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前言
企业在会计实践过程中,会计信息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会计信息能够有效搜集以及整理数据材料,提升数据处理有效性,为企业财务分析实效性以及财务决策科学性提供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包含了记录环节、传送环节与保存环节,这对管理者认知具有非常大影响。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开发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从目前企业管理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更加合理分析会计信息,寻找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也能够促使投资者更加有效掌握企业会计信息。从目前来看,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针对资金使用、资金周转两部分。如果企业需求膨胀,那么管理者需要合理的分析融资情况以及资金流动,这样能够有效控制资金,这样能够通过最小成本实现更高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2.1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调控企业管理工作
从企业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则在财务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有效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会计信息实际情况来确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这样能够合理调控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以及企业资金融资情况,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节约企业成本。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信息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保障,对决策者决策合理性提供保障,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
2.2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解决企业管理成本
会计信息对企业前期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结合会计信息质量来有效调整企业生产战略。从企业生产经营角度分析,企业需要结合会计信息质量来有效了解企业前期的财务变动,实现财务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做好会计信息对比工作,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以及消费者实际需求,这就为企业产品开发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有限资源实际使用效率,能够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2.3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利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为企业披露实际经营情况,投资者往往利用分析会计信息来评估自身投资方向。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披露来全面评估企业,对企业经营行为以及经营决策来进行综合性规划。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有利于强化行业的监管制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总之,在企业综合性评估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市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3.1利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来提升会计信息的需求度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实体,企业法人具备独立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其他实体没有干涉的理由和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法人摆脱了政府工作部门的限制,具有权责分明和产权清晰的特点,这样能够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使企业具备自主经营管理以及自负盈亏责任,为企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于激烈的外在市场竞争促使企业逐渐放弃原有生产经营模式,这就需要从企业长远角度着手,构建更加完善的激励模式,提升会计信息使用价值,积极推动落实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因此,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明确企业产权意识,逐步构建企业新型经营模式,利用高质量企业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3.2做好监督会计政策的选择力度
为了能够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以及相关性,需要不断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能够促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及时提供高水平会计信息,那么就需要不断加企业会计信息监督以及会计信息管理的选择力度。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能够有效反映账目收支情况以及收支真实性,特别是合法权益保护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会计政策性质以及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会计政策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审计监督工作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接受委托单位并且开展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结果发表工作。政府工作部门需要借助社会审计监督开展企业会计工作,做好会计政策选择工作以及会计政策变更审计,有效预防快政策,提升企业会计报表质量。政府不仅需要承担服务工作、支持工作,还需要发挥监督工作,及时监控企业会计信息运行情况,有效利用企业会计政策来统筹企业生产全局。
3.3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来有效规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从企业实际运营来看,企业管理者往往会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账目方面造价,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致使会计信息缺乏使用价值,还容易错误引导投资者,容易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因此,需要真实创新会计管理工作模式,有效消除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作为目前会计信息管理新形势,会计派驻制度能够实现上级主管工作部门向各个企业事业单位派出会计,从隶属关系角度分析,派驻会计和原有企业工作脱钩,这就需要相关工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诸如,任职管理工作、考核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等等,实现管理工作部门统一组织和协调发展。从工作方式角度分析,派驻会计往往具备独立工作权利,并不受到排至企业制约,在会计信息搜集工作、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以及会计信息处理等方面也往往独立工作并且全权负责。会计驻派制度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3.4全面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项目规模计算、项目规模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其专业性、可靠性,企业需保证生产记录与销售记录合理性、规范性,从人事管理角度需要明确财务工作人员职责分工,选择更加准确企业战略,有效改善在会计信息方面质量问题,逐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企业需重视财务工作人员资格考试管理工作以及定期培训,严格的控制会计上岗工作制度,逐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尽可能规避短期速成工作人员进入财务工作岗位,为会计信息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提供保障。企业还需做好财务职业道德工作环境净化工作,做好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宣传工作,构建更加完善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促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从道义上给予支持,这样能够更好完成本职工作,培养财务工作人员职业习惯与职业心理。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促使财务工作人员在回归企业过程中,还需将会计责任制度归入到企业的领导责任体系中,促使财务责任制度和业绩评估之间有效结合,企业经营者需要认识到财务工作人员责任感对实际工作重要影响,为财务信息质量可靠性提供保障。会计信息过程中存在错误,企业经营者个人监管工作在其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部分企业存在着会计信息虚假编造的问题,那么企业法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责任制度影响下促使企业领导明确自身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要责任,能够促使企业领导更加关心与支持会计工作,严格的遵守国家相关纪律,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4.结语
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质量,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利于促进企业收益。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数据精确性,重视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整合各项数据,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利用信息数据有效反馈企业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汇总,需要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从信息数据开始来进行谨慎对待,重视信息保存程序性以及信息传递准确性,提升企业管理工作重量。会计信息质量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管理质量,对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霞.解析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233-233.
