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1 16:4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icu病人的常见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第1篇

【关键词】全程责任护士;I C U

icu收治对象是病情不稳定需要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的病人,这里特殊的无陪护环境容易让病人感到孤独,家属感到无助,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将影响病人和家属与我们工作的配合,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变新的护理理念来体现出对患者和家属的人文关怀。为此,我科自2 0 10年1月开始引入了全程责任护士。ICU全程责任护士即负责在本科室及转出ICU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全程护理工作,使病人和家属满意。这一举措的推出,让每一位曾在ICU住过的病人都倍感温暖,也让ICU这个相对特殊的科室走近了患者,走近了家属。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

1 全程责任护士在ICU的引入

1.1 病人及家属的需求调查

为了找出传统护理方式的欠缺所在,了解ICU病人及家属对病区护理现状及制度的认可程度,我科于2009年11月由2名护理骨干对40名病人和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了他们常见的或不能得到满足的及其最关心的问题,结果分为四个方面:①护理技术:希望护士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②护理服务:希望能享受到温馨、舒适、平等的服务。③知情权:要求及时告知病情,以便减轻焦虑心情。④护理指导:80%的家属提出病人出科后依然希望能得到ICU护士的系统护理指导。

1.2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认识,转变观念

针对病人的需求,参照美国的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提出全程责任护士的概念。利用晨会时间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深入学习整体护理的知识,引导更深入地理解全程责任护士的内涵,并给予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

2 实施方法

2.1 病例的选择

选择在ICU入住超过二天病情稳定后转出,但仍在我院继续治疗的患者作为全程责任护士服务的对象。

2.2 全程责任护士的选择

选取在ICU工作满三年,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护士担任全程责任护士。

2.3 全程责任护士的工作方法

2.3.1 正在ICU住院的患者:首次接诊的护士即为该病人的全程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要充分评估患者,主动向病人(清醒配合)和家属做完整的介绍(如自己是该病人的责任护士、特殊的病房环境和探视制度等),请病人和家属放心,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病人住在ICU期间,责任护士必须尽快熟悉并了解病情,每天抽出时间及时与家属沟通。沟通的内容可为病人目前的状况,安慰鼓励家属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知道要努力的方向和配合方法,其主题是:我们一起在努力。

2.3.2 转出ICU但仍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主要采用电话回访和临床回访。电话回访视病情而定,一般在病人出科之后的12~24小时,主要是问候病人,了解出科后的情况并征求其意见。

3 效果

3.1 患者及家属对ICU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ICU全程责任护士引入后,随机对曾经在住院的患者18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与引入前同样方法调查的150例进行比较,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及家属对I CU护士的满意率2010年较2009年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人一入住ICU,就有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使病人和家属有归属感;转出后病人和家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疾病护理知识,随访可为出科后护患之间的沟通架起桥梁,用于弥补出科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护士走到病人床边,倾听病人心声、了解病人各方面的情况,给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同时可与病人和家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4];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使病人感到被关心,被重视,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此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2 提升ICU护士职业价值感

ICU全程责任护士感受到:“走出科室,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亲临指导,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感觉病人需要自己。”通过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病人和家属,从而使自身价值在护理工作中得到升华。

3.3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做全程责任护士,改变了旧的服务理念,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护士不断地发挥和扩展护理职能,加深护患感情,增加了患者的认可度,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树立了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这种好的印象会潜移默化去影响他人,从而提高社会效益。

3.4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为能确保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全程责任护士必须具备更丰厚的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这促使其自觉地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在做全程责任护士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沟通技巧和人文知识,其专业素质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第2篇

【关键词】ICU;护士;培养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建设是现代医院的重要任务,它集中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现代化医疗监测仪器和设备,对病情进行连续床边观察,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决策,从而达到挽救濒死患者生命,使病情趋于正常稳定。ICU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伤残率和死亡率。

1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培养护士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护士,应该热爱护理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遵守法律法规、《护士条例》的相关规定、医院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态度端正,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慎独修养,对病人要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服从调遣,努力克服困难,把病人的生命和痛苦看得高于一切,把病人的早日康复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作为ICU护士,很多具体操作和工作职责,常常是无人监督之下独立进行的,如观察病情的细致与否,无菌操作的严格与否,执行治疗的准确与否,都要靠护士慎独的修养去完成,即使有一点细小的缺点和粗心,自己也应受到良心的谴责,自觉地纠正和改正。

2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1ICU护士要强化“三基”知识的训练,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护理项目和操作规范,科学地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准确地书写护理文书。

