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外汇市场监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又称国际汇兑市场,是以经营外汇和进行以外币计价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根据介质不同可将外汇市场分为柜台市场和同业市场,外币兑外币市场和人民币兑外币市场。外汇市场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国际金融中的交易活动离不开外汇市场。而且外汇市场能够通过调剂外汇数量来满足外汇市场的平衡,交易者还可以通过外汇市场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支付结算,同时在跨境贸易中还能够防范外汇风险等。(二)外汇市场发展阶段。自1978年至今,中国外汇市场经历了多次汇率改革,每次汇改都会引发汇率变动,同时短期内会带来中国经济波动。具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1979—1984年为第一阶段,由1979年对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到1981年国务院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即在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外还要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此后,1981年初年至1984年底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双重汇率制度。2.1985—1990年为第二阶段,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外贸企业由于我国的双重汇率制度导致亏损,并且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外贸企业的厂商对我国实行的双重汇率制度提出了质疑。1985年1月1日,我国政府重新执行单一汇率制度,随后,1986年我国又开始实行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汇率制度。3.1991—1993年为第三阶段,1991年4月9日起,根据国际外汇市场运行情况,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官方汇率牌价开始实行有管理的、适度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4.1994—2005年为第四阶段,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将人民币汇率官方牌价与市场调剂汇价整合并轨,实行单一的汇率制度。随后,我国政府积极稳定外汇市场,适度调整汇率,尽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5.2005年至今,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推进外汇市场发展,在银行间展开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多元化发展;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出台了相关政策,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外汇市场交易询价方式,同时还开办了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快速发展外汇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公开透明,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健康发展。(三)期货市场概述。期货市场是期货合约的交易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它是现货交易所的延伸,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中国期货市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1988—1993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在该阶段期货市场对部分农产品进行初步试点探索,发展尚不规范,管理存在一定漏洞,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次是1994—1999年的治理整顿阶段,由于第一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市场监管不到位,管理混乱,市场发展不景气,为此政府提出很多需要清理和整顿的措施;最后就是2000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交易品种增多,管理比较统一,监管到位,期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期货交易所分布在大连、上海和郑州,其中大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郑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期货市场的出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它对经济的作用表现为宏观经济层面和微观经济层面。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它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期货市场能够调节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能抑制价格波动,同时还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国内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另外从微观经济层面来说,期货市场为市场交易基准价格降低成本、稳定生产关系提供参考。可见,每一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由最初的不规范、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经过政府的多次调整、改革、整顿逐步走向规范统一的市场,促进了金融领域多方面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迈进。
二、我国汇率改革对棉花期货市场的影响
由上文可知,汇率是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之一。汇率变化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有直接的影响渠道和间接的影响渠道,具体来看: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汇率变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汇率由2005年7月的8.2769下降至2008年8月的6.8515,下降幅度达17.22%。2010年7月人民币汇率为6.7775,同比下降了18.11%,较2008年8月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实现小幅升值。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为6.9182,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贬值,这也是2016年10月1日之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带来的影响。整体来看,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呈下降趋势,人民币不断升值,到了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状态(如图1所示)。2005年7月至2008年初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相对稳定,2008年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呈下降状态,可能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期货市场带来的影响。2008年9月至2011年,期货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后又出现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棉花期货市场价格的峰值出现在2010—2011年间,与2010年6月19日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弹性政策有关,此次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下降,国内对进口原料的需求有所增加,进而影响商品价格和期货市场(如图2所示)。随着央行汇率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市场上会出现一些投机者从商品期货市场转向外汇市场,将会加大期货市场的波动。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第一,不断完善汇率机制,保持汇率稳定。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有利于维护期货市场稳定。第二,加快金融期货产品创新,扩大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完善金融期货市场体制。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各类金融产品创新,释放金融改革空间。第三,加大期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抓住机遇、群策群力,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期货市场法治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期货市场立法,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向颖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期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10).
[2]张渝,曾承晓.汇改后中国汇率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联动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11):75-79.
[3]王薇.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及股票市场相关性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65-69.
[4]施利敏,温彬,扈文秀.汇率与农产品期货价格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37-42.
关键词:EPS板 薄抹灰质量问题 形成原因管理措施
目前,西北、华北地区的建筑外墙外保温多数采用的是E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区和节能标准调整EPS板的厚度,但随着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大量竣工投入使用,外保温层开裂、空鼓、脱落和室内“结露”等节能施工质量通病大量出现。本文重点剖析EPS板保温体系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管理措施。
