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艺术的重要性

学艺术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6 08:3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艺术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艺术的重要性

第1篇

一、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艺术歌曲价值认识不到位

因为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使得高校在其声乐教学中偏向于西方化,很多高校以及声乐教师都认为西方声乐教学有较强的教育优势性和适用性,而中国艺术歌曲在其产生初期变体现了较为浓重的西方艺术色彩,高校将其引入到其教学体系中,只是将其作为教学音乐题材的一种补充,甚至将其作为西方音乐艺术教学的补充,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导致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培养,但是却缺乏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其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还有一些艺术学校缺乏对中国艺术歌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片面的追求歌曲的演唱技巧,却忽视了其本身具备的艺术美感以及文学情感,学生不能够准备的理解艺术歌曲作品的文学内涵,对其表现也不够深入,使得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呈现出曲高和寡的现象。

2.对艺术歌曲内容选编不合理

对中国艺术歌曲内容的选编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声乐教学课程中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内容过于随意,缺乏课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以及内在逻辑性,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表现能力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却没有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以及历史文化的基础学习,而高校却没有将这些教学内容融合到其教学体系中;其二,高校在进行艺术歌曲教学时,往往进行外国艺术歌曲教学内容的比例远大于中国艺术歌曲,而演唱技巧教学也侧重于外国艺术歌曲的学习,教学实践也是西方艺术歌曲的实践内容偏多。这两个方面的体现都导致限制了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质量的提升。

3.对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挖掘不足

应用于艺术歌曲教学方面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教学内容等,对于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挖掘不足现象也能够从这些方面得到印证:其一,由于高校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其在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宣传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高校学生都不知道中国艺术歌曲是什么,有些专业音乐艺术的学生能够知道皮毛,但也仅限于皮毛;其二,高校进行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的师资力量欠缺,进行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水准的演唱水平,而具有较高艺术和表现水准的人才却由于经济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加入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促使高校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存在严重的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同时高校在艺术歌曲的教师也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高校的教学水平难以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要求形成统一;其三,高校进行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还会采用自编的教材,进而造成高校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水准难以得到保证。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艺术歌曲有助于学生增加艺术素养

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多以诗词形式为主,其中包括古典诗词以及现代诗词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特点,甚至有些歌词直接来源于文学名家的经典诗句,比如经典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其歌词的来源便是著名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该歌曲的演唱时,不仅要将自身的演唱技巧进行灵活的应用,同时还要对文人的创作情绪以及作品背景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能够将自身的情绪带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对艺术作品进行更为全面的诠释。中国艺术歌曲的完美展示便需要演唱者能够具备专业的演唱技巧以及较高的文学素养,将艺术歌曲的文学情怀进行更为深入的演绎,因而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水平的提升。

2.艺术歌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进步

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演绎,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演唱技巧,同时还需要演唱者具备全面的音乐素养,与伴奏者在钢琴伴奏方面达成共识能够增强艺术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钢琴的伴奏者能够通?^不同的表演环境以及表演角色进行演奏旋律的变化,因而演唱者不仅要对自身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与伴奏者进行契合,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对于学生声乐学习的专业水平提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声乐教学针对艺术歌曲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措施

1.正确认识艺术歌曲的价值

中国艺术歌曲在其教学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高校声乐教学要以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准确价值认识为基础,加强对于艺术歌曲教学的重视,才能够使其教学现状发生改变。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体系中具有结构精悍、旋律明快,技术性与艺术性表现相对较强的等热点,而中国艺术歌曲又将中国的文化元素以及民族精神融合到其中,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以及传承中国文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校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效在声乐教学中要以弘扬民族文化的战略思想,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引导教师以及在校学生能够对中国艺术歌曲有更为广泛的认知,引导专业学生能够树立进行中国艺术歌曲学习的正确价值取向,将艺术歌曲中优秀的作品演唱给社会聆听,使社会民众能够对这种艺术形式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2.合理编排艺术歌曲的声乐教学内容

