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2 16:35: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生产风险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涵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主要指其实践生产运营阶段中基于风险管控原理、预警、处置危险科学方式,借助研究、分析、识别、衡量、评估设备系统、电网运营、操作人员、消防管控、交通运输各环节安全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创设出预防管控风险的科学策略,营造高效、经济、良好的管控、抑制风险手段模式。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电力企业可有效预防生产运营实践中人员伤亡、安全隐患事故的频繁发生,进而辅助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管控、持续运营服务的综合指标。电力企业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阶段中,体现出了显著特征,即服务范畴较为广泛,涉及到社会工业生产、农业建设、交通运输与国防事业等,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同百姓人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对其安全生产风险进行科学管理预防则尤为重要。倘若处置问题事故不及时,便有可能形成一系列的连锁作用,令分布广泛的电网体系中断服务、瘫痪。同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需求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其要求从业人员应具有认真、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并应对各类电力管控运营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全面掌握,能快速的对突发系统问题、故障现象做出准确处理,进而抑制事故隐患的进一步扩大。再者电力企业集成了配电、发电与运营输电等重要服务职能,因此对于系统资产与风险预防能力提出了更尖端的要求,只有强化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才能令其核心服务价值全面发挥,并创设显著运营效益。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与实践内容
风险管理可将其细分为一类管理理论学科,主体针对管控技术与引发规律展开系统研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阶段中,实施风险管理,应树立系统工程科学管控理念,基于识别、评估、监督管理与科学控制处置风险,确保电力服务、生产运营的安全、高效、经济合理。同时应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目标,降低事故发生机率、减少经济损失。再者应注重事故预测体系的研究开发,进而优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效果。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对风险的识别为起点环节,可对电网体系中潜在危机进行准确核准认定;评价是认定核心环节,借助定量定性研究实施风险量化;控制则是管理重点,应通过适应性策略、技术的引入预防事故的产生与发展;监督管理则是电力企业降低风险的保障,其对上述风险综合管控环节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通过风险管控环节的具体分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实施风险管理,应注重各项管控内容的常态化运用,充分引入风险控制于日常生产运营环节中,进而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效能,实现优质、持续与全面发展。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科学策略
3、1优化电力企业现场生产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应由现场生产环节入手,强化风险管理,对实践作业中隐含的各类危险因素做好预先研究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管控措施,降低安全事故不良影响。应在管理实践中明晰主体管控对象,即针对现场生产人员不安全操控行为、现场机械设备不安全运营状态、有害的不良现场工作环境以及现场管理存在的隐患缺陷进行综合管理,降低负面作用影响。对于存在的违章作业指挥、系统设备缺陷,应借助概率统计分析、严重等级评价、风险预估创设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对于重要电网设备应做好全寿命周期科学分析,对有可能引发不良事故的危险成因进行科学识别、深入挖掘,进而尽早的进行预防与管理消除。可采用事故发生严重程度、频度与探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等级分析,进而创设良好管控方案。
3、2科学创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运营阶段中,为提升风险预控效能,应科学创建综合管控预防体系,基于本质安全理念建立识别、评估、预防风险与监督管控风险水平的一体化信息数据库,令风险职责、控制措施清晰明确,并基于危险控制点位,借助图片展示、讲解等综合方式进行系统标识,便于工作人员全面的了解、良好学习与清晰掌握。具体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应细化分解为管控单元,即安全管理、评估风险、应急管理与处置事故、作业环境调控、安排管理生产工具、综合生产管理、职业健康体系、技能水平培训、审核检验等。应通过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各个具体任务工作细化分解,实施全面评估分析,找到风险值明显高出其他因素的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应秉承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念。通过对轻微问题、未遂事项、疾病事故的区分处置,明确应合理预防管控的主要环节与严重事项,进而令电力企业真正构建自我完善、监测、更新优化的综合管理机制。再者,应利用信息数据库对现场电力企业生产风险与服务机械设备风险展评估研究、综合划分,令其细分为丰富等级,同时可依据等级差异创设相适应的管控措施方案。可引入半定量SPE评估与半定量SPD评价方式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与设备机械风险实施针对性评价。对于控制管理风险方案的应用,应科学参照个体预防、全面消除、有效降低的科学流程原则实施。对于生产设备机械进行风险管控,应科学采用规避风险、预防控制与转移风险模式,有效降低发生事故频率以及探测度,将其风险隐患合理消除。
3、3完善实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监督评价
生产与安全保持着有机统一的既定关系,生产离不开安全环境,只有优化安全生产监督,方能创设安全环境,确保电力生产服务的有序进行。监督管理中应科学引入现场核查、不定期抽查方式,并配备专职监督人员。同时应在电力企业生产班组内部设置辅助监督管理人员,通过有效协同合作完善监督管理效果。实践管理中可科学组织争先创优、安全管理、探究危险点等丰富活动,避免安全监督单一、片面、流于形式。应通过多元化监督管理,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运营水平。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践管理,应实施科学监督评价,树立准确的评估目标,进行风险识别、研究的监督控制,明确其具体实施执行状况,安全生产管控责任履行水平。可依据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创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完善、科学监督体系。对其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章、管理运营、安全生产状况展开综合评估。同时应依据安全生产工作条例,对管理实践计划、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展开评价与控制管理,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进度、效率应实施系统规范的定期评估。对于生产运营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不规范操作、处理相关事件效果也应进行综合评估调查,进而确保实践风险管理的规范有序,实现良好预期目标,优化综合管控效果。
