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6 08:31: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艺术修养的重要阶段。模仿能力是儿童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在一些音乐世家,他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会唱歌跳舞、多才多艺,并且对艺术的敏感度也比一般的同龄人强。原因就在于她们从小就处于音乐艺术的熏陶中,对身边的音乐现象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孩子艺术修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想针对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音乐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育是儿童对音乐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以及对音乐的情感认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启蒙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学生对于音乐的偏好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经过优雅音乐的熏陶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表演天赋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伴舞排练,在排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真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通过想象去编排动作,最后大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团结合作,认真排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锻炼了学生用肢体表达情感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很容易随着外界的环境而改变。学生通过用心聆听优雅动听的音乐,可以放松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安静地去欣赏音乐的美。学生还可以通过闭目欣赏大自然的声音,随着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喳喳的鸟叫声,学生可以体会大自然真实的美。
3.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力
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像一张白纸,通过聆听高雅美妙的音乐,使学生从内心情感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标准。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脱俗的优雅气质。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关注点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储备,拓展学生对于乐器的认识度。
1.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音乐授课过程中,尽量选材丰富,通过不同音乐题材旋律的对比,让学生自己用心体会其中的差别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民歌的通俗、易于传唱。有些学生喜欢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乐。有些学生喜欢摇滚范,喜欢自由。不同的音乐类型可以塑造学生性格中的特质。
2.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储备
主要讲解音乐的种类,各种音乐类型的特点,音乐中节奏的判断、音律以及简单乐谱的识别和演奏等。对于有深度的专业知识没有必要深入地讲解,小学阶段培养的是学生对音乐了解的广度。
3.拓展学生对于乐器的认识度
配合相关的音乐讲解其中用到的主要乐器,以及这些乐器演奏的音色特点。例如,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就是轻盈高亢与沉郁并存,模仿人的歌唱声,十分悠扬。另外,还应扩展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对于那些古老即将失去的民族器乐更应重点介绍,这是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一种责任。
三、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
小学生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上初次接触音乐的相关知识。因此,对于音乐知识的导入,应该采用构造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艺术欣赏性的科目,老师应该营造一种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她们的性格特点是活泼爱动,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师生互动,以做游戏的方式教授音乐的相关知识,做到寓教于乐,让音乐课堂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上播放大型音乐交响曲的视频或个人音乐独奏的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直观上去体会音乐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正面影响。
总而言之,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好的小学音乐教育,我将不遗余力地推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把握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找准小学音乐教育的关注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度过一个有美妙音乐陪伴的小学时光。让音乐丰富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完善的人生品格,使学生从音乐中学到更多。
参考文献:
[1]孙晓聪.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多元文化;小学音乐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合多元文化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学生能力开发的黄金时期。音乐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和表现并创造音乐,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多元文化教育观就是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面向全体学生”融入课堂教育。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育通过采取多元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对于音乐能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挖掘学生音乐潜力,开发学生音乐才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全面的音乐教育,从中外歌曲、戏剧、交响乐等内容入手,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进而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其他方面的潜力。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征之一是注重多元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无论是接力版、人教版或者湘版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不同程度的体现本土音乐文化与其它音乐文化的结合。教材内容中,既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有广泛的外国优秀儿歌曲段,中外结合,可选择性很大。从教育理念上,这些教材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通过音乐审美的培养,能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调节情感,培养审美力,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整体文化素质。
作为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目的的最重要途径的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一定活动形式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依据科学的教材,借助课堂这一平台,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好的精神,继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具有并积累深厚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和理解音乐,结合具体的音乐技能学习,在深刻感受多元音乐文化的同时学习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更好的开展多元化教育
(一)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教学体系
高校是提供小学师资力量的重要来源,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一线教师能否具备多元文化教学能力,影响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成效。我国的音乐教育应及时抓住历史赐给我们的发展良机,加速高师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体系的完善,及时地调整其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文化课的开设和学习,把积淀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教坛。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是否具有多元文化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认知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观,正确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好音乐评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教学,带领学生开拓世界音乐的新视野。
(二)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学里,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或老师营造一个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除了在资金投入方面,注重教学设备的完善、举办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以外,在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也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
(三)探索多元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首先,教学内容的多元综合。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多元文化教学的最直接依据。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的、外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体现各种风格的音乐文化。教学内容的多元综合不但体现在内容的组成上, 也体现在内容的特点上。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符合难度要求、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教学目的的明确设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必定带来教学目的的多样性。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以音乐课程的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的有了明确的设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有可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和学习。
再次,教学方法的多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合理、灵活,适应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具备学习的主动权,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的意识,引起学生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使学生以包容、尊重、接纳的态度积极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人,避免偏见和歧视,同时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变得更具适应性。简单地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
参考文献:
[1]戴蕾.浅谈新课标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观[J].江苏教育.2010.