高校声乐教学中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时,应当正视自身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其一,高校要针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其中不仅需要包含艺术歌曲的理论知识、演唱技巧等艺术层面的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涵盖文学、美学以及史学等多层次的文学层面的教学内容,减少其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使演唱者能够对艺术歌曲中体现的文化韵味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将其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表达;其二,高校应当增加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内容比例,不仅将其作为艺术歌曲的补充力量,而要将其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作为声乐教学内容,增强其演唱表现、演唱技巧以及演唱实践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以提高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挖掘

中国艺术歌曲教学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对其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演唱水平,同时还要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音乐艺术素养以及语言素养等,高校要以加强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前提,加大对于优秀师资引进以及培养的力度,将更多的中国艺术歌曲表演者能够加入到高校的教学事业中,同时构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体系,加强其后备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强对在职声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形成立体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体系。高校在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时,还需要对其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建立统一的教材开发体系,将更多优秀的教学内容拓展到其课堂教学环节中,以其市场需求、未来发展、通俗程度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的考量,实现规范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应用。

4.引导学生中国艺术歌曲

目前高校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有西方化的学习倾向,却忽视了母语声乐艺术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声乐表现特点,加大对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视,强化自身的咬字、吐字等语言表达,增加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声规律了解,掌握其发声技巧和演唱表现方法,并加强对中国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形式,更能够表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更多的高校声乐学习学生能够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和表演,拓展中国艺术歌曲的受众群体,受众群体的增加是艺术形式生命延续的基础,社会对于中国艺术歌曲认知和应用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其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准确精练 生动趣味 抑扬顿挫 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教学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富于艺术性的语言,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语体属性。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既要注重化学教学语言的专业化,又要加强化学语言的口语化和规范化,注重化学教学的美感和艺术性。应尽量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

一、语言准确精练

化学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符合科学性,是对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在这方面下工夫。教学语言不准确,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如把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加”,“=”读作“等于”;又如电解质的定义是“凡是在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中“或”字若误为“和”字,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若是非电解质,则应用“和”字而不能用“或”字。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务必清楚、准确,要有字斟句酌的细功。这样就能使学生得到严格锻炼,养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养成马马虎虎的习惯。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学术语是非常精炼的。因为它对教学语言要求突出重点用词恰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嗦,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和要求。如讲“离子共存”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最后归纳为“一等、二性、三特、四反应”来突破难点;阐述“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就要扣住四个环节,条件(标准状况)、物质的量(1摩尔)、物质状态(气体)、数值及单位(22.4升);而对于化学平衡则用“逆、等、动、定、变”五字特征来分析讲述。像这种简洁明确的语言使学生易于巩固,易于记忆。

二、语言生动趣味

化学教学中采用生动趣味的语言,可以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如讲“决定微粒半径大小的因素”时,借助于生活中的大白菜来说明:“微粒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比喻为大白菜的菜叶片数,片数越多,大白菜个头越大,质量越大来解释。虽然科学性欠周密,但能降低难度,使学生学而不厌。再如,讲述苯的结构和性质关系时,可说苯就像“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马、驴杂交后代――骡子一样,既有牛高马大的身材,又有长耳细尾的驴征”,苯中碳碳键就是单、双键的“杂交”产物,所以苯既有烷烃的某些性质,又有烯烃的某些性质。如此深入浅出的讲述,必然会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轻松地汲取知识营养。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打比喻,讲故事要贴切,整个教学过程要突出重点,不能为兴趣而兴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语言抑扬顿挫

注重课堂语言的抑扬顿挫,要吐字有力,充满激情。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教学中的细小环节,把三尺讲台当做学生眼中的舞台,充满激情的上好课,向学生充分展示化学教育和语言艺术相结合的化学知识。这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能较长时间的维系。教师在教学中充满激情的演绎,容易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激情。人们常说,一个人首先要学会感动自己,才可能去感染别人。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自己的教学充满激情,才有可能去渲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教学中善于巧妙的使用语言艺术,不仅会增添教学活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强大得磁力,像磁铁一般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向往着你所教的学科知识,还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认知的内驱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一般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审时度势的抓住机会巧用语言艺术,重视教学中感知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有显著的进步。

【参考资料】

[1]郭珊珊.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J]. 考试周刊, 2011(35) .

