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0 07:02: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融资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融资作为确保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以自身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能力作为担保,通过加入金融交易,以获得一定资本,是一种资金经营行为。融资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做好融资管理工作,就是符合企业资金需求,有效控制资金成本与资金风险,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内外环境变化迅速,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推行多元化经营模式,加大市场规模的扩大程度,有效控制企业风险,发挥融资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新企业融资准则环境下,如何强化企业融资管理,已成为值得探索与思考的话题。以下将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 强化会计报表的规范性
在当前新企业融资背景下,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企业以商业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就要向银行提供相关会计报表,银行通过对报表的分析,确定最终融资额度。因此,企业发展运行的财务状况,包括利润额、净资产以及现金流动状况等,都将对企业融资的授信额度产生影响;另外,会计报表也是企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并将审计、评估机构提出的报表评审结果,作为下一步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以当前企业提供会计报表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存在虚假信息;资产负债率偏高;会计报表涉及时间较短,缺乏参考性与对比性;企业重要收支事项或变革等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会计报表中的核算内容难以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因此,针对当前企业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改进会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
2. 发挥中小银行的重要作用
加速金融机制改革步伐,全面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通过整合社会闲散资金或者民间资本,实现资本最大效益,同时有效解决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主要为中小企业或者个体商户、家庭提供服务,在其拥有的客户关系链条中,可由管理人员深入收集重要信息,更好地掌握贷款方信用状况,进一步确保融资的安全性,减少融资风险,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保障。另外,支持中小型银行发展,可为民间金融注入全新活力。一直以来,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活跃,这与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密切相关。在新企业融资准则下,应加强对民间融资行为的规范与指导,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力量,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3. 积极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采取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大多以银行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难免引发各种问题,并将更多的风险集中在银行机构。虽然近年来,企业开始着眼股票市场的融资额,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整体融资水平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直接融资手段难以全面落实,主要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仍有所落后。以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经济来看,一般债券融资比例高于股票融资比例,但是我国发行的相关企业债券却仅为同期股票筹资的1/3左右;因此,在新企业融资准则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行债券市场的发展,启动公司债券,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直接渠道,优化企业健康发展。另外,与银行贷款或者发行股票等形式相比较,一般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更期待发行公司债券,以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推动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发展,有效控制财务成本,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
4. 增强成本与风险意识
其一,科学预测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对于不同筹资方式来说,资金成本、资金供应量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供求状况,提高成本意识,才能从根本控制成本;其二,对比、分析不同融资方式产生的成本状况;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或者混合融资等,从中选择最适应企业发展、成本最低的方式。其三,风险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筹资方式的选择方面,融资方式的不同,引发的风险也有所区别。例如,通过采取权益性融资,可以减少还本付息的压力,并获得永久资金,但是企业却需要出让一定的收益权;通过采取债务性融资,不需要出让收益权,但是却需要还本付息。另外,即使在同一种融资方式下,可能在不同时期产生的风险也有所不同。总之,强化企业融资管理,必须提高成本意识与风险观念,在合理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尽量控制筹资成本。
5. 严格审查并评价融资方式
当确定企业融资方案之后,需要对方案及策略进行及时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主要目标在于实现融资的平衡性,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融资规模、期限、用途及方法等;融资规模是否合适、融资结构是否合理、融资程序是否科学、是否存在闲置资金或浪费行为等。在审查具体融资方案过程中,应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其一,注重控制资金成本,合理规划资金来源所占比例;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在不同时期的负债承受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有所区别,因此结合企业发展变化,适当调整融资管理办法,增强实效性;其次,合理审查资金结构,在保障资金来源的前提下,确保融资结构的有效性、合理性;再次,提高融资过程的规范性,严格审查融资流程,确保融资方案的顺利落实,实现既定融资目标,发挥融资活动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6. 做好会计人员综合培训工作
任何制度与管理手段的执行,都离不开人的积极作用。因此,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对规范融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原则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树立遵纪守法意识,更好地落实新企业融资准则的相关要求,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树立法律意识,从思想、观念、行为上担起社会责任与使命,推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发展,发挥自我监督作用。另外,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符合法律法规操作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以企业发展全局为出发点,准确认定融资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的顺利落实。
由上可见,在新企业融资准则下,企业融资结构包括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部分。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积累,获得更多发展资金,控制融资成本与费用,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应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形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减少资金闲置与浪费,提高利用效率。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合理选择融资方式,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峰.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体制亟待转变[J].中国对外贸易,2011(2).
[2] 刘艳春.企业融资决策由于新会计准则而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 李义奇.从小企业融资难看金融体制改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
[4] 何经涛.通胀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8).
