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艺术审美的重要性

艺术审美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艺术审美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艺术审美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单侧输尿管结扎;肾间质纤维化;芪红合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005-04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on expression of tissue inhibitors of motalloprotenase in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ats with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DONG Hua-ling1,MA Ha2

(1.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030024,China;2.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utic effects and its mechanisms of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in rats with Unilatreal Ureteral Obstruction.Methods:Rat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model was produced by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40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sham group(A group),UUO group(B group), A&S group(C group) and ACEI group(Dgroup). Sera and kidney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group on the forteenth day.BUN and Scr were measured.It was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 by Masson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TIMP-1 and fibronectin(FN) in kidneys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IMP-1 mRNA was detected by in-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FN、TIMP-1、TIMP-1 mRNA and the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tic area were hight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sham group. Compared with UUO group, those of the treatment groups decreased markedly. The level of BUN and Scr in UU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ter than that in sham pared with UUO group ,the level of BUN and Scr in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Conclusion: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can downregulate the level of BUN and Scr in UUO animal model rats,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can suppress the upregulation of TIMP-1 and FN expression in kidneys of UUO animal model rats and decrease their interstitial fibrotic area.It is inferred that it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 suppressing renal tubular damage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Key words]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Astragalus and safflower mixture;Tissue inhibitors of motalloprotenase.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1],尽管各种肾病的病因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向肾衰竭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共同的途径即: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芪红合剂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方,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芪红合剂对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肾组织的病变程度有一定改善,并可减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本课题旨在研究芪红合剂对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芪红合剂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药物、试剂

1.1.1芪红合剂由黄芪、红花、大黄、水蛭等组成,按比例称取后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药制剂室煎制,每毫升药液中含生药3.7 g。

1.1.2 依那普利佛山雅来制药有限公司提供,5 mg/粒

1.1.3 主要试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 免疫组化试剂盒、原位杂交试剂盒纤维连接蛋白(FN) 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和造模雄性Wistar大鼠40只(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二级),体重(150±3) g。常规饲养7 d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手术模型组(B组)、芪红合剂组(C组)、依那普利组(D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UUO),模型制备方法参考文献[2]。术前3 d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手术模型组正常进水进食,芪红合剂组每天给予芪红合剂2 ml/只,依那普利组按10 mg/kg给予依那普利每天1次。手术后第14天以10%水合氯醛0.0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测定血生化指标;摘取左肾分别用10%中性甲醛和4%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于免疫组化分析和原位杂交分析。

1.2.2观察指标

1.2.2.1血生化指标的检测血尿素氮(BUN)采用二乙酰一肟法、血肌酐(Scr)采用苦味酸不除蛋白法测定。

1.2.2.2肾组织病理观察石蜡包埋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结构及变化。Masson染色在400倍光镜下观察肾间质胶原纤维染色,每组选取8张切片,每张切片选取不重复的8个视野。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肾间质Masson染色阳性面积及阳性面积占整个视野百分比。

1.2.2.3肾组织TIMP-1、FN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肾组织中TIMP-1、FN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在400倍光镜下测量每个显示屏的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强度(平均光密度)。每组选取8张切片,每张切片测量8个视野进行半定量分析。

1.2.2.4肾组织TIMP-1原位杂交观察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至水,30%H2O21份蒸馏水10份混合,灭活内源性酶;滴加3%柠檬酸新鲜稀释的胃蛋白酶,37℃消化5 min。用0.1 M PBS(pH7.2~7.6),室温固定10 min;加预杂交液,恒温箱38~42℃3 h;加杂交液,恒温箱38~42℃过夜; 37℃左右水温的2×SSC洗涤2次,每次5 min,37℃,0.5×SSC洗涤1次,15 min;滴加封闭液,37℃温箱内30 min;滴加生物素化鼠抗地高辛,37℃温箱内放置70 min;滴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37℃温箱内放置20 min;显微镜下DAB显色。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在400倍光镜下测量每个显示屏的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强度(平均光密度)。每组选取8张切片,每张切片测量8个视野进行半定量分析。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

2结果

2.1肾功能检测结果

手术模型组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假手术组升高,两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呈下降,提示中药芪红合剂及依那普利均能降低梗阻性实验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见表1。

2.2肾脏病理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可见:假手术组肾脏大小形态正常,颜色暗红,手术模型组结扎侧肾脏体积明显肿大,内含混浊尿液,颜色变浅,肾实质变薄,肾盂扩张。光镜下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肾脏组织结构正常,肾小管排列紧密、整齐;手术模型组可见肾小管排列紊乱,弥漫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多数肾小管扩张、部分萎缩,偶见坏死,肾间质增宽,肾小管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治疗组上述改变均较手术模型组减轻。Masson染色示:假手术组肾脏有胶原染色主要位于肾小球基膜、Bowman囊、系膜区和肾小管的毛细血管周围;模型组可见肾间质增宽,大量胶原纤维增生,间质胶原纤维呈蓝色染色,间质纤维化呈灶状分布,肾小球病变不明显,治疗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见表2,图1,2。