[2]陆奕华. 论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语言魅力[J]. 考试周刊, 2011(33) .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语言艺术 有效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教给学生理解国家政策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及旧的教学方式的制约,很多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过分采取老套、单一、刻板和机械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思想政治课的真正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很难达到教育人、启发人、培养人的目的。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和生机,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体现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都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所以教师幽默的语言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动力。善于运用语言的老师不但为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教学语言的使用不仅要清楚、准确,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使用的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政治课教师必须讲究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首先,政治课的教学语言必须带有启发性,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判断力和理解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教学语言有启发性,关键要把教材知识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起来,用有强烈艺术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产生猎取知识的欲望。

要做到一节课中语言始终扣人心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两个阶段语言,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可以获得的。这两个阶段是:1.导课阶段。一节课的开始就要抓住人心,用生动形象和启发性的语言尽快把学生带入教学意境。要做到这一点,开始应多从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谈起,或以小故事、寓言、典故、科学趣闻引入。而且语言要具体、生动、形象、有趣,才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 形象化、通俗化。2.授课阶段。这是教学的中心部分,更应该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而且要富有感染力,让学生一听就懂、易于接受。越是深奥难懂的问题,就越要发挥艺术性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闯过难关,走出思维误区,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有趣有味。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样教师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把教材内容经过加工,以故事、演讲稿、相声、解说词等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其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的印象,从而更迅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在学生理解概念时,教师的语言对直接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引导下,学生头脑中反映出来的概念也是具体的、直观的,反之则是模糊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做到:1.要把抽象的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才能防止走死记硬背的老路。2.要适应教育对象的水平,教学语言要“难易适当”“有的放矢”,既不要太晦涩难懂,也不要太稀薄、肤浅,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要面向全体。3.教师语言要规范,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调、语速和停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

掌握语言的技巧会让老师的形象增添不少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的幽默语言艺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生动活泼、风趣诙谐的教学风格很受学生的喜爱。但语言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技巧,要拥有这种技巧离不开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提高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和锤炼。我认为锻炼语言的艺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深入研究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知识。2.博览群书,丰富语言,做到“厚积而薄发”。3.教师的语言,还要配以丰富的感情,良好的自身形象,才能相得益彰。教师如果精神委靡、沮丧,自然也缺乏感染力和凝聚力,即使语言艺术再好,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奇的教学方法、充沛饱满的感情、再加上优美的语言,才能做到师生同心、教学相长之功。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教学的整体效率才能提升,而语言更是这门艺术中的艺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细心观察,不断地积累,真正掌握这把艺术的钥匙,政治课才会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才会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明霞.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J]. 现代阅读.2010(10).

第4篇

    数学方法在中医证候、诊断、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中的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断病症的主要方法,而证候的表述往往是定性和描述性的,诊断标准不容易把握。医学和数学工作者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病例分析中,实践表明中医学的证候规范化、标准化是可行的,量化研究是中医证候范化和发展中医学科的必经途径[10-11]。运用模糊数学来量化中医证候和诊断的过程模糊数学是利用模糊集合、隶属函数和模糊算子来描述集合内部元素的不确定性。中医学的理论类属、脏腑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临床症状性态、证候质量互变等方面存在着模糊性,模糊数学的出现使得这类概念的量化成为可能,其诊断过程与中医专家的思考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12]。周慧生[13]运用模糊数学对中医症状诊断进行量化表述,构建了模糊诊断模型总框架,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中医模糊诊断。刘兰林[14]等利用隶属度和隶属函数对数脉的模糊特性进行适当的描述,并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基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数脉的本质。陈荣山等[15]应用模糊聚类法分析了不同时间脉搏振幅函数各特征点的坐标,借助向量余弦法列出判别公式,建立脉搏振幅的余弦函数,结合已有的疾病数据库来自动诊断疾病,准确率可达85%。谢杰[16]运用模糊数学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和模糊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证型研究,构建了辨证分型(PMOP)的数学量化模型。运用多元分析法来对中医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多元分析方法是定量分析事物间复杂相互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通过评估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征对中医辨证诊断的价值,逐步筛选出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进行量化,并计算其发生概率,然后依据概率的大小来进行证候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而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价治疗效果,做出预后诊断。周慎[17]等利用逐步Bayesian判别法建立了各症状中风后遗症症状因子的判别函数和各证候的判别方程式,并分析了其前瞻性判别概率,有较好的参考和实用价值。李宗信[18]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气虚证和血虚证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出的气虚证和血虚证症状的主成分,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证候,在临床实际中将两者结合能够简化诊断程序,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陈文锋[19]等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广州地区处于亚健康大学生中医问诊指标、舌诊和脉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将中医证候分为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证、阳虚证、气血亏虚证、阴虚证分为6类。王阶等[20-21]采用逐步回归法和Logistic回归对冠心病和心绞痛病人多项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确认全血粘度、总胆固醇等5个因素对冠心病血瘀证的贡献最大,并总结这两种病的主要证候要素和病机变化规律。

