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1 16:41: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前音乐教育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少儿音乐 音乐教育 思考
随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和家庭都开始把教育教学的重心 ,转换到了对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上,而少儿音乐教育由于其简单易学、陶冶情操的特点,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推崇。但是在少儿音乐教育的需求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却显示出疲软的症状。因此在“以人为本”、“乐学活学”的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对少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研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少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1、优秀少儿音乐歌曲创作的不足
少儿音乐教育是依据优秀的少儿歌曲展开的一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疏导。但是当前我国优秀少儿音乐歌曲的创作不足,使得少儿音乐教育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让许多少儿音乐教育者在进行少儿音乐的日常教学中无从下手。当前少儿音乐歌曲的创作渐渐的显示出停滞不前的状况。现在大多数少年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还是那些很多年前就出现的少儿歌曲,鲜少看到或听到新的少儿音乐歌曲出现在我们的少儿音乐教育领域中。
2、少儿音乐教育成人化影响明显
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的今天,娱乐休闲型的文化得到了社会的追捧,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重点。整个社会潮流对娱乐的追逐,也对少儿音乐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当前少儿音乐教育的成人化影响明显,一方面,家长加大了对孩子音乐能力培养,许多少儿过早的接触到了音乐文化,家长“拔苗助长”式的音乐教育方式,会让一部分少儿对音乐产生厌恶和排斥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受娱乐潮流中选秀文化的影响,“一夜成名”的少儿发展路线,也在影响着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少儿音乐教育中出现功利化的利己主义倾向。
3、少儿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滞后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众普及化的目标。但是当前部分学校对于少儿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认识,因而在面对少儿音乐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同时部分少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自身音乐素养和专业能力不高,无法有效的胜任少儿音乐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给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二、提高少儿音乐教育的方式
1、从音乐创作入手 丰富少儿音乐教育的基础
面对少儿音乐教育中优秀少儿歌曲创作的不足,我们要改变当前优秀少儿歌曲创作的滞后局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优秀少儿歌曲的创作力度,丰富少儿音乐教育的基础。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的方式,来激活少儿歌曲创作的原动力,让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投入到少儿歌曲的创作中。其次,打通社会各领域的宣传平台。让优秀的少儿歌曲能够通过媒体、网络、广播、电视等不同的社交方式和宣传媒体来进行传播和推广,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优秀的少儿歌曲。再次,教育领域要加强对优秀少儿歌曲创作者的培养,完善少儿歌曲创作者的培养机制,不断为少儿歌曲创作领域输送新的人才、注入新的血液。
2、从家庭教育入手 净化少儿音乐教育的环境
面对少儿音乐教育成人化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的方面入手,净化少儿音乐教育的环境,调整和改善现存于少儿音乐教育中市场化和功利化的不良倾向。首先,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对接,以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改变以往家庭教育中“拔苗助长”式的少儿音乐教育观。让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音乐能力的提升放到次要的位置,而是注重音乐对孩子身心的陶冶作用,利用音乐帮助孩子建立起完善的个性和人格。其次,家长要更多的以身作则,通过自身对少儿音乐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向上的、积极的少儿歌曲,减少少儿音乐教育中功利化的利己主义。
3、从学校教育入手 提升少儿音乐教育的水平
面对少儿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滞后,相关的教育机构要有针对性的提高少儿音乐教育的水平。首先,学校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对于少儿音乐教育,这与学生升学考试不直接相关的教育课程也要引起足够的认识,要善于利用少儿音乐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其次,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重视少儿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实践性、审美性,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结语
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国家、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面对现存于少儿音乐教育中的问题,如优秀少儿歌曲创作不足、少儿音乐教育成人化影响明显、少儿音乐教育水平相对滞后等,学校要提升少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水平,家庭要修正少儿音乐教育的不良倾向,国家要加大对少儿音乐教育的投入、社会要增加对少儿音乐的宣传。只有打通学校、家庭、国家、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促进少儿音乐教育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欢.浅谈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
2015(05)
[2]王沪红.少年儿童在声乐比赛中的成长[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教育;问题探究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民族音乐作为一个国家灿烂的文化遗产,对人民的行为与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国民意志与国民精神的重要展现。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也是加强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从某种程度上说,致力于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就是加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学习。
一、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一)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众所周知,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只是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民族音乐教育的需求。而当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来看,民族音乐教育已经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其研究领域也从理论向实践转移,教师演奏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校民族音乐实践也相应得到增加。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先进文化的出现,也使得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面临困境。近年来,部分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音乐教学设备落后、经费投资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等,使得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步履维艰。外域文化的不断涌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对民族音乐的关注程度日趋下降,学习积极性也一蹶不振。除此之外,高校民族音乐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偏低,对教学事业不热心、不积极等问题也普遍存在,高校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深入、民族音乐教学投资力度不强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高校是社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承担着必要的责任及义务,是民族音乐教育的主导场所。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民族意志,有利于铸造高校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就是提升社会民族音乐教育水平,因为,高校在校生终究会完成学业,踏进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这就为民族音乐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是加强各国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互换音乐交流生、开展海外知识讲座及巡回公演等形式促进各国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借鉴,鉴此,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民族音乐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对于民族音乐的更新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优秀的民族音乐陶冶人心,荡涤心灵,高校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涵养与知识素养,而知识是相互的,高校学生民族音乐知识增长的同时,也会对民族音乐起着“反作用”,也就是说,高校学生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新,使之不断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二、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加大民族音乐教育投资力度
学校要从上级领导做起,加强学校领导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度,出台相应的文件,切实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力度,是全体教师、学生认识到加强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合理设置课程表,将民族音乐教育融入高校基础课程,以学分的形式设置民族音乐必修课。在此基础上,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投资力度,提供各项经费,完善高校音乐教学设备,包括各种音乐器材、音乐室、舞蹈室等,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不再局限与理论层面,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学生自身民族音乐修养