[5] 朱陶萍.企业短期资金成本的分析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
一、从信用缺失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
理论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涉及到中小企业自身资本金少、规模小、管理模式、经营机制落后、倒闭比率高等因素,涉及到现有金融体系中小银行不能满足、国有大银行不愿融资的体制的原因,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有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约,有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因素,也有当前资本市场排斥中小企业筹资的原因(梁峰,2000)。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揭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现实意义。同时认为,在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核心的今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资金发展壮大时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沉积了大笔资金缴存中央银行、转存上级行、过买国债或通过不正当渠道流入股市投机,造成我国投资需求不足、进而消费需求和总需求不足,为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就是信用缺失梗阻了资金的流动。信用的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关键(黄飞鸣,2003)。
对我国企业融资来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透明程度高,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在信用缺失条件下,银行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企业相比成本要高的多。同时,中小企业在无序的恶性竞争中产生的失信,令银行不敢对其提供资金支持,虽然中小企业中也有不乏信誉卓越的,但是在信用缺失的条件下,银行很难将其与其它企业甄别出来,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的今天,这一问题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林毅夫(2000)和江其务(2001)等提出组建民营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也有学者提议对国有银行进行民营化改革,增加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这些改革十分必要,但有一点应注意:民营银行也好,国有银行民营化也好,它们首先都应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现代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它们经营的基本原则,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下,任何一家银行选择融资对象时,只能以企业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资金偿还能力和信誉状况为标准。企业的成份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能说明企业的产权结构。一家民营银行会因为一些国有企业的效益好、信誉佳而向其大量贷款;一家国有银行也会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好、信誉佳而向这些民营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因此,国内纷纷炒作的关于放松私人投资者和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组建所谓民营银行的建议,并不一定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建立合理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化的市场运营机制以后,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国有银行完全能够满足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其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这可以从近年中央银行连续八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而商业银行“惜贷或惧贷”、“缴存和转存”准备金等行为上反映出来。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使银行在选择贷款企业时,很难获取该企业的信用状况记录和相应的信用担保,为了避免信用风险,银行就谨慎贷款。
对邱华炳(2000)提出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需要修改我国现行法律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仅限于国有企业的规定,允许中小型为主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以解决其发展的资金瓶颈。这不失为一副良方。但是,一个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首先要取得投资者的认可,否则债券会发不出去。而要取得投资者的认可,作为发债主体的企业要有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除了发债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投资收益、现金流量分布良好外,企业的信用状况、守信程度如何对取得投资者认可更为重要。在目前信用缺失的前提下,这一方案尚不具有可行性。
对王国刚(2001)和陈晓红(2001)提出的利用拟设立的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筹资服务的设想,从拟定的二板市场上市门槛: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有形资产不低于8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递增幅度不低于30%来看,将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挡在二板市场之外;能具备上述条件的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是不会很难的。即使通过二板市场中小企业筹资可行的话,在二板市场筹资成本之高也不是其理想的选择(从运行最为成功的美国NASDAQ市场的筹资费用高达筹资额13%-18%,且最低不少于30万美元,可想象我国拟设立的二板市场筹资成本),除非是像大量上市公司在主板市场抱着圈前的目的。从发达国家二板市场的功能定位为风险投资者提供退出场所和为上市公司继续发展壮大融资来看(林毅夫,2001),如果像股票主板市场那样,以更为宽松的条件为企业上市圈钱的话,有另外设立二板市场的必要吗?即使中小企业在二板上是融资可行的话,层层的上市申请、核准,没有良好的信用纪录能行吗?所以,笔者认为,在目前信用体系尚没完善状态下,二板市场尚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理想场所。
可见,信用缺失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通过企业债券市场、二板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的方案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必要前提,而使人们对未来有长期良好的稳定性预期,是构件信用体系的关键(黄飞鸣,2003)。在此基础上,根据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台湾的做法,整合现有银行资源,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二、借鉴台湾经验,整合银行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一)台湾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中小企业是台湾经济40多年来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在台湾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一般银行、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和民间借贷市场。台湾一般银行多属公营,与中国大陆国有商业银行相似,在金融业处于垄断地位。根据杨雅慧(1993)等人的研究,中小银行70%以上的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在中小企业总信贷融资来源中尚不足三成,并且多年以来没有提高;而一般银行用30%左右的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就占到了中小企业整个信贷融资来源的70%以上,且从1981-199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在台湾一般银行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这可能是因为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金融市场日益开放与发达,大企业更多地从本土和境外资本市场筹集所需资金。从中小企业的银行借款结构看,短期借款比率高达85%以上,足见银行贷款主要是用来满足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需要。从银行贷款方式看主要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
