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资产建设

数字资产建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4 16:3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资产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资产建设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高校 固定资产 智能资产管理系统

一、引言

高校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其管理固定资产的难度,因此,人们亟需对目前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而引入以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的智能资产管理系统将会给这一工作起到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这一系统的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相关概念概述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于1999年提出来的,它的概念在不断的扩充和发展。狭义上的物联网指为每个物品打上电子标签,利用射频识别、传感、通信等技术构成信息网络实现对物品识别、定位和监控。通过已有的信息网络,能在虚拟数字世界中从事更多的现实世界的活动。广义上的物联网可以认为是“数字世界泛在化”和“物理世界职能化”的融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对现实世界带来很大影响,与各行业需求结合起来,可实现行业的职能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

(二)FRID技术

RFID的含义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它属于物联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RFID属于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是利用射频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进而实现对物品的跟踪以及数据交换。在识别的过程中,由于这一技术是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因此它可以在许多工作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另外,通过RFID技术,不仅可以对高速运行的物体进行识别,还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多个标签进行识别,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由于它和条形码技术比较类似,也被认为是条形码技术的继承者,而且被我们称之为"电子标签"。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高校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帐实不符、家底不清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不同、资产存放地点频繁变动,使得会计信息很难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实物状态。有些高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但是却很难避免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如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可提高管理效率,使得高校资产管理更科学化、智能化。

(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

目前,在高校中,大部分院校已经完成了设备管理系统以及后勤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并且开始使用各种技术性较强的管理手段,整体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些系统运用的过程中,多数所起的作用只是对以往的手工操作进行简单的替代,而且所实现的功能只体现在单一的业务方面,难以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因此,整体而言,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依旧处于被动的状态。基于此,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以下需求:

首先,要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辅助管理决策,优化资源合理分配”为原则,积极的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一套比较统一的资产信息编码标准,这些资产包括校区、建筑物、家具、设备以及房间等。

其次,通过这一系统,要能够实现资产核查的数字化,在进行核查高校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只需要利用一台终端设备就能够对某一区域内的高校资产做到了如指掌,而不是去一一核对固定资产。

四、智能化管理系统

(一)智能资产管理系统概述

所谓智能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是基于物联网的理念,利用RFID这技术,对设备资产等进行远程、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这样就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的工作,能够更加方便的结合后台数据库,实现实际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结合,最终完成实物信息和系统信息一致的目的。

一般来说,智能资产管理系统能够应用在资产的出入库、盘点、台账、维修、维护、日志、档案资料以及注销等领域,这就很好的对资产实现了档案室管理。此外,通过智能资产管理系统,还可以避免传统工作中由于固定资产数量较为庞大而导致的维护不及时、信息遗漏以及盘点麻烦等问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二)智能资产管理系统的原理

智能资产管理系统的原理主要是:将固定资产在计算机中进行入账操作,然后将账务管理系统中每件固定资产卡片的信息通过电子标签阅读器写入到电子标签中,电子标签中包含固定资产的全部相关信息,每一件固定资产电子标签都是独立的、唯一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固定资产的区分,也有利于降低资产盘点的工作量,毕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需要通过核对账本或者记录资产编码等方式进行盘点,只需要通过相应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就可以读取一定范围内的固定资产的信息。

(三)智能资产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1.整体功能设计

2.系统硬件设计

在高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的硬件有RFID标签、RFID读写器、服务器以及PC机等。具体的工作中,每一台设备资产上都要进行RFID标签的固定,而在高校每一个实验室的房间中心顶以及走廊等区域则要进行读写器的配备,每一个RFID读写器都拥有对应的公共区域或者房间号。

这种情况下,如果带有RFID标签的设备进入了一个区域或者房间的话,则会被这一区域内的RFID读写器识别,然后读写器会将其号码与标签的内码通过校园网络或者WIFI网络传输到后台的服务器中。服务器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就会对这一台设备的位置进行清点,而PC机则负责运行相应的系统软件。

一般来说,针对读写器,也是存在着不同的,有固定形式以及手持形式这两种,在对读写器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另外,在读写器的构成中,主要有微处理器MCU、WIFI信息输出模块以及RF射频接收三部分。其中,微处理器MCU主要是对RF芯片工作过程中的模式以及频段进行控制,并负责将来自RF芯片的信号接收至电子标签内码之中,然后配合读写器的内码进行处理和发送,射频部分主要的组成是RF专用芯片,WIFI信息输出包含WIFI处理模块,用来实现短距离的无线传输功能。

3.智能读写终端软件平台构建

通过实例来分析智能读写终端软件平台的构建,在实例中,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可以分为RFID数据读写程序、及SQLite数据库软件以及Andrioid系统中的蓝牙通信软件这三个部分的编写。

其中,RFID数据读写程序的设计主要是根据RFID数据读写的通信协议,使用半步双工UART方式进行编写的串口通信程序,在程序发送数据的部分使用的是查询方式,而接收的部分则使用中断方式。

至于蓝牙通信软件的设计,主要的任务是实现数据接收、发送命令、更新UI界面以及蓝牙设备搜索这三个方面的功能。工作过程中,程序首先会对操作系统性的蓝牙设备是否属于可发现状态进行检查,检查之后会从搜索到的设备中获得匹配的设备名称及MAC状态,之后则会对蓝牙服务器进行实例化,并通过Connect Thread来请求和周边设备的连接,创建Socket监听线路,然后再使用Connect Thread实现和周边设备的数据交互,最后则建立设备输入输出流映射。

