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有机化学入门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教起
有机化合物分子最简单的便是甲烷,在学习甲烷时,老师可以先设问:同学们听说过瓦斯爆炸吗?你用棍子捅过垃圾污泥池或污泥沟吗?你家附近有烧沼气的吗?学生兴趣来了便立即作答,这时老师告诉学生瓦斯爆炸的原因、沼气的成分、捅踩污泥冒气泡的原因是因为污泥里面产生了沼气或空气等原因,化工由瓦斯、沼气引出甲烷,接下来讲甲烷的结构性质就使学生极易接受和掌握。
在学习乙烯时,老师可以这样先设问:同学们听说过有催熟剂吗?你是否注意过市场上的香蕉由购进到销售在颜色上的变化?学生便会马上相互讨论、打听或从书本中找答案,其活动多样化,在学生急需答案的情况下,老师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乙烯可作瓜果催熟剂,接下来就讲乙烯的结构、制法、性质等。
二、用实验吸引学生去分析、理解、掌握
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氧化反应时,老师将制取的乙烯气体通入盛有1-2毫升0.5%的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红色迅速褪去。从而学生知道乙烯能被氧化剂氧化。
在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时,老师把乙烯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迅速消失。
分析:因为乙烯分子中有一个“C=C”双键,双键中的一个键成键电子云重叠密度不大而不稳定,容易断裂,与溴原子结合形成了新的化合物,不再存在单独的溴分子。所以,溴水的红棕色消失,可用下式表示其反应:
H H H H
H—C=C—H+Br—BrH—C—C—H
Br Br
在此基础上导出乙烯加H2、HCL、H2O的反应。
在学习乙炔的氧化反应时,可先这样提问:同学们看到过用氧炔焰切割金属吗?氧炔焰为什么能将金属切割下来?随后老师将制好的乙炔点燃要学生观察现象。 分析:乙炔在燃时火焰明亮而带有浓烟,火焰明亮说明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形成高温使火焰显得明亮,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所以工业上可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
反应式为2C2H2 + 5O24CO2+ 2H2O(液)+2597.9千焦
得出乙炔与空气或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能被氧化,在适当条件下也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
三、利用同系物的共性鉴别非同系物,利用物质的个性鉴别出不同物质。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在性质上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用合适的方法鉴别物质是化工行业日常之事,也是技校化工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基本功。对有机化学入门阶段的学生来说在鉴别有机物这方面主要是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等的鉴别,但在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此,要从扩展的角度出发才能打开学生思路,才能有活力。
例如乙烷与乙烯的鉴别,老师可以演示,将乙烷乙烯二种气体分别通入盛有1-2毫升0.5%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里,可以发现一只试管里的紫红色迅速褪去。论文
分析:乙烷乙烯这两种气体的分子,在碳原子数目上是相同的,但乙烯分子中具有“C=C”双键不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能与溴起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能被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高价的锰得到电子后转为了低价的锰,试管里的溶液不再是原来的高锰酸钾溶液,所以紫红色褪去,而乙烷结构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被氧化,所以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没有褪去。由此学生知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否则是乙烷。
又如乙烯和乙炔的鉴别,两种都是不饱和的烃,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一个是分子中含“C=C”双键,一个是分子中含“CC”三键,两者因结构不同,性质也有异,乙炔分子中的含碳量高于乙烯分子中的含碳量,所以乙炔在燃烧时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浓烟现象,乙烯没有,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定性鉴别出乙烯、乙炔。同样体积乙烯乙炔气体,发生双键断裂、三键断裂与溴起加成反应而达到饱和所需溴的量不同,因此乙烯、乙炔也可用定量法鉴别出来。
通过对上述几种物质的鉴别与分析可以小结为乙烷属于烷烃,其他烷烃的结构与之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乙烯属于烯烃,其同系物结构与之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乙炔属于炔烃,其同系物结构与之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非同系物因结构不同而性质也就有不同。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就可以鉴别出不同的物质。
四、综合复习小结使知识有机结合成整体。
例如在学习完烷烃、烯烃、炔烃之后,综合小结如下: 1、烷烃的通式是CnH2n+2,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目递增,在常温下由气态、液态到固态。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在相应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热分解反应和取代反应。烯烃的通式为CnH2n,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目递增,在常温下由气态、液态到固态。在相应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乙烯可作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农药的原料。炔烃的通式为CnH2n-2,物理性质随分子里碳原子数目而递变,化学性质都能发生氧化、加成、聚合等反应。乙炔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
2、简单烷烃、烯烃、
炔烃的化学鉴别方法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速度区别等
3、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甲烷:可用无水乙酸钠和烧碱共熔制取。
加热
CH3COONa + NaOH CH4 + Na2CO3
乙烯:可用浓度为95%以上的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
浓H2SO4
CH3CH2OH CH2=CH2 + H2O
170℃
乙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可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CaC2+ 2H2O C2H2 + Ca(OH)2
五、进行必要的考试和分析讲评
根据多年对技工学生的观察、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没有考试就没有压力,欠缺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必要的考试,学生可以将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去学习,通过考试也有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教学和辅导。