(二)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对照
1,国有及其他商业银行目前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目前国内企业资金来源中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约70%,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不到10%,自有资金比例也就20%左右;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由于基础比较薄弱,自有资金的比重仍然较低,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利润,不是被用于职工分配,就是被国家调走或创办新企业,早已形成银行提供全额流动资金的供给制局面,甚至在新建企业投资中全部为银行贷款的情况亦不乏见,企业成了做无本生意。这种过分依赖银行的习惯心理,目前甚至连民营企业也承袭下来,通过银行来实现“小钱办大事”的期望值非常之高。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民营企业比较低),也就是说,企业所有者权益只占资产总额的30%。自有资金中如果再扣除掉抵押贷款时的折扣,企业真正能够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贷款是非常有限的。由此可见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有相当大的夸大成分,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主“好大”的虚夸成分。
2,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但存在抵押难。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自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但目前这一信贷方式对想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存在相当大难度。一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二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利率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三是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标准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短,经常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为此在一个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
3,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存在两极分化。
作为经营风险的银行,本就应是锦上添花,而非雪里送炭。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各金融机构纷纷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其授信额度。这部分企业的贷款需求能够得到及时足额满足,甚至各家银行纷纷压低利率竞相争贷。而一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至于那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由于看不准好的项目和产品,即使它们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就一般而论,商业银行对贷款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要求本金必须偿还,只要有一个企业收不回本金,其他几个贷款项目利息都收回也弥补不了损失。如果说风险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可以有90%的失误率,普通投资银行可以有10%的失误率,那么商业银行的失误率就不能超过1%,因为风险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从较高的回报中弥补较高的失误,而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不过百分之二、三,1%的损失就差不多冲掉了该项业务的一半毛利,银行就会亏损。
(三)整合银行现有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看,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的不过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的。而居民个人资产中,80%是实物资产,20%才是金融资产。也就是说,整个社会资金中只有少部分进了银行,并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这一比较狭窄的渠道进入企业,且仅限于企业短期周转使用。企业有较大比例的自由资本,通过抵押贷款相对就十分便利。这与商业银行要求极高的安全性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反观我国,居民绝大部分金融资产都进了各类商业银行,其中大部分又为国有银行所掌握,而可供银行安全流出的渠道显然又太窄,银行被动集中了全社会的风险。这与资金所要求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多样化组合的特点是不相符的。
因此,为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长远看必须分流银行过多集中的资金,让更多的社会资金从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柜台交易、产权交易市场以及鼓励个人、家庭兴办产业实体等渠道直接进入中小企业而不只是银行一个通道。当前要解决的是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内部改革,整合现有银行资源对那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经营状况不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小银行数量少,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在国有大银行因对中小企业融资程序成本、信息成本高,而不愿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银行体制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都十分必要,但更主要的还是由持有大量可用资金的国有商业银行根本改变其经营机制,并设计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Berger和Udell(1998)研究发现,在英、美等国,中小企业通常用透支或授信贷款等银行信贷方式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国外的经验表明,传统的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的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此外,根据Bernanke和Blinder(1992)研究结果: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因此,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以下金融工具比较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如贷款限额、备用贷款承诺、循环贷款、搭桥贷款、资产支撑贷款、票据融资、贴息贷款、信用卡透支和金融租赁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发展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J].瞭望,2000(16).
[2]江其务.金融结构调整与民营金融的市场准入[N].金融早报,2001,2,14.
[3]刘沛.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南方金融,2000(4).
[4]邱华炳,苏宗华.民营企业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0(9).
[5]王国刚.创业板:如何看待民营企业上市[J].证券市场导报,2001(4).
[6]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二板市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板),2001(1).
[7]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2).
[8]黄飞鸣.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经济论坛,2003(5).
[9]林毅夫.新世纪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J].中国投资,2001(2).
[10]杨雅慧,等.中小企业融资及市场行销之研究[M].台湾:渤海堂文化出版公司.1993,35,37.
[11]Berger.,andUdell.,1998,EconomicsofSmallBusinessFinance:theroleofprivateequityanddebtmarketinthefinancialgrowthcycle,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2,613-673.
