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

第1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预习习惯 学习快乐 理解课文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活力四射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但由于他们年龄小不稳定,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性差,在学习上通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如何在语文教学上帮助学生突破困难,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我根据任教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教学上的几点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养成预习习惯

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实际、科学。一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教案。同时,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二、设计精彩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思维浪花。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导入的类型多样,有听曲,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温故知新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如我在导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又熟悉的歌曲《小燕子》(播放歌曲《小燕子》),你们可以边听边唱,还可以在座位做做动作,尽情地表演表演。同学们立刻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边唱边自由跳着、舞着,陶醉在优美的歌声中,我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人物小燕子。接着以猜谜语引出冬瓜和茄子:绿枕头,当中空;包棉絮,蓬蓬松。紫花结紫瓜,紫瓜包芝麻;看来像香蕉,生的不能吃。用这两则谜语不仅揭示了冬瓜与茄子的特征,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想通过阅读思考学习,寻求答案。

三、教学直观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决定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远远胜过用千言万语去解释它。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五种感觉器官中,视觉学习效率约占百分之八十,学生喜欢看色彩鲜艳的物体,观察事物常从兴趣出发,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目的性不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考虑了这些因素,充分利用了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在《乌鸦喝水》这一教学活动中,首先,准备好一瓶红水和许多小石子,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时,我请同学上讲台往瓶子里放石子,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水位慢慢升高,这样在快乐中学生事半功倍地理解课文内容。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实物等,在教蔬菜的名字时,我都准备好了这些蔬菜,上课时,每教一种蔬菜,我都出示实物让学生看,学生熟悉的,就先让他们说出名称,再出示生字;学生不熟悉的,可先出示生字,再出示实物,这样学生兴趣大增,直观演示法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

四、营造学习氛围,体验学习快乐

如果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小鸟回家”等形式的游戏,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筋想、动耳听和动口讲的训练,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五、精心设计提问,发挥想象空间

课堂提问设计是一门艺术,那些杂乱无章、没有主次、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毫无效果可言。只有精心设计,提高问的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司马光》时,要求学生说出小孩落进水缸后,其他人表现怎样?结果学生只是照着课本回答。于是我让他们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就落在缸里,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他?结果,很多学生都积极动脑想,并能生动地把他们的心情和办法说出来。两种不同的提问让我深深认识到巧妙设计提问的重要性。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像《自己去吧》,《树叶》等课文学完后,我要求学生仿写课文,作业反馈中,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六、关注学生言行,提高学习效果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提升 策略 有效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77

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人们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秩序差,导致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受到影响。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展开分析与研究,寻找更科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将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很难正确把握教学难点,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欠佳,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教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教师或多或少存在不用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简单的对当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虽然学会跟着操作,效果似乎不错,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原理,以至于在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难以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用在课堂演示中的时间往往较长,学生自作和研习的时间却很短。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股脑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操作时间短,不能真正得到练习。有些学生也只记得教师所讲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很多知识在教师讲过之后很快就遗忘,使得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无法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今后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了应对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重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师应从课前准备、教学观念及学生的能力等方面入手制订相关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促使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实施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因此,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确把握和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及关键内容,从而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课堂准备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设备进行检查,计算机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工具,一旦计算机出现问题,那么教学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应做好学情分析,应当重视教学软件及教学设备的检查,保证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条件。

2.积极更新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们必须掌握的常识性知识,如果不打好稳定的基础,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已经成了现代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学思想,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基础保障。教师要加以重视信息技术,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使他们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在进行幻灯片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打字速度,对于打字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的幻灯片制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操作设计。对于打字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任务即可。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促进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相互讨论,让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得到他人的意见,促进创新性人格的生成,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3篇

一、“活用教材”的策略

科学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首先,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与智慧,对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识。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①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兴趣点;③从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二、“弹性设计”的策略

科学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它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这种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弹性要求。首先,在制定探究性学习目标时,除了共性目标外,其它目标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科学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学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由教师操纵的机器,在课堂上要刻意谋求的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如何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是向导而不是看守。教师除了预先设计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上要留有余地。最后,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为了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板块教学”的策略

“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而单一化的教学方案的流程是固定不变的:复习铺垫——新课导入——新课展开——巩固消化——课堂小结。这样的教学流程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显得呆板、僵硬,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因此,把这五个教学环节设计成五个活动的板块,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或换位。如果学生课前已经对新知识比较熟悉,“复习铺垫”这个环节就没有必要了;而如果在新课展开之后,发现学生对需要复习铺垫的知识不甚掌握,就可以再次铺垫。“课堂小结”放在巩固练习之后或之前,也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再作决定。另外,五大板块下面又分成许多活动的“小板块”,每个“小板块”代表一种方案。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个“小板块”,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

四、课中生成——构建“互动网”

预设好的教学预案,是为了在课堂中完美展现,但又无法预料教学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教案的限制,开放的科学教学具有较强的资源性,如何利用这些鲜活的资源生成教学活动,和学生共同构建起科学学习的“互动网”,进行生成性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1)找准起点,因人施教。课前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自觉“预计”课中师生、生生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对于初一学生,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特点,多动手、多动脑,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后续学习为着眼点。在《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认识结构,掌握使用方法,为后续教学中使用显微镜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因人施教的切入点,它是教师“胸中有人”教学观的体现。