2.3肾组织中TIMP-1的免疫组化分析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有少量TIMP-1表达,肾小球和肾间质细胞少见TIMP-1表达。手术模型组可见TIMP-1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主要在皮髓交界的肾小管间质区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明显。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弱,但仍未达到假手术组水平。见表3,图3。

2.4 FN的免疫组化分析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呈弱阳性表达,肾间质无阳性表达,手术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主要位于纤维化的肾间质中,围绕在萎缩的肾小管周围,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呈中度表达,两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表达降低,但仍较假手术组明显。见表4,图4。

2.5肾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的分析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IMP-1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部位大致相同,假手术组可见肾小管中有少量表达,在手术模型组肾小管中表达明显增强,治疗组较手术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见表5,图5。

3讨论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的最终结果,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3],细胞外基质(ECM)的大量沉积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4]。现已证实ECM的降解减少是引起ECM积聚的主要原因[5]。

TIMP-1是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抑制MMPs的活性而阻断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引起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而导致脏器纤维化。在对不同时期肾脏病患者肾组织中TIMP-1/MMP-9表达的研究中发现[6]:肾小管间质中TIMP-1的表达随肾脏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强,提示TIMP-1增高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在动物实验中亦有类似发现[7]:TIMP-1蛋白表达升高出现于UUO术后早期,且其表达量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进展而增加,提示TIMP-1可能参与梗阻肾肾小管间质病变进展,而且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的早期促进因子。

肾间质纤维化在中医属于“水肿”、“癃闭”、“关格” 等疾病的范畴。结合现代医学微观发病机制,根据中医“久病多虚”、“久病入络”、“病久多瘀”的理论,我们认为本病属于中医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蕴久化毒为害所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根据病症结合、整体调节的理论,对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运用扶正活血化瘀通络之法,选用基础方芪红合剂进行辩证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芪红合剂是以黄芪、红花、大黄、水蛭等为主组成,全方配伍可攻补兼施,攻邪而不伤正,扶正又不助邪,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

研究中我们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别观察了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组织中的变化。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芪红合剂和依那普利均可抑制TIMP-1在UUO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上调。提示中药芪红合剂可能通过抑制TIMP-1在UUO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延缓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肾间质纤维化是以ECM在肾间质的大量积聚为特征,FN是ECM的主要成分之一,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FN在肾脏表达不明显,在肾间质纤维化时表达明显增强[8]。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UUO大鼠肾组织中可见肾间质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纤维化的肾间质中FN的表达明显增强,中药芪红合剂和依那普利治疗组较UUO组有所降低,提示中药芪红合剂可抑制FN在肾间质中表达的上调,减少ECM的过度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

在前期的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中药芪红合剂可下调UUO大鼠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对于中药芪红合剂对FN表达的影响是与其直接作用相关,还是通过抑制TIMP-1或某些致纤维化因子在UUO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上调而产生的间接作用,或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芪红合剂与依那普利均可通过下调UUO术后大鼠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改善其肾功能,并可通过下调TIMP-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减轻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提示抑制TIMP-1的表达上调是中药芪红合剂抗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Eddy AA.Molecular basis of renal fobrosis[J].Pediaer Nephrol,2000,15(3):290-301.

[2]Sharma AK,Mauer M,Kim Y,et al.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obstructive nephropathy[J].Kidney Int ,1993,47(4):774-778

[3]Zeisberg M,Bonner G,Maeshima Y,et al.Dissection of key events intubular epithelial to myofibroblast transi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J].Am J Pathol,2001,159:1313-1321.

[4]Razzaque MS,Taguchi T.Cellular and molecular events leading to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J].Med Electron Microsc,2002,35(2),68-80.

[5]Cruz CI,Ruiz Torres P,Moral RG,et al.Age-related progressive renal fibrosis in rats and its prevention with ACEI inhibitors and taurine[J].Am J Physical Renal Physiol,2000,278(1):122-129.

[6]汤,袁发焕.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13-15.

[7]董健平,陈香美,师锁柱,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4):275-279.

[8]Satoh M,Kashihara N.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reducedinangiotensinⅡ type1 a receptor-deficient mice[J].Am Soc Nephrol,2001,12(2):317-325.