1.1资本市场发展迟滞,啄食顺序南橘北枳
啄食顺序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梅耶斯提出,他认为由于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的融资活动应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的顺序,这样才能最佳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规避融资风险。然而,啄食顺序理论建立在美国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基础之上,我国有学者经过研究考察发现,由于股权融资成本较低,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等原因,中国企业的融资偏好为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而股权融资对企业控制权的稀释和改变容易引发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马云围绕阿里巴巴展开的控制权竞争就是股权融资后的遗留风险例证。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企业实现债券净融资1.80万亿元,占同期社会总体融资规模10.4%,比重偏低。即使是企业融资偏好较高的股权融资方式,也因为资本市场较高的准入门槛将许多工业企业拒之门外。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新增142家(A股、B股),而当年新增注册企业则达到955454家,大多数企业仍然无法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1.2外部市场环境建设滞后,监管主体责任不清
GDP政绩观在很多时候使得政府的行政行为同市场行为绑架,混淆了政府作为市场监管主体的地位和职责,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冲动,从而对企业和实体经济形成权力挤出效应。2013年3月份,地方融资平台总体融资规模达到9.3万亿。据有学者估算,2013年上半年社会新增融资有近七成流入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而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规模的扩张一方面挤占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源,同时又造成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引发资本面严控,对实体工业企业造成了严厉沉重的打击。同时,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主体,也经常混淆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盲目越界用行政行为干预市场,在短期内确实因监管严格维护了投资者利益,但从长期看却因为行政干预过度而造成监管过严,一方面迫使不少企业转而取道境外上市,一方面造成境内上市企业过少引发投资者盲目追捧而形成股票泡沫,引发股市风险,最终损失的仍是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2、改善工业企业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2.1工业企业应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提高融资能力建设
工业企业应健全产权制度,规范企业治理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同时,企业应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健全风险评估与控制,规范企业财务活动,优化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产出和收益。工业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营战略,扩大市场范围,向国际市场进军,充分发挥出口融资作用。同时,深挖和经营自身资产价值,注重对企业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建设。随着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商品化,其报酬收益率已经趋同于社会平均收益率,只有无形资产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真正核心来源。企业应强化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的评估,拓宽企业可抵押资产内容和范围。如冶金企业可以抵押特许经营权获取融资。
2.2鼓励和发展金融中介,创新金融工具
首先,深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相对垄断性竞争优势,使得其在金融业务发展和创新中路径依赖化严重,业务创新动力不足,行政官僚作风浓厚。国有股权比重过大也使得高管权力失去制约,易引发高管金融腐败。因此,应通过股权多元化,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规范银行治理机构和权力监督体系,提高业务创新内在驱动力。其次,鼓励和发展民营银行和其他融资中介。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中小贷规模仅占信贷总额8%左右,银行的信贷支持显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2012年中国民间融资超过3万亿元,推动民间融资合法化,鼓励和发展民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合理运用民间资本才是解决工业企业融资困境的科学举措。最后,探索金融工具创新设计。金融机构应加强同其他行业的对接和学习,创新金融工具,如供应链融资、租赁融资、物流银行、项目融资、无形资产抵押融资等,拓宽融资工具可承载内容,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2.3发展货币市场,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遵循的是“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发展思路,货币市场迟迟得不到有效推动和规范,金融市场一直呈瘸腿走路的发展态势。利率市场化和企业融资需求呼唤货币市场改革,应积极发展和规范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等,加强短期资金融通,强化政策传导。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和融合,同时针对当前网络时代交易方式信息化、电子化而引起的巨额资金沉淀,应加强对这部份沉淀资金的金融创新和利用,如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据估算,当前余额宝规模在3000亿~4000亿左右,吸金能力可见一斑。同时,应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壮大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规范和完善新股发行、再融资、并购和资本退出机制,推动大公司做大做强。同时,注重“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和建设,鼓励园区企业到新三板市场上市融资,加强政策指引和规范扶持。此外,还应积极推进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建设,完善证券公司柜台交易市场,促进中小微型工业企业融资。
2.4明确行政主体权力界限,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明确行政主体权力界限,减少行政行为对市场行为的干预,提高资源市场配置自由化程度和效率。地方政府应明确合理的政绩观,减少通过短期大规模基建投资冲高GDP的经济冲动,转到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赢得长期经济效益的合理经济行为上来。地方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应减少不必要的基建投资,通过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强对企业融资的对接和支持。同时,地方政府应加紧配套出台和落实相关财税政策,促进银企对接,建设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给予工业企业发展支持。立法部门应加紧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结论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风险 管理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中小企业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创新发展成果。但由于其一般都是家族企业,结构较为单一,制度往往不健全,经营不够规范,资金流通运作不透明等原因导致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各金融机构信用监管体系也不够健全,导致违约率往往较高,这些原因都影响了银行授信融资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往往融资困难并且具有比较大的风险。目前,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已经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但其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要求我们必须认清融资风险的类型并加强对融资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存在类型
(一)法规政策上的不健全所造成的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产权制度上的创新,因此其需要国家在法律上对其产权的收益及其界限进行划分和维护。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不断的摸索改革当中,各项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大。以BOT项目的特许经营权为例,很多国家对其进行独立立法,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只是有些政府相关部门做出了一些规定如《关于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通知》等,但是这些规定没有进行立法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也比较混乱和麻烦。
(二)企业自身经营上所造成的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资金不够雄厚,对外部经济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并且其对政策的变化非常的敏感,再加上企业自身的问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中小企业融资上易出现风险。若在产品销售上也出现问题,资金链出现断裂,更易引起融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其本身先天不足,规避风险手段单一,缺乏竞争力,最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冲击,因此容易引起风险。风险出现后又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困境,形成恶性循环,从而更难实现融资,对其进行有效融资的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变大。
(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所造成的融资风险
我国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家族式企业,其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观念上缺乏创新,家族式企业没有严格的制度,资金流通管理不够透明,往往是一言堂。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为薄弱,对企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采取的措施往往比较滞后。中小企业这些管理上的问题对其后期的发展壮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在五年内会破产,超过十年的中小型企业仅占到1%,这些导致了各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时非常谨慎,企业方面不管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三、防范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融资方式及其比例