高校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方面的互通,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民族音乐知识的重要载体,是音乐传播的主导因素,其技能是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学习起着引领作用,所以,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要努力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程度,聘请专业教授,组织教师实地采风,加强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加强知识储备,在切身体悟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教学,建造教师教学热情,进而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团队。高校民族教育的目标是传承民族文化、体悟民族精神、保障民族音乐文化与时共进,而其教育对象是高校在校生,因此,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度才是问题根本,高校要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特设民族音乐知识讲座,邀请资深讲师重点讲述民族音乐内涵,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准和欣赏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社会实践,引导高校学生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转变思想观念,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目光不再集中于外来文化,逐渐重视本土音乐文化。
三、结束语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给人的感觉也是极具感召力与影响力的,民族音乐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将民族优秀传统囊括其中,就更容易使人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就使我们不得不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予以重视。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有着更高的标准,对民族音乐也提出了时代要求,因此,我们要团结社会积极力量,努力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紧抓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致力于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梁璐.浅谈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措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苏高丽.对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3]郭爱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论高校音乐专业民族音乐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7(05).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置换培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35-01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初具规模,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正在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但与此同时,农村音乐教育改革仍然进展缓慢。从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期调查了解到,在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改革举步艰难。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师资,缺少设备,家长认识不够,这都是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下音乐教育改革的进展。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在湖北农村地区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的47所中小学(6所中学,41所小学)中,其音乐教师大多还是中师或大专毕业,有的是通过进修、培训等渠道获得学历并进入中小学任教的,而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偏少。此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兼职的问题,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乏兼职现象。
(二)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改进,但应试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影响巨大,音乐作为非统考科目向来不受重视,因而针对音乐课程的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长期滞后。本次调查中发现,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多数农村中小学尚未就学生音乐课程学业水平的评价和音乐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形成明确方法和标准,音乐教育评价方法与过程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教师待遇偏低,队伍建设资金匮乏
音乐课程作为“副科”在中小学教育中向来不受重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及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本次调查中发现,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且在学校晋级、评优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往往被忽视,其工作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而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师资条件的改善都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重视不足与资金匮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现有音乐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一)依托“国培计划”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强化音乐教师队伍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也是“国培计划”实施的第三年,这为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此,应依托“国培计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专业技能培训,延伸“影子模式”,同时积极举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专项技能如器乐、指挥、歌唱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期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二)完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应不断健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明确对学生音乐科目考查的方法与指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同时也以此更好地引导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校之间也可借“国培计划”下的相关活动相互交流课程评价机制的建设方法和评价指标,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课程评价机制,有效激励音乐课程“教”与“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三)健全音乐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当前,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待遇,增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及音乐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成为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的重要前提。对此,中小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经费的管理与筹划,提升其有效利用率。此外,做好现有音乐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为音乐教师培训和音乐教育改革争取资金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强化师资建设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改善音乐教师待遇和增加音乐教育资金投入,是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首要举措。
基金资助: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2K07
对于整个音乐文化体系而言,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当今社会文化繁衍下的一個特殊产物,以音乐为中心,以售卖音乐相关产品取得回报的行业。高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工作者系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与地方音乐文化的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一,在整个音乐文化的系统中,其中包含着音乐教育及音乐文化产业,它们二者都要受到音乐文化相关系统的影响,也包含着音乐文化系统的共同属性,由于在具体划分系统功能上,二者各司其职,形成了各自的系统功能,并构成了分工合作的关系。
其二,对于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产业而言,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映射的关系。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以及对人类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有赖于音乐文化业产需求的反映;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整个音乐文化产业的分支,它直接反映了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决定了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音乐意识、音乐常识以及音乐能力。
其三,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有赖于对地方文化产业清楚的认识。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相关的社会基础之上,如果要维系它的发展,必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最后,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促进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产业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音乐文化的基础功能之一是保存音乐文化,提供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基础,维持社会音乐文化的生存①。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完善得较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开始起步。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恢复,之后一些重点的音乐高校才得以全面发展。由于音乐教育的起步基本上是少数学校的自发性行为,学校在考虑学校整体教育时,并没有把音乐教育纳入其中,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缺乏它应有的地位,使得今天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面临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②。这其中包括:
其一,高校对音乐教育的理解还处于表层阶段,高校音乐教育对象多是20岁左右的成人,他们毕业之后就需要直接进入社会,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创造自身的价值。这就在教育目的和任务上要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不能以中小学音乐教育观念去理解。
其二,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课程的设置太自主化,都由学校老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设定开设课程,而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开设课程。
其三,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所有高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目前音乐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声乐、钢琴、舞蹈为主。以声乐为例,多是以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为主,演唱曲目内容较为高雅一些,受众人群多为有一定音乐修养的小部分人,但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面临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所学的内容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有曲高和寡之嫌,所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③。
(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为人们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这一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加以大力发展。④
目前我国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其一,规范有序的音乐文化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影响音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音乐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音乐文化产品市场、音乐文化销售市场不够发达,音乐文化制作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音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音乐文化市场、音乐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⑤
其二,我国悠久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源多姿多样、丰富多彩,尤其是地方性音乐文化资源非常珍贵,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保护下去。但是如何站在文化产业的角度去充分的发挥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地方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通过以上对高校音乐教育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接下来总结一下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一)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高校给及更多的资源保证
通过对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本世纪初,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这就产生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如:音乐教育所需要的一些硬件设施,演奏厅、琴房、排练厅等,阻碍了高等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许多地方音乐文化设施长时间的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充分发挥它本身应有的价值。
地方文化产业与高校之间要密切联系,音乐文化产业应尽可能给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一些必要条件,不仅可以解决高校音乐硬件设施的需求,而且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提供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
近些年来,通过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虽然音乐教育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但其中也不乏出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受到局限。这主要是因为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以理论化教学为主体,学生数量较多,针对一些技能课的学习,又存在教学设施资源有限的现象,很难实现全面的音乐活动实践。
如一些学习钢琴的同学,平时演奏都十分娴熟,但是每次公开登台表演,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演奏的质量不能保证。这说明学生从根本上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多数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很少公开演出,即使公开演出也就主要集中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对于一个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公开演出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有高水平的演奏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学生正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也给学生们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由于岗位需求量有限,而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岗位的人才需求与总的人才量无法形成正比。
面对这一问题,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音乐文化产业的产站、涉及到的方面众多,其所需要的人才,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音乐表演者、音乐文化管理、音乐创作、音乐培训、音乐宣传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这门产业发展的关键方面,而且还没有将其延伸到更广泛的层面。举例来说,音乐产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音乐场馆,场馆建设需要建筑方面的人才,场馆建成后则需要舞美方面的人才。⑥
这本身就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如果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得越丰富,它本身所能产生的岗位就越多,因此音乐文化产的发展,为学生们的就业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技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价值。
(四)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当今我们都处在市场经济之下,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市场对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就要有相应的教育方式,这才可以培养出学以致用的社会人才。
目前为止,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与社会实际的人才需要相脱节,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求高校全面展开教育改革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更能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四、结语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应采用多维视角,用市场的、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特色的眼光对音乐专业人才岗位需求、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关系进行扫描。使高校音乐教育突破传统的古典专业教育模式,走向社会化和产业化,从而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积极的、常态化的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设之中。
作为服务当地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为当地培养合格音乐文化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来讲,音乐专业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音乐人才的特定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有效推动河南高校音乐教育与河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实践,使两者能够真正走上一条互动发展的轨道。
注释:
①夏元勇:《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版。
②谢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第03期。
③谢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2005年第03期。
④何巍:《文化生态下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大众文艺,2014年第07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分析;工作现状;思想基础
在当前国家不断地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加强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之中不仅需要深入地分析和明确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大意义,同时还需要深刻地明确当前教育的核心现状,更好地明确教学变化的基本现状,明确教学手段的变化方式,真正意义上使得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之中的沟通得到增强,实现对现实的指导。
一、创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模式
要确立感性与理性并存的观念,充分发挥音乐的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创造力得到极大挖掘。更新音乐教育观念,用新的音乐教育观念指导和改革现有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同时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的对策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改革。
