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4 16:35: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云计算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7年前,Thomas Jenkins出版了业内第一本有关企业内容管理的著作。当时,关于企业内容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Thomas Jenkins在其著作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内容管理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后来成了整个行业的标准。
按Thomas Jenkins的话说,《云时代的内容管理》一书将为云计算时代企业内容管理的发展确立新的标准,它能让更多的企业用户对企业内容管理的范畴、功能等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他预测,2011年,《云时代的内容管理》的读者将超过100万。
回归“主机”
虽然云计算的大规模兴起是从2008年开始的,但是云计算依托的一些核心技术,比如并行计算技术、网格技术、虚拟化技术等已经有多年的应用历史。因此有人认为,从技术层面上看,云计算并没有创新,只是将现有的相关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而已。还有些人认为,云计算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云计算既包含技术上的创新,也包含商业模式上的创新。”Thomas Jenkins表示,“事实上,与云计算相关的许多核心技术确实已经应用了多年。云计算的一个目标是,让那些不具备专业IT知识的用户也能轻松获得快捷、低成本和高效的服务,这与过去主机所能提供的服务有相同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是主机应用模式的一种延续和扩展。”
但是,云计算应用与主机应用之间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Thomas Jenkins举例说:“在云计算架构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双向交流的,而这正是主机应用所不具备的。”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一些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部署云计算应用,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在对云计算解决方案进行测试,但是更多的企业对云计算还是持观望态度。这些持观望态度的用户,有的担心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有的担心大量投资于云,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应有的回报。
Thomas Jenkins明确表示,云计算能够让企业用户获得良好的回报。他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现在大部分企业中的服务器利用率都非常低,平均只有10%左右,采用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后,服务器的利用率可以提高50%甚至更高,同时还能节能降耗,降低系统的整体拥有成本。
第二个例子,企业采用云计算架构以后,可以减少重复存储的数据量。采用云计算技术之前,企业通常会为一份数据制作多个副本,有时最多可以产生7个副本;采用云计算技术之后,只要在云系统中存放一份数据即可,重复的数据可以用数据指针代替,从而减少了数据存储总量,同时节省了网络传输带宽。
第三个例子,一个全球知名的金矿公司把一些对开采金矿来说没有价值的地理信息到网上,没想到一年后,许多互联网个人用户利用这些“无用”的信息获得了新的更大的价值。Thomas Jenkins表示:“让云资源发挥其价值,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须聚合众人的力量,比如通过社交网络等方式。”
卖产品还是卖服务
云计算有三种服务模式,包括SaaS(软件即服务)、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从中国用户的情况看,采用IaaS模式的比较多,采用PaaS模式的比较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厂商目前还是以销售云计算的硬件和软件产品为主,而基于云计算平台进行应用开发的比较少。
Thomas Jenkins表示,Open Text公司的产品线十分齐全,在云计算方面主要以提供SaaS产品为主,同时也可以提供IaaS解决方案。
“用户最终选择哪种云计算服务模式,关键看实际的需求是什么。”Thomas Jenkins分析说,“未来,SaaS、IaaS和PaaS会同步发展。企业可以依据自身规模大小、能力大小、应用习惯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云服务模式。比如,一些有财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可以选择IaaS方式,而一些小企业可以选择SaaS模式。在云计算时代,云服务提供商将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一个内容管理软件厂商,Open Text在云计算时代可能要面临一个新的选择:继续卖产品,还是转而卖服务?
“我们既要卖产品,又要卖服务,两者兼顾。”Thomas Jenkins斩钉截铁地表示,“这其实是客户的要求。比如,有的用户愿意自己构建整个IT架构,因此它会采购相关的软件产品。我们发现,有些用户先构建自己的IT系统,然后再逐步把应用和数据迁移到云中去。”
赛门铁克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nrique Salem曾经表示,SaaS业务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5%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Thomas Jenkins表示:“传统的软件销售是按许可证收费的,而SaaS是按年收取服务费的,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很难预测公司SaaS业务收入的比例。”
内容管理范围更广
在云计算时代,企业内容管理最大的变化在于,需要管理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15年前,Open Text就开始做云计算的研究,只不过当时还没有云计算这个名词。当时,应用以互联网为中心,不同应用之间的内容交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Thomas Jenkins表示,“15年之后,大量移动工具出现,社交网络盛行,大量分散的数据逐渐集中起来。”
以前,数据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里。现在,大量数据产生于包括iPad在内的大量移动工具中。对移动内容的管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Thomas Jenkins似乎并不担心此问题的发生,他表示:“即使是产生于移动工具中的数据,最终还是要被传输回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保护的。iPad也要与云进行连接。对于企业内容管理来说,核心还是数据中心,有效的内容管理还是要在数据中心里进行。”
不要忽视信息的安全性
在云计算时代,是不是所有的企业用户都必须采用云计算服务呢?Thomas Jenkins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一个企业如果已经构建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IT系统,就像拥有了一座设施齐全的房子,那么就没有必要急于过渡到新的云计算架构上。许多用户通常把新业务放到云计算架构上,这也是混合云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有些用户在购买和享受云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企业内容的管理。Thomas Jenkins表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业务规则和内容管理制度,而盲目地构建云计算系统,那么通常会导致业务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关键词 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关键技术 商业模式
1 引言
自2007年末,Cloud Computing开始频繁出现。2008年初,Cloud Computing开始被翻译为“云计算”。云计算在中国萌发的短短几年中,其概念迅速被发酵,并已上升到国家信息化战略层面,而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发力备战云计算服务的形势下,云计算各级产业链逐步完善,短短几年云计算就风生水起。
云计算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是新产品,应称为一种新技术。而云计算的服务对于用户而言,用“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因为云计算最终是为了将企业级的计算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变成如同电力一样的服务,从而降低公众和企业获取信息服务的成本,并提升应用的便利性。
