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

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4 16:35: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

第1篇

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材频繁更换,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中专的音乐教材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新课程标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职业中专音乐教育同样适用。笔者在教学中也尝试了不少创新教学,但毕竟是农村职业中专学校,原有的教学就存在不少弊端,课程改革如何在职业中专学校中实施,我们从职业中专学校音乐课现状论起。

对本市几所农村职业中专学校教学的走访,初步总结了这么几个问题:(1)农村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前,音乐基础知识就差。因为乡镇的中小学专业音乐教师队伍缺乏,有的乡镇找不到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课就成了这些代老师的复习课,因此有的学生在入校之前几乎没有系统的上过音乐课。(2)现在的教育形式,更多的独生子家长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上高中教育。而基础知识差,接受能力吃力的孩子选择职业教育。(3)职业中专学校的音乐课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为方便、图省事,在音乐课上大多数只教教歌而已,很少进行基础教学、欣赏、乐器练习等方面与训练。音乐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评价标准只有一条:唱歌,而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考核,掩盖了许多噪音条件不好但具有很强音乐创造能力的孩子;(4)由于现在的职业教育,在校学习只有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一年。无形当中缩短教学时间。有的专业因为本专业教学内容多,根本排不上音乐课。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只能通过学校的一些娱乐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问题是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如何面对职业中专学校教学困难,如何迎合新课程改革,将是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只有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和探索,才能把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整体地全面的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我们应正视职业中专学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职业中专学校音乐课教学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①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学科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除了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外,还要在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情操,完善人的意志、品格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师应真正以素质教育为责任,解放思想,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把职业中专学校的音乐教育推向前进。比如音乐选材方面要针对专业性。铁路运输专业,可多选择中国民歌欣赏,各个国家的国歌辨析。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运用自如,到哪个站点,播放那哪个地方有代表性的民歌,简单介绍地方风俗特色。能够根据不同旅客的欣赏能力各异,随时更改音乐播放。比如小孩、老人多的车厢多播放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音乐 ,可以消除旅途的疲惫。这些的能力培养需要我们音乐老师有针对性选材,坚持不懈的多方面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聆听、鉴赏能力。

2.职业中专学校音乐课教学应高度重视"双基"教育

职业中专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喜欢音乐的爱好者。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职业中专的所有课程都应重视"双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合格加特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案。

音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尤其需要从小学习,从小练习。比如说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学习声乐、钢琴、视唱练耳、舞蹈等为技能科目的一个专业。入校时,她们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学习声乐,更没有摸过琴,对五线谱乐理知识知之甚少。而如今她们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必须从头开始学习乐理知识,还要求掌握一定程度,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才能运用自如。钢琴又成为必修课程,由于还有诸多的基础课程、文化科等,因此练琴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钢琴课技术性、实践性强,要求学生课后投入较多的时间在钢琴上操作练习才能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而且至今没有发现不学琴天生就能演奏好曲子,当然,不否定有天赋的孩子,但没有经过刻苦学习、系统传授,很难完成好作品。从这分析来看,"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牢固的"双基"教育,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的编创都是"空中楼阁"。只有注重"双基"培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素材,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音乐教学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3.职业中专学校音乐教学应结合本地、本校资源

②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面临着众多困难。比如学校设备,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质,教材不适应农村职专学生等等,但我们不可否认职业中专学校也有丰富的资源,如: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闽剧、山歌),同时,地理环境、学校现有的设备,也是职业中专音乐教育的资源。我们学校依山傍江,学校的后山有竹、木、泥等自然资源,这可是我们教师好材料,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或是让学生沐浴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欣赏优美的音乐,和着鸟声、水声,别有一番风味!