对于数据库,在本例中,系统中的数据库使用的为Andrioid系统所自带的SQLite数据库,主要是因为这种数据库不仅占用的资源比较低,而且处理的速度比较快,属于嵌入式数据库。具体的工作中,数据库程序首先会对openOrcreateDatabass()函数进行调用,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盘点数据库以及数据表,然后,再对OnClick―Listener()函数进行调用,在数据标准建立添加按钮、更新按钮、删除按钮以及清除按钮。最后,数据库软件把全部数据以仪器编号作为标签,列在数据库下拉列表框中,这样我们管理人员只需要在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仪器编号,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对仪器编号、部门以及引进时间的修改或者管理,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加操作实现新仪器录入的工作。

五、小结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高效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仅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还需要较高的技术,而且整体所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当前我国的高校在这方面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未来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水平,并加强这方面的探索,笔者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物联网技术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新春,于永鑫. 移动式13.56MHz RFID读卡器的设计[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08) .

[2] 孟海斌,张红雨. 高效率RFID手持机电源设计[J]. 通信电源技术. 2011(03) .

[3] 王保云.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12) .

[4] 张文丰. RFID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

[5] 陈保平,王月波,马伯元. 基于MFRC522的Mifare射频卡读写模块开发[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32) .

[6] 左胜平.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经济师. 2009(02) .

[7] 郭锦平,徐军. 高校固定资产网络管理信息系统[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05) .

作者简介:

张永霞,女,1983年2月,籍贯:宁夏隆德;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数据库的应用;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第2篇

Abstract:Against the problem ab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digital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copyright in collection digitalization;copyright of database in library;broadcast rights in internet;hypertext link in internet resource guide,and give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uch problems.

关键词:数字馆藏 知识产权

Key words: digital collec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作者简介:程争锋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学专业信息管理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14-0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以及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馆藏已日益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数字馆藏,是指数字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自行开发、购买、租用、设立镜像、建立URL链接等方式获得的,具有保藏价值并能够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各类数字资源,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和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等。由于数字馆藏无论是物理形态还是使用方式上都与传统馆藏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数字环境下往往难以适应馆藏发展的新特点,从而难以对各类新型数字资源予以有效的保护,进而造成当前数字资源侵权案件的屡屡发生;然而如果在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立法中过分强调产权人的利益,又将会与图书馆知识传承和文明传播的社会使命以及公众获取和利用知识的合理权利发生激烈碰撞,从而使得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正是基于此,数字馆藏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已日益受到图情界的广泛关注。

1. 数字馆藏建设中的知识产权分析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在数字馆藏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各类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和采购,还是数字馆藏的实际利用和服务,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问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和解决,必将引发数字馆藏建设方与知识产权人之间的法律纠纷,从而严重影响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馆藏作品数字化中的著作权问题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独占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

图书馆在数字馆藏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本馆收藏的各类印刷版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使之成为可供用户通过计算机阅读和网络获取的数字化资源;而依据我国著作权法,除了各种法律法规、官方文件、历法等客体以及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以外,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均受著作权法保护。针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可以依据作品的版权状况和图书馆数字化的目的分情况予以解决:

①对于不在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或已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馆藏作品,可自行进行数字化处理,而无需考虑版权问题。

②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合理使用范畴,即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地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因此,图书馆出于陈列和保存版本而进行的例如古籍善本以及稀有图书的数字化处理,可依据“合理使用”条款进行作品著作权的规避处理,但要注意其适用对象仅限于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而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即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

③除上述情况以外的馆藏作品,图书馆要对其进行数字化,必须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授权方可实施。然而,由于馆藏作品数量众多,著作权人分散,要依靠图书馆通过与作者一一谈判的方式来获得授权在实际工作中显然并不实际,但图书馆仍可利用著作权集中管理制度、与出版社进行合作等方式,尽可能解决数字化作品的版权问题。

1.2 数字馆藏利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

数字馆藏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馆藏资源,其利用的便捷性和服务的广泛性有赖于网络传播来实现,因此数字馆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必须解决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民提供作品,使公民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是由著作权人享有的一项财产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其他人不得擅自将其作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图书馆将数字形式的作品搭载在网络上向公众传播,无论是联机用户从网络下载作品,通过有形载体制作了比较稳定的复制件,还是仅仅进入用户计算机的随机存储器,都构成了对作品复制并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的行为,因此必须受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约。由此可见,图书馆若想通过网络将数字化作品提供给用户使用,必须经著作权人许可,否则即构成侵权行为。

然而,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在数字化馆藏的网络传播问题上就将束手无策。我国于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针对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制定了特别条款,规定图书馆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或依法为陈列或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然而,该规定的适用对象范围仍限于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另外信息网络传播的范围也仅限于本馆馆舍,从而极大制约了用户对数字馆藏利用的范围和渠道,同时也涉嫌侵犯公众信息自由获取权利的嫌疑。此外,图书馆通过网络向本馆注册用户提供数字化馆藏,改变的仅仅是馆藏文献的提供方式,实质上应属图书馆借阅这一传统业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因此,只要图书馆通过网络向注册用户同时提供的电子文献副本数量(即某作品并发访问用户数)不超过该馆藏文献印刷版的数量,就应属合理使用范畴,图书馆无需经过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但如果并发注册用户数超出馆藏印刷版文献数量,则应根据超出的数目向著作权人支付相应报酬。