2 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的架构可以分为服务和管理这两大部分,服务部分主要以提供用户基于云的各种服务为主;管理部分则像公司离不开董事会一样,提供核心管理。
2.1 服务部分
服务部分共包含3个层次。其一是软件即服务(SaaS),这层的作用是将应用主要以基于Web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其二是平台即服务(PaaS),这层的作用是将一个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其三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这层的作用是将各种底层的计算和存储等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从用户角度而言,这3层服务是独立,但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三层则有一定依赖关系。比如一个SaaS层的产品和服务不仅需要用到SaaS层本身的技术,而且还依赖PaaS层所提供的开发和部署平台或者直接部署于IaaS层所提供的计算资源上,而PaaS层的产品和服务也很有可能构建于IaaS层服务之上。可以通过图1窥其一斑:
2.2 管理部分
虽然和前面云服务的三层相比,熟悉云管理层的人非常少,但是它确实是云最核心的部分,犹如人的首脑一般。与过去的数据中心相比,云最大的优势在于云管理的优越性。云管理分成3层9个模块,分别是用户层:用户管理模块、客户支持模块、服务管理模块、计费管理模块;机制层:运维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容灾管理模块;检测层:监控系统。
3 云计算关键技术
云计算孕育在近年半导体、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基础上,而摩尔定律促使硬件价格以指数级速度下降,加速了大规模部署硬件基础设施。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如虚拟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也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逐步具备规模化商用条件。并行计算夯实了云计算松、紧耦合相结合的技术基础;分布式计算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能力,降低了硬件需求;虚拟化技术则从软件发展到软、硬件配合,效率更高。上述技术的逐步成熟驱动云计算快速发展。
3.1 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即服务器虚拟化,是云计算底层架构的重要基石。在服务器虚拟化中,虚拟化软件需要实现对硬件的抽象,资源的分配、调度和管理,虚拟机与宿主操作系统及多个虚拟机间的隔离等功能,目前典型的实现(基本成为事实标准)有Citrix Xen、VMware ESX Server 和Microsoft Hype—V等。
3.2 数据存储技术
云计算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因此,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必须具有分布式、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目前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有Google的GFS(Google File System,非开源)以及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开源),目前这两种技术已经成为事实标准。
3.3 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的特点是对海量的数据存储、读取后进行大量的分析,如何提高数据的更新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随机读速率是未来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最著名的是谷歌的BigTable数据管理技术,同时Hadoop开发团队正在开发类似BigTable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
3.4 分布式编程与计算
为了使用户能更轻松的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服务,让用户能利用该编程模型编写简单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目的,云计算上的编程模型必须十分简单。必须保证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和任务调度向用户和编程人员透明。当前各IT厂商提出的“云”计划的编程工具均基于Map—Reduce的编程模型。
4 云计算商业模式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宽带用户不断增长的内容访问需求对电信网络的出口和传输的压力迅速增加,构建内容中心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相较于传统内容中心服务器,云服务器可以降低硬件维护和整体的运维成本;可根据不同服务器应用的不同,分配不同配置的云服务器指标。做到物理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利用率;物理服务器与现网络中的各个区域实现物理连接,可以在宿主机内分配不同区域的云服务器;可方便对云服务器文件进行备份,云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迁移也很方便,故障几分钟即快速恢复;低能耗,绿色环保,单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云服务器,降低了物理服务器的使用数量,服务器能耗降低、制冷能耗降低,既绿色环保,又符合当前提倡的低碳经济。
基于上述的优势,构建基于云计算的内容中心将成为云计算的重要应用模式。关于云计算,虽然人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以Amazon EC2和Google App Engine为代表的公有云,但是对许多大中型企业而言,因为很多限制和条款,它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大规模地采用公有云技术,可是它们也期盼云所带来的便利,所以引出了私有云这一云计算模式。私有云主要为企业内部提供云服务,不对公众开放,在企业的防火墙内工作,并且企业IT人员能对其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与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相比,私有云可以支持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降低IT架构的复杂度,使各种IT资源得以整合和标准化。在私有云领域,主要有两大联盟:其一是IBM与其合作伙伴,主要推广的解决方案有IBM Blue Cloud和IBM CloudBurst;其二是由VMware、Cisco和EMC组成的VCE联盟,它们主推的是Cisco UCS和vBlock。
电信运营商在构建云计算内容中心时,从其企业管理、安全等方面出发,私有云是必然选择。可以通过购买商业解决方案,如购买Cisco的UCS和IBM的Blue Cloud等方案来一步到位。通过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构建集约化的运营商级综合内容服务平台,通过虚拟机技术建立统一的服务接口,通过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业务的运营管理,借此大幅缓解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出口成本压力,短期内以低成本极大丰富网内内容资源,改善用户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综合内容服务平台根据用户需求与资源情况,对互联网主要内容应用进行缓存,减少重复内容(流量)对网络出口的占用,平台对外网资源的复制由单一服务节点一次完成,服务节点间的复制时机与数量,要根据内容请求频率、文件大小、存储空间与带宽条件进行综合权衡。缓存内容通过平台对用户进行就近服务,在网络带宽、机房环境等资源条件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靠近最终用户,可以采用省公司核心机房作为云虚拟机的节点机房就近部署,提高用户的网络服务体验。在发展基于云计算的内容中心时,还应关注建立健全完整的业务模式,整合存储、计算、网络、用户、渠道、计费、收费资源。通过开放的API,为内容服务商提供统一、标准、便捷的增值业务开发接口,使其可以容易的使用整合后的资源开发业务,其只需考虑内容服务的创意,其他资源由运营商提供的标准API提供,进而提升电信网络的价值和主导地位。
关键词:云计算;广播业;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84-02
一、引 言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毫无疑问,科技互联网的时代,日新月异,新的概念、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当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WEB1.0时代的时候,美国科技巨头已经引领了这个伟大的创新世界并且进入了WEB2.0时代,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来临之际,很多注定改变人类发展轨迹的新技术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绽放着璀璨的光芒。毫不夸张的说,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将大规模的网络信息进行存储和整合,于是云计算技术的观念应运而生。
