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市场营销学的建议

对市场营销学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3 16:43: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市场营销学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市场营销学的建议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学 教学内容 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若干年的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分析未来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延伸、因材施教、教学环节等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市场营销学》理论于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独立学科,但是,作为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建立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然而在这半个世纪里,《市场营销学》的核心观念不仅在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而且已经完全地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文化、国防、卫生、教育、宗教、慈善以及家庭。尽管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却与中国近代社会和经济生活基本无缘,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90年代中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以来,一直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不断演绎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以便达到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根据本人多年教授《市场营销学》的经验所得,认为教学内容改革可从突出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分析、学科特征等几方面加以讨论,出发点是消费者需求。

1 消费者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且在不同学期对其他专业如中药学、农学、动物科学、家政学、资源环境、外语专业等进行授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专业选择、学时和学分上都呈扩大化的趋势。

1.1 学习者的共性分析

21世纪,高等教育要在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基础上,注重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或实用性人才,适应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且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兴职业,如某些农资产品的销售,这些岗位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因此,从事新兴职业的劳动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1.2 学习者的个性分析

由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没有相应的基础,且各专业所开学期、学时、学分均有差异,即使管理学院各专业也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为48学时、市场营销专业为8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结构上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现状

2.1 教材体系

目前课程所应用的教材是以吴健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为核心,辅之以赵春雷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吕一林的《市场营销学》、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等,基本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覆盖面宽、层次合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创新理论添加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最新理论观点,并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主体内容包括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的4P策略等。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配之以案例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伴随着营销理论的发展演化,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呈现明显的动态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课程的改造和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营销理论需求的日益突出,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等新兴理论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营销的含义,改变了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市场营销理论多局限于售中、售后环节的局面,因此相应的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新兴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更注重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引入并进行改革,如沙盘模拟技术、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应用和案例实验的推广等。

2.3 课程结构

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市场营销学》开课学期多为2~5学期,而其他专业分布不均衡,但大多数都开在后期,希望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和帮助。

3 改革措施

3.1 改革的指导思想

3.1.1 课程内容改革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依据

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应用和分析、策划方法在社会各层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考察学科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努力的方向。

3.1.2 教学改革要全体动员共同参与

学科的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

参与,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引导、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为其创造有利的人文环境,从而进一步为学校改革做铺垫;教师在学校引导下,依照《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改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参加学习和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建议及其满意度反馈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求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学校是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只有三者协调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参与,不断从改革的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重组课程结构

要将《市场营销学》作为基础类课程进行讲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学期尽量提前,使学生能够提前接触专业课,尤其是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规划进行指导,而且要由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且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主讲,有利于学生以后结合本专业学习其他基础课,并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提前接触《市场营销学》,能够开发其思维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拓宽其知识面,为其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及跨学科发展做准备。

3.3 选择优秀教材 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要根据学生需要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要确定核心教材、辅助教材、辅助教学资料,资料来源途径要更加广泛,除正版印刷教材之外,还应从网络、企业内部、教师科研成果、商业信息等处不断更新教材辅助资料,使教材体系更加丰富、新颖、与时展接轨。

3.4 关注理论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改革是对教授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改革。首先是知识基础的平台,同时也是认知基础的平台,知识的传授是课程的一个方面,认知则是课程的另一个方面,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应该由引领知识向认知知识转化。就知识基础平台而言,有一部分知识是陈旧的、过时的或重复的。而对那些今后在本领与学习、研究和开辟新的领域中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的知识,即所谓有效知识要强化。

3.5 内容选择合理 推行模块教学

在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解决好课程内容多与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针对学生的专业差异,采取“有所讲、有所不讲”的做法,凡是涉及主体内容体系、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一定要讲,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消费者市场及其行为分析、4P策略等内容;而涉及《市场营销学》详细的发展情况、主要流派和与主体内容体系或不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不必主讲。而且根据学生就业需要,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须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及时性。

3.6 加强案例教学

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通过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风险,并作出决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启发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特征。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要做到精心选择案例、适度使用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和正确引导讨论,并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8(1):17-18.

[2]喻立文.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8-31.

第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情景式教学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特点及其对教学的要求.市场营销学理论的经验性与运用的实践性市场营销学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实践发展而来的.其概念、规律和方法都带有很强的经验色彩。

并且。在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过程中.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也主要依赖于市场主体的成熟经验积累。

但是.市场营销学理论在企业实践中.又具有明显的权变性特征。一方面,理论的总结和发展总是落后于现实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另一方面。经验理论运用的环境背景也在不断变化中.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和原理,这些都给市场营销学理论的运用带来了巨大挑战.市场营销学理论的科学性与运用的艺术性市场营销学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针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实践提出了科学性的管理流程。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数学和统计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创新.提出了带有普遍性的实践原则、模式和方法。

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中,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的、难以影响和控制的环境因素。企业市场营销人员需要采用越来越柔性化的应对措施,善于学习和创造性、艺术性地解决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上述而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不仅要源于企业实践,也要用于企业实践.不仅耍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锻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营销能力。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长久以来.历经多次教学改革,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相当的问题和不足。

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无法满足教学和培养要求虽然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在不少高校的授课中都已经设计有相关章节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理论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主要表现在:

