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低碳建筑设计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原地区;小高层;住宅节能;设计
我国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少。在各类资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所有资源消耗总和的25%~33%,占据能耗总量比重较大,对远离其所在地的其他区域的河流水体、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当前我国的既有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新建建筑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所以,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
1中原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分析
1.1既有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建筑业也不例外,以多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为主的集体式住宅建筑骤然增多,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了节省造价,集体式住宅建筑存在建筑设计标准偏低、围护结构构造简单、居住舒适度较差、环境效应差等缺点,这类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节能理念的要求。并且此类建筑能耗过大,与周围城市环境不协调,更与当前所倡导的建筑绿色化的理念相违背。
1.2新建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中原地区气候特殊,夏季湿热、冬季阴冷,所以该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既要满足冬季保暖又要满足夏季隔热的要求。做好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不仅需要建筑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河南省人口总量大,人均占有资源少,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供应的矛盾日益加剧。“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省政府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深化供热体制改革,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加强公共建筑用电管理,指导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抓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带动等工作,并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都取得了显著成效。(1)制定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豫政办〔2005〕86号)要求,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全面执行居住建筑65%、公共建筑50%的节能设计标准。凡属财政补贴或拨款建筑,在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鼓励执行低能耗和绿色建筑标准。并在2012年编制了《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这两部地方标准吸收了外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先进经验,为该省新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新的标准依据。(2)加强了建筑节能监督管理。河南省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要求,严格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或专项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达不到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准销售使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3)加大了建筑节能执法监督力度。河南省各级政府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着力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等法律、法规监督不执行或擅自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现象。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执法监督力度,保证绿色建筑的顺利建成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政府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在建筑节能起步发展时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建设各参与方的建筑节能意识及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区县单位的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等能力不足、建筑节能产业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等,种种弊端都会阻碍新建建筑节能的发展。
2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2.1既有建筑能耗高,改造价值总量大
新建建筑大多都是高层和超高层,此类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在政策的严格要求下,建筑能耗严格按照低碳建筑进行设计,能耗不高。既有建筑多层和小高层居多,而且大多既有建筑的布局不合理,外墙材料保温隔热效果差,门窗未考虑保温隔热。此类建筑存量多,改造价值总量大,如果加以改造,对建筑能耗的降低贡献巨大。
2.2既有建筑不能满足当前居民的生活舒适性
传统小高层建筑建造时由于条件限制,房屋夏季没有制冷设施,冬季没有取暖设施,室内环境极为不适。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条件提高,大多居民会自行选择采取措施降温或取暖。在夏季,空调通过将室内热空气排出室外的方式给室内降温,然后再将空调冷凝水排到室外,但这都是以牺牲室外环境为代价。而且,空调调温时间过长,室内舒适性也会降低。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环境改善较为迫切,包含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所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尤为关键。
2.3新建建筑应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发展相适应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即强化建筑节能。编制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示范,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动建筑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城市建设,鼓励老旧住宅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改造、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同步实施,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推进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热能、工业余热等解决建筑用能需求。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能耗控制,这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也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发展相适应。
3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筑节能设计师建筑师运用科学合理的建筑节能措施完成作品,不仅仅能够实现对资源的节俭,同时也能保护环境,消耗相同的资源完成更多的建筑,节约我国有限的能源资源,降低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提高利用率。从居民的生活质量上来讲,随着居民生活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希望生活在自然、干净、卫生的环境中,建筑节能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污染,保护环境卫生,从而实现自然环境和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方法
4.1整体设计方案
当前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专家学者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天津大学对基于大数据的节能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准确瞬时确定建筑物内部若干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原因,并能够依据业主的个人喜好做出改变,再计算运行,并能够动态自我修复,形成内部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的智能建筑。此外,在全面提倡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广州某设计公司提出基于低碳节能理念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选取低碳建筑材料并增加其使用率,设计出低碳建筑节能系统,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绿色意识、树立绿色观念,节约资源,实现建筑美学、环境保护和低碳节能理念的统一。清华大学开展了基于整体能量需求的方案阶段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建立了一套建筑方案阶段节能设计方法体系和方案阶段节能设计导则的形式,力求为建筑设计者指明方向。天津大学综合考虑城市和建筑多层面设计因子的系统化整合,进行了基于能耗模拟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转变原有的设计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节能效率。
4.2细化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人员往往从建筑本身进行细化设计,降低建筑能耗。对于建筑规划与布局,建筑群之间有利于自然通风,平面形状为长矩形的建筑应该跟主导风向保持在30°~60°之间,并保证一定的间距便于日照和通风;进行小区规划时,尽量避免周边式和混合式,要留出通风通道,利于建筑群中的空气流动。对于建筑围护结构,最基本的设计方向是在材料和构造上尽量减小热阻,即主要致力于降低屋顶结构、门窗和墙体结构的传热系数,减少热传导,进而降低能耗。
5结语
中原地区气候特殊,设计人员在兼顾冬季保暖和夏季隔热的同时,又在平衡建筑能耗降低、环境保护、建筑造价等三个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有许多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法。相信在国家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够在节能设计的实践工作中探索出更高效的方案,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付祥钊.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DBJ41/071-2012.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S].