网络广播是指通过因特网作为传播介质,供给音频服务的广播媒介。网络广播经过因特网的传播媒介,然后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广播服务站点,再通过服务器,运用各类节目的播放软件,将音频节目播放至网络,把声音传送出去。来访者在计算机上通过互联网下载接收软件,经过软件访问固定服务站点,收看、阅读、收听广播传出来的内容。在信息爆棚的今天,整合纷繁复杂的信息,将是摆在网络广播面前最迫切的问题。
二、何为云计算
何为云计算?云计算主要是指提供资源的网络,从技术角度来讲,一般认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Technologies)、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来向用户按需服务。“云”就是提供资源的网络。但是这个定义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它阐述了云计算是指把一些网络资源,按需向用户统一提供,而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中获得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概念。“云”可以说就是一个拥有巨大资源的信息容量池,用户无需将这些资源信息存放在终端,而是通过网络到“云”中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云计算就是通过网络提供用户所需的存储空间、计算力、信息服务和软件功能等;其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甚至秒级的伸缩能力,有着非常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网络的尖峰流量,并根据终端用户服务能力的需求即时增加或减少到适当服务节点的数目。
三、云计算技术与网络广播结合的优势
云计算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在各个方面都有着相当突出的特点,而网络广播业作为传统广播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也必能有一番大的作为。
1.庞大的存储能力。“云”是由若干个服务器组成的“资源池”,这种“资源池”是可以无限扩容的,海量的语音文件需要具有强大存储能力的资源池做后盾。
2.计算能力。云计算技术具有庞大计算能力,它可以支撑网络用户的多种操作需求。例如,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在线听广播、语音BBS、语音百科等且互不影响。
3.安全性。云计算的模式由专门的云计算服务专员管理安全问题,这样大大减少了数据丢失和病毒入侵等麻烦。
4.通用性。云计算不仅仅停留在某种特定的应用上,也可以扩充至任何需要的应用中。并且不同的“云”之间是可以互相访问的。
5.廉价移动终端。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用户将不需要功能复杂的终端,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功能简单的小终端。低廉的终端机无疑会大幅度提升入网人数,进而提升网络广播业的潜在用户数量。
四、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广播业务
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以及发掘各类用户的潜在需求,则是广播行业最应该关注的。云计算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技术革命,以其庞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用性以及安全性等为网络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根据网络广播业容提供者属性的不同,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媒体提供内容;(二)用户提供内容(俗称的原创类)。
(一)媒体提供内容
在媒体提供内容上,广播业的服务类型主要有在线收听、热门广播收录以及教育等。
1.在线收听。顾名思义就是提供在线收听广播的服务。这个服务可以从两个方面提供:一方面是将传统广播业的热门频段做成在线收听的频段,现在很多电台都有这样的服务;另一方面,就是开创一些专门的在线收听的音频节目,这些节目只能在互联网上收听并且也可以进行听众互动,但不在传统广播中播出。
2.热门广播收录。对于当下热门的在线收听的音频根据不同内容进行收录,尤其是重要的新闻、音乐、故事连载类以及教育类等音频。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音频分类的时候,需要对原始音频加以编辑使其精炼,修剪的部分一般是收听率下降的部分。
3.教育。专门聘请一些各个领域的专家,根据时下热门的教育板块,开辟教育咨询、授课等服务。例如,法律、基金、股票、保险、语言学习、政治、历史、公务员考试等方面的内容。值得说明的是,音频收录比视频收录更简单、方便易操作,成本也相对低廉。
(二)用户提供内容(原创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表达欲望,而越来越多的图文、视频信息多多少少使人们有些视觉疲劳。音频信息,则完全不需要时刻注视屏幕,在选定板块之后,可以戴着蓝牙耳机做其他的事情。同时,发表音频文件也非常的简单、方便,只需要录音之后发送即可。
用户提供的广播业的内容主要可以按照地域和内容这两个方面来划分:
1.地域划分:音频信息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个地区的方言不尽相同,这可以说是音频信息的一个缺点,它影响到了音频信息的理解。但同时,也可以说这是音频信息的一个优点,它加深了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团结,也是方言学习的好方法。
2.内容划分:按照内容来进行划分,广播业的服务类型主要有:
(1)新闻。每天发生在普通大众身边的小新闻也是非常多的。用户可以将这些新闻以语音的方式收录在自己的便携式录音设备上,然后再到网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比使用文字更简单、便捷。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用户也可以在智能终端上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例如,Macbook笔记本,iPad、iPhone、iMac Air超薄笔记本等。值得说明的是,日常琐碎的小事情、小新闻,反而更能引起用户的兴趣,更具可听性。
(2)故事连载。一般分为原创故事和非原创故事,用户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小说、童话故事等以音频形式投放到网络上,也可以将自己原创的童话、小说、散文等投放到网络。
(3)教育。用户可以将自己擅长的各个领域的内容以音频的方式到网上,其内容可以是政治、语言、语文、诗文、基金、股票、学习心得甚至是游戏教程等等。
(4)音乐。时下很多的音乐爱好者,他们都喜欢原创歌曲,但是又苦于没有方便、快捷的方式与听众分享,而音乐专区则刚好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原创热情。的音乐可以是原创音乐和非原创音乐,原创歌曲的需要处理好版权的问题。
(5)语音百科。一方面,喜欢问为什么的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越来越依赖搜索服务,而在观看词条的解释时,往往有生词,这影响到了词条的理解。另一方面,成年人在某些特定场合需要快速的查阅某些词条,不方便长时间的盯着计算机屏幕以获取信息。语音百科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词条的语音解释。在内容提供上则是由广大用户网友共同提供的,涵盖到教育、语言、科技、网络流行语、文学、地方用语等等。这种方式与维基百科相类似,只是维基百科做的是文字解释。
(6)语音bbs。根据调查,很多网友把看帖子内容作为一种消遣娱乐,但是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又非常容易产生疲劳,但是不看又欲罢不能。而语音bbs则刚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语音论坛的运作方式和传统论坛基本相同,只是用文字替代了语音。值得说明的是,帖子的语音设置应该默认为(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当用户点击标题,会自动播放该标题的内容,如果此时有网友跟帖,则会自动播放跟帖内容,已经的跟贴内容则要点击播放,也可以设置贴子的顺序播放,即贴子内所有音频信息按时间顺序自动播放。
五、总 结
云计算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互联网革命,是一次大的科技浪潮。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或者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无一不想搭上云计算的技术快船,到达浪潮之巅。
然而,目前云计算在国内的运用尚存在许多障碍和问题,比如用户认知不足、标准缺失、数据争议、服务质量难以规范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云计算在网络广播业上的发展。作为对技术不敏感的网络广播业来说,应该要充分审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审时度势,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迎接实现网络广播云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充分利用云计算再创广播业的第二轮高峰。
参考文献:
[1] 李晨,郭丰.美国政府云计算战略试图在全球保持领先优势[J].世界电信环球采风,2011(6).