中小型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及盈利状况来确定融资方式和比例。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比例要恰当,权益性融资和负债性融资的比例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对各项融资的金额量和偿还期限都要有具体的认识和把握。对于债务资本要保证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够偿还利息,否则不但不能扩大企业规模,反而还需耗用企业自有资金,这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渠道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起始阶段,需要长期资金的投入,企业融资可以通过员工持股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在相关的融资策略上则采用风险投资方式。在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已经度过了开始阶段的难关,产品销售流通方面已经走上正轨,在社会上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此时该企业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此时可采用证券化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最后在企业的成熟阶段,企业为求稳定资金来源往往通过信用程度高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进行融资。
(三)强化经营者素质,加强对企业的融资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只是盲目的融资和投资,这样往往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对每一个资金项目的运作都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确定可行性方案才能有下一步的动作。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同时在公司内部需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加快健全财务管理的规则制度,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融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并且控制风险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中小型企业若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系统,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减小风险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各中小型企业应深入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提高所融资金的利用率,使中小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齐宗弟.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2]张延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浅探[J].工作研究,2011,(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融资;融资管理;融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120-02
作者简介:程婷(1986-),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赵寅珠(1981-),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融资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融资运行得是否成功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快速提升进程。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健康与否能够反映出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能。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担负着保障国民经济合理运行、微观指导的重要职能,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遵循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变化特点,才能适当地规避融资经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怎样及时融得资金来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又不至于因负债过多而形成较大财务风险,成为融资管理的关键。企业融资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需求合理,保证融资效益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量是越多越好,但也存在合理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范围。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量是保证融资效益的基本前提,也可以使融资量与需要量达到平衡,进而使充足的融资量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能防止过多的融资影响资金利用率。
(二)资金获得适时,保证投资需要
中小企业要根据资金的投放时间来合理制作企业融资计划表,进而使得企业融资和用资在时间上很好地衔接。假如过早地获得资金,就会使资金在投放之前闲置,进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实际负担的成本;假如资金获得被耽误,就会影响到中小企业投放资金的最佳时机和财务计划。
(三)寻求最优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租赁融资和企业自留资金。融资渠道不同和难易程度不同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各不一样。因此,加强融资管理将会降低融资成本,应结合各种因素选取融资方式和渠道,以寻求最优的融资方式或组合。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充分发挥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作用
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两部分构成:自有的权益资本和借入的债务资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权益资本能增强中小企业信誉和提高企业负债能力,无需偿还,融资风险小。有效的负债资本经营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给中小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其中,中小企业负债水平要和权益资本与偿债能力相匹配,从而规避负债过高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甚至是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水平大幅上升,宏观风险的加剧也迫使银行更加惜贷。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严重受创,各大银行纷纷提高了自身经营的谨慎性,采取了降低信用贷款额度等措施,进而使得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减小。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也难以从其他的融资渠道筹集到资金。
据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曾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8%,并且直接冻资超过3500亿元。而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部分银行甚至上调80%,很多银行还要求企业用存单质押,民间融资的利率也在大幅上涨。因此,资金使用成本过高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其融资成本。此外,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时财务报表不规范也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报表主要常见的问题有:报表时间较短;一些企业报表不真实,表面是亏损实际是盈利;资产的规模、收入的规模和盈利的规模不符合资金要求,资产、收入、利润规模太小;其报表科目核算的内容名不副实,也不规范;资产的负债率过高,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合理;一些企业报表没有合并,也就是说实际上建立母子公司,但是没有合并报表等。
三、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规定
监管部门除了对中小企业融资比例加以限制外,还应对融资的具体用途和时间间隔等加以限制。考虑不影响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争取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赢”的效果,并且,上市公司应该用制度、规定来规范再融资行为。
(二)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要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政府要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也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要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形式得以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才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
(三)报表要完善规范
银行的融资实行限额管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现金流量、净资产、利润额等有一定的关系。国际投资者也很关注企业会计报表,并且对中介机构要求进行审计,投资者要根据审计评估结果来决定其是否投资和投资额度。因此,中小企业财务报表要规范。
(四)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仅在10%上下,而银行间接融资在整个企业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这样,偏重间接融资的企业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2010年,我国上市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所占比重依然较小。我国应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并启动公司债券的发行,通过开辟新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培训
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开设培训班,使其进一步掌握企业财务管理政策与制度,并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有效强化自我监督,正确地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
[参考文献]
[1]杨鸿川.浅析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纵横,2011(13).
