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3 16:43: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施工期造价精细化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房地产、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各类工程项目发展迅速。然而,在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三超”问题,使得作为承包方的施工企业叫苦不迭,承包商与建设单位的扯皮、纠纷事件屡有发生;在已经运营的项目中,出现运营成本高出预期费用,或产出远小于预期等现象。上述原因主要是在项目管理中仍延续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工程造价管理,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应由原来的“粗放型”的单一阶段造价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变。我国通过颁布2003、2008、2013版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立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尤其2013版凸显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提供了操作细节,体现了工程造价管理应走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精细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然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人才培养也需要周期等原因,目前能满足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要求的从业人员很少。我国高校对如何培养应用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进行诸多探讨,主要侧重于如何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其应用能力,但对如何在高校的培养计划中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 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其具备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并无涉及。本文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具体要求,并从高校的角度,探讨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2现阶段我国造价从业人员的不足
2.1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知识面较窄,技术水平不足。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绝大多数的造价咨询机构只能单纯地开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及工程结算的编制及审核业务,而对于项目的经济评价、工程设计的造价分析及设计方案的优化、施工中的合同价款的调整及管理等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智力服务则很少涉及。因此,大部分工程造价人员主要集中于计量计价的基础性业务,缺乏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知识进行增值服务的能力,不能满足我国工程造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2.2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较为粗放,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对前期决策阶段重视不足,使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估算与实际严重不符,造成后期设计或施工的返工或变更,使工程管理难度加大;在招投标阶段未能科学地进行招投标策划,致使为施工过程的合同纠纷埋下隐患;施工过程的合同价款的控制能力不足,工程变更及造价纠纷屡屡发生;竣工结算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结算,由于过程的粗放式管理,使结算未能真实反映工程造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有造价管理体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造价管理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3.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技术,不仅仅重视宏观控制,更注重微观操作。“精”就是紧盯对造价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准确控制;“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造价控制得以量化。精细化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通过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造价的控制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为基础,依靠组织管理制度为保障,借助信息平台,通过精细的策划和准备,从准确到精确,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
3.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3.2.1培养综合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精细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观念上应较为开放,思路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2.2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成果标准化。即根据每个建设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细则,摒弃传统管理中只注重事中和事后控制,应将控制重点提前到准备阶段,细致地做好事前的各项策划工作,将各项管理目标细化,责任明确,保证得以有效控制。
3.2.3成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不仅要求实施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同样也要求成果必须标准化、精品化。如编制的造价成果,必须按照规范的格式;合同价款的调整(如工程变更),也应按照规范的格式。
3.2.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参建各方可以依托共同的信息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实现高效管理。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及应用前景。
3.2.5强调创新和持续改进精细化管理虽然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工程特点的复杂性及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所解决问题的特点,创新方法,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3.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3.1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建立在国际以及国内对精细化管理人才实际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造价工程师执业的能力要求,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工程造价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中,同时培养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如掌握BIM技术),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应用性。
3.3.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应用中,应帮助学生将孤立的课程联系起来,既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工程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又能从微观入手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通过掌握工程造价或BIM技术软件,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4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国家从计量、计价、定额消耗以及造价活动管理等各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指导规范,目的为推进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发展,而高校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将国家最近的相关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中,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
4.1培养规格
参照《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5版)的规定,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相关要求。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及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结构、综合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方面概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应建立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五个知识领域构成。(2)综合专业能力①精确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及审核能力,包括投资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②方案的比选、优化及决策能力,包括决策阶段的方案优化、经济评价及决策;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技术经济论证及决策;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比选及施工方案优化;③造价的协调控制能力,包括招投标阶段的策划能力、施工期的合同价款的调整与管理能力,处理结算纠纷、诉讼的能力;④造价信息的管理能力,能利用各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行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提升执业的现代化水平。(3)专业素质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追求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具有系统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从工程造价角度分析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不足和缺陷,具有预防和处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能力。
4.2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在之前的“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4大课程体系基础上,再增加“信息类”的课程,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BIM原理及其应用等。除了对课程体系略有调整外,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梳理及链接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国家的规范或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如以《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为依据,规范专业术语;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依据,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等等。(2)帮助学生将各课程的知识有机联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上述课程不能孤立的学习,而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需要掌握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相关理论知识;按平台划分,需要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相关知识;在时间安排上,先学专业基础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逐步展开;在内容设置上,相关知识前后搭接,步步深入,实现从分散到综合的过渡。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可以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形成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将五个阶段、五个平台的知识通过具体工程管理过程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需要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工程量的计算、施工工艺的确定、定额的套取等。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定额原理”、“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施工”等已修课程。同时分部分项划分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45-2013)等计算规范;单价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定额的选用及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应与“工程定额原理”的课程密切联系,并参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TY01-31-2015)等国家或地方定额;造价文件编制成果以《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指导;在教学中将各个不同类别的主干课程的要点适当地串联、汇集,反复解构和组合课程内容,在训练中将所学的知识重新搭接和有机结合,达到深入了解局部、系统把握整体、明确相互联系,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及实践能力。
4.3实践与创新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1)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实验,如建筑材料、大学物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等实验。对实验的训练,应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实验技术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如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因为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2)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设置课程实习及时进行训练,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实习,循序渐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消化吸收。大四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从实习岗位设置以及实习内容,应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接轨。(3)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论文)在于巩固、加深、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都比课程设计高。(4)创新训练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除了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进行创新训练,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或者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5结语
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从原来的“粗放式”的单一阶段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建设单位及承包商等对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给我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应在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培养方案上,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规格上符合要求;其次应调整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再次应通过实践体系培养学生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应创造创新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当然,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靠高等院校,高校的教育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必须依靠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行业协会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途径来辅助。随着造价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还必须在执业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及对策——基于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5(1):127-130.