[2] 倪万.“云计算”的媒体应用及核心价值[J].编辑之友・传媒(月刊), 2011(9).
关键词:云计算;多媒体;媒体云;云媒体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1.08.002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技术,其目标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各种计算服务和存储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等服务模式。云服务供应商主要提供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利用互联网实现存储服务和计算服务。通过使用云计算,用户可以像使用“超级”计算机那样从云中获得服务。用户把数据存储在云中,而不是存储在自己的设备上,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数据。通过在更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上运行应用程序并在云中配置软件,可有效减轻用户在本地设备中进行全部软件安装和频繁升级的负担。
在Web 2.0中,网络多媒体是以服务的形式兴起。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媒体服务,多媒体计算已经成为一项受人瞩目的技术,它可以生成、编辑、处理、搜索各种媒体内容,如图像、视频、音频、图形等。对于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无线网络的多媒体应用和服务而言,由于同时服务数百万网民和移动用户,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对多媒体云计算的需求也非常大。在这种基于云的新型多媒体计算模式中,用户可以在云中分布式地存储和处理多媒体应用数据,不需要在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上安装全部媒体应用软件,进而减轻了用户对多媒体软件维护和升级的负担,避免了在用户设备上进行计算,延长了手机的续航时间。
挑战
云多媒体处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下面介绍云多媒体计算面临的几个基本挑战:
(1)多媒体和服务异构性。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和服务,如VoIP、视频会议、照片共享和编辑、多媒体流化、图像搜索、基于图像的渲染、视频编码转换和适配、多媒体内容传送等等,云必须为数百万用户同时提供不同类型的多媒体和多媒体服务支持。
(2)QoS异构性。由于不同的多媒体服务具有不同的QoS(服务质量)需求,云必须提供QoS配置功能并支持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服务,以满足不同的多媒体QoS需求。
(3)网络异构性。由于不同的网络(如互联网、无线局域网、蜂窝网等)具有不同的网络特性(如带宽、延迟和抖动),云须提供与网络环境相适配的多媒体内容,以便将数据以最优方式传送到具有不同网络带宽和时延的各种设备上。
(4)设备异构性。由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如电视、电脑和手机)有着不同的多媒体处理功能,包括CPU、GPU、显示器、内存、存储器和电源,云须拥有多媒体适配功能,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设备。
对云中的多媒体计算来说,由于严格的多媒体QoS要求以及整个互联网范围内大量用户的同时访问,云中同时突发的多媒体数据访问、处理和传输会在应用云中产生瓶颈。当前的云计算通常分配一个用户定额的计算(如CPU)和存储资源,这对一般数据服务非常有效。但是,对多媒体应用来说,除CPU和存储要求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带宽、延迟和抖动等方面的QoS要求。因此,使用互联网中的通用云来处理多媒体服务,可能会产生不可接受的媒体QoS或用户QoE(体验质量)。移动设备的内存、计算能力和电池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它们对利用云来处理计算和通信之间矛盾的需求更大。据预测,对移动应用和服务来说,云计算可能会成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具体说来,在移动媒体应用和服务中,由于多媒体功率要求和无线信道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对移动多媒体应用和服务的云计算QoS支持变得比互联网更难。总之,对云中的多媒体计算而言,关键是怎样通过(有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供QoS配置并支持多媒体应用和服务。
为满足云计算对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无线网络传送多媒体服务的QoS要求,我们引入了多媒体云计算这一概念,如图1所示。具体地说,我们提出了多媒体云计算框架,它采用云计算,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供多媒体应用和服务,并拥有QoS支持功能。我们把多媒体云计算分为多媒体云(媒体云)和云多媒体(云媒体)。媒体云主要研究如何使云为多媒体应用和服务提供QoS支持。云媒体则重点研究多媒体怎样在云中执行内容存储、处理、适配、渲染等任务,以最好地利用云计算资源,进而为多媒体服务提供高QoE服务。图2阐述了媒体云服务和云媒体服务之间的关系。再具体一些,媒体云提供原始资源,如硬盘、CPU和GPU,这些资源由媒体服务提供商(MSPS)出租给用户。MSPS利用媒体云资源来开发多媒体应用和服务,如存储、编辑、流化、渲染等。
在媒体云中,我们提出了媒体边缘云(MEC)结构以降低时延,其中媒体内容和处理根据用户位置被推到云的边缘。在这种结构中,MEC是一个子云,数据以物理方式放在边缘。MEC在边缘存储、处理和传送媒体数据,以实现更短的延迟。媒体云由多个MEC构成,可通过集中或对等(P2P)方式对其进行管理。首先,为了更好地处理MEC中各种类型的媒体服务,我们建议按照属性将类型相似的媒体服务放在一个服务器集群中。具体来说,我们建议使用DHT(分布式散列表)进行数据存储,同时使用CPU或GPU集群进行多媒体计算。第二,为提高MEC中的计算效率,我们建议对GPu或CPU集群中的多媒体应用和服务采用分布式并行处理模型。第三,在MEC的移动/边缘服务器上,我们建议对异构移动设备的媒体服务进行媒体适配/代码变换,以实现高QoE。
媒体云需要具备下述功能:(1)为拥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种多媒体服务提供QoS配置和支持;(2)分布式并行多媒体处理能力;(3)具备多媒体QoS适配功能,以适应各种设备和网络带宽。
在云媒体中,云媒体应用和服务既可以全都在云中进行,也可以部分在云中进行。对于前者而言,将由云来完成所有的多媒体计算,适用于终端处理能力较弱的手机。对于后者来说,主要问题是怎样在云和端之间分配多媒体计算资源。
云媒体
云计算的出现将对多媒体内容的整个生命周期产生深远影响。如图3所示,典型的媒体生命周期由采集、存储、处理、分发和展示组成。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有拥有专业设备的专业机构才能采集到优质媒体内容,媒体内容的分发则依赖于硬拷贝,如胶片、VCD和NDVD。近十年里,低成本商用数码相机和便携式摄像机的上市,促进了用户生成媒体内容的迅猛增长。最近,cyber-physical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提供了一 种新的数据采集方式,明显提高了媒体数据的容量和多样性。在“Web2.0”大潮中,用户现在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互联网分发或共享数字媒体内容。YouTube的巨大成功展示了网络媒体的流行程度。
在云计算时代之前,媒体存储、处理和分发服务由拥有专有服务器群的不同服务供应商提供。现在,各种服务供应商都可以选择成为公有云的用户。公有云“量入为出”的模式将在极大程度上便于小型企业和多媒体爱好者们进行相关使用。对小型企业及个人用户来说,他们只需为使用的计算和存储量付费,而不需要仅仅为了峰值负荷就要维护―大堆服务器。云使用工具可以提供潜在的无限存储空间,使用起来要比购买硬盘更围方便。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媒体存储和共享、制作和编辑、编码转换和适配、媒体渲染、以及搜索与社交媒体。