[2]李倩.企业融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
[3]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中小企业内外部融资环境不完善所造成的。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渡过了创业的初级阶段,并进入了一个增长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企业融资结果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壮大,因此如何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小企业应加大内部改革力度,苦练内功,优化融资的内部环境
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内部环境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集体企业要进行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二是要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据资金、设备、人才、技术、商品的不同,实行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做深,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三是要约束盲目的投资扩张行为。中小企业在项目投资前应进行认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多考虑不利的市场竞争局面,认真分析自己的竞争力,懂得节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四是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中小企业应按国家财会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能充分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加强日常会计记录,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增加企业经营及财务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危机。五是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高层领导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政策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内培和外引,真正建立起一支经营管理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人才队伍,满足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多元化需求,确保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强化银行竞争,促使现有商业银行逐步关注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一)改革现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及治理结构
银行改革相对于企业改革,已出现很大的滞后性,并已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造成不利影响。而银行改革的关键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改革。从改革过程“先易后能难”的原则出发,我们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相对简单,对宏观面的冲击较小,可以优先进行。但国有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心和支撑,对其改革的政治阻力和风险都比较大,因此国有大银行的产权改革则可以相对滞后。
目前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思路应该是将发展民营银行和改革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结合起来,对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造,这是我国银行业产权渐进改革的切入点。对国有大银行应逐步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股权结构调整。适当分散股权,采取将现有国家部门统一所有改为政府分级监管,吸收各类社会保障基金入股,吸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入股,公开发行个人股在境内外上市等方法将政府的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将政府持有国家股为主的股权结构逐步变为以法人持股为主的包括个人股、外资股在内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模式。真正按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改进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改变以行政区域划分为总分行关系的组织模式,以价值链为核心,按不同客户对象进行划分,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实现银行结构扁平化,使商业银行的服务更加贴近中小企业。
(三)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注重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创新,我们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独立审查人制度。主要依赖基层信贷经理掌握的各种“软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紧密型银企关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推行客户经理制,并赋予客户经理相应的权限,对200万元以下贷款实行独立审查人制度,操作程序比照个人贷款。二是推行中小企业综合授信额度,允许企业在有效期和授信额度内循环使用,随借随还,加速资金周转。三是专门对中小企业贷款设定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率(如日本银行为3%左右),以盈利补亏,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原始动力。四是在现有基础上合理下放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全额存单质押贷款、全额保证金的承兑汇票签发权。五是合理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
(四)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
为了了解掌握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在合法与合理的范围内鼓励商业银行调整战略,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五)积极鼓励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小额信贷机构
民营小额信贷机构的成立,可以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银行业格局,促使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增加金融市场竞争力,强化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
(六)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及银企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广泛搜集企业各类信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全面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应建立银企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金融机构信息共享,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三、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持与引导,营造一个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社会环境。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司法环境
从构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及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看,虽然目前有关部门已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担保法》等法规,但相配套的法律、政策缺失,整个政策法律体系显得原则而又单薄,执行时遇到了许多障碍和空白点。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细则,解决中小企业整体重要性和个体弱势的矛盾。二是修改完善《担保法》,引入动产抵押担保制度,扩大动产担保物范围,允许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担保物,允许在普通债权上设立担保,引入浮动担保制度,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通过引入新的担保方式,如所有权保留、信托收据、债权担保,浮动抵押、让与担保、集合抵押等,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这些担保措施或担保品种,开拓业务,保障权利。同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示性动产担保权登记制度,低成本、高效率地保护动产担保权人以及信贷交易各方的利益,增强信贷人放贷积极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健康有序地进行。三是及时出台《担保公司条例》,规范担保公司行为。对担保运行等关键内容、担保公司的定位、准入退出、行业标准、担保人员的资质以及担保实施形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损失理赔等作出统一的规定。四是建立再担保制度,积极营造债权流动化的环境。再担保制度有利于分散担保结构的经营风险,从而激励信用担保机构更加主动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五是修改或撤消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会计、统计、财政及税收等制度。
(二)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其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阻碍了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方式的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限度的政策性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这种方式效果明显。借鉴发达国家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经验,我们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应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有效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一目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应在完成政府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最大化。二是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性投资机构,应以财政出资为主,也可由现已成立的省地两级国资管理机构通过出售其拥有的国有资产而出资。四是建立法制化与制度化财政弥补机制。向信用担保机构及再担保机构提供资金援助,担保机构或再担保机构先可用其预提的风险准备金进行自我补偿每年的担保或再担保损失,不足部分由财政弥补。目前,需要考虑的是,要将财政弥补款列入每年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预算,设立风险有限补偿基金。
(三)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它主要应包括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更需要发展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二是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长期票据市场、租赁、典当等融资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