【关键字】高中化学教学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必要性 培养途径
1引言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对于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将来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化学的学习是在初中开始,然而,初中化学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属于入门的科学。正式深入地学习是在高中阶段开始。因此,高中化学内容比较多,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的分支等。另外,高中化学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学习。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尤为重要。因此,高中学校和化学科的老师应该认真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然后通过各种办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2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高中化学的特点
首先,高中化学像初中化学一样,只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高中化学与数学密切相关,需要用到一些复杂的数学理论。例如,在有机化学部分,一些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就需要借助空间几何的知识。另外,高中化学内容多,概念复杂。高中化学的教材有好几本,分别涉及有机化学、物价化学、化学实验等等。例如可逆反应、电镀、高分子化学部分的概念很难理解,在数学计算方面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些使得高中化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
2.2应试教学为主的学习环境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主要以应试为目的,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般来说,高中化学的普遍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之后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分数有一定的帮助,但就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方面而言,具有很严重的消极影响。化学中很多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实验:学生需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通过自己的总结逐渐地理解和认识知识。另外,由于学校缺乏实验设备,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单纯的课堂讲解不足以让学生明白一些复杂的分子结构。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2.3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复杂性。化学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和科学抽象等方法积极的探索,通过体验实验过程,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学好化学,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创造实际价值。另外,化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同样一些很重要的科学方法也需要掌握。例如,分离提纯等。学生需要通过体验分离提纯的过程来掌握这种方法,学会如何在将来的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通过对于方法背景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可以实现方法层面上的创新。如可以通过改进提纯步骤来提高一些化合物的提纯精度。化学这门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需要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起。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比较死板,学生一直被动的学习,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渐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如老师注意加强课堂互动、使用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寓学于乐。另外,老师可以进行相关调查,事先了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可以通过划分兴趣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深入探究。此外,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了解化学知识是在怎样具体被应用的。
3.2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作为教师需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化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等、互助等师生关系。严厉的老师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老师需要与学生之间培养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学生没有距离感,就会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就会更多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
3.3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化学的内容繁多,很多概念比较复杂。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听课,保证接受效果,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上课还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另外,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要引导学生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此外,学生要想条理地学习化学,还需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如学生可以将很多化学方程式归类,这样方便记忆。对于有机化学部分,不同种类的物质的性质、分子结构等,学生可以通过列表格等方式清晰地记忆。总之,老师需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4总结
高中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应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老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而帮助他们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长春.试论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构建[J].学科教育,1998,(4).
[2] 刘一兵.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定量分析[J].化学教育,2010,(6).
[3]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29―130.