    数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在中药性状鉴定、质量评定以及功效评价中的应用中药理论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功用主治等均具有模糊性,相同药物在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复方配伍中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往往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过渡具有复杂的动态性、模糊性。用模糊数学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评价,使药物的性能与功效量化,从而对根据药物的性状评价更加科学,对药物的选择更加恰当[22]。张衍芳将通过鉴定者看、摸、闻、尝等方法得到药材性状作为质量指标,建立药材质量四级评判等级,然后根据历史资料和评判专家评判得到各个单因素评判集与质量指标的权重分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合成公式和最大值原则得到某种药材的等级。于莲波[23]在对药材质量进行评定时,根据模糊数学原理,找出影响中药材等级的主要因素,然后对每一种药材的各因素都建立起隶属函数,同时设置好各因素的权值,对中药材进行检验,评价效果良好。以上方法中,权重的赋值主要是由专家打分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孙红祥[24]从常用的10种天南星药材中选取与抗肿瘤、镇咳祛痰作用相关的13种成分作为评价指标,从所研究的全部变量中将有关信息集中起来,通过探讨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结构,将多变量综合成少数因子,从而再现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各指标的权数,消除了由于主观打分而引起的偏差。申佳[25]运用分层法建立数学模型,综合比较了9种不同配比的银杏叶(EGb)提取物有效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数学方法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应用中药方剂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方法应用于方剂研究,目前主要是借助统计方法对方剂配伍特征和类方方征内涵予以量化探索,以便揭示方剂的配伍结构、方证症群的有关规律。任挺革等[22-28]围绕方剂功效相关因子的各种关系(量效关系、药效关系、候效关系、证效关系)的量化计算,提出有效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方剂功效进行分析,并实现量化的表达。马红等[29]提出模糊数学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可能性及其具体思路和设想。

第5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64-02

艺术教育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在我国就强调人的内在的修养,“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的教育思想,就是特别注重个人内在的艺术性,这样可使人形成儒雅、高贵的性情及淡定、清高的人格。

当代学生的感知和审美的能力、爱心的启蒙、良心的培养、修养的完善、人生观的确立、精神理想的塑造与形成,均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和发展。艺术教育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对艺术的表现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从而理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一、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从而提高和培养人对于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或者是人对于艺术的感受力。艺术教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上来理解,艺术教育就是专业的艺术教育培养,它是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和艺术技能,从而培养以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专业艺术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多是通过专业的艺术院校或者院校中的艺术专业来完成人才培养的。广义上的艺术教育即公共艺术教育,它是指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更多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培养目标,对学生完成的是一种普及式的艺术教育,其主要的培养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解和训练提高艺术的感受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同时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更多的是以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为培养对象。

艺术教育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大教育家先生也曾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所谓健全的人,必具备四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艺术教育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与德育

艺术教育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艺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教育可以完成德育教育的部分功能。比如,当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登上中国长城,或参观历史博物馆,当面对祖国的锦绣大地和历史艺术文化时,那油然而生的爱国之情是不需要语言来描绘的。当我们带领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时,面对革命先烈那催人泪下的悲壮的美、崇高的美的时候,学生心中油然而生的激动、仰慕、崇敬的情感是不需要任何人来说教的,艺术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引导学生去追求美的、厌恶丑恶的事物,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二)艺术教育与智育

