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 货币时间价值; 会计要素
2007年新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资产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在会计准则中有这样的说明: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个非常显著的计量特征就是: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在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都必须根据市场价格以调整日(即期末)的价格进行账务处理,以合理地反映目前的真实市场价格。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如果涉及到了会计特殊中期(半年末)及会计年末的时点时,按现行制度规定,必须按当时市价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予以调节,合理反映账户的浮盈、浮亏。
2009年1月1日,某上市公司购入10 000股股票,每股价格1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款项全部通过资金账户划转,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得税率25%。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00 000
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13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发生了30 000元,在上市公司半年利润表中导致利润虚增30 000元,同时导致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30 000×25%=7 500元,净利润最终增加22 500元,同时从资产要素来看,导致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虚增30 000元。
2009年12月31日,股票市值16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发生了30 000元,在上市公司下半年利润表中导致利润虚增30 000元,导致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30 000×25%=7 500元,同时从资产要素来看,导致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再次虚增30 000元。
2010年1月1日,将股票全部售出,出售价格16元(不考虑相关税费)。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6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60 000
投资收益60 000
2010年上半年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虚减了利润60 000元,投资收益却使利润增加了60 000元,从利润总额的角度考虑,并没有导致利润的变动,却使所得税费用增加60 000×25%=15 000元。
但其中“投资收益”反映的是真正实现的收益60 000元,从原始的投入成本100 000元及最近售出的价款可以得知,真正收益的确是10 000×(16-10)=60 000元。
从理论上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合计数最终趋于零,对整个企业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新会计准则中,也提醒我们: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的资金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经济大环境下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时,必须考虑到时间对企业的各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更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市价上涨时期。
接上例,如果在2009年3月1日,以市价11元的价格又购入同一公司的股票5 000股(不考虑相关税费),款项全部通过资金账户划转,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5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55 000
2009年4月5日,出售1 000股,市价11.5元(不考虑相关税费),在转出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时,可以参照存货的发出方式对比以下不同处理方式,对会计各要素产生的影响:
1.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100 000+55 000)/(10 000+5 000)
=10.33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1 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 330
投资收益 1 170
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13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7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7 300
在加权平均法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发生了37 300元,在上市公司半年利润表中导致利润虚增37 300元,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37 300×25%=9 325元,净利润最终虚增9 325元,同时从资产要素来看,导致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虚增37 300元。
2.先进先出法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1 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 000
投资收益1 500
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13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7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7 000
在先进先出法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发生了37 000元,在上市公司半年利润表中导致利润虚增37 000元,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37 000×25%=9 250元,净利润最终虚增9 250元,同时从资产要素来看,导致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虚增37 000元。
3.后进先出法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1 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1 000
投资收益 500
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13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8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8 000
在后进先出法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发生了38 000元,在上市公司半年利润表中导致利润虚增38 000元,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38 000×25%=9 500元,净利润最终虚增9 500元,同时从资产要素来看,导致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虚增38 000元。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在物价上涨时期,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对于企业而言当期资产、利润要素都会虚增。从货币时间价值的角度去分析,对于企业而言,就可以有相对富足的资金去周转流动,实现货币的增值。
在市价下跌时期:
接上例,如果在2009年3月1日,以市价9元的价格又购入同一公司的股票5 000股(不考虑相关税费),款项全部通过资金账户划转,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5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45 000
2009年4月5日,出售1 000股,市价8.5元(不考虑相关税费),在转出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时,可以参照存货的发出方式对比以下不同处理方式,对会计各要素产生的影响:
1.加权平均单价
加权平均单价=(100 000+45 000)/(10 000+5 000)
=9.67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8 500
投资收益1 17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9 670
2.先进先出法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8 500
投资收益1 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 000
3.后进先出法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 500
投资收益 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9 000
加权平均法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单位成本予以了平均,对于前后各期不同价格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讲,起到了一个价格平衡的关系,因此对于资产、利润、所得税而言,前后各期都相对均衡,差异不大。
先进先出法下,在市价上涨时期,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转出的是成本较低者,因此期末资产虚增,利润总额虚增,所得税同样虚增。在市价下跌时,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转出的是成本较高者,因此期末资产虚减,利润总额虚减,所得税同样虚减。