[2]尹贻林,白娟.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3]夏玉英.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51-152.
[4]严玲,霍双双,邓娇娇.基于能力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6):113-121.
[5]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关键词】 精细化监理;预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4-070-01
在建筑领域中,工程监理作为建筑市场三大主体之一,它的作用已不可被取代。工程监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为业主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优质的服务,并且始终实施优质的服务。提高监理服务质量就必须实现监理工作的精细化。以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技术能力、一流的服务态度,去实现对业主的服务承诺,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
以下我结合某医院综合大楼的监理工作,谈谈监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
在大楼的监理过程中,项目监理机构实施精细化管理基本思路是:以合同(包括设计技术文件、规范标准等)为现场管理控制依据;以预控、巡视、平行检验、旁站为现场控制手段;以综合协调为现场管理控制方法;以工程款支付为现场管理控制措施;以施工进度计划为现场管理控制主线;以保证安全为实现工程目标前提;以工程质量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保证。
1 抓好预控,注重事前管理
1.1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每接手新工程,组织施工单位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尽可能把设计上存在问题在设计交底时,会同设计单位解决,尽可能把问题放在施工前解决。
1.2 认真编制监理细则,做好监理交底。开工前,根据监理规划,结合工程特点,编制详细、有针对性的专业监理实施细则。监理交底,明确监理操作程序,明确工程监理重点,关键工序、部位的质量技术要求,资料收集、整理要求。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关键工序施工方案,并提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防范性的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在重点工序施工前,施工员、质检员对施工班组做技术、质量要求交底。尽可能避免盲目施工,减少返工,提高验收一次通过率。
1.3 抓施工单位质保体系,一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施工单位质保体系是否健全,质保体系是否正常运作。实际情况,施工单位质保体系往往是名存实亡,人员严重不到位,根据这一现实,我经常向施工单位负责人灌输质量意识,强调施工员、质量员必须到位,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自检、互检、复检工作,否则监理不予验收。
2 严把材料、设备进场报验质量关
一项工程能否实现设计意图,保证使用功能、保证功能有效使用寿命,材料、设备质量的好坏是关键。保证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场使用,是监理法赋予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我平时注意搜集工程上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的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材料、设备进场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质量要求进行实物质量检验、质保资料审查、及时见证取样。发现质量不合格或质保资料不全的材料、设备拒绝进场使用。
3 严格工序报验,未经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工序验收是保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必要保证手段。工程施工前,首先根据专业监理特点,列出关键工序作为监理停检点,严格执行样板开道,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下道工序不得进行。于隐蔽工程强力推行隐验挂牌制。对于分项及检验批的验收,项目内部两级复核。验收时,坚持按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验收,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质量问题,及时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整改合格方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平时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施工单位,该说的说到,该做的做到,做到的有记录,尽可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避免返工造成经济损失。
4 进度控制,重抓落实
首先完善计划管理制度,规定计划申报的格式、内容及其时间,制定总计划及阶段性计划,定期召开进度计划专题会,专人负责计划落实,以周计划保月计划、月计划保总计划,层层落实。由于措施得当,现场组织严密,计划安排合理,大楼主体封顶提前60天。
5 投资控制,重在做细
监理工作要想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满意,不仅仅是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作为业主投资控制的助手,监理更应该做好投资控制工作,帮助业主制定资金分解计划,做好工程款拨付控制,严格审查和控制工程变更,控制工程签证。对可能导致工程造价提高的方案反复审核,对现场各种土方、支护、误工等工程签证严格把关;根据工程进度,拟定设备、材料进场时间,严格控制提前进场,避免业主资金提前支付等,极大地维护了业主的经济利益。
6 合同管理,重中之重
监理工作的核心是合同管理。项目部一方面收集有关工程合同文件,及时编号归档;另一方面,熟悉合同内容,进行合同评审,分析优缺点,找出风险,对存在的合同缺陷,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对承建商申报的工期和费用索赔报告,按照合同和法律法规文件,做到公平、合理地予以解决。工程施工期间,曾经发生过因装修设计造成工程停工,监理首先将即将发生的工期、经济索赔问题,及时向业主进行了汇报,使业主提前决策;同时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严格执行索赔程序,对承建商申报的索赔文件认真审查,圆满解决索赔问题,赢得业主信任。
7 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隐患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建筑法》对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已经规定得很明确,要求监理单位每位监理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法律、法规,依法监理。在监理过程中项目监理机构做到了以下几点:
7.1 根据“条例”和建筑施工有关的安全规程、规范、规定、标准,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安全部分审查要点》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场监理检查要点》;根据工程特点编写详细的安全监理细则。安全监理责任到人。
7.2 审查施工单位的专项方案及应急救援方案,依据方案进行实物检查。
7.3 通过巡视、平行检查、旁站等手段进行安全管理。在起重设备、悬挑设备等大型设备基础浇筑及预埋件安装时进行旁站。
7.4 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日常监理中,把安全生产做为一项监理内容,监理日志应有相应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应发监理通知,并要求施工单位签收,以备检查。
8 做业主的参谋,给予参建单位技术支持
8.1 在做好监理工作的同时,积极为业主出谋划策。工程的特点,往往具有多变性,业主经常由于使用功能变化,要求相应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一方面提醒业主到设计部门出具相应变更文件,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业主优选方案,按照满足使用功能,符合规范要求的原则,尽可能降低造价,方便施工。
关键词:BIM技术;高校;工程审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120-02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BIM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工程管理理念,逐渐得到认识和推广,在建筑行业已逐步开始使用。同属于建筑业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也应积极寻找与BIM的结合点,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来提高工作的效率。现根据高校普遍情况,尝试从理论层面上找出BIM与高校审计工作的可结合之处。
(一)BIM简介
BIM的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简单地说,BIM是通过电脑软件将建筑工程及其相关的附加信息集成到统一的数据库,以便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实现信息的汇总、管理、优化和共享的理念。这种理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BIM之父”Charles Eastman在1975年提出建立一种工程项目交互信息的数据库,集成一项工程的所有可得相关数据,包括成本、材料、三维模型、工程计划和变更等,以便于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完整的管理。[1]之后,Jerry Laiserin对此概念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对比和界定,[2]Phil Bernstein将BIM这一术语沿用下来并使其在日后得到广泛使用。