二、革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观念
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去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断地吸收新的音乐知识,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之中不仅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明确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大意义,同时还需要深刻地明确当前教育的核心现状,更好地明确教学变化的基本现状,明确教学手段的变化方式,实现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改革。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家不断地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加强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根据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对现状的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锻炼积极思维能力,得到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对于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可从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来阐释。首先是学校方面。目前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学校办音乐课就是为了赚取额外费用,增加幼儿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1]。二是音乐课程教材不规范。由于学校选取音乐教材比较随意,导致教师达不到原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由于经济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了。总之,学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幼儿园教师大都是职业技能学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但是该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2]。第二,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基本的音乐素质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传统。就现在发展形式来看,常规性音乐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占有广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还是遵循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幼儿有视、听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们知道,幼儿最初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一是对家庭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但是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弹、唱、跳、演等,而没有从基础的艺术修养来培养。其二是家庭音乐氛围不足。虽然有些家长有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乐教育知识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二、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水平,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本人针对我省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策。
1、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音乐教育可以诱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智慧的的开发,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快乐的成长。首先,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制定并颁布相关的规划决定。其次,学校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再次,教师要明确音乐教育目标,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最后,家长要削减功利性思想,让孩子真正地享受音乐。
2、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设施对教育教学的高效进行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资源投入,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前儿童教育条件主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一是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有利于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环境;二是需要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支持;三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积极争取一切力量,才能够保证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
3、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师[3]。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水平。首先,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要改善自己的世界观,要热爱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关心并爱护每一位孩子,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前儿童音乐教师要掌握好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科知识,以此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最后,要加强教师组织队伍的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并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丰富教研形式,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业务素养。
4、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启蒙地,也是孩子最早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理念,以丰富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掌握好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最后,要创建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条件,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孩子在音乐中健康成长。
三、总结
总之,加强音乐教育是提高学前儿童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培养全面创造人才目标的,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虽然河北省现在的学前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各领域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将不成问题,音乐教育的未来是光明的。
作者:阎妍 单位:石家庄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莉娟.石家庄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一、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禁锢、管理者意识的阻碍、音乐师资队伍的缺乏、音乐教师素养水平的低下、音乐教学仪器与设施的简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1、音乐课程得不到落实。传统教育把过多的视角和精力放在应试教育上。学校教学往往围绕着升学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来安排。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特别是音乐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没有真正按教学计划要求得到落实,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开设这类学科。
2、音乐师资十分短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专业化音乐教师缺口非常大,大批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音乐教师。
3、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为了能够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正常开设,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而改教或兼教音乐课。这些教师有的在音乐方面有些特长,有的根本就没有受过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他们中的大部人音乐理论素养较低,音乐艺术技能比较差。正是由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限制,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教学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4、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优美,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加强。然而现实中,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的地位在学校也得不到保障。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升学学科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5、音乐教学设备简陋。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能够达到国家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要求,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率只能达到20-30%水平;音乐教学所需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和专用教室等设施更是匮乏,与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重视程度的不足等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音乐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改革对策