后进先出法下,在市价上涨时,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转出的是成本较高者,因此期末资产虚减,利润总额虚减,所得税同样虚减。在市价下跌时期,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转出的是成本较低者,因此期末资产虚增,利润总额虚增,所得税同样虚增。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完全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利润的调控及所得税的调节。每个企业都可以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粉饰会计报表,因此计价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对于不附带利息的货币收支,与其晚收不如早收,与其早付不如晚付。也就是说,货币在自己手上,可以立即用于消费而不必等待将来消费,可以投资获利而无损于原来的价值,可以用于预料不到的支付,因此早收、晚付在经济上是有利的。目前在财务估价中,广泛地将货币时间价值运用到了记账方法里面,而不像原先会计记账和财务分析有区分。从最新的会计制度看来,货币有时间价值的理念已不再是管理上要考虑的,而是在进行会计记账时就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结合这一理念,笔者总结出一条基本原理:应保留更多的资金,前期是资金相对较少的流出企业。在市价上涨时:应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市价下跌时: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然,目前会计制度上已将存货发出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取消了,所以在许多教材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加权平均法,这样做使前后期成本平均,比较好处理,但从实际工作中,本人建议不妨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会计要素调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货币易;现金流量;资产结构;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29-02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通过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资产的流出,这有助于保障企业货币资金的充足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由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过程
为适应我国实际经济环境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相对应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改中。1999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将非货币易分为同类非货币易和非同类货币易,分别采用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同时后者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公允价值“不公允”的现象,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企业利润“操控”的重要手段。因此,2001年对准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规定了非货币性资产计价基础为账面价值。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要求有连续的报告期间,账面价值只能片面地反映资产的时点价值,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在此前基础上修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符合商业实质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加亮,不符合条件的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同时完善了关于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条件。
二、涉及损益确认的会计处理及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新准则下,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有三种。第一,视同销售下根据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第二,交换无形资产等根据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第三,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等,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下面,分析以上三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损益确认操作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说明下企业愿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不涉及或者少量(货币资金占交易总额小于25%)货币资金的交易。货币资金是否充足是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相比货币性资产交易,一方面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能够减少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出,保证企业公开财务报表上的现金存量充足,向外界传递企业健康发展的正面信息,便于后续开展融资筹资等活动。另一方面,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不涉及应收账款等货到账款未到的情况,不存在坏账损失风险,有助于保证交易实质的有效性。
接下来,说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
例:甲公司自有的房产与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设备进行交换,假设双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不涉及补价和税费问题。甲公司房产原值800万,计提折旧200万,交易日公允价值为650万。乙公司固定资产750万,折旧50万,交易日公允价值650万。
本例中,双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两项资产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计量,因此两公司都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损益。
甲公司: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650万
交易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50万
乙公司: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650万
交易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50万
本例中,双方交易后,从资产结构上说,生产用的设备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科技进步而加速折旧,而房产相对供小于求,具有升值空间,即未来的变现的金额、变现能力和变现风险都优于原本拥有的固定资产,所以此次交易提高了乙公司的资产质量。
最后,说明非货币易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仍参照上例。甲公司通过交换,换入资产高于自身原始资产账面价值50万,即甲公司资产增加50万,同时确认收益。无论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该交易的收益与资产确认在交易日就完成,既没有导致企业现金流出,也没有增加应收账款等变现存在风险的资产,体现了交易的稳健面。
乙公司根据实际交易情况,确认营业外支出50万。假设,乙公司由于这50万的损失无法支付跟丙公司签订的购货协议,形成50万负债。表面上看,交易过程中乙公司有亏损;实际上,乙公司的房产本身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期末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50差额本身就会计入公允价值损益调整,而形成负债后,显然会减少企业应缴纳的税费。费用的减少等于企业利润的变相增加。
若上述案例数值扩大两倍甚至更多,甲公司收益增加、对外财务信息质量好显而易见。我国目前的企业税收水平表较高,对于乙公司,提高了企业资产结构质量,只要为负债支付的利息小于免除的相关税费,那么,此次交易对于甲乙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确实,自金融危机后,企业更加关注资金营运的稳健与风险,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于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稳健程度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非货币易在我国市场上越来越频繁,同时相关的法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在健康的经济环境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会更加有助于改善企业资产结构质量,保障资金营运。
参考文献:
[1]李家红.非货币易的特点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实施效果; 影响因素
当前,以2006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主体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我国基本建成。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涉及面广,客观上决定了规范体系的执行难度。本文通过对财政部2001年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揭示影响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效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一、文献综述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其理论根源来自于COSO内部控制报告。2002年之后,美国涌现了大批关于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成果。2002年美国SOX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这种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机会,催生了一大批以内部控制为主题的实证研究成果,代表性的领域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Leone,2007)和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经济后果(Hammersley et al,2008)。但是,并没有文献涉及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原因显然与美国SOX法案自身的要求相关。