存储和共享
云存储的优点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设备上访问自己的文件,也可以与好友共享文件,好友们更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相关内容。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云存储的可靠性要比本地存储高得多。云存储服务可以分成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和面向开发人员的服务两类。在面向消费者的云存储服务中,一些云供应商部署自己的服务器群,而一些云供应商则基于用户提供的物理存储设备运行服务器。IOmega是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云存储服务,它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存储服务,从而只提供付费服务。AllMyData用1GB的主机空间换取用户的10GB空间,其主要投资是软件或服务,如数据加密、分段和分配及备份。Amazon S3和Openomy是面向开发人员的云存储服务。AmazonS3是“只针对使用项目付费”的典型云,它没有最低收费,也没有起步费用,而是同时按存储容量及每GB带宽来收费。在Openomy中,文件纯粹按标记整理。Openomy的特色是拥有一个可以公开调用的API,并把主要重点放在标记上,而不是典型的文件系统层次上。对于通用云供应商来说,以Microsoft Azure为例,还允许开发人员在其顶部构建存储服务。例如,NeoGeo公司就在Microsoft Azure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数字资源管理软件neoMediaCenterNET。
共享是云服务不可分割的重要功能。从传统意义上讲,只有共享内容的发起者和接受者同时在线,并拥有高数据速率连接时,才会发生多媒体共享。现在,云计算把这种“同步”过程转换成“异步”过程,使得一对多共享变得更加高效。共享内容的发起者只需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把内容上传到云存储器中,然后把超级链接发送给要接受者即可。因为云一直开通,所以接受者便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该内容。基于云共享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命名、寻址和访问控制。
通过媒体流化,可以实现音乐和视频的瞬时共享。与通过流化服务供应商专有服务器群运营的传统流化服务相比,基于云流化的服务可望实现非常短的时延。这是因为云供应商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部署了大量的服务器。在本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基于云的流化传送方法。在基于云的流化传送结构中,与[6]中的视频流化结构相比,媒体云/MEC采用分布式媒体存储模块为数百万用户存储压缩的视频和音频流,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QoS适配模块,如手机、个人电脑和电视。虽然基于媒体云/MEC的流化结构为云流化的QoS配置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但仍有许多科研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考虑到云网络属性,需要开发一种新的云传送协议。
多媒体制作是编辑多段多媒体内容的过程,编辑的重点则是把来自不同多媒体源的多个片段组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制作和编辑工具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离线工具,如AdobePremiere、Windows Movie Maker:另一类是在线服务,如Jaycut。离线工具提供的编辑功能较多,但客户端通常需要维护编辑软件。而在线工具虽然提供的功能较少,但客户端通常不需要软件维护。
一般来说,制作和编辑耗时较长,多媒体内容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云则可以大大提高制作和编辑的效率,为客户端提供更多的功能,因为它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地域分布广泛的存储资源。在本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基于云的在线多媒体制作和编辑框架。用户将在这个框架中的媒体云内进行编辑和剪接。基于云的制作和编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处理来自单一源或多束源的多个片段的计算成本和通信成本。为解决这一难题,在[7]理念的启迪下,我们为基于云的媒体制作和编辑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表示文件格式。如图4所示,这是一个描述文件,主要用来指示不同多媒体内容中的组织结构。该文件在逻辑上可被视为一个多层容器。这些层可以是实体层,如视频层、音频层、图形层以及转换和效果层。由于媒体云不但要保留大量的原始多媒体内容,还要保存使用频繁的效果模板,这有利于基于链接的展示文件的使用。因此,如果在制作或剪接过程中要编辑展示文件,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将可明显降低云的计算负荷。在我们的处理方法中,我们将选择一个MEC为包括手机在内的所有异构客户端提供制作或编辑服务。通过在拥有手机的MEC中利用边缘服务器提供的帮助手机编辑可以实现优秀的QoE。关于基于云的多媒体制作和编辑的未来研究,需要解决云内分布式存储和处理、客户端在线预展示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手机和平板设备。
编码转换及适配
由于存在各种类型的终端(如个人电脑、手机、平板设备和电视)以及不同结构的网络(如以太网、WLAN和蜂窝网络),如何通过一个云,为异构设备有效提供多媒体内容变得非常重要,也极具挑战性。视频编码转换及适配在多媒体传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按照用户需求把输入视频变换成输出视频。一般来说,视频编码转换及适配需要大量的计算,当大量消费者同时请求服务时,执行起来尤为困难。尽管有时可以非常有效地通过离线编码转换将一个视频转换成适应不同条件的多个版本,但它仍然需要更大的存储容量。此外,离线编码转换不能用于实时视频编码转换及适配服务,例如需要实时运行的IPTV。
由于云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云中既可以离线、也可以在线实现到不同类型终端的媒体编码及适配。云编码器是关于基于云的视频适配服务的一个很好的实例,它是建立在MicrosoftAzure平台之上的。云编码器被集成到Origin Digital中央管理平台,同时把大部分处理能力转移到云中。代码转换器的实例数量可自动成比例变化,以此来处理数据的增长或减少。在本文中,我们以一种基于云的视频适配框架(如图5所示)为例进 行分析。媒体云中的视频适配将负责收集定制参数(如屏幕尺寸、带宽),并根据离线或在线参数生成各种版本。需要注意的是,前者需要更多的存储容量,而后者在则需要动态视频适配。能够执行在线媒体适配是媒体云与传统CDN的一个主要的差异化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边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使得服务供应商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动态网络条件下的用户体验质量(ooe)上,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些预先定义的QoS指标。在展示的框架中,单层视频适配和多层视频适配将以不同的方式来执行。如果视频是单层的,那么视频适配需要调节比特率、帧速率、分辨率等来迎合不同类型的终端。对于可扩展的视频编码,云可以根据客户端的网络带宽来截短其可扩展层,以此生成各种形式的视频。如何在线执行视频适配是未来的研究课题之一。
媒体渲染