2.2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专科护理技术。人人普及心肺复苏术、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技术,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吸痰、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掌握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技术。加强疾病护理常规的学习,熟悉常见操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对各种仪器能进行日常保养,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八知道”了如指掌,根据病情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处理。认真学习《沟通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按规章执行。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专家会诊、死亡病历讨论,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要求ICU护士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知识的知晓程度不低于主管医生,且比医生更胜一筹,要全面掌握该疾病的所有护理常规,并付诸于行动。

2.3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培训,ICU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房单元,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护士时刻守护床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既是对病人的保护,也是对护士自身健康的重视。培养护士严格的无菌观念、手卫生观念至关重要。遵守ICU消毒隔离规范,对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及预防,使ICU的院感发生率控制在最低。

3相关专业素质的培养

3.1高度的责任心ICU收治的患者都很危重,且瞬息万变,护士在岗时一定要思想高度集中。完全熟悉每位患者的病情,认真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严防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一丝不苟、按时按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对有些烦躁或有自杀倾向的病人,更要高度警惕,切实保证患者的安全。

3.2细致的观察力尤其是某些神志不清、极度虚弱或因治疗措施不能表达自己不适的患者,护士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通过对病人各方面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及时诊断、治疗、护理提供重要依据。如观察到瞳孔不等大提示脑疝,观察到患者满头大汗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引流液颜色变红、速度加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抢救病人分秒必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抓住抢救时机,可最大程度挽回患者的生命。

3.3敏锐的分析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需要丰富的基础知识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任何疾病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并无固定模式,要利用学到的知识作出准确判定,并积极处理。

3.4培养沉着、稳重的性格ICU病室是危重病人聚集的场所,护士的表情、言行和态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活动。在遇病情变化或重大抢救时,护士一定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护士工作节奏快,社会、家庭压力都很大,调整心态非常重要。以正常、平稳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满足护理事业对自己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以自己的良好心态影响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6培养真诚的同情心入住ICU的病人无亲人陪伴,环境的生疏,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往往让他们悲观、无助。护士要有爱心,多关心他们,尽可能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安慰,使患者得到安全感、亲切感。

3.7培养沟通技巧ICU护士与病人、家属、医生接触频繁,有效的沟通和谈话技巧可大大提高对护士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发生。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ICU护士言语的一时疏忽,可能给病人造成误解。得体的言语会让病人觉得真诚、可信。

4加强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

定期对ICU护士进行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同时对ICU护士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鼓励护士主动报告工作中的差错、漏洞,并分析发生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改正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5身体素质的重视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ICU工作量重,心理压力大,要求护士24小时床旁守护,护士要有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才能在岗位上大显身手。因此,平时要注意修养,加强营养,锻炼身体。

6抓好继续教育,提高工作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昏迷;褥疮;预防;护理

ICU期间的昏迷病人,机体由于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抵抗力急剧降低。加上各种管道对皮肤的刺激,护理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皮肤损伤、感染、甚至褥疮。

一、ICU期间昏迷病人褥疮发生的原因

褥疮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说称之为“压迫性溃疡或压疮”[1],它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因素:

1、内在因素

昏迷病人ICU期间病情一般比较重。在此期间,褥疮形成的内在因素有年龄偏大、营养状况不良、病情较严重、昏迷时间较长等。此外,入院时存在局部组织不可逆性损伤24~48h也与褥疮的形成有很大关系。还有,该期间病人进食量少,常导致严重负氮平衡,这样一来,软组织损耗、营养及循环不良,这也是昏迷病人ICU期间易致褥疮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2、外在因素

昏迷病人ICU期间褥疮发生的外在因素可归纳为: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皮肤皱褶、认知功能障碍、活动障碍、失去知觉、严重营养不良等。

二、褥疮易发的部位

昏迷病人运动、感觉神经冲动传导障碍,肌张力降低,同时神经营养失调,软组织抗压力降低,常超过其承受能力,在肩胛、骰尾骨、枕部、肘部、髋部、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足跟等部位易发生褥疮。

三、褥疮形成过程的症状

最初皮肤有红、肿、热、触痛。若此时减除压力,不受潮湿、摩擦等刺激,并且注意加强护理,常可防止褥疮的发生。但如果未及时进行处理,让其继续发展则皮肤变成紫红色,形成水疮,出现潮湿红润的创面,最后将导致伤口感染形成溃烂,甚至骨外露。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四、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褥疮是昏迷病人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人一旦发生褥疮,不仅会给病人增加痛苦,而且褥疮容易继发感染而引起败血症,这对ICU期间的病人常常是致命的。因此昏迷病人ICU期间积极做好褥疮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

