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今年的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以大力开弘扬劳模精神、抗议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广大学生以奋发有为的进取状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以“爱劳动、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为活动主题,我县*所中小学,*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主要通过广泛宣传、创意制作、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了此次劳动教育宣传教育月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部署,明确要求。

*县教科局向全县各中小学下发通知,对自治区《关于开展2021年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中的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以及《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向各中小学进行了传达,并对劳动过程指导、活动材料上报等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

(二)各学校积极响应,确定方案。

各学校根据各学段学生年龄特征、针对实际学情,分年级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和内容,安排了适度的活动时间和强度,确定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并在各学校广泛宣传,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引领学生在劳动中健康成长。

(三)密切家校联系,保障落实。

为提高学生活动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各学校充分借力学生“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与家长协同育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的陪伴与呵护,避免安全隐患。老师悉心引导,家长近身“助力”,学生亲身实践,使劳动教育取得实效。

(四)落实有亮点,活动显成效。

1、疫情专题篇。关注疫情、积极投入“疫情防控”,成为全县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探究病毒来源、宣传如何科学防护、记录疫情人生百态、赞美勇敢的逆行者。学生们开动脑筋,做有创意的宣传海报、绘制防护漫画、制作“防疫”绘本;用手抄报记录在疫情面前迎难而上的最美逆行者,传递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小主播说新闻”、“诗朗诵”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为中国加油!

2、生活劳动篇。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3、设计制作篇。“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4、艺术创意篇。“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用画笔画出了秋意盎然的美丽新疆,也画出自己的童年、童趣、童真。有些学校开展了“写中国字,做中国人”、“一日一字抗疫有我”主题活动,孩子们以书法歌颂逆行的白衣战士和一线防护人员,实现了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5、实验探究篇。“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四、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劳动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教育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活动教育意义持久度不够。

2、劳动实践形式单一,大多集中于干家务、整理房间等简单的劳动形式。

3、社会劳动资源利用较少,没有拓宽劳动教育活动途径。

第2篇

劳动教育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正因为他们的付出,劳动教育这项活动,大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1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2劳动,是可以让我们去锻炼下身体,可以让我们都体会到劳动的一个辛苦,更加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相关成果,而这次一个暑假,我也是跟随家里去参与了一些劳动,在劳动之中,我也是有了一些收获和感触。

劳动一天下来,整个人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全身上下都是酸痛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的体会,在劳动的时候我虽然也是累,但是也是兴奋的,结果回到家里之后也会特别的累特别的痛苦,而第二天都不想起来了,这种感觉让我也是体会到别人劳动是天天在重复,那么其实是更累的,而我一天就有些承受不了,也是让我知道我们平时所吃的东西,所用的东西都是别人辛苦劳动而得来的,更是要懂得去珍惜,劳动的果实并不容易获得,我还只是一天的劳动,更何况比这更累的事情,我也是听父母说过,我们的学习自己都是感觉辛苦,但是父母确是也经历过,告诉我学习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辛苦,长大后就会发现还有更多辛苦的事情,只是我现在还不是那么的懂得,不过也是知道,劳动的确是不容易,而自己也是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别人给予的,付出的,自己都是要想到这一天的劳动,要去珍惜。

同时劳动也是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虽然很累,但是过了几天之后我恢复了,却是发现自己的身体更好了,其实也是完全要多去劳动,在家的时候,我也是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庭的劳动,并没有那么的辛苦,但是也是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自己还得到锻炼,更加的懂得生活是怎么样的,而不是埋头去读书,那样对于生活也是有很多的不了解,而劳动却是让我对家里有了更多的了解,清楚做好一个卫生的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的,而父母每天去上班,回来之后还要给我去做饭,打扫一个卫生,他们辛苦,以前我是感觉不那么的深刻,但是此次自己参与了就发现,真的不容易。

看到自己收拾干净一新的房子,我也是感到有成就感,劳动是会让人感觉到有快乐和满足的,而自己去动手去做的,更是让我是感触到,其实平时自己学习完了,也还是要去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劳动,去减少负担的同时,自己也是可以去收获到快乐。劳动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去做一个事情,不能是半途而废,像打扫屋子,如果只打扫了一半累了,就不干了,其实和没打扫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坚持了下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去打扫干净了也是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个劳动成果,也是会得到肯定的。

