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8 17:23: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咸阳 旅游业 城镇化 互动发展
0前言
新型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高级社会形态,城镇化的产生与发展受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第三产业等三大力量的吸引。大量经验表明,以旅游业为主导拉动和促进城镇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旅游业发展。咸阳市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传统产业发展潜力有限,旅游资源却得天独厚。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既满足当地经济提升,又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以新型城镇化作为支撑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越高,旅游业发展也就越迅速。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和谐发展,必然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稳步增长。
1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机制概述
1.1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驱动,也是我国未来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合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经济发展更多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推动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
2012年,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规划与建设,总面积882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县(区)、23个乡镇、总人口90余万。定位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以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为西咸新区核心区建设,特色小镇点缀,建立全新的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使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取得平衡。以文化旅游、田园风情、关中民俗为特色建设生态田园小镇、生态田园新城、历史文化基地。
城镇化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成为实现西咸经济尤其是咸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1.2旅游业对旅游城镇发展的推动效应
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人的流动性特点;(2)强大吸引力特点;(3)终端消费特点;(4)产业带动特点;(5)口碑传播特点等。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能极大地促进人口的聚集、经济的聚集、资金的聚集,推动城镇化快速地实现。旅游业对旅游城镇发展的推动效应主要表现在动力效应和社会综合效应两大方面。旅游产业需要的是相对高端的服务,要有一定的接待设施、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吃住行购物娱乐等等,各种设施配套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促进城镇化升级。同时,旅游业有提升城镇价值的综合社会效应。对提升城镇的品牌、改善城镇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居民休闲生活品质,尤其推动旅游城镇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效应巨大。
1.3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镇化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高级社会形态,随着“西咸新区规划”等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大规模实施,西部地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要突破传统工业经济推动模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正成为推动咸阳城镇化发展最现实且最有效的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高速有序推进,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咸新区的五个新城的规划建设,就是在新型城镇化思路的指引下,在交通、人才、信息、环境、特色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这五个新城中,每个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遗存众多,文化积淀深厚,通过特色小镇、重点镇的建设,实现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引导城市资本、城市消费进入农村,通过文化资源挖掘、休闲旅游等方式提升城镇附加值。使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相融相生。在科学规划建设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融入了旅游的产业设想和元素。新型城镇要达到的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之目的,正符合了现代旅游业资源消耗低、绿色特征显著、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性可持续后劲足等特征。
2咸阳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现状
2.1咸阳旅游业发展现状
咸阳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中部,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咸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地热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使咸阳赢得了“中国第一”的美誉。全市现有文物点近5000处。同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各县市独具特色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咸阳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淳朴的民俗民风,已初步形成了一历史文化为主体,以养生保健和休闲娱乐为支撑,乡村旅游等其他旅游项目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日益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聚集地。2014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其中,接待乡村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但是依然存在着思想不够重视、保护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灵活等因素,影响着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挥。使来陕西旅游的游客,只知西安,不知咸阳的尴尬境地。
2.2咸阳城镇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咸阳市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但发展水平仍待提高。咸阳市2013年常住人口494.22万人,城镇化率46.55%。属于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此阶段城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且城镇化的进程将积极促进咸阳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虽然咸阳近年来城镇化水平呈逐年提升趋势,但从全省范围看,与省内其它地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3年咸阳市城镇化率高于上年1.3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4.7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7.18个百分点。在全省十一地市区中低于西安(72.05%)、铜川(61.25%)、杨凌(58.01%)、延安(54.03%)、榆林(52.79%)、宝鸡(46.7%),排第七位。纵观两者对比数据,总体来看咸阳城镇化的整体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弱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如果两者不能互相和谐发展,将会对咸阳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咸阳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问题分析
3.1旅游业自然属性与城镇化商业属性冲突
