所有者可能也无法清楚地知道反映其价值的有效特征,因而无法发送有效的信号,使得信息信号缺失或发送的信息不相关导致噪声。这种情况下,信息中介的作用便显示出来。专业的价值评估师从独立、专业的角度,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及技术,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无形资产的价值信息咨询,并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独立判断。评估师的工作可有效地收集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信息并做出价值判断,同时通过与买方或卖方的沟通,对信息的使用者如何利用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进行培训。
关键词:非货币易;现金流量;资产结构;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29-02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通过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资产的流出,这有助于保障企业货币资金的充足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由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过程
为适应我国实际经济环境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相对应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改中。1999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将非货币易分为同类非货币易和非同类货币易,分别采用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同时后者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公允价值“不公允”的现象,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企业利润“操控”的重要手段。因此,2001年对准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规定了非货币性资产计价基础为账面价值。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要求有连续的报告期间,账面价值只能片面地反映资产的时点价值,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在此前基础上修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符合商业实质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加亮,不符合条件的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同时完善了关于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条件。
二、涉及损益确认的会计处理及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新准则下,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有三种。第一,视同销售下根据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第二,交换无形资产等根据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第三,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等,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下面,分析以上三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损益确认操作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说明下企业愿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不涉及或者少量(货币资金占交易总额小于25%)货币资金的交易。货币资金是否充足是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相比货币性资产交易,一方面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能够减少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出,保证企业公开财务报表上的现金存量充足,向外界传递企业健康发展的正面信息,便于后续开展融资筹资等活动。另一方面,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不涉及应收账款等货到账款未到的情况,不存在坏账损失风险,有助于保证交易实质的有效性。
接下来,说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
例:甲公司自有的房产与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设备进行交换,假设双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不涉及补价和税费问题。甲公司房产原值800万,计提折旧200万,交易日公允价值为650万。乙公司固定资产750万,折旧50万,交易日公允价值650万。
本例中,双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两项资产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计量,因此两公司都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损益。
甲公司: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650万
交易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50万
乙公司: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650万
交易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50万
本例中,双方交易后,从资产结构上说,生产用的设备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科技进步而加速折旧,而房产相对供小于求,具有升值空间,即未来的变现的金额、变现能力和变现风险都优于原本拥有的固定资产,所以此次交易提高了乙公司的资产质量。
最后,说明非货币易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仍参照上例。甲公司通过交换,换入资产高于自身原始资产账面价值50万,即甲公司资产增加50万,同时确认收益。无论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该交易的收益与资产确认在交易日就完成,既没有导致企业现金流出,也没有增加应收账款等变现存在风险的资产,体现了交易的稳健面。