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在不断提升的同时,精神文化需要也表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陶冶群众性情,提升群众艺术文化形象的有效手段。主要从音乐审美概念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如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实施音乐审美,抛砖引玉,旨在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尽上绵薄之力。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是指借助于音乐艺术载体,对音乐表演活动内在的情感思想、价值态度的评价行为。音乐审美是以我们所观察和所感受到的事物为出发点,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活动,对改变人们的内心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音乐审美以音乐艺术为依托,通过艺术表演活动的形式,能够引导人们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在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的同时,还能够推动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帮助人们满足情感生活需要,提高审美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音乐审美以其他审美活动相比,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民族性即是说受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对音乐审美的标准、方向是不一样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代下的人们审美情趣不一样,对审美的判别、追求也有所不同。

1培养群众音乐审美的重要性

音乐是传达和交流人们情感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音乐审美是人们获取审美享受的重要手段。音乐做为一种情感艺术,往往包含了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思想精神,是自身内心真实情感感受的展示。因此,音乐审美活动能够满足审美者情感生活的需要,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创作者、演唱者与听众有相似的经历,往往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带给观众一种欣喜和满足感。审美对于广大群众尤为重要,对于大部分群众而言,在经过白天一天的工作劳动后,急需某种途径缓解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获取情感生活的需要。如果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审美技巧和方法,就有利于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及时获取精神生活所欠缺的元素,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音乐审美带来的乐趣。

2在群众文化中实施音乐审美的途径

2.1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的有机整合

演唱歌曲作品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做好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整合工作,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方向,对培养群众审美能力,提高群众审美标准,满足群众情感生活需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有着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做到群众文化活动与音乐审美活动的统一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群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如:表演、舞蹈、体育项目比赛、小品等,为了培养和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尽可能的采取与音乐相关联的形式,做到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相结合。第二,提高群众文化组织工作者的审美素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除了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还要强化组织者的艺术修养,使其具备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引导和感染广大群众进行音乐审美。

2.2选用合适的音乐、歌曲

音乐表演、歌曲演唱等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常见方式,引入优秀、经典的音乐歌曲,发挥音乐内在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提高群众审美水平。因此,在群众文化开展中,要尽可能的选用情感丰富、艺术饱满音乐。比如说,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凄美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自由爱情的伟大,该艺术影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紧紧地扣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就可以选用影片的主题音乐,让广大群众在耳熟能详的音乐旋律中感受美好动人的爱情画面,及其黑暗势力对美好人性的摧残。通过已掌握的故事情节、影视画面,有利于引发群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加深对音乐艺术内在美的理解,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选用音乐、歌曲时,在确保歌曲、音乐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最好结合群众的现实生活,从贴近群众生活的歌曲出发,进而吸引广大群众音乐审美的兴趣。

2.3提高群众音乐素养

音乐审美活动是指在音乐、动作、舞蹈等要素的整合下,能够引感共鸣,在心理上产生美的享受的一种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做为一种综合性的内心活动,但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音乐审美以音乐表演活动为载体,要想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对群众音乐素养、音乐文化是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具体来说,群众要对音乐活动具有一定感知能力,对音乐旋律、节奏等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能够针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基于自身的音乐素养、感知能力等准确把握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情感倾向。因此,提高群众音乐素养,加强群众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表达技巧等音乐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开展有关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活动,加深群众对音乐活动的理解,帮助群众更好的实现音乐审美。

2.4优化音乐审美的提升方式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曾说过,要想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所在,那么你自己本身必须是一个拥有较好艺术修养的人,在拥有一定的先天的前提和基础上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和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音乐审美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需要在漫长的艺术活动中不断积累和学习。音乐审美是以一定艺术活动为载体,以欣赏活动所引发的内心共鸣为基础,而获得艺术活动中的音乐美、情感美和艺术美的满足。因此,音乐审美并不是简单的观赏表演的简单行为,要想获得音乐审美的享受,引发内心情感深处的共鸣,必须对音乐艺术有所了解和把握,如音乐活动的基本规律、音乐语言的表现形式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大量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拓展音乐审美的视野,丰富音乐审美的经验。

3结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做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通过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的有机整合,选用合适的音乐、歌曲,提高群众音乐素养,优化音乐审美的提升方式等手段培养群众审美意识,提高群众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正确看到群众审美的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和提高的行为,需要在平时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加以引导学习,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具有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群众。

作者:林珠萍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姜会敏.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118.

第3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音乐教育是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完善和提升,音乐教育能对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行开发,提升学习者的创新能力。然而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也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仅丰富了学习者的审美情感,还锻炼了学习者的全面审美能力。但是我国在实行中职音乐教育中,还是使用我国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并没有将审美教育完全贯彻在音乐教育中,以致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示。

一、审美教育的理念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有的音符实现思想和情感的沟通的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形态和传播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至今,音乐审美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渐渲染、美化人们的心灵、语言,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质。然而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创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只要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传承美、表达美的工具,通过艺术审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审美教育其实就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

二、审美教育的特点

1.情感性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现。音乐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都是各种音乐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体现,所投入情感越丰富的音乐作品,越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越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表达性

音乐艺术的表达性只有在具体的音乐演奏的时候才会出现,无论是随着歌唱还是乐器都会产生情感的波动,而演唱(奏)者通过音乐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推动学生的音乐变现,深化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充分的表达。