商业化既是城镇化的原始动力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高度发达的商业化依赖于农业的原始基础和工业化的发展成果,创造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新模式。旅游业虽然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但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业,以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根本,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不应当过渡商业化。过渡的商业化结果必然招致旅游人际关系的恶化,旅游资源的商业化和旅游活动的庸俗化。因此,旅游具有一定的反商业化特征,特别在遗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旅游的反商业化需求和特征更为显著。咸阳的旅游发展对人文景观具有依赖性,失去了自然属性就失去了旅游生命。而落后的经济基础,注定了城镇化进程中脱离不了商业化发展模式,现代城镇化发展中两者的矛盾尤为突出。
3.2旅游业与城镇发展用地规划之间失配
随着国家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到来,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必将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重头戏,咸阳首当其冲。城镇化发展中最核心的要素―土地资源尤为重要,城镇发展用地增加必然导致旅游用地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旅游业和城镇建设没有做到有机协调、合理科学规划,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必将形成激烈竞争。咸阳市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爬坡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建设道路很长,提升旅游服务职能,延展旅游产业链条需要更多的用地。据调查统计,201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42平方公里,2015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92平方公里,五年间用地速度增长达20%以上。而且,咸阳市目前审批需求以城镇居住用地、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发展用地较多,而园林绿化、道路用地比重较低。
4深化咸阳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策略分析
4.1完善旅游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咸阳市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周秦汉唐古迹遗存丰富,加之咸阳市又是近现代红色革命的摇篮,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泾河、渭河绵延全境,巍巍嵯峨山横亘北麓,地热资源丰沛,自然旅游资源无可比拟。但由于咸阳市地处西部内陆,思想不够解放,经济欠发达,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意识跟不上、资金投入不足。除了乾陵、茂陵、汉阳陵等国家级旅游景点规划布局及开发以外,其余丰沛的旅游资源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及管理,基本处于局部保护,无序开发利用的局面。
随着西部大开发、尤其是2012年《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的批准,咸阳市旅游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才揭开了新的篇章。之后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决定》,咸阳市随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咸阳市旅游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才驶入了快车道。西咸新区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理念来进行规划建设。在彰显文化上,以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历史遗存带为依托,建立历史文化保护特区,建设国家级秦汉文化展示区、国际化生态文化遗址公园。在生态建设上,以河流为依托。将水系引入建设用地,建设大面积湿地公园、水景公园。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建设生态田园小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对马栏革命旧址、安吴青训班等红色旅游基地也进行了规划建设。
4.2完善旅游城镇基础和配套设施
完善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良好的服务功能,是吸引游客、树立高品质旅游城镇品牌及形象的关键。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配套建设,包括软件和硬件建设两大部分。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旅游城镇服务功能的核心理念。在提升旅游城镇的容量、环境、秩序、主体功能等要素上下功夫,以适应现代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求。首要是优化旅游服务体系和多元旅游相关产品的供给;建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各种安全救援保障体系;旅游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人性化的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升旅游产业的生命力。其次,在文化、生态、治安等方面强化引导,多挖掘本土民俗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内涵和特色。对自然资源,应首先保护其原始性和生态性,使旅游回归其健康之本性。二是,在城市交通、通信、排水、商务会展、生态环境、文化设计、大型场馆、停车场、消防设施等软硬件上下足功夫。旅游城镇要达到初始设计之目的,必须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上提质和完善。三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保证资金充足使用。另外,大力鼓励民间投资、企业投资等多渠道投资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
4.3打造旅游业品牌
旅游城市、旅游城镇、旅游景区日益成为旅游市场促销的主体。市场是旅游业的命脉,旅游业所具备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均须以旅游市场的运作而达到游客的需求和经营者的投入与产出之目的。因此,旅游品牌已是公认的旅游产业软件之一。
咸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地区差异明显,旅游资源互补性很强,我们要充分挖掘,增加互动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挖掘丰富多彩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客参与的民俗、饮食、传统手工艺制作、养生保健等内容。要做到留得住人、留的下客。在旅游项目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这一“朝阳产业”的新品牌。
5结论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作为基础,运用相关理论,仅对咸阳地区两者的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咸阳市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西咸新区建设规划,城镇化与旅游业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总体以城镇化为主导。
2、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在新型城镇化思路指导下,城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旅游业起主导作用。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在开发旅游资源和人造景观的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促成了新型城镇化基础的发展;通过规划、资金、人才的有序流动,一个新型的城镇化雏形展现出来。富平的陶仙坊、礼泉的袁家村、兴平的马嵬驿、泾河新城的茯茶小镇就是实证。
参考文献:
[1]Chad・R・GTourismtutorial[M].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ology press,2003.
[2]LikorishLJ,JenkinsCL,Introduction to Tourism[M].Beijing:china tourism press ,2002.
[3]董宪民.陕西导游[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2.119-120.
[4]王新越.中国旅游化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5]咸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J].咸阳市委市政府,2015.
[6]咸阳市统计局.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报[J].咸阳市统计局,2015.
[7]王亚奇,陈学刚,关丽萍.新疆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