4.职业中专学校音乐教学应发挥部分家庭经济的潜力

随着经济发展,各校音乐教师帮助学生选购廉价、适用、易学的乐器也不再是农民的负担,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选择电子琴、古筝、木琴等。一般的家庭可选择经济实用的乐器,如:竖笛、口琴等。由于广大农民的家庭收入也出现了一些差距,由此也产生了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需要。经调查显示:现行的职业中专音乐教育也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及家庭的需要。职业中专学校应积极组织各项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小组,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这样才能在平衡音乐教育的同时,提高音乐教育。

职业中专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发展相对滞后,除了教育观念、教育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职业中专的音乐教育往往是照搬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而收效甚微。我们只能针对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对音乐教育观念、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展开科学研究,探索出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职业中专音乐教育发展的科学的教育思想路线,让我们职业中专音乐教育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兴趣;探究

8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带领调研组到威海市调研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他要求教师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破解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步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为此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相关的活动体验到快乐,感受到了美的真谛。让小学音乐课堂教与学的环节更清晰、更明了、更顺畅。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一言堂教学。学生只能够死板的跟进学习,被动机械的再现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教学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是一个打击,就更不用说是“兴趣”学习了。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如果仅靠“正经”的教学,是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为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小学生对“游戏”更是情有独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而且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音乐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音乐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音乐课特色的名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课堂教学的新鲜性和趣味性,让他们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二、让小学生学会从比较中发现音乐的“真谛”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视觉艺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发现音乐学习的真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获取”音乐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对物体性能及特征的体验、对作品的塑造体验。按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审美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等等。教师可根据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与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四、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审美情趣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一是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借助教科书上的音乐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二是伴之以听觉,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三是可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渲染气氛,增加审美情趣。

五、结合年级特点选好学生课堂音乐欣赏内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欣赏特点必须是内容富有情趣、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内容。为此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中年级的欣赏特点是要贴近生活,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有“参考资料”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欣赏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高年级欣赏特点是了解全貌,欣赏内容除了教材上的中国音乐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在于前者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育人娱乐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制作等方面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对于传统性音乐课而言,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对学生拓展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约束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进程。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经过课程改革之后,音乐课堂上实施互动设计措施已经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以此为研究方向,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展开分析。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现状分析

由于新课标的影响,传统性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听、唱、弹奏等等,不过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误区,对素质的重视度过度,从而使基础教学不够扎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强调重点。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时,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乐理知识及基础性技能,教师应在明确并运用新课标理念时,确保教学重点的精准性,促使音乐课堂有产生针对性的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语自有其道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一种现状就是学生不具备计划性的互动学习,课堂活动的展开时往往存在一定的混乱性,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时常提出部分缺乏营养的问题,在浪费课堂时间的基础上,无法对教学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从本质上来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不是简单的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应该是设计一些具备联系性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针对性的设计成效性较高的问题。此外,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全方位掌控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实现全面性、个性化发展。

二、互动化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1、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开展课程时应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应有的尊重,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掌握音乐课堂的主动权,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是构建互动音乐课堂的必备条件。为了全面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质量,应确保教师的教材及教具准备十分充分,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课堂师生互动性的影响因素,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十分渴求老师对自身的关注,所以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其教学活动中去,之后,教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应尽量融合多媒体或乐器等等,促使音乐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新鲜感,以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及激情,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贯彻师生互动教学里面,譬如设置师生、学生之间的歌曲对唱,运用科学化软件对学生或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估等,都是强化课堂互动性的重要方式。

2、构建优良音乐课堂教学学习气氛

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课堂是其中最主要的场所,所以,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尽可能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与放松的状态实施课堂学生,该种方式才能够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与完成课堂任务时,获取最优良的成果。此外,音乐课堂中影响师生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维持或确保教学课堂气氛的融洽。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人具备良好的情绪时,其思维方式及能力相较平常好,并且这时的记忆能力也非常优秀,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音乐课上所运用的互动措施获得最好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尽可能构建优良的课堂学习气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子啊音乐课上真正放松,并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注意力等特性缺乏,促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无法将注意力持久性的放在课堂上,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不够理想。以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嘀哩嘀哩》为例,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将歌曲放给学生们听,在听过之后,老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人能告诉老师春天派来的天使是谁啊?”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奖励或表扬,这样不但提升整体课堂气氛,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方式通过多媒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经由提问抓住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活动时,应将小学生自身特性及发展现状作为课堂设计的先决条件,当教学课堂真正变得开心、和谐、轻松时,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放松自我,身心舒畅,真正解放自我,融入到课堂中,随后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课堂才能说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力。

