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教学课件

高校教学课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1 16:41: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教学课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教学课件

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优势;问题;数据库建立

中图分类号:G62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高校纷纷开始建立多媒体教室。教师授课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板书讲解,到多媒体图形、声音、视频、动画、文字的转变,给学生带了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提供的信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就需要使用设计合理、内容精良的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老师根据自己的创意,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而制作出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1 使用课件教学的优势

1.1 学生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直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撑握学习内容,同时由于板书的减少加快的授课的速度,使教师有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增加额外的知识,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学生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预习,这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1.2 教师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既可演示课件中的直观内容,又可以使用实物展台加上板书配合一起讲解书本的重点和学生的作业问题。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情况行合理调配,一方面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2 课件带来的问题

2.1 课件的设计问题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把以往写在黑板上的文字照搬到了电脑上。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式的“满堂灌”让学生觉得枯燥单调,其教学效果甚至有所下降。另一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多的追求课件的视觉效果,为了课件来制作课件。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思所想,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根据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与教学效果的相关

2.2 课件的使用问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多的机械的表达课件的内容,教师成了课件的朗读者、演示者。丢掉了教师应有的体态语言和教学语言,成为了课件的配角。教学思路和课堂节奏被媒体左右,教学风格被媒体淹没。学生的注意力也被过多的图片、视频分散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开展,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3 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足

在使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板书有所减少,导致教师在授课时速度变快并增加讲解内容。过大的信息量,和过短的信息接受时间,将影响学生的记忆与思考,进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理解的东西,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影响了教学效果。

3 提高教学有效性

3.1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设计出优质的、符合教材与课堂特点且适于学生接收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突出学生的主体思维、促进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和重难点,同时在课件信息量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课件根本的要求是源于教材。设计内容要以教材为纲,围绕着教材的逻辑、理论框架和学科的基本特点,既要与教材内容相呼应,服务于教材的重难点又要考虑到授课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特点。切不可把教材内容完全搬上课件,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同时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优点,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把理论性的、规范的教材文字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易于接受、喜欢接受、方便理解记忆的各种媒体语言。除了教材上的必要内容外,还可以对知识进行更新、补充和拓展,用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3.2 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

目前各高校的多媒体教室面积都比较大,窗帘遮档后,室内光线较暗,由于投影仪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亮度会有所下降,课件的文字或图像在较小的情况下,后排学生会看不清楚,这时就需要任课教师要把握好授课速度,进度不可过快.同时要辅以板书等传统手段进行讲解。特别是理工科的教学内容,如大量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证明和推导,程序设计的语法规则等,若过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生很难能跟上授课的进度而易疲劳,结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质量和内容都是一流的,也不能达到使学生长的兴奋状态持续过长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而不断的下降。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时间的变化合理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另外教师不能熟练地、科学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也是无法提高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现象,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媒体设备的操作极不熟练,在设备出现故障或人为使用不当时就会束手无策,必须等待维护人员来解决问题,造成教学内容的时断时续;有的教师则完全成为设备的操作员,由于操作不熟练,上课后还忙于调试设备、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课堂教学的混乱无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3.3 建立数据库

为了高校各学科专业能更加方便、广泛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学校应当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多媒体课件数据库)。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校园网上获得所需要的教学相关资料,既方便了教师参考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又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同时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还可促进师生之间的及时进行交流,同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料和每次课的相关背景资料,使其更好的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提供帮助。

另外,高校应当充分开发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扩大精品课程的宣传范围。通过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使相同或相近学科的精品课进行充分的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精品课程资。

参考文献:

[1]孟祥增,韩晓玲,孙其信.高校课程教学CAI软件设计[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4):456-458.

[2]王娟.课程与教学研究[J].2009,5.

[3]王觅,钟志贤.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调查与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5):50-52.