为了更的做好好ICU期间昏迷病人的褥疮预防工作,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

住院病人一旦发生褥疮,一直被认为是护士的责任,甚至将超过体表面积0.3%的褥疮定为三等医疗事故[2]。原因是住院病人发生褥疮多为护理不当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爱岗敬业、伦理道德的教育学习。应当“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上要树立五心,即诚心、虚心、耐心、细心、爱心;工作中能够坚持三严,领导要求严、个人标准严、互相监督严。

2、加强全身营养支持

昏迷病人ICU期间自己不能进食,很容易导致营养缺乏甚至营养不良,因此,对这类病人除尊医嘱定期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还应当给病人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鼻饲混合奶、骨头汤、菜汤、果汁或把鸡、鱼、蛋、瘦肉等加工成糊状给予鼻饲。如果胃肠消化功能尚好,可不计喂食次数,尽可能通过消化道提供足够的营养。根据需要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氨基酸输入,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通过全身支持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皮肤良好机能状态。

3、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

由于皮肤潮湿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易感染,而且昏迷病人大小便失禁,及时更换和处理潮湿、污染的尿布,保持病人会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根据病人情况留置尿管,便后温水清洗会阴,保持会清洁干燥,同时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及摩擦刺激皮肤。每天定时检查受压部位,用温水毛巾擦试受压部位,热敷双足,等易发生褥疮的部位。

4、减少剪切力的产生

临床上,当床头抬高300时,病人身体就可向下滑动,可产生于皮肤相平行的摩擦力和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从而导致褥疮的发生。护理工作中避免床头≥300,减少床头抬高的时间与角度,并在股骨下垫软枕,可以使剪切力达到最小,从而减少褥疮的发生率。

5、应用气垫床和冰毯降温治疗仪预防褥疮

气垫床在接通电源后垫内气体的流动可降低皮肤与床垫的剪切力并能起到全身按摩作用,适用于昏迷病人。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①由于气垫透气性较差,夏季炎热,一般不主张使用;②使用时,频率一般设定在15~20min/次;③骨突处应卧于凹陷处;④它对减轻局部压力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翻身。

冰毯也能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发生。它是一种内部充满水的的波纹毯,表面凹凸,质地柔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和波纹毯均能降低床表面作用于躯体受压部位的压强,使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冰毯与病人接触面积大,能有效的使身体的热散发出去,从而减少潮湿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降低褥疮发生的机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37-01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1]。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或是由于病人的有意拔除或是护理过程中的意外脱出所致[2]。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病人病死率达25%[2],插管重置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病人, 由10%上升至61%[1]。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麻术后复苏患者206例,置管时间3~6h;危重病患者150例,置管时间8天~2个月。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1例次,脱管率3%。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2岁,平均48岁。脱管原因分析:解释不够1例占9%,躁动而挣脱约束带5例占46%,胶布不黏1例占9%,呛咳频繁患者不适1例占9%,未使用镇静剂3例占27%。

2 分析及对策

2.1 原因分析

(1) 健康宣教不到位 ICU病人因病情较重,护士往往忽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病人对全身各种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3]。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2)医疗护理操作不当 在固定插管或行口腔护理时,应单手扶持插管妥善固定,躁动病人予双手扶持操作。

(3)未使用静脉持续镇静剂 气管插管病人如不予以持续镇静,往往因导管对咽喉壁粘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音而感到恐惧,同时失音又使护患交流发生障碍,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难以接受和耐受气道插管而自行拔管。

(4)固定插管不牢固 这在很多国家地区发生率均很高,在英国11所医院成人ICU的42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结果显示由于插管不牢固而拔管占4.25%。而加州大学中心认为插管初期应用布带或尼龙带固定插管能减少非计划拔管,而薄粘膏效果差,在插管初期患者适应后应用防水带即可。

(5)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ICU病人可以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4]。对有拔管倾向的病人,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病人、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限制病人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2 护理防范对策

(1)加强宣教 意识清醒病人加强气管插管知识宣教[5],使病人理解并真正意识到此插管的重要性。对于解释无效、有拔管倾向的病人,除常规应用静脉镇静剂外,同时约束双上肢于床旁,并经常检查其可靠性。更换及特殊检查需松脱约束时应扶持双手。

(2) 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及对轮转护士的专科培训 每月组织科室护士,尤其是轮转、进修人员学习各种沟通技巧,交流翻身、更换床单时预防意外拔管的方法,讨论改进插管的固定方法、肢体的有效约束方法及发生非计划拔管后的应急抢救方案。由年轻护士提出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举例说明与危重病人沟通遇到的实例,小组长评估上次学习提出的不足问题是否有所改进。