三、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审美教育实现了音乐教育

我国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方位性的音乐人才,通过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使全方位性音乐人才发展成艺术人才,从而进一步地带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在审美教育中认为,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些感性和理性的不同,但是审美教育完美地结合了感性和理性的问题,成功地解了感性和理性对音乐教育带来的不良之处,是音乐与人之间和谐发展,并能够让人进一步地渗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旋律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滋润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更高的音乐造诣,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教育服务。

2.审美教育可以促进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以至于审美教育被分为很多不同的模块,而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发现音乐里的美、感受音乐里的旋律以及作者演奏时的情绪波动。比如当老师教学生弹古筝《高山流水》的时候,按照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是教学生如何拨动琴弦,学生了解的只是《高山流水》的表面空壳,毫无实质情感,但是如果在教学生拨动琴弦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当年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之后那种“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情感,那么学生领会起来会快很多,就能感受到作者作曲时候的意境,使学生在演奏的时候情感能够更加投入其中。法国的著名作曲家别尔通曾经说过“艺术中的第一美质在情感,而第二美质在于选择用以表达情感的演奏手段,但是只有两种品质的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艺术作品。”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想要表达一首音乐的情感,首先要学会如何演奏自己的情感,才能够表达自己的音乐审美情感。

3.审美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的创作能力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主要注重于艺术的设计,当音乐教育遵循中学生对音乐情感研究的规律中,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而审美教育也是这个艺术结构的一部分,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定准培养目标,就能将研究方法细化:在音乐教学中,从中学生的音乐爱好、音乐审美、音乐演奏,独立创作,层层深入下去,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四、审美教学的教育方法

1.树立新的审美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审美观念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特音乐的体验方式,同时也激发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树立健全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操,不断的鼓励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研究,为音乐事业作出贡献。

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各种教学能力和创新想法,只要改变了原有单一的音乐教学理念,全面对现代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的教学任务以及课后的实践任务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教授《欢乐颂》时,笔者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之后通过上网等方式查出这首音乐的背景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动手所获取的知识,记忆往往要深刻。所以说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理解音乐的变迁,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对音乐进行欣赏、审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学生欣赏音乐从而进入音乐的世界中,可以通过情景体验来激活以前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并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情趣,从而将这些情趣运用到一些传统的古典、高雅的音乐中去。在国内众多的音乐演绎节目中来看,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比如《中国好声音》,每当节目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会在镜头里看到很多中学生,他们在追星的同时,也是在欣赏着流行音乐,体会流行音乐的演唱环境以及现场氛围。然而作为音乐教学者,就更应该发挥自己音乐的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正确的辨别、分析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发现流行音乐中的美。这样在流行音乐的感染下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音乐教学过程是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创作能力。只要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那么就可能帮助学生走上音乐大师之路。

参考文献:

[1]欧阳红艺.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音乐教育,2014(5).

[2]朱晓培.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方法探析[J].高校论坛,2012(11).

第4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审美教育;促进作用

1舞蹈的美学特征

1.1舞蹈的第一个美学特征:形态美

显而易见,形态美是舞蹈最为直接和最令人欣赏的美学特征之一。在舞蹈的动作、姿势、造型中,都直接展现出舞蹈的形态美。而配合音乐的节奏和声音大小而变化的舞动节奏,舞蹈动作的变化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将观赏者带入情境。无论观赏者的文化程度如何,都能直接感受到这种美的震撼。所以舞蹈教学中对动作、姿态的形态美教学是最基础的。

1.2舞蹈的第二个美学特征:力量美

除了形态美之外,舞蹈的第二个美学特征就是力量美,舞蹈中表现出的力量是柔性的。在舞蹈动作中,有许多动作是要用非常大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而这些动作在被完成的同时,也将展示出舞者心灵的力量。要完成这些舞蹈动作,往往需要长期的训练。现代舞蹈观赏中,往往认为缺乏力量的动作是空洞的;相反,当一个舞者的动作充满力量,哪怕是再柔美的姿态也能展示出力量之美。因此,一个舞蹈是否充满力量美,是衡量舞蹈是否美的重要标准。

1.3舞蹈的第三个美学特征:神韵美

将舞蹈的神韵充分表现出现,对舞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同样的,理解和欣赏神韵美对观众也有一定的要求。想要做到神韵美,需要舞者在熟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深刻的融入到舞蹈的角色中去,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神。欣赏舞蹈的神韵美需要观赏者摒弃外界的影响,集中精神在舞蹈中,去体会舞蹈展现的、舞者传递出的精神。欣赏舞蹈的神韵美不只需要眼睛,还需要头脑和精神去思考和理解。舞蹈的神韵美是整个舞蹈最核心、最深层的内涵,展现舞蹈的神韵,就是展现舞蹈的灵魂。只有理解了舞蹈的神韵,才能完全了解舞蹈想要表达的东西。