产品质量问题
1.1EPS板质量问题
①EPS板表观密度不够。技术规程中规定采用粘贴表观密度18-20KG/M3(干容重)的EPS板,而实际施工中的EPS板低于这个密度,严重降低了墙体的保温效果和EPS板的抗拉强度。
②EPS板阻燃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高层建筑设计要求EPS板阻燃性能达到B1级,但目前市场上多数板材达不到B1级标准,或者是材料分批进场,将阻燃性能不达标的材料混入合格材料使用。
③大量的掺入再生原料。在生产EPS板中掺入再生料,虽然表观密度达到要求,但其热导率、抗拉强度等技术指标严重下降。
④EPS板养护时间不够。EPS板在常温下需要存放42天以上方可完成干缩过程,确保尺寸稳定,过早使用会使保温板产生收缩,导致板缝处开裂。
1.2聚合物水泥砂浆、抗裂砂浆质量
目前大多数工程都是使用的工厂化生产的聚合物砂浆,总体质量尚好,但部分厂家生产的砂浆质量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严重影响系统的施工质量。
1.3耐碱玻纤网格布质量
玻纤网格布起着保证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整体性和防止保护层开裂的双重作用,由于水泥呈强碱性,必须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而且耐碱网格布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质量标准,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EPS板粘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1粘贴方法有误
①根据施工规范中要求,粘贴面积不小于EPS板面积的40%,换句话说,就是允许有60%的面积是空腔,施工时可以采用条粘法和点粘法,并有具体的施工方法,但在施工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人操作监控不到位,粘贴面积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从而使现场粘接的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容易造成保温层脱落现象。
②安装锚固钉时将粘贴面震开。目前市场上使用的EPS板几乎全部是“光面板”,通常施工时将EPS板粘接在基层上后24小时开始打锚固钉,也就是说,粘贴砂浆刚刚固化就频繁打钉震动,将原本就粘贴不牢的“光面板”的粘贴面震开。
2.2粘贴板缝构造不合理
①由于技术规程中没有对EPS板的几何形状做明确规定,所以用到节能建筑上的EPS板的六面均为光面平板,生产厂家将EPS大块进行加工分割时,完全采用手工电阻丝切割法进行制作,板的几何尺寸很难做到中规中矩,同时由于粘贴前没有进行拍板设计,粘贴时出现贯通缝司空见惯。
②对粘贴出现的板缝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对出现大于5mm的板缝用切割的EPS板条进行封堵,往往在施工中由于缝隙较小,切割难以施工,加之出现的板缝又是不规则的,所以,现场施工时不用EPS板条填塞。
2.3网格布设置不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网格布不搭接、干搭或不翻包发生开裂渗水,门窗洞口部位45度斜角不使用加强网格布造成八字裂缝,大阳角或首层不使用双层加强网格布易产生裂缝或因冲击造成损坏。
三、现场节点处理不合理
3.1、老虎窗的保温处理
老虎窗部位的线条较多,在做保温时因为用混凝土浇筑成的线条比例已经确定,在上面加做保温层,势必导致线条既定比例关系的失调,所以有时为了不破坏建筑立面效果放弃该部分保温处理,容易导致室内出现泛霜、结露现象。
3.2、外窗的节点施工
在外窗部位保温施工时,往往会为了施工方便,出现没有对外窗洞口周边的窗框部位进行节能保温施工现象。
3、结构伸缩缝的节能设计与施工
结构伸缩缝两侧的墙体是建筑维护结构中耗热量较大的一个部位,设计施工人员往往忽视对该部位采取保温措施,是该部位成为保温节点的薄弱环节。
4、女儿墙内侧保温处理
女儿墙外侧的保温设计施工时一般都会重视,但对其内侧的保温往往容易忽视,如果不采取保温处理,极易引起因热桥通路变短而产生泛霜、结露。内侧保温后,还有利于保护主体结构,避免女儿墙墙体裂缝的出现。
5、散水部位保温节点处理
散水部位保温施工往往是外墙保温系统之间与散水接触,这种做法往往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保温系统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应力变形,刚性的散水限制了保温系统的温度变形,会造成这个部位的外保温面层开裂,而是雨水直接侵蚀保温系统与散水交接部位,使外保温系统从这个部位开始失效,然后造成破坏,正确的做法应该为外墙外保温系统距离室外地坪100mm以上。
四、外墙施工完工后后续施工的破坏
外墙外保温施工完毕后进行装修、安装门窗、空调、落水管等各种后续施工时,极易破坏已完工的保温工程,如穿墙构件、门窗洞口、落水管支架、空调支架等部位防水连接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渗漏点,雨水就会从这些渗漏点渗入,在从墙面上的某个部位渗出,这不仅会造成系统内大量积水、结露、发霉等,还会消弱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严重时会造成保温脱落。
五、克服EPS外墙外保温体系工程缺陷管理措施
5.1、严格控制保温体系产品质量及系统组成
①外墙外保温体系所使用的EPS板、胶粘剂、抹面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锚固件等材料均有相应的材料质量标准,施工材料进场后,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并按照要求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保证材料产品质量。
②EPS板外墙保温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系统的材料应该由同一家外墙外保温系统供应商配套供应,以确保材料的匹配和相容性,进而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如果分散采购材料,尽管材料性能符合要求,做成的产品只能是“混合产品”,不一定满足系统性能的要求。
5.2严格执行EPS板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是质量的重要保证
外墙外保温工程虽然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和高精的设备,但由于工程特殊的功能要求和复杂的使用环境条件共同形成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外墙外保温往往在工程尾期进行,工期紧,所以按施工工艺规程施工,严格遵守工艺流程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现场施工队伍大多是未经过系统的培训,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差,不能领会工艺流程,因此,在保温工程施工前要认真组织进行技术培训,在施工现场边培训边施工、边提高,确保保温施工能够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和既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5.3严格执行规范图集要求,做好细部节点保温施工
在《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JGJ144-2004和《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图集》10J121中均有保温施工的细部节点做法,我们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重点要做好防火隔离带、门窗洞口四周、女儿墙、空调板、飘窗、散水部位、保温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结构伸缩缝、外墙安装支架部位的防水细部做法。
5.4正确使用和维护外墙外保温工程
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和维护是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长期性工作,工程施工顺序不合理,即先进行外墙外保温施工,后进行其他安装等极易破坏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后不注意维护,易使外墙外保温工程局部破坏扩大为大面积或整体破坏,因此工程使用中遇到的各种安装破坏应及时修补,以保证外墙外保温工程始终处于合理使用状态。
结束语:外墙外保温系统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构造,必须具备工程安全长期稳定、表观质量长期稳定、节能效果长期稳定等基本技术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完整的工程技术方案设计、严格的施工工艺、严密的施工过程管理,要以系统的工程理念出发,系统的完成全过程,才能有效的确保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达到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节能保温工长施工手册》 宋亦工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汇率改革;外汇市场;期货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103-03
(三)期货市场概述
期货市场是期货合约的交易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它是现货交易所的延伸,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中国期货市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1988―1993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在该阶段期货市场对部分农产品进行初步试点探索,发展尚不规范,管理存在一定漏洞,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次是1994―1999年的治理整顿阶段,由于第一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市场监管不到位,管理混乱,市场发展不景气,为此政府提出很多需要清理和整顿的措施;最后就是2000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交易品种增多,管理比较统一,监管到位,期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期货交易所分布在大连、上海和郑州,其中大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郑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
期市场的出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它对经济的作用表现为宏观经济层面和微观经济层面。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它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期货市场能够调节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能抑制价格波动,同时还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国内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另外从微观经济层面来说,期货市场为市场交易基准价格降低成本、稳定生产关系提供参考。