(2)由此及彼,趁热打铁。 教师要学会倾听,做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的看法认真思考,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思考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若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即使偏离原来的目标,也要跟着学生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它是“教学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观的体现。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拉近师生距离,和学生一起探讨。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趣味作业,全面开发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3、科学引导思维 巧设问题情景。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必须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进行。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实践操作,深化学生印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学习内容具体化,学生记忆被强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5篇

1 要做好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评价

1.1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说、唱、玩、演、看”等各种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认识英语、习得英语、运用英语,使他们通过小学初始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这个目的为基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应避免出现肤浅性、狭隘性、苛刻性、偏离性和不切实际的完美性。

1.2明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识技能和评价标尺。《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1.3明确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素养,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都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主要是通过“说、唱、玩、演、看”的活动习得第二语言。

2 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2.1 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艺术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外语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产生阶段性差异的变化。当他们初始接触英语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强的新奇感,对英语充满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处在接受语言训练最佳的年龄阶段,故学得也快,有很强的模仿力。但这种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随着知识水平与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识满足不了心理要求,它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就会引起学习外语的情绪变化。一方面,一些学生探秘心理更强,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渐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语难学、英语无用的错误想法。为此,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差异变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要不断加以调整,保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心。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有参与的需要,有表现的欲望。不要压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活化教材,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知识水平及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差异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接受能力好、表现欲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要加以鼓励,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在活动中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2 控制课堂教学评价范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果是以听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听力评价活动上;如果是以说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说的活动上。至于在以某种技能为主的活动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动,教师就不宜占过多时间面面俱到都加以评价。如听力活动课出现读的练习、写的练习,就无需对读、写一一加以评价。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会使学生迷惑,不知该堂课应该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2.3 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2.4 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总结

评价反馈的目的就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馈的信息量大,客观性强。教师及时将课堂评价信息进行反馈总结,并对其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指导今后的教学,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反馈总结方式可采用写课堂教学小结,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或与学生交谈等方式。

3 保证评价内容得以实施的方式

第6篇

一、运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制作教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具,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参加课堂的交际活动。

自制挂图,激发兴趣。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制作挂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如在学习学科时,教师制作一张课程表,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教材内容,除制作挂图外还自制了一些其他教具。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五BUnit 2 A telephone call E部分时,doctor说:“Open your mouth and say ‘Ah’。Patient听了之后说:“Ahhh。”教师做了一个小电筒,听筒和帽子,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学生争着带帽子,挂听筒和拿电筒,争着做医生,个个抢着表演对话,这样一节难度较大的对话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掌握了。

利用实物,充实教学。其实教师、学生及教室内的一切陈设都是资源,课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

如:在牛津小学英语五B中,在教到Unit1 A new term,Unit3 Hobbies时,就可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在教到Hobbies时,学生自己的业余爱好就是很好的谈话题材;在五B中,当教到Hobbies 时,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关于业余爱好的一些照片,特意把自己的照片放大贴到黑板上进行教学,这就很真实,很生活化,效果相当不错。

二、发挥简笔画的功效,让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

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且达意传神。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教学代价(一枝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直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但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绘画技能。如表示形状的square, circle, diamond, rectangle, triangle和star用简笔画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证明,简笔画教学既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又使课堂活而不乱,变而有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段。

三、运用肢体语言,避免文本中空洞的说教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但学生大多初次接触,因此教起来却不太容易。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在单词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在教到car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双手作开车握方向盘状,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教run时可做跑的动作;教headche时,可做用双手抱头的动作;教monkey时,可学猴子玩耍的动作等等。

在巩固生词教学时,利用肢体语言,同样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如巩固music、sports、computer game、singing等单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做拉小提琴的动作,其余学生答music;一个学生做运动,其余学生答sports;一个学生做打字动作,其余学生答computer game。还可倒过来,让一个学生说单词,如singing,其余的学生做唱歌的动作;一个学生说Sports,其余的学生做运动状等。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说唱歌谣时,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如在教Let’s chant时,教师边教边做动作,学生边说边做,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如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1B中的Let’s chant: Father and mother,help each other!Sister and brother, play together!

可这样编动作,效果不错:双拳紧握(左大拇指代表father,右大拇指代表mother,左小指代表sister,右小指代表brother),吟唱fatherand m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拇指;吟唱help each other时,做出两拇指合并状;吟唱sister and br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小指;吟唱play together时,两小指相互弯曲互动做玩耍状。学生边听录音,边念歌谣,边做动作,易学便唱,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教字母、单词、句子,还是歌谣、儿歌,我们都可利用形体动作来优化教学。另外,在使用课堂用语或进行对话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

第7篇

龙点睛",全面的设计必不可少,适应学生的心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精妙的导入,精心的小结,环节设计,学生心理

新课改要求给学生减负,而改革课堂教学是“减负”的关键。至于怎样改,用什么方式,应因人因内容、对象不同而异。但不管用什么法,引导好“主体”很重要,设计好课堂更重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交给自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精妙的导入