[4]DBJ41/062-2012.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S].
[5]詹治国.建筑项目中节能技术的运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218.
[6]宋莎.基于建筑节能理念的住宅设计研究[J].河南科技,2015(16):72-74.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策略
一、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分析
(一)确保建筑与环境相互统一
在以往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建筑物风格与周围环境的契合度上设计人员通常不会考虑过多,但是,从理论上来讲,设计人员应该遵循建筑风格趋同于周围环境,或者是确保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应保持一致性和融合性的原则。由于难以改变自然环境,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尽量将建筑风格趋同于自然环境。然而,从我国建筑设计现状来看,不少建设物设计过于出乎意外,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的配合完全不得当。在基于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之后,有效的改善了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和谐统一,将建筑物内外联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了整体视觉效果,而且调节和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降低建筑能耗
在传统设计理念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会过多的消耗资源,而且还会严重污染环境。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约30% 的垃圾污染物,并且能源的消耗也很多。在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都是绿色环保的,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特别是可以有效控制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例如: 通过自然通风、隔热保温外墙等技术代替空调,太阳能集热器替代电热水器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是资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保护环境。
(三) 实现建筑美学和低碳节能理念的相统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单一的建筑设计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建筑美学,使得现代城市建筑缺乏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无法彰显地域文化特点。基于低碳节能理念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城市自然风光和条件进行设计,从建筑所在区域的特点出发,设计出环保、低碳且美观大方又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建筑物,实现建筑美学和低碳节能理念的相统一。
二、基于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一)选取低碳节能的环保材料
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低碳理念为基准,在使用低碳节能材料的同时,还要充分提升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基于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低碳节能型材料,减少施工现场的材料浪费,有效降低造价成本,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建筑设计中应用低碳节能的环保材料,可以提升施工现场施工材料的利用率,将废弃的施工材料变为可以循环再利用的,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废弃材料形成的污染,有利于保障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理念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材料自身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有利于在选择低碳节能的环保材料时,确保可以选择能源消耗低、利用率高、耐久性强的低碳环保材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保障建筑物充分低碳、节能、环保的效果。在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取内含能源低的材料,充分利用好建筑材料自身的优越性,将建筑自身与材料性能互为结合,提高施工材料的再次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
(二)选择节能系统
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时,应选择节能系统进行能源的节约与利用,实现建筑物的低碳、环保、节能功效。例如: 新风系统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还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的新鲜度,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室内环境舒适度和健康性的需求。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在炎热的夏季,在使用电能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进行西风系统设计时,应首先确定房间的功能,之后依据相关设计标准或节能标准中的新风量指标选择相应的数据。在保证室内环境的质量的基础上还要有效降低过多的能源的消耗,就应该使用独立的新风系统,有效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与低碳概念。
(三)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总体的面积需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拓展其可以利用的空间以及扩大单位面积土地上建筑工程建设空间,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降低单位工程量,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因此,在低碳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考虑工程的结构空间拓展以及室内空间的充分利用。在进行人口居住量较大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考虑提升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可以有效控制住房面积标准,进而可以充分降低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户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灵活的、高效的应用建筑空间,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产生建筑垃圾,降低建筑费用、节约能源,而且还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工程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提高低碳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率
为了确保建筑设计可以遵循低碳节能的理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保证选择和使用的施工材料符合低碳节能需求。装修材料、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会导致巨大的能源损耗,使地球环境、气候不断恶化。通常建筑材料会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例如: 在选择地板材料时,没有充分考虑地板的低碳节能功效,就极容易错误的选择散发甲醛的地板,这样就会对居住质量和居民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以钢筋和混凝土为主,混凝土中的水泥是高污染、高耗能的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选择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时,重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率,确保选择的材料应符合耗能低、功效高、可循环、可再利用等特点,促使建筑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节能、环保。在材料的使用率上,应该充分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周围环境、材料特点等因素,不仅要满足低碳节能理念,而且还要降低垃圾的排放量。科学、合理的使用低碳节能建筑材料,尽可能使用可再次循环利用的、损耗低的、性能高的材料,实现合理优化配置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降低建筑成本,充分发挥废弃材料价值,提高低碳节能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有效实现低碳节能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选取低碳节能的环保材料、选择节能系统、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自然采光设计等策略,采用合理的低碳技术,才可以有效实现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降低能源消耗。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r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曹志明. 对基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的探讨[J]. 低碳世界,2016( 10) .