可见,每一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由最初的不规范、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经过政府的多次调整、改革、整顿逐步走向规范统一的市场,促进了金融领域多方面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迈进。同时,国务院及证监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推动期货市场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具体如表1所示:
(四)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棉花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金融货币因素、经济形势、经济周期等:
二、我国汇率改革对棉花期货市场的影响
由上文可知,汇率是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之一。汇率变化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有直接的影响渠道和间接的影响渠道,具体来看:
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汇率变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汇率由2005年7月的82769下降至2008年8月的68515,下降幅度达1722%。2010年7月人民币汇率为67775,同比下降了1811%,较2008年8月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实现小幅升值。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为69182,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贬值,这也是2016年10月1日之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带来的影响。整体来看,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呈下降趋势,人民币不断升值,到了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状态(如图1所示)。
2005年7月至2008年初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相对稳定,2008年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呈下降状态,可能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期货市场带来的影响。2008年9月至2011年,期货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后又出现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棉花期货市场价格的峰值出现在2010―2011年间,与2010年6月19日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弹性政策有关,此次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下降,国内对进口原料的需求有所增加,进而影响商品价格和期货市场(如图2所示)。
随着央行汇率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市场上会出现一些投机者从商品期货市场转向外汇市场,将会加大期货市场的波动。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第一,不断完善汇率机制,保持汇率稳定。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有利于维护期货市场稳定。第二,加快金融期货产品创新,扩大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完善金融期货市场体制。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各类金融产品创新,释放金融改革空间。第三,加大期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抓住机遇、群策群力,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期货市场法治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期货市场立法,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注释]
[参考文献]
[1]向颖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期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10).
[2]张渝,曾承晓.汇改后中国汇率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联动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11):75-79.
[3]王薇.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及股票市场相关性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65-69.
一、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简介
理论上最早对汇率目标区进行探讨的是威廉姆森,而克鲁格曼于1991年提出了标准目标区的严格理论模型(见图1)。克鲁格曼假定汇率依赖于现行基本因素和未来汇率的预期值,同时,克鲁格曼模型还有两个关键假设,其一是汇率目标区是完全可靠的,其上下限能永远保持不变;其二是目标区仅由“边际”干预防卫,也即只有当汇率运行到上下限时,货币当局才出手干预,而在目标区内,没有干预发生。在这些假定下,目标区汇率的运行轨迹呈现“S”形,其几何意义如图1,曲线TT(目标区汇率行为)波动幅度明显小于直线FF(自由浮动制下汇率行为)。这意味着,完全可靠的汇率目标区具有内在稳定机制。但是,克鲁格曼模型的边界“完全可靠”和“边际干预”假设已为实际数据所拒绝(Floodetal,1991)。另外,奥伯斯菲尔德和罗戈夫也认为,当汇率达到目标区的边界时,便面临着与固定汇率制同样的问题(Obstfeld,M.andRogoff,K.,1995)。基于克鲁格曼模型所存在的这些缺点,笔者对其进行了相应改进,这就是接下来要探讨的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见图2)。
二、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
1.设计要点
考虑到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的优越性以及实践中的不可行性,我们对其进行了改造,对汇率波动区间进行了分层,其中第一层次为自由浮动区间,如图中S0~S1范围,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第二层次为监控干预区,范围为自由浮动区间的一半,如图中S0~S''''0和S''''1~S''''1,政府根据设立的监控指标进行监控;虚线S0、S1为软干预线,政府不对外公开,如果汇率触及到S0、S1时,政府干预可能性很小;S''''0、S''''1两条虚线为硬干预线,政府对外公开,如果汇率接近这两条线时,政府其干预可能性极大;最后一点是,中心汇率按照1/2ΔB的幅度调整,使新汇率目标区和原汇率目标区重现重叠。
2.工作原理
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的监控指标分别为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持续时间四个指标,通过监控这四个指标的状态,我们可以区分是货币冲击还是实际冲击,从而决定央行是否进行冲销干预,还是变动目标区的中心汇率。当汇率处于监控干预区,如果利率长时间超过监控指标,表明冲击为货币冲击,中心汇率保持不变,央行相机进行冲销式干预;相应地,当汇率处于监控干预区,如果通货膨胀率长时间超过监控指标,表明冲击为实际冲击,市场汇率存在错位,中心汇率按1/2ΔB调整;当汇率处于监控干预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超过监控指标,则需比较央行的损失函数大小,然后决定采取何种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具有自动找准均衡汇率的功能,从而避免汇率错位,从而稳定投资和贸易需求,促进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的运行,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财政纪律,执行谨慎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央行为财政赤字融资能力。
3.政策含义
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通过分层和设立监控标,除了获得克鲁格曼模型的蜜月效应(hollymooneffects)和降低汇率的波动性等政策含义外,它还具有几个优势,首先通过设立自由浮动区间,央行无需对区内汇率的运动进行干预,从而增加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可以针对国内经济周期逆风向行事;其次,由于汇率波动带宽度大于零,央行获得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汇率名义锚一定程度上的消失,使得投机资本失去了攻击的靶子,从而减弱了投机资本的单方赌博行为。再次,由于目标干预区范围为自由浮动区范围的一半,这样,中心汇率的重新调整就会使得新汇率目标区的范围同原汇率目标区的范围重现重叠,从而避免了汇率的跳跃。最后,外汇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在自由浮动区间,汇率的生成主要地决定于供求关系,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汇率满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从而使外汇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汇率目标区制度的设计符合中国金融市场渐进式的开放路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浮动区间会逐渐放开,最后实现完全浮动。
三、配套政策措施
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要正常运转,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因为汇率政策其本身只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必须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运用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同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其次,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最后,要加强市场监管,为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创造一个有序的外部环境。