(3) 正确有效的使用肢体约束带 使用约束带前,必须向患者家属解释其目的,对不合作、意识模糊的患者可适当做手腕部的约束。约束带应放毛巾衬垫,松紧适宜,防止皮肤发红,并定时放松,局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约束带应处于肢体功能位,起到保护性制动作用。

(4)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 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的病人自行拔管率高。如气管插管病人因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声而感到恐惧,头颈部活动受限及护患沟通障碍使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难以接受和耐受气道插管而自行拔管。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因麻醉未完全清醒、伤口疼痛、口咽干燥、留置导管不适等原因处于躁动状态,易自行拔管。

(5)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各项操作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躁动或不合作患者,应提高警惕,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约束好患者,不能粗心大意而让患者有放松约束的机会。在翻身、搬运等过程中,应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随患者同步同向移动,以免被牵拉而脱出。经口气管插管者,需由2人进行口腔护理,一人于患者右侧,固定头部及插管,另一人于左侧冲洗口腔[6]。每天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检查记录气管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7]。

3 小结

ICU病人因治疗需要往往行气管插管,而插管后因咽喉部刺激感及不能言语、不能经口进食等使病人难以忍受,使非计划性拔管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及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将非计划性拔管率降到最低限度, 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全面提高ICU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摄霞,王红艳,郭秀茹,等.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0):457-458

[2] Carrion M,Aguso D,Marcos M,et al.气管插管、胃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意外拔除[J].世界医学杂志,2000,4(8):9-12

[3] 秦红.ICU病人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8):53

[4] 秦红.ICU病人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8):53

[5] 康晓凤,刘宇,吴晓英,等.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病人术前教育初探.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11-13

第5篇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ICU病房有越来越多的诊断与监护工作需要仪器设备辅助完成, 这就使ICU病房的仪器设备不断增多。然而,这些仪器设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和监护,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也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了负面影响,增加了ICU护理的风险度,给护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试图通过对ICU病房仪器设备使用中的缺陷进行分析,以找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ICU病房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提供借鉴,旨在能最大程度地降低ICU病房仪器设备使用的风险性。现分析如下。

1 ICU病房仪器设备的使用给病人带来了负面作用

1.1 生理方面的负面作用:通过分析资料我们发现,ICU病房仪器设备的使用中给病人带来的生理方面的负面作用集中表现在对病人的舒适、皮肤、睡眠等方面的影响。如资料[1~4]显示: 70 %以上的病人因全身多部位被连接于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仪器上,不能随意移动,而处于一种被强迫状态。许多病人因需体温监测而使用肛温探头等,这些均使病人倍感不适;还有许多病人因需要心电监测而长时间安放电极片,需要使用呼吸机而固定人工气道,需要使用输液泵而固定三通和输液管,这些胶布的固定会使病人出现皮肤过敏或受压迫,引起皮肤并发症;仪器设备昼夜发出的各种机械声、报警声和气管吸痰声等超标准的噪声均可刺激病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病人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疼痛加重等生理改变,使病人的睡眠发生紊乱。

1.2 心理方面的负面作用:据报道,ICU病房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病人造成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带来恐惧和焦虑的严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到病人的康复。看到仪器设备自身的威慑作用、仪器设备产生的噪音和指示灯闪亮的刺激作用以及仪器设备对护患交流的干扰作用等是造成病人高度紧张的主要原因,这就告诫我们ICU病房的仪器设备客观存在着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在今后的使用中应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2 使用ICU病房仪器设备测定各种参数时存在着测值不准确的危险

及时准确测定病人各种生理参数是正确诊断、合理用药的基础,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ICU病房仪器设备的功能体现。然而,据资料[5~7]显示,在ICU病房仪器设备测定各种参数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实际测值与病人的病情不相符合的情况,测值缺乏一定准确度,给病人的诊断和用药带来极大的影响,增加了护理的风险程度。分析出现测值误差的原因,可以看到引起测值误差主要与操作者的不恰当操作有密切关系。如:血压计袖带捆绑的松紧不合适,各种传感器的接口接触不良,各种探头与病人的接触不良,各种传感器不在规定的体表位置等。由此可见,测值不准确是ICU病房仪器设备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应给予积极防范,以避免出现误导,真正发挥ICU病

房仪器设备的作用。

3 ICU病房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不足

由于ICU病房的仪器设备在不断更新,很多仪器设备在短期内被淘汰,新的仪器设备又不断出现,使护理人员应接不暇,只能被动地去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而不能很好的去熟悉和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尤其是面对进口的仪器设备,其功能的发现和开发受到英文水平的限制,而大大降低了它们的使用价值,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