从传统意义上讲,多媒体渲染是在客户端进行的,客户端通常能够完成渲染任务,如几何建模、纹理粘贴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客户端缺少多媒体渲染要求的能力。例如,自由视点视频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改变任何3D位置或某个范围内的视点,这在手机上是很难渲染的。这是因为无线带宽相当有限,手机的计算能力、内存和电池寿命也是有限的。云因为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配备GPU的云可以执行相关渲染。云渲染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在云中进行所有渲染:另一类是在云中进行计算密集部分渲染,其余部分则在客户端进行。在本文中,我们介绍基于云的媒体渲染。如图6所示,根据客户端的渲染能力,媒体云可以进行全部绘制或部分绘制,并生成中间流以进行进一步渲染。研究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怎样高效、动态地在客户端和云之间分配渲染资源。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研究MEC如何帮助手机完成渲染计算,因为手机的电池续航时间、内存和计算能力都是有限的。
【关键词】云计算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3-01
一、引言
随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云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的出现不仅实现了计算任务,更能够使用户按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信息服务等功能,在教学中应用云计算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多样性,更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由此可见,云计算辅助教学对于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教学环境下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采用“一言堂”教学模式,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分为以下几个教学步骤: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2.教师为学生讲解新教学内容;3.教师为学生布置练习习题;4.教师为学生讲解习题内容;5.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整个教学过程极其单调、乏味。我们都知道,与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不同,大学教学更考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倘若教师一直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不做任何的延伸,更缺乏生活化的教学体验,导致整体的教学内容十分单调,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二)应试教育,缺乏一定的实践教育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教师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认为成绩好就是学生能够有发展、有前途、能够找到好工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教育,进而导致学生的理论成绩都比较好,但是实践能力却比较差。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如此激励,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社会更加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人才。尤其是对于本科教育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并不是社会考量你的唯一标准,你的实践能力才是决定日后工作能力重要标准,由此可见,目前大学阶段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基于云计算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有了“云计算”带来的学习环境,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根据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订制学习计划和使用云端的学习资源。而且针对于学习内容的学习,也不必只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环节,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论是课堂、操场上,无论是上学还是休息的时间都可以随意进行学习,实现了学习的自由性。另外,由于是采用电脑,手机辅助用具进行学习,而不再只是教师教授这一种方式,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二)基于云计算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大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教学内容,通常会选择比较中等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一来,虽然可以保证大家都能接受,但是对于优等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对于差等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还是太难了一些。在云计算的辅助下,大学教学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连接云端资源,可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某一门课程进行筛选式学习。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教训内容的教授,又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实现教学的针对性。
(三)基于云计算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大学阶段的教学与初高中阶段的教学不同,大学阶段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云计算的辅助下,很多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例如,学校通过云计算提供的平台,把企业的实际的工作流程防盗云计算的客户端上,学生通过打开手机或者是电脑上的云计算客户端便可以进行相关流程的学习,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企业会将一些简单的工作模块投放到客户端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企业的工作模块,达到与企业工作人员协同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在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能够被有效地改善,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为大学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国宾.基于云计算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电子世界,2013,11:21-22.