1.3 馆藏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据库是指经系统有序安排,并通过电子或其他手段单独加以访问的独立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集合,它不单单是对印刷版文献的数字化处理,更包含了数据筛选、组织、加工、存储等各个环节的创造性劳动。在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中,数据库的开发和采购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无论是图书馆自行开发馆藏特色数据库,还是购买商业化的数据库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在数字馆藏建设中,自行开发的数据库能否受著作权保护是一个关系到图书馆切身利益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取得著作权的必要条件在于其必须具有独创性,即作品是作者自己独立的创作,而基本不是或完全不是抄袭他人的作品。因此,数据库是否属著作权保护范畴,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创性。数据库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内容数据两部分构成,对于图书馆自行开发的管理系统和加工、录入内容数据的数据库,无疑凝聚了开发者的创造性劳动和智慧结晶,符合独创性要件,理应受著作权法保护;但如果图书馆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其他软件厂商提供的现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而仅仅是进行了数据的加工和录入工作,那么该数据库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往往会引起各方争议。其实,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库内容建设过程中,通常都会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价、筛选、著录、标引等处理,而这些工作不仅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复杂智力劳动,因此同样包涵了开发者的创造性劳动,其作品同样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此外,即使数据库制作方仅仅是进行了简单的数据采集和录入,其作品不符合独创性条件,但由于该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根据“辛勤采集”原则,其作品仍可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而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多数国家也在著作权法中将包含有作者独特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数据库作为演绎作品来加以保护,并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或专门制定法律法规对数据库进行保护。因此,对于自建数据库,图书馆拥有使用和许可使用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图书馆也负有保护其数据库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的义务,在使用过程中应对用户的恶意下载、对资源的非法使用等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图书馆在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的同时,出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的考虑,还会购买数据库商提供的成熟商业数据库产品,然而图书馆作为商业数据库的使用者,同样要注意尊重和保护数据库厂商以及数据库所收录作品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一方面,在资源采购的预评估阶段,应该全面考察备选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如所收录资源是否已获原作者授权,数据库商是否拥有对其开发数据库的自主知识产权,数据库使用了哪些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等,并在购买协议中对数据库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明确约定;另一方面,在数字资源使用后评估阶段,要对用户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办法,产品反侵权技术手段的实际应用效果等予以考察评价。

数据库建设除了涉及著作权外,如果数据库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某种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型要件的专利技术手段并申请了专利,那么数据库开发者还拥有对该技术的专利权,其他数据库商或图书馆若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及其他相关活动,都会构成对数据库原作者的侵权行为。

1.4 网络资源导航建设中的链接问题

图书馆数字馆藏的对象不仅包括传统形式馆藏的数字化作品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还涉及因特网上的各类学术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馆藏数字资源,具有数量庞大、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更新迅速等特点,因此图书馆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加工组织主要还是通过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的方式来实现。

图书馆建立的各类网络资源导航,为用户方便高效地访问因特网上各类高质量专业化的学术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丰富了图书馆自身的虚拟馆藏。但是,由于网络资源导航主要是采用超链接方式在不同网页或同一网页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跳转,因此在方便用户获得最大限度访问自由度的同时可能会在图书馆与原始网站所有者之间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航中所使用的链接主要分为系统内链和系统外链两种。其中系统内链就是在图书馆网站内部不同网页或同一网页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的链接,由于链接网页和被链接网页同属于一个服务器,因此一般不涉及侵权问题;而系统外链是图书馆网站与其他外部网站或网页之间的链接,设链方和被链方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服务器,因此很容易产生法律纠纷。

链出式链接在用户点击该链接后,浏览器在显示被链网页内容的同时,其地址栏也会自动跳转到的新网站或网页的网址,网页上将不再包含设链者的任何信息,从而保证用户可以清楚地获悉自己已离开设链网站而跳转到一个新的网站,因此,采用链出式设链方式链接到其他网站的主页,一般不会出现侵权问题。然而,如果设链方采用的是深层链接,即跳过被链网站的主页而直接链向该网站的内容网页,则可能会侵犯被链网站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因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网站作为一种汇编作品,其作者同样享有对作品的著作权,因此设链方如果绕过主页对网站内容直接设置链接,一方面可能会改变作品的顺序或略过作者的版权声明,破坏了网站的完整性,从而损害了作者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另一方面,商业网站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靠用户对其主页的访问量统计和主页广告的点击率来考察,因此图书馆绕过其主页设链的行为,必然会影响网站主页的访问量,从而进一步损害网站所有者的商业利益,构成对著作权人财产权的侵犯。

链入式链接则如同将外部网站的网页内容直接拉入本网站网页,用户在点击链接后,浏览器在显示被链网页新内容的同时,其地址栏显示的网页URL地址并不发生任何变化,因此用户往往会误以为所浏览的仍然是设链网站自身的网页内容,从而对被链网站作者的著作权构成直接侵害。图书馆在建设网络资源导航时,如果未经网页作者同意而设置此类链接,则类似于私自篡改作品著作权人并公开发表的剽窃行为,从而将直接损害被链网站作者的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