4、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明晰其特征内涵,运用科学风险管理模式、创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现场风险管理、完善实施监督评价,才能真正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控制风险能力,降低安全隐患不良影响,提升其生产运营效益,发挥核心行业价值,进而实现良好、持续、科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飘.浅谈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2]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1).
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例如2001年开始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监察体系,2002年出台安全生产法,2005年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原则。刘铁民认为,重大政策干预措施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并且表现出强劲和持久的后续推动力。尤其是在近年来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后,政策干预度并没有出现减弱趋势,反而更为增强。
刘铁民特别强调,所谓安全“拐点”,并非某一具体年或月的时点,而是安全生产各项统计参数出现趋势性改变的一个观察时段。
虽然目前我国已进入安全“拐点”时期,但安全生产工作仍不能松劲、不能盲目乐观。刘铁民认为,拐点时期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只有通过长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才能逐渐向安全稳定期迈进。
刘铁民建议,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对传统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强化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Abstract: As China's non-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levels rising, risk management plays a huge rol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se issues, and mak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关键词: 非煤矿山;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 non-coal mine;risk management;issue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66-02
0 引言
近年来,以PDCA循环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水平,并将实现以零事故为最终目标的安全生产要求。
作为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在识别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影响的各类风险之后,能进一步量化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的健全和落实。
1 风险管理分析
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在特定的外界条件下对成本和收益的一种权衡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辨识、评价以及应对策略。风险管理必须要能准确判断出企业面临的各类危险源并评价这些危险源给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然后采取积极地应对策略来控制风险,通过消除危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企业只有在全面认知风险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由未知风险到在控风险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于我国非煤矿山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要从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源辨识入手,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环境、设施设备的状态以及人的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首先,可以通过对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现场等的风险控制,消除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降低危险源。其次,加强安全教育,保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完成工作的能力,降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风险[1]。同时,通过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实现对损失的控制,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 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风险管理在安全生产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我国非煤矿山安全工作的展开、科学化和标准化,在实践中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很多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进行约束、指导的法律法规,但具体到针对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问题却鲜有涉及。这造成部分地区、部分中小型矿山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只有在事故发生后才去查找原因,而没有形成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查明危险源并做到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因此无法将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有效地应用到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2 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因此必须做到全面、准确的判断各类危险源,所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各种危险因子都要充分考虑。但对于我国非煤矿山行业中刚起步的风险管理来说,由于行业的高危险性和特殊性,工作人员、材料设备、工作环境和事故后果的不确定性[2],风险管理往往对潜伏的风险缺少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对风险的量化更是难以进行,以致最终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地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2.3 风险控制措施缺乏实用性 风险控制是以科学的风险分析为前提,针对矿山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减轻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关于控制措施,应先考虑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然后再从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及个体防护方面着手。但由于部分非煤矿山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定位,在制订相关风险控制措施时,不能将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只为应付检查而没有实际操作运用,难以保证所制定措施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能性,不能达到本质安全或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的要求。