关键词:化学教学;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Pick to: ZaiZhiJiao chemistry teaching, the students' general ability include observing ability, experiment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and self-educated abilities. Observation is introductory, the experiment is a means, is the core of thinking, self-learning is a way. All ability is based on thinking ability, and overlap, cross, all of these are needed in the usual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formed accumulate over a long period.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all aspect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Key words: chemistry teaching; Observation ability; Experimental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Self-study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与能否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家一般把能力划分为两大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本文所涉及的是一般能力。在职教化学中学生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同学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例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要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提高能力。 2、性质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在“乙烯”这一节讲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教学时,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并和课本中的结论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3、结构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在氯化钠晶体一节教学中,展示氯化钠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Na+、Cl-的位置、晶体的空间构型、一个晶胞中Na+、Cl-的数目、立方体模型中,面、体的中心及对角线、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数目;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的Na+数目……这样的训练不但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能力。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
1、分析实验装置,培养实验能力。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以及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能否进行再调整?为什么?最后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等等。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能力。例如在乙醛一节教学中,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它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和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拔。通过实验操作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提高了他们动手能力。
3、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实验能力。例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会有CO2、CO和水蒸汽。请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该题通过限定仪器试剂,有目的地设计实验,将实验设计思路、装置连接、实验现象、物质性质、判断依据等诸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1、比较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学生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的容量范围、刻度规格、精确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
2、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各个对象的认识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例如,有机化学教学中,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教学生概括为“一、二、三”,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时将各类有机物抽象概括为官能团,通过官能团的性质学习这些物质的性质。在进行有机物燃烧计算教学时,将它们抽象为各燃烧通式,既便于记忆,又培养了概括能力。
3、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1990年伏特发现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英国化学家戴维就是善于逆向思维,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1907年他选用电解熔融的苏打和苛性钠制得了钠,同年用电解硼酸制出硼。1908年用电解法制备的汞齐加热制得钙、锶、钡、镁等碱金属,他总共发现了七种元素,可谓是逆向思维成功的范例。思维能力有好多种,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谈这几种。
我的快乐童年
我出生在1994年4月18日,是个很乐观的男孩。听妈妈说,我小时候特别聪明,在咿呀学语时,就会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妈妈还经常考我,随意空字让我填,我都能准确答上。
妈妈非常重视启蒙教育。她经常给我讲童话故事,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我虽然听不大懂,却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妈妈为了调动我的兴趣,一到关键的地方就停止,第二天,我就乖乖地坐在她旁边,等着听故事。当时,我听得兴趣盎然,妈妈却怀疑我能不能听懂。有一次,妈妈重复一个旧故事,把人物给讲错了,我一下子就听出来了,毫不客气地给她纠正。妈妈是一名高中教师,她当然不允许自己出错了,还向我做了检讨。从那以后,她从不敢怠慢,生怕被我挑出毛病。
故事听多了,心中自然有很多话要说。没多久,我便像模像样地给别人讲故事了,爷爷是我的忠实听众。那些故事爷爷早已耳熟能详,可是他仍不厌其烦地听着,还不时地发出笑声。为了把故事讲好,我经常查阅资料,于是,读书也就成了生活的一大乐趣。当时,家里有很多书,有的是妈妈专门为我准备的,有的是她用的课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有字的东西,我就不会放过。从《格林童话》到《十万个为什么》,从《牛津百科全书》到《上下五千年》,还有各种诗集,它们都成了我的伙伴。那时候,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天就黑了。我有时看入迷了,竟然忘记开灯,为此被妈妈多次批评。不过,我仍然乐此不疲,求她给我借新书。
每天晚上,妈妈都在家里备课。我则拿着各种各样的书,坐在她旁边认真地看。我觉得自己很有意志力的,结果每次,我都先败下阵来,不是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就是乖乖地回卧室。我对妈妈说“你什么时候和我一起睡觉啊?”她却说:“不行呀,哥哥姐姐还等考大学呢,我可要助他们一臂之力啊!”每次考试,她所在班级的成绩都名列前茅。那时候,爸爸常劝她不要让自己太累,可她还是一如既往。长大以后,我时常会想,妈妈努力地教好每个学生,我也应该努力地对待每次考试,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6岁时,我被送到沈阳铁路第三小学。开学没多久,很多学生都报了兴趣班,奥数班、书法班、乐器班、舞蹈班等。当时,妈妈也想给我报班,培养一下兴趣,我却不愿意,学了几天就开始抗议。妈妈很严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我做出选择,我什么都没选。后来,我意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就自学了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课堂上,老师经常说我的试卷字迹工整。在教育方式上,妈妈是比较民主的,如果我不喜欢,她从来不强迫。相反,对我感兴趣的东西,她一百个支持。初三时,我迷上了玩魔方,尽管学业很重,她还是支持我,帮我买魔方,帮我打印学习资料……
我的保送之路
我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一旦认准了就会百折不回地走下去。其实,我也很贪玩,不过,在该努力的时候就决不会浪费时间。刚上初中时,我比较散漫,几乎不怎么学习。初三时,我感到了压力,如果不努力就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会让妈妈失望。所以,我积极备考,以742分考入辽宁省实验中学。当年,我的成绩在和平区排在第二,也算是超常发挥了。与此同时,我也暗自庆幸,原来自己如此强大。