乙公司根据实际交易情况,确认营业外支出50万。假设,乙公司由于这50万的损失无法支付跟丙公司签订的购货协议,形成50万负债。表面上看,交易过程中乙公司有亏损;实际上,乙公司的房产本身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期末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50差额本身就会计入公允价值损益调整,而形成负债后,显然会减少企业应缴纳的税费。费用的减少等于企业利润的变相增加。
若上述案例数值扩大两倍甚至更多,甲公司收益增加、对外财务信息质量好显而易见。我国目前的企业税收水平表较高,对于乙公司,提高了企业资产结构质量,只要为负债支付的利息小于免除的相关税费,那么,此次交易对于甲乙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确实,自金融危机后,企业更加关注资金营运的稳健与风险,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于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稳健程度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非货币易在我国市场上越来越频繁,同时相关的法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在健康的经济环境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会更加有助于改善企业资产结构质量,保障资金营运。
参考文献:
[1]李家红.非货币易的特点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关键词】资产网上交易;B/S架构;数据库;Tomcat
1、引言
国企房地产开发企业众多,房地产库存量大,为了能够提高剩余房产的销售量,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同时贯彻落实全国两会提出的“互联网+”新思维,构建一个国有资产网上交易管理平台,拓宽房产经营销售渠道,实现资产的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管理,并且能够统筹调配,制定差异化销售活动,开展网络化宣传服务模式,实现资金线上线下管理,并且可以优化资产销售流程,简化资产销售处理的工作内容,精准化管理国有资产,避免资产流失[1]。
2、资产网上交易平台功能分析
资产交易流程复杂,涉及流程较多,为了能够实现资产网上交易,本文通过对资产管理人员、交易人员、竞拍人员进行调研和分析,导出了系统的逻辑业务功能。按照不同的系统操作界面,可以将系统分为前台管理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
(1)前台管理系统功能
系统普通用户可以通过前台网站登录系统,实现用户信息注册、竞拍管理、我的竞拍管理、房源地图管理、实景展示管理功能、留言管理功能、使用指南功能和个人中心管理功能,实现普通用户购买房产流程。用户信息注册可以完成用户信息的注册管理,成为网站的普通用户;竞拍管理可以参加房源的竞价拍卖流程;我的竞拍可以管理用户正在参与的、已经获得的竞拍信息,管理房源竞拍操作;房源地图可以为用户在三维地图、卫星地图上展示房源地理位置信息,方便用户可以直观的展示房源所在区域的基本信息;实景展示管理可以向用户展示楼盘的结构、外观、小区布局等信息,便于用户更加详细地了解房产信息,增加用户对房产信息的了解情况,促进用户积极参加竞拍;留言管理功能可以让用户对城司进行留言,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平;使用指南可以积极的向第一次参与竞拍的用户展示竞拍操作流程、竞拍注意事项等内容;个人中心管理功能可以帮用户管理自己的信息,包括系统用户名、登录密码,查看个人缴纳保证金的使用情况,查看个人正在竞价、竞价成功的房产信息。
(2)后台管理系统功能
资产网上交易平台的用户角色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第三方监管员,这些用户角色权限包括很多,比如能够从后台管理资产网上交易信息,审核用户交易资金、资产录入等,并且实现角色之间互相监督、制约,保证资产交易的安全。后台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小区管理、楼盘管理、房源管理、竞价管理、留言管理、决策统计管理等功能。小区管理可以实现小区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比如小区物业收费信息;楼盘管理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楼盘的详细信息,比如楼盘开盘时间、价格等信息;房源管理可以增加、修改房源信息,审核房源是否真实,评估房源的价格,便于竞拍操作,导入或导出房源各类信息;竞价管理可以变价、查看竞价保密情况,审核竞价参与人员是否合格,管理竞价人员缴纳的保证金,竞价成功之后可以管理成交合同信息。留言管理可以查看普通用户留言,审核、回复留言,进行互动操作;决策统计管理可以统计剩余房产信息,按照房产所在位置、性质、建设年限、销售价格进行划分,统计分析数据功能,为全市房产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3、资产网上交易平台功能设计
3.1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资产网上交易平台采用JavaEE架构,该架构可以利用多层组件模式设计系统,降低资产网上交易系统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系统的模块化、可扩展性。JavaEE是为了能够顺应新时期Web应用服务器的发展需求,解决传统体系架构在Web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以便能够将许多客户的安装工作解放出来,以便能够对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并且伸展系统的缺陷,并且可以使用相关的数据库协议,促进系统的逻辑业务功能变得更加方便,使得其在应用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具有多线程的特点,实现轻量级的逻辑业务系统应用功能。
3.2服务器部署设计
资产网上交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关的硬件部署和配置,比如实时性获取资产网上交易某种逻辑业务的请求,这些应用请求的时限有时比较宽松、有时比较紧急。因此服务器部署过程中要采用优化措施,提高系统响应处理能力,比如算法优化、数据库连接优化等。通过对资产网上交易管理平台进行认真的需求分析,服务器部署架构如图1所示。
4、结束语
资产网上交易平台可以实现网上房地产资源的数据共享,实时的查询在售房源的具体信息,并且能够结合GIS系统查询房源得到路段位置,方便用户管理房源信息。同时,资产网上交易平台采用先进的JavaEE架构、数据库技术、组件技术等设计与实现,其可以提高资产交易的效率,进一步改善资产交易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减少资产交易工作内容,优化资产交易流程,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三,丁强龙,陈国泉.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内核优化设计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1):29-34.