国内内部控制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追随美国,但研究视角比较散乱(李享,2009),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蔡吉甫,2005)、市场反应(陈共荣等,2007)、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林钟高等,2007)。陈晓陵等(2008)研究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杨雄胜等(2007)研究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晓芳等(2010)考察了内部控制执行机制。
针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领域的国内研究成果比较匮乏,李玉兰(2011)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透视河北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张荣海(2011)通过风险管理视角研究如何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刘向伟等(2012)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高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是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流动性最强,被关注度高,而且,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单一,要求明确,控制程序可操作性强。根据基本的逻辑推理,可以合理推测:如果单位对货币资金这一基本控制内容重视不够,执行乏力,那么,在其他领域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肯定存在更多问题,其他内部控制规范更难得到有效执行。通过考察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情况,可以实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因此,货币资金本身的特殊性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值得考察。就有限的国内文献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于企业,没有针对政府等非营利组织开展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机关,正好可以弥补当前内部控制研究中存在的普遍不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笔者对某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79份调查问卷反馈信息,其中有效反馈353份。从受调查者工作岗位看,会计岗位人员占70.8%,审计岗位人员占4.2%,财务管理岗位人员占2.5%,其他岗位人员占12.5%,缺失值占10%,财务岗位人员合计占77.5%。从受调查对象最后专业分布情况看,会计专业毕业占39.1%,财务管理专业占3.4%,审计专业占2.8%,其他专业占33.7%。从学历角度看,本科以上学历占32%。从任职财务岗位时间看,1—5年占19.8%,6—15年占31.7%,16年及以上占34.3%,说明受调查者都具有相当的实务经验。总体来看,受调查者对调查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而言具有很好的内部信息基础,其基本情况能很好地满足调查目的对受调查者相关素质的要求。
对上述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1.受调查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否重要”与受调查者的“最后专业”高度相关,即最后专业为会计和审计的人员更倾向于肯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由此可以推断,专业背景对于理解、掌握、应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规范具有重要影响。
2.受调查者“是否了解内部控制规范”与其“在岗工作时间”在0.05显著水平下不相关,但把“在岗工作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保持其不变前提下,“是否了解内部控制规范”与“最高学历”在0.01显著水平下偏相关。这说明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认知主要通过学历教育,尤其是在校教育途径获得,因而如果能够加强学生在高校期间财经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将对他们今后从事财会实务工作有重要意义。
3.如果在受调查者所处的组织中,关于货币资金的非常规事项最终决定权归属财务部门主管而非组织领导,则该组织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情况更为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财务部门或者组织领导者如果具备财务专业知识或者相关背景,则有利于相关控制规范的执行。
(二)研究方案
由于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具体执行情况,而衡量执行情况的最佳手段就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其具体的贯彻、落实。调查问卷的内容取决于研究目标,并直接影响到研究变量的设计和分析。因此,笔者针对规范的具体内容和条款,逐一设计了调查问卷的内容。
将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因素归纳为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监督检查5大变量。其中,控制目标是整个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目的,也是此次调查的出发点所在,因此必须予以考虑。对于控制环境要素予以保留,并以制度建设、制度执行、监督检查3个要素作为补充,将监控要素改为监督检查。基于以上考虑,设立了5大要素。要素确定之后,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具体内容按照5大要素进行归类并整理,由此在5大要素之下形成了32个调查项目(变量)。
对于要素及其变量,除了调查问题中存在“是否”字样时,“是”为“1”,“否”为“0”之外,其他变量均采用利克特(Likert)量度法度量,要求受调查者就本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内容的效果进行评价。量度级别共分5级,分别为没有执行、执行较差、一般、较好、很好,分别记1—5分,得分越高,表明执行效果越好。
在分析时,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监督检查之间关系的相关性检验,均使用了适合于定序变量的非参数检验kendalls-taub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对控制目标使用了均值显著性检验,同样采用非参数检验,主要用Mann-Whitney U检验。研究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两独立样本方差齐次性进行了检验,而没有过多关注其分布的正态性,考虑本次方差分析的大样本特性,这样做是可以接受的。本文所有相关关系分析均在0.05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关于本次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在适合于定序数据重复试验稳定性检验ANOVA with Cochran's Test中,Cochran's Q值1 278.996。伴随概率P值0.000,表明重复调查具有稳定性,且α信度系数为0.94,充分表明本次调查问卷可信度高,重复调查时结果具有较高平稳性。
三、实证分析
(一)调查结果
70%的受调查者认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货币资金控制目标基本实现。大部分受调查者均认为,本单位或者部门已经建立了货币资金岗位责任制度,但在下列方面执行规范的情况不容乐观。
1.尽管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本单位或者部门已经建立了现金限额制度,但是60%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一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2.对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而言,比较重要的控制活动就是按照不超过5年的时间进行岗位轮换。然而,对于这一问题,40%的受调查者认为,本单位或者部门未能执行这一规定。这一点再次验证了前文对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时所提及的问题。3.在现金管理中,有将近15%的受调查者认为单位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坐支行为。4.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是整个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中最为无效的一项,说明在受调查的公共部门中,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非常不足。
(二)影响因素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必要对上述5大要素共计32个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整理,从中提取更本质的但又未能直接观察到的因素。
进行因子分析前的可行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本适应性检验KMO值0.74,大于0.6;巴特利球性检验卡方值为1 900,伴随概率0.000,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可得到7个因子,能解释原有信息的70%。碎石图如图1:
因子F1的综合性最强,包括反映货币资金审核批准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以及反映票据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分别反映现金盘点和账户清理、票据监销的执行情况等变量,上述11个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38%。因子F2可定义为反映控制环境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因子F3主要反映内部沟通与监督检查变量,方差贡献率为7%。因子F4可定义为反映职责分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因子F5可定义为反映现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3%。因子F6可定义为反映现金限额管理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1%。因子F7可定义为反映制度建设和控制环境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0%。