一是所用教材的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以陈述为主。关于技能训练、分析管理能力提高的实践环节还比较少:二是理论内容传授上,虽然大多采用以PPrr课件为主的形式.但是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按章索骥,填鸭式教育痕迹严重:三是学生学习参与度较低,主动性较差.对知识的把握流于单个理论或者知识点,难以形成整体思维和理论结构.无法建立起系统的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的逻辑思维.实践分析能力欠缺.案例教学仅为教学辅助工具.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难以融合在市场营销学课程讲授过程中。一定数量的授课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即是以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实例来对基础理论辅以说明和解释。同时,在案例的选择上也相对比较随意,大多从经营类报纸、杂志或网络上寻找有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实践的描述性内容.在不加修改和整理或稍加修改和整理的情况下用于课堂案例分析。并且.大部分授课教师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案例教学培训.对课堂的组织和学生的引导都缺乏必要的技巧。这样,将案例教学理解为案例说明、不严谨地使用案例以及案例教学纸上谈兵.这些都很难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利用率不高.教师和学生之问互动性欠缺为了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教一学互动.很多高校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部分学校还设计和开设了网上的辅助教学课程. 以期通过PPT、FIASH和视频等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通过互联网24小时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专业教师进行网络互动。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P 等形式的课件难以帮助学生在每堂课上形成直观的理论联系。更多表现为对单页课件内容的简单记忆:同时.网络辅助课程设计上也与一般课堂授课基本无异.形式设计落后.内容更新缓慢,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联系基本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预期的辅助学习、课后思考和训练以及师生互动的作用。

以一套讲授方式和一本教案教授不同专业学生.学生满意度不高当前.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除了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市场营销学为专业必修课外,大量的其它专业也在课程设计中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但是.不少专业教师没有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情况而施教.以一个教学大纲、一本教案和一套讲授方式面对差异化的学生,导致管理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他专业学生却经常理解不深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不高。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建议与对策.改良教学方法.引入和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市场营销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基本理论的掌握,虽然对于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基本理论的记忆.但是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较差.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了解较少。因而,有必要改良当前的传统讲授方式.借鉴和弓l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是多媒体教学。目前在许多高校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为对PPT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相较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借助于电脑和投影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元化,教学内容上更丰富化。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课件的制作上。应突出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系统架构.运用超级链接等手段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连接.便于授课时加强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的了解和记忆;其次,在课件形式上,使用恰当的颜色和模版,内容设计上,注重对理论的综合和概括。以图表设计为主,文字为辅;再次。课件中使用的案例内容应随时更新,以便学生掌握企业最新的市场营销管理实践。

二是网络辅助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外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网络辅助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必要的。在网络辅助课程的设计中。要摆脱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以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一般过程为基线设计理论结构。按照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重新组织课后学习内容.将理论、辅读资料、思考题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综合学习和自我考核;定期对网络辅助课程进行维护和建设.增加最新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介绍和企业市场营销实践案例等:建立专业教师网上值班制,简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平台.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提高网络辅助教学的利用率。

三是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在教学中倚重案例教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教师案例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培训,有条件的话可以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摆脱专业教师案例教学纸上谈兵的尴尬现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授课教师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实地到企业研究考察获取一手资料,或者以教研立项支助等形式支持教师改编现有的可搜集到的企业二手市场营销管理素材.编撰内部使用的案例教材,也可以利用高等院校的数字资源建立本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库。邀请教师和学生参与案例库的建设。同时,可设专人进行案例库的管理.对教师和学生上传的案例文档、视频等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和归档.甚而可以在案例库的资源平台上建立网上论坛.进行在线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把现实中的课堂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强教一学与学一教的互动性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强其基本理论掌握基础上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就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一是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模拟教学的一种,通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

在情景式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一知识点,从营销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素材.编写成较短小的情景模拟试验指导书.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是专题教学。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有若干相互联系的专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这些专题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学习和提高。例如,在消费者行为专题,可以事先布置一个相对简单的消费者市场行为特征的调查作业,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

第3篇

关键词药品市场营销学;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作为一门在市场营销学中发展出来的分支学科,药品市场营销学主要研究医药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动规律,为医药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学科。以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设置中,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就更应突出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药学类人才。而目前现有的药品市场营销学实训中,存在诸多限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

1实训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2,35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038亿元,预计2016年达到32395亿元。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职业能力要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更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师资上着力提高,适应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在越来越多毕业生从事医药销售领域类工作岗位的今天,药品市场营销学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可以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营销理念,正确看待消费者,看待市场的发展,面对工作对象,甚至是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这种积极作用在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上。若单是纸上谈兵,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一味地开展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更不能有效提升其在市场中真正企业运作中的实践能力。需要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训教学部分的设计、考核等工作,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感知所缺,主动获取,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从而在提高主观能动性基础上,更快更有效率地提升其实践技能。

2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训课程的有效设置不仅能更好地培养符合医药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能体现对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目前药品市场营销学的实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2.1实训师资结构、能力有待优化

市场营销学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引入国内,并逐渐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同样也严重滞后于其他欧美国家。医药行业中的市场营销学研究同样是近十余年内才开始,各专业医药院校培养的专业科班出身人员不多,师资来源有限。实训教师中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生进入学校教师岗位,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更多的是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原样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加之现阶段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药行业的法规变化,市场变幻,教师难以对真实的医药市场做到烂熟于心,创新意识不足,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趋于保守,不注重调动教学对象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缺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了解。