(四)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征信系统
目前迫切需要国务院协调和整合各方信用资源系统,加强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一套全国性的、有别于大企业的中小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个人消费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为各种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基础条件。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办法,制定科学、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实事求是地界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特别是要建立法人代表、控股大股东的信用等级评定,这是影响银行资金安全的关键。中小企业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可使信贷部门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获取中小企业以及企业主的各种定性定量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及贷款风险评估,降低贷款成本;同时可促使企业主和中小企业重视自身的信用积累,形成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五)成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中小企业事务
目前履行该项职责的全国最高政府部门是发改委的中小企业司,这样的设置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极不对称。建议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部级单位,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相对独立于政府,有效行使其权限,并授权其监督其他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六)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服务
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加强以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能力为目的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委托高校对中小企业的高层领导、经营管理人员有目的地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学习,学习现代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经济法规政策等。比如,最近浙江省人事厅在清华大学首次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培训基地,专门针对“草根浙商”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学费都有浙江省政府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可有效地扶持中小企业获得管理资源,使中小企业在管理现代化和合理化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也可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培养资金和人力不足问题。
(七)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商业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应将一部分管理工作社会化,通过建立专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选择、管理咨询、财务分析、融资需求、人员流动等提供全方位的商业化服务。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致可包括以下几类服务机构: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管理咨询和培训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等。从目前来看,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采取政府兴办为主,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功能的方法联合共建,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朱琳。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J]。企业科技开发。2005,(8)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融资渠道 企业管理 问题剖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融资之间的关系
应该来说,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融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既是类属关系,也可以是平行影响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融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规模、资金周转、发展多元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保资金链的充足,由上可以为原材料供给、人才投资等方面提供保障,由下可以保证企业的产品多样性、主营业务拓展、扩大规模等,所以企业发展自然很难省略融资环节。
当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存在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商业信用贷款融资等三方面形式,市场的整体融资环境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出现提升速度慢的问题。不同的融资活动有相应的风险,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意评估当前企业融资存在的风险问题,规避一些不必要的不稳定因素,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安全可靠地进行。
总而言之,不同的融资渠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了更多地为企业筹备资金,需要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拓宽融资渠道,选择合适企业发展得融资方式,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分配与管理融资资本,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面所述,企业财务管理与融资之间的关系较为特殊,融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的融资安全与规模得到加强,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内容,融资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使得企业发展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时下研究发现无论是企业财务管理还是融资,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无形中制约着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此分析如下:
(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资金管理方式欠妥。现今不管是什么职业还是部分,都存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亦是如此,需要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有资金浪费的问题,尤其表现在中小企业身上,这些企业由于是个人小集体创办的形式,较为看重自由性,进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中的科学性原则,有甚者更是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人员配置,当然难以提升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那么这样一来,这些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的中小企业因担保机制和融资平台的受限,难以从金融机构贷得足量的贷款,使得企业的周转资金出现问题,企业发展自然出现危机。
(2)会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基本有去落实,但是对其中的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实施力度等方面均有待加强。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进程中,涉及的资金也有一定的数量级,财务会计已然难以为继,需要转变管理会计的方式。遗憾的是,许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转型的口号只是停留在口^上,领导集权制问题仍然大规模存在,企业领导者可以直接干预财务管理,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科学进行。
(3)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银行融资方式在我国企业选择融资渠道中占的比例将近八成,作为我国企业进行融资活动选择的间接融资方式,银行这种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资金流通的风险,自然会拟定有着一定门槛的保护条款,于是,对于部分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其融资的难度大大提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恰恰是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所引发的,因此如果能不断地拓宽思路,将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拓展,将很好地解决融资受限的问题,并最终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提出三种改善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它们分别是:建立健全企业既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1)建立健全企业既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为了加强现有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把控,对企业发展中的经营活动进行细致管理;其次,企业要立足于实际,找准当前企业的发展水平与科学战略目标的平衡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差距,调整现行的财务管理;最后,对企业的资金来源及去向要管控好,同时配置专门的财务监督机制,保证企业财务不因个人意志而随意调支。
(2)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企业的文化建设中穿插必要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就财务会计的职能方面考虑,着重加强这方面人员的素质评估及培训,不断地转变与提高管理会计的水平。
(3)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是保证企业融资规模与融资水平不会处于被动局势的关键,为了转变以往银行融资的单一融资方式,从方式上来看,我们可以采取比如企业联盟、夹层融资、企业融资证券化来实现;而从企业自身资金管理模式来看,可以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管理,在融资前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立足于企业的现实,确保融资风险最低但融资资本最切合公司发展水平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红.对企业投融资渠道的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2]李玮博,彭勇.强化财会队伍建设,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 中外企业家,2016,(2).