[4]李海平,娄金凤,金.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08.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 多媒体 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生动的效果在现代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文章从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角度着手,剖析了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一些误解和使用误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和监督措施。 

 

随着高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方面,这里所指的多媒体课件就是常用的ppt课件。近年来,有人对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满意度作了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学习有一些帮助,但其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有3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把握重点,梳理结构,提高上课兴趣”;还有15%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帮助,主要得靠自己课下自学”。[1]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在现在高校教学中虽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也会出现一些甚至可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课件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学质量是所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普及。 

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生动的效果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多媒体课件不仅给学生们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同时,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误区 

多媒体课件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因此也推动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都定期举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活动,以提高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通过近年来对多媒体教学的听课效果和竞赛效果分析,笔者认为在高校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和严重的不足,多数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误解,对它的使用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并非所有课程的教学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 

高校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几乎达到了不使用多媒体就没法上课的地步,但是并非所有课程的教学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多数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部分新进教师对此可能不理解,比如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还是有其必然的优势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把一个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都省略,让学生直接看到结果,那么学生对这个数学公式的理解是不会很深刻的,因为通过板书对该公式一步一步推导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再比如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对结构受力的分析,一个简支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鼠标直接一点结果就出来了,而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推导过程,记忆好的学生能记住个模样,记忆不好的学生更不用说。这些年轻的教师忘记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能懂得和自己能教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对教学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提高。 

2.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而且制作水平不高 

现在的高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过于依赖,再加上目前市场和网络上有许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源,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十分欣赏此类课件,根据自己的教材和授课内容简单加以修改就直接在课堂上放映,造成课件内容和书本内容不一致,有些教师会给学生解释哪些为增加的内容,但学生对整个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掌握不清,思维相当混乱。[2]此外,还有些教师存在抄书现象,把书本上的内容抄在ppt上,其制作水平可想而知,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一念就算完事,那么其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听得没劲,教师读得也没意思。因此,年轻教师要摆脱对已有多媒体课件的依赖症,努力提高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3.学生过于享受多媒体课件,不去动脑和动手 

网络的利用还不只是在教师的层面,现在的大学生们也十分享受“百度一下”带来的无穷魅力。上课的时候看看电影式的多媒体课件,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网上一“百度”就算完成,甚至有些人在考试前就侥幸从网上找到了教师出的部分考题。所以造成了部分学生过于享受多媒体课件带来的诸多便利,甚至有些学生整个学期上课都从来没有带过课本。此外,多媒体课件也会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感到陌生,考试时即使开卷也找不到答案,因为上课时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看ppt屏幕。当然这要靠学生自己来把握,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被削弱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生已经渐渐不会看书、不会动脑、不会动手。 

三、高校教学中应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日前,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有上述诸多的问题,但多媒体课件仍以其直观、生动、教娱结合的效果赢得了广大高校师生的喜爱,它能在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提供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结果是:一般情况下人们能记住自己所读到内容的10%,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能记住近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基本能记住70%。也就是说,如果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进行一些讨论和交流,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保持将远远大于传统教学的效果。[3]可见,高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利大于弊,应该从如何合理使用方面着手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 

1.多媒体课件备课制作需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用多媒体备课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课件什么时候停下来进行讲授,什么时候停下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达到最佳效果。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讲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因此,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恰当地结合,很好地选择控制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当然网络上也有些好的课件可以拿来借用,但教师要在挑选好的课件的同时对于“拿来”的课件必须从结构、目的、表现形式、播放顺序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保证自己所选教材与该课件一致,然后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修改、完善。 

2.健全多媒体课件评审机制,通过竞赛交流经验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和评审,可以使教师明确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高校应建立对多媒体教学的听课与评审制度,在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指标,如采取教师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定期召开多媒体教学竞赛等方式来了解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予以及时反馈与交流,以督促教师及时予以调整和解决,以保证多媒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天芳,党元明,刘呈.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10,30(6):99-101. 