作者简介
1曾志长,男,1969.9.11,福建晋江,高级经营师,经营管理。
2陈旭,男,1986.6.28,福建顺昌,测绘工程师,地理信息系统。
一、非货币易税收核算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通常情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交易都是货币易,此种交易涉及的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各项成本费用的金额是确定的,无须通过进一步的复杂计算;而在非货币易中,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实际成本的确定,则要复杂得多,尤其在涉及补价和不同类多项资产交换时,需要计算各种税费,并确认和计算换出资产的损益。因此,加强非货币易税收核算,对正确计算并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各项成本费用,正确并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税费征收。由于非货币易这种方式灵活多变,并且税务机关对该交易过程的监督困难,交易中发生的各种涉税行为及税费的计算,单靠税务机关来完成,成本很大,需要企业的有力配合。但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种避税、逃税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加上近几年来国有资产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各种形式的资产置换、股权交易等非货币易层出不穷,如果不加大非货币易的税务监控,不仅会造成税费损失,还可能给有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者以可乘之机。所以,税务机关应从税务工作的角度对非货币易税收核算予以重视。
二、非货币易税收核算的原则
1.有利于会计核算原则。非货币易中的税收核算就是计算非货币易中的各种税费,而这些税费是由交易双方支付的,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计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非货币易有涉及补价和未涉及补价两种情况,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其计算方法和程序是不一样的。因此,非货币易税收核算应本着有利于会计核算原则,注重收入、成本和费用金额的确认,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可操作性原则。非货币易因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加之交易的类型复杂多样,交易行为涉及的税种、税率、税额计算的方式又各不相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会计和税法两方面的综合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困难很大。因此,税务主管部门应将企业会计准则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易的规定与税法衔接起来,并给出操作指南,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3.周密性原则。非货币易是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的交易,其行为多样,具有较大的可操纵性。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国有资产兼并重组,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非货币易广泛存在,其交易方式也日趋复杂和灵活多变,除公开的交易外,还有企业间的秘密协定。因此,从加强税收核算的角度看,有必要对非货币易的税收核算进行周密考虑,做到既不加重企业负担,又不让企业钻税收的漏洞;既有利于税务机关和会计人员操作,又不加大核算、征收人员的工作量;既考虑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非货币易行为,又可预见到将来的各种变化。
三、非货币易税收核算实务操作
在税收核算中,是否涉及补价并不影响税种及税率的选择。因此,本文对补价不作讨论,仅从交易行为本身对其进行探讨。
1.同类资产非货币易的税收核算。同类资产的非货币易指存货交易、固定资产交易、无形资产交易、短期投资交易等。存货交易涉及的是增值税,有关增值税应分别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或“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在计税时,交易双方应作购销业务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按规定核算销货额,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按规定核算购货额,并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固定资产交易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除已使用过的游艇、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汽车,一律按简易办法依照6%的征收率计算增值税,其他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暂免征收增值税,且有关增值税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无形资产交易涉及的是营业税,在计税时,首先应当确定的是营业额,即转让无形资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所以这里应将补价计算在内,然后根据税法规定计算营业税额。在短期投资交易中,由于其涉及的是双方债券的交换,因此不发生(除印花税外)较为复杂的增值税、营业税等。
2.不同类单项资产非货币易的税收核算。不同类单项资产非货币易的税收核算较同类资产非货币易的税收核算复杂,它所涉税种增多、计算程序复杂。以存货与固定资产交易为例:对于换出存货的一方来说,不仅要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还要根据交易情况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计价成本;换入存货的一方也要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还要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固定资产的相关成本。在存货与无形资产的非货币易中,不仅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在计算营业税时,还应把补价金额计算在内。
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专利权与乙公司生产用车床交换,甲公司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45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乙公司生产用车床的账面原价为500万元,已提折旧为5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为30万元,公允价值为420万元,在资产交换过程中,发生车床搬运费1.2万元。乙公司另支付30万元给甲公司。甲公司收到换入的车床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乙公司获得的专利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分析:①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此项交易为非货币易。甲公司收到补价:收到的补价30万元÷换出资产公允价值450万元=6.67%<25%。乙公司支付补价:支付的补价30万元÷(支付的补价30万元+换出资产公允价值420万元)=6.67%<25%。
②甲公司换出无形资产,应计算营业税,换出资产计税价格450万元×税率5%=22.5万元;换入固定资产为动产,不发生应税行为,不计算税额。
③乙公司换出固定资产为动产,且为税法规定中不征收增值税物品,故不计算税额;换入无形资产,其纳税义务在转让方,故也不计算税额。
3.不同类多项资产非货币易的税收核算。在非货币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即企业以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另一企业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或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另一企业的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或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另一企业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此种情形虽最为复杂,但也只是税种增多、计算复杂一些罢了,所涉及的税种、税率在前文均已讲到。
例: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因经营战略发生较大调整,以生产用设备、原材料等与乙公司的生产用设备、专利权和库存商品进行交换。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原价为800万元,已提折旧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220万元。乙公司生产用设备的账面原价为700万元,已提折旧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320万元;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公允价值为22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80万元。假设甲公司和乙公司换出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换入的乙公司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换入的乙公司的专利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乙公司换入的甲公司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换入的甲公司的原材料作为存货核算。
分析:①此项交易中,甲公司和乙公司的资产交换属于不涉及补价的多项资产的交换。甲公司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合计为500万元(800-500+200),公允价值合计为620万元(400+220);乙公司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合计为540万元(700-400+180+60),公允价值合计为620万元(320+220+80)。
②甲公司换出的固定资产、存货中,只有存货需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为37.4万元(220×17%);换入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其中存货需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3.6万元(80×17%)。因此,甲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为23.8万元(37.4-13.6)。