通过劳动,也是让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懂得做一些事情,不但是要去坚持,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而劳动自己也是要经常的去做,不但锻炼了自己,也是让自己得到成长有了收获。好的习惯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很多的事情,做起来其实都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但是只有自己愿意坚持下来,那么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3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许许多多的滋味,有高兴的滋味,伤心的滋味等等。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劳动的滋味。

今天我们家大扫除,妈妈看见我在一旁玩耍就对我说:“既然你没有事,你就去收拾你的房间吧!”我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地答应了。心想:收拾一间房有什么难的,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一边想一边拿帕子开始了我的“大扫除”。首先,我把书桌上的东西全都放到了一边去,学着妈妈擦桌子的样儿,左手按着桌子,右手拿抹布,卖力地擦了起来。可是天公不作美,我擦了半天,桌子还是一副灰头灰脑的样儿,真是气死我也!“拜托,我的小姐,桌子要用湿帕子抹上洗涤剂后再用力擦!”妈妈对我喊道。清理干净桌子后,我又开始擦地板,还没擦多久,我就感觉腰酸背痛,可怜的手臂再也受不了啦,如同被石头缠住一般,只要稍微抬动一下,酸痛的感觉就涌满全身。“哎哟,我可怜的小胳膊呀!”我赶紧坐到床上,揉揉膝盖,揉揉手腕。我心想妈妈收拾房间多轻松呀,不一会儿就收拾完了,手也不酸脚也不痛,这是为什么呢?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如果经常做家务,手脚就不会酸痛,而如果只是偶尔做一次家务,就会感觉腰酸背痛……听了妈妈的话,顿时,我体会到了妈妈劳动的辛苦,所以,我要多为啊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减轻妈妈负担。

劳动的滋味有很多,有快乐的、痛苦的、幸福的……我们应该多劳动,去体会更多劳动的滋味。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4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5上大学的地一次劳动课已经就要过去了,留下很多很多的思考。劳动是光荣的,的确劳动很光荣。那么不尊敬劳动者的人是什么?是的是可耻的。在大学里上劳动课是上一个星期的。我抽签抽到了打扫5号楼而且还要负责5号楼的安全值班。而我要抽到了5号楼劳动组的组长,第一天带着5个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劳动课,本以为以我们5个人打扫只有5层的5号楼应该绰绰有余了。但是真真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一天因为是星期六很早差不多是8点钟去的,那些(人)还没有睡醒。垃圾还没有倒出来所以楼层里的垃圾还是很少,差不多干了半个小时就搞好了。第一天也是我值班,一天都要待在值班室登记来往人员,收收电费空余时间到外面转转打扫一下卫生。再就没事情做了。实际值班也很空就是坐在那里看看书听听歌。就这样到中午。

下午2点半又要开始扫地可这次……就是很差表现的是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开始扫了。从5号楼的后面开始扫起到后面大家就傻了眼了。早上刚刚扫的非常干净的空地脏的就象是垃圾场。远远的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壮观,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扫。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打扫好后面的空地。但还没有等到我们走,突然间看到天空飘着好及片白白的袋子。一片一片……素质问题大家一口同声的说。没有办法。重新扫吧。终于干净了赶快离开。扫楼道了。还好垃圾不象垃圾场那么多。大家分开扫。我扫2楼是大2住的楼层。大2了都是成年人了我想应该都很爱干净。当我爬上2楼。天那那还看的见楼道呀,简直是垃圾过道。好不容易打扫好。辛辛苦苦的倒完垃圾上楼检查一下。我真的想大声的骂大2的做为学哥尽然给我们表现了这么没素质的行为。一个寝室打开大门认真的仔细的把寝室扫好的垃圾扫到过道上了。瞬间又白茫茫的的一片。素质问题我只好这么说。我我我……无话可说了。

第3篇

在严重的孤独冷漠症中,许多学生像失去了免疫能力一样,稀里糊涂地上贼船、破罐破摔。“九龙一凤”、“金刚”之类的青少年犯罪团伙由此生焉。

据国家公安部统计,中小学生犯罪率已达青少年犯罪的72%,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其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症,这是实施“爱己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济宁市教委去年下半年的调查结果是中小学患有厌学症的学生比率高达47%,即有近一半的学生讨厌学校、讨厌上学、讨厌作业、讨厌老师。厌学症的原因种种,虽不外乎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及同学间的互相传染,但作为学校,我们完全有责任加大力度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病症”。学生连学习都不爱,这可算是最大的“不爱己”!