3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对策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必须要结合非煤矿山企业实际情况,从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动态考核体系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持续改进上着手,构建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3]。根据目前风险管理在我国非煤矿山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3.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意识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程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实现有法可依,然后才能去谈有法必依,并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健全和完善相关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若尽快改变风险管理在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的被动局面,必须推行更加科学的、系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即安全标准化[4],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加快矿山企业由目前的粗枝大叶安全管理工作方式向精雕细琢转变,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
意识。
3.2 多种风险识别方法相结合,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矿山安全生产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各生产环节都易存在大量的危险有害因素,且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给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5]。因此,在进行各类危险源辨识时,要根据矿山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目前在我国非煤矿山企业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树法、事故树法、询问与交流法、专家分析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工作任务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和作业危害分析法等[6]。
但每一种识别方法因为切入点和分析过程不相同,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单凭某一种方法不能准确、全面地发现整个风险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因此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须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全面地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减少判断误差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欲提升我国非煤矿山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首先,要进行基础的数据库搭建。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如银行业、保险业等风险管理应用较成熟的领域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和完善非煤矿山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其次,要进行评估指标量化体系的建立,将评选内容定型化、定量化,包括决策机制和监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7],将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 结语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是提升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李春民,王云海,胡家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92-96.
[2]李学明.矿山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与动因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2(17):100-101.
[3]曲延勇.论煤矿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煤炭,2011(12):113-114.
[4]李晓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9(5):80-83.
[5]刘爱华,田永康,刘天忠.某无轨开拓地下矿山风险管理方法与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1):71-76.
【关键词】生产管理;电力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复杂性为电力系统主要特征,而高危性为电力行业主要特征,因此较多的危险因素存在于电力生产过程中,因此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需要以构建电力安全体系为手段,使存在其中的各项安全风险能够被有效的消除。
1、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意识薄弱、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电力企业对安全与效益和进度方面处理不正确为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并在检修工作过程中,落实施工现场安全与技术措施不到位,对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做到严格遵守,或者没有规范的操作安全操作工具,成为人身安全事故引发的导火索或者是损坏电网设备事故的引发导火索。另一方面,就当前的电力生产企业来看,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较为明确的划分了安全生产职责,但是在实际之中安全责任落实的具体程度不足,基本就是停留在一般性和原则性动员的口头行动层面上,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没有真正在实际之中落实到位。而在实际之中少数职工根据经验办事,把手续随意简化,对规范操作程序忽视,不能严格遵守情况存在,这是各种安全隐患产生的主要根源。
1.2习惯性违章操作。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存在于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人们已经习惯的违章操作等方面的现象。例如配电检修人员在对工作票没有填写下就开始相应的检修作业,成为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的隐患,同时还存在作业操作需要部分停电下进行的情况,但没有停电和验电等情况下就进行的情况,从而产生的安全隐患较大。
1.3安全工具管理混乱。综观以往产生电力安全事故原因,缺失安全意识,没有安全装填设备,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形成叠加成为大多数的事故主要引发根源,同时使用过程中部分安全器具不具备优质的质量也是导致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在检修和试验设备工作中,违背正常的规定及原则,致使设备出现带病运行状况,维护与保养安全操作器具欠缺,严重存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层面的状况。
2、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2.1整体推进原则。该原则是针对电力安全管理体系而言的,其属于安全制度等方面综合性体系范畴,因此应基于对整体的把握,以多个方面为切入点,实施创新和控制以及预防安全管理工作,最终达到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覆盖化。
2.2正面引导原则。正面指导原则就是依托大量正面宣传安全生产成果等方面,发挥出有效引导电力企业员工的作用,从而真正使“安全有我、我要安全”思想内化于每个企业员工心中,营造出构建安全体系良好的环境氛围。
2.3注重实效原则。实效性原则就是在选取安全管理方法过程中,基于与实际贴近,与基层切合为导向,使安全管理内容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并以构建安全文化为手段促进安全管理体系文化吸引力的不断提升过程。