2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

考虑到舞蹈自身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为了强化舞蹈学习中的审美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着手:首先,要对学习舞蹈的学生提出审美观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导者要在日常的基础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即哪些动作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为了达到美的标准需要做到哪些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锻炼和生活中自行纠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帮助正确审美观的形成。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事物的欣赏方向,也就是审美理念。之所以在舞蹈中注入审美教育的元素,是因为只有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美的,才能往美的方向发展。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引入舞蹈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某一支舞蹈的美感,进而引申到更多的舞蹈动作的美中。学生一定要充分明白审美的重要性,才能自觉的去训练如何正确的欣赏美。第三,舞蹈的审美教育不能和艺术教育分离。舞蹈中的审美教育虽然重要,但舞蹈本身仍然是一项具有很强艺术性的运动。只有将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共同发展,才能保证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够高效的落实。最后,创新意识在舞蹈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创新是舞蹈的生命力源泉之一,再美的舞蹈跳一千次也会让人失去欣赏的兴趣。在舞蹈中对美的欣赏是离不开创新的。从舞蹈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群所发展出的舞蹈,都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外界环节中的新因素,达到了不断的创新。在舞蹈外的环境中,人们对美丽事物的欣赏方向和情趣在不断改变。舞蹈只有做到不断创新,才能跟上人们的欣赏方向。

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要发展舞蹈,就必然要发展审美,这也是为什么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审美教育。所以最重要的是将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二者的主要关系归结为以下几点:

3.1做好审美教育,才能高效发展舞蹈

要发展舞蹈艺术,就必须要求舞者和欣赏者都能够充分的欣赏舞蹈的美学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保证跳舞和看舞的双方都接受过足够的审美教育。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舞蹈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在其中加入审美教育,用舞蹈的日常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联系对象,同时提升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的质量和能力。

3.2高质量的审美教育将指引舞蹈教学的艺术发展方向

高质量的舞蹈教学中必然不能缺少审美教育。这是因为只有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保证舞者和观众能够正确了解舞蹈中想要表达的内涵,达到更高层次的欣赏。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还为舞蹈教学提供了艺术指导,使舞蹈教学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美的因素,从而保证了舞蹈中的美学因素。

3.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之间是共同发展的,才能让二者彼此贯穿。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层次的欣赏舞蹈中的美的因素,从而更好的将舞蹈的内涵表达出来;而提高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就提高了对审美的需求,也就给审美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二者的提高是同时发生的。

4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效开展审美教育,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帮助:

4.1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美学的发展

实践证明,当舞者接受了审美教育、具备了正确的审美观之后,能够在舞蹈中加入更多的美学元素。这对舞蹈的整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它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舞蹈的内涵,还能够有足够的素质去进行创新,让舞蹈不断跟进时代的脚步,去传播舞蹈的美学。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美学增长。

4.2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审美观的建立

审美教育在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学生能够领会到舞蹈要传递的健康思想,并自发的在舞蹈创新中发展健康的、正确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审美观会逐渐建立并完善,并延展到其他方面。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审美观的促进作用。

4.3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有人欣赏舞蹈,才能发展舞蹈。审美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角度和方法去欣赏舞蹈中的美学,这样才能充分领悟舞蹈传递的精神。这样才能保证舞蹈的不断发展,促进舞蹈教学的提升。如果审美教育不到位,就无法正确领会和发现舞蹈的美,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欣赏舞蹈,更不用提舞蹈教学。因此,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影响,声乐教学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虽然抽象,但是却综合了各个学科。且进行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美与实现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声乐教学;审美意识;培养分析

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有着一定的综合性与表演性。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开展声乐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声乐与审美之间的关系来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来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完善学生的审美情操,同时也可以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艺术修养。

(一)加强了声乐教学与审美观念之间的联系

人们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所产生出的美的感受其实就是一种客观性的活动。且人们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都可以通过介质来传递到中枢神经大脑中,这样也就促进了人情感上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过程中,就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帮助学生实现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来帮助学生产生出情感上的冲动。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教学手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使用科学发声方法去打开共鸣腔体,同时也可以实现准确的咬文嚼字,从而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从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上出发,真正感受到声乐中的艺术美,从而更好的参与到其中。在声乐艺术中包含了各个学科,同时也是多种文化沉积的效果。不仅可以表达出作者的精神层次,同时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挖掘与分析。不论是从哪一种文艺方式上来说,其核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美与实现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从本质特性出发,真正将审美与声乐教学联系在一起,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声乐学习来说,是需要不断积累与完善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之学生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声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坚持将审美意识融入到声乐教学活动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与文化修养,掌握好演唱的技术,主动的接受到审美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明确其中的含义与深意,感受到声乐中的艺术气息。只有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与理念,从而也就可以保证声乐学习的准确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审美意识可以指导声乐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声乐艺术中的本质内涵,过度的注重发声上的技巧,并没有认识到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重要性。加之一些学生先天条件相对较高,却并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这一优势,在演唱的过程过度的突出自身的音色与音量,并没有从音乐的内在美出发。可以说,这种审美意识是错误的,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从而将审美意识与演唱技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产生出正确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演唱的感染力。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掌握演唱中的重点,带给听众美的感受。可以说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