[2]吴琦.论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4(13):74-75.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投资效率 影响
前言: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着较大影响,既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命运。为此,对其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和投资效率进行有效研究,证实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投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其一,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较低,在80%以下;其二,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虽然有着逐年提高的发展的趋势,但是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其三,企业的会计信息可靠程度越高,越可以减少企业投资不足的现象,并且对抑制企业投资过大发挥重要作用;其四,许多企业受融资的影响和约束较大,而这类企业中,会计信息可靠程度的高低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十分大;其五,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程度对投资效率有着较大影响,也表现在企业是否受到问题约束方面。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较大,首先,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并不高度具有可靠性,但是对企业的投资和决策是十分有用的,并且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其次,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条件[1]。
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在企业受融资约束和影响的条件下,对会计信息及时性和企业投资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影响有时较小,有时较大;第二,会计信息及时性的作用有限,对企业改进投资效率有着局限性;第三,我国受融资因素影响较大的企业,其投资效率也相对较低,不利于企业的更好发展;第四,会计信息及时性与企业的投资效率呈现反比例的关系,倘若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就会相对减少,反之,则不断提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影响作用有限。为此,企业一方面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工具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开辟投资新途径,使企业在投资中发挥更高的效率[2]。
三、会计信息的持续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会计信息持续性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可知:一是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持续性的质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06年以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二是会计信息中有着持续性较高的信息,可以缓解和明显改善企业投资不足的现象,并且对企业投资过大发挥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持续性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融资问题和问题的影响,一方面,如果企业受到融资因素影响较大,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则会随之加大;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对受到问题影响的企业有着极其明显的提高作用。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持续性质量对我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生的经济效果也十分明显。此外,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持续性质量,有利于我国企业完善自身发展结构,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深入研究,许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质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其波动较大,不够稳定;会计信息中稳健性质量较高的信息,可以缓解和明显改善企业投资不足的现象,并且对企业投资过大发挥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如果受到融资因素影响较大,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影响也随之加大;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质量对受到问题影响较大的企业而言,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由此可见,维护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质量是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促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制定会计工作的相关原则和规章制度,并且设立监管机构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五、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深入研究可知,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综合质量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会计信息质量在逐年改善,但仍然未能摆脱水平低的现状,企业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也受到融资因素和问题的影响,但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仍然是关键所在。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是企业决策和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整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4]。
结论: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较大程度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效率,二者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投资效率也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见,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倘若受到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引导,则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反之,企业运用错误的会计信息后,可能会影响投资效率和决策。
参考文献:
[1]刘焱.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史璇,张倩文,白雪.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06.
一、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1905年,迪柯西(Dicksee)在其著作《审计学》中首次提出内部控制对减少详查的意义,将会计信息置于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共同监督之下。1910年,斯派瑟(Spicer)等人在《审计程序》中强调审计的第一步就是内部检查。20世纪30年,美国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控制度,设计到内部控制的很多方面,对减少财务舞弊等行为有很好的遏制作用,这些法律法规和行业自控制度包括《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独立职业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和《审计程序公告》等。20世纪60、70年代一些著作对内部控制理论在审计学界中的地位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如《审计哲理》(1961)、《审计抽样与内部控制》(1972)、《工资系统与内部控制》(1974)等。2002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呈现出了新阶段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对比研究和评价影响方面。
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之前,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之后。第一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从内部控制要素和内部控制目标两个方面证明内部控制的价值,已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学者有阎达五(2001)、李明辉(2002)、郑树旺(2003)、王玉蓉(2006)等,这些研究为第二阶段进行了较好的积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带来相关研究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如张龙平等(2010)、方红星等(2011)、雷英等(2013)、张嘉兴(2014)等,学术界对内部控制是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并未达成一致的认识。
现有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研究会计信息单一化的问题,缺乏整体上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难以对内控控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整体评价。另外现有国内研究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诸多研究是用国外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范式直接套用到国内企业中,不考虑理论应用的适用性问题,致使某些研究结论不具说服力。
二、内部控制
要了解内部控制,必须梳理控制与控制系统。1948年,美国学者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出版了其代表作《控制论》,提出控制起到使系统实现稳定且有纠偏的功能。控制很快进入管理学体系,并且被认为是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控制系统是控制的延伸,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信息系统,其由施控系统和受控系统共同构成,控制系统是一个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控制信息作用组成的维护系统稳定的闭环系统或者开环系统。
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建立,这个《规范》主要采用和借鉴了COSO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相关要素简介见表1)。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价和监控评价四个方面。
三、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概念内涵
会计信息在企业界被普遍应用,但是在理论界并没有具体的定义。会计信息应该是反映企业经营真实情况的信息,其是会计相关人员通过计量货币来阐明企业经营和资本方面的特征。会计信息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因为会计信息质量主要针对外部会计信息披露展开,所以会计信息中我们主要关注财务会计信息部分。
质量是有标准规范的,但是针对无形的会计信息而言,其衡量标准应该以满足使用者为依据,满足程度高的为质量高,满足程度低的为质量低。会计信息质量可以描述为会计信息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程度,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不可分为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两部分,其中内部为内部管理者,外部又可以分为投资者、监管者和其他相关组织。
(二)会计信息质量维度
会计信息质量维度的包括很多方面,经过梳理具体可以细化为可靠性、完整性、可比较性和可验证性等四个维度。
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可靠性维度主要是符合《会计准则》中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要求。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第一特征,信息若不真实,信息质量就无从谈起。投资者必须依靠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作出是否投资的恰当的决策;如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问题,投资者的投资预期不但将难以回报,甚至意味着投资失败,所以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维度。
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完整性维度要求反应应该披露的信息。会计信息十分庞杂,而且会计的各部分信息处理和呈现方式存在差异,所以会计信息的呈现存在局部性,这背离了可靠性准则,所以必须要求会计信息的完整,尤其是涉及关联交易的内容。完整性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维度,投资者得不到完整的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就会发生偏差。
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可比较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间的会计信息的可比较性,二是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的可比较性。正是因为会计信息的可比较性,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运营的变化,使得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可比较性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部分。
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可验证性是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验证,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性维度。差异性的财务人员可以检查相同的数据,这是能够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结果是否真实的可用度。如果会计信息得不到验证,投资者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价值判断就难以明确,因此可验证性就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三)会计信息的意义作用
会计信息的意义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和外部使用者两个层面。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充分体现出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区别,现代资本市场中的权益投资的流动性更加快速,所以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更是加大,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意义更加突出。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更加深刻地影响到投资者的方方面面,从微观到宏观其意义不言自明。