3、开展课堂讨论

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互动设计,其中所谓的“设计”并不仅仅指的时师生间的互动,同时还包含学生自身之间的互动,过去音乐课展开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经口述或黑板展开的,但这样传统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了,小学音乐教师应全力创新,对传统性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甚至直接,譬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运行时先构建几个合作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天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讨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及教学活动之中。经由这种方式进行音乐教学能够尽可能提升最终教学质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在音乐乐理方面的理解能力,通过讨论、思考、辩论、总结等方面充分掌握相关的音乐教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进行提升。

三、结语

互动是促使师生关系优良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育运用互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性与发展特色,不断创新、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了解音乐所散发的魅力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童琳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锦江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尝试[J].中国培训.2015(18):89.

第4篇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小学课堂 应用

音乐教学在小学课堂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塑造学生的艺术气息,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成为主要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运而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概述

研究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以往的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通过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在课堂上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唱歌,之后再逐渐学习乐器,并且学生主要练习的作品都是教材规定好的,老师的工作就是监督学生学习。然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文化教育背景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厌倦音乐课的现象。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突出内容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内心世界及对音乐的感悟。在表演中,人身体的各部位均会发出声音,因此被称为“人体乐器”。在教师的指导教育下,鼓励学生的各部位的灵活运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音乐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课堂的应用

(一)重视节奏的特性

音乐的节奏能独立地表达特定意义,它作为舞蹈、语言和音乐的共同部分,可以从节奏着手,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成一个集体。在小学课堂中,节奏在基础教学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和学生的心理、生理产生共鸣,运用单纯的感官感受,通过肢体表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的领会,同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各种身体、语言、舞蹈等节奏,增添学习乐趣,在欣赏课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包括独奏、齐唱、舞蹈、声势等方法,充分使用一切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即兴表演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因为乐器的操作简单,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单纯的和声特点,完全可以放任学生,让他们开始学习音乐时就能体会即兴表演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奏乐的灵活技巧。由于小学生刚接触社会环境,受影响较小,所以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创造性,当接触到全新的乐曲时,可以按照个人的体会,用简单的乐器敲奏出表达自己想法的音乐。

音乐创造力的培养,能带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对音乐结构原则和表现方式的认知。

(三)表达内心感受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情商的主要途径,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器官,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音乐此时的作用是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担任聆听者的角色。当一首音乐响起时,小学生会通过肢体动作和哼唱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这种随意性强、自娱自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宣泄。因此,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从传统文化着手

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把奥尔夫教学法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一些特色的文化形式,比如民歌、方言、童谣等,这种本土气息的文化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实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虽然理论概念相同,但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民族特色,制定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音乐语言的规律,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五)注重趣味性

玩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观点,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教材中选入的题材内容要容易被学生接纳,站在小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这种观念,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游戏的概念,使教学不止局限在学科本身,另外还注重学生美感、创造力、空间感、注意力等非智力的培养训练。尤其是教材和游戏的结合,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要点,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效率,加强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案例,在节奏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方法,首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三个部分:第一步是练习整体的节奏把握;第二步是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最后是练习拍腿和拍手。当每个分步骤都学会后,最后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把一首作品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学习,降低了记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把它当成游戏环节,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知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主要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素质和创造性的培养,努力挣脱音乐技术性的约束限制,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进而增强小学生自觉探索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群,曾洁.农村小学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1):174-176.

[2]张素格.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1):57-58.

[3]陈晓丹.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音乐时空,2013(02):106-107.