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网络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2-0037-03

一、前言

所谓“自主学习”,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的习惯。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将是未来学习知识的主要模式。[1]自主学习的主体在于“学生个体”,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的实践主体,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然而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的现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不高。面对每天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网络信息,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实践性及实用性都不明确,对利用网络学习的效果也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

据统计,目前人们每天平均接触网络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但有90%以上的时间均为无效用时间,或是消极被动地被网络上大量无用的、冗余的垃圾信息所淹没。从2000年起至今,基本上国内所有的高校都陆续建立起了相应的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但总体收效甚微。如何利用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整个大学课程的学习,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毕业论文,这需要大学教师进行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同时给学生以更多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文为主的综合性(多科)大学,但浓郁的人文背景给学校的理工科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校理工科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不高,很多理工科学生在校都选修了经、管、文方面的第二专业,有的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第一专业而主要学习第二专业课程。笔者在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事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已七年有余,对此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校浓郁的人文背景,笔者结合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它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基础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这种建构不可由他人代替。[2]所以,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 。建构主义的前提在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但又不能脱离于教师指导。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不是自由的、无目的学习过程,教师是自主学习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虽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以往传统教育受“教师中心”思想的束缚,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着重于教师的“教”,教学过程实际上变成了单纯的传授过程,有许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教授同一门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几乎一成不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改革以往“教师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要想一下子扭转传统课堂教学灌输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走一条“构建模式―运用模式―完善模式―突破模式”的实践之路。[4]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把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三、建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1.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使课堂教学互动化

历经几千年的中国教育,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现在大学的专业老师特别是理工科专业老师由于受到职称、科研等多方面的压力,对于课堂教学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由于授课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时间,而课后学生又几乎见不到授课的老师,往往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甚至对所学课程还是一头雾水、一无所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地位受到限制,课堂后学生又基本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在专业基础的培养上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促进性的发展。笔者所在的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文为主的综合性(多科)大学,但浓郁的人文背景让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缺乏,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果不具有吸引力和良好的引导力,就会让很多学生弃理从文,从而影响学校综合性发展的目标。所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从2005年起,许多高校都建立起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合理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2009年起,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笔者将所教授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 “电子线路”课程内容放于网络平台上,最初只是简单地将课堂所讲述的多媒体课件和一些网络上收集到的其它高校电子线路课件放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课后去参考学习。但结果收效甚微,一学期下来,最后统计结果表明学生访问网络平台的量人均不到一次。后来,为了提高网络平台利用率,每周在网络平台的讨论区,任课老师都会根据课堂所讲述的内容提出一到两个扩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平时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在下一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开展讨论,与此同时,减少了课本上习题的布置。如此一来,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与班上同学相互交流,提出平时在课堂上不敢表达的观点。这样,利用网络的引导,在课堂上形成互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学期下来,最后统计结果表明学生访问网络平台的量人均已超过5次。

2.让学生参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内容的建设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最主要的尝试就是让学生参与网格教学平台课程内容的建设。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所开设的课程都设有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程、教学课件、教学资源、课程题库、学生答疑及讨论区等板块。为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除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程等板块内容由老师制定外,其余内容都让学生参与编写。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日程,结合教材,学生在网络上去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本次课程所讲述内容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编制相关的作业题目和考试题,并充实到课程题库中,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源或自己编制的课件直接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再由老师综合学生提出的教学内容编写下一次课堂教学的课件。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老师采用了某位同学编制的课件内容,该学生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教学内容变成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共同参与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形成一个轻松的教学和学习氛围。

3.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专业教育要完全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性――即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受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等问题,我们开展的教学实践是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专业基础教学,教师可以用学期开始的前两周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目的,明确告之学生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程。然后将班里的学生随机按人数平均分为四到五个小组,按照教学日程和教学大纲给每个组的学生分配一到两次课的教学内容,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所要承担的教学内容,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去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编制教学课件,到时每组学生推荐一名学生,代表本组上讲台讲授本组所承担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课后的作业则改为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心得和提出改进措施,写出相应的学习报告。这样,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学生始终能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出勤率基本都可以保持在95%以上,几乎没有学生会主动、故意逃课。学生的作业虽然有部分可以明显看出有网上抄袭拼凑的痕迹,但学生相互之间抄袭作业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出现。