关键词:无形资产;内部交易;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9日
无形资产内部交易是指集团内部发生交易的一方涉及无形资产的交易,如企业集团内部某一成员企业将其自身拥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等转让出售给其他成员企业作为无形资产继续使用。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可以分为内部无形资产交易当期、持有期间以及摊销完毕期间的会计处理。
一、内部无形资产交易当期的合并会计处理
企业集团内部某一成员企业将其持有的无形资产转让出售给其他成员企业时,出售无形资产的企业实现收入并结转其成本,由此实现转让无形资产的收益;而对于购买无形资产的成员企业来说,需要将取得无形资产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转让的成员企业由于无形资产转让所实现的收益,则成为购买该无形资产的成员企业无形资产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抵消该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外收入”,贷记“无形资产”。同时,无形资产取得后,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摊销。随着内部交易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其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成为了本期摊销额的一部分。在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也需要抵消本期摊销额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其会计分录为:借记“累计摊销”,贷记“管理费用”。
二、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的合并会计处理
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部交易形成的无形资产仍然以摊销后的价值在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首先,需要将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该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会计分录为: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无形资产”;其次,购买企业在以前会计期间使用该无形资产并进行摊销,其累计摊销金额中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随着上期本期摊销额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消,将会增加本期合并期初未分配利润,因此需要抵消上期期末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金额中包含的已摊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数额,会计分录为:借记“累计摊销”,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最后,该内部交易形成的无形资产在本期使用并进行摊销,其摊销额中同样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金额,因此也需要抵消本期因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而多计算的摊销额,会计处理为:借记“累计摊销”,贷记“管理费用”。
三、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摊销完毕期间的合并会计处理
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到期时,对于购买企业来说,其账面价值已摊销完毕,包含于其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金额也摊销完毕,故无形资产的价值为零。对转让企业来说,因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实现的收益,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结转到以后的会计期间,直到购买企业对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到期的会计期间。从整个集团企业来看,随着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的使用期满,其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已转化为已实现损益。由于销售企业因该无形资产内部交易所实现的收益,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结转到购买企业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到期的会计期间。因此,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需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其次,在该无形资产到期的会计期间,本期无形资产摊销额中仍然包含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销销售损益,这一数额也需要做抵消处理。
四、案例分析
甲公司为乙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2011年1月10日向乙公司转让无形资产一项,转让价格为820万元,该无形资产的账面成本为700万元。乙公司购入该无形资产后,即投入使用,确定使用年限为5年。乙公司201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金额为656万元,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中记有当年摊销的该无形资产价值164万元。
此时,乙公司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820万元,其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120万元;按照5年摊销,本期摊销的金额为164万元,其中包含有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的摊销额为24万元。
甲公司在2011年度(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当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做如下抵消处理:
(1)将乙公司受让取得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时其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其抵消分录为:
借:营业外收入 120
贷:无形资产-原价 120
(2)将乙公司本期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其抵消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4
贷:管理费用 24
甲公司在2012~2014年(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做如下抵消处理:
2012年的抵消处理:
(1)将乙公司受让取得该无形资产时其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抵消会计分录为:
借:未分配利润-期初 120
贷:无形资产-原价 120
(2)将乙公司上期期末该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中包含的已摊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其抵消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4
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24
(3)将乙公司本期摊销的该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摊销额抵消,其抵消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4
贷:管理费用 24
同理,可得到甲公司在2013年和2014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的抵消处理。
2013年的抵消会计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期初 120
贷:无形资产-原价 120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48
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48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4
贷:管理费用 24
2014年的抵消会计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期初 120
贷:无形资产-原价 120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72
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72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4
贷:管理费用 24
甲公司在2015年度(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摊销完毕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该内部交易无形资产相关的抵消处理为:
(1)将乙公司受让取得该无形资产时其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其抵消分录为:
借:未分配利润-期初 120
贷:无形资产-原价 120
(2)将乙公司上期期末该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中包含的已摊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其抵消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96
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96
(3)将乙公司本期摊销的该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摊销予以抵消,其抵消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4
贷:管理费用 24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人民出版社,2008.