2.4以人为本原则。把以人为本原则贯穿于电力安全管理体系中,主要源于人在安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主体和客体角色,在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性方面,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时应注重把挖掘人员潜能作为重点来抓,而且对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也应成为工作的侧重点,从而使人性化特征能够充分在安全管理体系中体现出来。
3、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3.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就构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而言,安全标准规范的健全,完善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至关重要,因为其对于电力企业正常运转发挥着基本保障功能,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是其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变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巨大推动力,使最终构建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具备预测预防性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证执行和落实电力安全责任制是此过程中首先工作任务,也是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其次,注重监管电力安全生产过程要逐步加强,坚决做到严厉查处存在的违规作业行为。同时为使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的消除,极有必要把相应各专业联合巡查开展起来。最后,以落实安全审计制度为手段,定期审查安全工作,并努力做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所发现的各项问题。
3.2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1)注重提升重视设备安全管理程度。对于设备故障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尽量避免。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设备运行过程不是安全管理设备唯一内容,其应在设备制造等整个过程中至始至终的贯穿着,并基于有效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把与其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出来,为设备在运转周期内具备稳定性提供保障。同时把预防性维护设备工作做好也是极为必要的工作,依托实施点检定修制度,实现始终受控设备。(2)加强人员安全管理。要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要全面,能够识别出作业过程中各项危险因素,并具备排查与整治能力。以下方面为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具体着手点:一是以制定人员岗位安全规范的完善为手段,培训企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培养企业人员良好的职业技能,并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把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二是针对电力生产各个环节,开展培训安全宣传教育,实施强化安全意识活动,实现将安全意识向安全规章制度行为的内化。
3.3加强安全风险管理。(1)现场作业风险。对于电力现场作业风险管理而言,现场作业人员等为其主要对象内涵,具体就是管理存在于现场的违规操作指挥等风险问题。在分析和判定现场事故概率等方面基础上,把相应控制和处理措施制定出来。(2)电网设备风险。预先识别出存在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种危险因素是该项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对象,从而为相应的预防措施的及时采取提供便利,并有利于把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减少。开展分析评价和判断风险等级可以事故频度等指标为依据,进而把解决措施制定出来。
4、结论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构建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标准规范的健全,完善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发展.四大保证体系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电力安全技术,2008(01).
【摘要】以塔里木油田HSE监管的发展为例,阐述实行HSE监督制的基础。同时HSE是油田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机制,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对油田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HSE监督制;安全文化建设
塔里木油田具有生产业务链长、作业区域分布广、社会依托基础薄弱、地理地质环境特殊、工程技术条件复杂及高温、高压、高含硫等极端风险特征,客观上增加了油田安全管理的难度,传统安全理念与实践受到了极大挑战。塔里木油田自1997年起,开始引进HSE管理体系。2006年引进美国杜邦公司先进理念开始培育属于塔里木油田自己的安全文化,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零事故、零污染、零职业病”目标的实现。通过塔里木油田甲乙方全体员工近10年的努力,油田的安全业绩有了巨大提升,扭转了事故多发的趋势。2014年塔里木油田提出了“风险管控、责任落实、文化引领”的十二字QHSE管理要求。这为油田HSE监督管理工作指明了新方向;风险管控是核心,责任落实是手段,文化引领是主线。HSE监督是落实风险管控的重要抓手,2015年塔里木油田根据油田安全管理现状和多年的安全监督经验成立HSE监督中心,按照“坚持依规治安、加大惩处力度”的工作方针,秉承“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专项检查,对油田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实行HSE监督制,是贯彻国家、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HSE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清洁生产、优化环境、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政府各类监督检查日益增多,对企业HSE管理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实施HSE监督工作可以促进油田的HSE管理与政府接轨,既能满足职工、民众对HSE的要求,又能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为企业顺利开展HSE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集团公司层面,为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生产安全,筹备建立HSE监督中心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HSE监督工作是夯实管理基础,强化HSE执行力,确保安全文化建设举措落地,实现油田HSE管理决策目标的重要抓手。2015年自油田公司成立HSE监督中心以来,现场安全问题的发现做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责任追究要做到问题必通报、违规必处罚,以“零容忍”态度,确保生产安全。
2开展HSE监督工作,是油田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的需要
2.1塔里木的客观条件需要强化
HSE监督工作塔里木油田地下情况复杂,生产业务链长,作业区域面广,依托基础薄弱,存在高温、高压、高含硫等高危风险特征,客观上需要强化钻试修井、基建及开发炼化生产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HSE监督,强化风险管控。
2.2塔里木的管理环境需要强化
