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4 16:34: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第1篇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1引言

资产作为企业运营的基础保障条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基础,是企业维持发展力的关键因素。面对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条件,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开展了深入性的探索分析,并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现阶段企业在资产管理期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各类资源条件未能有效应用起来,严重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开展深入性的探索分析,并实现改进与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2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所在

(1)企业资金管控未能与预算管理结合。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在战略目标引导之下进行,预算管理的目的性不足导致各个阶段的工作规划效率不佳。尤其是资金预算管理脱离实际,预算超额会导致企业的负担加重。不严格按照季度、年度的预算管理要求开展实践工作,企业各个方面的资金应用不平衡,不能够确保运营管理按照预算目标进行,而最终导致企业出现过多的经济损失。结合实践来看,预算之外及超预算资金使用,出现一些资金管理的缺陷性问题,此时盲目的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就会出现突况没有足够的资金条件支持,短期和长期内无论是产品的营销还是服务相关工作,都会加剧一些风险性问题[1]。

(2)企业资产管理体系未能完善建立,影响无形资产管理。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在内部的制度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常见的是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未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注重实物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忽视包含广义的无形资产相关管理体系建立,导致企业运营与目标发展脱离的现象。尤其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模糊,忽视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性,部门之间的约束引导效果不佳,内部管理混乱。此外针对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目标传达,由于部门之间的配合性不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且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条件,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这些可认为是广义上的无形的资产管理表现问题。由于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导致对各个部门的约束力度不足,由此可见需要将资产管理体系优化建立。

(3)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能完善建立起来,直接影响企业各个阶段工作的规范性。固定资产的购置、利用需要将其在生产经营活动阶段的保障作用展现出来,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高标准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不足,且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实践工作阶段未能做好固定资产应用的流程设置,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性。前期固定资产购置,未按制度、流程进行,后期在进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期间,实际物质与台账、卡片之间的不衔接,会导致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资产应用效率。

(4)存货采购管理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存货采购管理工作主要是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配合完成,企业生产需求计划脱离生产实际,常常会出现采购存货积压以及资金应用方面的问题,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期入库管理的规范性不足,未能及时进行存货整理、分类、存储、周转等管理,后期的麻烦问题会增多,出现存货积压、丢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存货动态信息不准确,导致相应的存货重复性购买,出现相应的资金占用、甚至浪费问题。

3优化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举措

(1)确立资金管控规范。企业的资产管理需要经过管理人员的规范性引导开展,定期进行资金预算与管控工作。首先,制定更为合理资金预算,并在季末、年底进行收支情况的分析与评定,将其中的资金管理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其次,资金的应用能够在科学有效的规划引导之下进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性提升,能够避免相应的职权滥用的现象。最后,各项工作规范性地实现资金预算管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从源头开始控制不合理的资金应用行为,此时的资金管理作为资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发挥价值影响作用。

(2)无形资产的优化管理。现阶段的企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发展年限较短所以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无形资产也常常会被忽视。首先,包括广义上的无形资产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引导,部门权责清晰,通力合作,不断进行探索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次,企业应该认识到无形资产作为重要构成部分,需要结合现阶段的战略发展目标,注重其自身潜能的增强[2]。比方在进行员工管理阶段,注重培训指导工作提升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素养,能够给员工提供发展基础,激励员工为企业献策出力,也是确保企业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

(3)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作为固定资产规范性管理依据。其次,需要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且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再次,按照企业各个阶段的生产制造基本要求,在固定资产的购置阶段,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对相关的购置细节内容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分析,了解固定资产的型号、性能、参数、质量等各项因素至关重要,此时各个阶段工作的规范性与可信性显著提升,避免一些必要的财产损失。最后,当确立购置计划方案之后,后期的资金应用也需要设定预算标准,并要求相应的管理部门提供发票、单据等,按基本类型明确并做好存档整理,以便后期的使用以及管理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4)存货采购管理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企业存货采购管理相关工作需要加强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注重市场需求预测及市场发展力的探索,根据市场变化,以销定产。首先,生产部门的合理生产需求计划,为采购数量、批次、库存提供良好条件,加强存货管控,比如:定人、定库、定量、周转等管理。其次,定期进行存货的盘查,准确掌握存货动态信息,有效规避重复购买、积压、丢失等问题,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从而推进企业各个阶段良好运营管理[3]。

4结束语

企业资产管理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力,在运营管理阶段要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各个阶段的资源条件的优化配置应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当企业有意识的将资产管理工作深入落实,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顺利完成企业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瑞永.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0000(8):94-94.