会计信息的意义作用还体现在于企业外部使用者相关性,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外部监管者和内部管理者三部分构成。会计信息作为管理的重要策略和工具,反映出市场主体交易的有关信息,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利用率的目的。外部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会计信息是其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存在的风险大小,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信息提供者都来自企业内部。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外部相关者尤其是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层为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为更好地吸引投资者而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更好要求。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信息技术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质量,从字面上来理解,也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它就像产品质量一样,如果不能符合既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这些产品就不能为消费者带来应有的效益。会计学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利特尔顿在《会计理论结构》(1953)中提出“正因为财务报表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反映企业的大量经济活动,所以人们通过财务报表就有可能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充分披露所有重要和重大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规则。”可见那时的会计学界已经意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并提出了充分披露和重要性两项质量要求。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会计舞弊和造假频繁的现实社会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加受人关注。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使会计信息有用的特征,它是确定信息有用的成分,因此,它们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FASB在第二号概念公告中,第一次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项目系统地加以阐述并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与会计目标相联系。该公告认为会计目标应该是“决策有用性”,因此,相关性是保证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同时,会计信息还应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90年布的“原则公告”中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在于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可比性与可理解性、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等。
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系统性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以会计原则的方式阐明了十二项基本会计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关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等。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原来的十二项会计原则扩展为十三项,增添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争论和探讨也十分热烈,葛家澍教授(2003)认为应当“将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上,会计信息质量应首先满足可靠性”,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的也大有人在。
尽管分歧和争论仍然存在,但会计界对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的认同是一致的,即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程度越高,则会计信息质量越好,会计信息产品的可信赖程度越高。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探讨的又一热门话题,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连续爆发类似安然、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欺诈案件,使得各方利益相关人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为强烈。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性
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IT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渗透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已经产生深刻影响,不仅涉及会计行业的技术手段、核算方式、管理风格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首先表现为相关性和可靠性,FASB第二号概念公告中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测价值(PredictiveValue)、反馈价值(FeedbackValue)和及时性(Timeliness),而可靠性则包含真实性(RepresentationalFaithfulness)、可核性(Verfiability)和中立性(Neutrality),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纵观信息技术在我国会计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一般认为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将这三个阶段与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所起的作用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阶段)被认为是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阶段。这一时期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例如手工会计登账工作需专门的人员花费一个月不间断地进行统计和登账处理,而电算化会计软件基本都具备自动登账功能,一个月的凭证登账工作可在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大大缩短了信息生产成本,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因此,会计信息的提供更为及时,大大提高了披露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但由于会计电算化仅仅是手工操作的替代,除了提高核算速度,降低会计核算成本之外,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内容,在手工完成交易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工作之后,计算机所执行的,不过是重复简单的统计和汇总过程,因此,手工会计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如确认计量错误、制造假账、信息失真等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仍然存在,甚至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导致会计人员造假和从事会计舞弊的手段更加隐蔽,从这一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ERP信息系统推广运用阶段)中,ERP系统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推广应用弥补了第一阶段的不足。作为一种富含创新概念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系统,ERP的价值链中包括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维修服务、工程技术等,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ERP系统不再完全依赖手工完成会计信息的初次确认与计量过程,由于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和传递成为可能,大量的交易和事项直接通过系统内部传输完成。跳过了手工确认这一环节,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减少了,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三阶段(网络会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阶段)突破了前两个阶段没有解决的组织内部与外部信息沟通的问题,在因特网技术的支持下,网络会计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参与和使用会计信息的功能。一方面,不仅会计凭证,大量的原始凭证业务也无需依赖手工操作,直接由系统内部产生或外部提供,从来源上杜绝了只选择对企业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可能,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得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能及时地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相关性。
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薛云奎教授(1999)甚至认为现代技术对会计革命所起的作用犹如数字电视
“频道与节目”一样,给会计领域带来了全新感受和不同寻常的反响。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挑战信息技术水平
不仅信息技术水平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样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1.及时性和安全性要求更加稳定可靠的系统运行环境
在依赖电脑和网络进行会计工作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电脑故障——硬件的或软件的,就会影响正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在银行大厅里客户排着长队心急如焚地等待办理业务,而窗口的提示牌上写着“电脑故障,请谅解”,这虽然是金融企业的例子,但在会计领域同样常见。虽然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即时报表,但电脑也许会在你正需要报送报表或核对账务的时候对你说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系统错误、硬件问题、病毒感染、网络中断等。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性就受到影响,同时,电脑和网络病毒的存在也使会计人员必须时刻警惕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2.可靠性要求建立成熟完善的信息化监督系统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法律规范电脑技术犯罪,会计信息化系统也缺乏成熟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某些黯熟电脑技术和会计操作的人来说,篡改账目和隐藏真实数据也许变得更加容易,这将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需要更成熟的技术来建立信息化监督系统,比如系统应能识别采用非正常途径操作软件更改的信息数据或从系统中筛选出没有经过任何更改的源数据,这需要成熟技术的支持和软件开发经验的累积,目前国内的软件开发技术水平离达到这一要求尚有差距。
3.相关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网络虽然为会计领域提供了更为灵活丰富的信息空间,但正如频道多了,反而不知如何选择电视节目一样,网络平台提供的多角度多方位的会计信息可能使本来就缺乏会计知识的投资者更陷入无法甄别的境地,不知哪一种信息对自己有用,与投资决策更相关。那个时候,投资者可能会怀念起单一财务报表的时代,虽然其相关性有限,但省去了再次选择的麻烦。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挑战,即系统应能帮助信息使用者从众多的会计信息中找出与自己最相关的信息,目前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在此项功能上还是空白。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质量
一、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研究
2000年吴水澎等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依据。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通知》为推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朱荣恩等人介绍了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提出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控制标准的必要性。2004年王利勇等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计算程序的可靠度和系统可靠度,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2007年林钟高等人通过构建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ICI,基本涵盖了COSO的五大要素,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提出了新的思路。总之,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目前已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为以后内部控制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2002年王正飞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改进功效系数法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指标数据进行了实证,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评价结果。2006年余爱琴应用模糊评价法、功效系数法以及综合评价法,运用现代数学、统计学工具和方法,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国外则较多采用量化指标,许多学者侧重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的某一方面,如及时性、复杂性和透明度等,或将盈余这种关键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衡量。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多是定性分析,而国外则侧重于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因素的分析,寻找替代变量来量化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