BIM的定义是:BIM是对建设项目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共享的知识资源,目的是在该项目从产生到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为决策提供可靠基础。[3][4]从以上的定义可以得知,BIM集成化程度高、内涵丰富,可以收纳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几乎所有信息,形成该项工程的数据库。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建筑模型可视化,即以三维的形式全面真实地反映建造信息;协调各项施工活动,提供清晰高效的沟通;提高施工预算的准确性,控制造价;并极大地方便了工程的检查优化。
(二)高校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的管理,既有建筑行业的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独特之处。根据刘永行的观点,[5]目前高校的基建管理模式包括四类,使用最广泛的是职能制与层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高校建筑工程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涉及以下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发展规划处、基建处、审计处、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集团。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中,发展规划处、基建处和上级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工程设计阶段由基建处、使用部门、设计单位共同协商;招投标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由基建处组织、审计处监督;结算、决算阶段由基建处现场验证、审计处核实、财务处拨款;后续使用阶段由后勤管理部门和基建处负责。
(三)高校审计工作简述
高校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为监督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促进学校高效利用资金,提高办学质量。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收入支出审计、基建修缮审计、财务预决算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6]其中,基建修缮审计要全面履行监督、控制、鉴证、评价、结算审计职能,不仅要保证招投标合法合规、手续齐全、符合预算,设计变更、施工签证、重要设备材料依照造价信息;更要从建造管理方面严格把关,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二、BIM技术与高校审计结合点
根据高校工程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审计在基建工程管理工作中参与环节多、过程长、性质重要。二者的简单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在设计、招标、施工、结决算阶段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一同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对于部分工程,前期准备中的选址、可行性论证等,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变更、维修等过程,也需要审计部门跟进审计。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许多高校结合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和学校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审计的实际,实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指从项目论证开始至工程竣工过程中,学校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有关投资资金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工前审计、施工期审计、竣工决算审计。而在对以上这些环节的审计中,BIM技术高效准确、直观可视、便于存储、数据共享的特性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简化工程审计工作,化繁为简,节省人力物力。
(一)开工前审计
开工前审计工作主要是基本建设程序的审查以及可行性研究的审查。基本程序审查包括手续审批程序、招投标程序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学校规定开展,有无完整相关文件(项目建议书等)和其他证据支持。可行性研究的审查主要包括资金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行性,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等。
传统模式下,基本程序的审查工作通过查阅鉴定开工前各项工作的相关手续的审批文件来进行。部门间和单位间的信息交换往往需要经历计算机输入输出、复印、递送等人工操作过程,造成信息交流时效性不强和极大的资源浪费,影响计划、决策、分析、审查的及时性。[7]而BIM中项目相关文件通过项目文档库提取或上传,不同用户通过关键字的检索可以快速查找到需要的文件,进行文件审阅或下载转换成纸质,大大节省了信息交流的时间,提高了审计审阅相关文件的效率。
前期设计过程中BIM可以对日照、可视度、光环境、热环境、风环境等仿真模拟,对能耗、水耗、碳排量进行分析,不仅考虑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也充分考虑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BIM的三维视图,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利用多种软件多道工序在多张图纸中检查管线碰撞的局面,在搭建出建筑本身的模型框架基础上对机电管线综合设计,避免了碰撞冲突,减少了变更和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另外,建筑材质、功能、造价等信息均可以细化记录在软件中,帮助审计人员达到综合、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和质量的要求。 (二)施工期审计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期审计是指对工程开工到工程竣工的一系列环节实施的审计。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期审计主要包括施工进度、变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技术材料等。
目前工程管理进度的甘特图由于专业性强,并通过二维表示,很难全方位清晰描述施工的动态过程,而BIM的施工进度模拟功能和施工组织模拟功能可以用三维形式描述施工进度,制定施工计划,模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使施工过程以动态、直观、精确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本地技术难以实现的复杂工程,BIM数字化建造功能可以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复杂部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实现预制,在异地加工完毕后运往现场装配。变更中增加采购成本较高的物料,可以利用物料跟踪功能将物料信息纳入BIM数据库,便于精确跟踪管理。同时,BIM可以整合工程各方的信息,为多方交流提供了平台。利用BIM技术,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比BIM进度与实际进度,跟踪工程进度情况、控制施工进度,对施工安排是否合理、施工单位的能力做出合理评估,对重要物料变更采购实时管理,同多方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有效监督工程时间和成本。
(三)竣工决算审计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包括竣工项目结算和工程财务决算审计。
目前普遍使用的CAD软件尚未实现自动汇总工程量的功能,需要依据施工和变更资料进行测算或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统计,这种人工统计会增加统计中人为因素和差错概率,而BIM可以将各个程序中输入的信息汇总,整合出整个工程的工程量信息,方便竣工决算。审计人员可以直接调用系统数据,减少因整合环节和人工计算造成的误差,更好地监督和利用资金。
三、BIM在高校工程审计中的优缺点
BIM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还没有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学术界、软件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分别开展了BIM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但对于国内建筑业来说仍是一项陌生的技术。[8]高校审计中使用BIM软件的也屈指可数。这种状况不仅与软件的推广和技术的发展有关,也与高校工程管理模式有关。下面主要通过优缺点简单分析BIM在高校建筑工程审计中的可行性。
BIM用于高校审计的优点主要有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实现建筑审计工作的精细化,促进多方数据的保存和交流,同时有利于高校的长期规划和发展,减少工程变更造成的风险和资金浪费。
但是,BIM技术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学校中缺乏可以全面掌握BIM技术并用于实际的专业人才。BIM技术包含较多专业软件,使用时需配合专业设备,因此,投入使用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另外,还存在参数设置繁琐、与其他软件之间数据交互困难等问题。[3]目前,国内高校使用BIM的成功经验积累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技术论证和可借鉴的经验。
四、结语
结合目前高校的普遍工程管理和审计模式与BIM技术的主要功能,从理论层面探讨并证明BIM技术有可与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结合之处,但实际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论证。随着BIM软件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提高,其在建筑业的效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推动审计工作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EASTMAN C M. Building product models: Computer environments suppor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1999.