1.因子分析模型表明,控制环境是影响内部控制目标最为主要的要素。这一点在因子F2、F7中得到验证。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内其他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对其他要素起制约作用。这一基础性作用在2006年COSO委员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小型上市公司实施指南》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本文的研究结论也直接支持这一观点。
2.制度执行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在因子F1、F5中得到体现。毋庸置疑,一旦缺乏有力的执行机制,再完善的制度也会失效。
3.现金管理的控制措施对于控制目标的实现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点体现在因子F1、F5、F6之中。现金相对于银行存款和票据而言,由于缺乏外部机构的牵制(如银行存款必须通过银行机构,票据存在出票人等机构),一旦缺乏有效的监控,必然对货币资金整体的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在整个货币资金控制活动中,相对于银行存款的控制和票据以及印章的控制而言,现金管理和控制执行情况对整个货币资金目标的实现产生更主要的影响效用。
4.因子F3所涵盖的内部沟通与外部监督值得关注。运行通畅的内部举报往往为实现控制目标提供预期保证,外部强制性监督强化了这种预期保证效应,两者相互结合,为控制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另外,职责分离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措施,其对于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提供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政策建议
因子分析结果意味着保障内部控制目标顺利实现是有章可循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抓住关键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措施,就能够收到良好效果。据此,从关键因素入手,根据这些因素内部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提升控制环境整体氛围
组织内部的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负有根本责任,尤其是对建立一个良好控制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单位可以从下列方面加强控制环境建设。
一是单位负责人应当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选拔、任用具有专业背景的财务主管领导,并赋予其更广泛的权力,尤其涉及货币资金非常规事项的最终决策权。单位负责人更看重货币资金支付复核、票据管理、单位财务专用章的保管,而财务主管领导更注重货币资金申领、支付手续、货币资金职责分离和授权批准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的日常控制。因此,如果财务主管领导对现金事项有最终决策权的话,那么货币资金控制的一些关键环节将得到更好的控制。
二是单位负责人应当重视内部沟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沟通。单位负责人应积极鼓励组织内部形成正直诚信的风尚,多注意与单位员工的交流沟通,鼓励财务人员积极举报违规行为。这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能够产生1+1>2的“叠加效应”,最终必将对内部控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加强领导与财务主管之间关于财务问题的沟通非常重要,加强与其他员工的交流也很重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与组织道德价值观氛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交互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多注意与单位员工的交流沟通,将对单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有很好的效果。
三是加强上级单位的监督检查,借助外在监督提升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尽管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主管之间关注度不同,但是如果上级单位经常到本单位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那么,将产生交互作用,从而提升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这一点有力地表明,单位控制环境的建设好坏与上级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适时进行监督检查,并能据此对下属单位给予奖惩有利于下属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二)制度建设必须与制度执行情况相结合,并强化制度的执行效力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制度制定、执行、评价(监督)和完善等方面。制度如果要发挥作用,必须强化执行机制,将制度切实落实在细节之处。这一点在本次调查中得到有力印证。制度制定、制度执行以及监督检查相结合,会对内部控制效果产生1+1>2的交互作用,大大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具体而言,制度执行机制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一是增强相关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入责任条款,使得制度便于操作,利于执行。即使存在条款完备的书面责任制文件,组织也有可能时常发生坐支等违规行为。因此,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应该增强可操作性和责任条款,以强化书面制度、规范的执行效力。
二是职责分离和定期轮换制度,必须有机结合,不能偏重某一方面。如果要发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重要控制制度——职责分离的作用,则必须要强制执行从业人员定期轮换制度。需要指出的是,充分发挥“岗位分离”作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一项重要制度的作用,还需要结合“审核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账户清理情况”、“定期盘点”等制度,才能够使得岗位分离制度在货币资金控制中发挥最大效力。
(三)重视内部审计,提升内部审计功能
内部审计最主要的职责是通过审计活动,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等进行系统的审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作出结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内部审计在整个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处于比较尴尬状况。一方面,公共部门内部审计在实际制度建设中并未得到有效重视;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又是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实际上意味着,尽管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有意或者无意地将其忽略。当前,强化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功能应当成为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功能亟需在意识形态以及实际执行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四)强化外部监督检查
对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是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所在,而是否由上级单位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则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有显著影响。公共部门本身承载着公共职责,在理论上应当由社会公众履行受托职责的监督工作,但是监督成本的巨大使得公众监督往往难以实现,从而造成公共部门外在监督的匮乏。上级机构应当承担这一职责,并将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形成有效的外在监督压力。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如果公共部门的监督检查能够形成制度化、常规化,那么,它将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形成交互作用。
公共部门应当重视并加强现金方面的细节管理。现金相对于银行存款和票据而言,对内控目标的实现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对此,公共部门应当加强现金限额管理和现金盘点工作,严格禁止现金坐支现象。
五、研究结论与局限
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控制环境是影响内部控制目标最为主要的要素,单位控制环境建设的好坏与上级部门的支持、监督有关。第二,有力的执行机制是影响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制度建设必须与制度执行结合起来,否则制度实施将会流于形式。第三,专业背景对于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具有重要影响。财务部门或者组织领导者具备财务专业知识或者相关背景,有利于相关控制规范的执行。针对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改善控制环境整体氛围,将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情况相结合,并强化制度的执行效力,同时重视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外部监督检查是提升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效果的关键。
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本文调查对象是某国家机关的财会人员,其与企业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规范的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差异,可能会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Andrew J. Leone.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A discussion of Ashbaugh, Collins, and Kinney(2007)and Doyle, Ge, and McVay (2007),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quation. 2007(44):224-237.