【关键词】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理念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能源消耗上较之其他国家要大很多。目前,我国能耗总量已经位居全世界第二。摆在我们面前的能源问题已经十分严峻,节能降耗已经刻不容缓,建设低碳节能型建筑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点,应从建筑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着手,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建筑能耗过大这一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建筑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就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浅谈,仅供参考。
1 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降低能耗
建筑在建设及投入使用后会产生出大量的污染物。而低碳节能型建筑和现有建筑相比,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70%以上,对于能源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低碳节能设计。
1.2 有利于环保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为满足自身居住的舒适度,很多用户都安装了空调机组。而空调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能耗较高,同时还会生成一些有害物质,如氮氧化和物以及二氧化硫等,这些物质既污染环境,又不利于人体健康。低碳节能建筑则可有效地减少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空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节能环保。此外,以往的建筑仅仅是在建造的过程中,考虑环保问题,对于建筑投入使用及未来废弃拆除等方面环保问题则常常被忽视,而低碳节能建筑将环保设计理念贯穿于建筑初始直至拆除的全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当代的环境保护,同时也是对下一代负责的一种体现。
1.3 有利于新建筑美学的产生
通常情况下,普通建筑多是以商品化的生产技术为主,由此建造出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及标准化模式,从而使得全国各地的建筑体貌特征均较为类似,严重过缺乏自身风格。而采取低碳节能设计理念建造出来的建筑,因需要结合本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地域文化等因素,使得建筑风格彰显出本地化色彩,新的建筑美学也随之产生。低碳节能型建筑使人们在居住时,既能体验到新的建筑美感,又可以健康舒适的居住,可谓是一举两得。
2 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低碳节能型建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 因地制宜设计原则
由于低碳节能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等因素,所以该原则中“地”主要是指建筑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具体来讲就是南北方建筑的差异,南方属于炎热、多雨气候,北方则是冬、夏分明。针对于不同地区的建筑,在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后选择适宜的建筑型式,千万不能依样照搬,忽视气候条件这一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
2.2 超前性设计原则
就当前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而言,其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较低,这一规定远远无法达到建筑的舒适性要求。我国的建筑在兴建之初,其使用年限一般确定为50年,在如此之长的使用年限中,建筑的热工性能会逐渐降低,加之原有的热工性能标准也相对较低,从而很难保证建筑节能。因此,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取超前性的设计原则,尤其是夏季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应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低碳节能。
3 低碳节能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建筑采光低碳节能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只有选择合理的采光角度,才能确保建筑物获得充足的光和热。就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其位于北半球之上,阳关照射的角度决定了建筑朝向应面南背北。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建筑夏季所受的热辐射降低,并增加冬季阳光照射的时间。并且我国大多数地区夏季的季风走向以东南向为主,采取南向布局有利于夏季放热以及冬季保温,这对于降低能耗起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另外,虽然增添绿化设置能够有效地改善热环境,但在绿化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采光的要求,尽可能不要遮挡建筑正常的阳光照射角度。以北京奥运村微能耗幼儿园为例,其在采光设计方面运用了较为先进的日照分析软件,并以模拟结果为依据进行建筑整体布置,该设计使建筑得到了充分的阳光照射,节能效果较为明显。
3.2 建筑墙体节能设计
建筑墙体节能设计是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墙体节能设计应尽可能选择新型的节能材料,如EPS绝热模块、加气混凝土等。同时在比较容易产生热桥效应的位置上,应采取苯板保温处理,以此来降低由热桥效应引起的热损失。对于外墙饰面可采取浅色系涂料或进行植物覆盖绿化,进而降低夏季阳光的热辐射,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
3.3 门窗低碳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中,节能外窗的设计和窗型的选择应按照建筑所处的环境、气候特性等加以确定。同时应对外窗进行断热处理,以此来降低外窗的热传导率。外窗的气密等级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确定。另外,窗墙比设计以及外窗的朝向设计也比较重要,在具体设计中,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3.4 环保型绿色建材的应用
在建筑的兴建及装饰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大量的设备管材、装潢材料等,这些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是造成建筑能耗及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人造板材中含有大量的甲醛、加气混凝土则会会发出大量的氡气等,此类物质和气体的产生均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程度的污染。现阶段,我国建筑主要采用的一般都是钢混结构,在该结构中,水泥的使用量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水泥是高污染、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建筑材料,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平方米的钢混建筑,大约能够产生出400kg左右的二氧化碳,并且混凝土废弃物还是一种较为难以处理生成物,其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为了体现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以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为主,以此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污染最有利的措施之一。
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建筑的围护结构主要以黄土混入麦草和芦苇等物质加工而成,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土坯砖造价仅为混凝土的20%,以其作为建筑围护结构能够使室内环境更为舒适,而且材料加工过程不需要进行煅烧,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另外,该材料还可以循环使用,经加工处理后,也可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对于室内装潢材料的选用上,可借鉴日本零排放住宅中采用的消石灰壁纸,这种材料在调解室内湿度上有明显的效果。自汶川地震以后,有人提出了“再生砖计划”,所谓“再生”就是利用已经破碎的建筑材料为骨料,并掺入绞碎的麦秸作纤维,然后缴入适量的水泥和啥加工成轻质砌块。该砌块属于环保材料,并且因其就地取材,使得成本较低,加之对废弃物的再利用,达到了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3.5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主要是指将各种太阳能设备与建筑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太阳能集热器等设备,代替建筑原有的屋面保温层,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消除太阳光热效应对建筑的影响,同时还避免了因重复投资带来的成本增加,这种形式将会成为未来低碳节能型建筑设计中的主流趋势。如广州某高层建筑就是采用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该建筑在投入使用后,通过太阳能热水补充了建筑15%的能耗,在电能方面每年大约可节省30%的能耗,节能效果显著。