二、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措施

(一)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与审美意识

首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掌握好观察的方法,主动的聆听其他人的演唱。而这一环节也是感知音乐中的基础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从听出发,以此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刚刚学习声乐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认知不足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养成听课的习惯,同时还要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辨识他人的作品。可以说学生在倾听他人的作品的同时,也可以对比自身的声音,从而掌握好正确的发声技巧,发现音乐主动的去认知音乐。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也可以产生出真切的音乐美感,从而认识到声音的概念,这样也就形成了声音美感的基础,从而保证了自身声音概念与观念的准确[3]。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的采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可以将学生的演唱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事后组织学生进行倾听与思考,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观摩,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观摩其他学生的演唱,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己的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我成长。第三,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上出发,摆正自身的位置,结合好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念。

(二)做好发声练习工作

想要提高演唱的美感就要具备良好的嗓音,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以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审美意识。如一些学生在练习三度音节的哼鸣练习中,教师就要避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怎样掌握好发声的要领等。或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着不正确的现象,所以教师就可以从审美性的方式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内容[4]。

(三)引导学生处理好声乐作品

第一,对于声乐作品来说,教师就可以采取细致化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且想要学习与掌握好其中的声乐美,就要选择正确的声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先引导学生认识好音乐符号,在此基础上来再现出音乐符号,而这也就成为了审美体验中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准确读谱的重要性,在练习中也要准确反映出乐谱记号,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受。其次,学生在形成乐曲整体概念以后,教师还要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作品中的创作手段等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内容,加深学习的印象与感悟。可以说,只有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好音乐中的作品风格与特点,才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好启发与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感受,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技巧与方法等实现二次创造[5]。第二,对作品中的歌词等进行分析。在声乐作品中的歌词都是作者表现自身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声乐作品中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分析与理解等来感悟其中的词汇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效果,可以说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属于一种静态化的表达方式,如果想要突出歌词中的生动与丰富性,就要借助美妙的歌声来体现。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就要先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朗读,以此来理解好歌词中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6]。第三,要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通过掌握好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以此来感受其中的音乐美与旋律美。可以说,音乐上的美是综合了旋律、节奏以及曲调等因素的,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内涵,真正理解好声乐作品中的形象美。

(四)做好歌曲演唱的处理工作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中,就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对声乐作品中的内涵与音乐产生深刻的印象。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学习声乐知识其实就是进入到歌曲演绎的阶段了。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理解歌词的内涵与深意,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来发挥出艺术想象力,创造出适宜的作品意境,认识到其中的风格,形成完整的审美概念。

(五)做好深化与舞台实践结合工作

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意识,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述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从舞台上出发,做好声乐实践教学工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声乐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带给学生新奇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活动的过程中,就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表演实践中教师也要让学生通过相互切磋与交流来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交流来提高学习的质量。此外,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借助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声乐知识的意义与乐趣,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声乐学习中去,加深学习的体会与感悟[7]。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审美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声乐知识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受到声乐知识的感染,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艳,尹晖.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3,(34):43.

[2]莫大尼.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意识的途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90-192.

[3]付晗.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研究[J].音乐时空,2014,(01):134.

[4]彭启锐.论声乐教学中加强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读天下,2016,(19):76-77.

[5]陈艳伟.探析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J].音乐时空,2015,(16):149.

[6]沈略,徐亚楠.论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10):162.

第6篇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中寄载着作画人的全部情感因素,而劣质的绘画作品则不能够很好的表达画者的审美情感,所以古代就有画品的说法。

那么,画品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人的审美的健全程度与审美水平。可见,审美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之巨大。

审美感觉贯穿于绘画的全过程,可以说没有审美就没有绘画,没有审美的绘画也许就是简单的复制过程,毫无生气可言。

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尝试去“发现”美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当具有一定的素描能力并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后,有些人却忽视了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知觉,我们的眼睛正在退化为纯粹是量度和辨别的工具。结果,可以用形象来表达的观念就大大减少了,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也丧失了。在那些一眼便看出其意义的事物面前,我们倒显得退钝了,他们天生具有的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沉睡了。

很多学习美术的人,特别是一些正准备考学的学生,虽然懂得“看”或称“观察”的重要性,但往往习惯于被动、麻木地在画面上机械地照搬静物或模特儿,全然没有想要去发现并且去表现“美”的欲望,更谈不上表达心灵和思想了,将绘画写生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复制的活动,将艺术创造的过程等同于一个熟练工种的制作过程。这样的绘画过程是麻木的、没有情感的。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应发挥人的主观审美的作用,即绘画的情感性。