1.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成为安全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例证,也就是这次危机促使各国和地区认识到区域货币合作的重性和迫切性。理论上,在一个两国的汇率模型中,如果两国联合起来抵御投机攻击,则其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要想运转良好,有赖于区域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同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合作,建立国际协调机制,联合抵御投机冲击。当前亚洲货币合作初有成效,1999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了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的倡议,从而促成了2000年5月由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的“清迈动议”,决定逐步扩大原有东盟10国组成的双边互换协议参加国的范围。目前在东盟10国、中国、日本和韩国("10+3")之间已经签署了一系列双边互换协议。另外,这一合作形式(利用互换和回购方式对危机国家进行紧急援助)在事实上成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制度基础。东亚东经济体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日本外汇储备达6735亿美元,台湾外汇储备达2066亿美元,韩国外汇储备达1554亿美元,香港外汇储备达1184亿美元,这也为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形成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机制
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的优势之一在于,它能够自行找准均衡汇率;然而,这个功用的前提在于,市场汇率能够围绕均衡汇率波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商品市场能够顺利出清。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问题,许多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制度依然存在,这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物流等相应软件配置,消除商品流通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改革哪些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例如大力推进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因为利率管制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形成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另外,经济主体有激励投身于寻租活动,使资源配置扭曲,减少社会福利,所以,人民币利率市场可以为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及我国企业回避汇率风险奠定良好基础,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趋于完善;我们还必须废除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例如户籍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制的退出机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的高风险低效率问题;建立和健全自由创业制度,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基础性任务,事实上,自由创业制度的健全不仅是增量改革,而且是市场导向全面经济改革、形成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的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对扶贫政策的最好补充和根本的出路。
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意愿,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薄弱。因此,为了使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正常运行,必须培育成熟且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健全外汇交易方式、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等。为此,我国应首先放松市场准入条件、培育成熟且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其次,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币种,其二是发展人民币的无期和期货市场,以规避金融风险;再次,健全外世交易方式,我国应考虑发展商业银行做市商制度,推广大额交易,这样可以活跃外汇市场,并使汇率真正反应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从而使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更强;最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强制结售汇为意愿结售汇,从而使外汇市场有效出清,形成均衡汇率。
4.加强市场监管
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有效的市场监管,汇率制度不能取代对金融系统的审慎监管。东亚金融危机的实践已经证明,在全球化的今天,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无序的自由化,会给国际投机者提供兴风作浪的机会,放大金融体系内原有的风险;而外部投机者所引发的羊群效应扩展至国内投资者,将会使资本市场出现严重扭曲并导致难以控制的金融危机。所以,为了使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正常运转,我们首先必须严密监测本国资产负债表,避免出现币种和期限的严重不匹配。其次,我们需要完善监控体系,改进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管效率,控制市场风险;再次,大力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及时掌握和准确分析外汇资金流入情况和国际收支变动趋势,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外汇交易和非法跨境资金流动,防止短期投机资本涌入我国;最后,健全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四、人民币实施监控区的必要性及步骤
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同时,加入WTO后,我国将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冲击,既有可能是内部或外部冲击,也有可能是货币或实际冲击;这些都要求我国的汇率政策既要起到名义锚作用,又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汇率作为名义锚的作用,又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双层监控模型还具有自动找准均衡汇率的功能,这些对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须依序而行,人民币汇率在向灵活性制度转变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
1.退出单一钉住美元汇率制转向钉住货币篮子
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日益多元化,例如,2003年,我国同主要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分别为:美国:14.8%;欧盟:14.7%;日本:15.7%;香港:10.3%;东盟:9.2%;韩国:7.4%。单一钉住美元汇率制只是稳定了我国同美国的双边名义汇率,然而,由于美元、日元、欧元之间是独立浮动的,这样,单一钉住美元使得人民币名义贸易加权汇率(名义有效汇率)经常发生波动,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发展。所以,为了稳定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必须盯住一篮子货币,至于篮子中货币的选择,可以根据ABC法则,选择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化币,各货币权重同他们贸易比例相一致。
2.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行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机制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周期很难同其他国家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我国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然而囿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我国也不可能实现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其中的途径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同时又必须给汇率的波动设上下限,限制其过度波动,所以我国应该实行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机制。按照1994年以来我国实际汇率的波动幅度,建议我国采用自由浮动区间为±5%的波动范围,监控干预区的幅度为±2.5%双层目标区。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性,地缘经济差异较大,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达到内部均衡,应该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监控指标。这样一种安排,既保证了汇率调整的灵活性,又保证了汇率波动的平衡性,同我国渐进式改革模式是相一致的。
关键词:外汇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 定价传导 国际资本流动
今年8月,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汇改之后,在短短两周内,市场经历了悲喜转换的过程,新兴市场普陷货币贬值潮,原油价格在第一周先是暴跌15%,但第二周随即反弹近10%;恐慌风险指数VIX最高飙升至2010年欧债危机以来的新高,但随后又从高位回落一半;美欧股市大跌,甚至触发熔断,但不到1周后随即迎来V型强劲反弹。某些海外投资者甚至对中国经济持有悲观偏见,国内市场也受到了一些恐慌情绪传染。
而事实上,中国并非是引发市场波动的根源,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影响的判断存在一种误解。在这场波动之后,需要我们仔细思考这些偏见和误区,哪些是基本面真正的改变?哪些是由情绪和恐慌所引发的冲击?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会如何?