4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的能耗及碳排放量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大力发展低碳节能型建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充分将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并加大低碳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只有不断坚持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才能使我国未来的建筑真正成为低碳节能型建筑。
参考文献:
[1]谷立静.林波荣.周翔.朱颖心.大窗墙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研究[A].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第一届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1).
[2]武振霞..珠三角高层住宅设计与空调能耗问题研究[J].住宅科技.2008(9}.
[3]赵孚洋.浅析建筑节能中的低碳环保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1(4).
关键词:绿色设计 低碳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rise of gree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a set of solv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standards. And introduces several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on green building aided design software, chang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form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Keywords: green design low carbon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已经彻底改变人类对未来的预期和想象,气候问题第一次如此严重的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不可否认的趋势是,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低碳时代。我国也积极的推行了建设和发展低碳型社会。低碳最核心的是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规划出低碳发展的方向。同时,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广泛的应用,依靠技术来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作为建筑业的龙头行业----建筑设计行业,近年来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低碳设计方针,也就是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之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和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建筑业是资源、大能源的终端用户,我们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能源的50%用于建筑物,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一半以上也来自建筑业。建筑业在各行业的在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中,也占到了50%,据统计,中国每建成1 m2的房屋,约释放0.9吨二氧化碳。打造低碳建筑是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关键因素,而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行业低碳趋势的领跑者。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1.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一些生态设计软件往往具有设计和评价功能,例如设计中的内外环境的模拟与分析,分析建筑设计的经济成本,评价功能也是往往基于本国的规范和法律来工作,上述软件著名的有约30个,例如生态建筑大师ECOTECT,建筑能耗模拟eQUEST等等。
1.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2006年,我国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7年相继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在建立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的国家标准。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先后研制了多个软件可用于建筑设计的绿色辅助设计,例如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软件GBADA,还有建筑热环境设计软件DEST。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针对每个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者的操作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评价、构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包含了开发体系与其环境的构成,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关心和尊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还有居住者的内心环境,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而高效发展的原则
在绿色建筑中对能源的节约是时时体现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加强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同时广泛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充分结合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尽量为后期扩建、改造、维修等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建筑需要较好的适用性,体现建筑对用户的关心,加大了用户与环境的沟通。重点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以及建立立体的绿化的系统净化环境。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
整体环境设计是建立在一定区域内,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考虑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对建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性、整体性设计。整体环境设计有如下方法:
(1)加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资源背景相结合,一边加快建设,一边保护和利用己有资源。同时,改变不合理的规划模式、区域划分;另外,让城市的历史文明、地理外貌得以延续。