4 仪器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4.1 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文献报道看出,目前对ICU病房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常常出现仪器设备无登记,使用混乱,发生故障后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维修等问题。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病人的监护和抢救,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关注。

4.2 缺乏常规消毒制度:做好ICU病房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尤为重要,它与ICU内发生交叉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资料[8~13]中显示,目前对ICU病房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还缺乏常规制度,对于电极、导线、血压计袖带、各种探头、感受器等附件以及仪器设备的外部机身和内部机身没有做到定期消毒,护理人员也没有形成定期消毒的概念和习惯。这是ICU病房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又一隐患。

4.3 缺乏仪器设备的维护知识:ICU病房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病人的抢救和监护,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使管理者们清楚地认识到了ICU病房仪器设备维护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在管理者要求护理人员重视对ICU病房仪器设备维护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和困难,问题的关键是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仪器设备的维护知识,不懂得如何去维护保养,使加强对ICU病房仪器设备的维护成了一句空话。

4.4 缺少正确操作规程:ICU病房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者较多,如果不按照正确操作规程操作,很易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给病人和病房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据报道,目前在ICU病房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仍然缺少正确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也没有经过专项培训,致使仪器设备经常出现不必要的损坏。

4.5 缺乏人性化管理思想:据文献显示,目前由于ICU病房的仪器设备较多,已经造成了病房拥挤不堪的局面,这种拥挤的环境不仅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给病人也带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这充分说明当前在ICU病人仪器设备的管理中缺乏人性化管理思想,把ICU病房仪器设备的管理看成是物质管理,没有考虑到它们对人的影响。殊不知ICU病房的仪器设备是给予病人生命的物质,已经赋予了人的内涵。所以管理中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更多地去考虑仪器设备对病人的影响。

5 对策

5.1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可能减少仪器设备使用中对病人的不良影响:尽管护理人员是在使用仪器设备,但要看到仪器设备的服务对象仍然是病人。所以,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对仪器设备可能给病人造成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展开预防。具体建议是:(1)ICU病房的仪器设备应集中放置在仪器架上,使用完毕后及时收藏到仪器设备室,以缓解病房拥挤,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2)控制仪器设备的噪声,尤其是夜间要尽量调低其报警声;(3)选择质量较好的电极片和胶布, 做到按时更换, 更换时要移动粘附的位置,以免长时间刺激皮肤引起不良反应;(4)主动介绍病人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说明其用途和安全性, 以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减轻焦虑和恐惧;(5)各种线路和管道应尽量增加其长度,置放有序, 便于病人变换。同时指导病人在不影响监护效果的前提下正确变换,必要时定期协助病人更换,预防强迫给病人带来的不适;(6)要尽可能多与病人交谈,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建议让病人选择收听平日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优美的音乐调节病人的情绪,减轻其躯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

5.2 提高ICU护理人员的仪器设备使用能力:医院要加强对ICU护理人员仪器设备使用的专项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定期组织她们学习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知识和保养常识,定期考核,以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她们的仪器设备使用能力。

5.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各项规范的操作规程,实行全面和系统的有效管理: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必须实行全面和系统的有效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如:建立仪器设备的档案制度、定期测试和计量制度、常规消毒制度、常规维护和保养制度等,以保证ICU病房的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测值准确,性能完好,清洁无菌,减少其危险因素。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各项规范的操作规程,并要求医护人员掌握,使她们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够做到标准统一、操作正确、动作规范,从而减少对仪器设备的损害,降低仪器设备给病人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当前在ICU病房仪器设备的使用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第6篇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ICU护理患者与162例。根据时间段:2010(对照组),2011年组(观察组)分为两组。观察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事故率,意外拔管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和意外拔管率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管理

重症监测治疗护理病房是重点抢救的危重病人,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的场所。 ICU集中收治各类危重病人,抢救频繁,仪器操作复杂,护士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对较高,因此,ICU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10-2011年ICU患者的分析,发现其中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在我院ICU护理患者162例,97例男性,女性65例,年龄11-92岁,平均年龄62岁。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10例作为对照组为一组,2011年作为观察组为一组。观察组83例,其中男39例,女44例;对照组病人第79例,40例男性,女性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无显着性差异(P> 0.05)。1.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中央静脉管感染,留置导尿管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意外脱管主要包括气管,导尿管,胃管,中央静脉管等意外脱落。1.3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脱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P