第6篇

关键词:说课 教研 联系 形式 方法

高校音乐教学法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主要是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教师如何教、又研究学生如何学,并探究音乐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极其发展规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高校的扩招,在他们求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的考核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学实践活动由授课转变为说

课,所以我们要加强说课教学法的研究,让说课教学法这门学科更好的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学者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课不仅要阐明教师的教学法,而且还要说明学生的学法。然后由听课者评析,做出相应的教学评价,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教学法要求说课者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洁扼要的语言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呈现给教学研究人员。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设计,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通过说课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应届生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够快速进入教师角色。

二、说课与备课、讲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的区别在于具体形式、内容、作用不同。备课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内容,怎样施教,采用什

么方式提高课堂效果。说课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教学。备课的内容要直接投入音乐教学,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作用,说课不直接表现课堂教学,只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导示”作用。

说课与讲课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两个不同阶段。在时间顺序上说课在前,讲课在后。内容上,说课是讲课的基础,是讲课最佳方案的一种研讨方式。而上课是说课的显现和检验。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通过说课研讨,提高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上课是教师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说课有小组和群体两种形式,上课只有一种:在班级授课。

说课与备课、上课有明显联系。通过说课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讲课效果,提高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和业务能力,还能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说课与讲课有相通之处,首先两者都要把自己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表述清楚,既要使听者易于接受,又要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说课更要求尽可能简明扼要,这就必须精心设计说课的内容和语言,不能平铺直叙,而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张有弛。该简约处一言蔽之,精髓之处则重彩描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脉络清晰、亮点闪烁,体现出教学创新、教学改革之亮点。

此外,说课活动也是说课者一次个人风采和智慧的展现,一位出色的教师应当善于运用语言和形体的艺术,像讲

课那样,在说课过程中以精炼的语言、饱满的精神和适当的幽默诙谐吸引和调动学生,提高他们就业的可能性。

三、说课的内容

说课之对于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种。

1、说教材

说教材,通常要说出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根据大纲、教师用书确定音乐基本知识要求、技能要求、主题思想教育的渗透等)、重点与难点。

2、说教法

说教法,主要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道理及其理论依据。说课人应讲清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渗透审美思想、培养技能、开发智力、训练非智力等因素。解说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确定在课堂上准备使用什么乐器及怎样充分发挥乐器在教学中的作用。

3、说学法

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所以说课应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说课人应掌握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依据相关的学习方法、音乐理论,说明指导学生“怎样学”及“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

4、说程序

主要说明音乐教学的具体思路、音乐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并讲清安排的理论依据。说课要侧重说理,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法的选择、学法指导、练习的安排,说课人不仅要说其然,而且要说其所以然,理要说得贴切明白。说课要讲究科学,努力创新。

四、说课的方法

1、讲述法

讲述法是说课者用简明、准确的语言,系统地将自己的说课内容表达出来,其作用是可以让听者对说者讲述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客观反映和有效提高说者的语言表达力和表现力。

2、讨论法

讨论法就是说出自己的设想和理论依据。其作用是能提高说课质量,可以发扬百家争鸣和学术民主精神,有助于培养探索、发现、推理、想象、分析的能力。

3、谈话法

谈话法的特点是由说者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听者针对说者的述说提出问题,再由说者进行答辩。这样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它可以帮助说者发现自己不完善的地方,取人长补己短,还可以促进双方能力的发展。

4、演示法

演示法侧重说者边说边运用乐器、声音、形体及语言直观地对某些内容进行演示,从而增强直观性,提高说课效果,体现了说者运用音乐美的能力和综合音乐素养。

5、表演法

表演法是说者通过整体的演唱(奏)、形体示范等,把说课内容变成立体的、形象的感觉,让听者感受到亲切、具体,而且印象深刻,并且,那些优美的造型、有节奏和富于表情的人体动作、悠扬的旋律、悦耳的歌声都能给听者以美的享受。

五、了解说课的特点,综合利用教学法说好音乐课

要说好音乐课,应了解音乐课的特点从教学法的实际出发,研究教学法,使说课教学法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

1、贯彻《音乐课程标准》、体现教学原则、明确教学目的。要说好音乐课,首先,应该把握好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原则、目的、过程、方法和理论依据等,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本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实际运用于教学。其次,使用什么教学法,明确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阐明所采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从实际出发体现特色,掌握技巧。因为有音乐综合课的说课,也有音乐专业的说课。虽然二者在教学原则上,都要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本学科教学理论和特点,去说明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但是对于音乐专业课,在说课过程中要根据音乐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法运用于说课。