四、建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转变教育思想,是要求教师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把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更新教学观念,是要求教师应彻底改变教学理念,改“教授”、“灌输”为“组织”、“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创设有意义的情景。[6]即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更好。在学识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了,而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也有自己的专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加强专业基础课实践技能培训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途径

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交叉进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前对于专业基础课教学通常都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专业基础的课程设计往往放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集中培训,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设计题目有深入理解和进行创新设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在课程学习的开始阶段,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和目的为学生设计多个备选的实践性研究课题,这些实践性研究课题的内容通常是与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相互关联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利用网络平台,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不断地提出和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最后,在学期结束时,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集中时间将自己的设计具体实施并制作完成。这样整个课程设计过程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创新性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设计过程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取得的效果自然也就大不一样了。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 “自主学习”的核心

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况下,借助其它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7]现代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合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从网上收集和整理自己感兴趣的有用的信息资料,以学生为主体学会独立学习又善于分享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8]这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

五、结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对授课方式进行研究和改革,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设计的自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是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专业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霍红颖,湛邵斌.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10(9): 8-9.

[2]李书明,田俊.网络学习中个性化学习服务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 118-121.

[3]牟琴,谭良,吴长城.基于计算思维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5): 53-60.

[4]周丽红,吴筱萌,尹欣.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状况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6):46-54.

[5]曹群英.教师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J].外语学刊,2009(6):174-176.

[6]陈小平.对改进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0(3): 52-53.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英语;英语教学;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136-02

英语是国际通用的一门语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英语应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也是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受到广泛的重视。如今,随着高校扩招的开展,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加,使得很多高校在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无法与之相适应,这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落后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网络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将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能显著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

1 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数量多、教学资源短缺的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这对于教学效果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过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逐渐消退,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也可以说,大班教学的模式是影响英语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校教学模式上都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支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一些创新,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2)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主要包括讲解(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三个基本环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来确定,他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制订教学方案,教师的讲解任务繁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上述分析,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全面的创新,才能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 高校英语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网络教学模式以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网络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并不是直接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而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搜集与整理,并且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手段,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信息种类繁多 教学资源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题库、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的教学资源转换为音频、视频、数据库等文件,也可以根究教学的需要对信息进行重组和规划。丰富的信息种类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可用的信息。

教学过程中教学经验和素材积累量大 通过英语网络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获得各式各样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的回馈不仅可以作为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素材,也可以作为今后英语网络教学的参考。随着英语网络课程的开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和学习经验及素材能够分享给下届师生使用,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3 影响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因素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影响网络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网络平台建设的成果,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如果平台建设得过于复杂,则不利于初学者操作;如果平台界面过于花哨,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平台界面不够友好,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必须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构建科学的网络平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的教学水平 网络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播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掌握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利用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根据网络教学的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学生素质 在网络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则无法通过网络教学模式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果。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学习内容与过程的自主选择,所以更注重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高校英语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实践结合

网络小组讨论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高校扩招以后,由于大学生的数量激增,因此很多高校都不得不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场地和经费的问题,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这也是导致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种大班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只能通过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和讲授,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无法实现。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并不能完全取消大班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将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传统的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引入小组讨论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 网络自主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信息多样化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使学生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源相结合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通过制作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在应用效果方面也并不显著。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将网络资源引入课堂中,直接进行播放,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课件的准备时间,而且也有利于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更显著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在网络平台进行分享,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精读听力网络化与口语语音学习传统化相结合 精读听力在网络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具有充足的听力资源和文本资源,能够为学生反复练习提供足够的资源。精读听力网络化与口语语音学习传统化的有效结合,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辅助作用,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时空分离的特点,突破硬件的局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创造更大的平台,实现双方的双向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精读听力网络化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听力和口语语音的学习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也为新时期高校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要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将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

参考文献

[1]潘海鸥,金岩,马鸣华.英语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2]梅芸.高校英语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J].家教世界,2013(5).