人民币外汇市场结构与定价传导
(一)人民币外汇市场:一种货币,三类汇率价格
目前,人民币外汇市场主要有三类:在岸人民币市场(CNY)、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美元结算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市场(NDF)。
在岸人民币市场(CNY):主要包括中间价和即期汇率。中间价由外汇交易中心在每个交易日的9:15公布,定价主要参考交易商报价和前一日收盘价,即期汇率可围绕中间价在上下2%的范围内波动。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中人民银行是外汇市场最大的交易方,持有约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截至今年6月末),对中间价和即期汇率有很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于2010年中期发展起来,产品包括即期、掉期、远期和期权等,汇率由离岸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有一定的隔离性。
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市场(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是远期外汇交易模式的一种,属于无本金交割类产品,本质是离岸产品。供求双方基于对汇率判断的不同,签订非交割远期合约,合约到期时只需根据交易总额交割预定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额,结算货币一般为美元,NDF市场的波动性远大于境内(见表1)。
表1: CNY、CNH和NDF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特征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编者注:请将表中“央行”改为“人民银行”;“外管局”改为“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离岸市场是否具有价格发现作用
当人民币汇率有大幅贬值或升值预期时,全球投资者迫切需要寻找价格之锚,交易不受限制的离岸市场汇率,一般会成为投资者价格发现和反映贬值预期的风向标。但从市场微观结构和交易特征而言,离岸市场并不具有领先的价格发现作用,对在岸市场的实质传导也相当微弱,更多会对投资者的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一方面,在岸人民币市场对离岸汇率的定价权和传导效果较弱,两个汇率市场的大幅偏离缺乏干预稳定机制。由于资本管制的存在,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定价处于相对分割状态。一是投资者结构显著不同。离岸市场以境外投资者为主,汇率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波动幅度较大。二是在交易时间上,由于在岸市场的交易时间不能覆盖欧洲时间,欧洲时间离岸市场汇率容易出现剧烈波动,反过来影响在岸市场。三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当人民币存在大幅升值/贬值预期时,离岸汇率会显著偏离在岸值,人民银行和境内主要交易商无法通过在岸市场的干预影响离岸汇率,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波动会远大于在岸市场。
另一方面,离岸市场汇率对在岸市场的实质性传导非常微弱,通常也不具备领先的价格发现作用,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到海外预期主导。一些与海外挂钩的内地衍生品(汇率、股指等)ETF是无本金交割,杠杆率很高,但实际资金交易量很小,如NDF交易量仅相当于在岸市场成交量的1/10,市场容量小、波动大,实质传导的影响十分有限。
从8月1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贬值幅度来看,在岸即期汇率和CNH汇率累计下跌最大幅度分别为3.26%和4.53%,明显小于中间价的贬值幅度4.7%(见图1),反映出8月11日汇率调整仅是引导中间价向市场汇率靠拢,而非主动引导贬值预期,但NDF 12个月远期最大累计贬值幅度却超过7%,并呈现先超调然后反转的特征,波动剧烈。受离岸汇率冲击,CHY Hibor利率出现大幅飙升,最高值比在岸拆借利率R007高出650bp~10%,但随着人民银行降准、降息以及CNH企稳,CHY Hibor利率在两天之内又从峰值回落2/3至4%以下,接近汇改之前的利率水平(见图2)。
图 1:8月1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
图 2:离岸HIBOR与在岸银行间R007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编者注:右轴上标注“bp”、左轴上标注“%”;图例分别改为“离岸与在岸利差(右轴)、“离岸 HIBOR:1周(左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R007(左轴)”)
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贬值
(一)汇率也是资产价格,不要在下跌时迷失方向
外汇市场本质上也是一种资产市场。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的剧烈波动受预期影响很大,但预期不一定是理性的,金融市场没有钟摆式的均衡,市场短视特征明显。在震荡时期,市场行为表现往往集中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的尾部两端,汇率波动呈现大幅升值或大幅贬值的态势,具有自我加速和超调的特征,这对于市场深度和广度还比较有限、没有投机限制的离岸CNH和NDF市场来说尤为明显。
根据IMF的统计,在2014年全球以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GDP占比中,中国和美国占比分别为16.6%和16.1%,欧元区和日本分别占到12.1%和4.3%。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汇率法和PPP法所测算的平均值,中国占比在34%左右,美国占比为19%左右。如果中国遭遇持续的资本外流、增长下滑,全球复苏也将面临很大压力,美联储未来加息的幅度和节奏也都将放缓。
自2014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汇率(美元兑欧元)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同步性,这与过去加息周期中,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规律并不一致。尤其当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时,美元资产和美元货币也遭遇重挫,并非避险天堂。
如果中国面临的汇率风险和资本流出加剧,可能将加大对美国国债的减持力度,同时原油生产国积累的石油美元也有变现需求,预计在此情况下美国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美元也不具备独立走强的基础。
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市场影响
尽管汇率贬值曾在市场上引起一些恐慌情绪,但其对于国内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等的冲击非常有限,市场流动性较为稳定,理财、债券、信托等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信贷扩张平稳,未出现系统性风险上升迹象。
从利率水平来看,一般来说,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对货币市场的冲击最为显著,但银行间市场、Shibor、交易所和IRS市场利率整体平稳,仅小幅上行,反弹幅度为20bp左右。在8月降准、降息后,短期资金利率已回落到人民币汇率贬值之前的水平,中长端同业存单、票据和货币基金利率持续稳中有降,未受到流动性紧张的影响。
从资金充裕情况来看,利率曲线短端上行幅度大于长端。期限利差压缩反映出流动性趋紧主要集中在资金短端,并未引发利率曲线的整体抬升。从成交量来看,资金供需从短端移向长端,从银行间市场转向交易所市场,交易所市场的资金比银行间市场更为宽裕。在股市下跌和资产再配置的背景下,以证券保证金形式存在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大幅减少,而以理财或资管产品进入交易所市场的资金增加。
从债券市场来看,利率曲线平坦化下移,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受到热捧。在汇率贬值初期,短端债券遭遇境外机构抛售,短端利率反弹15bp~30bp,但很快买盘需求回暖,债券利率冲高回落,曲线平坦化下移。在信用债方面,当7月股市走势出现逆转后,理财等配置资金需求旺盛,高票息资产稀缺,交易所公司债利率大幅下行,有些公司债的发行票息仅为3.6%~4%,甚至贴近利率债。
从信贷市场来看,人民银行降准、降息以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对冲了资金外流的紧缩效应。银行信用扩张平稳,票据、理财、信托收益率持续下行,民间融资借贷利率相对平稳,信贷市场未受到冲击影响。
从股市来看,人民币贬值引发了市场情绪恐慌,但冲击短暂,近期A股、大宗商品和欧美市场已明显反弹。
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一)从中期看,人民币汇率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
虽然从形式上看,汇率表现为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但在本质上来说,汇率是由国家的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所决定的。从中期看,在经济和政策基本面的支撑下,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有限,不具备趋势性大幅贬值的基础。一是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仍维持在高位。今年二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为3.14 %,明显高于2012年三、四季度以及2014年一季度汇率贬值期间的值,当时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曾分别下滑至1.6%~2.35%、1.5%~0.3%。贸易账户没有出现趋势性大幅恶化,反映了由贸易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实际有效汇率仍处于升值通道(见图5)。二是外商直接投资依然持续流入。今年上半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增速为7.8%,明显好于2012年下半年、2014年一季度人民币贬值较大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速(见图6)。三是从经济和金融系统性风险来看,中国的经济结构趋于改善,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均衡,2012―2013年海外投资者所担忧的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违约以及过剩产能风险等均得到改善和控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增强,经济和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趋于下降。四是资本流动管制能够限制汇率套利和大规模资本外逃。目前中国资本账户仍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在汇率波动情况下,人民银行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隔离境内与跨境市场的波动传染,抑制短期资本的大幅外流。五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下,政策层面将保持汇率平稳。今年11月,IMF将对人民币加入SDR做出评估,因此政策层面偏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避免大幅贬值。另外,今年7月,债券市场开放力度加大,人民银行已放开境外机构、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放宽交易品种和正回购限制,这将对资本流出风险形成一定对冲。
图 5:2008-2015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
图 6: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编者注:请在图6左轴上方加“%”、去掉图例 )
从短期看,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一是资本外流压力。由于境内外利差和汇差缩窄,股市、房市、理财、信托等高收益资产回报率下降,跨境套利套汇资金可能出现外逃;境内居民和企业增持海外资产,对美元的需求上升,导致资本外流;企业压缩外币债务、海外贷款等而导致资本净流入减少。二是经济下行风险。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风险上升,资产价格下跌,市场将加剧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担忧。三是美元升值压力。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欧洲、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持续,美元呈现升值趋势,将给人民币带来一定贬值压力。
整体而言,汇率贬值冲击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四季度人民币汇率不具备趋势性快速贬值的基础,即期汇率贬值幅度不会超过5%。预计年末人民币汇率将不超过6.6,前期受恐慌情绪影响而大跌的境内外资产价格将面临修正。
(二)政策层面将积极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外部不稳定因素的根源,仍是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金融资产吸引力的下降。随着外部货币条件放松,货币政策目标将重回托底经济和降低中长端利率。一旦经济增长和金融资产价格增长预期重新回升,资金外流压力会相应下降,一些悲观情绪自然会缓解。
笔者认为,政策层面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维持国内经济和流动性稳定。一是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积极入市干预,扭转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贬值预期,实现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稳定;