第三是进行劳动教育。有资料显示,很多国家注意给小学生安排一定的劳动时间,美国为平均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即每天才让孩子“劳动”12分钟,而且城市的许多父母甚至连1分钟的劳动时间都没给孩子安排。我们要记住:劳动教育就是劳动品质的教育,而且是关系到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应该认识到: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童年环境是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懒汉的最合适的土壤。所以我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学习机会也珍惜自己的很有效的“爱己教育”。据美国最优秀的教师说:“最好的学生都做家务!”

第四是思想政治课绝对不能放松。鉴于青少年犯罪呈较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教师有义务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法制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前几方面好理解,而现在着重提一笔的是,能否以适当的方式向青年学生传授高尚的爱情观,这是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新的难题。据《文汇报》的资料显示:全国性犯罪的最低年龄是14岁,最小的性病患者年龄只有17岁!

第4篇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第5篇

一、情感熏陶:

红色文化植根于生活中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性认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环节,情感是人们判断事物的重要依据。因而,消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隔阂、获得教育对象的情感共识、增进教育对象的情感认同,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感性熏陶是运用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维度,红色文化只有联系、融入、植根于大学生生活,才能发挥其育人功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认知与认同。此外,本文将大学生生活细化为社会生活、道德生活、精神生活三个层次,以更深入地展现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 一)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增加大学生的价值认识生活即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脱离于生活的高深理论,也不是专业化的学术语言,而是富于浓郁生活气息和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精练概括和通俗表达,本身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而又适用于社会生活。因而,要让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将红色文化融入于社会生活,利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共通性,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生动有趣的红色故事、感人肺腑的红色事迹、震撼人心的红色遗址、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将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素材制作成多样化的文字教育资料、影像教育资料、网络教育资料,通过教学教材、报刊书籍、社会活动、电视电影、宣传广告等方式融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文化生活、体育生活、娱乐生活中去,让红色文化无处不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影随形,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二) 红色文化融入道德生活增强大学生价值认知马克思认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同样,作为人格的核心内容的道德人格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熏陶和社会教化。道德人格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二者甚至可以说是一对孪生体,一个个体的道德人格势必影响其道德观念。譬如,在资本主义道德涵养下塑造而成的人格,则难以形成、甚至会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红色文化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道德生活。通过红色历史的学习、红色事迹的感染、红色人物的感召、红色精神的弘扬,借助红色文化调节大学生道德冲突、化解大学生道德矛盾、指导大学生道德行为、涵养大学生道德人格,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道德人格,进而有效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三) 红色文化融入精神生活增进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精神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接近大学生价值观念确立的生活领域。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让红色文化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这需要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转移过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打造更多的红色文化产品,将红色精神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同时需要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密切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就业择业、学习工作、感情生活的现实需要有效对接起来; 扩宽红色文化教育的教育面、覆盖面、影响面,丰富红色文化的功能。让大学生从红色文化中丰富精神世界,从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从红色历史中获取精神食粮,从而增进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二、理性教化:

红色文化着力于教育、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具有一定稳定性、长期性和持久性。价值观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价值观教育仅仅依靠情感熏陶是远远不够的,暂时性的价值倾向、情感态度无法替代持久性的价值观念,因此,必须通过理性教化,促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 一) 发挥红色文化的示范功能,引领大学生确立价值目标我国的红色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奋斗史,是由无数革命先烈亲身实践书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它凝聚着先烈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价值目标的坚持、对个人生死的淡然、对艰苦环境的克服每一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都是极具教育力、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素材。革命烈士对爱国主义的坚守、对的信仰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契合,对大学生树立价值目标、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着巨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等先进典型的塑造,加强对红色精神的解读。让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从红色历史的史料中探求红色精神的内涵,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深思革命先烈的价值追求,形成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识和红色精神的内心认同,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 二) 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功能,指导大学生做出价值判断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质资源,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它能够引领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信息交流网络化的逐渐普及,不同价值观念开始相互交织、多种社会思想相互碰撞、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一现状使当代中国大学生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而红色文化蕴含着正确的利益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得与失、利与弊、成与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加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无缝对接,加强红色文化的系统教育,让大学生全面了解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产生背景、历史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 三) 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影响大学生做出价值选择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现实写照,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是走向胜利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人物品格必将给大学生以深刻的感召,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激励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让红色文化鼓舞人心、净化人心、陶冶人心。系统地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背景、需求等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标准、道德伦理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从而为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提供帮助。