三、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2003年唐予华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内部会计控制入手,研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强培东,吕红梅就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关系作了剖析。郑树旺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首先澄清了内部控制中几个模糊认识,进而阐述了加强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03年刘立国、杜莹选取了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方面, 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也就是对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公司治理水平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财务舞弊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2004年杨义元提出会计信息的质量依靠内部会计控制,同时会计信息的质量又是内部会计控制结果的表现。本文指出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缺陷、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分析了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和方法。2005年裘宗舜、柯东昌提出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就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委托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和二者一致性的具体表现这两个层次来阐述完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从上可以看出,对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国内基本都停留在规范研究阶段,学者们从二者之间的理论基础以及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了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这方面实证研究几乎很少,仅有少数几篇文章是从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角度进行的实证分析。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证研究虽然近些年来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但相对于国内来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涉及到的实证领域大部分还是借鉴国外经典模型进行改进。
其次,对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如要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要解决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计量问题。目前来说国内还没有一种权威的、统一认可的方法来衡量内部控制水平,会计信息质量的量化也没有特定的指标。这也给实证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启示
前面已经对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做了相关的综述,也谈到了对于这一问题目前研究的成果并对进行实证研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只要解决了两者的计量问题,找准关键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问题便可迎刃而解。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着这一规范的出台以及我国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这对于内部控制的水平的评估和量化也能得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们研究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总之,我们应该在已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实证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和新法规的出台,开拓思路,更新方法,深化对我国的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为企业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找到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田翠香: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评述与借鉴[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
[2]裘宗舜柯东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J].会计之友,2005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新会计准则 公司治理
一.引言
从财政部颁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起,我国会计准则一直处于向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不断变革的状态,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标志着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大步伐,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新会计准则体系能否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做得更好的担忧。当前已有实证研究发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或协调化进程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是有限的,要受到国家资本市场具体制度环境(尤其是法律制度环境)的制约。Ballet al(2003)等发现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显著影响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普通法系国家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显著高于大陆法系国家。陈俊、陈汉文(2007)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是执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
以往研究多从制度环境寻找会计准则变迁效果不佳的原因,如王跃堂等(2001)、刘峰等(2004)都从我国资本市场上缺乏有效的准则执行支撑系统方面说明了会计信息质量无法随会计准则质量而改进的原因。本文更加注重从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执行角度――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会计准则变迁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变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来说明公司治理对会计准则变迁效果的影响,为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内容结构及其实施机制的完善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二.新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有的研究认为,新会计准则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次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对原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原则作了补充和完善等方面,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谨慎性、可比性等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科学评价和合理的预测。沈烈、张西萍(2007)认为: 在新准则体系下, 盈余管理可借用的空间有消有长, 但总体上消大于长。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备,限定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范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但有的研究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变迁没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比如,刘峰等(2004)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没有发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随着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而逐年提高的证据。刘峰提出了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按照该框架,会计信息质量受外部机会、会计准则、法律风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认为会计准则在其中的影响要低于法律风险。
会计准则毕竟只是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属于准则实施中“人”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是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要通过加强监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投资者甄别会计信息能力等系统工程来解决,不能归咎于准则本身。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涉及的利害相关者比较广泛,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李维安,2002)。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环境保证。会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二者相协调才有助于系统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是问题的主要来源,有缺陷的公司治理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从内部治理机制来看,股权结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薪酬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从外部治理机制来看,投资者法律保护、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法定审计等也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无论是内部治理机制还是外部治理机制,各个治理机制之间的互相作用都可能表现为互补或替代的关系(张维迎,2005)。
四.公司治理水平对新会计准则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的影响
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规范下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高低。把其他影响财务报告的因素撇开不谈,会计准则质量的提高应该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二是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作为前提,而且需要高效率的执行机制作为保障(Jaggi,1975)。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则是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在减轻问题的同时,也会影响管理当局执行会计准则的意愿以及公司内部的会计运作机制。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构成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新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的条件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既定准则的执行效率,这有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质量显著地影响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公司治理质量越高,盈余价值相关性越高。总之,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信息的质量就会难以保证,从而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但要提高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关键还得要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五. 结论、研究意义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会计准则质量提高和会计准则执行环境改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构成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这一结果的政策意义体现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信息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进而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准则的执行效率,这就有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要不断与国际趋同,提高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关键是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既定准则的执行效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会计系统也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形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良性循环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俊,陈汉文. 公司治理、会计准则执行与盈余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会计研究,2007.02
[2]徐亚蕊.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8:19-26
[3]刘立国,杜莹.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2):28-36
[4]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进程及其效果研究.会计研究,2005,(6):52-57
[5]熊剑,罗晓林.我国会计准则变更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16-23
[6]朱茶芬.会计管制和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贸经济,2006,(5):39-45
摘 要:共同知识概念引入会计研究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初始状态。本文应用共同知识理论分析研究了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供求双方的行为动机及相关能力对会计信会计毕业论文息质量的影响,认为扩大共同知识是当前改善和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条崭新路径。
关键词:共同知识;会计;会计信息供求;会计信息质量
common knowledge, supply and deman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 quality
abstract:in china, it 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to apply common knowledge to analysis of accounting. the paperdiscusses the behavior motivation and relative ability of supply and demand as well as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information by the theory of common knowledge. it is considered that enlarging common knowledge is a 51lunwen.com/kjbylw/new way to improve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oday s conditions.