关键词 管理创新 企业融资 对策 研究
一、引言
我国不管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对融资问题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很大一部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宏观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各种问题及矛盾,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目前主要制约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二、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企业的融资现状中内源融资作为企业融资中的主要方面,作为企业自身闲置以及积累等周转的有关资金、企业自身从内部进行集资等,这是企业的主要内源融资方面。但由于很多企业都存在经营的规模较小,企业的信誉没有保障,且企业的还款能力较差等问题,特别是这种企业的内源融资的规模还不成熟,造成企业的资金融资非常困难。
从整体上看,企业的融资中对于银行的贷款较难。对于企业来讲,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比较困难,银行较倾向于对优质企业信贷,对于长期贷款的比重不是很高,且攻击的结构出现失衡现象。从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对融资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更广大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企业的融资中直接融资的覆盖面积比较窄,且门槛较高。我国资本市场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和发展较晚,对于融资的方式和方法没有更加纯熟的经验。对于创业风险的投资和一些私募的股权投资都没有完整的资金链条,致使一些企业无法短时期里从资本市场得到资本融资。
三、企业融资困难原因的分析
企业的融资困难,从企业自身来说,由于资产的规模较小,自身缺乏许多税务以及业务等等详细记录。使得企业的各种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递给外界,使外界不能方便和及时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所以,造成基本上都是通过对企业的融资来判断企业的投资及决策,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融资,特别是外部融资,就必须对融资结构进行合理的选择。但主要还是从企业自身的融资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企业自身的风险较高以及企业的规模不大,是企业较难获得融资的原因。因为企业一般要想获得较高的经营利润,就要选择一些高利润和高风险的生产和经营项目。从而造成企业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加上自身的融资问题,造成企业的融资困难。
另外,由于企业的自身成长性差,对于市场的竞争能力不强。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的都存在经营的规模偏小,没有核心的竞争能力,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较为依赖,从而造成了企业的自身经营和成长性很差,且自身的市场竞争缺乏较强能力,使自身的融资水平处于劣势。
四、企业自身管理创新融资对策的分析
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要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把自身的精力主要放到核心技术上,使自身和企业员工为主的战略,对市场形成有效的控制。因此,从管理创新的方面来看,企业要进行经营战略的优化和创新,自身应转变经营管理的理念,才能使企业慢慢改变融资的困境。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也即核心技术与自身的规模优势,来达到吸引较多的客户订单以及更多的企业配套参与能力。其中,企业自身的市场形成主要靠两点关键:其一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其二为企业是自身规模和优势。首先,企业可以实现自身资源的集中,来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此确定自身的行业地位,然后再组织、发展一些配套的设施和企业,共同形成一种强大的联盟状态,再进行利润和价格的下调,使企业的客户以及配套商享受优惠,让利于客户,使自身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自身的业务和订单水平直线上升,这种通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使自身的经济效益提高许多,以价格的下降来使得企业的规模不断循环壮大,从而达到自身的市场战略地位。
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够让融资具有几个作用,主要是能够使客户通过预先和主动付款产品和服务,使企业增加了不少信用融资。而且,企业能够选择比较优质的客户进行营销和预售,使企业自身的坏账和负债能够减少许多,进而使自身的融资需求量降低。企业通过对供应商采用赊欠的采购模式,使得企业自身的融资压力减轻许多。由于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企业的资产也成倍增加,对企业的信贷额度以及银行的信贷风险都能有效增加,加强了企业银行贷款的能力。
企业应从自身产销流程的管理进行优化,使企业加快自身资金的流动速度,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这要求企业要建立一种零库存的观念,也就是说使原材料以及产品零库存的观念。对于零库存的市场销售观念,能够使企业有效地减少对流动资金的风险和占用,从而使流动资金加快运转,使企业能够增加产量并降低生产的成本。企业还应建立一种直销观念和扁平化的销售理念。对于目前的直销往往都是采用网络的方式,即网上预付全款的销售方式,这样使得企业较大程度地减轻自身的库存和融资需求,形成了万利而无本的优势地位。对于扁平化的销售就是使厂商和消费者中间的环节要减少,使得产品的成本降低,同时加快资金的流动,使企业的融资能力得到较大加强。
企业还可以通过创新的直接投资模式,运用销售额的固定比率分红来进行管理的创新融资策略。因为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人对直接的投资意愿并不明确。这时,企业可通过改进方法和措施,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得到优化和规范,从而长期树立起投资人的自信。然后对投资人的分红方式进行简化,运用固定的销售比率来进行分红。要通过这种税后的利润进行分红,一般都是要求股东要对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监督、审计,实际情况中投资人通常很难有精力对财务进行监督、审计,无形中也就削弱了投资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所以,采用固定的销售比率进行分红的模式,使得企业法人与投资人事先约定好分红比率,并付诸合同,也就是说投资人通过每年产值进行计算,使经营者不能在产值上造假,且又增加了经营人员的内部成本控制能力,加大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成本愈低而利润愈大,使得经营方的收益不断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