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3 16:43: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第1篇

关键词:能力;重点;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基础。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课下可以搜集不同少数民族的服装和与不同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有趣视频,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场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都是哪个民族的呀?有同学知道不同民族之间的习俗差异和服装差异吗?若是你们都不清楚的话,教师带你们了解一下怎么样?通过几句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说一说不同民族的学生一起学习时的场景,自然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接下来的语文教学环节更好地展开。

二、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学生的字写得不好,人们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也会不好,学生写不好字,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能力,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板书情况,书写板书的时候不要写连笔字和错别字,将字写得清清楚楚、漂漂亮亮地展示在黑板上。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例字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观察例字的特点。以“森”字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森”是由三个“木”字简单叠加组成的吗?利用多媒体将“森”字放大,方便学生观察。很快会有学生观察到第二个“木”字的捺变成了点,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学生观察的时间,快速总结出字无双捺的规律及在同一个字中重复笔画的变化。除了让学生自己观察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进行对比教学,以“星”字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不同写法下的“星”字,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个字写得漂亮,并寻找另外一个字写得不漂亮的原因,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知道写字时也要符合人的审美观。最后,在班级中展开竞争教学。教师定期在课堂中开展写字竞赛活动,将学生写出的优秀字词进行展览,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运用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少年闰土”的学习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播放与文章相关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音频的带领下阅读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讲解段落内容前,教师有感情地将段落内容读出来,并在学完这篇文章后举办班级间的朗读比赛,对于朗读分数最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比赛带动学生大声朗读文章。其次,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阅读的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或是班级图书馆,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中,供学生自由阅读。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墙壁资源,在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及趣味性的小故事,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自然地阅读。

四、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写作水平,以“詹天佑”的学习为例,文章介绍了詹天佑在资本主义的嘲讽及严峻的修路条件下,费尽心血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的京张铁路。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我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开头进行写作练习。又如,学习“开天辟地”时,文章中介绍的各个身体分别化成不同的事物的段落结尾运用了省略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段落内容进行续写,开展写作练习。新编制的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口语交际”部分内容的学习,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环节,根据环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实力。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设置谈话的环节,让学生开口说话。以“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为例,文章中体现了父爱的伟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说话中的语病进行纠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此外,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气下有不同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注重语气、语调和用词。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问题、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前言:就课程性质而言,每一门课程都有其不同的课程性质,在教学中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相应的也就有各自的重难点教学,因此,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学习生字、培养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突出重难点,加强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学习就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话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1小学语文教学点的重要地位。

1.1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

我们从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来看,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以及大学语文这三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是相辅相成的,后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前一阶段学习的积累,前一阶段的学习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如果地基不稳,房子建的再高最终也会倒塌,小学语文教育于整个语文教育来说就像是地基,只有地基夯实了,才能建造更高的房子,才能在语文发展中有更好的建树。

1.2小学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是语文教育的基础之外,同时他也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无论是数学还是英语,抑或是思想政治或者历史,他们的学习都要求有一定的语文基础。那数学来说,首先,我们要先会识字,然后才能读懂题干,才能继续做题,而读懂题干就要求会认识字,认识了字以后,在解数学题的时候还要理解题目的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而这些,全有赖于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说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

1.3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语文是一门充满着艺术之美的学科,小学生社会阅历尚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努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美好的生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2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探讨。

2.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问题。

学习生字词,学习基本的声母韵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绝对是课程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构成其他一切知识的基础,同时,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学习这些基本的生字词和声母韵母又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相对于课文或者其他知识来说,这些知识不是十分的灵活,显得十分的枯燥,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十分头疼,为了使学生们记住这些生字词和声母韵母,老师们往往不厌其烦的让学生们一边又一遍的抄写,一遍又一遍的背写。

2.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问题。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应该教授给学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能够领会别人说话的含义或者文章表达的意思,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养小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笔者认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学生们对文章或者语言的的理解,因此他更需要的是教师正确的引导,但是面对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学生们,他们的天马行空往往又使得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十分困难。