[2] LAISERIN J. Comparing pommes and naranjas [EB/OL]. (2002) http://laiserin.com/.
[3] 戴永胜.BIM在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中的应用[J]. 审计与理财,2015(6):19-20.
[4] 何关培.BIM在建筑业的位置、评价体系及可能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1):109-116.
[5] 刘永行.探析BIM技术在高校基建管理中的应用[J]. 商,2015(24):72-73.
[6] 熊立芬.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12):14.
关键词: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建筑业是对资源消耗,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节能降耗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也随着我国建筑的发展,工程师们也面临绿色施工的挑战及知识更新等等。
湛江市属广东的粤西地点,相对广州、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也相对滞后一些。
绿色施工的定义: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及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林、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湛江地区的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广东省、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下从绿色施工总体框架、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科学、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论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组织与实施,附工程实例。
二、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会议中心,地下一层,地上八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8072㎡,集会议、办公、教学、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开工日期为2010年9月10日,竣工为2011年12月31日,地下建筑面积7072㎡,地上总建筑面积21000㎡,教学区、会议中心为主要部分,报告厅部份二层。
(二)绿色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1 绿色施工组织体系
为了创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施工单位成立了以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2 绿色施工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色施工,施工单位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的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1)节地措施
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合理布置,对后续工程用临设提前考虑综合利用,对噪声产生大的设备加以封闭,以保证施工期间的土地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措施有:
1)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的布置充分考虑工程二、三期工程的使用,减少临设重复占用土地的次数。临时建筑在搭设时,沿着建筑物北侧拟建东西向9m宽道路搭设,避开一期工程的汽车坡道、广场等室外用地。一期工程竣工后,在道路和临设之间搭设临时围挡,即可作为二、三期工程的用房,可减少重复占用土地1250㎡
2)利用该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好、场地开阔的优势,所有开挖的土方均在现场南侧存放,利用存土作为回填土使用,在减少土资源浪费的同时,可降低工程成本。
3)B、D区基坑土方开挖采用土钉墙喷锚技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比自然放坡开挖减少8000m2土方量,少占1020m2的土地。
4)合理选择施工主要道路位置。道路硬化后,在二期和三期工程中仍可继续使用,可减少道路重复占地面积1900m2,减少硬化混凝土280m2。
5)与北京市环保局签订环境监测协议,由北京市环保局负责定期对施工期间的空气质量、土质、水质、噪声进行监测,确保各项环保指标达标。
6)施工和生活垃圾均设置分拣池,分拣出的可回收垃圾过筛分类后,能作回填的立即使用。
7)建立封闭式垃圾站,防止对气体污染。垃圾外运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避免产生污染。
(2)节能措施
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采用多块电表在场区内分区计量用电量,并制定了详细的“人走灯灭,人走机停”等措施,以保证施工期间最大化节能:
1)施工期间共计采用14个电表,测控现场用电量,右专人记录并负责管理。
2)办公区用采用21W节能日光灯(达到40W照明);办公区场外照亮采用低压节能碘钨灯(500W)。办公区加分项电表,控制用电量;夜间施工照明采用节能灯(150W),达到亮能(1500W)。
3)对施工机械合理规划,错峰用电,加分项电表,专控开关,人走机停;办公区采取错峰用电取暖,限时送电;采用低压节能厨房用品。
4)空调人走机停,温度控制在夏天不低于22℃,冬天不高于18℃。
5)厕所、洗水房采用声控开关,节约用电。
(3)节水措施
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采用节水型器具、节水型施工技术和对生产、生活用水的收集、处理、再利用的方式,争取最大化的利用水资源,以达到节约用水目的。
1)生活区用水采用节水冲水龙头。
2)生活用水沉积后,用于降尘、施肥种植。
3)对施工区用水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建立雨水集水池,加压后用雨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4)采用滴灌、喷散降尘,安装节水节门水管。
5)加装分项控制水表,分项计量,专人专控,人走水停,设置10个控制水表。
6)拟购置针对该工程现场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合理改造。待该工程二、三期开工后周转使用。
(4)节材措施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重点以现场材料使用方面人手,降低消耗、合理利用废旧料。
1)合理应用新技术。如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混凝土薄膜养护技术、外脚手架同时兼用于结构和装修阶段。
2)根据本工程A和B、C和D区对称的结构特点,A、C区所用的周转材料全部重复使用在B、D区周转。
3)优化钢筋下料长度,减少钢筋废料及钢筋头的产生。
4)A、C区钢筋加工后散落钢渣,集中收集整理,再用于B、D区钢渣回填。
5)精确计算混凝土方量,用方量提出后,由预算进行审核,从源头控制材料使用。
6)充分利用公司范围内的旧木材,利用其他工程使用过的旧木方,进场后合理使用。
7)控制办公用品如办公用纸、计算机耗材用量等。
(5)环保措施
1)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月均浓度与城市背景浓度请相关单位进行检测,实施相关措施并检测标准量。
2)扬尘控制措施
①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现场道路每天上午、下午两次洒水,制作两台专用洒水车,定时定量控制扬尘。
②作业面外挂设密目网,清理作业面时,先洒水再清理,确保不扬尘。
③现场黄土部位,铺设密目网和防尘网覆盖,并对主干道进行硬化,减少扬尘,实现目标值。
3)垃圾控制措施
①建立封闭式垃圾站,防止对气体污染。
②生活垃圾设置分拣池,分拣出的可回收垃圾过筛分类后,能作回填的立即使用。
③施工垃圾设置分拣池,分拣出的可回收垃圾过筛分类后,能作回填的立即使用。
④垃圾外运采用封闭式运输车,避兔产生污染。
4)噪声控制措施
①在整体四周建立四个噪声观测点,及时监测四点噪声幅度,并请相关单位协助检验。
②木工棚、钢筋棚等产生噪声的施工区域全封闭,采取一定降噪措施,达到目标要求的分贝值。
(6)除以上所述外,本工程在创新点上也有所考虑
1)雨、污水处理回用:本工程根据自身施工场区较大、二期施工项目待建等特点,考虑雨水、生活废水、冲洗车辆水水量较大可以回收加以利用,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套雨、污水回收净化处理装置,用于冲洗车辆、现场降尘喷灌等。
2)环境监测:本工程在开工伊始就与朝阳区环境监测单位合作进行现场检测,同时工程周边没有居住区及生产厂区,对于进行环境监测的数据准确性较高,能够真实反映出施工场区产生的噪音、扬尘、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月均浓度。
三、总结
1 经济效益
(1)通过绿色施工活动降低工程造价。直接反映在水电费、建筑用材料费、垃圾清运费等费用减少。
(2)通过绿色施工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将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依据,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通过绿色施工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在施工技术、材料管理等方面想了许多好办法,有一些可以形成工法、论文、QC成果等,促进企业科技发展,创新增效。
2 社会效益
(1)通过绿色施工活动,将节约施工中的用电、用水等,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通过绿色施工活动,将减少废水、废弃物的排放,努力做到减少对大气、土壤及水环境的污染。