针对上述网络资源导航链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图书馆完全可以采取措施予以有效规避,从而将侵权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2.数字馆藏建设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分析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馆藏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与纠纷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图书馆在数字馆藏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结合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图书馆在数字馆藏知识产权问题上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2.1 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立法进程,推动我国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无论是立法组织还是司法实践都起步较晚,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存在诸多空白和漏洞,亟待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框架,为数字馆藏建设中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作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中的重要主体和社会公众信息权利的合理代言人,图书馆无论是从自身权益出发,还是考虑公共信息利益,都应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的相关立法工作中,从图书馆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出发,通过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建议等形式,影响知识产权立法进程,从而维护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传承者和传播者的神圣使命和公众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正当权利。

2.2 推行和完善著作权集中管理制度。

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人权利和图书馆权利均作了诸多规定,这些权利有些可以通过作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直接协商来行使,有些则无法通过双方的直接行为来行使或直接行使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就需要通过著作权集中管理这一中介手段来予以解决。通过著作权集中管理机构这一中介组织,著作权人的权利得到了统一行使,避免了著作权人独立维权的尴尬,同时图书馆也免去了同著作权人一一谈判这一费时费力的工作,而且利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集中大量的著作权后管理所具备的规模效应,也将极大提高著作权的行使效率。

2.3 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避免侵权行为发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防火墙技术、加密解密技术、IP控制技术、防复制技术、并发用户限制技术等新的技术手段纷纷出现,从而为图书馆从技术角度解决各种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了可能。实际上,在数字馆藏服务过程中,多数恶意侵权行为均非本馆注册用户而是非法用户所为,因此图书馆可以采用各种权限设置措施,尽可能将数字资源的流通渠道和使用范围限定在合理范围,例如通过网络IP地址限定或用户名/密码登陆方式,将访问者限定于本馆注册用户;同时针对非法用户的恶意侵权行为,还可利用加密等防复制技术增加恶意侵权的难度,从而有效避免非法用户的恶意访问和下载。

2.4 加大宣传,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在我国,无论是图书馆界还是广大读者,对知识产权制度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可以使人们尤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内容、期限、地域范围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图书馆正式用户的某些非恶意的侵权行为,并促使图书馆员及时发现和认真思考新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使数字馆藏开发和利用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滕斌 李梅泰. 浅议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 情报学报,2006(10)

[2] 张永军.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究[J] 现代情报,2006(9)

[3] 周振伟.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探析[J] 图书馆工作研究,2006(6)

[4] 谭九生,高俊宽.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

第3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 数字档案馆 数字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56-01

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的一种档案信息网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数字档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 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地位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著作权(版权)和工业产权。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必须给以保护。

所谓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就是根据档案馆的基础上,形成以数字化信息为内容的馆藏体系,这样不仅将档案馆联合起来,还实现了数字化的信息共享。所以,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无疑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问题,而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对档案的利用与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使用,如果忽视档案著作权的存在,将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必须以不违背著作权法、专利权法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前提。

2 数字档案馆的域名和网页的知识产权保护

域名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地址的结构式网络字符标识。数字档案馆域名是其在因特网上的标识。不少投机分子通过非法抢注域名继而牟取经济利益。防范域名抢注,一方面要依靠域名管理机构和管理的法律。如发生恶意注册,依据法律文件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未雨绸缪,在网站建设初期就主动对相关的域名进行注册,注册多个域名。

网页是数字档案馆的访问者接触最多的东西,是数字档案馆相关信息的反馈。所以,无论是其他网站盗用数字档案馆网站的链接,还是数字档案馆采用其他网站的信息,都需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一方面,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注意在网页中设置知识产权声明,提出能够接受链接的方式以及与自己联系的方式,防止其他网站的恶意侵权;另一方面,数字档案馆在采用高新技术对因特网上大量信息资源进行高度有序的组织和管理时,应当注意网页的权属、保护期限和合理使用等问题。

3 数字档案馆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

各国法律实践已经确认过若干类型数据库具有版权性。数据库中的编研成果数据库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数据库的可复制性是毋庸置疑的。对数据库开发者利益的最大威胁正是来自于他人非经许可的擅自复制。

在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库建设中,应从自建数据库和购买数据库两个不同方式来区别对待。如果是自建数据库,在数字档案馆将各类传统载体上的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存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所收集材料的知识产权问题。含著作权的档案须著作权人的授权才能将其信息纳入自建数据库中。对于各类已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珍贵档案,可优先数字化后纳入自建数据库中并提供利用。对于购买的数据库来说,数字档案馆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应提出保存本地镜像的权利。在整个数据库的进程中采取监控措施,这也是为了防止非法用户进行批量的下载。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以免在发生产权纠葛时为数字档案管提供有力保护。

4 数字档案馆数字化信息资源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数字档案馆参考源应参照复制权的有关规定执行。《著作权法》规定除法律、法规、历法、数法等外,其余作品只要符合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的特点均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在不侵犯著作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图书馆、档案馆等为保存版本的需要,可以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传统档案数字化是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数字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而且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限,一般都是50年。因此,数字档案馆应当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积极利用已经过了著作权保护期档案。对它们进行数字化转化并提供网上利用,既是对这些历史珍品的有力保护,又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5 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目的不仅仅是方便人们的查阅,还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将已经解密的档案信息来进行传播、扩散,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这也是数字档案馆的一个重要特征。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数字档案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网络向网络用户提供本馆收藏的所有权属于本馆的数字作品和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可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但是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报酬。数字档案馆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以后,应当立即删除涉嫌侵权的作品,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的服务对象。