HSE监督工作油田一直实行“两新两高”的管理体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四新”在生产建设现场大量应用,承包商队伍庞大,用工结构复杂,作业施工现场人员数量多、员工素质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两年国际油价下跌、国家经济下行,甲方及承包商人员流动更为频繁、承包商削减安全投入的可能性增大等新的风险点不断增加,HSE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HSE监督工作如同油田HSE管理的眼睛、耳朵,能及时将各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反馈至油田公司QHSE管理委员会,为油田安全管理下一步规划及相关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又能促使各级领导及员工始终保持强烈的安全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也能充分发挥各直线组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扎实践行属地责任,全面开展风险识别隐患治理,持续改进和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2.3QHSE体系推进及安全文化建设需要
HSE监督工作的助力真正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形成自有安全文化,人人通过“自觉、主动”的工作,达到“规范、完好”的状态。这就需要大力培养自主管理意识,提高每个人的安全能力,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因此,自主管理也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油田推行的QHSE管理体系,是安全文化建设(自主管理)的载体,但QHSE管理体系仍然无法实现零事故,所以QHSE体系本身需要在严格监督状态下落实安全制度。油田目前仍有诸多要素如承包商管理、应急管理、法规标准、设计与施工等短板处于严格监督阶段,现场“低老坏”现象重复发生,没有明显改进及提升。各单位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个别单位已出现自主管理萌芽,但绝大多数单位处于严格监督阶段。依据“木桶原理”,作者认为油田的QHSE管理仍然处于严格监督阶段。油田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到了爬坡上坎的攻坚时期,需要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油田的安全文化建设近10年的快速推进,一直倡导正激励为主,客观上导致基层单位报喜不报忧。油田成立HSE监督中心在生产现场开展HSE监督工作就是为了补齐短板,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让“木桶”盛装更多的水。HSE监督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旨在建立责权分明、奖惩并重的管理机制,创建“把坏消息传到上面”的文化。
3结束语
HSE监督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自主管理的支持,自主管理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HSE监督制的强力约束。HSE监督制是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在推手和动力,实现自主管理是培育安全文化内在驱动力。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只有坚持一手抓HSE监督、一手抓自主管理,才能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油田安全文化建设攻坚克难、再上新台阶,确保油田的长治久安、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云峰,李新疆.“有感领导”引领安全文化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11,10(B10):32-34
[2]张亚丽,牟善军,王秀香.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4):165-170
关键词: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问题;对策
1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无可操作性强的法规细则
国内目前除安全生产法之外,再无其他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界限模糊。没有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或细则,很容易出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无抓手、内涵把握不准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出力不讨好,甚至被误认为是在“推诿”的现象。
1.2无清晰的工作职责界限
监管界限不明导致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时,相关部门有时候很难清晰地界定各自的职责,或者是明确各部门具体负责的事务。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没有清晰明了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范围,本应由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与处理的工作最终归于安监部门来解决,使得安监部门承担了很多不归其监管与承担的工作。
1.3无相匹配的综合监管权威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着保障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但却没有与之对应的综合监管权威性与地位。这易出现综合监管责任范围相对较大,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职权相对较小、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等现象。
2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让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2.1.1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有较为独立的安全生产法规和行业标准,有与各行业(领域)专业相适应的监管队伍。安监部门具有综合性、协调性以及权威性的特征,为提高安全工作效率,发挥整体优势,可以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如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2.1.2制订操作性强的细则或标准,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有规可依。加强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建设,制定安全生产条例和实施办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及行业标准等,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规范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2.2明确职责,厘清关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各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明确安监部门与有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工作范畴,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2.2.1坚持“三要三不要”。“三要”分别是:认识要到位,履职要到位,落实要到位。认识要到位指的是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升自身责任与危机意识。履职要到位是指工作必须认真严谨,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粗心。落实要到位则是需要相关的安全生产职能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相关部门出台的管理措施及规章制度,结合实际生产中的行业特点和安全生产要求进行适时性及针对性的调整,组织、领导、实施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三不要”分别是:工作上不要缺位,不要越位,不要错位。不要缺位是指该管的事要管好管实,做事前先思考、策划,把握时机主动出击,而非被动应付。不要越位是指不越权,按权责办事,落实“两放”。不要错位是指不能取代其他部门所承担的监管工作,注意保持各个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独立性。要突出生产经营单位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越权干涉其责任范围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2.2.2树牢观念,认真履职。