刚开学没多久,学校的竞赛班开始招生。当时,我并不知道有保送生考试这回事,只是觉得不能错过机会。学校开设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多个竞赛班,各科的上课时间都一样,所以我只报了化学竞赛班。竞赛课程比较紧,自习课、周末和寒暑假,我几乎没有休息过。然而,事情都有两面性,很多学生怕竞赛这条路行不通,选择了退出。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我决心在化学竞赛这条路上走下去,即使得不到奖也没关系的,只要经历就是收获。当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停掉正常的化学课。其实,我还是有一定把握的,竞赛班里讲的内容超出了高考范围,却与高考的知识点紧密相关。在复习时,我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巧妙地把知识点结合起来。当然了,我也遇到过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到有机化学时感到难以入门。对此,我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有机化学学习笔记》,大概有三百多页。我一页页地翻看,研究每一定理、每一个化学反应,对题型进行归类,并记了一百多页的笔记。一周之内,我用最笨的方法跨越了学习上的壁垒。那时的读书笔记,也成了学习化学的秘笈,经常被别人借去。我觉得,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2010年9月,我参加了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2011年9月至10月,我获得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物理竞赛省级赛区二等奖、数学竞赛省级赛区三等奖。这些奖项为我获取保送生资格铺平了道路。
12月16日,我坐火车去北京,参加保送生考试。为了节约时间,我在北大附近的一家宾馆住下。当天晚上,我先熟悉了一下路线,然后和学姐曹晶通了电话。她是去年被保送北大的,是我的榜样。她说:“面试其实挺简单的,你要把这里当成实验园,把评委看成课堂上的老师,一切都OK了。”她还给我讲了面试经验和答题技巧,使我信心大增。第二天早上,我和许多学生在北大文史楼的一间教室里候场。大家虽然是竞争对手,却很友好,做了自我介绍,并聊了起来。稍后,我便被人带入面试教室。30秒的自我介绍后,评委问我:“天宫一号在天上游弋,你此刻想到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标志我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个质的飞跃都要经过量的积累。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航天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它对后期的研发与创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评委点了点头,我就结束了面试。
一、新课程理念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旋律。化学教学如何适应探究、创新的要求呢?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探究、创新的平台,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是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选用教材。该套教材很重视化学实验的改革,将实验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加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的内容是以两种方式加以组织。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实验内容主要以实验、科学探究两类栏目体现,“科学探究”栏目偏重于学生实验,“实验”栏目偏重于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内容的另一种组织方式是集中的方式,即《实验化学》模块以各个专题的形式展开。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实验化学》模块共分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电化学问题研究”“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等七个专题。它的基本结构体系如下:各个专题之间有由浅入深的内在序列,从研究化学现象所必须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开始入门,逐渐上升到对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研究,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从单一物质的性质研究实验过渡到集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的物质制备的综合基于以上教材特点,新的教学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具有以下突出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形成科学概念、验证和理解学科基础理论的感性材料;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方法。
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都结合模块的特点强化化学实验。在必修课程模块中,重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 “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增加了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除了上述这些功能外,还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 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演示实验的艺术与技巧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的主要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掌握化学思想的重要环节。演示实验中,教师正确规范的操作,有条不紊、镇静自若的演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以及良好的心里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能力。
做好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
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富有针对性
操作鲜明直观,现象易于观察
1.演示实验的现象要鲜明清晰,便于学生观察
2.演示操作直观
3.仪器装置的整洁直观、协调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其它用品都应该整洁。
简洁明了,内容精炼
安全可靠,充分准备,力求成功
引导和启发相结合
精心设计,大胆创新
(二)化学实验微型化改革探讨与实践研究
微型化学实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兴起,是为减少资源消耗和化学污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是化学实验方法的新变革。由于它具有一些常规化学实验无法比拟的优点,很快受到世界各国化学界的重视。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微型化学实验不仅仅是绿色化学的一项技术或手段,它还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领域。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学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并有亲自动手去做探究性实验的冲动后,教师可尝试着稍稍放手,在先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技能后,让学生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此阶段,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要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前几次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要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已势在必行.目前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处理文字、图像、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其良好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能将许多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得以完成;也能使许多演示效果差,可见度小的实验通过视频“放大”方法得以实现.它们对于提高我们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像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化学反应历程等一些不能用真实实验来表现的微观概念和理论,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图像与动画模拟功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加以展现,把难以想像的微观世界形象化,能达到其他教学技术无法达到的效果。