维持较为宽松的资金和流动性环境,连续投放逆回购、SLO、MLF,实行降准降息;境外机构和财富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可对冲资金外流,货币市场、债券市场、IRS资金利率维持平稳,已回落到贬值之前的水平。二是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地方债置换额度扩大至3.2万亿元,加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前下达2016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加大降税清费力度,推广PPP模式等,将促进投资的稳定增长。三是在市场监管方面,维稳股市与房市预期,放宽养老金入市,放开境外机构和个人的商品房限购政策,对冲资金流出。
【关键词】自由兑换 资本账户 市场化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
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经批准符合条件的境内非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但是我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三、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该国,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一国货币能否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关键看该国以下条件是否成熟。
1、汇率浮动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申出来的“三元悖论”,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只能择其二作为政策目标。大部分国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时都是采用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汇率稳定换来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一国要实现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至少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利率市场化
上个世纪末期发生的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一国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稳定性与短期资本流动密切相关。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实现相当于为短期资本流动打开方便之门,而利率则是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有力手段。
如果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入的外资往往会直接形成过多的外汇、本币资金投入,在国内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相反,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出的外汇资金过多的话,本币会大幅度贬值,造成汇率不稳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经济稳定。同时,在利率扭曲的情况下贸然实现资本项下货币的自由兑换,非常容易诱发套利活动和外汇投机,甚至酿成金融危机。因此,利率市场化也应是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之一。
3、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成熟的金融机构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更紧密,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同时国外的各种冲击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很快地传导到国内。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足够,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金融机构比较成熟,对外部竞争和冲击反应灵敏,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吸收冲击,高效地应对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或者流出,将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少。
4、审慎的金融监管体制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银行监管方面,当资本管制解除之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将迅速膨胀。如果没有有效的银行监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防止银行系统的风险加大,在决定开放资本账户之前,发展中国家必须健全和强化对银行的各项监管措施。
在证券监管方面,当外国证券资本大量流入时,如何防止市场过度投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艰难课题,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出路。
5、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可以使自由化过程更为平稳。实际上,在通货膨胀率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适合推动自由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就越多样,抵御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资本账户自由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
而且,根据其他国家实现货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过程来看,当资本管制逐步减少甚至完全解除时,如果一国存在着高额的财政赤字或高通货膨胀,那么短时间内必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或流出,从而给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压力。由于补偿的来源不同,财政赤字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是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维持财政赤字,会引起市场实际利率上涨,并且可能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资本管制放松(尤其是资本流入管制的放松),就会引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进而引起实际货币升值,并最终造成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经常账户的恶化。如果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来维持财政赤字,那么必然会引起货币供应增加,并造成通货膨胀和实际利率水平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放松资本管制就将引起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出,进而引起货币贬值。当市场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时,资本的外逃将会加速,并引起货币的进一步贬值,最终导致严重的汇率危机。如果国际市场上汇率与利率变化导致外币投资更具有吸引力,货币自由兑换后就很可能出现资本逃逸和货币替代问题,将会有大量的本币存款被换成外币存款,外商投资的资本利得也将会大举流出,对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造成冲击。总之,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避免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发生过度的资本流动引起的危机是至关重要的。
6、国内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一般而言,一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一方面能够加速该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素质及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等各方面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波动的汇率与利率无不向企业的经营环境提出挑战。因此,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前应致力于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使其具备随时对汇率和利率的变化作出反应,调整产量、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的能力。
7、合理的国际收支和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
合适的国际储备水平对于解决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干扰十分必要,可以吸收国际收支所面临的各种暂时性冲击。
四、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完全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人民币市场汇率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目前已经突破1.9万亿美元。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价格机制有所体现,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宏观经济调控趋于市场化手段。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尝试股指期货、利率互换、融资融券等。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人民币充满信心,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基本上具备普遍接受性。
我国虽已初步具备和正在形成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的一些条件,但是离条件成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1、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均尚未实现市场化
虽然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是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同时,虽然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目前并未完成,我国目前大量利率仍然是法定利率,实际利率经常为负,由此助长了滥用资金和乱集资现象,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正常储蓄的发展和资本积累。利率的运用尤其是短期利率的运用不够灵活,利率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作用难以发挥。
2、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宏观经济基础
虽然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仍很大;城乡居民间、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3、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金融市场基础
首先,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滞后,限制了自身的整体融资功能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货币市场主体的行为缺乏健全有效的法规制约,不仅危害自身,也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投机活动;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低,使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缺乏灵敏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加之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监管机制相对落后,为货币市场中的一部分违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进而影响了二者的有序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健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市场基础薄弱。