安监部门要始终牢固树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综合监管工作的观念,找准自身位置,认真履行好综合监管的职责,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全局、普遍、倾向性的问题,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从而帮助政府部门及时有效的地解决问题;对于政府部门出台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以及方针,需要及时进行贯彻落实,同时根据实际生产的特点、实际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适度的调整,务必保证管理方针、措施能够满足当地安全生产的需求;进行安全生产综合性政策的制定及出台,并将此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行为规范;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成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要做好带头引导作用,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便可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指导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事故报告及安全生产的信息等工作;对相关部门承担的监督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尤其要做好重点行业及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的行为严格处置。
2.3提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水平
2.3.1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比如尝试出台相应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实施方法,在企业及安全监管人员甚至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中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通过考核表彰优秀单位与个人,并以全部或是部分扣除风险抵押金的形式处罚出现事故且事故超标的单位。风险抵押金制度能加强各级管理部门及各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责任意识,提高安监干部的责任感及其使命感,带动企业及安监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2.3.2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企业“黑名单”。安监部门需层层分解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到基层,并按照规定进行考核,对未达标的政府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对未达标的企业严格实行“黑名单”,通报国土、发改、银监等部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全封闭,通过考核带动及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激发与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应真正落实到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以月促季、以季促年,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3结束语
随着国内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还可对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网络化管理,建立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的安全责任体系,使隐患的治理与重点部位管理责任更加明确,动态监管隐患的治理和重点部位的管理,构建安全生产网络化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降低事故发生率。
作者:苏永春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应急救援中心
参考文献:
[1]彭璨.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
[2]庄燕.安全生产监管中的问题及创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陈东君.广州市南沙区安全生产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关键词】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改进措施
前言
当前,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实施情况与期望的目标值偏差较大,涉及的管理问题较多。作为普通的现场安全管理者,简单总结出现阶段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了解相关信息,让更多部门、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关注安全,抓好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管理的认识,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寻求更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来指导实践。
1、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1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概念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对铁路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协调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管理的活动。
1.2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特点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涉及面广,从立项到投产运营后的整个周期中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就施工阶段而言表现出以下特征:(1)风险存在的普遍性。(2)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3)风险发展的渐变性。(4)风险表现的多样性。
1.3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它体现了安全和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在生产过程中必需建立事事有人管,人人抓安全的工作机制。
(2)“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
在对项目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3)“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的原则
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时时刻刻关注安全。
(4)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
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责任领导不处理不放过。
1.4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目标可分为:识别项目的各种风险;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总结风险带来的教训。
2、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1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施工单位处于主体和核心地位,因此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身上。具体表现:
(1)项目管理模式上。铁道部一致要求推行架子队扁平化管理模式,而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工程分包问题,导致了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全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等情况。