(2)加大绿化环境力度。社会向前发展,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绿化可以创造空间,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色植被覆盖地面,势必产生大量的水分蒸发,环境一般比较凉爽、舒适;较高大的落叶乔木可以在地面上造成完整的树荫,减少路面吸收外界热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净化空气,有效提高所要求的空间的含氧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对绿化环境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创造出良好的小区域气候,在此也建议相关部门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中。当前,环境绿化主要指小区及其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3)考虑整体,充分使用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手法,使居住小环境内外环境协调。例如:小区临近城市河道,则应该充分利用附近的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积极考虑介入景点视线,促成内外景点的互为一体;毗邻历史名胜保护区的居住区应尊重历史、保护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溶于先进的景点设计中,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个性,并为所属区域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是单体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关系密切。直面建筑热耗大于曲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的布局的建筑热耗小,因此,具体设计时要减少建筑外墙面积、限制层高,减少建筑外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外立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
(4)建筑节能设计。要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于此同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智能化建筑,即为运用了大量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建筑,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进行自动调节,进而控制“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从而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留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
目前,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就是因地制宜,把因地制宜作为设计、发展方针,集成应用合适的技术,充分理解整体设计的思想,前面提到的辅助设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包括,模拟、校核、评价等作用。设计软件除了需要一个强大的核心外,还需进行系统的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绿色生态适用技术体系数据库。如果此数据库建立起来将对今后的设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好处,成为里程碑式的工程。
我们必须吸收国内外同行的特点长处,紧密结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备我们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依靠这些软件,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
实现人类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必须对原有的不适应当今建筑发展趋势的理念进行颠覆。所有绿色建筑的实施必须经过绿色建筑的策划, 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设计,对实现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大有裨益。
发展绿色建筑绝非我国,而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环节。我们坚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业走上一条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李丽艳;中国CDM的政策与进展技术
[2] 刘志峰,刘光复. 绿色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
关键词: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低碳;生态;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近些年各行各业的产业经济增长步履迅猛,但不可避免的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不论是对居住环境要求还是对各类能源、资源的使用需求也在与之提升。同样,对建筑行业下的各类公共建筑而言,由于工业化经济下的强烈生产需求和城市规模不断壮大所影响,各类建筑材料损耗严重,甚至非常铺张与浪费,并能随处可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充斥在其中。虽然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并不能轻易改变公共建筑不去应用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格局,但却能通过先进节能技术工艺、环保材料的综合应用,使现代公共建筑设计出来的施工产品打造成节能、低碳、环保的理想建筑产品。因此,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值得业界人士予以高度重视与关注。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特点分析
绿色建筑产品的成功投产运营并被市场的高度认可和接纳,并不是因为绿色建筑施工具有的成本可控的价格优势,同时也因为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各类现有能源,比如节能、节水、节电、节水等,进而会最大幅度降低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提供给人们居住、办公、娱乐时的健康建筑环境,使之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等最大限度的回归大自然。此外,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念应用时,由于要全面考量到生态环保收益和经济适用需求。因此,建筑产品投产运营时往往可获得可观的经济利润,又能实现显著的生态效益,做到人和建筑以及环境间的和谐共处,促进建筑产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保建设间的持续化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综合运用原则。公共建筑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服务宗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可靠、便利的建筑场所。和传统设计概念相比,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利用各类资源、能源等,强调合理综合利用,高度体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同时,公共建筑往往人流较多,流动性明显,所以也要强调因地制宜,能够利用好各类现有自然条件,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能够与自然合一,充分将设计理念渗透到到公共建筑产品施工全过程中。
(二)最佳效益原则。在满足业主单位设计要求的基础之上,绿色设计理念应用要结合工程概况将项目施工所在场地的周边现有条件、社会人文要素、自然环境等考到在内,从而才能设计出适宜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地域文化传承的公共建筑产品,待项目营运时可促进建筑产品被市场所接纳,使之具备充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价值。
(三)高度适用性原则。一般建筑设计要考虑实用性需求,但绿色公共建筑要在此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具有高度实用性,能够增强建筑内部和外界间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建筑产品设计中如果应用了玻璃墙,此时需要考虑避免光污染的同时,还要考虑风格、美观、人文关怀等,从而才能增强人与建筑以及外界的交互性,给人们提供适宜、健康、舒适的建筑场所。
三、公共建筑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建议
(一)设计方案。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能源,比如自然光照和自然风力。在设计时要明白任何一个项目组织设计都要满足经济适用原则,所以必然要为长期考虑成本控制而进行合理计算,并不能只看见项目各工程作业的工程量增减花费成本,同时设计目光也要带有远瞻性,能够考虑可以合理利用的施工建材成本回收费用。此外,在技术工艺选用方面,也要适当应用生态策略技术,准许在设计阶段中谋划出不同的设计文件,以从中挑选出集多种方案优点于一体的优质设计方案,取长补短,为项目施工打造出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公共建筑提供有力基础。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绿色建筑设计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比如,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言,原有对建筑容积率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2.5逐渐升至3.0,且覆盖率也由原来标准的25%下降到18%。此外,对于建筑项目所选施工场地,要确保做好必要的隔音降噪、防光污染、节水节电等设计考虑,以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并能合理利用交通体系,可以将施工组织进场出入口设置在运输条件通畅的一侧方向。