高校的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同时,不但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还可以通过艺术的审美活动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枯燥的学习压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智力教育的实现过程中,良好的情绪是智力教育的保障,智力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对于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存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在这样的情绪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各高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在对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保障智力教育的实现。

(三)艺术教育与体育

艺术教育有助于体魄自由强劲的发展。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的审美操作与审美创造,直接影响着身体素质,使体质更趋于完善。例如,学生的行动、坐姿、步伐、走势等,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美感,显示着学生的教养和精神的文明。像艺术体操、剑术、太极拳、冰上芭蕾等,融合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内容。艺术化的体育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提高健美水平,增进身心健康。体育要求体态矫健、动作协调、造型优美、节奏感强,这些体现出自然美、精神美、技巧美和造型美。

(四)艺术教育与美育

艺术教育是客观和落实审美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功能的发挥,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艺术教育,从而使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感知力得到提升,学生可能进行深层次的审美活动,对美进行欣赏和评价,对美进行展示和创造。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客观地感受美好的事物,去欣赏美,去追求美。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是一个让人愉悦的过程,通过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教育形式,它涉及和关注每一项教育形式,可以为任何一种素质教育提供支持。因此我们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得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艺术教育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艺术教育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创新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永恒的一个主题。当代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教育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艺术教育中的很多课程,都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视觉想象力,跳跃式的艺术思维能最大限度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再只是“非对即错”。艺术教育鼓励学生“求异”、多角度地观察世界。实践性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特点,要想学绘画就必须拿起画笔实实在在地在纸上描绘;要想学雕塑学生就必须拿起刻刀凿石头……学生每一次艺术创作过程都是一次创新活动。任何一门艺术课程的掌握都离不开亲身的实践。这些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发现美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美的灵感,从而使学生视野更加宽广。

(二)艺术教育与科学思维方式

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人类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有其节奏规律。”艺术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透过联想及想象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形象。在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不断地对感知力进行培养,对艺术欣赏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其更加的丰富,这是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一个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一个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因此思维也就变得更加灵活。

始于1967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零点项目》研究认为,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者完全一致。同时,在经过科学家对于人类大脑的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功能上,人类的大脑的左半球主要负责抽象思维能力,负责人类的语言、分析、逻辑等;人类的大脑的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的思维能力,负责人类对于图形、音乐、图像等。而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在整个过程中,绝不是简单地依赖于人类大脑的单独的左半球或者右半球。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更多必须由两个半球共同完成,二者相互配合和协调。《零点项目》的研究表明: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尽管有着不同之处,但更有相通、互补的一面。可以说,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掌握这两种思维,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提倡全面发展的今天,科学和人文、艺术的融合更加紧密,更加重要。创新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还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关杰.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J].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第6篇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设计艺术心理学就是一门新兴的重要设计学科,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设计艺术心理学是所有设计与消费心理学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活动,如何符合审美的规律,遵循消费行为规律,把握受众群心理,提升品牌凝聚力,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设计艺术心理具体在设计中的运用,有很多方法,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分别是可用性设计与情感设计。可用性设计,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作用核心理念的设计,它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包括在产品的功能、使用等方面。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情感设计就是在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因为每个人情感因素的关系,设计物中的情感体验自始至终都脱离不了功利性的目的,它在表达设计者的情感同时,也要或多或少的迎合受众群体的情感取向。例如在一些工业设计中,造型的简练、刚硬,体现设计品的一种速度与效率;在一些平面设计中,警告性标志采用的黄、黑对比色彩,给人刺激、危险、警惕感;在一些环境设计中,利用墙纸的组合运用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体验等等。在理解一项设计作品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时,主要从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三个层次入手,进行理解分析。