坦白说,刚接触到共鸣,并不了解这个团队到底在做什么。他们的定位为什么是在资产撮合?仅凭这项业务就能得到IDG等资本大咖的青睐?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共鸣科技团队在北京朝阳门的办公地,力图揭开“谜底”。
见到陆雨泉时,他刚从一个内部会议“抽出身来”。面对记者的问题,他耐心解答,直面质疑。
不做“跑龙套”
人人贷风控总监、向上金服创始人......陆雨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历并不简单,为何突然“跳”出来做老板?“就像演一部戏,最初以为自己是主角,但最后才发现自己就是个跑龙套的。”陆雨泉告诉记者,在之前的创业经历中,他感觉自己仅是一个参与者,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视角与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沿着原来的路走不是不可以,但既然看到了个人发展的瓶颈,为何不‘跳’出来,去追求更精彩的人生。”陆雨泉笑着说。
既然“跳”出来,为何不从最火热的P2P做起?“如果是在2012年或2013年开始做P2P,现在绝对火了,但当时还是比较保守,考虑太多问题,最后反而错过了很多机会。”到了2014年,抢P2P这块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用户分流严重,杀进去容易,站稳脚跟可就没那么简单。于是,陆雨泉将目标瞄准企业。
“其实做资产交易平台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发现业内真正专业的机构少之又少,有的机构整天泡在各种活动或者圈子中,有什么意义?他们根本不了解市场情况,一点都不接地气。”在陆雨泉看来,创办共鸣不仅是在为这个行业做些实事,而且也是对团队成员的一个交代。“这些兄弟都是从人人贷时就一直跟着我,我要让他们感觉到现在就是在做一件很牛掰的事。”陆雨泉的话中透露出坚定。
一锤子买卖?不要!
对于任何一个初创企业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这个新生的“孩子”活下来,共鸣科技也不例外。“既然定位在资产交易撮合平台,那我们就收取资产介绍的费用。”然而,实际情况表明,陆雨泉的这个想法过于“幼稚”了。
“仅就介绍而言,拉个微信群就可以让大家认识,认识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客户根本不会为这个付费,我们的价值究竟在哪儿?”这是陆雨泉反复思考的问题。最后,他的结论是:资产的处置、风险控制是价值,后续的咨询、交易结构,包括各种深化服务也都是价值所在。于是,陆雨泉毅然决定实现介绍环节零费用,“免费的服务客户当然喜欢,而且我们发现,这个时候的收入竟然比之前高出很多。从勉强收钱到客户主动付费,这个转变过程虽然很痛苦,但事实证明它是有很大价值的。”陆雨泉微微一笑。
免费服务的确将更多的客户吸引到共鸣的平台上,然而要想保持用户粘性,避免流失,陆雨泉恐怕还得多下功夫。“撮合资产交易本就不是做房地产中介,追求一锤子买卖,后期不再往来。资产交易是一个长期的合作模式,必须追求长期价值,根据客户需求增加服务,其实也就是在增加我们的粘性和收入。”于是,在资产交易撮合服务的基础上,共鸣开始向客户提供风控、催收等增值服务。
就风控而言,陆雨泉强调,撮合资产交易这件事绝对不能脱离风控进行。面对不同的客户,考量的数据维度不同,所提供的风控方案也就不同。“我不相信仅凭一个通用的模型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世界没有万能药。”在陆雨泉看来,共鸣的优势不仅在于价格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度自定义化的分析工具。
“数据其实是固定的,无好坏之分,但它进来之后,哪个有用,哪个没用,取决于你从哪些维度考量。我们提供一个初始的模型给客户,再根据我们自有的数据和企业数据进行交叉比对,最后调解出一个最适合用户的模型。就像玩游戏,如果一个角色的着装、武器在最初就被设定好,玩家就会觉得很无趣。在风控领域同样如此,例如针对做房贷的企业,我们会更多地考虑固定资产的比重;车贷则会考虑车辆比重;信用贷则是要求更高的稳定性。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陆雨泉告诉记者。
“恋爱”的前提是互相尊重
从风控、催收等增值服务衍生出来的盈利空间不容小觑,这也是为什么共鸣能够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得到IDG等资本大咖抛出的“橄榄枝”的重要原因。“风控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儿,与客户的合作都是长期进行的,这也就保证了我们收入的稳定。催收的利润空间很大,而且对接企业不需要高昂的获客成本,因此我们很快实现了盈利。”陆雨泉透露,目前共鸣正在孵化汽车金融的项目,未来或将成为共鸣的另一棵“摇钱树”。
既然有如此多的盈利点,共鸣的融资是否相当顺利?陆雨泉摇了摇头,“在天使轮融资阶段,我见了很多投资人,其中有一次印象尤为深刻,为了见一个投资人,我在国贸等了1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等来了,结果项目介绍没几分钟,他告诉我还有会,需要离开,希望再找时间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