[3]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郭蔷,高艳明.走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之路: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转型模式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06(8).

[5]李永乐.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以“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系统”的应用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高力群,刘小龙.将设计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2007.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蜡染;实践教学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2006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素有蜡染之乡的称誉,蜡染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它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既保留着深厚的民族底蕴, 也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贵州蜡染已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发掘蜡染的价值,弘扬民族艺术,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传承和发展民族手工艺,蜡染艺术进入课堂已成樾枰,贵州省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系都将其作为珍贵的课程资源纳入了教学当中。

1 高职院校蜡染课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贵州省高职院校的蜡染课教学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蜡染课理论课和实训课比例不合理。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蜡染课时间较短,在教学中,大多仍然沿袭本科培养模式,因此教学内容大多以理论为主、不注重教学的实践过程,加上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实训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要。同时,随着近年来高职招生形式的发展,高职院校艺术类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专业训练,入学文化成绩普遍较低,对大量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又因为实践课时太少,无法掌握蜡染技法,从而对课程学习失去信心。

其次,蜡染课教学方法单一。蜡染属于传统手工艺,偏重于实践操作,制作工艺较复杂,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讲解和示范根本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画蜡、染色等技能,而蜡染课的教材本来就很少,更没有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材,这就造成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没有其他途径可学习蜡染相关知识的情况。

此外,师资队伍薄弱,缺乏具备丰富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技能型教师”。蜡染课任课教师主要由经过短期培训的专业教师担任,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生产流程了解不够透彻,也不了解当前市场需求,产品开发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很难及时融入教学中,缺乏创新,教学无法与市场结合。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是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对于蜡染这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来说,因为其制作工艺复杂,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掌握其工艺原理和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制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观的蜡染产品,实现教学与市场的结合。

2 高职院校蜡染课实践教学探索-――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笔者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担任蜡染课教学工作,2010年我院艺术设计系旅游工艺品专业开设了蜡染课程,迄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我们在蜡染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大师工作室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蜡染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蜡染课教学和本科应有所区别,主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理论讲解和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蜡染设计制作技能要领。由知识能力、职业能力、素养能力三部分构成:

第一,知识能力的培养上,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蜡染的发展历史和产品生产流程,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第二,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蜡染图案设计、效果图绘制、画蜡、染色、蜡染扎染综合设计制作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

第三,在素养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展示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的蜡染课必须与企业密切合作来开展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院在蜡染课程设置的初期,由于没有可借鉴的课程体系,所以派老师赴安顺福远蜡染厂进行调研后,根据蜡染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企业生产流程的需要,结合我院高职艺术类学生生源情况,由学校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共同制定了课堂实施计划。

第一,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制定教学计划时, 坚持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的原则, 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 教学计划中相对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 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课时达到整个计划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增强课程模式的实践性, 较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结合对企业的深入调研,对课程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以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图案、蜡染扎染设计等为核心课程的学科课程体系。

第二,阶段式项目制教学设计。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把蜡染分为理论阶段(8课时,了解蜡染发展历史及产品制作流程)、实训阶段(16课时,简单的传统蜡染产品的临摹制作)、创新阶段(40课时,现代蜡染工艺品如围巾、壁挂、靠垫等的设计制作)这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生通过以上三个递进阶段的训练后,基本能独立完成类似的蜡染产品设计。

第三,校企联合评价。在课程的评价方式上,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给分的评价方式,以校企联合考核、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重考核为主,由蜡染厂设计师和任课教师一起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采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方式,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分、行业技术人员评分三方面结合,评定出课程最终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在蜡染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我们在以理论讲解和示范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