一、首先形的情感,形表现在很多方面,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有立体构成中的体、结构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都是相对。相对孤立、小的点,对于面来说就显得独立、叛逆,所以一幅画面上的几点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一定数量的点聚合起来,形成某种主观轮廓,这就变成了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理解。当点汇聚成线的时候,有几种形式,包括直线、折线和曲线。直线给人感觉紧张、有目的性,还给人带来一种指向性的心理暗示。寒冷和平坦是它的基调”,“表现无限的寒冷运动”是它给人们带来情感基调。直线交叉为折线,锐角的折线最紧张,但也表现出积极和主动,角度超过直角后,它表现的紧张程度慢慢缓解而趋向了平稳,还伴随着一种慵懒与被动。而当折线形成曲线时则表达了一种忍耐与城府,给人一种含蓄成熟的情感心理。在中国,对面的认识也有很多,比如中国人最爱的“圆”形,它给人带来的直接情感因素就是团圆、圆满,也表示一种中庸的、成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面合围形成体,体的情感体验是靠它的外部特征。具象的外部特征唤醒人们对于真实物体的情感,比如物体的拟人形态,迎合了孩子的天真、好奇的特点。而抽象的外部特征,就依靠它的线条来体现。流畅线条的体,给人带来动感、韵律的情感体验,直线条的体,更多的是科技、未来的感受。

二、然后色彩的情感,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这表明了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最普遍与直接的。色彩有很多种分类,每种分类给人的情感体验却大不相同。比如冷色给人宁静或者消极的情感暗示,而暖色给人带来积极或者刺激的感受。还有在人们的印象中,某些物体的色彩还形成了固有的概念,在消费行为学中,人们经常根据他们对于物品色彩的常识经验来限定色彩的用途。例如红色在中国的文化中代表着吉祥与喜庆,金银色则显示一种高档感和尊贵性。此外,固有色还是色彩联想产生的原因之一,人们将物体的固有色与该物体本身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具象的思维,比如蓝色表示蓝天、海洋;橙色表示桔子、阳光等。色彩的概念会使人们在一定场合对色彩产生一定的好恶情感,瓦伦丁在《美的实验心理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认为她把绿色看成黄绿色的时候,便会讨厌绿色,而当她把绿色看成是秋天树叶上常见的褪了色的褐绿色时便会喜欢绿色。从这个例子可看出主体对于联想内容的记忆、所持的态度,对他们欣赏这些要素而产生的情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三、最后材料的情感,材料本身并没有情感,它的情感是来源于人们对它的材质所产生的感受,即质感。不同质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会引起一定的联想,人们就对材料产生了一种联想层面上的情感。总之,情感设计在设计心理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要合理设计,可以使设计达到催人发奋与进步的积极目的,就是我们艺术心里学的积极表现。

第7篇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一提到数学,大家往往会想到1、2、3、…… 想到讲不完的例题、做不完的习题,很难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到一起。很多人都认为阅读与数学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们经常批评学生“审题不仔细”、“粗心”,其实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有所欠缺。

1. 何为数学阅读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与日常语言不同的是除了文字语言外,还包括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术语、公式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2. 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2.1 带着疑问去读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语言非常的简练、叙述非常的严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不易理解。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初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句话比较重要?学生提出:“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再细读第二遍,想一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 “零除外”?我再问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零有意义吗?最后精读第三遍,通过带着疑问去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2 边读边动手

第一,动手圈点字词句。众所周知,一代伟人看过的书,圈画的痕迹比书中的字还要多。我们应教会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来突出重点,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读比较长的一段概念或在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时,可以用横线或浪线画出重点的句子,用小圆圈或小三角形等符号标出重点的字词。

第二,动手画图。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边读边画图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圆的画法能有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②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圆,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再如:高年级的行程问题,用线段图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时很难的一道题目,把图画出来,结果就能在图中看出来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抓好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布置好下一节的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在书上用铅笔标画出预习题的答案,并摘记出不理解的问题。对预习的要求不要过高,但有无预习必须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除了课堂提问外,还可以巡视学生的课本有无预习的标志,也可让学生相互检查预习情况。

3.2 指导课堂阅读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习惯培养,要在备课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安排好学生的阅读方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3.2.1 先读后讲