三、实践养成:

红色文化贯彻于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仅仅依靠情感熏陶和理性教化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教育推向更深层次,即通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沟通实践、劳动实践、生活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 一) 以沟通实践拓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广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不是单纯地宣传教育,也不是一味地排斥其他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其他思想的拒斥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来面目。我们应当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允许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这就需要畅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社会价值观念之间的沟通渠道,发挥红色文化在归属情感、明辨是非、增进共识、整合社会中的作用。通过红色文化架起主流价值观念和非主流价值观念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大学生在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比较鉴别中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从而拓展宣传广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统摄力。

第6篇

[关键词] 民办学院 大学生 消费情况

民办学院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对于民办学院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民办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他们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理财本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民办学院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1.调查方法。笔者对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等民办学院的多个年级及专业的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45份,回收率 94%。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主要来源、月消费数量、生活费(除吃饭)主要用途、消费观念等19个方面,并进行了分等级细化。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个案调查,并根据问卷内容进行了个别访谈。

2.调查结果。第一,经济不独立,储蓄观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91%的被调查者生活费来源于父母,“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的仅为6%。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民办学院大学生的经济能够独立的非常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而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被调查者表示陌生。当被问及学期末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略有剩余的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的有储蓄的意识。

第二,消费差距大,出现两极分化。被调查者中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占88%,“富有”和“非常富有”仅占12%。但民办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达到60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200元,两极分化分明。

第三,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冲动。调查中发现民办学院大学生真正用于饮食、日常用品等传统必需品的支出还不到总支出的30%,用于购买书籍的费用占总消费10%以下,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购买的是漫画、时尚杂志等方面书籍。他们的主要消费在同学间的请客应酬、买名牌服装、买电脑、付手机话费、上网游戏、谈恋爱等方面。

第四,追求有误区,互相攀比露“富”。民办学院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样数码产品,50%的同学拥有2至3样的数码产品,甚至有11%的人拥有4件以上的数码产品,年级越高普及率也越高。

3.现状分析。

(1)从众心理,互相攀比作祟。青年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影响校园文化消费的潮流。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质是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二是独辟蹊径的求异心理。喜欢变化花样,寻求更时兴、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的满足。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所变化和创新。

(2)父母溺爱,不能正确引导。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是大学生消费误区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把智力教育看得很重,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教育。

(3)心理不稳,环境影响严重。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民办学院学生中许多家庭是典型的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他们的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4)引导不力,学校有待重视。一是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二是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三是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烈。

二、促进民办学院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1.教育为主,培养良好消费风气。基于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专题活动,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如开设“消费道德”、“消费常识”等课程,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

2.加强引导,增强科学理财本领。理财需要长期的理性积淀,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家情”的教育,对孩子的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第7篇

一、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对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应在家长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发生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某小学校的一个孩子课间不慎将眼镜掉入便坑中,急得没办法。一位工友用手从便坑中帮她掏出来,还给了她。没想到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同学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人家?她居然说:“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劳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联小学的许卫东和张永义,在他们十一、二岁时早晨起来要帮家里烧饭,但又想利用烧饭的时间看书,有时读书入了迷,忘了熄火,饭就烧糊了。为了解决看书和烧饭两不误这个难题,这两个孩子一起研制了一个饭熟报讯器。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头是装了米和水的锅,一头是相当重量的沙罐。当饭熟时气体蒸发,重量减轻,沙罐下垂接通电源,电铃便自动报警。如果人在外面,听不到电铃的声音,报讯器还可以自动将炉门关闭。这项成果,在湖南省举办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劳动能激发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的生动一例。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三、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走出家庭劳动教育误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之美德