2.2实训方法保守

传统的药品市场营销学实训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把实训室当成课堂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很少能提供真实的市场实践机会,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1]也有学校提供类似参观实习的机会,但学生到企业工作现场,只能作为旁观者,少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看而不得。部分院校中使用的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市场真实运作环境,但毕竟和不断变化难以事先预测的市场不同,同时国内目前还没有真正以药品为实际运作产品的市场营销模拟软件。药品作为特殊产品,其法律法规要求的严格性使得其营销过程中与一般商品存在诸多不同,尤其是处方药的广告宣传,学生演练一般商品的营销过程还是和真实药品的销售过程存在差距。

2.3实训管理难度大

药品市场营销的实训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课堂组织上,同一小组内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同学,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小组讨论或组织,任由其他骨干同学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学生自由分组后的结果中更多会出现这种现象,搭帮结派,不利于学生个体实践能力的锻炼。也会出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组间差距较大现象。

2.4实训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训教学与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不同,不是简单的结果考核,一张卷子或是一次表现就能决定一切,应当是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成绩。它既能体现实训的多变性,又能反映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区分出个体差异。而现有实训教学考核多以实训结果作为最终结果,甚至是以小组结果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考核成绩,考核方法单一,也难以反映出每个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个体差异不明显。

3实训改革建议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在现有药品市场营销学的实训中必须逐步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和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提出的更高要求。

3.1建立实训师资培养和引进制度

基于药品市场营销学实训中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高要求,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双管齐下。一方面,走出去,培养实训教师的实践技能。与熟悉的业内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利用寒暑假或整学期、学年,定期派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到企业实际中学习锻炼,了解企业真实运作过程,锻炼提升自我实践能力,也可以收集企业真实案例,为后续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依据,充实课堂内容,为学生了解市场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请进来,引进企业富有经验的营销实训教师。建立药品市场营销学兼职教学顾问团队,邀请优秀的医药企业营销人员到学校来,兼职教学,参与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计划设定、课程安排和实训教学工作,在校内开展学术讲座,向学生传授一线的真实市场销售经验技巧,给在校生熟悉了解市场的机会,更多接触实践。

3.2规范实训过程

与医药企业营销人员合作制定贴合市场实际的实训计划,编写实训指导书,规划实训教学过程,对小组分配不均的情况做出程序上的规范,指定由教师按照之前理论课堂的表现及作业等均匀分组,保证每组中都有骨干学生,并建立小组间的监督机制,对不参与小组讨论的同学在下次讨论中单独指定其完成某一实训内容,减少浑水摸鱼的偷懒现象。

3.3丰富实训方法

在传统的案例分析、参观学习和营销模拟软件实训教学基础上,采用多种实训教学方法。针对那些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的教学内容采取角色模拟教学法。[2]在理论教师课堂教学该部分内容之后,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演练。例如,在人员推销的内容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的“柜台推销”或模拟“上门推销”,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或“业务员”,利用课堂上所学的推销技巧向“顾客”(由其他学生或实训教师扮演)推荐产品。事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实训教师指导。这种多样性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实训兴趣,使实训过程生动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得以巩固,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应变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在校内与团总支和学生会等组织合作,在校内打造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扶持学生成立市场营销协会,由市场营销协会在系内并逐步推广到全校举行“产品推广策划大赛”,要求参赛学生以团队名义报名,上交策划方案并说明在策划方案撰写中的分工、方案的可行性等内容,比赛中针对评委老师的意见作口头论述,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营销理论实际的运用等。在校内合适地段,由学校提供场地并适当免去水电等费用,由学生自愿组成团队,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如开设适合校内学生消费的咖啡屋、奶茶店等项目,不仅可以作为校内实习基地,锻炼学生自主经营的创业意识,将课堂中掌握的营销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从中发现不足,从而回归课程中寻求理论帮助,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可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3.4建立多元化的实训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以期末实训考试成绩为主,辅以学生平时实训课堂表现和小论文、实物商品推销比赛、创业项目等结合的考核评估体系。一是在评估项目中加入小论文的书写考核项目和实物商品推销比赛项目等,例如对于某家公司某个产品市场前景的调查报告,限时对某一选定商品向全班同学推销,以同学购买意向达成数量多少作为比赛结果判定依据。将实训考核评估成绩在各项目间合理分配百分比,如实训考试成绩50%,实训课堂表现20%,小论文15%,实物商品推销比赛15%。二是增加学生间互相打分内容,将学生间针对实训课堂表现的互相打分作为教师评估学生实训课堂表现中的一定分值,如10%。三是增加创新分值。对在校内自主创业的同学在期末实训成绩中增加额外分数并将其记录在学生档案中。鼓励学生为企业做真实的市场项目策划、市场调查及撰写调研报告,如果其成果被有关部门或企业采纳并取得经济实效,视结果给予不同分值加分,封顶50分。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加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为其今后进入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还能逐渐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将学生所学营销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核心能力。药品市场营销学的实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在医药市场政策多变的今天,需要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将课程教学与市场实际需要、工作岗位实践及学生的就业创业结合起来。通过实训教学,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徽.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训教学开发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1):75-77.