[2]徐苑苑.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林瑜华.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271-274.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民办高校现有教师队伍对这项技术的掌握还是比较匮乏,不能满足对云计算教学方面的需求。
2.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增加支持云计算相关的课程。
(1)开设云计算基本课程,如云计算导论,让学生在了解云计算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云计算平台及关键技术、云计算安全问题、虚拟化与云计算、云计算数据库的研究、云计算的实用化、云制造、云计算服务与大规模定制模式应用、云计算的未来及面临的挑战。
(2)在现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云计算机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讲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类的课程,在讲解过程中增加一些关于云计算内容,如虚拟技术、云计算架构等内容。
3.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具体建设实验室硬件资源云端化,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逐渐构建开放互联共享机制,搭建实验室互联共享基础平台。第二步,产学研一体合作与发展。实验室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科研协作和成果产业化输出。最后,提供开放的服务,构建能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技术转移的开放平台,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及协作创新是实验平台建设发展的趋势。
4.创新教学模式
云计算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式教学,而采用驱动式、探究式、协作性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组建项目;其次,学生计划、决策、实施项目;最后,进行项目评估。
二、结束语
春意盎然。在国家政策大力推进以及社会资源积极投入下,中国的云计算春天已经来到。
据赛迪顾问3月份最新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云计算领域的产业链规模预计可达7500亿~10000亿元。
面对如此火热的云计算市场,如何更好地发展云计算事业,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云生态系统初显
近些年,云计算不仅成为了主要发达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更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重要的战略项目。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一年,俄罗斯用于数据中心服务的开支就超过了1.6亿美元。而截至2015年,云计算将为印度直接提供210万个新增工作机会。
处在云计算发展大潮之中,我国的云计算战略也在稳步推进。目前我国已有二十余个地方相继出台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鼓励建设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了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通过政企联合、官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本地区IDC、灾备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主要推动者。赛迪顾问总裁李峻表示,中国云计算产业在2011年的总体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164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层占了接近40.6%的比重,应用服务层则是17%。
赛迪顾问调查研究了国内现有云计算的应用试点城市,其中推出的首批试点城市得到了国家云计算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应用示范,中国云计算示范驱动模式已经从传统政策驱动逐步过渡到政策驱动与应用驱动并重的模式。除了发展云计算的一些重点大城市,越来越多的省区城市,以及地方政府也开始投入到发展云计算的浪潮中。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云计算事业的同时,各大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互联网服务商、软件开发商陆续推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产品及服务。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云计算技术及产业发展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在谈到云计算产业的空间布局问题时,李峻说:“中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分布到了全国的绝大多数区域。云计算产业正在逐步向低运营成本的地区比如内蒙古、新疆转移。”
在云计算应用模式大发展的背景下,硬件、软件、集成、运营、内容服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商纷纷借势转型发展,基于已有的产品及技术优势,推出云计算服务及解决方案,这使得云计算产业链得以构建,以基础设施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应用软件服务商、云终端设备提供商、云内容提供商、云系统集成商为主要角色的云计算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
浪潮集团副总裁袁谊生认为,云计算给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使其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公正地获取和使用。资源管理需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云计算将促进社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理性避免云计算狂热
云计算不仅仅是发展的大势,更是一个聚宝盆,各方都希望进入这个盆中赚个盆满钵满。在云计算战场上,国外的Google、亚马逊,国内的华为、中兴、百度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011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三部委拨款15亿元,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云计算示范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推动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扶持云计算领军企业。阿里巴巴、腾讯、华东电脑在内的多家企业入围首批重点扶持企业。
除企业外,政府对于云计算的热情也有增无减。2010年10月,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作为先行试点示范城市。目前,云计算项目在地方呈放射状扩散开来,北京有“祥云计划”、上海有“云海计划”、 广州有“天云计划”、重庆有“云端计划”、宁波有“星云计划”。
一个对各方而言的利好消息是,云计算市场的增长趋势不会短期之内消失,这是一个成长中的巨大市场。
Gartner2009~2011年全球十大战略技术分析报告称,到2012年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中80%会通过不同方式使用云计算服务,20%的企业将不再拥有任何IT硬件资产。赛迪顾问副总裁孙会峰表示,经过2011年的快速发展,2012年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云计算应用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
在政府与企业大力投资云计算产业的同时,我国云计算发展的隐忧也逐渐凸显。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应用,在发展初期,用户对其技术成熟度、系统安全性、方案有效性、建设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顾虑,因此早期的案例中多以小范围试用为主。应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单一、非核心业务问题时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形成规模化应用。
为了理性推动我国云计算应用的发展,赛迪顾问认为政府与企业在发展云计算应用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推进:首先要关注重点项目的商业模式、标杆作用与带动性;其次要跟进首批国家级应用示范项目示范内容;再次应该聚焦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共性需求;然后要构建以示范应用加快产业集聚的生态链;最后应规避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投资过热中的风险。
平台更具优势
目前,很多地方在发展云计算的计划中都提到要建设云计算示范平台或者公共服务平台。在五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的内容中就涵盖了平台搭建,这无疑为地方发展云计算提供了政策支持。孙会峰表示,地方政府建设的云计算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属于云计算应用。地方政府通过云计算的技术手段可以带动本地产业的哺育、企业的聚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赛迪顾问认为,围绕云平台建设、运维、服务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平台的掌控者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优胜者。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希望通过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整合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高效、动态、弹性的“灵动型”一体化云平台,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而传统软硬件或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确立未来的竞争优势,也纷纷加快从提品,提供解决方案,向构建云平台、运维云平台以及提供云服务等方向转型。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发起成立的“中国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汇聚了国内主要的云计算基地园区、云计算企业、研究机构和用户资源,通过联盟来重点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政策规划制定、产业资源集聚、云计算中心建设以及应用示范项目落地等,正在成为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赛迪顾问认为,当前政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推动云计算发展:首先要通过试点建设,引导推动国内各级政府、企业针对公共事业、行业、个人与家庭等不同用户需求,积极探索各类云计算服务模式;其次是设立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用联合,加强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而后要加强云计算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有关安全管理规范的研究制定,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管理,提升我国在云计算领域的话语权;最后是加快制定国家云计算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协调“官产学研”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关键词:视频;云计算系统;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7