没有艺术感觉的作品,往往伴随着僵硬、死板,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作品:能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掌握一定的技法,画面也较充分、完整,然而毫无生气,缺少生命力。

美的特点往往表现在“形式”上,如数量的比例、形线的排列、色调的和谐、黑白、构图、运动、线条的节奏等,由抽象的点、线、面、体组织成画面结构,它所形成的抽象或具象的内容与形象,表现的是艺术中具有生命力的深层内涵。正是由于艺术形式的无穷变化与它所具有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不断地寻找适合的艺术表现语言。在选择和运用艺术表现语言时,艺术观念与审美取向自然也体现在其中,同时现代人的品鉴标准又介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

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艺术探索、艺术实践是重要的。对于在这方面天赋不一、起点不同的学生来说,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探索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来。久而久之,这种实践将引导发挥出崭新的想法和艺术概念。在考虑新的概念、表达某种意识或思相的同时,必须需要经常注意表现方法及提高绘画的美学价值。

对于一些绘画的表现形式的需要来说,体积感、重量感是决定着画面的形式、风格、内容、情调等等一系列的重要绘画表现元素。利用光影、明暗、笔触形成的肌理与质感效果,不仅表现体积和重量,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审美格调的高低,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通俗地讲,正像俗语所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深究的话,却又太复杂,它涉及并且又相互影响着时代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心理的、生理的、经济的等等人类的一切活动。

有时艺术作品宁愿“拙”一些,比“油”、比表面上的“帅”而实际空洞无物要好得多。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艺术创作中必然存在着非常的主观因素,所反映的是人的心理。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漫步》中这样写道:“-------但也还有那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天机活泼,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这就是美与美术------”

艺术家对视觉世界不仅具有极其敏锐的感觉,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意识。这种意识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当作者试图通过艺术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创作或设计时,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作者对事物的一种感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这就需要去理解事物自身的特性。因此,这一过程是一种以感官通过直觉、洞察以及理解来进行的艺术创造,这一创造过程不仅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也受主观意识的限制。

对任何艺术家而言,风格与特点显然意味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并赋予作品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绘画中的多种表现手法、方式都可用来突出某些方面。突出某些成分或思想,不但能表达个人的感情,并且可以使得作者的绘画语言更为明确。一旦不断地突出某些方面,就将成为作品的特色,而作者的个人风格也就随之产生了。绘画大师们正是通过这样的突出方式发展自己的风格,并且都因为独到地突出某些方面而自成一家。比如当代画家弗洛伊德的艺术有种清晰纯净的,剔去种种杂质的艺术品格。他的笔触干净利落,楔状笔触不拖泥带水,像一束束肌肉一样有力。人物是弗洛伊德的主要表现对象。笔触显露,有时呈现出无序、粗鄙的状态。在这点上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某种表现性的效果。他的用笔是强有力的,交错相叠的笔触形成浮雕般的肌理,陡增了画面的神秘意味。他非常客观地表现了对象,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用客观素描的技巧表现出的是一种主观意识,他对于人物神情敏感的观察与刻画,使人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形体方面的表现力,还传达出作者本人的思想。

自从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照相写实主义流行以来,不少艺术家模仿摄影技术,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的描绘,试图把物体的照片影像很客观地在画面上呈现出来。这种严峻、冷漠的形象,传达出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和无人情味,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和心理效果。并且为商业广告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照相写实主义认为传统的写实主义是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激情的,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现实,不易为广大的观众所了解,而不含主观感情,用大家共同的眼睛(照相机)来观察和反映,传达的范围更普遍。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往往使人感到自然主义的味道,他们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从某些角度看,这类艺术当然是很客观的,然而不管是精确的还是变形的,强烈的主观因素往往通过照相机的角度和所选取的题材显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突出主观意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主观和客观的艺术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因为即使是在极端的照相现实主义素描和绘画中,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也充分体现出来。

第7篇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小学教育 意义 实现

教育是有着久远历史的人类活动,审美教育由来已久,但其被认识和发展的时间却并不长。在小学教育中,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与功能

美普遍存在,在人与物中,生活与艺术里,美到处可见。美学不论是作为“情感学”,还是“审美学”,始终是立足于人,并最终指向人。而美育和德育的目标在某些方面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具有完整的创新思维、健全的人格以及和谐的内心世界。这样,小学教育在人才基础教育及培养模式上就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独创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其成为完整的人。

和其他教育不同,审美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可以说,审美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或技能,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生存质量和人格素质的提高,帮助人洞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从而懂得爱惜生命、勇于创造生命价值,从容面对生活。

虽然,审美教育并不为人们提供赚钱的技能,却能引导人们“发现和创造个体在世界中的意义和与人交流的价值”[1]。审美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能够为个体的情感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粮,现代心理学证明,个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会创造出巨大的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因此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审美教育对于整个世界的教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审美教育及其重要性