3 讨论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ICU这种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对医疗护理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目前加强ICU护理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ICU是医院内感染高发科室。ICU院内感染率虽然2011年与2010年相比显著减少,但仍高达7%。曾有文献报道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达16%,显著高于6%的普通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原因:1.ICU本身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人员流动频繁;2.基层医院缺乏资金,缺乏先进的空气净化设备,而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合理用药的理念,管理层不能严格把关,因此院内感染率是比较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管理措施:①加强ICU病房流动性管理的,并严格控制ICU护士流动频率;②改善ICU空气净化设备和定期的ICU常规无菌处理,如每日定时两次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及紫外线消毒循环机杀菌消毒,开窗通风1小时;③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管理和护理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概念。随着相关法律法则的健全,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相应的增多。据悉,医疗事故近年来稳步增长,我院近3年来对护理的投诉事件显著增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护理工作整改措施:①加强法规理论学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系统。具体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实施:在任何时间即使告知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家属安排合理参观时间;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在进行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和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充分尊重病人家人的知情同意权,详细和具体对其可能的风险和预后进行告知;在进行导尿,擦浴等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客观,准确,及时。 ICU患者往往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和监护导线,患者往往处于强迫,不可避免地造成导管或导线脱落。此外,国内床护理比1:3左右,明显低于国外1:5?6的比例,在基层医院床护理比会更低。因此,我院自2011年开始加强了护理床位监管力度,意外脱管率显著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总之,通过一系列护理防范管理措施, ICU护理管理较前有了明显进步。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重要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创造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目的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以及机械通气提供条件,其中气道切开是ICU较常见的人工气道形式。而气道梗阻是气切病人最为严重的临床急诊和并发症,常常威胁病人的生命。所以在ICU,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气管切开合并气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气道梗阻;气管切开;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he artificial airway is directly inserted into the trachea catheter inserted into the trachea or gas channels established by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airway patency for effective drainage, as well as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airway open is the more common form of artificial airway ICU. Airway obstruction is tracheostomy patients the clinical emergency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often threaten the patient's life. So in ICU,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irway. In this paper the tracheotomy with airway obstruc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alysi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 words:Airway obstruction; Tracheotomy;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94-02 1临床资料

20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人中行气管切开的共216例,男125例,女91例,年龄16~89岁。治疗期间发生气道梗阻25例,其中气管内套管阻塞16例,套管脱出或旋转8例,气管塌陷1例。梗阻后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吸痰管下入受阻。其中10例需要更换气管导管,15例去除原因后改善,无一例因气道梗阻而导致严重并发症。

2原因及护理干预

气管切开合并气道梗阻在临床最常见的原因是气管内套管阻塞和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气管套囊滑脱仅见于使用金属套管的病人,而气管塌陷和气道大出血所致的气道梗阻较少见。气管内套管阻塞:

2.1原因及紧急处理

气切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10ml/h,若湿化不充分,病人并发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且脓稠,易造成痰液干燥易结痂。气管内套管可被痰痂、血痂或其他异物阻塞,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绀、气道阻力高、吸痰管下入受阻。立即更换消毒内套管后气道即可恢复通畅。

2.2预防措施

2.2.1加强气道温、湿化管理

对机械通气病人可使用热湿交换器和电热湿化器,湿化液选用无菌蒸馏水,湿化温度控制在28℃~32℃,并及时添加湿化液,经常倒去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管道内的积水。对痰液粘稠病人给予沐舒坦等雾化吸入,吸痰前将5~10ml生理盐水在病员吸气时缓慢注入,而后吸出,达到稀释痰液、控制气道感染的作用。在气管导管口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之,将滴入针头别在纱布上,以每分钟0.2~0.4ml(24h250~300ml)的速度滴入湿化液,其湿化效果较常规湿化法好[1]。

2.2.2床旁备有同等型号的消毒内套管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置入。

2.2.3定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

合理的胸部理疗可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掌握恰当的吸痰时机,当病人咳嗽、听诊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呼吸机显示气道压力升高或报警、发现SaO 2 突降等情况下给予吸痰;吸痰管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的1/3~1/2,带有侧孔的吸痰管,必要时可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先将吸痰管插入 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与负压相通,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上下移动或固定在一处吸引,每次吸引整体操作时间

2.2.4严格管道的消毒管理工作

使用金属气管切开者,每8h更换消毒内套管1次,如果分泌物过多尤其是出现血性分泌物时应增加清洗次数,以防痰痂形成堵塞气道。最好两个同型内套管交替使用,外套管一般术后7~10天内不更换,切不可随意拔除外套管,因气管切开2~3天内,气切窦道尚未形成,拔管后难以重新置入。气切导管应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及雾化管道应24~48h更换消毒,热湿交换器每3天更换1次。护理人员应注意经常观察套管的通畅程度,可通过有无呼吸困难、吸痰管插入是否通畅及气道压力是否增高等征象来判断和处理。