3、挖掘音乐教学法说好音乐课。音乐课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音乐课的说课从音乐课的形式出发,紧紧抓住音乐专业的特点,重点说好技巧的训练目的和方法。在说课时,把讲述法、示范法、表演法等教学法充分结合起来。

4、音乐说课,是音乐教学法的一种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说课教学法已经进入到音乐教学法的教材当中,并且,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说课已经成为教学单位面试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对这一教学法的研究探讨,有利于加强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总之,说课教学法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潮流,是一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锻炼和提高教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广大高校音乐教师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立凡. 谈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改革[J]. 中国音乐教育 , 2005,(03) .

第7篇

关键字: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整合 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的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让学生在单学科中学到多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

一、音乐美术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听觉和视觉更像是同胞兄弟一样不可分割,因此我便想到让听觉和视觉这两个感官结合起来。在小学生音乐或美术的课程教学中,我们有意把两个课程整合起来,使得这两个感官达到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课堂学习效率。从音乐和美术之间的联系来看,我们不难找到小学音乐教育与美术的关联,以及怎样让这两者达到自然整合的目的。音乐与美术能激起人们心中美妙的遐想,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应该受到小学生的喜爱。但是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并不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热衷于美术课和音乐课,原因是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与乏味,一味地“讲、画、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因此,改进美术、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音乐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音乐、美术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一线音乐老师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音乐综合活动教学的探索研究》,音乐、美术老师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进行了美术与音乐整合的探索。

1.从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美术线条的联系入手

美术中的形状、色彩、线条可以达到不同的节奏效果,激发观者内心的不同感受。一幅优秀的线条绘画艺术作品,会给予人以长短、缓急、起伏等不同印象和强弱、轻重、刚柔等视觉感受。节奏性强的画面,在构图中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观者的视线会随着节奏流转,这样会使美术画面的瞬间性变为延续性,为作品增强生命力。

美术的线条是具有特定的性质和情感的,如同音乐也有着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一样。我在音乐课上引导学生尝试用美术的线条表现音乐。比如:当让学生欣赏《野蜂飞舞》这样进行曲形式的乐曲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有棱角的曲线表示它的速度快、节奏紧凑和旋律急速的上下波动;在听到《大海啊故乡》这种比较抒情的缓慢的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柔和的大波浪表示;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形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用垂直线条可以表现英雄形象和工业建设场景,这样有助于烘托形象高大、雄伟、向上、挺拔的艺术效果,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场景的巍峨气势。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第五交响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它表现这样的曲子;水平线条可以导致视线上下移动,达到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用横向联合线可以表现群众活动场面、农业生产和山水风光等内容作品,强调画面的辽阔、舒展,营造秀美宁静的气氛。在听赏内蒙古民歌《牧歌》这一类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它表现这些较平缓的歌曲;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可以用它描述一些反复较多,但每次又有新的突破和表现的曲子,如《小星星变奏曲》等。不仅是一种线条表示一首歌曲,其实大多数的歌曲也有不同的乐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更快地分辨一首乐曲中不同的乐段。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较快地分辨一首曲子的不同乐段,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美〕安德尔逊作曲的《顽皮的小闹钟》。

另外,可以在听到音乐时,运用美术的线条把音乐的旋律走向高低起伏勾勒出来,这样把看不见的音乐用可见的线条表示,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绪的起伏,这也是对于自己听到音乐的第一感受的记录。人的记忆是有时间效应的,听过一遍的音乐,有可能在听完后面的音乐而前面的已经不记得了,通过美术的线条就可以帮助学生回忆音乐,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歌曲《小鸟,小鸟》,再次欣赏歌曲时,让学生用笔画出歌曲的旋律线,看着旋律线演唱歌曲。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音高概念,就能较快地唱准歌曲音高。