2.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问题。

写作,是继学习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之后的又一十分重要的技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说,写作,更注重的是一种思维的培养和一种想象力的激发,作为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而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不缺乏,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这种潜能,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3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改革,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性能力。

3.1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们掌握知识难点,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就学习生字词而言,他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教学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太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枯燥的生字词灵活起来,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这些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2激发学生自主性,增强阅读审美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思考,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的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会自主的思考,自己去探索语文的艺术美,领悟语言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3.3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想象创造力。

写作,需要的是一种灵感,而灵感,既来自于生活,又来自于丰富的想象力,拥有了丰富了想象力,才能使写作有所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局限他们的思想,而只做适当的引导。例如在一段故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自己去改变故事的结局,总之,在写作课上应该给与他们充分的自由,不局限他们的思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结语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外语学习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母语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才是必不可少的,他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是我们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为学习母语的一个重要平台,语文教学更应该作出积极的改革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强,因此更应该在这个时间内向学生灌输更为重要的知识,改革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思想碰撞装出火花。

参考文献:

[1]谢幼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07.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点拨 艺术 教学

1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点拨现状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按照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实现教学点拨。比如教师在教授《想飞的乌龟》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总结自己了解的文章内容,说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展开交流;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再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讨论;最后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一味地让学生自行理解分析,教师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不能实现思维的深入。教师单纯的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不加以适当的启示和引导,就不能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

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点拨,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不能正确应用,实现不了计划中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设计具有深度的课堂问题,实现和学生的交流;另外教师要及时筛选变化中生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确定学习重点。

2小学语文教学中点拨艺术的实施重点

2.1抓住闪光点,适时点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点拨要把握适当的实际,小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突发奇想,虽然他们想的问题和课文没有太多关系,但是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展开点拨。之前在学习《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在刚开始阅读文章的时候对华罗庚毅然决然回到刚解放的中国的行为不理解,有些学生会说华罗庚放弃美国的房和车这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回到祖国,一定是祖国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教师要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引导学生分析后面的文章内容,要让学生知道华罗庚是为了要为祖国做出奉献,帮助祖国不断强盛而回到祖国的,为此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毅然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华罗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此展开面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设计“支点”,实施适量点拨

小学语文教学点拨要精准,要控制点拨量。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尽量保证在文章的关键之处进行点拨,实现推进整体学习效果的作用。在教授《手捧空花盆的花子》的时候,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读到国王说“你就是我的继承人”的时候,教师要将这句话作为教学的支点,向同学提问国王为什么这么说。学生们会有此回顾前文,既然国王要找能够培育出最美花朵的孩子作为继承人,为什么还要没有种出花的熊日作为他的继承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后边的文章,待到最后的时候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国王交给孩子们的都是煮熟的花籽,国王想要以此考验孩子们寻找最诚实的人。这样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带着问题分析前后文,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会对学习过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种由文章主要句子入手深化全文理解的教学方法,能够完成对全文的梳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3提出疑问,实施点拨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提高其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实施探究式学习。在教授《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在学生读到文章中“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对此提出疑问,学生会提出黎明不是每天都回来们,前文也说学生们日复一日,由白到黑,由黑到白的往返于学校和家的路上,为什么还要期盼“理想而灿烂的黎明”呢?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山沟里的孩子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走进光明的新生活。而这句“理想而灿烂的文明”正是作者对孩子们寄予的无限期望,他相信并期盼他们收获美好的未来。这样通过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旨的教学点拨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4强化语言训练、开展教学点拨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生活中对学生语言的点拨,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汉语文字,要强化学生对知识文字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使其获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和学生的谈话,在教学中和学生的交流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对语言的合理运用,以此提高学生合理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除了能够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之外,还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使用质量。

2.5深化思维点,实施多角度点拨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具有很强的创造精神。儿童活跃的思维是实现多角度思考和学习创造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带领学生实现新的发现。比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到最后发现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教师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实现创新思考,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

2.6确定平价点、实施赏识点拨

赏识肯定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在表扬的同时传授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就能实现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提高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结论