其次,国内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差。国内商业银行历来资本金不充足,现在虽然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每家商业银行都能够达到标准。国内商业银行赢利能力差,与世界一流银行比有较大差距,总资产利润率与资本收益率都很低。尽管被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出去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但是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仍然比较高,与世界一流银行存在明显差距。
最后,我国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和监管能力尚待加强。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汇率制度过于僵化,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所需的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尚需建设,对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监管仍很薄弱,信息披露和公开制度有待完善。
4、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高额的外汇储备
我国外汇储备数额虽高,但不是来源于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和高的劳动生产率。如果实行意愿结售汇,一方面企业将持有一定量的外币资产,从而分流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部分外汇需求将由国内银行的贷款满足,外资流入减少外汇供给,结果将大大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因此,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存量只表明中央银行已具备有了相当的干预、调剂外汇市场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中国的外汇短缺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5、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
尽管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承包制、股份制改革,但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取得突破。迄今为止,我国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已获得成功者所占比重还不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尚未成熟,不宜贸然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应以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成熟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体系改革,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提高我国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管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 董寿昆:货币自由兑换理论与实践[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 和萍: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及步骤[J].市场经济研究,2003(6).
过去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可兑换货币间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到1998年4月底,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持续上升到1.49万亿美元,比1986年上升了8倍,数额相当于所有国家外汇储备的87.4%。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4%,远远超过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3.37%和国际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外汇市场率先实现单一市场形态的运作,其显著标志是全球外汇市场价格的日益单一化,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与直接兑换的汇率差距明显缩小。
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给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与此同时,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获得了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以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进行大量?quot;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有了突破性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住T谛录悠律唐方灰姿瓤梢源邮氯站?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更是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加速。
在银行领域,1979年起,外资银行开始在我国设立代表处、分行、合资银行、独资银行、财务公司,到今年年初,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68家外国银行在我国25个城市设立了252家代表处,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19个城市设立了182个营业性机构,其中,有32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到今年6月底,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23亿美元,其中贷款208亿美元。
在保险领域,到去年底,我国共有外资保险公司15家,对外开放城市由上海扩大到广州、深圳等地。
在证券领域,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准备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将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银行领域,我国将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和居民开办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加入WTO之初,外资银行可向外国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加入WTO一年后,外国银行可向中国客户提供外汇业务,中外合资的银行将可获准经营,外国独资银行将在5年内获准经营,外资银行在二年内将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5年内经营金融零售业务。
在保险业领域,加入WTO后,人寿保险公司中外资持股比例可高达50%,加入一年后,提高至51%。非人寿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将获准在合资保险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并可在二年内成立全资的分支机构。
在证券市场,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的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金融资本的进入,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金融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仍然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入WTO后,我国金融风险可能有如下表现: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
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风险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比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的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本国金融市场受到海外主要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市场波动脱离本国经济基础的风险。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从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来看,近年来,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92年7月到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4.本国金融市场与周边新兴金融市场波动呈现同步性,遭受"金融危机传染"侵袭的风险。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资本流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其行为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羊群效应",其对新兴市场的进入和撤出也具有"一窝蜂"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加强了新兴市场表现之间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为危机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龙舌兰酒"效应。
5.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的风险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现代化的压力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可能大幅度上升。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该国银行体系,促使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尤其是银行的对外负债增长更为显著。在一些国家,以银行对外负债形式流入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于国内市场,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资本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大幅度摆动,银行贷款膨胀和收缩时期交替出现,引起影响全局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于负债和流动性的快速上升领先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有限的经济增长速度,无法为新增巨额贷款提供足够的投资机会,可供投资并提供高额回报的行业有限,银行的新增贷款往往集中于少数行业,如在泰国,大量资本流入后,银行信用发放给建筑和不动产的份额从1980年的8%增长到1990年的16%。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不动产交易。
此外,由于大多数信用等级比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得资金,国内银行只能向次级层次风险较高的客户贷款,因此,银行对于借款企业和借款个人的利润和信用等级要求相应下调。在外资持续流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这样的信贷投放策略通常能够得以维持,但是经济形势突然逆转及外资无以为继时,这种循环将被迫中断,一些行业出现周期性逆转,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例如,在泰国,1988到1990年的资本净流入与资产价值的上升显著相关,即使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土地抵押值超过贷款很多,而房地产价格下降,仍然使银行资产负债的获利能力受到很大打击。
由于银行体系保持巨额对外净负债,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可能遭受本币意外贬值引起的损失。
中央银行针对外资流入实行的冲销性市场干预政策,往往导致市场利率的突然上升,从而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而在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某一个汇率水平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短期利率可能上升到一个非理性的水平,这样将削弱银行盈利能力甚至危及银行的稳定。因此,货币危机往往是银行体系危机的前奏。
在金融市场开放导致银行体系稳定性下降的过程中,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中,克鲁格曼教授认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了泡沫经济的产生,而泡沫经济的破灭则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钉住汇率有管理浮动汇率汇率制度改革
自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异化为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虽然这一制度在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国内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下,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势在必行。