(3)通过绿色施工活动,将大大提高所有参施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从而转变了传统的施工观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阶段性施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开展,施工项目的本钱操控已成为施工办理向深层次开展不行缺少的内容,在工程项目施行过程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现代的修建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把本钱的操控作为公司生计与开展的重中之重,这是公司完成自身价值与承当社会职责的关键所在。
二、工程造价构成及阶段性划分
1、直接费。
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是指直接费以外的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现场经费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要的费用,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两方面内容。
2、间接费。
工程间接费是指虽不直接由施工工艺过程所引起,但却与工程总体条件有关的为组织施工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建筑安装生产活动服务的各项费用。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组成。
3、利润和税金。
建筑工程的利润一般以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为基数按一定百分比计算。
建筑安装工程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税金,是“转嫁税”。
4、建筑工程的阶段性划分
虽然建筑工程的项目不同,建设的方案和造价都不仅相同,但是建筑工程的过程是相似的,一般都有:可行性论证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使用维修阶段。因为建筑工程实施过程周期长,而在每一过程都对建筑工程造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划分,来研究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的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工程造价阶段性控制的目的。
5、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阶段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曲线。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各个阶段的计划同成本差异较大,一般情况可行性论证阶段的计划成本同实际成本差异巨大,是由于在可行性分析阶段成本的计算是粗放的,不是精细化的。随着建筑工程的推进,计划成本与实际发生的成本逐渐接近,所以,主要控制工程造价的阶段应该是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和最后的维护阶段。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1、阶段性施工管理责任制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往往是很大规模的,这样的工程管理起来,完全从整体方面入手,则难度是相当大的,为了使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管理,管理的意见能够有效的上行下达,国内以及国际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可以实行阶段性的管理负责制,也就是将一个大的项目或者是大的工程,分为若干个小的项目工程,在分项目的方面,做好指定的人员进行负责,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负担的相应责任,必须落实到人,这样做就能够有效的使管理能够形成系统。
2、奖惩机制与监管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五音难正六律。施工工程的管理也是如此,必须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保证,除了平时对于员工的外在管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种调动可以通过设立奖惩机制来实现。再有一方面,就是要公正公开的对员工进行奖惩,如果只有奖惩机制,而没有监督机制,那么这种奖惩机制非但不会对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提升作用,相反还会打消员工原有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在实行奖惩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员工主动的去对企业的成本负责。
3、落实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包括对于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这里的人员管理不仅指的是一线的产业工人,还有管理人员之间的互相管理。要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机制,在基层要以班组为单位,班组长对于班组的管理要全权负责,出现问题也要由班组长负一定的责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权利的下放,并不等于管理权利的散落,要注意管理的尺度一样,处罚和奖励的口径一样,并且使工程的进度与成本的消耗情况第一时间出现在管理者桌面上,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对于成本的有效控制。
4、阶段性成本管理
阶段性成本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事前管理成本的重要任务是将施工期间的所用材料以及人员的数量做出相对准确的统计,并且计算成本,在以后的成本计算中,将以此为模板进行管理控制,事中管理指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事前制定的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消耗的把控,事后成本管理是对成本的使用情况做以决算,这样有利于对事前的成本预算进行反思,不断的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
5、责任、权力、利益三者的关系
在施工中,各个部门既要接受成本使用的监督,又有控制成本的权力,同时还有节约成本的义务,虽然在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工程要化整为零的进行管理,但是工程毕竟是整体性的,在一定的层面上,各个部门之间是存在着相对的、必要的联系的,所以,对于成本的控制,极不能够全面的集中管理,也不能够一盘散沙的放任自流。要通过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将施工中的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
四、建筑工程造价的阶段性控制探讨
1、项目决策投资估算阶段
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决策内容是工程造价高低的基础,决策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精度。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充分掌握与工程相关的资料,深入施工现场,仔细分析研究,才能提高投资估算精确度,充分发挥其控制工程项目总造价的目的。投资估算会有一定预测和浮动,为此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估计充足,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
2、工程设计阶段
工程项目立项后,工程的设计也就成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初步设计情况基本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而设计概算编制出的多少也就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最高限额,施工图之后编制出的施工预算则初步确定了工程计划价格(工程计划价格是投资方筹资的依据)。合理确定工程计划价格,通过设计招投标选出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工程论,经功能和价值分析,运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手段,提倡设计竞赛、优化设计方案,利用限额设计和“四新”技术从而节约工程成本。
3、工程施工阶段
做好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用合理的标底来衡量投标者的报价,严格审查投标者报价,对中标者更要加强审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谈判确定合同价,体现合法、诚实、公平、信用和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定价的原则。这些都将有效地规范承发包双方的价格行为,让工程价格趋于合理。施工中要严控工程设计变更,其中包括设备、材料的选择,控制施工单位索赔,合理进行进度款的控制,有效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4、竣工审核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检查设计、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投资是否合理的重要步骤,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竣工结算阶段,坚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对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取费用、高套定额、不切合实际的签证或因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可以剔除。
整个过程力争做到五个“严格”,即严格审核建筑质量是否通过验收,严格审核合同和工程量是否一致,严格审核工程变更现场与图纸是否一致,严格审核对定额的套用是否恰当,严格审核各项费用开支在标准上是否与定额允许的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造价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