有些化学实验中涉及的试剂有毒、易燃、易爆,实际做起来危险性较大。对于这样的实验则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不但让学生观察到了实验现象,而且还节省了药品和时间。另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危险操作,只能由教师口头讲述其错误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却不能通过真实的实验来演示。而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模拟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氯化氢气体制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首先在电脑实验室中模拟HCl的制备,由于学生没有想到HCl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大,因此在吸收多余的HCl时,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这时教师不必立即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将错就错”让计算机模拟进行实验。这时,学生亲眼观察到烧杯中的水由导管流到集气瓶进而进入圆底烧瓶,引起圆底烧瓶炸裂的现象,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性认识。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在水面倒扣一个漏斗防止倒吸的原理,而且强化了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但是必须明确,各种媒体呈现给学生的现象只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影像”或模拟,它不能代替真实可信的具体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实验,研究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总的来说,在化学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化学实验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向也有所不同。让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从学习化学开始,从实验室开始。现代化学进入到高速发展及普遍应用阶段,作为为基础化学教学服务的化学实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发展方向:(1)中学化学实验的简约化; (2)实验的改进与创新;(3)微型实验;(4)绿色化学与实验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秋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教学仪器与实验》[J],2005-2.
[3]钟有泽.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5-4.
[4]常 坤.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中国电脑教育报》[J],2005-3-21.
[5]李远军.化学实验的研究方向.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2006-10.
[6]孙丹儿 占小红.塑教版高中《实验化学》模块教材解析.化学教学[M],2007-09.
关键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创新;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3-04-117-03
作者简介:柯飞(1985-),男,安徽庐江人,博士,讲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无机化学是一门内容既丰富又抽象的课程,其不仅是化学专业学生的4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之首,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一些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是必修的入门课程之一[1-2]。该课程内容体系庞杂,理论性较强,尤其该课程面临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因此,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成功与否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对于农业院校的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大部分的传授者只重视课本上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点国际最新的研究进展的介绍,忽视了对学生绿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上课没有积极主动的心态,缺少朝气蓬勃的求知欲望,进而造成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下,没有绿色创新的概念,更没有保护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3]。
化合物的绿色合成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是无机化学发展必然趋势,同时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形成了众多的新兴特色研究领域,所以无机化学是一门活跃有趣的特色学科。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如何在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注入绿色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了初步探讨。
1绿色创新思维理念
绿色化学理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其颁布的《PollutionPreventionActof1990》法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化学概念[4]。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得到了国际各国的支持。英国皇家化学会在1999年创办了国际第一个绿色化学综合期刊《GreenChemistry》,随后,该杂志在国际影响力逐年增加,2015年其影响因子已达到了8.02。由此可见,绿色化学理念深受科学工作者们的推崇。所谓绿色化学就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清洁的能源和使用环境友好的试剂和溶剂,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材料,尽可能的避免污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飞快推进,当今教育理念仅仅有绿色化学还不够,还得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绿色创新思维理念,这样培养的人才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才具有优势。
2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的重要性
化学一方面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人造世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这个美丽世界。甚至一些非化学专业的人们,一听到化学这个词,就联想到危险、污染、有毒等等。因此,如果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改变人们对化学的认识,这就需要发展绿色创新化学理念。目前,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化合物也不断的被发现和合成出来。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也越来越重,而这些发展和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化学关联,化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雾霾、酸雨等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活工业废水等污染,农药残留、固体废弃物等土壤污染等[5-6]。
因此,发展绿色创新思想,推广绿色创新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是创造物质文明主力军,所以教师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学生们传授绿色创新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大学生群体去影响周围的人群,逐渐使大家都能有这个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无机化学是新生入学第一门开设的大学化学课程,这是他们对大学化学认识的开始,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大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重要教学阵地,认真挖掘无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最新研究报道成果的联系,向学生们传授最新的绿色创新知识,培养学生们绿色创新意识,进而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绿色创新思维,以适应当前国际科技的高速发展非常重要。
3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融入的策略