一节课的开始,正是学生心还没太收回来的时候,因此此时的授课一般放的是次要的知识,可是要想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教师的导入,就显得蛮重要。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例如,《能量流动》这一堂课,通过一个问题导入新课。问题:假设你和小说中的鲁滨逊一样,也流落到一个孤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原上草教学论文你随身携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和15kg的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方案: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然后吃鸡;3.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4.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学生众说纷纭,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教师不做回答,设置悬念,告诉学生想知道答案我们就来学习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

二、精心的小结

课终时的小结往往会被大多数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忽略掉。人们常说“注重细节的人,注定他会成功”。在课堂上也是,注重小结的教师,他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多一半,因为课终时学生已经跟着老师的思路将知识过了几遍,但还是散的,需要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将知识压缩概况。

在小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前呼后应,水到渠成,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和谐。有时教师也可以提前把课堂的重点内容编成口诀之类的易于记忆的简明扼要的语言,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效率。例如,《细胞的增殖》这一堂课,在小结时用口诀形式原上草教学论文概括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前期),形定数晰赤道齐(中期),粒裂数增均两极(后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末期)。

只有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结,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落到实处,给一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这种小结的方式,与的导语呼应,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自然。

三、环节设计尽量顾全

高中学生的心智基本健全,但是自控力还不是那么足,需要教师的关注,辅导与监督。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很多教师做到了,可是怎么样才能保证还给学生的课堂更有效却不是那么容易。教学中既要注重师生的合作,还要注重生生合作。教学相长,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防止了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模仿和继承,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创新和发展,学生之间的协作,保证了集体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时可以考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思考题,并在课堂上反复巡回,以初步掌握学生的讨论学习情况,以便在后来的集体巩固中做到心里有数,知识点有轻重之分。

例如,在《通过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加》授课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来说,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那么又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使得细胞种类增加”,让学生从自习课本内容逐步掌握课堂内容。

课堂环节无论怎么改,目的除了要让好学生够学,还得让后进生也有所获。

四、稳抓学生心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味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有效的课堂是,学生能够始终跟随教师的步伐,掌握重点;成功的教育是,学生一直能够激情高昂接受知识。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授课中往往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的情况:那此时教师就绝对不能干枯死板的绞尽脑汁的用语言传达,表情是此时最好的传达方式。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因思维定向出现差错,教师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点拨,学生会十分敏锐地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思路。例如讲第4 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长素的发现及作用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阳台上的花弯向阳台外生长?而空旷草地上的花草不向光弯曲?”这一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自然认真听课,教师便可从旁进行启发:“列举一些科学家为了寻找答案,设计的几组实验,并通过录像观察了模拟实验。”这样学生便会茅塞顿开,讨论后一致认为: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作用的缘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在找到答案的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学到科学的分析态度及思维方式。

第8篇

根据本人在这方面的教学尝试,经梳理、归纳为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课堂准备宜充分。在备课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导是为了主体更好地表达、更好地发挥、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备课者在思想意识上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将教情、学情与开放性问题、开放性课堂练习设计融为一体,使开放性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创新机制,满足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的需要,俗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也许就是这个理,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从而游刃有余地应对开放性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使课堂的开放性更富有教育机制、更富有教育激情、更好地面对每节课的教学和教学中的每个学生。

二、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里、环节中,体现出老师教学的匠心独运。如语文课的导入,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都应体现出开放性,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语文学习中学习到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体会到创新带来的乐趣,带给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开放性的教育机制,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提问、善于设计好开放性的问题,是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成败系于此。可以说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它可以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的展开,也可以是多个开放性问题的环环相扣,当然,开放性问题可以是基础性的,也可以是阅读性的,或者是思想性的、思考性的。教师要善于创设相适的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努力使开放性问题与开放性课堂教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逐步达到自然融合。

三、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开放性题材,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新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题材的教学内容,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失物招领》、《夏夜多美好》,二年级下册的《充气的雨衣》、《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三个儿子》……甚至连《学习园地》中都有许多开放性题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使用这些开放性题材,就能给学生打开一扇思维的门窗,为他们插上奋飞的翅膀。同时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源头活水,真正体会到以教材为凭借带给课堂的新变化,感受到新课程的奥妙。

四、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不囿于课堂,同时也很重视对课堂的延伸。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外开放性语文作业的布置,它包括对作业开放度的契入点的选择,根据经验应适合教情、学情适度延伸,如教学《养花》这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你养花或赏花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选择其一回答得井井有条,反映出学生通过学习再结合实际问题的回答上确有一定创见。当然这种训练不可能靠一朝之功,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二是课外开放性作业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忌不切实际地拔高。学生学习了《桂林山水》这课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语文课堂的开放度,需要语文教师有一个开放性地学习、运用机制。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不能仅靠自己学到的一桶或半桶水,那样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因此作为教师应有长流水,它取之不竭,学生方能从中真正受益,我想这也是古人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师在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一种大眼光、大语文的理念去吸纳知识,达到在课堂教学中的厚积薄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入角色,把握主线,逐步把课堂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链,并在实践中应用自如,升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