[2]宋雪.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
[3]杨禾.多元文化共生社会中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J].歌海.200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通过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从中使学生们自身得到提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个性发展[1]。创新教育抛弃了原来的那种老旧式的教育模式,重新树立师生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学生为本,接下来文章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模式展开具体探究。
一、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创新教育没有融入到音乐教育之前,音乐课程上,基本上都是以音乐老师为主体的,是音乐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音乐老师通过自己在课程前备课的教案进行教课,学生只是接受了表面的一些东西,老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2]。而在创新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之后,重新整合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也能够抛弃死板的教案,和学生与足够的交流,体现出了各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全部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能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而不是老旧的传达式学习,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之前在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创新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年纪普遍都比较小,尤其刚上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平时都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容易受周边环境和同伴的影响,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重点根据这些特点并且利用这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运用到创新教育中去,去大力的培养这些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创新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的发展,而孩子是这个社会未来的希望,投身到这些小学生身上是重中之重的,从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去开发小学生的智力等等[3]。也能促进小学生其他的课程。
三、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保障
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而有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小学生都容易被周边的环境、声音、同学影响,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气氛特别重要,在以前老旧的教学中,课堂的氛围很死气沉沉,学生也没办法跟老师有什么交流,更不会去发现问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束缚,展示不出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为小学生们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们鼓励和激励,去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其次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展露无遗,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小学生音乐书第三册中《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向小学生们讲述了妈妈从小到大为孩子做的事,在家中又怎么为自己操劳,很辛苦的故事,然后把孩子们带到歌曲中去,这样才能更加让孩子们懂得这首歌的含义。从而对每首歌背后的故事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做一个引导作用,从而开展接下来要教的歌曲,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好。
四、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创新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还要注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创新,这个也同样重要。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去吸引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融入到课堂中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改去原来那种教唱的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去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去进行改变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还能更好地教好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提升音乐素养。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在把教育方法变成多种多样的前提下,更加要重视创新和突破。从而让小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奇妙。
五、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保证创新思维的始终贯穿
之所以称之为创新教育,顾名思义是要能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拥有这些能力很重要,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抛弃原来的教育中禁锢学生思想的做法,不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对的,现在有了创新教育,老师的思维方式也要进一步变化,要通过开展创新教育,让创新思维能够贯穿到整个教育中去,培养出有创造力,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在小学生的教育中,音乐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把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在一起,更加的合适,在音乐的教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愉悦的心情,能够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去理解音乐的内容,激发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教育也是重要的。而小学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主导,是音乐的引导者,所以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的本身素养和个人经验,技巧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甚至要时时刻刻的为自己充电,在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整合后,对教师的要去也随之提升司机的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要求。
结束语
在整个教育中,小学生的教育是让所有人所瞩目的,只有小学的教育教的好了,以后的教育才能有意义,在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甚至在音乐教育上引入创新教育,是明智的。本文对创新教育引入到音乐教育中进行了讨论,值得人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2]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资讯,2015,27:170-171.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品质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来实施素质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一、在教学中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这里的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1.激发兴趣,培养欣赏能力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欣赏节目的方法,还有的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2.自主探究,培养感受能力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音乐课上教师要通过教师范唱或播放VCD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模仿音乐,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歌曲的目的。然后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中、高年级的同学可根据已有的识谱能力进行视唱练习。
3.技能表演,培养表现能力
“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表演、歌唱、舞蹈、创作等音乐活动中,培养他们敢于展示自我的自信心,促进综合能力的形成。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民主的适宜创造的环境,学生作为创造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愉快教学,挖掘创新潜能
创新能力是人们具有的、普遍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创新能力人人具有,只不过有大小程度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开发潜在于学生头脑之中的创新能力。愉快教学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听、说、唱、演、画、做、游戏、猜谜、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乐学”。
3.发挥想象,开发创造潜质
音乐课不是单纯的歌曲教学,学会歌曲或者做到了有感情的演唱还不算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抓住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通过音乐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可以围绕音乐主题合理地渗透相关文化,帮助学生充实知识范畴,扩大音乐视野,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1.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好游戏,教师应抓住这一特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创编中、合作中,讨论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在生活中体验道德教育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品德的养成也离不开生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去感悟。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民族音乐传承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音乐艺术的缩影,体现出了一个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和民族审美的情趣。在我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与升华,早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和精神品质体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良好的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音乐教学在我国当前的中小学生教育体系中属于国民通识教育,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的将民族音乐融入其中,加强传承的同时也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民族音乐的特性