6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之策

6.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数字档案馆在服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的情况。数字档案馆可以通过培训、讲座和BBS讨论等方式来向档案馆管理员和用户传授其中的法律问题,使其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减少知识产权侵权的人为因素。

6.2 建立与数字档案馆建设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些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档案馆法律体系尤为重要。在数字档案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司法实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借鉴国内外现行的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障权利人知识产权、促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长足发展势在必行。

6.3 技术支持

数字档案馆的正常运行最终要依赖于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1)加强权限设置,合法用户可以通过口令访问;或通过IP地址设置,限定某IP网段的用户可以访问。(2)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与数字签字技术,防止网络信息传输被窃取与破坏。(3)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使用户只能在屏幕上阅读,不能复制;要想复制文本,只有向作者申请合法使用。(4)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认证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向版权控制机构申请获得CA证书,成为合法用户。

参考文献

第4篇

2002年,为促进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开放利用,笔者主持制定档案扫描实施规定,率先利用现代化扫描工具开展重要权属档案的扫描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完成清朝、民国、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全部历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并出台了新形成权属档案的及时扫描办法,以目录数据为检索入口,档案资料分页查询,具有查询速度快,实现档案利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一、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内容

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数码摄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再运用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声音、录像等文件和索引字段存储于磁盘、光盘、磁带等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馆”。数字化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目录

编制目录是指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机构对归档的房地产权属文件材料进行分类编目,划分密级,编制检索工具的工作。由于采用计算机进行登记发证,各地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目录管理已基本实现了从簿式目录、卡片式目录向电子目录的转变,产权登记中的房屋所有权人、丘 (地)号、房屋坐落(街道名称、幢号、房号)、房屋平面图号,他项权登记中的权利人,公、检、法查封登记中的被执行人、查封冻结标的地址,合同备案登记的合同号、买受人、房屋坐落等条目均可自动生成电子目录,作为查询检索条件,只要定义好电子目录与图象库的数据库记录连接条件,即可根据要求立即检索到。

(二)档案扫描

档案扫描指将房地产权属档案内的全部资料按照一定的整理程序进行排列,然后使用专用扫描设备进行操作,最终形成完整的电子文档过程。根据《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属于建档范围内的文件材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权属登记确权、房地产权属转移及变更、设定他项权利等有关的证明和文件;第二类是房屋及其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权属界定位置图,包括房地产分幅平面图、分丘平面图、分层分户平面图等;第三类是房地产产权登记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房产登记申请书、收件收据存根,权属变更登记表、房地产状况登记表、房地产勘测调查表、墙界表、房屋面积计算表、房地产登记审批表、房屋灭籍申请表,房地产税费收据存根等。这些文件材料页面大小、纸张厚薄等不大一致,扫描建档中应有人工辅助过程,对于超大页面,可以采用工程扫描仪扫描,或低成本的数字照相方式。分幅平面图、分丘平面图、分层分户平面图已实现计算机制图的,可以直接转换为位图格式存储。如直接存储矢量图,查阅时还需要安装专门的工具软件,不利于档案的方便利用,并且归档后的资料已不能修改,保留矢量图已无必要。

扫描图像的存储有两种方式:文件方式和数据库方式。文件方式虽然简单易于实现,但在检索效率和安全性方面都得不到保障,只适合于速度、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小型档案库。即使采用数据库方式,当档案数量大时,如几十万卷档案的记录数就有几百万,方案设计时应注意选择高性能、大容量的存储系统。

(三)实现档案内容共享

档案内容共享是管理部门利用房地产权属档案的主要形式,实现档案基本信息在业务平台共享才能真正体现档案数字化的各种优势,及时为房地产权属登记、房地产交易、房地产纠纷仲裁、物业管理、房屋拆迁、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解决了以前利用档案的种种不便,可以使档案利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人同时查询档案不发生冲突。这些功能的实现,提高了使用单位工作效率,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

数字化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基本形式既有档案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普通档案不具备的特点。如信息的非人工识别性,对系统设备的依赖性,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的易改性等。因此,掌握数字化档案管理特殊原则很重要。

(一)登记全过程数字化是权属档案管理的基础

全程管理是指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数字化房地产权属档案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这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建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理念,包括档案管理的规则、方法、质量要求,以及档案从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各阶段活动统筹兼顾,以实现整个系统(软、硬件及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和最大效益。

(二)完整和真实是数字化权属档案的根本

真实性是指数字化档案的内容、结构在经过建立、利用后保持不变,与原始状态一样,完整性要求记录房地产权属登记活动的档案内容要件齐全,内容、结构及背景信息没有缺损。真实性、完整性既是一种观念,又是这种观念通过技术手段在管理中的体现,需要分别制定真实性、完整性的标准。

(三)可读性是数字化权属档案存在的意义

可读性指档案经过存储、传统、压缩、加密等处理后仍然能够以可识读、可理解的方式输出,并保持真实性。如不能保证档案的准确检索查阅利用,数字化档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保障档案的可读性措施应贯穿于全部管理工作的始终,要统一数字档案的存储格式、软件环境,准确保存加密文件的加密、解密方式。