第2篇

    关键字:医院;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展开各项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论是进行医学诊断、手术治疗还是发展医院研究或者科教服务都离不开医院固定资产的辅助。所以说固定资产不但是衡量一个医院救治能力、运营规模的重要标准,更是医院立足行业、服务患者的最基础条件。加之固定资产常常在医院的整体资产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故而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是医院所关注并热衷于探讨的问题。自2010年起,新的会计制度颁布并投入使用,它的出台与运用无疑为包括医院在内的许多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只有紧靠新会计准则精神,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做到、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维护及保值增值工作。

    一、医院视角下的新旧会计制度对比

    (一)科目设置

    相对于老版的会计制度而言,新制度增加了两大会计科目,即“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增加新科目新科目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由于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呈现方式由原有的原值形式转变成净值形式,医院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较为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它们的相关会计信息,有效避免了老版会计制度运行时容易产生的资产虚增情况。其次,在老版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清理过程常常会进行到一半却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医院领导的指示而无法收尾,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完整的核算。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出台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固定资产的定义

    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涵义进行了更新,它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能在使用过程中基础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新制度与老版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中所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则是500元。固定资产定义的更改、单位价值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医院对其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避免了由老版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效率的低下。此外,新制度还统一规定了老版制度中所没有的软件的核算方法,这一看似细微的更改却改善了医院长期以来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因为无规定可考而造成的左右为难的局面。

    (三)对在建工程的规定

    新的会计制度为在建工程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作出了清晰明了的规定,它主要针对医院对在建工程的管理方式作出规范,即要求其展开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规定的实施大大地加强了医院在管理上对在建工程的抽空力度,提升其在执行与在建工程相关的会计操作时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四)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

    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作出了更加详细、周全的规定。这主要体现在新制度下的在固定资产的明细账中增加且明确了对包括科教项目资金在内的诸多形式的资金的记录规范。要求对这些资金的来源、数量、去向、份额等各方面信息作出细致而周详的记录,这显然较老版制度而言是更加严格而科学的。它使得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精确、所展示的会计信息更加立体全面、数据更加丰富详实,大大地有利于新形式下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会计账目与实际情况不吻合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由医院内部的两大部门共同展开,这两个部门分别被称作“设备科”以及“总务科”。这两大部门原本的设立初衷是希望它们能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分工管理、共同协作,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没有一个专门的、全权的管理部门,这造成很多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问题责任、分工均不明确,与医院的财务难以及时沟通,大量会计信息无法及时上报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不能按规定进行等大量问题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不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相应的管理工作因为缺少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依托也很难以进行。

    (二)不必要与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添加

    固定资产的盲目添加是医院时行进行相关管理时需要克服的另一大难题。在科学技术与医学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率较之以往也大大地提升,同时,许多医疗领域中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医用设施。是否购进新的硬件设施成为了现下许多医院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确实存在相当比例的医院有着盲目添加固定资产的问题的情况下。必要的硬件更新有利于医院提升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但是未经细致审察和科学思考的设备购进却无疑增加了医院的财务负担,必然会导致诸如设备闲置等引起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下以及管理不便等问题的产生。

    (三)固定资产流失

    造成医院固定资产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产转移与过渡时手续的不规范。由于现下的很多医院都有着会计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在转移与让渡时缺少依据,造成很多资产没有必要的监管与看护,最后不知道所踪。另一方面,医院中也难免会有人员调动或转移的等事务产生,而固定资产随着人员调动一起流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固定资产的监管意识薄弱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人民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意识普遍提高的近几年,现实情况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在督促医院提升医务人员医学水平的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医院对硬件设备的采购态度。为了顺应现实情况的需要,许多医院都于近些年对原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的更新,并新添置了大量的医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出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准与服务效率,从侧面上造福了患者,但从现下来看,它们的管理却成了医院所头疼的问题。由于很多医院在购置设备之初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导致这些资产虽然投入到了使用,却没有必要的看护与监管。设备重复购买、过度使用、维护不及时甚至闲置着迟迟不投入使用、无人问津的情况也常常发生,这种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无疑给医院带沉重的资金负担。