1人民币汇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的单一钉住汇率比较刻板,不能及时反映对外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
当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不尽一致,尤其是两种货币的利差较大时,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增加。一般地说,一国汇率制度或货币政策的安排是同它的经济周期相一致的。在钉住汇率下,钉住国的汇率必然随着被钉住国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当钉住国的经济周期同被钉住国不一致时,钉住国汇率变化的方向很可能对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这种情况必然带来其国内货币政策的扭曲,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2在世界经济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决定出口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名义汇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状况,加剧了国内外物价的脱节,不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的汇率大幅波动时,不利于发挥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下降。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不太大,但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钉住美元的,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通过贬值扩大出口时,就必然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钉住美元,我国不得不在贸易中做出较大的牺牲。
1.3不利于培育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汇率风险来自于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由于汇率的变化,使得在外汇交易和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作为外汇交易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并运用灵活的风险管理技巧,才能规避交易中的风险。然而,在单一钉住汇率条件下,汇率的变化被人为的因素所左右,从表面上看,汇率的风险降低了。但由于被钉住的汇率是浮动的,因此这种人为地控制汇率变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人们的风险意识,对于外汇交易的主体必然是不利的。
1.4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完善,对国内企业实行的强制结售汇使得中央银行承担了每天外汇供求差额的责任
强制性的结售汇不仅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且强制性的结汇还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4000亿美元,但当外汇储备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如果在国内企业外汇需求不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还要继续买入市场多余的外汇。而买入外汇的同时需要支付人民币,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5加剧了资本外逃
资本外逃是一种不正常的资本流动,随着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出现资本外逃的现象。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较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然而,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却不同于墨西哥、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一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不是因为投资者出于恐慌或怀疑而导致短期资本流动;二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也不是对政治或经济危机、税负加重、恶性通货膨胀等因素所作出的反映。实际上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除了在于来自压抑的金融环境、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以及不完善的法律监管外,还在于对外汇风险的规避。虽然政府承诺保持不贬值,但是在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情况下,周边国家货币的贬值却加剧了人们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资本外逃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促进因素2.1.1国内金融市场的更加开放
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从目前的改革来看,利率市场化正在逐步推进,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基础产生影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后,将对国内金融交易服务提出全新的要求;服务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心,也将受到来自国外金融中介机构激烈竞争的挑战。
2.1.2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多变
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一是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二是金融市场的电子化极大地提高着市场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三是市场创新层出不穷,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使市场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1.3亚洲货币合作的进程加快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过分依赖美元的汇率安排威胁到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亚洲国家要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依赖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必须积极开展亚洲货币合作。其模式有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三种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加强亚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的合作,已成为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普遍要求。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角度,我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推进亚洲的货币合作。通过货币合作促进成员间贸易的进一步增长、稳定成员间汇率和促进区域的金融稳定。
2.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根据我国实际,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汇率水平;二是确定汇率调整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绝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同时应综合考虑多方利益,把汇率制度改革同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汇率制度的新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近、中、长期目标。
(1)近期目标是逐步由单一钉住过渡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以适应贸易与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像一些小国那样只对美元作出反映。当前,欧元诞生后的国际货币市场已呈现美、欧、日三分天下的态势。由于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进行贸易与资本往来,一旦国际贸易形势与世界货币市场发生变化,与美元的单线联系将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动。因此,恰当的选择应该是钉住一篮子货币,通过篮子货币及其权重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进行合理反映。事实上我国货币当局近年来一直采用一篮子货币来监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及其合理性。尤其是美国、日本、香港、欧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和台湾十大经济体与国内的贸易占对世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可以将上述十个经济体作为一篮子货币。基本思路是设计一个多种货币所构成的虚拟货币,人民币汇率在进行调控时不再钉住美元,而是钉住人民币与该虚拟货币的汇率。同时,该虚拟货币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包含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币种,二是该虚拟货币的汇率能够反映中国产品在所有境外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三是该虚拟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反映出短期国际资金流出(入)中国市场的可能变化方向。
(2)中期目标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人民币弹性目标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弹性汇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限弹性制,包括对单一货币的有限弹性和合作安排下的有限弹性;另一类是较大弹性制,包括按照一套目标调节汇率、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有限弹性难以实行,因为我国不能像亚洲和拉美洲的一些小国那样长时期地只对美元做出弹性安排,也不能像欧元区那样对外实行共同浮动。另外,我国也不能实行独立浮动,因为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也不能实行管理浮动,因为我国当前的汇率调控手段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先进。因此,我国只能按照一套指标调节汇率即实行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计划给定的目标,确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目标范围或变动幅度,一旦汇率超过了这一范围,政府就进行干预,使其恢复到目标水平;或者根据经济情况变化而修改目标范围,使汇率真正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当然人民币汇率区间大小的确立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交易余额;季度国际收支余额的变化;国际储备的充足性与变化趋势;人民币利息水平。就目前形势而言,扩大人民币浮动幅度应分步骤实施。
(3)远期目标是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有管理浮动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国际经验表明,资本管制只能起到短暂的隔离作用,而不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仍受到严格管制,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与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入WTO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我国金融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在中国放开资本项目的呼声日渐升温并提上议事日程。为防止我国经济遭受激烈的冲击,应该逐步地取消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从而为人民币将来的完全自由浮动与国际化提供一个市场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彪如.迈向全球化经济的思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戴相龙.对中国金融改革主要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
3张学友,刘本.人民币汇率的选择.西部论丛,2002(8)
4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J].世界经济,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