民族音乐在我国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歌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戏曲音乐以及民间乐器等等,其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中良好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以下一些特性。首先是丰富性,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所以在民间发展起来的民族音乐具有非常强的丰富性。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的生活风格以及民族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民族音乐就具备了丰富多彩的特性,例如,昆曲、秦腔、川剧、黄梅戏等等,都是一些民族自发的具有该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1]。之后是不确定性,基于地区和民族差异的基础上,很多少数民族在进行民族音乐传承时都是以口头的形式传授给下一代,并没有相关的记载资料和教学书籍。所以在这样一种形式的传承中,相关民族音乐就会出现变化和遗缺,在这种变化中音乐更加符合了当代人的生活特点和艺术形式,基于此,我国的民族音乐就具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然后是通俗性,某知名民族音乐人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族音乐都是在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被创造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我国的劳动人民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缔造者,而通过我国民族音乐的整体文化风格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充分的展现出了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形式。我国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情感载体,所以具有非常广泛的通俗性。最后是实用性,众所周知,我国的民族音乐大抵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以非常的亲近人们的生活,在众多劳动音乐中,如劳动号子,其能够对人们的劳动起到非常积极的鼓舞作用,所以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的音乐教育,是学生在成长之处所能够接受到的较为完善的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够直接的去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以及传承价值。基于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音乐学习的特点,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有效的抓住音乐教学的重点,从而不断突出和弘扬本民族的民族音乐和相关文化,而这也正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和基本任务所在。中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做的不是培养学生多么高强的音乐技能和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的魅力以及艺术性让他们渐渐的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人[2]。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的特色,发展规律以及魅力所在,从而在不断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其对本民族的优秀民族英语产生深深的热爱和由衷的自豪感。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的良好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道路上得到更为完善的发展和继承。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教学现状
在意识上,我们都知道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多么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施行,很多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上都附有了一定的民族音乐教育知识,但是其在教材中所占有的比重并不大,同时教师的重视程度也并不高,所以有也等于无,民族音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们感受以及掌握一些简单的乐理和音乐基本知识,基于此在各种各样因素的作用下,民族音乐教学和传承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大量的引入外来优秀文化,在音乐教育上同样如此,这有助于我国音乐以新的形式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是在近些年中,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本土音乐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冲击,以至于现如今的很多中国年轻人压根不了解本土音乐却对西方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兴趣。在信息化时代,在全球文化交流时代,我们不可否认其它音乐文化的优秀,但是我们也不能对民族文化失去教育的信心[3]。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太小: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缺失、所占比重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和音乐教学现状。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需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下去,所以教材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材中以及教学设计中缺失了民族音乐教育,那么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得不到良好的传承,甚至是出现断层和消失的危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当前,在我国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人士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其中真正拥有良好教育能力的人才却非常的有限,而这其中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的就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种民族音乐教育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就导致了我国的传统优秀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和传承。
四、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理念首先需要摆正中西音乐教学的位置。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音乐艺术想要得到真正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摆正好中西音乐文化的位置,需要以中华优秀的民族音乐为主体,进行外来音乐文化的适当吸收,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音乐结构和音乐素养。有调查显示,很多来自国外的音乐家都表示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非常良好和高超的艺术基调,尽管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但是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民族音乐是自成体系的,值得探究和发扬光大。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摆正好中西音乐的位置,从而良好的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然后是需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性,从而在追根溯源中做到创新发展和良好传承。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理念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文化的吸收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自身的民族音乐,所以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民族音乐的特性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和拓展[4]。然后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守旧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守旧不意味着故步自封,而创新也不意味着迷失自我,只有良好的权衡把我,民族音乐才能够良好的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构建良好的传承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学校施行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与现行的西方音乐体系应该是相对独立、平等和互补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主次颠倒的现象。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西方音乐教学具有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理论体系,所以其在传播过程中也是有条不紊的,让他人更好的去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至于其大范围的影响着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在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中都是习以为常的接受了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也有自己的体系,但是到现如今还没有理论上的完整的归纳和总结。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在完整的中国音乐理论体系之上,从而以系统性的、完整性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和传承。在完善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加强民族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材比重的增加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此才能够有效的形成符合中国音乐教育国情的教学特点,从而构建出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体系,进而不断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教育能力在现如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民族音乐的教育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偏向于现代音乐的教学。与此同时,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中,很多教师都不具有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能力,所以为了让民族音乐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教育重视程度和提高其民族音乐教育能力至关重要[5]。只有教师重视了并且具有了这方面的良好教学能力,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良好引导下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习质量。基于此,中小学校需要积极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有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素养以及有关于民族音乐的深入知识。同时,中小学校还需要多多的对外引进一些能够良好教授民族音乐的人才,以此来促进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和发展。