(四)安全性是实施数字化权属档案的保障

安全性指的是系统硬件和软件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也指防止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散失、泄密。安全性保障应从制度着眼,技术手段着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坚持定期数据备份。

三、积极推进房地产权属档案开放利用

房地产权属档案一直以来或作为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移转或房屋变更手续查询所用,或作为司法机关办理房地产类案件查询证据所用,或作为解决历史遗留的房地产纠纷关键资料所用。适用范围比较窄,不对社会相关单位和房屋所有权人开放查询功能,明显制约了房地产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在房地产市场的流通、融资和交换功能,剥夺了房屋所有权人对自己名下房屋存在状况的知情权。对房地产登记部门登记行为的监督形同虚设。而且,房地产权属档案只有纸质化档案,未有数字化档案信息,也阻碍了房地产权属档案全面利用的步伐。《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地产权属档案,为房地产权属登记、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第5篇

乐平市新建年产3000万套光电产品和10万套自动化设备等新科技产业项目由广州众恒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德锐特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江西乐丰平光电产业有限公司运营。广州众恒光电创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LED智能照明应用产品全产业链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半导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销售额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工程照明灯具生产商,全球三大照明企业飞利浦、欧司朗、GE的战略合作伙伴,平均每1秒钟出厂2个灯。公司科研创新能力强,拥有超过120人的研发团队、500多项专利,平均每5天生产1项新专利。公司产品畅销欧洲、北美、澳大利亚、中东、东南亚、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68亿元,基中基础厂房建设20亿元,入驻20家企业总投资48亿元。

三、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810.33亩,总建筑面积697951.3平方米,总容积率1.292,总建筑密度41.25%,新建办公大楼1栋约13000平方米,新建宿舍楼10栋约57651平方米,新建专家楼1栋约1514平方米,新建食堂3栋约7200平方米,新建展厅1栋约9775.2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约44栋约660000平方米。将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工业工程照明研发生产基地。

四、建设周期

首期一年内将建成25万㎡厂房并投产,3年内完成投产70万㎡建筑并80%投产。本项目规划建设工期为36个月,自2021年6月启动,至2024年7月竣工。

五、主要产品

5年内将引入照明光电和电子信息企业约20家和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企业约10家,其中包括:LED照明应用制造企业集群:防爆灯具企业、LED投光灯企业、LED路灯企业、LED工矿灯企业、LED室内照明灯具企业、植物生长灯企业、橱柜灯企业、LED景观灯企业等制造企业;LED光源制造企业集群区:包含:COB功率型集成器件生产企业、小功率SMD器件生产企业、LED支架制造企业、LED封装设备制造企业等;LED专业配件制造企业集群区:太阳能板企业、灯具电池企业、精密模具企业、光学器件企业、智能灯杆企业、LED散热套件企业等;LED驱动电源制造企业集群区:智能电源生产企业、智能感应器生产企业、驱动IC半导体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设备企业集群区:工业用搬运机器人,工业用焊接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光电非标自动化设备等企业,

第6篇

关键词:资产监控;RFID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中需要一种标签来标示“物”在网络中的唯一性。这种标示可以是一组数或一组标示符,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手写的文字、一维码、二维码或电子标签等。现在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这就意味着资产监控领域迎来了新的纪元。

一、资产监控现状

现在的资产监控领域中,还是采用原始的方式,采用人工巡查监控。这种方式对于集中存放的形式效果较好,但是对资产地理上分布比较分散,就会大幅提高巡查成本,并且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确切情况。以银行对抵押物的监控为例,我国银行在对外办理借款业务时,为有效防范风险,比较普遍地采取了让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物办理抵押担保的方式。在登记过后抵押期内的抵押物一般不由银行统一进行保管和保存,但是抵押物的所有权在银行,这就有可能导致已抵押担保物出现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抵押人就对抵押物进行损坏、灭失、馈赠、转让、变卖、租借、重复抵押或其他任何方式的处分。这样就对银行带来经济上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就要对对抵押(资产)物进行监控。因为要对地理位置上分散抵押物进行监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造成了整个借贷抵押成本提高。

过去的资产监控通常就是在资产物上贴一张标签(常采用二维码),标示资产物编号、名称等。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对应资产有相应的资产管理人员或领用人等信息,这只能确保资产物与领用人的法律上的联系,但是并不能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监控。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只是将资产物上的标签换成了电子标签,使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采集,整体的管理方法并没有更改。

二、重要资产监控系统方式

因为有了电子标签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的应用,就可以采用新的资产监控系统进行监控。

(一)出入口监控方式

如果存放重要资产的环境比较密闭,资产物品出入都要经过特定的区域,就可以将资产物上贴上无源电子标签,并在资产管理系统中登记,在资产物出入的必经的区域中安装RFID读写设备进行实时读取,对出入设备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取。以基于ISO/IEC 18000-6C标准而设计的超高频(UHF)无源电子标签最远读取距离在15米左右,有效读取范围在5~10米左右,并且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标签。并且可以在标签内存储1024bit数据以上(如果搭配存储芯片可以达到2M或更高),所以在电子标签中,不仅可以保存资产物品的编号等,还可以保存一定的时间等其他数据。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的对一定范围内的资产进行有效监控。