音乐是一门艺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需要欣赏者用心去感受。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还有些欠缺,使得学生无法切身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这无疑是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弊端。因此,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对当前音乐教育进行有效改革至关重要,需要引起诸位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与审美的关系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音乐不仅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够抚慰人的心灵。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审美方式。欣赏音乐,单纯从乐理知识、创作技巧等层面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心灵的碰撞。只有从审美角度鉴赏音乐,才能领悟到音乐的内涵和精髓。就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内容体系主要围绕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展开,这无疑会降低音乐教育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目标需要实现实质性的转变,需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以审美为核心改革音乐教育。但在此之前,必须正确认识音乐与审美之间的联系。提到“音乐”一词,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歌曲和旋律,但实际上,音乐是有不同形态的,不同形态下的音乐所带来的直观感受也截然不同。根据形态不同,我们可以将音乐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文化形态下的音乐。此类音乐属于一种自然形态,比如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现象;第二类是人工形态下的音乐。此类音乐主要是人类为了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利用各类乐器创造出来的音乐。无论是哪一种形态的音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美的感受,而体会这种感受所需要的就是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看到或听到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审美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美是指客观事物所带来的一种主观感受;狭义的审美则主要是指某一事物给人们精神带来的愉受。音乐作为被审美的主体,音乐创作者在作品中所选用的旋律、音色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此外,不同的人对同一音乐作品也将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主要取决于不同人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审美在音乐教育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它是音乐情感传输的重要纽带,也是音乐灵魂的表现途径。
二、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
体验性和音乐性是音乐的学科特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若想科学、有效,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科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1、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上文提到,音乐这一学科具有音乐性和体验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其自身的职责就是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然后将更全面、更系统的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将学生带入音乐旋律营造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所以,审美教育至关重要。所谓审美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音乐学习和欣赏给予学生审美的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根本目标。审美教育的开展通过包括两个途径,即理性指导和感性体验。其中,理性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各个要素,使其能够学会从不能角度和不同层次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感性体验则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2、审美教育的特点审美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无论哪一门学科,学生都是教学主体,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所以,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依据,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审美心理结构,并在日后教学中将其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最终可以在音乐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2)审美教育应全面贯彻在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将其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与音乐欣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形态音乐的分析和鉴赏,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与其他教育的有效结合。审美能力的体现并不单单局限在音乐文化上,在很多领域都涉及了审美,例如文学、美术、体育等,都能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将其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使审美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音乐教育之所以要改革,一方面是为了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是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中所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教育重点不对。目前,大部分学校开设音乐课程时,都将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歌唱技巧的练习上,却忽略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音乐课堂枯燥乏味,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提升也会造成影响。(2)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且单一。由于音乐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唱,学生学。”在全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下,这种教学模式势必要更新和完善。(3)审美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力度不够。虽然在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中,审美理念被作为关键因素加入到教学体系中,但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从而使得审美理念在音乐教育中,仍然没有较高的地位,只是象征性的在原有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一些音乐赏析,并没有将审美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支撑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换句话说,教育理念统帅着整个教学活动。所以,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非常重要。一直以来,音乐教育理念都相对而言比较落后,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尽人意,无法将教育目标顺利实现。正因为如此,更新教育理念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为了促使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目标顺利实现,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避免将音乐教育功利化,而是要从自我做起,从欣赏的角度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将由多个音符组成的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此外,教育理念的更新还应体现在学生思想的转变上。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没有树立正确的音乐理念,认为音乐的学习知识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唱功的提升。这种思想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忽略审美体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转变学生音乐理念势在必行,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创造者的情感,真正融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2、改善教育环境。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提升。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教育环境的改善非常重要。由于音乐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视听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环境和氛围进行合理构建。比如说,在进行发声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尽可能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保证授课活动在一个安静的氛围中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控制好音乐声,避免由于过大或过小而影响授课效果。3、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教育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使音乐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文提到,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且单一是当前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创新教育方法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首先,教师需要尽可能缩短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讲解,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但并不是说理论知识不重要,理论知识是一切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音乐赏析结合起来,换一种模式向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音乐教学的情感性,从某种层面来看,审美能力和情感是有密切联系的,只有有了情感,才能够在音乐审美中形成共鸣,进而实现心灵的触动。创新教育方法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教师在具体音乐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将情感性和体验性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健.试析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2]资利萍.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的再思考[J].音乐探索,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