第4篇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及高校认识

1.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市场营销概念的变迁体现了市场营销演变的性质,体现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在《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中亨特认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大学学科,而大学的“业务”是存储、传播以及创造知识,且市场营销这一学科要坚持大学的这三大核心“业务”。存储知识是指通过图书馆等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存储。传播是指通过教学的功能散布知识,并且通过调研等创造知识。亨特认为市场营销学不应被视为一门应用学科,因为界定为应用学科后就暗示着市场营销的学者们应该将自身限定在应用研究中,要做“咨询研究”,即要将现有的知识应用于公司特定企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界定就会使得市场营销学知识基础在现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还会使这一学科受到其他学术学科的忽视。市场营销应该被视为一门立志成为专业学科的大学专业,那么市场营销学可以被认为是一系列责任。对社会来说,市场营销学者要具有对客观知识作出原创贡献的追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受到广泛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不但要对自己及他们任职的公司有责任,而且对其他重要的社会成员也有责任。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构建教学计划时要强调市场营销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即教学计划范围要跨越所有市场营销学的八个分类,而不仅仅是两个微观——规范单元。要确定市场营销的定义,必须准确地界定其所包含范围的边界。通常人们将市场营销局限于营利、微观、规范这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营销就不是一门科学,并且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三重二分法模型(见表1)则在市场营销学的范围内包括了更广泛的观念,将非营利性的情况也考虑在内,而那些希望将更多注意力投向市场营销学的社会影响的人则能够在宏观——实证和宏观——规范单元中立足。而侧重于研究市场营销学的科学方面的人们也拥有微观——实证和宏观——实证这两个单元。所以,三重二分模型将很多市场营销学观念集中在一起,认为市场营销者是一个由一群观点不同、归属不同、贡献不同的人所组成的多方面团体。从学生的专业教育角度来看,很多学生熟悉经济学中的微观/宏观二分法,也熟悉营利性/非营利性二分法,但对实证/规范二分法却了解不多,认为市场营销学仅仅是广告和个人推销,这也正是在现有的教学中普遍缺乏深入理论研究的结果。三重二分法模型在建立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研究范围的正确理解方面会有很大帮助。

2.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目前,各高校普遍对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应用型本科层次,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熟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具有较熟悉的业务技能,能胜任推销、市场调查、企业营销策划和市场营销管理工作,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相关领域(侧重于信息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看出,目前许多高校都致力于将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上也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在营销的一线工作、具备具体操作和执行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有专家认为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破传统教学计划模式的瓶颈,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职业素质,磨练职业能力。这样的培养方案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就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由于在学校里就受到过相关方面的教育,在工作中容易适应。这种方式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不用于整天沉溺与理论知识当中,实际的技能也得到了锻炼。

二、市场营销专业现状调查

1.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对象选择了三、四年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专业课程,特别是针对大类招生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不足。问卷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认知方面的调查,如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和对未来工作的理解等。二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的调查,如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对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的看法。三是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调查,如实践的次数和对实践类教学的看法。四是对教学效果方面的调查,如课程作业布置的接受程度等。问卷共12个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包括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所学知识;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岗位;人才的培养;侧重理论和实践能力;课程是否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的需要;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例;实践类课程对以后工作帮助;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课程作业布置合理;考评方式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本研究总共回收问卷196份,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96.4%。从调查收集情况可看出:学生对于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程度较好,87.3%的受访者表示一般或比较了解;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所认识,93.7%表示一般或比较清楚;对目前的所学知识理解程度较高,96.8%表示一般或比较清楚。但是普遍面临着实践不够的问题,39.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过任何专业实践经历。在课程认识方面,学生在回答目前的实践性课程对未来工作的帮助程度和学校安排的课程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两个问题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但在被问及课程比例是否合理时,4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太合理,33.3%表示一般。在能力培养方面,高达88.8%的受访者表示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偏少;高达94.2%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学校的考评方式不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81.5%的受访者表示作业布置不是很合理。在对市场营销的特色认识上,学生普遍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应该偏向实践。

2.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利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前对变量进行了KMO取样适合性检验为0.74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05.082,对应的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达到显著,表示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时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标准进行因子萃取,并使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以简化因子矩阵,得到专业培养现状的因子载荷阵(见表2)。提取的4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专业认识、课程认识、能力培养和特色认识。其中,把培养目标认识程度、实践次数、对工作岗位的认识程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归为专业认识;把实践课程对工作的帮助、课程是否符合专业需要、课程比例是否合理几个方面归为课程认识;把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考评方式能否考查学生、作业布置合理程度几个方面归为能力培养;把人才培养的侧重点理解为特色认识。

三、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营销大师科特勒指出:“营销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核心思维方式”、“营销不仅是一种商业职能,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考如何创造、沟通和传递价值给目标客户群体,并使企业最终获利的强有效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面不仅要重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思维上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以后不仅能找到工作而且还能发展下去,能在以后的目标市场中不断发现差异化,发现机会,发现市场。

1.加强学生专业认识,增强学生实习的意识和机会从以上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市场营销的专业认知程度较高,并且形成了市场营销重实践能力的专业认识,但是学生普遍面临着实践次数不足的问题,为此,应该增强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技能,也能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认识