2.3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

2.3.1原因及紧急处理 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可因导管固定不牢固、病人躁动、剧烈咳嗽、呼吸机支架调节不当等所致。气管套管旋转立即将病人平卧、行套管复位,气管套管脱出则需更换气管套管。

2.3.2预防措施

1)气切术后抬高床头30°~45°,防止颈部过伸或过屈。翻身时幅度不可过大,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而影响通气。

2)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无影灯、气切包及全套的呼吸急救设备,一旦发生套管意外脱出,快速再次置管,备用套管不能顺利置入时,可先用面罩等进行人工呼吸给氧,为进一步处理赢得时机。

3)妥善固定套管,可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宜能容一指为度,固定带为专用寸带,不可使用绷带。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随时调整呼吸机支架,搬运病人时应注意先脱机后搬运使气管套管仅受最小牵拉,防止管道扭曲或牵拉致气管套管滑脱。

4)神志清或烦躁者,尤其是小儿,应有效约束双上肢,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统计证明,适量镇静能明显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 [3]。

2.4气道大出血引起窒息

2.4.1原因及紧急处理

气切后大出血多为继发性的,其原因可能是:气囊压力过大,使受压组织坏死、出血;切口感染使周围组织甚至血管发生糜烂、出血;切口过低造成无名动脉暴露与损伤,多发生在气切24~48h后;套管选用不合适或旋转造成气管壁损伤;不正确的吸痰造成气道粘膜损伤。遇到气道大出血时,立即拔除气切导管,紧急置入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畅通。气道粘膜血管破裂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行气道滴入。无名动脉损伤出血应立即手术修补。

2.4.2预防措施

大量气道出血止血困难,应积极预防。

1)术前根据病人年龄、胖瘦等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最好能备两套以供更换。烦躁病人应给予适当镇静。

2)正确吸痰,防止气道粘膜损伤。

3)长期机械通气者,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型气囊式导管,气囊压力不可超过15mmHg或25cmH 2 O,气囊充气以最小不漏气为宜。使用最小漏气技术、低压气囊后,气囊可保持持续充气,不必定时放松气囊。

4)保持局部创口清洁、干燥,换药每日至少2次,有出血或污染时随时更换。若切口感染应增加换药次数,根据分泌物培养和药敏选用抗生素。

2.5气囊滑脱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

气囊滑脱仅见于使用金属套管进行机械通气者,因气囊固定不紧密,滑脱并移至气管套管内口处而阻塞气道。病人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更换内套管后呼吸困难无改善,而气囊放气后呼吸困难反而缓解。发生气囊嵌顿时应立即将气囊放气,增大吸气压、吸氧浓度及潮气量,并配合医生更换气管套管。使用前必须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并将气囊固定牢固,防止滑脱。

2.6气管塌陷

本组1例因是食道癌术后患者,分析可能是食道癌复发压迫气道时间过长,造成气管软化塌陷而影响呼吸,立即换入7号气管插管,病人呼吸困难迅速改善(气管套管内径10mm,长度仅80mm,其支撑范围有限,不能通过被压迫段气道,而气管插管长度足以通过,从而缓解气道梗阻)。

3体会

ICU危重症病人云集,人工气道的通畅与否将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气管切开并发气道阻塞最常见于内套管阻塞和导管脱出或旋转,由此可见,正确吸痰和妥善固定导管无疑是气切病人护理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对开放人工气道的病人,护士应加强巡视,善于分析与思考,能积极有效的预防、处理气道梗阻,对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亚菊.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实验比较.中华护理杂志,2006.

第8篇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强化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  护理

        icu危重病人由于急性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在即使无糖尿病史的情况下也常伴有高血糖,而严重的高血糖将导致许多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故应对危重病人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是指静脉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较,更加主张早期、严格控制血糖,目标是用外源胰岛素维持全天血糖接近正常水平〔1〕。强化治疗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感染率〔2〕。但强化血糖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后者本身亦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3〕。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了解低血糖的危害及干预措施。为降低强化胰岛素治疗发生低血糖的发生率,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例共180例,发生低血糖的病例为1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26例,女54例,年龄46~78岁;重度脑外伤11例,颅脑外科术后25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61例,慢性肺疾病1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0例,各种肿瘤晚期病人55例;180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病例为28例,应激性高血糖病例为152例。16例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中,重度脑外伤2例,颅脑外科术后2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4例,各种肿瘤晚期病人8例。

        1.2监测方法 选用强生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动态监测患者的床旁血糖,一般选取手指末梢取血,试纸滴血时注意一次性滴血,防止反复挤压组织。