[2] Jacqueline S. Hammerdey Linda A. Myers. Catherine Shakespeare. Market Reactions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302 of the 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8(13):141-165.
[3] 李享.美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1):87-96.
[4] 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5):85-88.
[5] 陈共荣,刘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J].系统工程,2007(25):40-45.
[6] 林钟高,郑军,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7(4):132-143.
[7] 陈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53-61.
[8] 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0-67.
[9] 晓芳,孙静.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4):88-92.
[10] 李玉兰.河北省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1(7):35-38.
论文摘要:医院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展、生存,除了医护人员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要投资开展一些新的项目,因此,资金的投入在医院发展中就越来越重要。选择最好的设备及项目将资金投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运用科学投资方法和方案,认真评估、考察论证,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在投资中首先要考虑货币资金在投资中价值。资金投资时间不同所反映的价值也不同,主要是利息的存在,利息在若干年后和不断加息存在的价值不同,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医院的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经营模式也有改变,特别是外资联营、股份办院形式的出现,对公立医院提出很大挑战,所以我们在投资中应充分考虑到货币资金在医院投资中的时间和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主要指货币因时间转移而发生增值,增值的数量即为利息,所以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要注意以下要点:①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增量,一般以增值率表示。②必须投入生产经营过程才会增值。③需要持续或多或少时间才会增值。④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长,即需按复利计算。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中,还需注意到它的作用,不同时间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相等,所以,不同时点上货币收支不可直接比较,必须将它转换到相同的时点,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和有关计算。
在进行货币时间价值的处理中,由于货币随时间增长过程与利息的增值过程在数学上差不多,因此,在换算时如用计算利息的方法,就按复利的方法进行折算。下面就把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中应用的几种技术方法介绍一下:
1货币的时间价值衡量主要形式
1.1复利总值
复利总值指按一定时间扣一定利率,就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累计利息,逐期滚算到预定期限的本利总和,称为“利滚利”。
1.2现值
现值是指未来某一特定金额的现在价值,例如医院对设备进行投资,通过资料可以计算设备在存续期内的收额,这个收入额是未来的金额,与初期额无法比。因此,需要计算现值才能相比。
1.3年金的复利总值
年金是指在相同的隔期收到(或支付)的一系列等额款项。年金根据支付时期不同,本金的划分也不同。年金不论是什么支付时间,都是与复利有联系。其年金的终值、现值都是以复利的终值、现值为基础计算的,在投资决策中常用的是普通年金,除此以外的其他各种形式的年金都是普通年金的转化形式,普通年金的终值则是复利终值的总计金额。
1.4年金现值
年金现值是指存在续期内,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年)等额上入(或支出)的现本价值。
医院对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年金现值和终值这两种形式。
2在长期投资决策中,对长期投资评价的技术方法
长期投资主要是对固定资产购置,新建和改造而言,在医院主要是新购和更新大型医疗设备。
因为这些设备投资额大,使用周期较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次投入,分次收回。并有一定的风险性,正确的投资决策会对医院持续产生效益,一旦投资失误,会对医院带来不应有的影响,对长期投资评价的技术方法很多,但都离不开货币的时间价值。
2.1现值净额法
现值净额法是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用来评价长期投资的一种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对其中一种方案按一定的利率(即投资成本)来计算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额,在计算过程中,现值净额将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现值净额为零,说明在未来回收的现值与投资成本相等,表现为盈亏平衡;第二种是现值净额为正数,说明回收的现值大于成本,表现为盈余;第三种是现值净额为负数,说明回收的现值小于投资成本,表现为亏损。方案应予舍弃。
2.2获利指数法
获利指数法是指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比,这种方法,与现值净额法在计算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过计算得出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只是一个计算差额,一个是计算比率罢了。获利指数法的计算结果,也呈现三种情况,一是指数为1,表现为盈亏平衡;二是指数大于1,表现为盈余;三是指数小于1,表现为亏损。方案应予舍弃。
2.3内部回收报酬率法
内部回收报酬率法是指对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量进行贴现,使所得的现值正好与远投资额相等,也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的利率。这种技术方法,要求对每个投资方案实际可达到的投资报酬率分别计算。即使这样计算者达到所得的现值,与投资额相等的内部回收报酬率也不是一件易事,需反复测试,要么调高贴现率,要么调低贴现率,确切的内部回收报酬率实际上就介于这两个贴现率之间,一般采用插补法进行计算。因此,这种方法亦称为调整后回收报酬法。
以上几种技术方法,都是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由于计算方法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这些技术方法只提供决策信息,还必须综合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案进行抉择。
3长期投资决策中医院对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应用
货币的时间价值从概念来说,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会增值,即增加利息,利息是在长期投资决策中不容忽视的机会成本。此成本虽然并未实际发生,但在投资决策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去投资,从中分析出投资效益如何,使投资在医院发展中真正起到作用。所以说货币的时间价值在投资中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承馨.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94-95.