小学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所重视,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基石之坚才能建之如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小学时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的教育时间段可以称为是黄金时间段,现在入小学的孩子年龄普遍均为6周岁,从6周岁到12周岁的六年中,一个人会完成他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

小学教育责任之重大由此可见,每一个幼稚天真的儿童步入知识大门后的第一阶梯便是小学教育,它为接受进一步教育夯实基础并做好准备,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未来,而且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走向,从而关系到并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将来。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黄金教育时间段毫无疑问地决定并体现了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席勒说过“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我们才可以达到自由。”[2]美育的概念第一次由席勒提出,并首次出现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在席勒看来,艺术和美可以成为教育民众的主要方式,通过审美教育,人性的完整和精神的解放都可得以实现。

朱光潜给予审美教育以极高的肯定,他认为,“因此达到自由的路径不是政治经济的革命而是审美的教育,至少是须先有审美教育,才有政治经济改革的条件。”[3]审美教育的意义深远,关系着人类世界的各种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对人的自由实现来说,“因此在根本上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人性教育。”[4]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和不断实践,更需要用教育来完善自身的人性,需要用本真的生命来亲近和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孔子总结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已经有意识地将美育纳入了人性塑造的教育体制之中……所以受教育的人必须接受专门的审美教育。”[5]也就是说,人从一开始就应该善于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从而产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不仅注定离不开审美教育,而且需要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

三、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

审美教育更像是一种感性教育,更注重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通过提高审美趣味来完善人性,使人成为美的人,从而使世界成为美的世界。

小学教育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里程中最初的基础正规教育,无论课业多么繁忙,无论竞争有多么激烈,审美教育的实施不可延误,也不可忽视。分数和技能始终不是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一般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因此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是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成功的。

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模范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家长是与孩子朝夕相处并有着潜移默化影响的人。审美教育必然起始于家庭,也必将一直在家庭影响下进行。因此家长需要用美的言行影响并教育孩子,并应时刻让家庭保持良好氛围,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平和纯善的品行。同时在节假日里家长需多带孩子去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以及博物馆、艺术馆等,长期让孩子处于艺术文化熏陶下更有利于其提升审美趣味。

学校应该调整长期以来的教学目标,不要将成绩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最大权重,不要将教育演变成单一的职业训练或者纯粹的技术培训,而应该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从而培养完整的人。因此,一方面要将审美教育与提高教育者素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将审美教育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氛围结合起来。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格美的塑造者和创造者。教师需要做到的是两点,第一点是将培养学生美感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传播美的同时,既教书又育人;第二点是把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判断力。

开展社会审美教育势在必行。因为随着大众文化铺天盖地的袭来,很多世俗化、娱乐化的东西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的盛行在给孩子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难免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挽救当今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及享乐主义等媚俗趋势,使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得以实现,全社会都有着必要的责任。

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要使人成为有文化的人,道德思想的培养是要人成为道德的人,审美教育则是要人成为审美的人。当人成为审美的人,世界也将是审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杜卫.现代美育学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43.

[2]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

第8篇

【关键词】幼儿 审美特点 审美能力 培养 重要性

一、幼儿期审美的特点

1. 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2. 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

3.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

4.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

二、幼儿美育的特点

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一)情感表现性

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表现其情感和体验。例如:早上一入园,幼儿就告诉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好漂亮的大蝴蝶(风筝)!”这时教师应当与幼儿一道描述风筝的美,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之情,让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二)情节虚构性

幼儿审美情节往往不因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才发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体现在编故事及绘画活动中。例如:幼儿在画小白兔时,突然说:“小白兔迷了路,到处找妈妈。”画熊猫时,不按老师的要求而添画了床、吊针,还解释说:“熊猫生病了,在打吊针。”这时教师绝不能批评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批评只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尽量保护幼儿的这种超现实的审美情趣。

(三)手段表现性

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儿在砂堆里插上树叶,表示“绿在沙漠”。又如,教师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儿画出了小朋友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则用白色手工纸剪出美丽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纸屑抛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四)主体自主性

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幼儿的自主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是对美的自我体验。对幼儿的审美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有的教师在玩色活动中害怕幼儿将颜料弄脏了衣服桌椅,常会代替幼儿完成点色的过程,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这样的活动幼儿完全是旁观者,根本谈不上对美的自我体验。

三、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 ,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例如,我带幼儿欣赏诗歌《云彩和风》时,在给幼儿展现系列画面后,幼儿体验到了云彩的美是由风带来的。于是,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片云朵,会变成什么样呢?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幼儿凝神听之,细细体会,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他们感知出的表象分外丰富。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变成小白兔,小白兔在草地蹦蹦跳跳,我变成了小鸟,在自由的地飞翔。”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