2.从音乐的节奏、形象与美术绘画的联系入手

第8篇

但是,笔者在长期从事音乐教师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因为经常要带学生到基层学校实习,有机会接触到一线的音乐教师,了解到一些基层音乐课程的情况。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即便是在一些具有厚重民族音乐传统的地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民歌课教学也不尽如人意:要么是简单重复的教唱,要么是唱歌课变成了欣赏课,要么是民歌的教授变成了历史讲述……我们的民歌课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局?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基础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吉林省双辽市某小学、长岭县某小学、东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等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共对小学音乐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60份,其中有效问卷1940份,有效率达到97%。本文中的部分数据就是来自此次调查结果。

一、现状调查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有270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1482万;全省有914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20余万人,其中农村中小学生近260万人。这两组数字显示:农村中小学是吉林省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所在。农村学生居多,原本应该是民歌教学的便利条件之一,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一)教师对民歌的把握和教学现状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小学音乐教师中,专职音乐教师占60%;其中只有65%的教师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另外35%的教师为非音乐专业学历。可见,一线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非常不均衡。而在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那65%的教师中,在大学期间有针对性地学习或了解过民歌的唱法、韵味、唱腔的,又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民歌课堂上,音乐教师本人大都难以把握民歌的特征和神韵,也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和喜爱民歌。再加上受经济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不够及时,无法满足他们弥补自己民族音乐素养不足的主观愿望。有些地区由于音乐教师与学生比例达不到国家要求,音乐教师整日忙于超负荷工作,根本无暇顾及自己专业的进一步提高。以上主客观诸多问题,影响、制约着正常的音乐教学,特别是民歌课的教学。

在问及民歌教学的必要性时,参与问卷调查的音乐教师普遍认为这个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但同时又提出实际教学中的困难。首先,由于升学、教育评价标准等方面原因,长期以来音乐课处于“小课”、“无关紧要”状态,音乐课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民歌课更是在音乐课中处于若有若无的状态。其次,由于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原因,大多数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不足,而民歌教学也普遍缺乏示范性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不能够很好、很准确地范唱,所以给学生的感觉是民歌“不好听”。教师为了课堂效果和学生兴趣,往往把唱歌课中的民歌内容改为流行歌曲,使得以旋律、感受、歌唱为特征的唱歌课,失去了本来意义,学生失去了通过规范的音乐课学习和了解民歌乃至民族音乐的机会。

(二)学生对民歌的态度和接受情况

在吉林省,有95%以上的学校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的一至六年级,共有各种类型乐曲388首,其中中国音乐257首,外国音乐131首。在中国音乐中,民歌有56首,占全部中国音乐的27.1%,占所有乐曲的14.43%。可以说,教材中的民歌比例还是适当的,并且选用了很多优秀的各民族民歌、戏曲音乐,以及我国近现代的富有民族风格的创作作品,给音乐教师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教师随意删减和更改教材中民族音乐的授课内容的现象;很多学校出现了对民歌和民族音乐,教师不重视、学生没兴趣的尴尬局面。

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3%的学生表示,他们只是“偶尔”才会听一听民歌。33.7%的学生表示,对民歌“不了解”,“不会欣赏”。多数学生对民歌表现出一种漠视和存有偏见的态度,认为民歌“土”、“不时尚”,对民歌不感兴趣;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民歌、本民族的民歌有哪些等等。40%左右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的音乐课正式接触到民歌的,而有44%的学生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才了解民歌的。有48%的学生反映:自己的音乐老师只是“偶尔”讲一次民歌的知识。

这些情况说明:第一,学生普遍对于民歌和民族音乐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由于不了解而对民歌产生许多不正确的看法。第二,学生接触民歌的途径是多元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成为学生接触民歌或民族音乐的主要途径。第三,教师在课堂的音乐教学中,普遍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导致学生说不清楚教师是否讲过、是否经常讲授民歌的知识。

看来,目前的民歌课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自觉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目标。相当部分的音乐教师民歌教学成了“历史讲述”,还不足以吸引大部分的学生,不能使他们产生共鸣。这是我们的民歌课和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问题分析

之所以出现以上的局面,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一)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成受到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语言、宗教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杨民康著《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是体现某个民族文化性格和特质的重要方面。民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心理境界、审美情趣、文化特质,体现着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质。