文章通过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的教学点拨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成绩的提升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张彩云. 教师反思性对话的实践模式[J]. 教师教育研究,2006(04).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阅读;作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的实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相比,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但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针对这一课题,学术界曾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也提出了许多有力的论据,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据只有通过实践才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反复的实践与不懈的努力才是获取真理的重要前提。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期望通过论述经典阅读教学实践来获取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有力依据,文章重点探究了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经典课文,且这些课文对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教育意义。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为例,与文学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包括各种古诗、寓言、古代名著和人物事迹等等;与生物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有《小动物过冬》、《蚕姑娘》、《海底世界》等等;与历史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有《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等等;与自然科学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有《奇妙的克隆》、《天火之谜》等等。这些经典课文为小学生们构建了一片知识的海洋,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抓住这些经典课文的特点,重点通过引导让学生不仅要读懂字面意义,而且要读懂文章的内涵,强化经典阅读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经典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能产生哪些作用?笔者现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经典阅读能促进小学生不断的积累历史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经典课文都是前人最宝贵的思想精华,它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为小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让学生走上一条通往知识宝库的坦途,这与经典阅读的意义是一致的。因此,强化经典阅读既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又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

其二,经典阅读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尽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以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将有关知识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总之,需要以经典课文为平台,并不断通过这一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小学生认知范围这一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

其三,经典阅读能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经典课文向小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而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全新的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过往知识,会发现新知识的诞生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即:只有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更好的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要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否则,历史便会重演。因此,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那么经典阅读就会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实现从吸收知识到应用知识,再到创新知识的演变。

二、实施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取经典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组),每一单元(组)都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指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此为指导思想,提取每一单元(组)中的经典课文,并以此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本组收录了四篇课文,分别为《要好好学习》、《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而要提取经典,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应作为经典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来了解古今的差异,还应让学生拓展阅读《山海经》中的其他记载,正如叶老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次再了解《大禹治水》的中心思想,并总结“第六组”,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二)经典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经典阅读“读”什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需把握经典阅读的核心,从“读什么”到“怎么读”,实现由外在到内涵的转变。

如《大禹治水》一课,作为笔者选中的经典课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需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第二个要求要在课外完成。

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的阅读包括四个方面:其一,读懂文中的人物关系;其二,读出“大禹”治水的动机;其三,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其四,读懂课文的“因果”关系。

其次,需要在课外完成的阅读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查找课文出处;其二,查找“大禹”的详细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因农村小学生手头的资料很少,有不少学生除了课本,其他课外资料几乎什么也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势必迫使他们向家长求助、向学校图书管理员求助、向网络求助、或向同学求助。这样,“无意”间就实现了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阅读。长期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综上,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将课内外阅读训练结合起来,经典阅读才更具有效用;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典课文的教育意义,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经典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这不仅因为课文本身即是经典,更因为经典课文大多有着极为复杂的创作背景,而读懂这些背景,才是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加强对经典课文的开发,并强化经典阅读教学,是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利弊

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首先得让学生对这门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幻灯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起到很好的导入新课的作用。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新颖、灵活

把以教师单纯靠一张嘴讲述的单调课堂为新颖、灵活的多媒体课堂,一个单调一个新颖、灵活,二者的教学活动那个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现实中很多古典小说和神话故事被改编成影视、动漫作品,例如四大名著、哪吒闹海、女娲补天等。当我们的语文教学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对故事情节的阐释时,加入适量的视频片段,就可以使同学们由单调地从“听故事”,变成丰富地“看故事”。这样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更受欢迎。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发展语言

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画面形式实现情境再现、故事重演,继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的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的内容极其陌生的,教师此时便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展现不同姿势、形态的狮子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依偎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然后让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说话。由于学生在观察画面时,通过视觉已经对不同姿势形态的狮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口述、然后记录下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三维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多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引导督促教师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授课内容,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多媒体直观形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技术,把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解决了教学中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有不少课文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远了,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可谓难矣。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时空的限制,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能节省课堂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五、多媒体教学存在问的题