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有一个初步印象,但未必能进行概括、抽象。如果让学生在课堂读一下,便可以加深已有的印象。这时教师的讲课就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只讲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3.2.2 先读到讲再读

对难度较大、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预习时就会感到吃力,感觉看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老师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若还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再予以讲解,最后再让学生读,就可以更为加深学生的印象。

3.3 课外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比如我所带的班级订购了一些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等,使学生通过阅读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题;化繁为简

一、引言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精彩地诠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恩格斯也曾说过:“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手段解题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反映数量关系,有精确性;“形”反映图形性质,有直观性。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让代数运算法与直观图像法优势互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运作,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二、数形结合的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总能发现“数”和“形”是分不开的。化形为数的桥梁是解析几何,涉及到代数运算的方程组求解、变量代换、不等式的构造与求解等方面,特别是在求异面直线构成的角、线面角、面与面构成的角以及判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问题中,向量的代数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数为形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解决函数问题时,画出大致图像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判断函数单调性、确定函数零点、寻找函数最值等方面化数为形的途径常常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印象及解题途径启示。总之,数形结合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模式。

三、数形结合实例及思路分析

本文通过几个数形结合的题例分析,探讨其在数学问题处理上的一般思路、解题技巧及方法总结,以期与同学一起培养借助这种数学模式处理具体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下面题例:

例1:已知椭圆C:■+■=1,在C上任取三个不同的点P1,P2,P3,使得∠P1FP2=∠P1FP3=∠P2FP3,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该值。

分析:与椭圆标准方程■+■=1对比,此处a=6,b=3■,c=3,准线x=12,a=1/2。

设∠AFP1=α?圯∠AFP2=α+2x/3∠AFP3=α+4x/3(按逆时针方向),记|FP1|=x1,则|FM1|=x1cosα,点P1到准线距离为2x1,由FD=FM+MD=x1cosα+2x1=■-c=9,故有x1=■?圯■=■,同理■=■,■=■,因此■+■+■=■=■.

点评:条件∠P1FP2=∠P1FP3=∠P2FP3为我们表示FP1,FP2,FP3提供了便利,也暗示了我们本题可能需要寻求几何方法而非仅凭代数手段硬算。尽管解析几何题一般思路是联立方程组求解,但根据圆锥曲线椭圆的定义和几何性质解题,往往是简化解题过程的最佳手段。这题若是用点斜式设出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再利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解出线段FP1长度,类似解出FP2,FP3长度,同样可得到结果,但运算量过大,非最佳策略。

例2:如果三个正实数x,y,z满足x2+y2+xy=■,x2+z2+xz=■,y2+z2+yz=36,求xy+yz+zx的值。

解:将三个等式变形为x2+y2-2xycos120°=(■)2,x2+z2-2xzcos120°=(■)2,y2+z2-2yzcos120°=62,如图,构造PBC、PCA、PAB,使PB=x,PA=y,PC=z.∠BPC=∠CPA=∠APB=120。AB=13/2,BC=5/2,AC=6.由勾股定理,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由SABC=SPBC+SPAC=SPAB

易得:■(xy+yz+zx)sin120°=■,从而得xy+yz+zx=10■.

点评:从原题条件出发,根据题设表达式构造基本几何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观察题目给的三个条件,很容易联想到余弦定理;三个数据也与勾股数相关,这些都提示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三角形中研究。这样问题就显得清晰、简单、直观。

例3:已知函数f(x)=ax2+bx+c(a≠0),且f(x)=x没有实数根。

问:f(f(x))=x是否有实数根?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法一:分析法

假设f(f(x))=x有实根,即存在实数x0使得f(f(x0)=x0,令f(x0)=t,此时有点A(x0,t),B(t,x0)都是y=f(x)上的点。由于f(x)=x没有实数根,所以A,B这两点不重合且关于直线y=x对称。

所以y=f(x)=ax2+bx+c与y=x必有交点,即f(x)=x有实根,与条件矛盾,所以f(f(x))=x没有实数根。

解法二:数形结合图像法

当a>0时,f(x)=x无实根,?坌x,f(x)>x,f(f(x))>f(x)>x对,f(f(x))=x无实数根;当a

优秀范文