(三)合理应用建筑材料。
1应用无公害材料。施工方案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该是对人体身体损害最小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要具有低挥发、无放射、低活性;同时,要对常用的粘合剂、地板砖、模板、绝缘类材料等的选择,除却考虑材料性能意外,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公害”,从而才能确保公共建筑各类工程施工所选选用的材料具有绿色、低碳、环保,满足“原生态”要求,为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2应用节能环保材料。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领先市场前沿,许多新型建筑材料流行于市场。其中这些新型材料不乏有一些建筑节能的环保建材。如果是大型商场或者一些民用性质的公共建筑,供暖费用往往是一笔较大开销。因此,设计阶段时有关人员要充分考虑供暖建材是否能够利用环保节能式的材料。比如可以在写字楼等大厦选用太阳能幕墙,既环保又为供暖提供必要的热量,一定幅度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
此外,也要重视水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和重点保护。我国水源分布不均匀,各行各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能源使用需求较大。在建筑设计时一要强调保护水能源,二要强调积极推广循环水利用。比如,现代建筑中雨水收集系统、水处理系统等。
(四)考虑要全面系统。建筑设计要全面考虑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具有的气候特点来设计选用出合理的节能式低耗材料。此外,也可以就地取材,强调综合利用,以降低建筑运输成本;或者可以通过节能墙体建材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效益;通过空调冷凝热当作平时生活所用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地热能产生的热量为生活用水提供温度,留作日常生活用热水;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一方面可以监视构件在恒载作用下受力情况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在实际施工中也可以利用该方式修复混凝土结构;建筑构造物表面材料,要选择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的建筑材料等。
结语
绿色建筑是时代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屡遭破坏严峻形势下的产物。它的应运而生,能够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与保护环境,并能重视生态效益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一方面应能注重人们的实用性需求,另一方面应能合理设计,充分注重各类能源的高效运用,强调现代公共建筑产品能够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从而才可以通过公共绿色建筑来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共繁荣的持续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理念;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对能源的消耗。当前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了全球问题。绿色建筑的出现对于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了当前建筑的发展趋势。
二、建筑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1、建筑设计人员要有社会责任感
建筑设计单位与设计工作人员每设计一项建筑工程,都要从工程施工建设开始,工程设计者就要开始对所承担的起长期的社会责任。而建筑工程责任的范围非常广,意义重大,承担责任的时间较长。而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同时是后代人生存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事件,不可忽视。
2、“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的“地”一般是指建筑物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这些气候特征体现为冬冷夏热,雨量集中等特征。所以,某个地区的节能建筑,一定要适应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不但不可以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可以仿照夏热冬暖与海洋性气候区域的建筑形式,更不可以复制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区域的建筑形式。
3、超前性原则
当前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建筑护结构的热工作用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要求不高,通常只是完成现阶段节能一半目标的要求,这和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相差甚远,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加大。伴随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水平应该分阶段进行修改,而建筑护结构的热工作用也应该得到不断提高。因为建筑的使用年限比较长,到时根据新标准再对以前的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需要贯彻超前性原则,尤其是对于夏季酷热地区而言,该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一定要突破节能设计标准所规定的最低数值与要求,进行适当加强,需要控制屋顶与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的温度。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谈到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还需从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始,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和解释已成为“老生常谈”。但要把此概念落实到建筑设计中就不是那么“简单”。其实,在“绿色建筑”理念出现之前,建筑设计本身也是存在绿色建筑的影子。建筑设计本身就经历了从实现功能、美观(符号),到安全、持久可靠,到规模、舒适发展的过程。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空调、电脑、电视等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随着建造技术,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规模更大,功能更广、舒适度更好,随之支撑其发展的资源消耗也成倍增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人口的不断膨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环境的不断恶化等,这些都已改变建筑设计的方式,要求在实现功能、美观、安全、舒适的前提下,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降低成本。
虽然我们的现存设计标准中都涉及绿色相关的内容,如合理利用自然通风、日照,合理布置空调系统、选用高效的用电用水设备(空调、变压器等)、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等条文,但是建筑设计的宗旨仍然是以保证功能、美观、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实现初投资的经济性和投资的高回报率,这也与开发商的投资利益最大化的思路密切有关。然而“绿色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绿色建筑”强调的不是初投资经济性下的建筑性能最佳,而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下的投资回报率最佳,简而言之,更加关注的是“动态回报率”,而不“静态回报率”。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理念导入,对于建筑设计行业并不困难,困难在于以下三方面:
1、性能化设计的普及化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不同,性能化设计方法更加注重定性设计方法的定量化、定量设计方法的可视化、粗放型设计方法的精细化,同时更加强调预测建筑的未来性能,如能源的消耗、运行特征与管理、室内的声光热环境、消防疏散、各种设备的安装更换,甚至包括建筑的建造、拆除各种阶段的情况。
2、先进技术的规范化