让学生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唱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各民族民歌,在学唱和欣赏各民族民歌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接受各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用各地民歌的特色旋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指导学生对音乐本体的理解,力求发展学生音乐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个体经验的积累,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不能从这个高度去认识民歌和民族音乐教学,就难以在教学中真正理解民歌课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音乐教师缺乏对民族传统音乐的深入了解

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最为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民族文化的传统不可能只靠个别人之间的传承得以延续。利用学校这

个载体,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掌握和学习本民族音乐文化,这已在教育界内外形成共识。但是由于目前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在他们学习专业期间,无论是培养单位还是教师自身,都把重点放在了学习钢琴、声乐(以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为主)、相关理论和技能等方面,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往往只是一带而过。因此,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了解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涉及的范围和曲目都非常有限。

当你没有深入探索民歌的渊源、风格演变,没有接触民歌歌者的朴实与热情时,也就不能真正体会民歌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意义,无法准确、真切地表达民歌的韵味和风格。而当你真正深入接触民歌,用心、动情地歌唱民歌时,相信每一位流淌着民族血液的人都会被感动,并在内心升起一种责任感。如果音乐教师带着这样的丰厚体验回归音乐课堂,学生怎可能不被感染,不被触动?对于学生,正是片刻的感染和深深的触动,才会让音乐烙入他们的心中,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弥散、升华。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这样的体验,就不会真正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也不能启发学生唱好民歌。

(三)社会缺乏民族传统文化熏染的环境

首先,从大环境来说,人们在享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文化的全球化对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所带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民族音乐也面临着生存土壤被不断压缩的窘境,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实。

其次,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一直也受西方音乐文化为主的遗留影响,学校课程设置中“民族附加式”的现象依然存在。民族音乐缺乏社会有效评价、媒体导向、校园文化等强有力的支持,导致了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下降,通过中小学音乐课教育而自然形成的民族音乐受众严重流失。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便是现在被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些现代或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向民族音乐甚至民歌借鉴有益的元素。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还是具有充分的活力。也说明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核,完全可以在新时代以新的音乐形式来加以表现。关键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们,采取何种心态去看待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

三、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明确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

无论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还是根据新课标编写的《音乐》教科书,都把传承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主要教学目的之一。上文所述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中所选人的56首民歌,是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歌中精选出的,适于该年龄段学生演唱和欣赏的中国传统民歌精华,也是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所应掌握的最基本曲目和相关民族音乐背景知识。因此,音乐教师如果认为教材中的民歌曲目数量尚有欠缺,也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在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挖掘校本课程中乡土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是不能随意删减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有效内容,否则我们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目标实施就无法达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也将无从谈起。

“民歌音调与母语有着密切联系。”(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应从小开始,从唱歌教学开始,这也是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民歌里的久远的记忆、情感、古老的故事,都用歌声抒发。它有爱、它有恨、它有希望。在学生从小学习母语的时候,适当配合加入本民族民歌的学习,将会得到很好的民族文化教育效果。通过音乐进行人文教育,希望使受教育者在人性境界、人格修养上能有提升,使其得到良好的人性教育,这也是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在音乐教师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学习

要在基础教育中实现传统音乐的教学,教师是一个强有力的实施力量。当教师对传统音乐充满热爱,渴望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必然会在教学中注重传统音乐教学的元素。教师对传统音乐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是有效地进行传统音乐教学的有力保障。

对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阶段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现有的民族音乐课程,此外,应增设“民歌鉴赏”、“民歌演唱”、“民族器乐鉴赏”等方面的系列选修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选用“背唱百首民歌”、“听辨百首民族器乐曲”等形式,以积累大量的曲同,准确把握和比较研究不同地域风格特征。也就是说,未来的音乐教师所掌握的民歌曲目的数量应多于《音乐》教科书中的曲目数量。其次,学校在寒暑假期,定期组织采风活动,让学生(将来的音乐教师)至少有机会能够深入基层接触民间音乐,了解民歌生存的土壤和背后的悠久文化,聆听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家的演唱或演奏,从而对民族音乐形成全面认识,认识民族音乐的价值。

(三)对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更加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