    (五)会计核算方法不当,报表质量低下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会计报表中所体现出的固定资产常常为其初始价值,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损耗从而引发其价值的减损。而在老版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在彻底被放弃使用前都不会发生价值的改变,而这一价值很明显并不是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水平。由于会计核算使用方法的不恰当,报表的整体水平也跟着下滑,其中失真的会计信息根本无法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而医院在没有会计依据的情况更是难以对其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在新会制度精神下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若干办法

    (一)资产管理部门专门化

    从现下许多医院实行的固定资产分散管理后的实际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存在于其中的诸多弊端,故而医院想要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当从确立专门的相关部门做起。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成立有利于集中医院中具有较丰富经验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固定资产专门管理人员,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实现管理团队的最优化。这些人员将集中全权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事宜,从设备的采购决策、维修护理到它们的过渡转移到损毁报废,全部都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处理。

    (二)杜绝固定资产的盲目引进

    医疗设备的引进除了要交给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操作与监管以外,还应当作为一种高级别的慎重决定来进行。为此,医院最好可以为医学硬件的引进设置一个专门的制度,要实现设备的购置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制度所规定的流程与标准来进行。一般来说,医疗设备的使用部门想要对设备进行更新或者引入新型设置,应当首先向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再由医院从相关部门中组织人力对被提出更新或引进的设备进行购置必要性的评估,经评估确定确实需要购买的设备再择日购入,确保所添置的设置不会发生重复购买、实用性低下等情况。此外,对于固定资产的引入应当实行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私下购入、暗箱操作、损公私肥的情况出现,严密监控医院资金的去向,确保购入的硬件设置质量合格、价格合理。

    (三)严格贯彻新会计制度精神,提升报表信息质量

    会计报表是医院审查整体经济活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依据,报表信息的失实将严重阻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与质量。对此,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紧靠新会计制度的核心精神,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与规定,摈弃老版会计制度下不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明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核算方式,严格按照新制度所规定的要求展开资产管理与核算。只有规范会计操作,提升报表信息质量,医院才能够作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决定。

    (四)转变意识,加强监管

    “重使用,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医院面对资金与资产管理时的常见态度。这种不科学的态度则正是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困难的原因与源头。要狠抓资产管理,从根本上说要先转变意识,重视起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树立起对其事在必行的管理信心。此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资产的流失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医院应当在提升自身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还要完善与规范固定资产的转移与交接手续,做到固定资产来源明确、使用明确、去向明确。

第3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公立高等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我国公立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坚实保障。目前,随着近些年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占学校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固定资产已占资产总额的80%左右。与此同时,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管理混乱、资产使用效率低甚至资产流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确保高校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根据1997年《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单项价值在100元以上,耐用期超过一年或者单项价值不足100元但耐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教学、科研设备。除此之外,某些价值虽然不高,耐用期较短但比较珍稀的财产,相关高校也应列入固定资产。高校固定资产从部门上划分可以分成四类:教学、行政、科研、后勤;按类别上可以划分为五类:仪器设备、家具、房屋建筑、图书、车辆。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范围、分类和单价的确定;固定资产增加、使用、维护和处置;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等。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也都在不断增加中,近年来虽然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正在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但在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公立高校在日常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缺陷。

二、公立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1.责任落实有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形势下,很多公立高校都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制定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院校基本上都有一位副校(院)长,各院系有一位副系主任分工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人。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上至学校主管领导下至院系具体负责人,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一人从事多项工作,承担多重责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或是重视不够或是无睱顾及,形成监管责任的缺位。其次,相当数量的高校分管财务的领导既不是科班出身,又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造成实际领导能力上的缺位。

此外,大部分高校都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校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但很多制度要么与学校的现实相脱离,要么含糊笼统,只是墙上画虎纸上谈兵,造成有制度无落实的监管漏洞,导致学校固定资产损毁或流失现象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2.资产管理机构不统一,造成权责不明,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一般是:账物分管、归口管理。也就是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的核算,各使用部门负责所使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按类别由归口部门管理,如设备部门负责教仪设备的管理;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与办公设备的管理;图书馆负责图书杂志的管理等。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和监督。从表面上看,上述这些部门都在管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统筹负责。由于管理形式多为条块式分割,且为多头管理,加之部门间常常缺少沟通和协调,导致高校对相关部门资产的管理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控制,权责不明晰,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混乱。其次,这种僵化的多头管理模式不利于资源共享。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除了少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共用外,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属于各院系或者各部门所有,由部门自主管理。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多数学校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院系与院系之间施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各部门各自为政,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固定资产各为其用,其他部门在借用时大费周折甚至无权使用。学校固定资产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问题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或资产利用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的贬值。如这几年高校多部门争相购买电脑、投影、摄像机等数码类产品,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不少产品使用效率并不高,甚至长期闲置,这样无疑会使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加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