key words:common knowledge; accounting; supply and deman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f accountinginformation
一、问题的提出会计是一个提供信息产品的技术系统。尽管人们对会计信息产品的性质尚有公共产品说和私人产品说等不同的认识,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等质量特征的要求则有广泛的共识。正如任何物质产品的交易存在着供应方和需求方一样,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产品也存在着供应方和需求方。虽然供求双方对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可能完全统一,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始终是会计这个技术系统的基本目标和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会计信息作用的被肯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便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热点,与此相适应,有关会计信息形成机制、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原因、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等等的研究也有了重大的突破。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在会计信息的形成、传输和运用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动机、会计规则(会计法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等。蒋尧明研究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在分析比较了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两种判断标准后,提出了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标准只能是法律标准的观点。吴联生则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三类。王乔、章卫东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动机归纳为政治动机、小团体利益动机等七种动机[1]。美国安然事件后,引发了学术界有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以规则为基础还是以原则为基础的大量争论,以及有关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以行业自律为主还是政府监管为主更有效的广泛研究。然而诸如此类的研究,大多以委托—理论和合同(合约)理论为基础,通常总是把“信息不对称”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或者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如孙铮等认为:会计信息的提供,“由于供应方和需求方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作为供应方的企业,常常利用自身的优势(占有信息资源的优势)从事舞弊”[2]。毫无疑问信息不对称确实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对信息不对称究竟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假如信息对称时会计信息质量是否一定会较高等问题,现有研究都未能给出较满意的答案。共同知识的概念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共同知识与人们的有限理性问题结合在一起,共同知识与信息对称或不对称结合起来,可以说明和解释众多复杂的经济问题,包括会计信息的供求及其质量问题。
二、共同知识及其应用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概念的精髓是“知他人所知”。按比较直观的说法,“共同知识”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因而,“共同知识”是一个关于知识的无限推理链。当每个人都知道事实时,即你知道、我知道事实时,这是共同知识的第一层次;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实时,即我知道你知道事实、你知道我知道事实时,这是共同知识的第二个层次;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实时,即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事实、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事实时,这是共同知识的第三个层次,以此类推以至更高的层次。可见共同知识是所有可以推测知识的交汇的总和。按照谢识予的研究[3],哲学家d. lewis (1969)在描述“我知道你知道”的无限归纳过程时首次使用了“共同知识”的概念。共同知识的正式定义,由robert aumann (1976)引入经济文献。此后共同知识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博弈论、统计学、经济学、认知科学等各领域的研究。共同知识的概念不仅在研究中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需要利用共同知识来作出各种判断和决策。如要测试一对新婚夫妇相互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求双方分别回答“早晨刷牙最喜欢用什么牌子的牙膏”这个问题,规定双方回答一致时有奖励,回答不一致时要给予象征性处罚。假如事实上,丈夫最喜欢a种牌子的牙膏,而妻子最喜欢b种牌子的牙膏。在这种条件下,夫妇双方要想获得奖励就必须运用共同知识对对方的想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测试结果有以下多种可能:一是丈夫回答a,妻子回答b;二是丈夫回答b,妻子回答a;三是丈夫回答a,妻子回答a;四是丈夫回答b;妻子回答b。第一、二两种结果不能得到奖励而要受罚,第三、四两种结果能够获得奖励不用受罚。具体分析原因可以发现:第一种结果,丈夫和妻子都按事实回答,故不可能达到一致;第二种结果,丈夫判断妻子会回答b,而妻子则判断丈夫会回答a,双方判断均不正确,因而也不能达到一致;第三种结果,丈夫判断妻子会回答a,妻子判断丈夫也会回答a,因而达到了一致;第四种结果,丈夫判断妻子会回答b,妻子判断丈夫也会回答b,因而达到了一致。以上分析足以说明,共同知识在判断和决策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共同知识应用于会计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如shyam sunder教授运用共同知识理论分析了股票市场和存货计价方法的后进先出法,进而探讨了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流程、财务分析等问题,得出了一系列较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4]。
三、共同知识对会计信息的供应及其质量的影响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由企业编制并
-->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定。在这个阶段与会计信息供应质量相关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财会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一)企业管理层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主导性作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资源和财务核算资源两大方面。前者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营销资源和管理资源等资源,后者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等资源。企业管理层全面掌握这些内部信息资源,利用这些内部信息资源就能左右会计信息的供应及其质量。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相对管理层而言,这些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了解较少或者很少,这就存在着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具体分析,也不能一概而论。从我国的企业股权结构来看,在股权集中和一股独大(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还是私人控股企业的个人股一股独大)的条件下,企业现有的大股东基本上也拥有企业的全部内部信息资源,因而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管理层如基于争取上市、增发配股、取得贷款、少缴税金等等目的,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 量,对企业原有的股东,特别是大股东来说或许是同样有利的,但对其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则是一种利益侵害;企业管理层如基于业绩报酬和职务升迁等目的,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则对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都是利益侵害。运用共同知识理论来解释,企业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信息基本对称,具有较多的共同知识,假如管理层想提供质量较低甚至虚假的会计信息,而大股东会出面干预或制止,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就不易提供;再则,假如大股东期望管理层提供质量较低甚至虚假的会计信息,而管理层没有响应或设有付之实际行动,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同样也不会提供。