(四)在实践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中小学校在开展民族英语教学时,可以积极的组织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的民间音乐社团中去,让其在实践中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和传承。民族音乐是生产于民间,发扬于民间的一种音乐形式,民间就是其传承的土壤,所以想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必须要亲入民间,与真正的民族音乐进行深入接触,而这也是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突出当地的音乐特色,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欲望,进而促进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播和传承[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有机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18-01
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以其优美的旋律感染着听众,从节奏和音符当中能够感受到其中富含的情感因素。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操,感悟音乐当中蕴含的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将这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1.开展情境教学,感悟思想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并不是一味的重复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能够达到重复演唱就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应该摒弃的,不适用现代课堂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同样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每一首乐曲表达的意境以及情感都是不同的,通过音节、节奏、旋律的变化而产生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了解这些内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创设与音乐相关的情境,通过直观具体的感受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祖国,祖国多美丽》以及《如今家乡山连山》等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些歌曲,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感受和倾听,然后教师可以找来一些祖国山川的美景图片以及家长的变化等来给学生欣赏,听着音乐再加上视觉上的冲击,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家乡的发展和飞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长的情感,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了祖国和家乡的美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
2.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
音乐是一种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对音节和旋律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很多学科的学习,其实这些学科之间并没有冲突,而是相得益彰,融合到了一起。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联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这门艺术学科的强大包容性,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综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工农齐武装》的时候,从歌词以及旋律就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与中国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歌曲,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需要饱满的热情,表现出坚定、团结的氛围,一定要慷慨激昂,当时的中国是需要工农团结,一致对外的时期,从歌词要曲风都表现出了这种气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一下这段历史,让学生深入的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意识到这样的歌曲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进而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就更加能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将音乐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对歌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在表现音乐的时候也会把握的更加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艺术角度上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3.开展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应该开展一些自主实践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是最佳的效果,只有参与才有展示的机会,才能够凸显出学生的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音乐这一学科实践性也是比较强的,在组织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践操作能力等,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器乐,通过实际的动手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得教学有序的开展,还能够让学生共同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比如,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找来一些器乐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演奏,学生一直好奇那些歌曲中美妙的音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样的乐器能够发出这门美妙的音色,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一下,例如说笛子,可以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到两个笛子,教师演示并且教授吹奏的方法和技巧,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自主的去实践探究,小组内的学生可以轮流尝试,通过自己的进步来不断的指导其他的学生,小组内的学生综合自身的演奏经验来对演奏的技巧和要领进行分析,各自充当指导老师,最终实现演奏的愿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特长,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就是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感悟其中的情感因素,找出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方慧红.“展”音乐之魅力———小学音乐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5-26.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探索
1 音乐教育在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相匹配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现代教育方式和手段,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和文化科学知识,使之具有适应未来的品格、能力和思想方法。音乐是以审美文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也是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和途径之一。形式的活泼,过程的愉悦,感化的深入,从而能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实现伦理道德的内化。
音乐教育是将人类在听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全民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功能。把音乐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它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道德影响人的意志和行为,具有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兴趣和爱好,陶冶人的性格、情操。由此证明,音乐教育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音乐艺术素质普遍低
(1)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音乐艺术方面的课程不受重视,有的被其它课程取代,导致学生艺术想象创造力、思维观念贫乏等。⑵大学扩招后,音乐专业采取了降低文化成绩录取分数线,报考音乐专业不需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的观念,强化一下音乐考试的内容。即“文理走不通,艺术好成功”,通往大学之门的捷径。⑶音乐高考在题目与内容等方面也过于简单程式化,几十年来没有多大变化,测试点往往是考生的技能和技巧,而没有增加测试其艺术修养和系统知识。学生的艺术与文化素质就成了音乐教育教学起点低的重要原因。
(2)文化综合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实施的应试教育,训练出了一大批考试机器,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对落后,导致学生素质畸形不健全发展的恶果,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和职业,使学生难以适应要求。当前学校教育的问题是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学科专业知识使学生的视野不宽基础不牢;过重的实用主义导向使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足,缺乏独立思考、钻研和创新的能力。
(3)怕苦怕累,缺乏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学校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学生到学校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师灌输知识。于是模仿老师变成了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这也形成了他们今后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在这种价值的约束下,学生不去追求创新。再加上如今的独生子女性格娇弱缺乏毅力,学器乐怕苦怕累,学合唱指挥怕辛苦,学舞蹈怕痛……等意志与韧劲全无。不想负出代价是很难进行艺术探索,也就很难激发出创新能力,而丧失了艺术的根本精神内核——创新。
3 学校音乐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3.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国民素养