(2)施工单位成本管理。施工单位为谋取效益,在施工过程中低单价操作,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会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导致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3)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力度薄弱,管理体系不能正常运转。项目部、分部安质部缺失作业队的安全管理,这恰恰是安全管理末端重点,违章作业、违规施工、违章指挥频繁发生。
(4)施工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临近既有线施工的安全警示设置不规范、不标准,基坑、高空作业等临边的防护不到位等现象较多。安全措施费的投入未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上,致使安全工作实施困难。
(5)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由于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大,队伍多,人员统计与培训工作难度大,未经培训上岗作业的人员较多。
2.2勘察设计单位主要安全管理问题
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使勘察设计结果存在缺陷,缺少现场调查,安全措施设计考虑不周全,不能保证铁路工程和施工人员安全。在施工配合过程中,需要设计出方案解决的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错失良机,安全风险问题恶化。
2.3监理单位的主要安全管理问题
未独立建立安全监理工作体系,缺少一套有效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安全监理工作方法,缺少成熟的验收标准。目前唯一套《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及各专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未引起各参建方的重视,甚至没有推广使用。目前安全管理都是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文件性质工作要求,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不强,安全管理工作大部分停留在了书面管理上,监理现场实施安全管理难度大,执行效果不好。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安全管理理解和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差距,想要达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水准,落实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存在一定的难度。
2.4建设单位的主要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建设单位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系统的工作方法,针对现场管理随意性很大,更多的是无纸化管理或转发文件管理,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不严格。
2.5政府法律和监管不到位,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管理出现真空
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行为流于形式,检查停留在表面问题上,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起不到监督检查的效果。
2.6缺乏适合市场经济的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铁路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和体制发生变化,安全生产管理与之不太相适应,因此政府主导安全监督管理出现管理漏洞,加之铁路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效率低,致使安全管理不到位,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的市场管理体系未形成。
3、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改进措施
3.1加强铁路工程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优势在于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的活力,用目标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现在项目安全工作开展更多是被动的的开展,由上往下强压,安全意识不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着侥幸心理。所以要实现目标管理就必须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定目标,全员参与,注重实效,重视职工的培训教育,完善目标的评价制度,激励和处罚并举。
3.2加强铁路工程安全生产检查
铁路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检查并消除生产过程中因设备、人员操作、材料使用、工作环境等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安全检查时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较高,根据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认真检查。检查内容要分等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检查结果的处理,明确整改内容、期限、负责人和整改结果的验收。
3.3落实铁路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健全自我约束,安全目标责任,安全目标考核,安全目标管理监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部门、岗位、人员,在责任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并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奖罚。
3.4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改善员工的安全行为,通过定期的的培训和内部教育,对施工单位的主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危害性,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辨识危险源即采取的预防措施,熟悉岗位职责以及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
3.5安全生产监管应是全方位,多方面,多层次,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立体效应
(1)树立安全也是经济效益观念,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施工单位领导认识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消极对待或被动应付,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只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这种管理思想观念是不成熟、不可取的。
(2)树立安全管理不能只盯着“不发生事故不死人”的观念
当前一些领导把“不发生事故不死人”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和目标,而这只是半截子工程。提到安全生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爆炸等恶性事故,然而安全生产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那就是生产在一线的工人们他们的安全健康。
(3)树立安全管理不能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的观念
只有运用系统原理,从整改事故隐患中及时做出了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才能既治标又治本。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辩证地看待“整改事故隐患”,不能搞形而上学,要科学取舍。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还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倾向。