只有具备双方的动机和判断一致这样的共同知识条件时,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才会产生。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低下或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共同知识作用的结果。企业管理层和除大股东以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相互之间共同知识较少,因而在利益机制作用下,管理层往往容易利用“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假设和判断来提供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财会人员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直接性作用。财务人员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初始编制者,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会人员的职业水准和行为动机。财会人员编制会计信息要受两方面基本因素的制约:一是会计规则;二是管理层的意愿。先从会计规则因素分析,会计规则是财务人员编制会计信息的依据。会计规则制约财会人员编制会计信息可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假定现有的会计规则是完善的,则, (1)如财会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规则具有同样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此时财会人员编制何种质量的会计信息,取决于其在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对他人的对于会计规则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判断; (2)如财会人员对会计规则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高于或低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此时财会人员编制何种质量的会计信息,主要取决于基于自身能力而对他人能力的判断; (3)如财会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超出了会计规则边界范围,此时的会计信息质量完全取决于财会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专业偏好。第二种情况,假定现有会计规则是不完善的,财会人员和信息使用者都会有所发现并利用会计规则不完善的缺陷,此时财会人员编制何种质量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财会人员发现与利用规则缺陷的能力,以及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发现与利用规则缺陷的判断。再从管理层因素分析,管理层是财会人员的领导者,他们的意愿对财会人员编制何种质量的会计信息至关重要。财会人员与管理层之间总体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财会人员如在管理层的指使或授意下编制质量较低或虚假的会计信息,大都属于一种博弈行为,其实也正是共同知识作用的结果。据雷又生等的调查[5],对目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约88. 8%的财会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若非领导的授意、指使,他们不愿造假。由此得出结论,目前大部分财会人员陷入了“囚徒困境”,即财会人员如果不执行领导指令,会受到领导的打击报复,甚至失去工作,如执行领导的作假指令,则违背道德和规定,但可从单位获取相应的利益,于是乎一般财会人员会选择执行领导指令而作假,这逐渐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上述处于“囚徒困境”中的财会人员作出的作假选择,正是建立在“执行领导指令作假可以获得利益”这个共同知识的前提基础上的,试想如果财会人员现有的共同知识前提是“会计作假被领导发现后必然带来利益损失,甚至丢掉工作”,此时财会人员自然不会主动作假,而且可以推想,那怕是过失行为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现象,财会人员也会尽量避免,这就是共同知识的力
(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保障性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非客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而言,基本上属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但对于客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而言,可以将其看成是特殊的会计信息供应者。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并发表意见的企业会计信息既对其他使用者判断和决策十分重要,也会对客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既要顾及客户的要求,又要规避执业风险,其行为的选择往往比较理性和谨慎。从现实的情况分析,直接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会计规则和监管力度。就会计规则而言,如果注册会计师对现有的会计规则有较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而企业又清楚这种事实,企业通常不会轻易编制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反之,如果注册会计师对现有的会计规则没有较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而企业又清楚这种事实,企业就有可能编制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换一种假设,如果企业及财会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对会计规则具有同样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并且彼此都清楚这种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提供了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而注册会计师没有发表保留或否定性的意见,这就是利用共同知识所采取的共同舞弊行为。就执业监管(行业自律管理和政府监督管理)而言,如果执业监管力度较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又清楚这种事实,那么即使有强烈的利益趋动欲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也不会轻易放过企业提供的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相反,如果执业监管力度较小或者流于形式,并且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清楚这种事实,那么在有强烈的利益趋动欲望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利用共同知识故意放纵企业提供的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以侵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四、共同知识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及其质量的影响从根本上说,会计信息的质量是由信息的供应方决定的,但会计信息的使用方作为信息需求者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选择间接影响供应方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三方面。
(一)投资者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投资者是企业会计信息最主要的需求者和使用者。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充分或不完整的条件下,投资者与企业之间(除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外)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甄别能力和反应状况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有
--> 着重要影响。如果投资者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较强的甄别能力,或者对企业提供的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会作出强烈的反应,那么即使对会计信息缺少外部监管或监管不太有力时,只要企业认识到这种现实,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仍然会较高;如果投资者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弱的甄别能力,或者即使发现了企业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也不会作出强烈的反应,那么在缺少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监管或监管不太有力时,只要企业对此现实有准确的判断,就有可能提供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而处于以上该种环境中的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不同决策选择,则主要决定于各自的判断能力。一般情况是:证券市场中的投机性行为,双方在不具有共同知识时,交易往往能够成立,而在双方具有共同知识时,交易通常不能成立。因为只有当准备出售某种股票的一方判断“该股票价格短期会下跌”,而准备购买该股票的一方判断“该股票价格短期会上涨”时,双方的博弈才能成功。如果双方都认为该股票价格短期会下跌或会上涨,则双方博弈结果该项交易就不会成立。这种现象意味着,在会计信息不充分或不完整条件下,投机性行为的股票买卖双方在不具有共同知识时作出的判断才使交易获得成功。而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性行为,双方在具有共同知识时,即对该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和未来趋势双方判断一致时,各自出于理性考虑,结果交易往往能够成立,而在双方不具有共同知识时,即对该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和未来趋势双方判断不一致时,交易通常不能成立。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充分或比较完整的条件下,假定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处于信息相对比共同知识、会计信息供求与会计信息质量较对称状态,此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素质和研究精力的影响。因为“会计报表的天然使用对象是那些拥有适当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愿意用合理的精力研究会计信息的人”。