2.加强专业课程认识,关注实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的体现一些学生认为目前实践性课程对工作的帮助不大,可对实践性的课程进行改进,在课堂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模拟公司的组建、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市场调查等;也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教师事先准备相关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再发言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在课堂外的实践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在学校建立模拟实训室、贸易模拟室等实验室,用软件模拟出企业的运转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课设置方面既要开设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应用性学科,在专业课程方面要努力保持一定的逻辑合理性,尽量减少课程设置的重复。

第5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市场营销学 自主学习 CAI课件

开放教育是我国开展成人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一项新事物,如何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好它,这对我国的成人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开放教育中,不同的课程的教与学是不一定相同的。本文就《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的教与学展开分析与论述。

一、开放教育的特点

我们正在试点的“开放教育”,是相对传统的封闭教育而言,一般认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教学、教材辅导资料为中心;

2、采取多种教和学的方法与手段;

3、取消和突破各种对学生学习的限制和障碍,不需入学考试(本科需进行水平测试);

4、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地点上也有一定的自;

5、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二、市场营销学的特性

市场营销学是二十世纪初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门很“接近实务”的经营管理学科,是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学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近百年来西方工商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由上世纪初产生便迅速发展和传播,影响深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传入我国,二十多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越来越大的重视。它是一门经济方面的应用科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点的应用科学,是一门研究经营管理的“软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

三、目前开放教育下《市场营销学》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在教学的硬件设备配置上,开通了阳江电大在线平台、多媒体功能厅;在教学软件上采用了CAI课件、VCD光盘、直播课堂、自制POWERPOINT幻灯课件、通讯工具答疑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我校在上级电大的指导下,作出了以学员的自学为中心,同时配以教员直接面授和充足的网络辅导资源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校还特别加强了与学员间的联络沟通,以及形成性考核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取得了一些好的教学成绩,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好的转变是:

1、教员由以往的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辅导和充足的网络资源为辅的新的教学方式。教员的工作重点转向了辅导学生因自学而产生的疑难,以及准备相关材料,诸如营销实战资料,案例分析,作业准备与习题的网上投放,电话、网络、E—MAlL答疑等等上来。

2、学生逐渐克服了工作、生活、学习之间的时空矛盾。在传统教育中,历来都是以教员的教为主,现在一下子反过来了,变成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主。学员因习惯性思维未能一时适应过来,在开放教学的初始阶段,很多教员听到过不少意见,但通过教员的努力,让学生逐渐地熟悉运用网络知识,慢慢地转变了思维和观念,也能克服了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之间带来的不便。相反,到了今天,已有相当部分的学员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

3、教师也采用了电脑投影设备进行教学,摆脱了以往“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在采用先进设备的同时,教员感到可喜的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课程相关的资料,对课程的一些细节可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啦。

但是,在与学员的接触过程中,《市场营销学》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例如:

1、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需进一步转变。有极少数的学员未能主动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只偏重于考试过关,而忽视知识能力的提高。即使到了今天,仍有少数的学员仍未能从过去的学习思维方法中解脱出来,仍是很依赖老师的面授课,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气氛也不是很活跃。这是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做出较大探讨的一步。

2、相当部分的学员由于生活水平的原因,未能拥有家庭电脑进行远距离的网上学习。阳江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是很高,网络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仍是一个未来的工程。网络的未普遍性造成了很多学员未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习。

3、教师在辅导资源的收集和配备上,尚未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在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本校老师与上级电大的沟通较少,也是造成辅导资料不能及时到位的一个原因。另外,由于教员工作繁忙的原因,造成了辅导资料的收集、制作等不到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4、我校教师由于普遍很年轻,教学经验与知识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学历进修与资格的提高上也有待老师的进一步努力。

5、在形成性考核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需要进一步落实。对于形成性考核成绩部分,我校的给分是从学员平时的作业,平时的出勤率(读书笔记),社会实践,以及做班务、学习小组的工作几个方面来综合评定给分。但实践起来仍不是很理想,怎么个改进法,我校也正在思考之中。

四、对《市场营销学》在具体教学上的建议

辅导教员在教学实践上,主要做好面授课及指导学生如何学。具体表现在:

1、第一次面授课,要说明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要求,及指导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在第一次上课时,应向学员们强调《市场营销学》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生活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为了学好这门课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例如要通过观看CAI课件、直播课堂、幻灯片的形式来加深营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在日常中关注身边的企业情况和报刊报道来了解企业运营的操作,特别是通过自己本身的工作单位状况和日常运作来巩固所学知识等;通过独立完成综合性的作业分析来活用营销知识等等。

2、每次授课时要安排好进度及重点、难点,对于学员容易理解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在鼓励学员利用起网络资源后,授课老师就从以往的面授为主的框框中跳出来,在讲课时主要侧重于各章节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侧重于营销名词与营销名词之间,不同营销策略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行详细讲解,要有效地利用面授时的宝贵时间和资源。

3、要侧重于案例分析,最好利用投影机及电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为了增强《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师平时要有意地收集多一些的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成功或失败的营销案例,特别是当地的企业的经验与教训资料,再将这些资料经过加工制作成一个个的现实生动的案例,或者打印,或者送到网上,或者通过投影机在课堂上解说、讨论、分析,或者分别做成作业、参考资料等等辅导材料。这样多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阐述营销策略、方法,此外在课堂上,最好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学员当场介绍自己单位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加深营销知识掌握和理解。既有理论又联系实际的课堂,学生自然也乐意听,愿意多来上课,对这门知识也不再是那么陌生和厌烦,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很活跃。