五、结束语
在最近的十年间来,房地产职业带动了我国的建筑企业开展,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也不断的健全起来,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咱们需求做的就是不断改进,不断进步,只要这样才能不被社会筛选。
参考文献
[1]柳朝阳.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张宁宁,查丽娟.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河南建材,2010,(01).
关键词:工程经济预算;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1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成本控制更是与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工程项目质量水平、效率水平、单位成本的参数空间模型。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与预算的差距越小,说明成本控制效果越理想,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都比较高,施工单位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能趋于最大化,这是施工单位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对于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缺乏足够重视,致使工程造价远远超过了施工预算,施工单位的收益也会随之下降;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将施工成本进行压缩,使得施工质量和工程性能都岌岌可危,严重损害了施工单位的社会形象。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好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有助于促进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开展,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全体参建单位的切身效益,之于建设工程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贯穿性原则
在工程项目开展阶段,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贯穿于所有环节之中,包括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到成本控制效果,引发工程造价失控现象,因此在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中应严格遵循贯穿性原则,致力于对全体经济活动予以严格的控制。
2.2综合性原则
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的内涵十分丰富,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在开展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应坚持综合性原则,从整体全面的角度来认识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加强该项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协调性,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效益水平。
2.3全员参与原则
每个工作人员在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依赖于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措施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确保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
3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制度及方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设工程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各种先进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被应用到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之中,给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但是在管理方面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转变。当前工程项目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遵循的制度无疑是比较落后的,工作方法也一味地沿用传统,这让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大大下降,不利于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如果不能积极打破这一弊端,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成效。
3.2质量成本意识匮乏
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相对匮乏,同样是制约工程项目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施工单位重效率、轻质量,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或者简化工程主体结构,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不达标,稳定性变差,给工程运行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有些施工单位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施工质量控制上,没有过多地关注施工成本,导致工程造价偏高,所获效益较少,这些做法未免都过于偏颇,施工单位必须要转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协调好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才能在工程项目中获得理想的收益。
3.3成本控制存在局限性
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协同合作,每个部门都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保持成本控制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可是在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中往往存在着信息闭塞的现象,每个部门都只管完成自己的任务,忽视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导致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不佳,与预期制定的目标相差甚远,无法达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目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病害屡见不鲜,不得不进行返工重建,因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4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来预测施工成本,确保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并对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使之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实效。主要涉及到贷款银行、项目承包方、中介预算单位以及工程造价部门等,在预算编制期间这些部门能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将对预算管理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施工单位要采取动态监管策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竭力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这样工程项目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质量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4.2加大造价管理力度
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加大造价管理力度,降低造价失控风险,有助于实现对施工单位经济利益的有力维护,需要施工单位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预算指标为基准制定投资指标和全体经济活动的成本限额;二是分析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三是将实际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加以比较,了解数据差异的产生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保证经济预算在造价控制中有效发挥出指导作用。实际上,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变更是损害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主要诱因,会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延误工程进度,因此,施工期间随意变更施工方案的行为是严厉禁止的,施工单位要与业主提前商定,若施工质量、项目结构功能与施工合同不符才能变更方案,否则业主方要承担主要责任及损失。