3.账物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当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时间久的特点,不易澄清底数,而且往往在清查时只注重点数,而不注重物品的好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长期不了解,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卡、物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资产管理缺少统一监管,财务部门和分散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及台账不统一,存在差异,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不对称;二是学校内的二级学院用自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很少在学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建账;另外一些捐赠或划拨的固定资产也存在没有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入账的问题;三是随着政策的改变及教职工工作岗位的变更,某些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性质及所有权问题已经发生转移,但有关部门没有到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注销手续及变更手续。但相应的变更手续不完善,致使管理部门资产统计时,出现账物与实物不符的问题。

三、加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实施产权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加快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加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如下。

1.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责任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作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既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好用,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提供依据。其次,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的原则。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明确领导负责制,签订主管责任书,主管领导要强化固定资产责任意识。

2.改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高校要依据国家规定及本校实际,建立一个专业、高效、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对全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调度、维修等,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制定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房屋、地产等进行一级管理和监督。财务部门要强化一级核算,侧重于掌握国有资产总值,实行总量控制。各基层学院及职能科室要指定必要的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总之,要各司其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

(1)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固定资产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管理固定资产的账卡制度,详细建帐立册,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都要对每一项资产建立品名、使用人、责任人等要素齐全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卡片,便于随时查对。其次要定期清查,盘活存量。要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与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

(2)完善固定资产增添和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要根据勤俭办学的方针,从需求出发,立足实际,精打细算,坚决避免铺张浪费和随意购置。增添固定资产必须按照学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科研方向进行全面规划。固定资产采购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杜绝盲目采购。

(3)强化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执行各项内控制度非常重要,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制度、固定资产使用制度等,并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的监管,实行严格奖惩。对固定资产因使用人或管理人保管不力、管理不善,以致发生被窃、遗失、损坏等情况的,应严肃认真地查清责任,除责令赔偿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分。

同时也要大力表彰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大家对固定资产的维护意识。

3.加强资产审计,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资产审计工作非常重要,固定资产管理能否规范高效,资产审计是一项一项基本手段,也是一种有效屏障。再好的方法制度,没有有效监管,也会逐渐棚架。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工作,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定期化,防范出现舞弊行为,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从而为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发挥良好作用。资产审计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清查、清理等全过程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要重点对固定资产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否有固定资产不入账,固定资产有无外借、挪用,特别是固定资产有无侵占、私用、流失现象,进行严格细致的审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保管不善、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4.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动态式创新管理

第4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策

一、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在资产管理中,一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看似影响不大的问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增加了企业的潜在风险,下面主要从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两方面就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资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原始凭证审核不严

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是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中,不少会计从业人员缺少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对一些没有加盖公章的报销凭证、没有具体数量与单价的售货单据、没有经手人与验收人签字的原始凭证,都照单全收,这就使得作假情况时有出现,增加了公司财产的损失,同时,也为资产管理埋下了隐患,不利于公司的成本控制和长远发展。

(2)银行账户管理混乱

资金管理通常是指流动资产,在这部分资金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银行账户混乱。在核算过程中,资金分散、管理混乱增加了核算的难度,虽然,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此进行规范,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执行力度不到位和监管不力,众多银行和储蓄机构都存在多户头现象,资金的分散使得资金管理变得繁琐,工作量增加,整体的工作效率降低。

(3)账目记录不规范

不少公司的财务人员在账目记录时非常不规范,并没有注明具体的财务支出情况,相关的记录非常简单,这种记录方式在日后进行查账时,就难以做到账证相对与账账相对,而且,有的财务人员在记录过后,自己都难以与报账凭证进行匹配。如,在由拆借费用时,有的是出差人员提前拆借,有的是员工用于其他事项进行的结款,而财务人员在记录时没有二级明细科目,在进行报销时就常常出现漏报或者误报的情况。

(4)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发展不到位

由于受企业经营规模的制约,不少企业仍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会计核算系统,而是沿用传统落后的记账方式,单纯凭借一张财务报表就来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而且,人为操作出现的误差也不能消除,这种模式已经完全被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不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信息,不能为投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进行规模的扩充,办公规模也变大,从而,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就非常重要了。但是,从当今的发展状态看,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1)资产管理中权责不明晰