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可以拿多媒体来上课。如若一味的追求电子科技,简单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阻止了师生交流;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舍本求末,答案单一的问题等。

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单一的电脑操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课件制作上,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切实提高课件质量。在课件的使用上,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实效。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热潮中,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滥用多媒体。

二是要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确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若不加节制地展示各类材料,就必然导致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考,更谈不上知识的消化能力的培养了。

第6篇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再见了,亲人》和《金色的鱼钩》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白杨》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正确的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住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重要的词语,然后反复的朗读,要求把重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章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少年闰土》作者鲁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本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古诗文;课堂教学;拼音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文化的基础媒介,从小学开始学好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古诗文、拼音和字词是语文学习的三大重难点,如果可以将这三个重难点攻下,语文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更加出色!

一、古诗文的学习

古诗文的学习相对于好动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所以,我们要在古诗文学习中采用趣味学习法,打造乐知者的学习态度,得到出色的学习效果课始“引趣”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欣然诵诗,采取“引趣”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对这堂课有了开始的兴趣后,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要注意课中的“持趣”,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最后,就到了课堂结束的时候了,此时课末“增趣”是十分重要的,它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二、拼音的学习运用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重中之重,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画面,说出本课要学的字母或音节,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图画培养学生们自主发现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形态。还可以将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整合。音节的拼读是小学生拼音入门的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的难点。如,让学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物品,可以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还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然后便是拼音的运用,举个例子――识字,识字是学生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准汉字,阅读儿歌。这部分内容的儿歌只要让学生读熟即可,这样即可以将所学的拼音知识巩固,又可以给语文拼音学习增加趣味性。

三、字词的学习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加之小学生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注意抓住“引发兴趣,乐学乐记”这一环,采取多种字词教学方法逗趣激发小学生学习识字,收到满意效果。

第8篇

【关键词】朗读指导生活的联系情境的创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已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很多事情都是难以想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备课的时侯要深入教材,深入“文”里,深入“心”里,深入“景”里,真正把教材读透读活。小学语文教学要深入浅出。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何为浅出的教学呢?就是要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感悟、体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朗读的指导为支点

低年级的童话、寓言的教学,识字是重点,其次是感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蕴涵的道理的感悟,能有初步的感受即可。而中高段情感性浓郁的课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读中感悟。

1、要重视示范朗读。

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长句子往往会断句或者读不通,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朗读,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重视示范朗读。示范朗读,既可以是长句子或者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也可以示范朗读全篇课文。

2、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第一课时的朗读,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当然,这是通常所说或一般而言,不是说所有课文的朗读都要这样做。有的课文往往只需要一个课时,有的需要三个课时,还有的课文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可以不提感情朗读这一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默读。

3、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须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老师的范读,还是学生朗读,老师都应该提出明确的听、读要求,如,认真听听,看看发现什么问题;认真倾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及时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当然,我们更应该提倡学生间的互评。

二、以与生活的联系为支点

记得一次在上《燕子》一文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哪几个词需重读,读时语速稍快,可练了好多次学生就是读不出那种味道。

后来,我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你在春天的田野中看到的燕子是怎么飞行的,读书的时候脑中就联想那幅画面,你的朗读让人听了就感觉到燕子在眼前飞过,带着这种感受再去试读,结果效果截然不同。虽然老师只是短短的几句提示,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当然这便要求教师时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环境,并且引导学生热忱地关注生活,积极地体验生活,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正确、敏锐的感悟力。

例如,《争吵》一文写的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你和你的朋友有没有发生过小矛盾?你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又是怎么解决的?”先从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情境,然后再讲解内容,最后再前后呼应,让学生学后进一步思考,再遇到相似的事情时会怎么做?在这个情境的创设下,学生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身边事情,从而有所提高,有所获得。

三、以情境的创设为支点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和优势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

1、导语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燕子》一课,先播放歌曲《小燕子》并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来了(教师板画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多么美丽的小燕子啊!”通过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快的乐曲渲染及简单的画面,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春天的境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氛围之中,主动自觉、欢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