4、通过作业的部署,加强学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生活实践中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学员加深理解、运用活用所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要结合这门课“接近实务”的特点,布置的作业也要带有一定的技巧性。在作业的题型设计上,应少出了名词、填空、选择的部分题目,多出一些涉及市场信息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运用市场策略,做出营销组合决策等等方面的案例分析或市场调查题目。增强学员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市场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变化和企业、消费者的变化。创造出一种类似实务形的氛围,对学员掌握并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加强与学员的联络沟通,促进学员更好地利用网络辅导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开放教育形式下,老师与学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是少啦,但是与学员通过电话联系,E—MAIL联系,网上的交流,小组的交流却增多了。就拿本人在上《市场营销学》来说吧,在刚开始时,我收到了不少的学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后,认识到这一点,我就向学员公布了我的电话、E—MAIL、QQ号码、办公室电话、地址等等,以方便老师与学员之间对学习的沟通;当然我也把学员相应的号码登记下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员进行联系,以便追踪学员对功课的了解情况。在和学员联系沟通这一点上,我感受到最关键的是要能把这些措施落实到实处。

在《市场营销学》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再在此基础上,配合好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工作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软硬件设施和本地学员的实际素质,结合到本地的一些企业情况,对市场营销的有关知识进行教与学,以期达到让学员通过一个学期下来,在实践中掌握好这门课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三阶四能 市场营销学 教学

一、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基本现状

1、教师教学方面

第一,市场营销“双师型”教师缺乏。市场营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把握营销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更应突出其实践性、可操作性,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现身说法。但是目前中职教育教师大部分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没有亲自参与过营销的实际业务工作中去,也就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本领。如果教师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讲解案例,那么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学习效果也更好。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迫不及待。

第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首先,教学内容方面。市场营销学由于要参加全市统考,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视。因此,对学生实施单向的知识灌输,理论知识多,应用知识少,重理论,轻技能,教学内容方面不足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模式方面。多数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借助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但总体上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其中有时照搬大学的上课模式,忽视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论理解能力差的实际情况,结果学生理论知识没学好,技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三,实训条件有限。市场营销学是紧密联系消费者、市场和企业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学中也重视实训教学。但是中职院校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根本无法提供一个完整仿真的实训教室和实训场所,不仅无法真正的接触到企业的营销业务,而且连仿真的营销活动也缺乏,实训教学也仅仅限于课堂时间内简单模拟,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90后学生学习方面

第一,过分依赖网络等外部条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当前的中职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代中职学生接触的人物、事件和资讯的数量以及获得信息的速度是前几代中职生所无法比拟的,100%的学生至少拥有一部手机,他们被公认为是互联网新生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习惯于寻求网络的帮助,百度、GOOGLE已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表现出对于思考的逃避,不屑于参与课堂讨论,转而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寻找问题的答案。长期以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弱化,对于市场营销学的学习有害无益。

第二,学生基础差,层次参差不齐。90后中职学生的生源一般是无法考取高中而不得不来中职学习,入学分数都比较低,因此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基础能力有待加强;中职学生年龄大部分介于16―18岁之间,尚未成年或刚成年,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同时,由于大部分的中职生来自于农村,见识面不广,在入中职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市场营销业务,专业能力缺乏而且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最后,90后中职学生活泼且愿意参加活动,但他们的活动可能仅限于在寒暑假到工厂做流水线上的工人,对于真正的营销能力的培养缺乏有力支撑。总体来说,90后中职学生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方面都有待加强。

二、“三阶四能”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主,按照社会与岗位需求,合理的安排教学。然而,在当今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力远远高于中职学生,中职教育仅仅要求学生达到就业状态,具备操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三阶四能”体系明确的指出学生应该在学习的三个阶段――专业、职业、创业和学习的四种能力――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示范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如下图)。而恰恰当前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不仅在教的三个阶段有所欠缺,而且在学的方面也存在疏忽。“三阶四能”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三、“三阶四能”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市场营销学教学

1、“宽基础”教学

“宽基础”即要重视学生的基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才能保证之后学习的质量,同时也能使其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到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时,文化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为广泛的因素,这样就可以在进入新课之前加入各国的特色文化基础知识的扩展,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如果在每一堂课最开始都把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那么日积月累,学生的基础能力必定得到提升。“宽基础”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对其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要“适度、适当”的使用,只有把握好其中的度,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2、“活模块”教学

与“宽基础”相对应,“活模块”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经过课堂前段“宽基础”的基础能力学习,学生对所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个时候需要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专业的指引。“活模块”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的。下面主要介绍三种方法。

(1)本土化案例教学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案例教学特别是本土案例教学是“活模块”教学的基本方法。比如,在讲到市场细分时,引入我国的国产车品牌奇瑞QQ的案例,展示各种奇瑞QQ的车型图片,并结合学生自己对该品牌的理解,说出该品牌的目标市场是收入并不高但是有知识有品位的年轻人,同时也兼顾有一定事业基础,心态年轻、追求时尚的中年人。