(二)债权人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债权人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需求者和使用者,债权人的行为同样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债权人为了追求持续性的经济利益,出于防范风险和避免损失考虑,而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当企业认识到这现实时,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一般较高。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当债权人出现追求短期利益倾向而对企业提供的经过粉饰的会计报表资料更感兴趣时,若缺少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企业就可能无所顾忌地提供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政府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政府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来说,既是使用者又是监管者。具体分析,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其各自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政府的统计和经济发展等管理部门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总结管理业绩和进行管理决策,他们的行为主要受政绩观支配。如果政绩观正确,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下共同知识的作用会促进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果政绩观不正确,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要求较低,有时甚至需要借助于企业的虚假会计信息来编造虚假的政绩,这种情况下共同知识的作用就会促使其有意无意地纵容企业提供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政府的税务部门使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目的是计算征收各种税收和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在该收的“应收尽收”和不该收的“分文不取”的思想指导下,必然要求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若企业完全知道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时,一般不会贸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如果税务部门对该收的税为了调节收入进度或其他目的没有“应收尽收”,或者对不该收的税为了完成收入任务及其他目的而收“过头税”,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完全清楚不能满足税务部门要求的经济后果时,企业通常会选择隐瞒或虚构收入等做法来满足税务部门的要求,从而被动地提供质量低下或虚假的会计信息。这种现象已被大量的现实所证实。①政府的证券监管和会计监督部门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者,其作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其披露的性质和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不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的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越是充分和完整,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与供应者之间有关的共同知识就越多,会计信息的相对质量就越高。但任何会计信息的披露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应当是通过制定会计规则使会计信息质量与其披露的代价之间达到理想的均衡点。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会计规则是政府管理部门的首要管理职责。更进一步考量,会计规则的有效性依赖于其执行和监督执行的有效性,无效的会计规则还不如没有会计规则。概而言之,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的会计规则越是科学且监督执行的效率越高,会计信息供求及其相关各方都比较清楚这种事实时,会计信息质量可能较高,否则会计信息质量一定不高。五、初步结论与相关建议共同知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以上的研究分析无疑十分肤浅。尽管如此,从以上对共同知识的认识和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及质量的分析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初步结论:第一,无论信息不对称还是信息对称条件下,共同知识在会计信息的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会①国家审计署曾组织17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对35个市(地)税务机关2002年至2003年9月的税收征管情况进行审计调查。结果发现,税务机关人为调节税收进度、有税不收的金额达200多亿元,而为完成税收计划征收“过头税”的金额超过10亿元。这种税收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可想而知。计信息供应者相关主体之间和会计信息需求者各方主体之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把会计信息的供求及其质量视作一种交易合同,则相关各方在合同交易过程中的任何行为选择都可以看作是共同知识作用的结果。第二,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供求双方及其他相关各方共同决定。其中会计信息的供应方对会计信息质量起主导作用,而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影响作用。供应方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因素在于其企业管理层和财会人员的利益动机、对会计规则的认知与应用能力,以及对需求方知识的掌握与判断能力,而需求方影响会计信息的直接因素在于其相关主体的动机、对会计信息的认知能力,以及对供应方知识的掌握与判断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动机及对会计规则的认知与应用能力,同时影响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行为及其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三,要确保会计信息符合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质量特征要求,需要科学的会计规则和监督会计规则有效执行这两个约束条件。而政府的有关部门在这两个约束条件的创造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主角。扩大会计信息相关各方的共同知识,是当前改善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条崭新路径。根据shyam sunder教授的研究结论,达到共同知识的途径有三个:一是提出一致意见;二是选择突出的特点:三是遵守领先或惯例,也即把一致意见、突出特点和领先或惯例作为共同知识的基础。基于上述的初步结论和达到共同知识的这三个途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会计规则前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形成一致意见;对已经制定的会计规则应进行广泛宣传,解释其中的各种突出特点,尽量形成统一认知;对会计规则尚未明确规范的会计事实应总结现有的领先做法或惯例,尽量形成通行做法;对执行会计规则的状况应明确优劣、是非标准,并施以公正、严肃的奖励或惩罚措施,使之形成会计信息相关者的社会性共同知识
--> 。
参考文献:
[1]王乔,章卫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j].会计研究, 2002, (12): 42-44.
[2]孙铮,王志伟,吴茜.市场监管、公司治理、会计改革[j].会计研究, 2002, (12): 12-15.
[3]谢识予.纳什均衡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177-192.
[4] shyam sunder. knowing what others know: common knowledge, 51lunwen.com/kjbylw/accounting, and capital markets. accounting horizons,december 2002. 305-318.