第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蜡染课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演练法、多媒体教学法、实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启导式教学法等。改变传统学科体系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模拟蜡染车间实际工作情景,将真实的蜡染产品制作案例(如传统蜡染图案、蜡染小装饰壁挂、蜡染围巾、蜡染抱枕靠垫等制作)进行教学加工后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按蜡染产品的生产流程完成设计作业。理论知识实时按需给予,学生在设计中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验证,老师在设计中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后确定设计方案,由小组负责人报教师审批后,再进行制作。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学做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蜡染产品的制作原理、技术流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针对蜡染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教材缺乏、蜡染实训室开放时间的限制,仅靠课堂传授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等问题,我院蜡染课教学团队近年来先后完成了蜡染课教学课件、蜡染围巾活性染色的微视频制作,蜡染在线精品课程的开发等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其中,蜡染微视频已在教学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蜡染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生动的微课视频,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重要技能点以生动有趣、逻辑性强、重点突出的表现形式来教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反复实践探究,能自主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技能难点,此外学生课余还可以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反复实践操作,解决蜡染课堂学习中存在的技能难点,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尤其适合没有美术基础的高职艺术类学生。

第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蜡染课教学中,传承传统民族工艺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结合多种现代材料(如帆布、真丝、亚麻等)和制作技艺的创新,拓宽蜡染工艺的涵盖面,丰富蜡染工艺产品的种类,使传统蜡染和现代工艺及审美时尚相结合,研究开发出适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蜡染系列产品。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和企业联手开发新产品或协助教师完成染制蜡染礼品的项目,随时听取企业对学生研发出的产品的反馈意见,掌握市场需求,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建设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加强师资培训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基础保证。蜡染课作为一门传统民间工艺,更需要良好的实训条件来进行教学。为了保证蜡染课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我院于2010年在安顺福远蜡染厂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同年在省文化厅的资助下,建设了蜡染课校内实训室,并在蜡染厂的帮助下,完善了实训设施,可同时容纳25名学生进行蜡染课教学。由于场地和环境限制,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前期教学,如理论课、设计、效果图制作、画蜡、活性染色等,对技术和环保要求较高的靛蓝染色等后期制作,则由教师在课程的最后一周,统一带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此外,学院于2013年建立了蜡染大师洪福远大师工作室,为蜡染课教学提供指导。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互为补充,将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蜡染课教学之中,使蜡染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此外,针对蜡染课教学技能型教师缺乏的问题,我院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师资培训:组织专职教师赴校外实训基地安顺福远蜡染厂脱产学习蜡染技艺、组织教师赴其他院校参观学习、聘请行业专家到学院培训教师并和教师一起上课等,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尝试,我院蜡染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与教学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掌握蜡染基础理论和基本加工技术之外,还能融入把作品转化为商品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制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观的蜡染产品,实现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但教学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短期内难以得到真正提高,实训设施投入不够等。在这里笔者抛砖引玉,提出两点浅见:

第一,继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可定期聘请行业专家、民间艺人作专题讲座、培训,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蜡染之乡脱产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二,加大校内蜡染实训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校内的实训设施能满足基本教学功能的需要,但由于场地和技术限制,后期靛蓝制作只能去安顺完成,建议在蜡染厂的帮助下把靛蓝车间建起来,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长久以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枯燥、样板戏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社会各界众多的批评“扑面”而来。对于具有工具性、长期存在严重问题、待改革的语文学科来说,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新课改的出现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无异于及时雨、雪中炭。

一、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

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就要树立课改的教学思想,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满腔的热情,有爱生如子的慈母心,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还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渊博的专业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境教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强化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中,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

要辩证认识、掌握运用语文学科新课堂教学理念,做一次义无反顾的理论洗脑。(1)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2)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唾弃,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3)要确立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层次和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应加快课堂交流互动步伐

应加快课堂交流互动步伐,万不可将课堂变成一个人的课堂,完全是老师讲学生听。也要改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通过课堂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为依据为目标,不能完全以课堂进度、以老师讲解多少为依据。改变课堂的主导方向,充分依据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此处的人应是学生,而不能再是老师。但主导并不意味着学生至上,不能因此将课堂变成毫无秩序、思维混乱的课堂,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此外,在课堂当中可以适当穿插德育、学习方法等教育,此举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对今后的各方面成长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以学定讲

优化教学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调整和舍弃,确定教学篇目,并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师生确定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