转变教育的观念,切实将音乐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是历史的必然,是教育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结果。对此我们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促进学生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学生。要通过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的素质型的音乐教育,全面进行音乐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并以这种音乐教育观念为主导,努力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提高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格美等不断探索,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与美的享受;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乃至畸形的教育。而国民审美意识的强弱和审美水平的高低,又决定于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实施水平。因此,对美育在国民教育中地位的认识水平及意义无疑是正确有效地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前提。
3.2 开展人文文化素质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开展人文文化教育。人文文化重点应是文学艺术、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社会科学等领域。人文文化的作用不可以低估,它的巨大力量是形成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首先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就是在本民族长期的人文文化的教育熏陶下形成的。二是人文文化能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如何去做人,提高道德情感,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与感化,心灵得到升华,给人以间接的人生哲理和体验。三是人文文化可以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学会处事做事,人的人文文化底蕴越宽厚,其视野就越宽,创造才能就越高,就愈能成就事业。而这些恰恰是传统教育不能达到而又为素质教育所希冀的。而目前不少艺术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了解得太少,掌握得更少,这无疑是严重的缺憾,也很难适应提高素质的要求。
3.3 加强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创新的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与氛围。我们应该注意创造适合优秀人才成长的宽松条件,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的培养,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要为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发现和创造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制定相应的鼓励人才成长的措施,打破只以分数划优劣的考试方法,从而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关键,而广泛开展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实践不仅是创造性产生的源泉,同时也是创造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如何引导学生挖掘个人的创造潜能和优势,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和促进个性发展。对于在音乐活动中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创新的各种构想和精神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通过广开思路,独立思考,有所创造,培养吃苦耐劳、勤于动脑,能够面对困难和失败而勇于争取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4 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更为深刻与牢固,影响及于终生。教师师德、师品、师道等的培养,建立一支形象好、威望高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2)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素质要提高,首先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在实践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全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3)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创新型音乐教师应具备崭新的教育观念、独特的个性特征、多元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扩展能力、娴熟的教学艺术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研究队伍人员和水平亟待提高,尚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音乐教育要求。因此,迫切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的音乐教育科研队伍。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的音乐教育研究人员,增加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着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全面素质教育。深入探索研究音乐教育与素质培养的关系,为音乐教育的发展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基础。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增加专业实践知识。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仅仅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在大堂课教学过程中造成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过度讲授专业知识,使得继续教育的课程缺乏灵活性,结果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继续教育的效果不突出。第一,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主要是从大堂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通过骨干型教师的经验传授获得理论提升,以大堂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培养和实践教育。然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于每个音乐教师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处阶段不同,必然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而不能采用“一刀切”和一种教学模式,甚至采取一样的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同,小学主要是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而中学以简单的基础乐理知识进行教学,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区别地进行教育,才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第二,继续教育缺少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教学和锻炼,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之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不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必须认识到,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主要是实践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还有理论的丰富和技能的创新。继续教育应当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为主,创造分享他们教学经验的机会,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成长。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自身教学特点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成为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显著标识。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常常要求向专家型教师“看齐”,被固定的教学模块所限制,这必然阻碍了教师教学风格多样化发展,显然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
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整体水平,能够持久培育专业教师队伍,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技巧,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一方面,这是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现状很容易发现,继续教育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传统继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解决其中的问题,才能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当务之急唯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很多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虽然能够借鉴有用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但是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只是简单的“模范”有益的经验,没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师专业成长阶段主要是“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五个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继续教育的重点也不同,传统继续教育“大堂课”教育模式忽略了教师所处的不同阶段,导致教育成效缺失,这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克服学生多样性发展需求与自身能力不足的难题。这样的困难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例如,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水平参次不齐,大多数学生从小进行音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接受早期音乐训练,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选择合适程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这无疑是一种两难选择。再如,从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由于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不明显,教师选择专业教学策略,往往没有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可以借鉴。伴随新课程改革,音乐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和乐理知识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继续教育只有从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实际出发,策应专业和技能要求,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培育和造就好音乐教师队伍,进而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3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