据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为72分钟,韩国为42分钟,法国为36分钟,英国为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汽车和菜园里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另据报载,美国和加拿大有17个城市每年举办“铁孩子运动会”参赛者是7至14岁的少儿,比赛内容是连续进行长距离游泳、骑车、越野和长跑。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带着孩子前往报名参赛,角逐“铁孩子”的桂冠。无独有偶,日本中学普遍设有一门锻炼课程,即在严冬组织学生身着短裤进行户外长跑,旨地培养孩子钢铁般的意志。

这些生活富裕的国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开眼界。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孩子未免被娇宠得过了头。然而,眼下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过于娇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这实在怨不得他人,从72分钟比12分钟的数字里,就不难得出,责任主要在父母身上。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不是个简单的习惯问题,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大问题。一代青年如果不爱劳动,将后患无穷。古代巴比伦的消亡,与其民族好吃懒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说说重要,做做次要,过后全忘掉。

第8篇

一、农村小学劳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缺乏合格师资和必备设施

劳技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知识面非常广泛,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任课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但学校很少有专职教师,往往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任,因此学校缺乏合格的劳技师资就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试行)》的精神,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劳技专用教室及必需的工具设备和用品,这在实验学校都不具备,何况是在其它学校呢?学校教育经费的紧张是人所皆知的事实,不少学校都欠了债,尤其是实施一费制之后,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有时甚至连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都有困难,怎么可能去配备劳技专用教室及必需的工具设备和用品呢?有的学校为了节约经费,甚至都不征订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学具,学生怎么能进行手工制作呢?

2.部分教师对劳技教育认识片面

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理解、开发与整合力度不够,认为劳动与技术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让学生正常值好日,打扫好包干区就行了;有些教师认为要严格认真地上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现有师资不合格,还是不教为好,别误人子弟;更有少数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有可无,学不学无所谓,不如多学些语文、数学知识更实惠。

3.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劳技教育

现在的学生通常是独生子女,孩子到家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家务,有时甚至连拿碗盛饭这样的小事都不需要自己动手。一方面是由于家长认为孩子小,做事粗手笨脚,与其让他们做得不如自己的意,不如自己紧紧手就行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家庭重视的还是孩子的分数。虽然媒体经常出现一些大学生因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离开家庭就无法生活而不得不退学的报道,但他们总认为那是别人家的事,离自己的孩子太遥远,常在有意无意中忽略对孩子进行劳技教育。还有的家长把让孩子劳动当成孩子调皮或考试没考好的惩罚,导致孩子对劳技教育的反感。

4.学生在学校疏于接受劳技教育

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再加上学校考虑安全问题,因此除了让孩子值日以外,很少让孩子进行其它劳动;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偶尔参加值日或班级劳动,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或迫于老师的压力而不得不劳动,到了家中就变成小皇帝,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能做,一些基本的家政类劳动和初步的技术类劳动根本就不动手。

二、针对农村小学劳技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政府及主管部门要保证经费投入和师资培养

政府在保证学校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要为学校添置一些必备的教育设施,使学校具备独立的、合适的专用教室及必需的工具设备和用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并向劳技师资培训方面适当倾斜,力争在短时间内为各个学校培养一批劳动与技术方面的专用教师,学校领导在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经费上要给予保证和支持。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还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促使劳技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2.学校要对所有教师进行劳技教育方面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对所有教师进行有效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使所有教师都明白: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技术教育是使未来社会成员具有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它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必须接受相应的校本培训。具体地说,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②进行技能培训,掌握教学劳技课所必备的家政、纸工、泥塑和手工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为自己正常上好合格劳技课奠定基础;③组织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上好移植课,让所有教师观摩,使大家在掌握基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力争上优质课。

3.学校要向家长广泛宣传劳技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对子女的评价和态度的偏差会对子女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和家访等手段向家长广泛宣传劳技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又重视让孩子接受一定的劳技方面的训练。那种让孩子轻视劳动,不想让孩子劳动的想法是错误的;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终将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现在有很多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已经难以找到工作,即使是名校的大学生也如此。这在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相反,一些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很容易就业,尤其是熟练技工、高级技工已成为国家紧缺的人才。因此,为了国家的将来,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必须要重视孩子的劳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