(铜陵学院 会计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经济资源,会计信息质量一直被资本市场的各个企业各类参与者重点关注.特别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会计信息质量质检,存在着极为微妙的关系,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着企业投资分析的实际情况,进而能够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期望通过对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因素,及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管理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 :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会计信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85-02
对于投资者来讲,融资成本所代表的收益性,应该与投资风险成正比.对于接纳资金的一方,则希望融资成本和项目盈利能力成反比.在两者不同的视角下,会计信息,就成为了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资金的接纳企业,都需要借由会计信息,来考量整体的投资回报率.由此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是否恰当,信息是否准确,都将关系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完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毋庸置疑对投资者和企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入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有助于明确两者的关系,促进资本和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
1 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因素
企业透过债券融资或银行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并对其偿还和运营等所采取管理方法中涉及到的各类成本,统称为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从结构性的角度来看,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1 企业规模与公司成长性
根据企业的规模性来破判断,企业的规模越大,其采取融资的方式也就越偏爱发行括股票、债券等债券.因为相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讲,大规模企业能够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利用多元化规避、分散经营风险,且能够均衡上市后不同时期的利润水平,确保公司的稳定收益.除此之外,大规模企业有着更有效的内部资金调度能力,所以负债能力和抗风险水平较高,不容易出现破产等风险情况.从公司成长性角度来讲,公司资本结构与其成长性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而公司的成长性,和公司的债务水平,也体现着负相关的关系.
1.2 债务结构与债务率
从债务结构来看,不同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对应着不同的债务类型,所以债务结构对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性,是影响因素之一.客观来说,当企业面临较高负债率的情况下,其破产的风险也就随之增高,无法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安全,可能会拒绝对公司提供资本或者索取高回报.所以债务融资对于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来说,也会表现出更高的成本.
1.3 公司信用、公司治理
鉴于债权人保护机制与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债权人对公司的债务情况也无法全面掌握,与此同时,由于偿债机制的缺陷,也无法确保债权人的根本权益.所以从公司信用角度来说,债权人对其进行考量,决定着面临风险的大小.公司拥有良好的信用,不仅能够降低公司的谈判费和筹资审查费等契约签订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在债权人处获得较低利率的债务,即以契约价格成本,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成本,是公司确保上市公司出资人获得期望利益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行为.不同的股权集中公司,其治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股权分散企业来说,其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体现为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问题.相反的情况,则表现为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可见,公司治理和信用,都是影响企业融资债务成本的因素.
1.4 市场利率
在诸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中,市场利率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宏观环境下,市场利率容易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延伸到投资效果、债务利率水平以及债务资金不同结构的需求和供给情况.根据公司未来的利息和债务回收表现评价,上市公司能够申请到较小风险的银行贷款,获得较低的利率.但是财务情况较差的上市公司,则由于承担着较高的风险,所以其贷款利率也会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在市场利率的不同表现情况下,会导致债务融资成本的上下浮动.
2 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2.1 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无论是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还是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其实都受到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程度影响.如果存在着虚假的会计信息质量,则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正确投资选择,在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盈利情况和经营情况的背景下,与投资者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容易造成经济损失,进而扰乱了国家的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增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质量在社会层面的作用,主要在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对国家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为在会计信息质量虚报的情况下,会引起大量偷税漏税的情况,导致国家的税费流失,更不利于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在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反馈下,投资者、企业和市场经济整体形势,都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简单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各个时间段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以及现金流量,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容易在投资者中获得较低利率的融资成本,更好的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市场健康有序前行.
2.2 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纵观现代公司管理制度,主要存在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特征.对于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资者来说,所能够获取的信息往往要比控股股东和内部管理者少很多,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较低体现,存在着不对称的信息反馈情况,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有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透过信息披露的方式打破信息不对称现象,环节问题,才有可能会指引资本资源的有合理效配置.对于上市企业来说,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其债务融资成本也就越低.由此可见,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主要在于减少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债务人的违约风险,进而间接的降低了债权人对风险溢价的要求,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也会随之而降低.
综上所述,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种种影响因素中,会计信息质量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信息质量越高,对企业债务融资的约束也就越低,进而成本也就会随之降低.
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完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获得了有利的时机,可以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信息化的全球化发展,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广泛传递,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便可以将信息传递到任何地方.发达的互联网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可靠,企业披露信息更加方便.对于债权人来说,更快速的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也有助于降低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从宏观整体环境来看,构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将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其关键在于设定和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评价等级,构建相应的信息披露体系.通过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已经得出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信息质量越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也就越低.建议银行或债券投资者,更多的以参与方的角度,加强债务与信息质量之间的联系,强化信息透明度和质量,降低风险性,优化资本资源配置.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仅仅存在四个等级,且并没有受到大众的重视,所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仍然无法流动.在此情况下,需要构建良好的体系,以第三方公正独立的评价体系,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这样的变革,需要政府的金融相关部门,监管机构、证监会,以及社会的会计中介机构积极的参与其中.
从微观的层面来说,想要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企业首先奥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来完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管理.一整套有效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有助于缓解两权分立情况,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强化公司信用,弥补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先从改革股权结构入手,降低股权的过度集中情况,用合理、科学化的股权分配,产生制衡作用,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强化市场约束力和监督.其次,要强化董事的监督功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人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干扰,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综合性来说,宏观各个社会部门的各司其职,微观上市公司本身的恪尽职守,都将会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管理.强化全社会的会计文化建设,由政府带头以政策性支持作为基础,教育部门配合发挥宣传和教育功能,开展会计文化布局,让当代上市公司企业的会计领导者们,成为会计文化的倡导者.当全社会包括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形成了会计文化意识,则有助于指导并实践会计信息质量的真正效用.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在获得较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而降低投资风险性.
4 结束语
通过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汇总并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上市公司在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背景下,都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通过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及其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探讨,揭示了种种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其中会计信息质量是其中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和投资者都要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作用.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需要政府和社会大众从宏观的角度调整当前的不良情况,需要企业从微观的角度完善自身的债务融资成本管理体系,适时主动披露自身的会计信息,提升债务融资效率,维护广大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詹雷,任永鸿.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契约关系研究综述[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
〔2〕程秀花.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
〔3〕薛国龙.探讨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