目前,国内部分综合高校化学专业已经开设了绿色化学这门新兴课程,但仍然处于开始阶段,对绿色创新思想的传授相对较少,而对于农业院校来说,绿色创新研究的就更少。农业院校无机化学由过去56学时调到现在为48学时,这就要根据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无机化学授课内容进行调整,那么在这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将绿色创新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就格外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绿色创新教育:
3.1加强师生的绿色创新理念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应用型人才对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必须把绿色创新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渗透到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对传统的无机化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该培养理念不仅能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专业素质人才,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们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传授者自己要有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在教学工作中将绿色创新思想渗透到课堂之中。化学教育者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的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将课本上知识点与最新的相关绿色创新研究结合起来,课堂上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动画方式给学生们呈现,让学生们在大学一年级就养成好习惯,让绿色创新理念真正的树立在他们的脑海中,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未来化学工作者奠定基础。
3.2无机化学理论课中绿色创新理念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们的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紧跟国内外最新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将最新的绿色创新思想进行渗透,并修正与该思想不相符的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们重新设计新的路线、工艺等,使整个合成绿色化,能源绿色化,避免传统的反应方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机化学理论课中很多基础知识都与创新的绿色化学有关。例如,
(1)在化学动力学基础章节中,除了介绍动力学常数的定义外,还可以介绍目前国际研究最热的新型多孔材料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染料、苯、农药等)的吸附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计算其吸附动力学常数,这样学生既了解动力学常数概念又清楚的知道怎么通过实验得到这个动力学常数;
(2)在介绍化学热力学部分的时候,除了介绍熵、焓、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外,还可以介绍吸附剂吸附有害物质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吸附剂在该条件下的熵、焓、吉布斯自由能是怎么得到的,加深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关系,进而知道怎么学以致用。为了方便吸附剂的回收循环使用,还可以介绍新型磁性多孔材料,既可以达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又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界磁场,方便的将吸附剂从水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循环使用效果;
(3)介绍碳族元素的时候,除了介绍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之外,还可以介绍目前利用CO2制甲烷等最新研究成果;
(4)在介绍硫化合物的时候,介绍硫化镉等等量子点光催化剂,可以利用该光催化剂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太阳光条件下进行光催化反应。此外,教师还要根据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课堂教学中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农业院校的茶与食品科学、环境与能源、生物工程以及农药等优势学科结合起来,达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例如,无机化学教学中可以补充最新的制氢和储氢材料、可见光催化材料、高催化性能或吸附性能的多孔材料、农药降解材料、重金属去除材料等等。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这些最新的绿色创新研究有机地串联起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们知道农业科技人员的研究动态,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们的绿色创新意识。
3.3无机化学实验课绿色创新化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是运用理论知识和验证理论知识的渠道,也是最容易产生污染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实现实验课的绿色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培养他们良好的科研素养打下基础。
(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绿色创新理念。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程,学生没有自己动手实验的经验。因此,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第一节实验课,授课老师讲解实验内容之前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绿色创新理念,给学生们讲解《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的同学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标志,强化学生们安全意识、绿色创新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2)优化实验内容,提高绿色创新程度。使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原料和溶剂代替传统的有害试剂。尽量使用蒸馏水、乙醇等绿色无毒试剂,避免使用氯仿、苯胺等毒性较大试剂。合成条件避免时间长、高温高压等条件,可以采用快速的超声或微波辅助合成新方法,节约时间,增加转化率、减少污染,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创新。另外可以开设一些学生自主性比较大的实验,开展一些利用可见光为能源的催化或降解实验,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原料、条件、方法等,充分开发学生们创新能力。
(3)重视实验室废弃物的回收,开发循环实验。实验室废弃物的妥善处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课都存在这种普遍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就直接将反应后的试剂和药品直接倒入水池中,甚至包括一些毒性较大的试剂。这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危害到他人,增加后续无害化处理的负担。实验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严禁乱扔乱倒,这样像乙醇这类常用溶剂我们就可以回收起来,进行重新集中蒸馏制得干净的无水乙醇,从而可以循环使用。教师可以把实验的后处理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督促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为自己、为社会负责。
4结语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们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具有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更要保护好世界的能力。通过上述改革措施,本人自己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以往无机化学课堂上沉闷的现象,大家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年终评教获得优秀。当然,结合最新的研究热点,宣传绿色创新理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项工作现在还是处于起点阶段,每位化学教师都要不断的探索,提升绿色创新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化学科技者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欢,王伟,杨定明,等.从大学生能力培养视角谈无机元素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2015,43(21):203-205.