绿色建筑不仅导入可持续、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也引导了很多先进技术的使用,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分项计量技术、光导光纤技术、节能照明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空气热回收技术、蓄冷蓄热技术、遮阳技术、高效围护结构保温技术等。
先进技术的引入,毕竟也会促发相关产品的发展,如光伏电池、真空集热管、智能电表和水表、光导管、LED灯、全热交换器、模拟分析软件等。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方面需要去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适用性、优缺点、实际效果和相关技术参数之外,还需须了解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这些技术,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规范化,很多技术在应用之初即无标准可依,也无实例可鉴。
值得可喜的是,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相关标准逐步得到了完善。近期陆续颁布和修订的标准,包括光伏、光热、地源热泵、用能监测系统、建筑遮阳、节水设计、节能设计、半导体照明、室内热湿环境等。当然,还有很多方面的标准还欠缺,如光导光纤照明、自然通风、计算机软件分析、建筑气象参数方面等,此外,已有设计标准相关技术的技术措施和图集资料也还需完善。
3、设计流程的优化
因为绿色建筑强调全寿命周期,强调性能化设计,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一方面要求设计师需要了解设计的相关知识,还需了解建筑的建造过程和运行使用的运维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计算和分析设计方法的优劣。其实对于社会分析逐步细化的今天,设计师难以全部掌握这些技术,为了适应这两方面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改变本身固化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式。
建筑物理专业必然成为绿色建筑设计新流程中的一员,他们主要承担多种设计方案的性能比较分析的责任,以帮助设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出最佳的建筑,当然有些大型企业还会诞生如建筑材料/产品咨询师、建筑需求分析咨询师等分工,他们可以为设计师释放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设计方案本身在功能、美观、舒适等基本功能的优化组合和实现。
四、绿色建筑设计及发展策略
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风格和品位的缔造者,产品的视觉形象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寿命期限相对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由于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造成大量的产品品种的过时,以及产品频繁更换的速度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果能延长产品寿命期限,就可以减少对资源无谓的浪费。研究表明,在促成现有产品过时方面,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质经济相对繁荣的今天,往往消费者的好恶直接决定着一些产品的“寿命”。从某些角度看,“绿色建筑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开展。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谈了。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则分为十几个方面: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3、实用且节能;
4、护结构系统;
5、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
6、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
7、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8、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9、优秀的建筑能源系统;
10、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11、智能楼宇自控系统;
12、智能楼宇自控系统;
13、提供高舒适度的其他技术系统;
1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五、结束语
总之,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绿色建筑成为了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更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建立一个拥有成熟的建筑系统,和技术支撑的建筑设计体系。在绿色建筑的研究上,不仅对自然,同时也对人工产物进行统一研究,不仅对外表形态进行详细的研究,而且也对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人类、自然与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在目标上,它最求人类、自然和建筑统一协调的发展。建筑设计原则上遵循设计追随自然。并且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建筑科学技术。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要求建筑的建造标准要符合生态环境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城市与建筑物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消费者同时也要成为生产者。建筑要与自然环境之间有机统一良性循环,具备“绿色”自然生态特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研究,随之带来很多的变化:第一,改原则确定了建筑不能无休止的满足人类的愿望,一致造成无约束的发展,久而久之必将引领人类的灭亡。建筑的研究应基于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相互依赖共存的整体观,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有节制。其次,原则要求做到建筑研究应与所处环境不分割,作为一个整体,对于特别的空间环境要应用到整体管径中,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筑上的要求也是人类进步所必须。第三,根据这一原则,建筑不仅仅对于环境,对于人类居住环境也有要求,保持可持续的研究方向,每一栋建筑都要考虑到未来。
绿色建筑体系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人类千百年以来的建筑活动,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的建筑理论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建筑师工作的目标、范围、准则和方法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因此,绿色建筑体系是两大体系(古典建筑体系和现代建筑体系)之后再建筑领域的第三次变革。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城市化率将会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21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万到1500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的平均耗能比农村人口高3到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建城乡房屋面积将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接近40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都是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仅是33%。在建筑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能耗占全部资源与能源的50%,这也增加了环境得负荷。这些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将是一种巨大挑战。因此,必须着重发展绿色建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对策
1、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管理制度及政策
为推动绿色建筑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管理制度。比如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他的一些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等。
此外,国家加大促进绿色发展和建筑节能动力:
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率。绿色建筑按星级奖励补贴和容积率,三星级建筑补助80元/平方米、二星级45元/平方米;一星级奖励百分之一、二星级奖励百分之二、三星级奖励百分之三容积率。