[2]张荣.浅析医院负债经营[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25,102.
关键词:财务工作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计量基础方法
一、财务活动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及实质
1、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即今年的l元钱与明年的1元钱其经济价值是不同的,或者说其经济效益不同,今年的1元钱比明年的1元钱其经济价值要大些,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也是如此。又如,某企业打算购进一台设备,有两种付款方式,其一是现在付款20万元,其二是延期至5年后付款28万元,假设5年期存款年利率为10%,问哪种付款方式有利?假设企业现在有现款20万元,暂不付款,而存入银行,按单利计算,5年后的本利和为20×(1+5×10%)=30万元,同28万元比较,企业可得到2万元的利益,由此可见延期付款28万元比现在付款20万元更有利。这说明现在的20万元,5年以后就提高到了30万元,随着时间推移,周转使用中的资金发生了增值。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即资金在周转经营中带来的增值额,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
2.1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在既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时间价值等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如果货币资金用于原材料或固定资产的购买行为中,时间价值就担当了主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原材料积压、设备闲置,就会因延迟使用时间而失去一定的时间价值。而从市场效益看,如果能提高资金所购买的原材料、设备的利用率,那资金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并最终获取利润的最大化。由此可见,货币资金和物质形态的资金都具有时间价值。在全部生产周转中的资金,事实上在参与经济行为的过程中,都具备有时间价值,这是资金运动客观规律的表现。
2.2资金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是“时间”、“耐心”创造了时间价值,这是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运动形式是G—W—G''''。这一运动过程的特点是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没有质的区别,只是量的差异。在G—W—G''''这一过程中,G′=G+ΔG,即最后从流通中收回的货币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我们把这一增值额叫做剩余价值。从资金运动过程看,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因此,时间价值不可能由“时间”、“耐心”创造,而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资金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1、单利终值这种计算方法的核心要义在单利方式下本金可以取得利息,不过利息一定要在提出以后,再以本金形式投入才能生利。简单讲,利不再生利,息不再生息。
2、单利现值就是若干期后收到或付出资金的现在价值,可以通过倒求本金的方式计算出来。如果年利率为10%,从1~5年,各年年末的1元钱,其现值可表现如下:
1年年末1元的现值=l÷(1+10%×1)=1÷1.1=0.909(元)
2年年末1元的现值=1÷(1+10%×2)=1÷1.2=0.833(元)
3年年末1元的现值=1÷(1+10%×3)=1÷1.3=0.769(元)
4年年末1元的现值=1÷(1+10%×4)=l÷1.4=0.714(元)
5年年末1元的现值=1÷(1+10%×5)=1÷1.5=0.667(元)
三、资金风险价值的内容及类别
1、资金风险价值的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下的投资收益率,在财务活动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还必须考虑当企业冒着风险投资时能否获得额外收益的问题。资金风险价值就是指投资者由于冒着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又称为投资风险收益、投资风险价值。
2、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可能出现与人们取得收益的愿望相背离的结果,但是,人们在投资活动中,由于主观自身的努力,把握时机,往往能有效地避免失败,并取得较高的收益。所以,风险不同于危险,危险只可能出现坏的结果,而风险则是指既可能出现坏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好的结果。
风险在长期投资中是经常存在的。投资者讨厌风险,不愿承受损失,为什么还要进行风险性投资呢?这是因为有可能获得额外的收益——风险收益。人们总希望冒较小的风险而获得较多的收益,至少要使所得的收益与所冒的风险相当,这是对投资的基本要求。因此,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各种风险因素,预测风险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四、投资风险收益的计算
投资风险程度究竟如何计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通常以能反映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标准离差来确定,根据标准离差计算投资风险收益,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下:
1、计算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是表明投资项目各种可能的结果集中趋势的指标,它是各种可能结果的数值乘以相应的概率而求得的平均值。
2、计算收益标准离差
以上计算的结果是在所有各种风险条件下,期望可能得到的平均收益值为12%和14%。但是,实际可能出现的收益往往偏离期望值。如甲方案市场销路繁荣时偏离8%,销路一般时偏离-2%,销路较差时偏离-7%。要知道各种收益可能值(随机变量)与期望值的综合偏离程度是多少,不能用三个偏差值相加除以3的办法求得,而只能用求解偏差平方和的方法来计算标准离差。
造成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宾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够严密和完善,留有控制“死角”;宾馆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缺乏专业能力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责任心不强。
为解决宾馆在货币资金内控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制度上完善宾馆的内部会计控制,特别要细化货币资金的控制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其次要抓好宾馆人员素质方面的教育,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会计控制制度
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宾馆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会计内控制度,避免会计内控制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在执行过程中针对易发生的问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有效防范差错及舞弊行为,保护资金安全,提高经营效率。
(1)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在设置岗位时必须分离不相容职务,实行内部牵制。凡涉及款项的收付、结算和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做到收银和稽核相分离,会计和出纳相分离,保管和出纳相分离,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日常操作管理相分离等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范围,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
(2)建立有效的财务稽核对证制度。业务的各个环节由多人控制,通过核对办法,保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物相符,以避免舞弊行为发生。稽核人员要审查收银部门账单是否连号使用,金额是否正确,有否错输和漏输,账单打折或毁单是否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等。要重视事后财务监督检查,即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对宾馆现金、银行存款的控制、票据印章的保管、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内部会计执行过程的完善和严密。
(3)实行岗位轮换制。进行岗位轮换可避免员工因长时间驻留某个岗位产生麻痹导致的差错。实行岗位轮换制,还能挖掘职工的潜力,培养职工具备较全面的业务能力,成为宾馆的复合型人才。
(4)加强会计电算化操作控制。先进的电算化技术消除了因手工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人为差异,且提高了效率,但必须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电脑中的原始数据是由人工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以错误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各种计算工作。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时,应及时核对,不宜擅自修改;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更正。此外,应严格设置操作权限,程序员不能进入账务操作,以保证电脑系统财务数据的安全。