1 视频云计算系统发展的意义
视频云计算技术旨在解决“三网融合”产业环境下,广电行业增值业务实践效率低、功能少,同时通过视频云计算技术能够为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1.1 打造全新的产业链,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视频云计算技术将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条,以基于视频云计算的增值业务应用支撑平台为核心,形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内容传播运营支撑体系,打造“内容+机顶盒+视频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创新业务运营模式。通过整合、利用上中下游的各类相关技术、产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2 提升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的内容运营核心竞争力
通过本项目的应用,突破了原有的数字电视系统仅能够提供直播电视、点播视频和简单小游戏等增值业务的限制,将大型3D游戏、网络游戏、教育互动应用、大型多媒体娱乐应用、虚拟社区应用、电视商城等丰富的应用内容形式,移植到数字电视平台,大大提升了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对内容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1.3 内容可管可控,保护知识产权
通过本项目开展增值业务应用,所有的应用内容在云端运行,整个系统的运行应用内容和过程都是可管可控的,系统通过本项目中的应用商店功能向用户提供正版的应用,在用户家里,用户通过应用商店订购和管理自己需要的应用,无法运行系统之外的非法应用,做到用户运行内容的可管可控。
同时,保证应用内容不被非法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应用,使得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1.4 保护环境,打造绿色低碳新生活
采用云计算的系统架构,减少了用户的软硬件投入,避免了重复建设,极大的节约了社会资源,同时提供计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系统对能源的消耗,为我国提倡的环保、低碳、绿色生活做出贡献。
2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视频监控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即模拟监控、数字监控和网络视频监控三个阶段。发展到今天,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在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中,由于其扩展性能差,没有和警报实行有效的联合控制,因而只能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实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迎来了新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的监控技术,云计算的应用使系统具有了更多优势。
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加强了对视频、图像的采集、编码以及传输,同时加强了警报处理,方便了计算机操作和集中监控管理。其次,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监控效率。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不清晰的图像进行去噪、锐化等处理,通过调整图像大小,借助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可以观看到清晰的高质量图像。此外,由于数字信息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因此,不容易受传输线路信号的影响,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传输,有效控制信息被窃取。最后,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可以通过建立计算机索引,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找到相应的现场记录。
3 目前云计算的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以其高速的传输能力成为了信息产业的研究热点。云计算所带来的一些新兴信息技术资源以及应用模式都为IT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颠覆性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在视频监控领域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云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视频监控技术远程传输难及计算、储存难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储存和共享的功能。安防技术经历了模拟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应的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云计算技术的快速推广及应用,带来空前的技术创新及计算能力,已成为视频监控领域乃至和社会各领域的重点研究技术。
4 云计算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高度共享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已经成为了系统建设中的重点考虑问题。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推广,用户对其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云计算技术的推出,不仅加快了视频监控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也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在提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设成本。
5 云计算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优势
5.1 降低了建设成本
视频监控系统如果采用了云计算技术进行集中监控,可以大大减少各地的监控设备和其他的资源,从根本上减少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整个监控系统中,管理员可以将各地的监控系统汇总起来,以实现系统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系统维护的监控、管理,缓解了繁琐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也可保证监控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5.2 提高了系统的决策能力
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视频监控系统中,不仅可以增强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能协助管理员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及决策。在主要的监控基础上,扩展了监控系统的很多应用,提高了数据的搜集、传输速率,对及时有效地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大有帮助。另外,云计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是数据计算能力和储存能力,并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拆分成很多子程序,并快速地对监控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和挖掘处理,在极短的时间为监控人员提供决策的依据、预测分析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5.3 增强了监控数据的可靠性和储存能力
随着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监控系统的不断扩展,核心监控系统的数据信息处理量在不断增长,这也为监控分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存储量和处理量的不断扩大,对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以及数据传输及存储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云计算技术在“云”中集结了大量的服务器,当监控系统的某个极为或线路出现故障时,“云”中的服务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该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地拷贝到另外的服务器中,并启动新的服务器代替故障服务器进行新的监控工作,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准确性。此外,“云”的众多服务器也集结了强大的存储空间,不仅能协同存储,还能实现存储空间的动态扩展,可以满足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要求和庞大的数据存储需要。
5.4 提供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当有恶意程序破坏监控系统时,“云”计算技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搜集该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信息内容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上,云端服务器再向云内各个计算机发出诊断请求,同时将该程序信息发送到厂商的恶意软件诊断实验室,经综合诊断判断软件是否为恶意软件。云端服务器根据诊断结果对监控系统进行自动防护,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同时,云计算系统还能提供各种恶意入侵检测及防御服务,对各种病毒、木马或者间谍软件进行处理,同时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有效地保护数据。
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存储的虚拟化,还可以大大提升存储容量,简化应用,从而有效地节省了建设成本。虽然云计算技术已经投入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处于进一步的研发探索阶段,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创新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技术能够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万才.浅析云计算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1(1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