4.3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成本控制贯穿全程,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且影响较为深远,因此,施工单位要着重加大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力度,包括对人力成本、工期成本、设备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的有力控制。施工单位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出现遗漏现象,损害施工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在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施工单位如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要求,极易导致项目某个部分出现质量过剩的情况,这样便会造成隐形资源浪费。所以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各个环节使用功能的需求,制定适宜的成本控制措施,确保质量适宜,进而扩大成本效益。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施工;工期成本控制;
引言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施工时有着诸多的特点,其所涉及的专业较多,每个专业之后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解决各个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集成,利用BIM技术可以把各专业之间进行有序的衔接,避免因信息孤岛带来的经济损失。装饰过程中运用BIM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BIM信息模型在在装饰过程实施流程
根据提供的信息模型,由公司技术部门组织技术、质量、采购、成本等职能部门进到模型分析,制定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关注测量放线与BIM模型比对控制,成品与半成品与BIM模型的规格、尺寸比较控制,钢龙骨与装饰构件下料与BIM模型比对控制,安装过程中现场安装数据与BIM模型比对控制。
2. 施工现场数据采集
针对项目特点及难点,在施工前通过三维测绘工具对现场土建、机电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的信息与BIM模型信息进行比对,找到其与BIM信息是否偏差,其偏差值是否满足装饰要求,如若不满足,及时同总包/业主反馈,可提前控制因现场出现问题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的风险。
3.模型深化
施工前期:BIM技术人员与设计师,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工程对接,综合各专业图纸,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收集现场实际数据,运用BIM技术建立建筑装饰模型,构建后的模型,与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模型内容对接,进一步对各装饰信息赋上制造周期、工期要求、成本造价、工艺特点等参数,通过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模拟展示,对施工方案进行预演,寻找降低施工难度措施,提高图纸的可施工性。运用BIM技术进行复杂节点及工装设计,在建立三维深化设计模型后,分析其声环境、光照度以及视线是否满足要求,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减少因信息不同步造成的工期与成本损失。
施工期:对装饰BIM模型进行完善,完善内容不限于装饰节点构建、饰面分隔、轻刚龙骨、二次钢骨架的布设、以能对装饰饰面的相关制造信息等,以及与土建、机电相关的模型(水电、消防、暖通、音响设备)等管路,机电末端的模型整合,综合排布,确保各专业间的位置、标高等满足设计、施工及今后维修的要求及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同专业人员交叉作业造成不必要的拆改。
4.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施工前工程交底: 严格按照审批的模型生产加工,安装制作,在进场前逐级交底,交底需交底到班组个人。明确BIM技术人员对模型的运态控制;明确运用BIM模型进行检测的方法;明确经BIM模型分析后的技术要点,难点;明确施工人员在BIM模型中的尺寸提取及尺寸控制点,未经技术交底不得进行施工。
材料加工及进场: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模型内容交底,严格要求按模型制作下单,明确工程中重点控制对像。 例如造型复杂的GRG、GRC饰面、大跨度空间的钢结构安装,这些异型产品的制作从开始签订合同起就明确要按BIM模型完成,偏差控制在设计要求以内。材料、构件到现场后经BIM技术人员通过模型信息与产品进行尺寸规格的比对,起到对进场材料的管控。
钢结构转换层施工:根据构建好且经设计认可BIM模型,对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对需要提前完成,提前制作,在BIM模型中用颜色区分,然后利用分析得出的结果,输出钢构的数据、数量,进行下单下料,施工过程中运用全站仪对模型中的三维坐标点一一对应到施工现场。所下钢结构转换层使用的钢材均为合格的热镀锌钢材且钢材型号依据钢结构设计确定,选择焊接工艺符合标准,完成后的主龙骨误差要求应控制在±3mm。
装饰构件应用:运用BIM建模技术,对饰面合理的分块,分块按照满足功能性,安全合理性及美观实用性并满足现场进货通道、现场安装条件的要求,且经设计、监理审核后,交由生产厂家。模型一经确认,严禁修改,对生产厂家进行模型交底,明确厂家的执行标准规范,验收标准以BIM模型的内容为准,不合格品不准进行工地安装现场。
工序搭接: 依据BIM模型的可视化功能,由项目技术部门组织技术、质量、施工班组等相关人员对GRG等重点部位的饰面进行分析,选用合理的施工顺序以及施工节点,以及伸缩缝的预留(一般布设在不影响观感的位置,约300O左右布设一条),避免因整体性大面积而导致GRG的开裂。在板块分隔上做到布置均横,利于现场安装并节约材料资源,通过BIM集成技术在有限施工资源配置条作下优化工艺安排,做到节能,节材的成效,能够合理的保护环境。
5 .BIM技术有利降低工程成本与缩短工期
工期控制:运用BIM技术实现进度计划与工程构件的动态链接,可通过甘特图、网络图及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直观表达进度计划和施工过程。模型的形象直观、动态模拟、碰撞分析及可视化信息,对空间定位、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工序全过程控制,在深化的过程中就有效的缩短。
a.分析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饰面安装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的可实施性的工期;
b.对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饰面厂家的合同签订、材料下单周期。
BIM技术对施工过程可实现精确计划、跟踪和控制,动态地分配各种施工资源和场地,通过工厂扫描产品/构件与模型比对,对正在安装的产品运用全站仪进行精准定位。确保安装尺寸与模型尺寸一致。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并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及时分析偏差对工期的影响程度以及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材料浪费,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保证项目能按时竣工。
成本控制:通过将进度信息和成本信息与三维模型进行关联整合。计算、模拟和优化对应于各施工阶段的劳务、材料、设备等的需用量,从而建立劳动力计划、材料需求计划和机械计划等,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成本计划,其中材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对于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它通过了5D模型的综合,并以此为依据指导采购,避免材料资源堆积和超支。根据形象进度,利用5D模型自动计算完成的工程量并向业主报量,与分包核算,提高计量工作效率,做到"与收定支","量入而出"的成本控制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将分包结算、材料消耗、机械结算在施工过程中周期地对施工实际支出进行统计,将实际成本及时统计和归集,与预算成本、合同收入进行三算对比分析,获得项目超支和盈亏情况,对于超支的成本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内,有效实现成本动态分析控制。
参考文献
[1]ChenPo-Han,CuiLu,WanCaiyun,YangQizhen,TingSengKiong,TiongRobertL.K.ImplementationofIFC-basedwebserverforcollaborativebuildingdesignbetweenarchitectsandstructuralengineers[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05,14(1):115-128