(二)多点实时监控方式

在一些较开放的环境下,采用出入口监控方式就太适用,就要采用多点实施监控。因为RFID技术的普及,一个RFID读写设备可同时对多个标签进行读写,可以在某个区域进行多设备同时监控,每间隔一定时间对标签进行读取一次,确定资产物(标签)是否还在指定的区域,从而达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当然这种监控还要需要其他的监控手段例如图像采集。

(三)混合式监控方式

混合式采用出入口监控方式和多点监控方式的混合,在某个较大的区域内采用出入口监控方式,在局部小的区域内采用多点实时监控方式。例如:某实验室中所有设备都进行出入口监控方式,并对指定区域内的贵重设备(不易移动)进行多点监控方式。能够对资产物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三、与其它监控手段对比

其他监控手段有基于GPS和移动终端的监控方式,传感器一般采用震动或罗盘传感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大范围实施监控操作。但是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必须带额外电源,而且额外电源(电池)决定了采集设备的使用时间,往往使用时间在1个月左右就必须更换。GPS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在室内无法进行定位。

采用图像识别技术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特定物品进行监控,但是受光线、物体遮挡的影响大,并且图像识别算法复杂不易实现,需要硬件设备性能高等特点。

四、监控系统的实现

监控系统实现需要分为三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数据采集层最主要的是采集数据,例如通过RFID设备实时采集电子标签等。数据采集后需要经过数据传输层进行传输,在数据处理层进行数据的处理操作。在数据采集层中,监控系统采用固定间隔时间通过射频设备读取电子标签的数据。并不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通过网络设备(远程串口设备)将采集过来的串口数据转换为网络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中进行数据对比,根据设定好的条件进行反应,例如资产物离开指导区域进行短信报警等措施,可以结合基于网络远程图像采集设备进行间隔数据采集。

五、结束语

文中阐述了基于RFID技术资产监控系统设计,将电子标签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从而降低资产流失的风险及资产监控的成本。在监控系统中还要对软件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减少网络传输数据量,减少数据存储量方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 自动化 特色 专业群

电子信息产业是利用电子技术专门设计、研发、销售电子元器件以及电子设备的现代信息化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研力量的不断汇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与产业利润均位于世界前列。今后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是深入地方,由局部带动整体共同繁荣。为了让地方信息化产业更加有实力、有特色,建设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涵义

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在核心力量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技术。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基础专业扩大到相关技术专业的专业集合。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建立也是符合我国社会中各个行业岗位对于电子技术类人才的需求,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对人才技能的培养目标。随着近年来应用电子技术在电器、办公设备、银行设备、交通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更需要掌握知识全面、技能应用熟练的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我国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规模小、产业链完善的特色,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下,如果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通信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力量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的振兴。

二、建设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作用

1.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

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作为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进行建设,有利于整合学生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的职业技术能力。这对于让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专业技术的综合能力都很有帮助。这也适应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适应社会岗位发展需要、适应地方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

2.有利于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单元,其产业特色是产业企业密集,人才需求量大。这些产业单位有很多技术岗位空缺,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应用电子技术人员来弥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建设将会为这些单位输送这样的重要人才,为其提供最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有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力量做后盾,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才能够永保续航能力,提高生命力。

三、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策略

1.要有完善的专业群建设目标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建设要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为宗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从电子电路设计、电路板制作、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再到单片机电子程序设计的综合性电子类人才。人才培养侧重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方面注重开发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构建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构建,首先要以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专业的构建。主要包括四大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等。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字电子技术、PCB画板制作技术、贴片焊接技术、CAD制图软件使用技术的培养,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动控制、通信技术、DSP与EDA软件使用技术的培养,在通信技术专业上主要在学生的通信程序设计、无线通讯设备制作与调试上下功夫,在电气自动化专业要加强学生的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程序设计等能力的培养。

除了对专业的针对性进行划分以外,还要注意专业间的融合。可以多设置实验与实训课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各个专业的知识也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在专业群的构建中要善于将各个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可以设计课程设计,如设计一个单片机程序设计系统,让学生将程序设计、产品开发、焊接、制板等电子技术都运用起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群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建设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建设要分两大步骤进行。首先,要对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调研与考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专业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例如,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急需基层的电工技术人员,特别是焊接电路板、元器件贴片、电子元器件检测与维修等应用型技术人员。那么,在专业群的建设中就要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在系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要忽视这些基层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训练。

其次,要在培养体系建设方法上下功夫。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为宗旨的,就要多融入技术应用与实践教育。在建设过程中要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不同培养方法,例如,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组织电子知识竞赛、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大赛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产品设计思维。此外,在体系建设中也要会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提高体系建设效率。

第8篇

关键词:环境参数;自动检测;C8051;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3-0042-04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bout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or production

WU Jun-wei, LIN Ping-fen

(Beijing Embedded System Key Lab, Beijing 100022, China)

Abstract: The software design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8051 microcontroller-based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or production are analyzed. The system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design of upper, middle and lower computer software are propose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utomatic detection; C8051; software design

0 引 言

在实际生产中各个工艺的温湿度都有相应的标准,要对生产过程的环境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必须首先要精确测试。作者参加的一个实际项目主要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研制生产用环境参数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投入运行后,极大地提高了产房温湿度测试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

1 系统概述

1.1 系统的技术指标及功能

本文介绍的生产用环境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如下:

(1) 温湿度测试点数:4个车间,每个车间6~10点;

(2) 测试范围及精度:温度:0~80 ℃,精度:+0.5 ℃;湿度:0%~100%,精度:+5%RH;