(4)树立立体效应观念,多部门群策联防,综合治理
在安全生产管理概念中提到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众多的部门和相关主体的利益,日常的协调工作量非常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工人环环相扣。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单靠哪一家的力量都很难解决,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
(5)运用科学发展观理念,不断改进安全监管方式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目前许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都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要运用科学发展的理论,从以往重点对具体隐患的检查,转变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为主,查找企业的管理薄弱环节,促进安全生产体系的完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从以往重点以告知形式的检查,转变为随机抽查、暗访及巡查为主。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安全监管人员成为企业安全员的不正常现象。对安全责任不落实,致使隐患加重、甚至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要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
3.6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深层次的问题,坚决取缔违法分包、层层转包行为
铁路工程建设实行架子队管理缺乏相关的强制性保障,未得到有效推行。名义上是架子队,其实质上是分包,出现了包而不管的现象,安全管理工作交给包工头管理,岂能落实好?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强化各个职能部门审批把关制度,使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施有效地运转,才能真正落实全生产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关键词】HSE管理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1 如何进行正确的风险分析
如果想要将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就必须运用系统性综合评价法。通过对系统内部所含要素进行科学分析,来判明危险因素的特征和该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的相关灾害性事故。先对危险事故进行定性分析,再对危险事故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想要达到彻底消除危险的目的,就需要通过综合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处理。通过这一套规范化的科学流程,就可以大大降低系统事故的出现概率。
而从企业HSE角度对项目分析则需要另一种项目分析方法。
从项目整体入手,分析项目运行潜在的HSE系统风险。这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和了解项目流程与每一个细小环节,在结合项目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比如在《中印石油管道项目HSE手册》中,我们分析石油管道项目自身特征,可以将该施工项目分为5大风险分析和管理模块:从海面上的顶管施工到海面下的定向转穿越施工与盾构施工等等。
通过风险模块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节点风险分析的时候都离不开系统整体的风险分析基础。而通过对每一项具体工作层层划分出详细步骤并计算出该节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潜在隐患的过程,就称之为节点分析。通过分析过的风险来划分工作节点后,就可以为每一个工作节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科学化的对应措施和独有的操作程序。
比如盾构施工模块的整个施工过程关键节点只有四处,分别是竖井制作、盾构、管道制造运输和管道的安装。想要采取对应的高效率对应措施,就必须通过详尽的节点分析与查出每一个关键点的危害因素。
2 如何将模糊评价法应用到盾构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一般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系统性风险评价中。以下评价就是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的系统性风险评估。2.1 建立项目评价级别集合V
风险评估体系分为5级。分别为:很安全、较安全、中等、较不安全、很不安全。5等级风险评价体系的保障来自于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危害程度。现在我们将对风险评估体系进行赋值:V(很安全)=1、V(较安全)=0.8、V(中等)=0.6、V(较不安全)=0.4、V(很不安全)
2.2 如何评价项目权向量
我们随机挑选出盾构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影响较常见的因素26个。同时我们将这26个因素按照竖井制作、盾构、管道运输、管道安装四种施工过程分为四个大类。设这4个大节点为U。则U分别等于管道制造运输、管道安装、盾构和竖井制作。
然后我们按照这四大类别出现危害的百分比进行加权处理。得出一个4*4矩阵,如下:
管道制造运输A1 1 1/2 1/4 1/2管道安装A2 2 1 1/3 1盾构A3 4 3 1 2竖井制作A4 2 1 1/2 1
2.3 对项目权向量进行层次分析
各个单位权向量的计算就是建立在上述加权模糊矩阵以及评估等级的基础上的。经过算得出各个单位权向量:
W1=0.1083,W2=0.1957,W3=0.4794,W4=0.2166
2.4 确定各个项目分数
如果各项目满分为100分,则上述四类大节点分值可以估算成竖井制作20分、盾构50分、管道安装20分、管道制造运输10分。同时还有对这四个大节点以下的项目步骤进行赋值,比如竖井制作需要工种有:钢筋工、起重工等等。其中钢筋工的危险因素为高空坠落,在竖井制作20分加权值中估算为3分,同理估算其他工种风险因素。
2.5 如何建立单一因素的专有关系模糊矩阵R
本文将采用多维量表法确定该模糊矩阵R.,根据上诉多维量表法的步骤以及各个项目分数的赋值来对权向量进行最终确认,得出模糊关系矩阵R为:
0.6 0.7 0.8 0.4 0.2 0.65 0.85 0.9 0.5 0.5 R= 0.85 0.9 0.95 0.6 0.7
0.65 0.85 0.85 0.5 0.5
得出B=(0.745、0.860、0.905、0.540、
0.570)
2.6 如何确定评价等级
采用加权平均原则确定评价等级:
3.1 HSE风险运行管理机制实际效率差,实行度不高
虽然在众多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下,相关行业体系规则和文件比较全面,但是仍然面临着执行力度不足,缺乏有效反馈机制的问题。参与到HSE体系来的并不是项目的全部参与者,普遍存在敷衍检查和考核的渎职行为。所有,HSE仅仅停留在笔头上,并没有将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3.2 混乱的风险管理和模糊的岗位职责
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企业在每一个项目组设立了HSE工程师,用来作为独立的平台监测项目本身纯在的相关风险。可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HSE工程师与好多岗位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尤其是与项目经理、项目安全员的关系。这就造成了管理混乱,产生了隐性的效率成本。并且模糊的职责分解中,使得HSE工程师无法有效发挥效能并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使得资源配置重叠,安全生产责任制变得难以完全落实。
3.3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下,石油企业井下作业的人员缺额严重,很多企业雇佣了份额过多的外来雇工,使得外来雇工人员在生产前线施工人员比例过大。外来雇工普遍存在的素质问题和经验问题使得其容易造成事故,增大了不稳定因素。在工程繁忙阶段,大量紧迫的工程压力会造成工人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事故出现。
4 结束语
安全风险评价HSE管理涉及诸多学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相关企业一定要安装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的客观需求进行判断,明确反馈机制,坚决避免敷衍应对的现象出现。只有这样,HSE管理才能真正对项目的运转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