(2)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情景,用简单的生活情节再现书中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市场营销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加了课堂趣味性。通过情景问题设置,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演员”都投入角色中去,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等各种途径主动地研究问题、自主探索、培养和发展创造力,达成认知目标,让学生“在模拟中学,在模拟中练,在模拟中能”。比如,在讲到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时,可设置一个可模拟化的实验,将学生分为两种角色,一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销售者,自带产品到课堂并附上相应的产品说明进行销售;另一部分学生的角色是扮演消费者,消费者需要抽签决定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以及支出状况等,在了解自己所扮演的消费者信息后,可以以不多于三人一组的形式进行消费购物。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销售者需要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是什么,成交量最多的小组获胜。其实模拟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模拟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能体会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推销,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比如,在讲到促销策略时,在平行班中,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销售某一样产品,并对此样产品进行品牌设计,找准定位、定好价格、并设计相应的促销策略。此后,两个平行班同时进行产品展示,当场进行产品说明,并且可单场下单进行购买,对于下单最多的小组进行表扬并奖励。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学生对于营销的一系列流程都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教学效果大增。

3、“强化块”教学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强调提高包括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技能和创新成果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提出新理念,想出新办法,得出新结论。“强化块”教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倡导学生脱离网络,借助书本的理论知识和背景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探讨、分析并得出结论,试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到促销策略中的广告时,结合学校举行广告创意大赛或其他商贸类竞赛的实际,要求学生选取某一种产品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在设计广告海报的同时,学生们需要阐述创意来源,故事情节以及预期的广告效果。经过广告的设计,同学们涌现了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并且设计的广告还可以参加广告创意大赛,一举两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三阶四能”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宽基础”、“活模块”、“强化块”教学三阶段的教和学,使得市场营销学的课堂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大增。但是教学模式始终都仅限于课堂,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增加实训课室和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走出去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注:本文系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职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CTF1201038。)

【参考文献】

[1] 汤筱晓、田雨:基于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3(6).

第7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一、案例型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着重教师传授理论体系,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型教学,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用实践来测试理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案例型教学直观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使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成了每个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案例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无详细的实施办法,只在口头上要求相关教师尽量实行,至于什么是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占多大比重?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是多少?要进行多少次课堂讨论?一次多长时间?一次讨论多少个案例和问题?哪些问题是指定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由回答的?分几个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在一堂讨论课上可以作多长时间的发言?案例考核等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只确定了课程的总课时,至于理论教学、实验或讨论各占多少课时,并不明确。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只是各位教师自己的事,其质量和效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致使案例型教学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案例并非意味着从诸多案例中选出若干案例的简单行为,案例的选择要真实、典型、贴近生活,内容必须充实、精炼。如果案例庞杂,教师和学生会被案例的数量和细节所拖累,造成事倍功半。案例的来源途径和形式也力求做到多样化,可来自经典案例集、报刊杂志以及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还可由教师根据现实资料自行编写。案例的形式可以是:

(1)实证型案例实证型案例指的是在教学中可说明某一观点、原理、方法而列举的实例,在具体运用中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前者是先讲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实例来说明;后者是先举出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出原理。

(2)分析型案例分析型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的案例,可以是专题,也可以是综合。

(3)模拟型案例模拟型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案例。

(4)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进行实际操作的案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相关企业或单位或自立项目进行营销活动实际操作。

2.问题的设计

由于案例型教学并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在向学生展示案例的同时,也应该将所要讨论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实战感,能针对性地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制定研讨提纲,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设置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多选择开放性的问题,不提供被选答案。设计问题常用的方法有:

(1)全面贯通式主要是对案例的整体进行设问、引导和考察学生思考问题的全局观、系统观。比如“请谈谈你对这个策划的看法或见解”“你认为此案对你有何启发”等。

(2)藏头去尾式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删节,或隐去前面的背景分析,或中间的策略,或最后的结果,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前面的背景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下一步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等。

(3)移形换位式主要是通过换位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实际角色,进行高仿真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实战的经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假设你是该项目的市场总监,你有何高见”等。

(4)抛砖引玉式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或业界的一些与案例相关的评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什么是营销。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舒尔茨说:“营销即传播,你认为呢?”对市场进入,业界提出“得三北者成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这一看法,“那么你认为对不对呢?”或“该公司老总说……,你怎么看?”等。

(5)自由发挥式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言无不尽。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树立打破常规的勇气。如“就这一点,你有何独到的见解?”等。3.准备工作

(1)学生的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前,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老师在案例课之前一星期把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和熟悉,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并把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案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批注和心得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所得。阅读完以后,还要做的就是预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拟定方案,作出决策,达成共识,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的准备教师为课堂所做的准备工作要远远超过学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提前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对案例进行反复揣摩从而确定一系列问题,预测学生的可能反应,对各种反应该如何应答以及怎样开始讨论、如何组织教学等。

4.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激发和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引导和点拨可借助提示、追问、反问;恰当的肯定、表扬以及创造幽默自由的讨论气氛,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高效率地参与,使其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发言及其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一方面,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和优点,保护和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希望、目标要求和方法建议。

5.课后工作

(1)教师总结。在整个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针对教学目的,总结从该案例可以学到的知识及对实践应用的启发。从而明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2)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还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这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包括案例简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的每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不可能一一验证罢了,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求唯一解。由于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多元的,这就给学生成绩的评定带来一定困难。实践中,也常常由于缺少必要的规则和评判标准,使得案例教学出现许多随意性,为了使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和直观,可以将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最终评分。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等;其次,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它主要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另外,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6.多媒体手段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案例展示的时间,在上一次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将下一次课堂讨论的案例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准备的时间。还可以将案例的视听资料输入课程网站或挂在校园网公共账户文件夹中,供学生随时调阅、讨论。