        1.3治疗方法  对连续两次随机血糖大于11mmol/l的病人〔4〕开始强化胰岛素治疗,以1 u/ml的胰岛素加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泵入,血糖控制目标值为7.0 mmol/l~10.0,低于7.0mmol/l停止泵入,高于10.0mmol/l继续泵入。开始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如果血糖连续8小时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改为每4~6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撤去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继续监测血糖2~3天,每天两次,至血糖完全正常。血糖2.8mmol/l-3.9mmol/l为轻度低血糖,低于2.8mmol/l为重度低血糖反应。

        1.3结果   发生低血糖的病例为16例,但均为轻度低血糖,经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后血糖值很快(30分钟内)恢复正常,未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2  icu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在icu,胰岛素绝对或相对过剩、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危重病情使内生葡萄糖减少而糖利用增加,这些均是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严重的低血糖(小于2.8mmol/l)或长期低血糖将导致患者昏迷、大脑不可逆损伤或者发生心律失常〔3〕。在重症患者及icu中,患者多行有创通气及镇静药物的使用或伴意识障碍,无法用言语或表情向医护人员表达低血糖症状,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更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临床表现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及个体对低血糖的敏感性差异有关,分为两种:①以交感神经兴奋增高为主的临床表现:常出现在血糖下降速度较快,但程度不是太严重的患者。常见心悸、出冷汗、饥饿感、全身无力、手足颤抖、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②以脑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常见于血糖下降速度缓慢,但程度较为严重,或年龄较大,病程长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受累部位从脑皮质开始,依次波及间脑、中脑、桥脑、延髓。病人可先表现为头昏、头痛、视物不清、步态不稳、思维和语言迟钝;当低血糖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行为异常、动作幼稚等神经精神等表现;当严重的低血糖持续时间继续延长,可出现神志不清、肌肉震颤、癫痫样抽搐、偏瘫及病理反射;最后出现深昏迷、肌张力低下、体温下降、瞳孔光反射消失等表现,甚至导致死亡。临床上以上两种表现可同时或先后存在,不易分辨〔5〕。

       3  观察及护理

        3.1在应用胰岛素的同时,应注意输注糖和营养,以减少低血糖的危险。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特别是对意识障碍或处于镇静状态的病人应加强观察,对此类病人的突然大汗,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症状要加以警惕。

        3.2严格掌握血糖监测的时间与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不可延迟测量。注意试纸编号和血糖仪的匹配,正确采集标本。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静脉泵入的量,使血糖值平稳的下降,警惕血糖值下降过快。当患者出现疑是低血糖的症状时应立即加测血糖,以及早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另外血糖值与静脉输注糖水、药物和肠内外营养密切相关〔6〕,开始和结束这些治疗时要注意血糖值的波动,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当患者饮食改变或者应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时, 特别是饮食中断、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血糖) , 或皮质类固醇、锂盐、硝苯地平(升高血糖) 时, 必须严密监测血糖。

        3.3当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立即更换血糖仪复测一次,确定为低血糖后应立即停用胰岛素,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静脉滴注,30min后复测血糖,如未恢复正常可重复使用,之后每30min至1小时测量血糖,直至血糖值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3.4 使用固定血糖仪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定时校正血糖仪,每次更换试纸都要重新校正血糖仪。使用中注意正确的操作规范,做好血糖仪的保养和维护。对于血糖值太高或太低而血糖仪不显示的情况应立即抽静脉血送检验科复查。

        4  小结

        高血糖是icu危重患者的常见问题,研究表明,这种应激性高血糖可产生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如加重原有疾病的病理性效应,影响或延缓康复,诱发多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等。危重患者血糖变化能体现应激反应的强弱,血糖持续高水平与危重病情呈正相关。因此,正确诊断和处理icu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对于提高icu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甚或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3〕。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的控制icu危重患者的高血糖,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的用量比传统治疗的胰岛素用量要大,潜在的低血糖反应的风险也在增加,对血糖监测的不及时将导致低血糖发生,而低血糖对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损害是很严重的〔7〕。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与死亡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不能排除低血糖可以抵消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益处〔2〕。因此如果需要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需要良好的血糖监测和护理。密集的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地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但同时也给危重患者增加了因检查而带来的痛苦。在有条件和危重病人能够耐受的情况下,笔者推荐每2h监测血糖1次,可以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应立即停用胰岛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

参 考 文 献

〔1〕李旭,马晓春.对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重新评价和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12):757-759.

〔2〕李江,李伦,马彬,等.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监护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6):349-351.

〔3〕郭亚丽,郭敏.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icu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4):2461-2462.

〔4〕 lewis ks,kane—gill sl,bobek mb,et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ann phamacoth—er,2004,38(7—8):1243-1251.

〔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