在不少企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就是缺少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权责不清晰。甚至有的企业没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盘点或清查,导致众多资产流失,而一旦进行盘点,才发现漏洞很大。这种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不少内部人员监守自盗,从而长期下来,企业大量资产不明去向。

(2)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而造成的资产闲置

在进行资产购置时,比较盲目,没有对企业的原有资产进行盘查,也没有结合具体需求进行采购,随意性很大,这种情况下,造成很多固定资产采购后就处于闲置状态,大量资金被占用,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使资金流动性变差。而且,有些相关人员利用采购固定资产来捞取回扣,侵占公司财产。

二、完善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管理的效果,提升财务从业者的素质对于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财务人员的规范方面,要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从业人员要具备从业资格证,提升从业人员的硬件配备。企业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并且制定考核办法,从而在客观上督促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2.加强会计凭证的审核力度

在众多企业中都存在着会计凭证审核不严、记账不规范等情况,这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问题重重,也加大了资产管理的难度。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首先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力度,增加从业人员对于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能够认真对待财务工作,仔细认真的进行凭证审核,没有公章或者项目填制不完整的凭证拒绝接受,从而增加工作的规范力度。在进行记录时,要对一级科目和二级明细做好记录,以免出现账证不符的时候,无法追根溯源,增加工作的审核难度。

3.构建系统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在资产管理活动中,缺少有效的行为管理规范,就使得管理工作没有章程可循,影响管理的整体效率。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规范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从记账到凭证审核等方面,都要严格把控,按照章程进行,规范管理流程与会计操作流程。在制定完善规范的管理流程后,各个部门要按照章程执行,不能使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于违反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的人员要进行惩罚,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审核,对于情节严重的人员,除了处罚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使公司的整体管理流程规划有效,提升在人们的重视力度。

4.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

固定资产占用了公司的大量资产,在固定资产采购时,要进行层层审批,进行逐级报告,确定有利用价值的资产才能列入采购范围,并且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只有采购计划书通过审批,才能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降低固定资产采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要严格把控,对于中间拿回扣、借助采购固定资产捞取好处的人员进行制裁,如果屡教不改除了追回损失外,可以根据情节而进行调岗或者辞退。只有控制好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才能够降低资产闲置情况,增加公司资产的流动性。

5.加强对闲置资产的合理处置

企业的闲置资产主要指连续一年或者一年以上没有动用的固定资产,或者是技术出现更新,新的采购设备取代旧的使用设备,导致旧设备闲置等情况。这部分闲置资产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不当的固定资产处理会增加企业资产的流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闲置的固定资产处置时,要进行固定资产评估,可以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处置,从固定资产采购到处置,都需要完善的审核制度配合,加强内部监督与调控,降低处置固定资产的随意性,降低企业的资产损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在市场站稳脚跟,就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就成为重要环节。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企业要加强资产管理的内部管制,保证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不断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文芳.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及其模式分析[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10).

[2].韦德洪.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现状分析与问题思考――来自广东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J].财会通讯,2004(07).

[3].孟凡利, 殷明. 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构想[J].国有资产管理,2005(9).

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并充分发挥其效能,是摆在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1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1.1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现有的制度过于陈旧未及时更新完善,与目前的管理现状不相适应,加上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制度的执行,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甚至发生流失、盘亏现象。如有的单位不能按规定定期进行资产盘点、资产没有按照计划进行采购、没有建立资产台账、调拨手续不完善、维护、修理、报废均无章可循,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极易出现舞弊现象。出现问题没有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固定资产长期管理混乱,对企业整体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1.2 缺乏可科学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日常核算主要体现在按月进行计提折旧,通常采用直线法核算,对成熟企业来说此法核算简单清晰、易于操作。但此种方法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运行成本和现状。高新技术企业初期投入大量固定资产,技术更新快,设备淘汰快,依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有许多弊端。

1.3 缺乏对固定资产定期的清查,固定资产潜力挖掘不充分

企业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控制。缺少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对一些低效、闲置的固定资产未充分挖掘潜力、调剂使用,最终不能发挥资产最大效用。

1.4 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更为有效地运行,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目前较多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如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未能适应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以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监督无从保证。

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1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走向制度化管理

管理的不到位,资产管理的混乱,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性能和效益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2)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账,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明细账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3)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修理制度。建立健全日常维护修理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将设备维护与修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企业对设备工作实行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修理好更多的设备。这样不但能保证设备正常高效运转,又能较少修理费用的支出,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账,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账,其结果减少了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做出处理。