[2]TanyerAliMurat,AouadGhassan.MovingbeyondthefourthdimensionwithanIFC-basedsingleprojectdatabase[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05,14(1):15-32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建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管理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内涵丰富的课题,只有各级建筑主管部门不断的引导所有建筑人描绘出建筑管理体制创新远景。建筑主管部门既要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又要致力于引导市场的发展,既要有效地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又不能成为行业企业的代表从而导致忽视公共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整个建筑行业才能是积极的、健康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在建筑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持续做好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层次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管理者重视每个管理环节,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作用,进而激活企业竞争力,才会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质的飞跃,迎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目前建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工资支付方式影响施工进程;在建筑业内,对建筑工人的工资的支付,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按工程量计算”,它是指工人工资的支付采取以工程完工量为标准支付,也叫计件工资:另一种支付方式就是“以天数计算”,即工人工资的支付实行干一天支付一天工钱的办法。在后一种支付方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懒散,效率不高,工作不积极这样往往会影响施工进程。再加上建筑商对建筑合同不够重视,往往使得委付方碍于人情方面的问题不得不同意建筑商推迟交付日期的提议,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经常延期交付。
2、工程质量不达标;大部分的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的。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建筑技术落后。就目前我国的建筑承包商来看,超过50%的建筑商均为非建筑专业出身。这些建筑企业都保留和沿用着旧有的建筑技术,抵制新的建筑技术的引入,唯恐新技术不能适应建筑工作的需要,再加上出于建筑成本的考虑,这样就造成这些建筑工地上建筑技术的落伍,施工质量较差,不能适应高质量建筑物的建筑技术要求。二是建筑商偷工减料。偷工减料是建筑商谋取暴利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建筑业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对于建筑商而言,偷工减料的主要手段有:选用低标号的混凝土,选用横截面小的建筑钢材,选用小厂家生产的低质量建筑钢材,减少配筋,用表面的优质掩盖内部的粗劣。
3、管理制度不到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最突出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完备的建筑行业管理制度要配备功能全面的项目管理机构,还应根据实际施工需求有针对性地配备不同数量的工作员工,从而满足管理过程中各项运行作业的需要。可是在我国,大多数建筑项目想要节省员工开支成本,都是采取大量削减建筑项目管理机构,删减员工数目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做会使得管理部门跟员工严重不足,甚至有可能使一些管理人员要身兼数职,才能让整个项目正常运作。缺少了完备的管理制度,那么建筑管理作业根本无从说起。现阶段,我国市政建设管理机构庞杂,既有代行政府职能的若干事业单位,也有行使政府职能的各市区街道管理部门,责权划分不科学。直接行政干预过多,审批手续繁杂,带有极强的计划性和行政色彩,扰乱了现有的市场秩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安全意识不深入;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建筑安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些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因为施工人员自己做出带有不安全因素的错误行为,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事故。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不良现状
1、加强建筑工程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做好加入项目组织人员工作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频繁的人员流动,积极发挥个人在工程管理中的潜能与才能。应以经理为责任制的中心,将具体责任细化分配到个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人员开展一定的奖惩措施。通过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向管理要工期、要进度,保证预期目标按时完成。四是实施进度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应制定其他的计划。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承包方应拟定一份精细化的进度计划,再根据进度计划制定其他方面详细的计划,如劳动力、材料供应、质量保证、资金管理等方面。
2、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一是加大法律监督和整治力度。要逐步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实实现法律的监督职能,加大对于偷工减料的惩治力度,让建筑商认识到偷工减料进行建筑的严重后果,从建筑商心理上入手,让其对偷工减料产生恐惧,这是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有效方法。二是要提高建筑设施水平。加强对施工企业建筑设施设备的监管,对质量不合格、设备老化情况严格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设施水平,为提高工程质量打好基础。工程造价与施工期明显低于一般水平的工程,都要作为施工图审查和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三是完善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是对工程施工情况的一个最终检测,在建筑投入使用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留下后患。所以,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者应当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使工程真正让人满意、放心。
3、增强安全责任管理;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在加强对工人安全教育的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大检查力度,使各项目部对安全生产引起重视,并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者,企业应死盯不放松,采取罚款、通报批评等措施,直至整改到位。二是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安全法规为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行标准化作业,落实安全生产法规。三是强化领导管理。要使建筑商给予重视。建筑商应该从施工环境方面入手,投资建设安全的施工环境,投资引进具有应急能力的设施。要把施工安全问题作为建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年度总结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政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管,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要切实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建筑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企业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使企业切实将施工人员安全和社会安全纳入日常管理的重要日程。
4、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一是营造公平的企业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简化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手续,加强重点环节和部位监管,努力创造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从而实现用体系来完成管理,用程序来指导工作,有效避免管理中的很多人为缺陷。二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筑行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设计、施工,从成本分析到竣工验收都依赖数字化的信息。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电子商务手段来管理是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提高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而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起步晚,发展缓慢,应用范围有限,因此必须加快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和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治宇. 关于建筑管理项目控制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2,12:324.
[2]罗碧娇. 建筑管理项目控制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