加快公共建筑绿色改造。2011年启动公建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津、渝、深获2.4亿中央财政补贴,改造面积1200万平方米。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大型公建下降30%。
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深圳、厦门已将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建筑,2014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房建筑必须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2、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实现低碳城镇化发展
我国各类建筑建设正处高速发展期,具有粗放发展的显著特征:(1)房地产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产业,建筑使用寿命普遍小于实际寿命。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寿命仅30年左右,发达国家为80~125年。英国建1次房,我们建4次。(2)既有建筑能耗高。全国400多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新建筑也只有不到10%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我国单位面积采暖能耗高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不完善;缺乏完善的工业化住宅建筑和部品体系,技术配套、集成度低。
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判断,我国还有至少三十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期,预计全国每年有1500~2000万农民进入城镇,每年新建建筑约为20亿平方米,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与此对应,我国每年将消耗约占全球40%的水泥、35%的钢铁。今后,我国大城市都将新建卫星城疏解重叠的服务功能和高密度的人口,新建卫星城都应采取低碳生态城的模式。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采取了一些积极政策措施:
国家推出建筑节能战略——《“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具体要求: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做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广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和再生建筑材料。
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742个,建筑面积7581万平方米。我国年开工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国家已制定了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规划目标。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西部地区扩大单体建筑示范规模,逐步向规模化推进过渡。
3、抓住绿色建筑发展机遇,促进节能产品应用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即将印发,成为继福建、山东、江苏等省之后又一个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地方,这为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引来新的发展机遇。
(1)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LOW-E玻璃、LED是目前绿色建筑的几大助推器。
太阳能光伏产品、LED使用前景广泛。2012年太阳能光伏晶硅组件价格比2008年降低83.3%;2011年,LED室内照明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2%,未来5年,LED照明成本将下降八成。地源热泵稳步推广。2011年地源热泵已完成施工面积2.4亿平方米。LOW-E节能玻璃前景看好。它具有显著的阻热保温功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产品,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居住舒适度。
(2)房地产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
以绿色生态、低碳节能为带动,我国的绿色房地产取得了新的发展。中国建筑节能意识日渐形成,城市新建建筑的节能比率不断提高。设计阶段,节能建筑从2005年的53%提高到2010年的99%;施工阶段,从21%提高到95%。有超过20%的城市启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许多城市开展了低碳城市示范实践,有力地促进了
绿色房地产的发展。为此,提出一些建议:
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通过工业化建造方式和产业链组织方式,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推进住宅全装修。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装修设计“三图统一”,实现土建装修一体化。加大推广低碳技术。包括太阳能等清洁能源,LOW-E玻璃等节能材料及产品,可再生能源应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结束语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诞生的。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全面结合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也丰富传统的建筑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对于我国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的现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同时最重要的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我过国情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总结出一套相应绿色建筑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帆,武德俊.推进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快速发展[J].节能与环保,2008,(04).
[关键词] 景观设计;低碳;低碳建筑;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低碳、生态的理念,试问低碳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低碳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低碳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低碳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①国内现状。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低碳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②国外现状。国外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以《Design with nature》的出版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
二.城市环境景观低碳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低碳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低碳景观的重要元素,查阅资料,整理出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方面的作用,作为佐证材料。
①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②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外国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三.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①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②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③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④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国建筑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四.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①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