(5)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另外还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固定资产调剂制度、设备租赁制度、房屋管理制度、奖惩考核制度等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管理。

2.2 注重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方式以达到更新改造的目的,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平均年限法、产量法、工作小时法、加速折旧法等。一般企业均采用平均年限法,核算简单、清晰、一目了然。但是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即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增加了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应也减少当期净利润,起到“税收挡板”的作用。这也就延迟了所得税的交纳时间,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考虑,为公司争得了一定时期的无利息贷款,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在其投入使用的初期,生产效率较高,应多提些折旧,增加生产成本,加速收回固定资产投资。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效率逐渐降低,产生的效益相应减少,应减少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这样做,完全符合收入与其相应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

2.3 强化资产清查力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进行定期清查。要求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确保账、卡、物相符,客观分析资产运营效果。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发现盈亏、毁损等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资产分布点多、面广,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由领导重视,并直接参与指导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落实清查要求,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4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增强监控力度

审计人员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防止舞弊,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当内部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必要时可以邀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

结语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本量利分析,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提高资产利用率、盈利能力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保证,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谢春艳.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J].现代商业,2010(30).

第6篇

>>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公立医院加强绩效管理的思考 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法的探讨 浅谈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探讨 对公立医院加快应用责任会计的思考 对公立医院应用现代管理会计的思考 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公立医院提高存货财务管理效率的思考 对公立医院收费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思考 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思考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现时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思考 对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的思考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加强绩效管理的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

2020年)的通知[Z].〔2015〕14号.

[9] 李泓: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

[10] 单文卫: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1).

[11] 于劲松:医院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J].江苏卫生卫生管理.2010,4(21).

第7篇

【关键词】医院 设备资产 处置 措施

在医学工程部门中,医疗设备资产处置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对社会、经济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在国有资产防止流失、医疗设备资源的合理应用及各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降低等方面,开展此项工作均有重要的意义。医院的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流动资产等。在日常的工作中,医院的资产由于产量极大、品种繁多,而且侧重于购买,不注重使用等的情况比较多,从而在利用资产时,没有较高的效率。再加上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处置的具体内容与办理方式等,导致医院的资产出现多年挂账,合账实不相符。

一、医院设备资产处置

(一)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资产处置是重要一环

组成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环节主要有:申请、购置、使用、管理质控及处置等。在医疗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资产的处置有推动性的作用,而且也更有利于提高医疗的质量。另外,资产合理有效的处置也能够使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率增强,以免造成浪费。

(二)医院设备资产处置和其他环节相互影响

医疗设备资产处置工作做好的根本是,对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要管理到位,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也都受到资产处置工作是否做好的影响。医院设备资产处置工作的有效进行,就是为医院其他环节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而对其他环节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资产处置的方式

按照有关的规定,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出售、调拨、转让、捐赠及报废等。在对医疗设备进行处置的过程中,还采取了厂家回收的方式,这主要是为了原始设备更好地升级换代。

二、医院设备资产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虽然对资产处置的几种方式也实践了很长时间,可是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资产处置的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双重的困难,如国家有关规定的限制等。

(一)销售体系中,最大的问题是卖给谁

在医疗设备中,国有资产占有较大的比例,不能随便进行买卖,能够进行国有资产买卖、回收的公司应具备什么样的资质,而且其资质又应该由谁进行确认。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在进行调拨国有资产时,所需的文件、材料都非常多,而且在审批时,手续也非常的复杂。

(二)在转让与捐赠医疗设备时,基本上都是以公益为目的

对于一些大医院的二手设备,由于其质优,仍可使用,但为了使医疗质量不断增强或者设备升级,必须淘汰掉,这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小医院中,其利用价值依然很高。质优的二手设备,由于其性价比高,能够使这些医院的资金困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这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更有利,进而可以使患者的就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医疗改革进行的更顺利。然而,设备来源的医院中,其连带责任、存在的风险都比较大,这就给这种处置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能够进行转让、捐赠的设备是什么类型,而其来源医院担负的责任又该是什么,在国家有关的管理部门中,这些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明确、界定。

(三)实际财产和账面不符

因为很少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即使盘点也是象征走形势,因此也就导致有些固定资产财务账上有,但是实物根本没有了,账面上永远比实物多。