2.加强对宾馆财会人员的素质教育,注重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会人员是经济业务处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只有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正确行使国家赋予的职权,才能抓好宾馆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1)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在财会人员中全面推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教育,唤起财会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深刻领悟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从而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财会人员实施系统的道德教育,使其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从而自觉地在职业生活中对思想品质进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素养和自律能力。
(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会行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宾馆应通过上岗培训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各种渠道,使财会人员充实知识,更新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不断丰富会计理论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财会人员只有掌握了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管理的知识结构,在经营活动中处理会计业务时,才能得心应手,有能力辩别正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因业务水平不够造成的人为损失,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3.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因素
关键词:企业货币资金生产经营活动控制管理
一、企业留存货币资金的成本及其问题
1.管理无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管理货币资金最终要是企业能够及时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但是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没有按制度去做,使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的统筹和控制随意性很大,营运资金时而不足、时而过剩,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资金成本高。企业资金来源多种渠道,不管是什么渠道都有一定的成本,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还要考虑其机会成本,转换成本,管理成本等,使得企业资金成本较高。如果不加以好好利用,必将让企业承担损失。
3.获得市场信息不充分、不真实。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
二、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思路
1.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机制。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有必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结算中心制度。预算可以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年初企业应根据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对公司资金的取得和投放、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分配等资金运作做出统筹安排。根据资金预算总目标,统一筹集、集中使用资金,调剂资金余缺,确定经济合理的现金余额,并将资金预算分解下达,年度内各项收支严格按预算执行。
2.针对货币支出和收入的严格管理。财务部作为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作为货币资金支出风险管理的基础。一旦公司的组织结构确定,财务部会根据此结构颁布各管理层的财务权限和制约条款。对于各项费用支出可以根据管理权限,授权能够审批的额度,通过严格审批,能够使得资金不至于浪费和滥用。在资金收入方面,尤其形成应收账款,要进行严格管理,事前分析客户资信情况,事中做好记录跟踪,事后及时催缴。
3.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在资金利用环节上,可以利用流动负债中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和生产,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消耗和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在必要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利用暂时的负债资金来补充企业资金的不足,以此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资金周转,加速存货周转、缩短应收账款周期,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
4.建立风险指标监控体系。资金管理过程中,会是涉及到的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及营运风险。筹资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做到长短期资本、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规避和降低风险,降低筹资成本。企业应加强对资金营运风险的控制,通过对资金风险指标的监控,及时掌握资金运用状况,规避本企业内部的营运风险。
5.加强货币资金的日常控制
(1)遵守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可以使用现金的范围是: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凡不符合现金使用范围的经济业务收支,都应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能用谎报用途的手段套取现金。
(2)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对没有在银行单独开立帐户的企业附属单位也须实行现金管理,必须保留现金的,也应该定其限额。其限额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限额之内。商业和服务业的找零备用现金,也须根据日常营业额核定定额。但不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内。凡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一般不得从本企业收入中直接支付有关支出,也不能将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和保存帐外公款。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即保证了企业单位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需要,又减少了库存现金的数额。
(3)遵守现金收支的规定。企业单位收入的现金,应在当日工作结束之前送存其开户银,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应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单位用于日常零星需要支付的现金,可以从库存现金中支付或者直接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也称坐支。之所以规定单位不准坐支现金,是因为单位擅自坐支将打乱现金正常的收支渠道,使银行无法了解单位现金收入的来源和支付的用途,不能对单位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4)做好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关系到企业日常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正确及时地反映货币资金的周转状况,确定保证企业经营业务的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业务特点,采用适当便利的结算方法。制订相适应的手续和规定,是银行存款管理的重要工作银行存款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日常资金需要量作好预测,合理使用资金,既保证经营业务的资金需要,又应极大地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其次,加强对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日常管理,审核收付的合理合法性,掌握银行存款的结存情况,杜绝签发空头支票。在执行银行存款和结算业务的制度管理上,要从组织体制上落实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现金管理,银行信贷和结算制度的规定。
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能够满足企业应付日常交易性需要,例如能够及时支付员工工资,偿还到期债务,按时交纳税款等,这些资金发生频繁,而且金额较多。同时企业有一部分货币资金也是为了应付市场紧急情况的出现而储备的资金,例如出现没有预计的情况生产问题,客户违约等。另外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有机会购买证券,购进低价原材料等,能够短期获利的情形。为此,企业必须留一定的货币资金。
参考文献:
[1]李忠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价值工程,2007,(9).