七、追求教学个性化

1.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演绎作品的个性。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2.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从而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八、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丢

第7篇

公开课、评优课你请专家指点,你准备十天二十天,你花费一点本钱,准备器材与道具,这些都是可行的,但是我们平时的家常课都能够这样做到吗?我们都深知上一堂好的公开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节课如此“投入”。学生的科学知识的获取,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靠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来实现的。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我们更呼唤简约高效的科学课堂。

一、简约高效的教学设计

科学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换言之,就是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重组,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简约重组教学环节

要走向简约的课堂,就要大胆地缩减或者重组课堂教学的环节,整合细小的环节。因为科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活动的一放一收组织工作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果设置活动过多,相当大的时间就浪费在组织上,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各环节。将几个学生探究活动进行整合,如果可能的话,教材可以适当重组安排一到二个大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达到高效。

2. 简约集中探究主题

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切口小,研究深,体现所谓“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科学探究有很多的环节,在一堂课中我们不可能将探究的所有内容训练,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点,将它做深做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变化设计探究过程,简约集中探究主题是为了更有效地探究。

在设计实验时,我们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孩子们有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的前概念,他们会想出很多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在课堂上操作?要给孩子们进行筛选和评价的过程。设计实验要给学生一定的时空间去设计,思考,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这样的设计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等探究的环节,节省了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实验探究中,重点突出。简约的探究过程,是高效探究的保障。

二、简约高效的材料准备

1.精选有结构的材料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科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米”便是材料。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着手,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课成了纸上谈兵。挑选材料时,在保证材料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探究材料的数量,从而实现材料简约。材料的简约不是简单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典型。

2.寻找教材中的替代材料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的科学工具箱,即使有,工具箱里的器材也有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例如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我利用烧杯装水替代三棱镜,光通过装水的烧杯后发生色散,学生也能观察到美丽的光谱,实验装置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很高效。

三、简约高效的教学语言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巧妙地运用简单高效的过渡性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能从整体上促进课堂的简约。语言“简约、有效”不仅表现在和学生的交流上,还表现在教师的提问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应不问或少问,以控制提问数量;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的精神,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四、简约高效的教学手段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句话告诉我们简单、高效是衡量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标杆,在科学教学同样如此。

在科学教学手段中,除了常规的实验教学,科学课堂还存在相当多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技术类的比如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电脑、音响等。这些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师追求简约高效课堂中可以最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科学课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但是由于空间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原因,在搜集实物教材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学时这些内容就成了教学难点。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有做到“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只有关注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才能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教学思想。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氛围,学生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敏捷。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保证良好课堂效果的前提。同时,教师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受到一种奖赏和鼓励,从而感到温暖,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尊重,就能产生对语文课堂的乐趣。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还存在畏难情绪,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交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敢于反驳别人乃至教师的意见,即使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如在一次单元评价后,我讲评试卷时,阅读题中有一个加标点符号的题,有关引号的三种用法。我班学习优秀的李莎莎同学首先回答的这个问题,其中有一处加错了,我问:“不同意她做法的同学请举手。”只见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人举手。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能看出有许多同学不同意,因为莎莎学习优秀,他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看着此情后,我说:“老师知道你们中一定有不同于莎莎的做法的对吗?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答案,你可能就是正确的,现在谁能说出自己的做法?”只见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并说着“老师,我的不同叫我说。”课堂立刻活跃起来。这样就能营造民主欢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尝到学习的欢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教师要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动探究,体会课文。当然,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课文的不同情况常常变换教学方法,达到课课有新意,堂堂有趣味。

例如:孙友田的《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表现的是母亲在月光下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对他进行爱文学爱故乡的教育,使他终身受益。我教这一课时,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唱童谣,表演猜谜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深深的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生动有趣,感受到文中母亲对孩子的启蒙。这样,学生加强了情感体验与沟通,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创造主动参与机会,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课堂上没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被动地接受,何谈学习的乐趣?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己变换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获得知识的渠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锻炼的机会,都能体验到参与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