三、医院设备资产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一)区别对待资产的处置

对于可以保值增值型的一些资产,要采用正确的处置方式,避免流失资产;而减值型的一些资产,基于其使用期限、安全性,对使用期限或者是状况还好的设备,要将工作的重心定于鉴定报废的环节上,而不是处理废品的环节上。

(二)旧设备再利用的展望

针对一些报废设备,但有些零件尚可使用或者闲置的、未报废的设备,可以进行一些展望。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可以进行交流信息的平台,并进行登记各种医疗设备及零配件,使资源可以共享。另外在政策、法规上对“对口支援”要给予鼓励支持,从而可以重新利用未报废但闲置的一些设备,不仅节约了资源,且也使医疗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账”与“物”要加强监管

1.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官方的医疗设备编码深入研究,尽快使固定资产台账建立起来,对设备进行设置“一物一码”或者是“一类一码”等,从而使设备信息更具可溯性,对账实核对更有利。

2.通过条形码等有关技术,使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在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进行。

3.加大对实际资产的盘点,一旦发现账实不符,就要立即调查其原因,调查清楚之后,对账本进行调整,确保其和实物相符。

四、结束语

医院设备资产处置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且其业务的制度化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更规范,使国有资产更安全、完整,必须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细化管理,并严格实施管理制度,从而使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医院设备资产安全,为医院的正常运用和长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管理费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医疗事业的改革政策,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和机遇,医院能否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已成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成本核算作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何成功的运用在医院管理和服务中,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但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不足,也没有对成本核算的办法作具体的规定,使成本核算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一、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1、未进行事前和事中成本核算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未实施全过程成本核算,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核算。医院的成本核算模式大多只是反映事后的成本信息,没有进行事前的成本计划和事中成本差异的揭示和分析,事后也没有对成本进行考核,缺乏科学管理,即使有医院有进行事前成本预算工作,也仅仅是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预算控制,也没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成本缺乏有较控制。

2、管理费用的全成本核算

目前医院的成本大多按发生的相关性进入相应的科室,未对医院发生的所有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核算,主要反应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管理费用如何合理的分配在各科室成为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医院按各科室的人员数量进行部分管理费用的分摊,这种分摊方法不能真实反应费用对象的真实成本。如对于某些科室人员较多但人均收入较少,占用设备和资金量较少的科室,例如儿科,管理费用就成为一笔不小的费用,显示其的不合理性。

3、固定资产管理未实行统一化管理,造成资源的浪费

通常医院在对各科室的固定资产购进报告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购进设备,固定资产总量的增长虽然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配置是否合理、使用率高低等问题。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特别是医疗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是关键。

4、科室收入的正确划分问题难解决

医院所有的业务收入,源头都来自临床科室。这就必然牵涉到相关医技和临床科室间收入如何确定分配比例问题。医院一般是将收入在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间分成,由于分成比例没有具体方法,各医院执行的比例也缺乏相关事实依据来论证。其次不同医技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技术含量、劳动强度以及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和对仪器的依赖程度等都各不相同,也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比例。还有就是临床科室与手术室的手术收入划分问题,收入分成比例也很难确定。该问题是医院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二、改善成本管理对策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 ,粗浅探讨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用性。

1、加强事前和事中成本核算控制,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控制

事前成本核算能够起到成本预算控制,事中成本核算控制能起到全过程跟踪监督不断找出问题,事后成本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核算控制的分析,进一步找出问题并解决。三者有机结合,才是真正的全成本核算,才能对成本消耗的合理性进行有效控制。

2、进行管理费用的全成本核算

管理费用作为医院成本核算中一项重要内容,不应仅仅根据相关科室人员数进行分摊,还应将科室经济收入总量,固定资产占用量以及其新旧程度、资金占用量等多项指标按其权重比例纳入进行管理费用的分摊的依据。这既有得于促进医院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又有得于促进劳动密集的科室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并且科室的成本的真实得到充分体现,使科室核算更加合理。

3、严格控制材料费用的增长

临床科室领用卫生材料以及部分特殊材料如何有效的控制,对于普通的卫生材料可以根据科室的经济收入和病员数进行较合理的确定,但对于某些资金价值较高的特殊医用耗材如何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对特殊高耗材料在入库时进行统一编号,科室领用时按号发放,在运用于病人时进行将编号仔细登记,对已用的材料建立跟踪调查表,对于报废的材料要及时退库,确保高耗材料用到病人身上,而没有流失。

4、加强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