(3) 显示方式:各车间内和主机房内分别循环显示;

(4) 通讯距离:车间和主机房之间的通讯距离不超过700 m;

(5) 数据记录:每过20分钟主机房内计算机记录一次,一昼夜存盘一次;

(6) 测量方式:各车间参数巡回监测,主机每过20分钟向各车间采集数据一次;

(7) 报警处理:对所监测参数进行超限判断,如超限,给出声关报警;

(8) 打印功能:可随时打印,也可整日打印。

1.2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系统采用分散式三级系统方案,即下位机、中位机以及上位机。下位机主要是每个车间内的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本车间内参数采集及显示,同时还将测量结果传输到主机房;中位机则主要负责从各下位机获取数据,进行综合显示,数据超限判断,报警,最近24小时数据保存等;上位机由普通x86微机承担,主要用于查询数据或对测量数据定时存盘以及打印等。

整个系统由传感器、下位机、中位机和上位机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各车间的温湿度参数经各自的传感器变换成电流传送给各自的下位机,每台下位机对本车间内的温湿度参数进行循环采集、处理、显示,当中位机寻址到该下位机时,该下位机通过电流环串行通讯方式传输给中位机。中位机与下位机是主从关系,中位机采用主动寻址方式收集各个下位机采集到的数据。上位机与中位机也是主从关系,当上位机需要中位机的数据时,上位机将通过并行口得到中位机汇总好的测试数据。

图1 系统结构图

图2 系统工作原理框图

2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2.1 软件功能

系统上位机软件主要用于实现5项功能。

(1) 查询功能

查询当前时刻前24小时内温湿度的测量数据和报警数据,以及当前时刻的温湿度测量数据和报警数据;

(2) 存盘功能

将24小时内的测量数据和报警信息存盘,以备将来查询;

(3) 显示和打印功能

通过系统随时显示和打印历史测量数据;

(4) 修改功能

可修改上位机系统时间和中位机内的时间、传感器好坏标志、报警上下限,以及下位机重新设置信息;

(5) 曲线和报表生成功能

系统可将24小时的数据自动生成曲线和报表。

2.2 软件组成

上位机软件用C语言编写,由三个源程序模块y-high.c,y-common.c,y-menu.c组成。其中y-high.c为主程序模块,y-common.c是大量子函数的集合,y-menu.c是人机界面函数的集合。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

图 3 上位机软件中三个源程序的调用关系

2.3 上位机软件主程序流程图

上位机软件采用子上而下的模块设计思想,从功能模块的划分开始,逐级细化。其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上机位主程序流程图

3 中位机软件设计

3.1 软件功能

系统中位机软件主要应实现的功能如下:

(1) 定时读取各下位机的测试数据(20分钟一次);

(2) 监测按键,当有键按下时,CPU做出相应处理;

(3) 循环显示各车间的温湿度测试数据;

(4) 定时显示报警信息;

(5) 及时响应上位机的通讯信号。

根据用户要求,设计时可选择功能3作为主程序部分;功能4、5由系统中断服务子程序完成;功能1、2由主程序的两个子程序完成。

3.2 主程序

系统中位机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中位机每过20分钟读取各下位机数据一次,中位机巡回显示四个车间的温湿度,每个车间有6个温度传感器。

图5 中位机主程序流程图

3.3 通讯程序

3.3.1 中位机与上位机的通讯程序

中位机和上位机的通讯协议是上位机与中位机的并行通讯采取主从关系的通讯方式,当上位机向中位机传输数据时,上位机采用查询方式,中位机采用中断方式;当中位机向上位机传输数据时,中位机和上位机均采用查询方式。

在中位机与上位机的通讯服务程序中,中位机的并行通讯中断子程序如图6所示。

3.3.2 中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程序

系统中的中位机与下位机的串行多机通讯协议约定如下:

系统中下位机容量为8台,地址分配为01H~08H;地址FFH是对所有下位都起作用的控制命令,命令各下位机恢复SM2=1的状态;制定中位机的控制命令代码,代码按00H,01H,02H,03H顺序设置,其它均为非法代码。

通讯服务程序中的中位机串行通讯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图6 中位机并行通讯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图7 中位机串行通讯子程序流程图

其中的中位机工作寄存器设定为:

R5:从机地址; R6:命令

4 下位机软件设计

4.1 软件功能

系统下位机软件所要实现的功能有:①循环采集最多24路环境温湿度参数;②进行软件滤波;③实现本车间数据的循环显示;④实时响应中位机的通讯要求。

4.2 软件设计

系统下位机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8所示。

系统下位机的功能主要是循环采集和显示车间内的各点温湿度参数值。一般情况下,下位机采用中断方式与中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5 结 语

本文从系统架构方面综合考虑了生产用环境参数自动检测系统的适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扩充性、操作简便性,深入分析了生产用环境参数自动监测系统上、中、下位机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过程。系统使用证明,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效益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NOERAARD Tammy. Embedded systems architecture,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engineers and programmers[M]. [S.l.]: Posts & Telecom Press,2007.

[2] KERNIGHAN Brian W, RITCHIE Dennis M.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M]. [S.l.]: Prentice-Hall,1988.

[3] 林伸茂.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经验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 吴金戎,沈庆阳,郭庭吉.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图8 下位机主程序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