[2]杨昱,徐雅琴,杨玉玲,等.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89-90.
[3]周红波,朱国兴,沈小平,等.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8(8):68.
[4]茹晶晶.基于绿色化学习惯养成的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5,4(43):227-240.
[5]瞿云龙,梁学正.绿色化学对环境与生活的影响[J].化工时刊,2015,29(7):46-49.
近几年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试题已经成为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重点、热点。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方面的培养。
一、对学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应从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始
化学实验设计是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构思设计解决新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化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有如下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化学基本理论是实验基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化学基础知识的主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的模块:
a.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知识是学习化学的入门知识,是与其他化学知识全部相联系的,渗透到各部分知识之中。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时也需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才能使实验设计更加合理。
b.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通过实验事实了解常见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c.有机化学基础:中学学习的有机物的种类包括烃、卤代烃及醇、酚、醛、酸、酯等。通过对每类物质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学习,由点及面地去深入推及类似物质的性质。
d.化学实验和计算:这部分应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技能;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对实验设计思维的渗透
化学总是离不开实验。每一个化学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药品、仪器、装置、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要素。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这样才能为进行实验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在日常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通过对一些常规实验进行不同类型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比如氯气的制备,课本上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条件下进行制备,那么,这样的气体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呢?能否通过改变装置让氯气的制备更简单易行呢?
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对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加以改进,逐步在设计中体现出自己的见解。比如设计C与浓H2SO4的反应产物检验的实验时,因有三种产物生成,那么应该选用什么试剂,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检验才是最科学的呢?各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首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互相指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最终拿出最合理的方案进行试验。
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阅读,查找一些实验技巧、趣味实验以及查阅、运用图表、数据等有关资料,并把这些新知识应用到相关的实验设计中,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三、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要争取尽量让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尝试应用于化学实验,就地取材,使学生能随时验证自己的新设想。例如进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所有材料都可以来自生活,电解质溶液可选择用水果或蔬菜代替,电极材料可以从废旧电池中获得。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同一种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改变其组合方式、先后顺序等进行改进,就可以实现装置功能的拓展。对仪器功能的开发和拓展,实际上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比如“万能瓶”,在实验中根据实验原理,可以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利用,可以进行气体收集、除杂、干燥、性质验证以及流量流速的测定等。
通过新实验方案的设计,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扩展创新思维视角,获得超越实验本身更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并激发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拓展化学知识,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视角,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教版化学必修一 必修二.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体会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素养等几个方面。这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导向,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从生物教学向生物教育的转变。
(1)高中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过去,每一堂课只针对部分基础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咱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贯彻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上课前,我都会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上一节课全部学习的成果,或者让学生讲一个生物兴趣小故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这样的机会获取更多的生物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及同学们的掌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鞭策。
(2)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生物科学素养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等诸多领域相关问题时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强调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思维品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的主导学科,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领域。目前研究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因而生物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生物科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应用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程教材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1)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落实的矛盾。按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活动的开展。然而,一节课45分钟,要较好的完成探究教学,认真组织学生实施讨论、探究等活动,结果本节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情况远不如传统教学,学生课后往往还需花较多的时间再学习,才能达到现行的考试评价效果。
(2)新教材模块知识跨度大,学生感到学习有困难,尤其是普通中学的中下层学生。
(3)学生刚上生物课,就要学习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有机物知识,而这时他们的有机化学还没入门,要真正理解,是非常困难的,这必然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而且有些内容不够紧凑,略显罗嗦。
(4)教材中有些概念没有严格注意其内涵与外延问题。如课本中的染色体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广义上的染色体概念;既包括丝状的染色质形态,又包括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形态。另一种狭义的染色体概念:仅指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课本中两种说法混用,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另外,课本中有些说法较模糊。如:“一般认为,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这种笼统模糊的说法,不可能给学生解释清楚,学生不知来龙去脉,只能死记硬背。
三、修改高中生物教材的几点建议
(1)应注意与高中化学的同步协调,避免出现过多学生没学过的名词。
(2)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高中学生不可能一一通过实验来验证,但应该介绍一些生物实验的设计思想, 使学生获得研究自然界的方法。
(3)教材中应多举一些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增多阅读材料,介绍生物学发展状况,宣传中外生物学家的科研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新理念,并且要勇于自我反思,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这样才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