三、完善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借助集体备课,完善案例教学的设计。在案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组织教研室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宽营销案例信息的来源,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不同的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体讨论中可以使思维在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两方面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对案例教学设计的完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开展营销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不能仅限于校内,要注意争取校外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应走向全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3.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发表意见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其次要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收集意见,在案例教学的改进过程中,运用了典型学生个别深度访谈、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并将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和印证,去伪存真,这对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至关重要的。

第8篇

关键词:创业式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

一我国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发展相对缓慢

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仍然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发展缓慢。一是实践教学缺乏制度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实践教学难以实现,体现在现有的教学体制及高校教务部门对于教学的管理体制与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相冲突和矛盾。目前,不少高校存在着教务部门通过到教室和课堂查课的制度。而在这样的制度下,外出实践则是与课堂的出勤相背离的,若要实现实践教学则需要复杂的申请程序且教师个人承担了较大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因此市场营销课程中,很大一部分按照教学计划应该是有实践部分的,都依照理论部分进行授课或者以小组讨论的实践方式进行了。二是教师自身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很多高校引入的青年教师都是”高校到高校“的路径。因而,不少青年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具体到市场营销专业,表现则更为明显。

(二)教学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对比我国国内市场营销课堂发现,主要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教授为主,讲理论、讲案例,学生更多的只是被动的听取,从课堂氛围到课堂效果都不好。根据教务部门的查课统计,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的现象特别显著,最严重的情况大概达到50%的程度。其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上课时学生参与度较低。这个参与度既包括行为的参与度,也包括大脑活动的参与度。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仍更多的停留在小组讨论和presetation的阶段

目前,我国市场营销课程主要的实践或创新的方式大多停留在小组讨论和课堂presetation的阶段,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优点,可以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发的从课本中去寻找知识和答案。然而,它更大的缺点在于,比较难以确保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参与性,且一部分学生很可能把这种学习的形式转化为一种敷衍了事的途径。可以说,小组讨论并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进行展示不失为教学方式的一种进步,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更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发挥其效果。

(四)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的投入。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供、产、销的全过程,而非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销售”。而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市场调研、原料供应、生产、供应链、战略制定、成本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等内容。而市场调查则是另外一门课程市场调研与预测的主要实践内容,促销策略则是销售管理课程的主要实践内容。那么市场营销学的实践应该侧重哪一方面呢?笔者认为,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实践也应体现综合性,因为构想整门课程的实践就归为一次“创业式的实践”。由学生组成的团队进行全部的分析、策划和决策,团体内部充分分工,协调各种活动,针对特定的创业项目进行实践。由此,实践本身需要一定的经费,而目前正是由于经费的缺乏,造成这类的实践无法真正开展起来,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构想

(一)理论教学方面

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即教师在开始课程时给出总的课程的提纲,并把全部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或者话题,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小组和课堂的讨论。“任务型教学”突出的优点在于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印象深刻,对整个课程的框架体系较为熟悉。同时也具有传统的小组讨论和presetation的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效果。强调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话题和专题,布置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或经典选读,并撰写课程论文。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专业、学科经典,补充大量的专业相关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加深对课本、教材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学会撰写规范的课程论文的方法,提升学生对学术方面的兴趣。

(二)实践教学方面

1.创业式发展。在“众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特别是应用型的独立院校的教育,日益要求和市场接轨,强调学科知识向创新和创业的能力的转化。这就给实践性教强的类似市场营销这样的课程提供了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改革的可能性和机会。基于此,市场营销课程的一个发展方面向就是基于课本知识的“创业式发展”。笔者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创业式发展”前期的探索: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部进行分工,进行讨论,提出创业方案,根据市场调研、预测,对可行性方案进行分析。

2.“董事”制度。主要涉及到资金的筹集和决策的制定。资金部分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形成的优秀项目申请国家扶持基金和学院的实践经费。另一方面,小组内部按照自愿的原则,成立类似董事会性质的组织,制定相应的募资规定和协议(内部募资以人均1000元为上限)。形成的董事组织对团队的运行和决策负责,并以此为核心,展开后续的实践活动。

三结语

教育市场化、应用化、实践化的进展给市场营销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无论时理论还是实践,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都应探寻一条新的路径,提升教学效果,更好的适应应用化的要求,与市场和社会接轨。理论教学方面需不断创新,提倡“任务型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加讨论的内容,增强课堂的活力。另一方面,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政策和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深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市场营销课堂实践的政策环境日益改善。但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的,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专门行政策则有较大的空白。国家和教育部对于高校在校大学生以“创业式发展”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活动应给予更多的扶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教育部应设立相应课程实践课题基金,支持和鼓励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通过政策上的扶持,课程实践才真正有发展的土壤。

作者:宋丽洁 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巩少伟.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31-132.

[2]万蓬勃.基于新型教学模式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探讨[J].北方经贸,2008(4):147-148.

[3]王阳.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现代商业,2008(9):260-261.

[4]孟泽云.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