关键词:企业货币资金生产经营活动控制管理
一、企业留存货币资金的成本及其问题
1.管理无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管理货币资金最终要是企业能够及时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但是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没有按制度去做,使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的统筹和控制随意性很大,营运资金时而不足、时而过剩,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资金成本高。企业资金来源多种渠道,不管是什么渠道都有一定的成本,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还要考虑其机会成本,转换成本,管理成本等,使得企业资金成本较高。如果不加以好好利用,必将让企业承担损失。
3.获得市场信息不充分、不真实。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
二、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思路
1.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机制。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有必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结算中心制度。预算可以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年初企业应根据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对公司资金的取得和投放、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分配等资金运作做出统筹安排。根据资金预算总目标,统一筹集、集中使用资金,调剂资金余缺,确定经济合理的现金余额,并将资金预算分解下达,年度内各项收支严格按预算执行。
2.针对货币支出和收入的严格管理。财务部作为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作为货币资金支出风险管理的基础。一旦公司的组织结构确定,财务部会根据此结构颁布各管理层的财务权限和制约条款。对于各项费用支出可以根据管理权限,授权能够审批的额度,通过严格审批,能够使得资金不至于浪费和滥用。
在资金收入方面,尤其形成应收账款,要进行严格管理,事前分析客户资信情况,事中做好记录跟踪,事后及时催缴。
3.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在资金利用环节上,可以利用流动负债中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和生产,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消耗和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在必要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利用暂时的负债资金来补充企业资金的不足,以此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资金周转,加速存货周转、缩短应收账款周期,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
4.建立风险指标监控体系。资金管理过程中,会是涉及到的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及营运风险。筹资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做到长短期资本、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规避和降低风险,降低筹资成本。企业应加强对资金营运风险的控制,通过对资金风险指标的监控,及时掌握资金运用状况,规避本企业内部的营运风险。
5.加强货币资金的日常控制
(1)遵守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可以使用现金的范围是: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凡不符合现金使用范围的经济业务收支,都应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能用谎报用途的手段套取现金。
(2)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对没有在银行单独开立帐户的企业附属单位也须实行现金管理,必须保留现金的,也应该定其限额。其限额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限额之内。商业和服务业的找零备用现金,也须根据日常营业额核定定额。但不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内。凡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一般不得从本企业收入中直接支付有关支出,也不能将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和保存帐外公款。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即保证了企业单位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需要,又减少了库存现金的数额。
(3)遵守现金收支的规定。企业单位收入的现金,应在当日工作结束之前送存其开户银,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应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单位用于日常零星需要支付的现金,可以从库存现金中支付或者直接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也称坐支。之所以规定单位不准坐支现金,是因为单位擅自坐支将打乱现金正常的收支渠道,使银行无法了解单位现金收入的来源和支付的用途,不能对单位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4)做好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关系到企业日常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正确及时地反映货币资金的周转状况,确定保证企业经营业务的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业务特点,采用适当便利的结算方法。制订相适应的手续和规定,是银行存款管理的重要工作银行存款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日常资金需要量作好预测,合理使用资金,既保证经营业务的资金需要,又应极大地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其次,加强对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日常管理,审核收付的合理合法性,掌握银行存款的结存情况,杜绝签发空头支票。在执行银行存款和结算业务的制度管理上,要从组织体制上落实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现金管理,银行信贷和结算制度的规定。
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能够满足企业应付日常交易性需要,例如能够及时支付员工工资,偿还到期债务,按时交纳税款等,这些资金发生频繁,而且金额较多。同时企业有一部分货币资金也是为了应付市场紧急情况的出现而储备的资金,例如出现没有预计的情况生产问题,客户违约等。另外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有机会购买证券,购进低价原材料等,能够短期获利的情形。为此,企业必须留一定的货币资金。
参考文献:
[1]李忠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价值工程,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